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

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说课以前老师一般会准备好说课稿,

下面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范文!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

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习形成良好的应

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

学习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

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

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同知识技能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

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特殊-----一般-----特殊的

认知规律

(三),情感价值

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不开灯的晚上》说课稿,欢迎借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手段: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观图设疑,提出问题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出示课题,自主探究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完成后,在视频台上展示部分学生写的作业,然后教师请学生看自己的作业的对错,并纠正。

1-2--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训练题及答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训练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 1.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2.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 A. B. C. D. 3. 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 A. B. C. D. 4.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5. 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B. C. D. 6. 展开后的项数为 ( ) A. B. C. D. 7. 已知:,则是位正整数. A. B. C. D. 8. 若取全体实数,则代数式的值 ( ) A. 一定为正 B. 一定为负 C. 可能是 D. 正数、负数、都有可能 9. 将一多项式,除以后,得商式为,余式为 .求 ( ) A. B. C. D. 10. 若,则的值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5分) 11. 如图,多边形的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横竖格子线的交错点)上,这样的多边形称为格点 多边形,它的面积可用公式(是多边形内的格点数,是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计算,这个公式称为“皮克定理”.现有一张方格纸共有个格点,画有一个格点多边形,它的面积. (1)这个格点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设该格点多边形外的格点数为,则. 12. ,则. 13. 在公式中,. 14. 若,,则. 15. 已知, ,则与满足的关系为. 三、解答题(共7小题;共55分) 16. 计算: (1) ; (2) ; (3) . 17. 计算. 18. 若,求的值.

19.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0. 小丽给小强和小亮出了一道计算题:若,求的值.小强的答案是 ,小亮的答案是,二人都认为自己的结果正确,假如你是小丽,你能判断谁的计算结果正确吗? 21. 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当,时,求整式的值. 22. 比较下列式子的大小:与(为正数,为正整数).

货币产生的原因与产生因素解析思考

【摘要】货币产生于社会整体对其资源的分配,形成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社会整体用资源与劳动的社会个体交易,必然产生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双增值。这个双增值在全体社会个体之间是按价值分配的,而且分配方式是价值分配而不是实物分配。这样,社会整体给社会个体的票证就具有货币的性质,而它一旦在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中起媒介作用,就成为货币。 货币伴随财产产生,货币的性质和特征以财产为基础,所以,理解货币离不开对财产的理解,解释货币必须首先从解释财产着手。 一、货币的伦理基础 本质上,财产是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体现其交易关系的契约。交易内容是,社会个体拿自己的劳动交换社会整体的自然资源,交易的结果是社会个体取得合法的个人财产,社会整体的资产获得增值。因而财产这个契约的内容是,社会整体承认社会个体通过交易获得的、他对自己交易所得自由支配的权利,并保证其他社会个体也不侵犯他这一权利。 财产的逻辑结构决定了财产的性质。逻辑上财产(首先是物权)有两个层次:财产的基础是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契约,即它是社会个体对社会整体的债权-----要求社会整体保证其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财产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即它是物权——权利人对特定物自由支配和排他的权利。从性质上讲,财产(物权)本身就是债权和物权的合成。 货币则是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交易的书面形式,或者叫契约券,因此,货币是劳动凝结而成的价值的符号,代表着社会个体的劳动和社会整体的资源,因而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 (一)货币的产生 货币产生于社会整体对其资源的分配,形成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社会整体用资源与劳动的社会个体交易,必然产生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双增值。这个双增值在全体社会个体之间是按价值分配的,而且是价值分配而不是实物分配。这样,社会整体给社会个体的票证就具有货币的性质,而它一旦在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中起媒介作用,就成为货币。这个交易中,社会个体第一次是拿劳动交换社会整体的资源,第二次起就用货币和劳动换取了。两次交易量之间有个差额,就是经济增长量。 (二)货币的基础伦理 社会整体通过与向与之交易的社会个体交易获得社会个体劳动创造的价值,然后分配给全体社会成员。这个交易使凝结在社会资源的价值从无到有,社会整体在作出必要扣除后,用物权凭证把它平均分配给全体社会成员,每个人得到的等价的物权符号都可以作为交换媒介,当他用以在商品交换中,就成了货币。社会整体还会把一部分自然资源直接无偿的分配给个人使用,方式是货币化分配, 1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 市中区西王庄中学李昌明 授课时间:2013年2月25日,星期一,第6节课教学目标: ⒈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运算的意义及类比、归纳等方法的作用,发展运算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⒉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教法与学法指导: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设置产生问题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鼓励学生加以运用,形成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教学中,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放”和“收”要适度,不能急功近利,禁锢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学的的能力和经验,但是还不够丰富,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学中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 课前准备: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技能,会判断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同时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方运算后,知道了求n 个相同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即n a n a a a a =??? 个,在n a 中,a 叫底数,n 叫指数,这些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目前,我们人类走 过最远的路程是到哪里吗? 学生:到月球. 教师:非常对,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 谁飞越的路程是最远的吗? 学生:航天员杨利伟叔叔. 教师:很对,他就是我们的伟大的“航天英 雄”杨利伟!那么同学们你可知道,杨利伟叔叔的“太空之旅”到底有多长的路程吗?下面我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数据,大家自己算算看,我们的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龙海二中政治组陈燕鹭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 同底数幂的乘法基础练习 1.填空: (1)m a 叫做a 的m 次幂,其中a 叫幂的________,m 叫幂的________; (2)写出一个以幂的形式表示的数,使它的底数为c ,指数为3,这个数为________; (3)4)2(-表示________,4 2-表示________; (4)根据乘方的意义,3a =________,4a =________,因此43 a a ?=) ()() ( + 2.计算: (1)=?64 a a (2)=?5b b (3)=??32 m m m (4)=???953c c c c (5)=??p n m a a a (6)=-?12m t t (7)=?+q q n 1 (8)=-+??11 2p p n n n 3.计算: (1)=-?23 b b (2)=-?3)(a a (3)=--?32 )() (y y (4)=--?43)()(a a (5)=-?2 4 33 (6)=--?6 7)5()5( (7)=--?32)() (q q n (8)=--?24)()(m m (9)=-3 2 (10)=--?5 4)2()2( (11)=--?69 )(b b (12)=--?)()(33a a 4.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5 2 3 632=?; (2)6 3 3 a a a =+; (3)n n n y y y 22=?; (4)2 2 m m m =?; (5)422)()(a a a =-?-; (6)1243 a a a =?; (7)3 34)4(=-; (8)6 3 2 7777=??; (9)42-=-a ; (10)3 2n n n =+.

1.1同底数幂的乘法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预习指导】 花6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课本第2-4页,按顺序完成探究一、二、三、四,课外巩固训练请留到课后完成。 自主探究一:温习旧知 n a 的意义是表示 个a 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叫 做底数, 是指数. 自主探究二:探究新知 问题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是3×108 m/s ,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4.22年。一年以3×107 s 计算,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3×108×3×107×4.22 =37.98×(108×107) 问题2:10 3 ×10 2 的结果是多少? 探究:因为103 表示____个10相乘,102 表示____个10相乘, 所以231010? =(10×10×10)×(10×10)= 10×10×10×10×10= 10 5 仿照上面的探究计算: (1)851010? = = = (2)n m 1010? = = = 你发现了什么?108×107 =? (3)n m 22? = = =

(4)n 71m 71) ()(? = = = 自主探究三:新知应用 例1:计算 (1)(-3)7×(-3)6 (2)(1111)3×1111 (3)-x 3·x 5 (4)b 2m ·b 2m+1 想一想: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p n m a a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光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102秒.地球距离太阳 大约有多远? 计算:开头问题中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 米? 37.98×(108 ×107 ) 随堂练习1: (1)5 2 ·57 (2)7×73×72

3.1同底数幂的乘法(2)

3.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9.下列各式对不对?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 7 3 10 7 3 21 4 4 8 3 5 5 3 15 2 (1) (X ) =x ; (2) x x =x ; (3) a a =2a ; (4) (a ) + (a ) = (a ) 10 若正方体的棱长是( 1+2a) 3,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 6 9 12 A.(1+2a) 6 B.(1+2a) 9 C.(1+2a) 12 D.(1+2a) 11?计算:(1) ap ? (ap) 2-3ap ; (2) (m 3) 4+m 10 m 2+m-m 5 m 6. 12 .已知:A=-25, B=25,求 A 2-2AB+B 2 和 A 3-3A 2B+3AB 2-B 3 . 应用拓展 13. 如果[(a n-1) 3]2=a 12 ( 1),求 n. 基础训练 指数 _______ 1 .幂的乘方法则是( a m ) n =a mn , 2.计算: 23 ( 1) ( a 2)3= _______ ; ( 2) ( 3)( -52) 3= ______ ; ( 4) (5)[ (-5)2]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329 A .( a ) =a 1010 可以写成( A. 102 105 即幂的乘方,底数 3. 4. a 3) 2= -5 3)2 ____ ; ( 6) [ ) 235 B .( a ) =a B .102+105 -3 5) 2的结果是 -5 )3]2= ____ C .( -3 3) 3=3 2 C .( 102) D . D . -3 3) 3=-3 9 (105)5 A . 0 B .-2 X 310 C . 2X 310 D . -2X 37 6.( a m-2) 2等于( ) 2m-2 B. m-4 C. 2m-4 m-2 A. a a a D . 2a m-2 7.如果( a 3) 6=86 ,则 a 等于( ) A . 2 B . -2 C .± 2 D .以上都不对 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2n 3 2n+3 A.( x ) =x B.( 2 3 3 2 6 a ) +( a )C .( a ) +( b 2) 3 =( a+b) 6 D .[ ( -x ) 2 n 2n ( -x ) ] =x 27 提高训练 5. )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教案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教 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不是第一课的重点,也不是难点。对本框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后面要学到的关于货币的知识。货币的职能是学习的重点。 一、基本知识: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3、货币的含义 4、货币的本质 5、货币的职能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是本框的难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后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和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强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在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

(2)根据货币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从货币的作用来理解。 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和物的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表达了金银和货币的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应改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我们的不能把金银和货币完全等同起来。在货币产生之前,金银作为商品早已存在,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就是金银,它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才成为货币。黄金、白银可以用来做家庭用具、装饰品。所以说“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时,它才与别的商品不同了,成了货币。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P95)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 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 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上册乘方的概念以及幂的概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将a·a·a…·(n个a相 乘)写成乘方的形式为:_____。 2、 n a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叫____,n叫_____,n a叫_____。 n a读作: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2×2 ×2= (2)a·a·a·a·a = (3)(-3)× (-3)×(-3)× (-3) × (-3)= (4)5×5×5 (5) m个5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设计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设计 一、课程信息 (一)课程名称: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二)年级:高一年级 (三)版本: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经济生活 二、设计思路 整个微课分为引入、对货币本质的讲解和小结三部分。引入部分以视频短片导入,明确本节课程内容的主体——货币,并提出“货币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引出对货币本质的讲解部分。讲解部分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以多个小场景动画的形式对货币的起源及发展进行介绍总结,得到了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使相关知识点理解起来更加直观生动。内容上以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为主,主线清晰,逻辑明了,知识点连接循序渐进,使重点突出、难点易于理解。最后通过小结与习题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三、课程目标 通过讲授,使学生识记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含义,比较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异同,从而理解货币的本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货币,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 (一)片头(40秒) 内容:大家好;视频短片导入,引入“货币究竟是什么呢?”。 (二)正文讲解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揭示货币的本质(5分钟左右)第一阶段( 36秒):偶然的物物交换:由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到偶然的物物交换(剩余产品出现),举例:石斧和羊交换。 第二阶段( 1分2秒):扩大的物物交换: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商品交换的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大,而这时的物物交换要想实现,必须要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举例:盐-棉布-大米-茶叶-马。 第三阶段( 1分25秒):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分析引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列举个别一般等价物,指出一般等价物的弊端,为货币的出现做铺垫。

参考资料浅析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题目: 浅析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学院: 人文学院 专业: 市场营销 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摘要 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处于强势不改的状态,近日又是刷新了历史最高水平,人民币身处世界货币市场压力不断增大。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指出,人民币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状态,在6年多的时间里升值已达30%以上,二中国现在的外贸状态,正是引文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恶果。从中国的利益角度看,谭雅玲呼吁:“人民币不能再升值了,应该贬值,但要控制贬值,使汇率双边走势以贬为主,同时要去规划筹谋与准备,我们不能看着价格想着未来,而是要通过价格规划和战略去实现未来。” 由于现在世界货币市场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故本文从货币起源与发展开始,同时分析货币的本质与功能,具体的阐明货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货币;货币政策;经济影响

目录 引言.......................................................................................................................................................... - 4 -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 - 5 - (一)定义与本质 .............................................................................................................................. - 5 - (二)、货币的起源与形态的演变 .................................................................................................. - 6 - 1.实物货币阶段 .............................................................................................................................. - 6 - 2.金属货币阶段 .............................................................................................................................. - 6 - 3.待用货币阶段 .............................................................................................................................. - 7 - 4.信用货币阶段 .............................................................................................................................. - 7 - 二、货币的职能...................................................................................................................................... - 7 - (一)价值尺度.................................................................................................................................. - 8 - (二)流通手段.................................................................................................................................. - 8 - (三)贮藏手段.................................................................................................................................. - 8 - (四)世界货币.................................................................................................................................. - 9 - 三、货币政策........................................................................................................................................ - 10 - (一)调控作用................................................................................................................................ - 10 -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 - 10 -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 - 10 -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 - 10 -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 10 - (二)货币政策工具 ........................................................................................................................ - 11 - (三)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 ............................................................................................................ - 12 - 1.利率............................................................................................................................................ - 12 -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 - 13 - 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 13 -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 13 - 四、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 14 - 五、结论................................................................................................................................................ - 17 - 参考文献:............................................................................................................................................ - 17 -

同底数幂的乘法习题与答案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题 1.填空: (1)m a 叫做a 的m 次幂,其中a 叫幂的________,m 叫幂的________; (2)写出一个以幂的形式表示的数,使它的底数为c ,指数为3,这个数为________; (3)4)2(-表示________,42-表示________; (4)根据乘方的意义,3a =________,4a =________,因此43a a ?=)()()(+ 2.计算: (1)=?64a a (2)=?5b b * (3)=??32m m m (4)=???953c c c c (5)=??p n m a a a (6)=-?12m t t (7)=?+q q n 1 (8)=-+??112p p n n n 3.计算: (1)=-?23b b (2)=-?3)(a a (3)=--?32)() (y y (4)=--?43)()(a a (5)=-?2433 (6)=--?67)5() 5( (7)=--?32)() (q q n (8)=--?24)()(m m ) (9)=-32 (10)=--?54)2() 2( (11)=--?69)(b b (12)=--?)()(33a a 4.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523 632=?; (2)633a a a =+; (3)n n n y y y 22=?; (4)22m m m =?; (5)4 22)()(a a a =-?-; (6)1243a a a =?; (7)3 34)4(=-; (8)6327777=??; (9)42-=-a ; (10)3 2n n n =+.

1.1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题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7年级(下)第1章 整式的乘除: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计算3a a 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3a B .4a C .3a D .43a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a a a = B .23a a a += C .339a a a = D .336a a a += 3.23()()(a b b a --= ) A .5()b a - B .5()b a -- C .5()a b - D .5()a b -- 4.计算:24()a a -的结果是( ) A .8a B .6a - C .8a - D .6a 5.若4822a =,则a 等于( ) A .2 B .4 C .16 D .18 6.计算23(2)(2)(2)-?-?-的结果是( ) A .64- B .32- C .64 D .32 7.若x ,y 为正整数,且5222x y =,则x ,y 的值有( ) A .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8.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3332a a a = B .333a a a = C .336a a a = D .3362a a a = 9.在(a 4)a =中,括号内的代数式应为( ) A .2a B .3a C .4a D .5a 10.若x ,y 为正整数, 且29222x y =,则x ,y 的值有( ) A . 1 对 B . 2 对 C . 3 对 D . 4 对 11.计算33m m 的结果是( ) A .6m B .9m C .32m D .3m 12.若3x a =,2y a =,则x y a +等于( )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教案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不是第一课的重点,也不是难点。对本框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后面要学到的关于货币的知识。货币的职能是学习的重点。 一、基本知识: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3、货币的含义 4、货币的本质 5、货币的职能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是本框的难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后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和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强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在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

(2)根据货币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从货币的作用来理解。 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和物的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表达了金银和货币的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应改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我们的不能把金银和货币完全等同起来。在货币产生之前,金银作为商品早已存在,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就是金银,它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才成为货币。黄金、白银可以用来做家庭用具、装饰品。所以说“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时,它才与别的商品不同了,成了货币。

同底数幂的乘法2(导学案)

15.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主备人:邵玲 审核:七年级数学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 2.会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重、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以及相关计算。 课堂导学: 我们已经预学知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用语言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的简单应用: 练习:________77)1(52=? ____33)2(=?n m _______)3(6=?a a _______)4(13=?+m m x x 公式的转化应用: 例1.计算: 34)())(1(a a -?- 34))(2(a a ?- 34)())(4(m n n m -?- 解: 总结:底数________________可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计算。 思考:n m n m n m ))(---与(能用所学的公式求它们的乘积吗? 公式的推广运用: 当p n m ,,为正整数时候, a p n m a a a a a a a 个__________)(??=?? a a a a a 个_____________)(?? a a a a a 个_____________)(?? = a a a a a 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p n m a a a 练习:计算: ______333)1(64=?? _______)2(54=??a a a _____101010)3(=??c b a _______)4(=??c b a x x x 例2.计算: 732)()())(1(x x x -?-?- 732)()()2(x x x -?-?- 623)()())(3(x y y x y x -?-?- 是正整数)m m (1628)4(?? .,777.326x x x 求例=?34)())(3(n m n m -?-

3.1同底数幂的乘法典型习题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知识点检测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指数 ,用公式表示=n m a a (m ,n 都是正整数) 2、计算32)(x x ?-所得的结果是( ) A.5x B.5x - C.6x D.6x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822b b b =? B.642x x x =+ C.933a a a =? D.98a a a = 4、计算: (1)=?461010 (2)=??? ??-?-6 231)31( (3)=??b b b 3 2 (4)2y ? 5y = 5、若53=a ,63=b ,求b a +3 的值 二、典例分析 例题:若1255 12=+x ,求()x x +-20092的值 三、拓展提高 1、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4533=-a a B.n m n m +=?632 C.109222=? D.10 552a a a =? 2、=-?-23)()(a b b a 。 3、()=-?-?-62 )()(a a a 。

4、已知:5 ,3==n m a a ,求2++n m a 的值 5、若62=-a m ,115=+b m ,求3++b a m 的值 2、幂的乘方 一、知识点检测 1、幂的乘方,底数 ,指数 ,用公式表示=n m a )( (m ,n 都是正整数) 2、计算23()a 的结果是( ) A .5a B .6a C .8a D .2 3a 3、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 A.933)(a a = B.326)(n n a a = C.2221)(++=n n x x D.6 23x x x =? 4、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是2)12(+a ,则它的体积为 。 二、典例分析 例题:若52=n ,求n 28 的值 三、拓展提高 1、()=-+-2332)(a a 。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教案

第六课时 教学课题: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课序:第一课第二节第1教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知识,货币的本质 2、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货币与金银的关系 教学软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材料导入: 1、学生了解我国货币的发展历史,及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思考货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导入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的学习。 2、思考: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2)货币的产生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3)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新授 1、货币的产生过程思考:我们现在买东西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不是这样的呢?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1)偶然的物物交换 形式:2只羊=1把石斧 想一想:羊和石斧的使用价值不同,为什么2只羊=1把石斧? 想一想:在这里2只羊的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意义:出现了等价物,但这种交换不是经常发生的。 (2)扩大的物物交换 《荷马史诗》表现的是不是偶然交换?它有什么特点? 形式:1把斧头 1匹布 2只羊= 50千克盐 10克黄金 其它商品 想一想:这里2只羊的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在扩大的物物交换中,人们的交换活动会出现什么困难呢? 举例说明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形式:1把斧头 1匹布 50千克盐= 2只羊 10克黄金

其它商品 想一想:这里其他商品的价值都可以通过什么体现出来?2只羊的作用是什么? 想一想:什么是一般等价物,它与商品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对商品交换有什么意义? 想一想:历史上贝壳和羊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它们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什么缺点?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把斧头 1匹布 50千克盐= 10克黄金 10克黄金 其它商品 想一想:在这里10克黄金也是一般等价物,它在什么情况下成为货币,当它没有固定在金 银上时,它是不是货币? 背一背:什么是货币? 想一想:为什么一般等价物会固定在金银上? 试一试: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比较 说一说:商品、货币、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商品和货币: 共同点:都是商品,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不同点: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专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和一般等价物: 共同点: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不同点:货币不等于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只有固定在金银上,它才是货币,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不是固定的 (三)练习: 1、2只羊=1把石斧的等式表明:(BC ) A.2只羊是一把石斧的等价物 B.1把石斧是2只羊的等价物 C.1把石斧是2只羊的交换价值 D.2只羊与1把石斧的个别劳动时间相等。 2、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货币从现象上看 都是物,但就其本质来说都是( D ) 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3、在“2匹布——1两黄金——10袋盐”的商品流通过程中,表明:( A ) ①2匹布与10袋盐的价值量相等②货币已经产生 ③黄金已经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充当一般等价物 ④黄金既是布的交换价值,又是盐的交换价值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4、所谓货币,(AC ) A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B是与商品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 C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