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中考古诗文命题分析

2014年中考古诗文命题分析

2014年中考古诗文命题分析
2014年中考古诗文命题分析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建构文言知识体系

——四川省2013年中考古诗文部分分析报告

曾生辉唐军祥刘旭东王术华等

前言:(一)寻踪览迹——由一篇学生作文想到的

学生作文:《我是爱纳兰敬纳兰中的一分子》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1.作文中引用的大量纳兰容若的词句,显然是平日积累的结果。

2.作文中引用的纳兰词,与段落内容、语体风格、文章中心、情感表达浑然一体,显示了较高的写作造诣。

3.作者显然对纳兰容若有比较多的了解,流露出明显的情感、态度倾向。

4.大胆猜想: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了这篇作文,作者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气质才华又会怎样?

(二)国学之力量何在?——叶嘉莹先生的故事

11月28日的《南方周末》出了一个专版,研讨“国学的力量”,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刘笑敢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国学之力量何在?》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著名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对他讲,1950年代,全家迁到台湾不久,先是丈夫被捕入狱,接着自己怀抱着吃奶的女儿也被收入监中。极度悲痛中油然浮上心头的是幼时熟记的《论语》,一字字,一句句,涵咏,默诵,儿时不懂的句子刹那间豁然开朗,给了她足够的慰藉和力量。

看来,多读古诗文,感知古诗文的魅力,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关键时刻拿分,而且在人生潦倒时,可以给人智慧,让人坚强。如果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思考以上事例,那是不是意味着:积累不是目的,能力才是归依;背诵理解古诗文也不是目的,改变人、塑造人,让他们“诗意地栖居”才是永恒的追求?

文言文考试作为检验和评价这种“归依”和“追求”的一把尺子,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将就2013年全省中考古诗文命题的情况作一些分析,请各位专家、老师指点。

一、中考语文古诗文考什么?----课标是指引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思想。《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北师大版)》明确指出:7~9年级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能“诵读古代诗文”,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学习古典诗文,并且能自己运用“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古典诗文。《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也强调中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生加强古代优秀诗文的学习和积累尤为重要。

表一:新课标(2011年北师大版)古诗文部分目标解读

内容解读能力理解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识记文言文中的字音字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章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A级、

B级,积累理解。

2.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2.理解并翻译文章中能力层级:A级、

的句子。B级,积累理解。

3.借助课内掌握的文言词句的知识,解决课外文言短文考察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如词义、句意等。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概括文章中心。

能力层级:C级,

分析综合。

4.在初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选文的中心,把握文段的主旨,创造性地回答相关问题。4.分析概括文章所表

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D级,

分析综合。

5.对文学作品的初步赏析和评价。 5.运用表达、评价、鉴

赏。能力层级:E级,鉴赏评价。

(一)关于“浅易”的理解

新课标说,“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词面上看,“浅易”即浅显,即容易接受、容易认识、很容易懂。(《辞海》827页)经过对2013年各地市州试卷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打算从选材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1.从材料的来源理解“浅易”

11个地市州选文均是课内讲读课文,成都、绵阳等四地选用课内略读篇目,攀枝花、雅安则集录不同课文中的几句话进行解释,选文多为课内讲读篇目,考查范围更大。教师重点讲过的课文再考,所学即所考,以学定考,就目的而言,是测试学生初三学业结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普适性;就考点和内容而言,学生容易接受,自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2.从材料的内容理解“浅易”

那么课外的选文呢?材料与学生是“包办婚姻”,掀开盖头才能看到真面目。从11个地市州选用的课外文言文选段看,多出自史籍和文人随笔,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占了9篇。这一类文章都有比较清晰的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学生比较容易认知、比较容易懂。当然,这类文言文,因为学生没有见过,主要考察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功能只是选拔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些难度,也体现了试卷的区分度。

3.从材料的篇幅理解“浅易”

对课外文言文选段进行字数统计,也大致可以看出命题者选择浅易文言选段的标准。11套试卷中,篇幅最长的当属成都卷、雅安卷,大约260字左右,(如果分析成都试卷,两个选段,《三国志?华歆传》,大约180字,《世说新语?德行

第一》也写华歆的品德操守,大约80字,其实也是降低了难度的;相反,雅安的试题《史记?管晏列传》,难度就要大一些。)其余多在200字以内。篇幅短小,自然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二)关于“重要”的理解

课标内容解读说,“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其实是对80篇古今优秀诗文的价值特征归纳。

1.课标这样解说

《新课标》在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说,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6篇,7-9年级61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以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从“不必都”来看,教材编者在处理时,把其中39篇编入了教材阅读部分,其他则放入了附录中让学生平时积累。

推荐61篇诗文篇目。雷达图。

结论:从时代看,先秦至隋,推荐了17篇,唐宋37篇,元明清7篇。由此看来,重点作家作品其实基本都集中在唐宋,占比超过60%。

2.文学作品中的解说

(黛玉)“……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

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命运多舛,向黛玉学诗,一是为寄托情感,二是借此进入海棠诗社,获得他人尊重。我们看黛玉为她推荐的“作了底子”的作家作品,从王维到杜甫再到李白,无一不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从中我们似乎也可以窥见我们教读古诗文,“重要”在哪里,“焦”点在哪里。就曹雪芹看来,学诗必先学唐诗,学唐诗必先学王维、杜甫、李白,而且顺序最好不要打乱。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接受并遵行之。再引申一步说,唐诗宋词,是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必过大山。映射到考试中,考查古诗,虽不一定全在唐宋中选材料,但学生身上,应该有“唐宋的格调”。

(三)关于“能力”的理解

分析2013年成都、德阳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两地都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发展实际,把七-九年级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习水平分成五级,即识记积累、理解感悟、综合分析、运用表达和鉴赏评价,对应的能力层级为:A、B、C、D、E。五种能力彼此联系,五个层级由低到高,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和试卷的区别度。

两地都毫无例外地希望通过试卷命制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本身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关于“人文素养”的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中学生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其最终指向就是通过教材选文和考试评价,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诗意”,然后诗意地生活。前面例子中的那个学生以及著名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分析各地试卷,从绵阳卷的《愚公移山》、自贡卷的《送东阳马生序》再到成都卷的《华歆传》、德阳卷的《不躬不亲》、广安卷选自《孟子·滕文公下》的“孟子论仁、礼、义”等选文。比如,甘孜阿坝卷选用了出自《元史》的张养浩

的传记文字,既是对课内常识的补充,也让学生了解到张养浩“幼有行义”、“读书不辍”、为官理政,“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的品德修养才干,无不着意于学生道德品性等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2013年四川中考古诗文考试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各地市州文言文试题数据分析

地区分值比题数比主客观比

文言文部分

课内外比默写分值

诗歌鉴赏分

成都35/150 10/2518/17 13/12 6 4 德阳22/120 8/29 15/7 10/5 5 2绵阳33/150 6/21 14/19 17/010 6 遂宁29/150 6/26 19/10 10 6 宜宾25/120 7/22 11/14 10/0 10 5 资阳24/120 7/24 12/12 6/9 6 3 自贡26/150 6/26 2/2412/0 5 9达州22/100 9/24 14/8 12/0 4 6 泸州28/1105/20 20/8 11/3 6 8眉山26/120 8/30 14/12 10/6 6 4 雅安17/1207/3312/5 2/1032广安24/120 7/30 18/6 5 4 广元26/120 6/20 11/15 15/0 6 5 乐山31/150 6/24 10/21 12 4 凉山34/150 9/27 19/15 12/10 6 6 攀枝花27/120 5/20 13/14 9/6 8 4 甘、阿37/15010/26 20/17 13/12 6 6

经过对各地市州试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各地市州在古诗文试题命制上呈现以下共性,部分分析材料引用了《成都市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在此表示感谢。

(一)焦点趋势不变

1.都很重视对古诗文的考查。

各地试卷中,古诗文所占分值最高达到37分(阿坝、甘孜卷),分值比最大的是泸州卷,古诗文分值约占全卷总分的40%左右,分值最少的是雅安卷,也达到了17分,约占全卷总分的14%左右。各地试卷古诗文平均分值占比约20%。

题数比最大的是成都卷,10:25;最小的是雅安卷,7:33。主客观题比值最大的是广安卷,18:6;最小的是自贡卷,2:24。默写分值最大的是乐山卷,12分;分值比最大的是宜宾卷,超过8%。最小的是雅安卷,3分。诗歌鉴赏分值最大的是自贡卷9分,分值比最大的是泸州卷,超过7%;最小的是德阳卷和雅安卷,均为2分。

2.既重视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也注重考查学生阅读、感知和品味文言文的能力。

(1)平实基本的考查仍是主要内容。

平实基本的考查即指注重对文言知识积累与理解的考查。

各地试卷能力考点分布(雷达图)

图表分析: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各地市州在命题方向上,侧重于考查学生积累、理解能力,题型分值侧重于默写、解释和翻译,约占全卷总分的68%。目的是检查学生在初中三年文言基础知识的建构程度。

在古诗文默写方面,选材范围集中在唐宋,题型稳中有变,但题量有所增加,分值有所加大。其中乐山卷,默写部分分值达12分,占全卷总分的8%。

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成都试卷已经形成基本的套路。以成都市近三年试题为

例,文言文阅读均是从A卷第1卷第4题始到第8题止,第4题为文言实词解释,第5题为文言虚词解释,第7题则固定为1-2个文言句子的翻译。其中4,5题为选择题,三道题合计8分,占A卷总分的8%。

作为全省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领头羊,成都卷的此种设置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其它地市州的命题结构,如绵阳、乐山、眉山、内江、凉山、甘孜、阿坝等地。以成都卷为例:

(成都卷) A 卷(共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8 分)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景象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骑马

C.随波而逝.逝:去,往

D.珠翠罗绮溢.目溢:满,充满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以.此夸能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82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7.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

(以成都卷第4题为例进行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课内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考题中的“观”“逝”“溢”是常见实词;错误项中的“骑”应解释为“马”,而不应该理解为名词的活用“骑马”。这些常用字在文言文具体语境中语意都有所变化。考题意在引导考生重视古汉语实词一词多义的积累。课文重要词语的解释虽然大多在注解中都有出现,但学生记忆有限,仅仅靠死记硬背

是行不通的,还需从词语的本义入手,进而理解它的引申义、比喻义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词语一词多义的有效积累,由课内转向课外,提高古文阅读能力。)(2)理解性阅读仍为重头戏。

各地市州文言文阅读均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二是分析人物形象,明确观点态度;三是鉴赏写作技巧。如成都卷第6题,绵阳卷第8题的四个选项便均是分别从上述三方面进行。

(绵阳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 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

C. 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什么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

D. 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成都卷)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精练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

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健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以成都卷第6题为例进行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言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积累字词意义只是基础。文与言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所以设置本题,意在引导我们重视从整体上去把握、分析文章。选项中有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如A项;有对文章写作思路、写作技巧的分

析,如B项和C项;语言特色的赏析,如D项。答案应为C项,“直接表现”应为“间接表现”。本题设置难度不大,如果学生对文章直接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表现江潮的写作手法有所把握,就不难做出判断。)

(3)试卷区分度比较明显。

各地市州中考试卷,既具有学生学业测试的功能,它是评价初中毕业学生应该达到的文言知识水平,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具有文言基础知识的建构作用;它还具备了选拔高中阶段学生的功能,目的是考查初中阶段学生文言能力和文言素养的建构程度。

在这个方面,各地市州通过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适当加大诗歌鉴赏试题分值等方式,实现了试卷“达标”功能和“选拔”功能的区分。以成都卷为例:课内选择了略读篇目《观潮》,本身有一定难度,但在考点分布、命题方式上有目的地降低了难度,主要考课内重点实词、虚词,跟课本主题关联紧密句子的翻译;课外选了两段关于华歆的文字,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诗歌鉴赏能力,难度就增加了。

(二)新点不断涌现

1.整首诗默写——关注完整名篇,注重整体感知

古诗文默写题,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人文素养。而整首诗默写的考法突破了诗歌只记名句的应试框架,更注重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难度更大。引领这种变动的成都卷,从2011年即开始这样的尝试。

(2011年)请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2012年)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赵师秀的《约客》中任选一首,在横线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2013年)请在杜牧的《赤壁》和刘方平的《月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2.阅读命题的文本材料由讲读向略读迁移,课内向课外迁移。

如成都市三年来除2012年考到传统讲读篇目《醉翁亭记》外,2011年考的是《核舟记》,2013则是《观潮》。其他如绵阳卷的《愚公移山》,资阳卷的《扁鹊见蔡桓公》、自贡卷的《送东阳马生序》、乐山卷的《出师表》等选文,均为课内略读篇目,占比逐渐加大。另外,从各地试卷看,有11个地市州试卷采用了课外阅读篇目,比如,遂宁卷出自《韩非子?喻老》的“楚庄王欲伐越”,攀枝花卷选择了清代刘开的《问说》。这种迁移,这样的考法,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要求更高,也间接地指导一线教学,要由教文本,提升为塑能力。

3.课内外比较阅读成为特色大餐。

其具体形式是将两篇在内容或者形式上有关联的文言文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在求同存异中深化学生对选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各地试卷中,有6个地区的文言文阅读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占比约35%。

此种考法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估计将成为以后命题的趋势。

4.整套试卷尝试在主题元素中寻求和谐统一。

以成都试卷为例,A卷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的是《观潮》,第2卷,阅读材料是《经营好你的人生》,B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的是出自《世说新语》和《三国志》中的华歆的故事,诗歌鉴赏选的是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现代文选的是席慕容的《燕子》,分析几段材料,从文言文选译的句子,到“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辛酸和失意时仍心系祖国河山的执著之情”的诗词,再到现代文的观点立意,都与“人生”有着若隐若现的关系。因此整套试卷,虽然考点各异,但又和谐统一;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有机衔接,既是学业阶段考试,也是人生重要引领。

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因为成都卷已经基本成型,其他各地市州试卷要么受到它的影响,形成一定体系;要么受制卷人自身偏好的影响,年年不同,同中有异。但总的而言给我的感觉是创新遭遇天花板,在命题方式上较难突破。但今年成都卷尝试在选材上进行创新,《三国志·华歆传》和《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比较架构这个例子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三)得分点明确,与教学重点联系紧密

(成都卷)7.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

评分细则:

(1)倏尔译为突然或忽然;,四起译为四面升起或腾起;略不译为一点也不;相睹不可译为互相看见 (共4个得分点,每个0.5分)

(2)调整语序为“数百善泅者”;泅译为泅水或游泳;披发译为披散着头发;文身译为身上画着花纹或画着文采 ( 共4个得分点,每个0.5分)

从成都卷的评分细则看,此题的得分点,基本都属于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比如“倏尔”、“略不”、“文”、“吴儿善泅者数百”这个定语后置句式(“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在初中课文中也曾多次出现。

各地市州考题“言”“文”并重。“言”即文言知识,包括文言实词,虚词,古今词义辨析等,“文”则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表达。其中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绝大多数选自课下注释,加上文意理解,以上种种恰好为广大教师日常教学中刻意或者反复强调过的重点与难点。

从试题中我们可看出,出题者虽在篇目的冷僻与热点,命题的艰深与浅易之间游移试探,不断打破猜题者固有的思维定势,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越来越倾向于让踏实立足于课本教学的教师胸有成竹;让认真识记,积累,运用知识的学生多拿分数。不管知识点如何迁移,只要夯实基础,依标,即依托于课程标准;靠本,即紧扣课本,古诗文阅读拿高分甚至拿满分并不难。

(四)主线,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的中考古诗文部分充分体现出了“稳,新,实”的特点,它们共同贯穿于一条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管是教学还是考试,目的都是这样。

德阳市教科所曾生辉老师曾经讲过德阳五中特级教师龚如君老师的课例,龚老师是我崇拜的偶像,著述甚丰。2010年在柳江,听他说正在研究语文趣味教学的问题,这是件好玩的事。龚如君老师讲原来的高中教材《阿房宫赋》,首先告知学生这类文章高考时不考,学生都很现实,那为什么要学?又该怎么讲?他从魏明伦写《宜宾赋》、《绵竹赋》得到丰厚的的“润笔”作为引线,勾起学生模仿学习的兴趣。整堂课,师生都兴致勃勃,也真正佐证了龚老师在践行的趣味语

文。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堂课,就这样讲,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下,根据赋的特点,听上句,背下句,是不是也积累了一定的古代诗句?学生懂得了赋铺陈骈偶的写作特点,是不是也积攒了一定的语文素养?

古诗文虽为“古典’形态,但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从选入课本的古诗文篇目来看,内容极其丰富。国家兴亡,民生疾苦,政治斗争,战争风云,雄心壮志,咏史怀古,乡思亲情,田园山水,哲理寓言等各方面都有动人而深刻的论述和表达。学习它们,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更可以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与社会,心存悲悯,不畏艰难,树立远大志向,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各地古诗文中考题正是以此为命题立足点,力图通过鉴赏分析,议论评价,启示感悟逐步引导学生在文言古诗文学习中注重理解感受文意,领悟体验情感,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初步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因此,广大一线教师不能只盯着分数,而要重视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积淀学生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应该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本质和精髓。

三、古诗文部分考点分析

(一)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篇目:

地区课内篇目课外篇目

成都《观潮》《三国志?华歆传》、《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德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说苑?反制》“不躬

不亲”

绵阳《愚公移山》

遂宁《邹忌讽齐王纳谏》《韩非子?喻老》“楚庄王欲伐越”

宜宾《陈涉世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资阳《扁鹊见蔡桓公》《史记?刺客列传》

“鲁人曹沫”自贡《送东阳马生序》

达州《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泸州《邹忌讽齐王纳谏》《韩非子?说林上》“杨朱之弟杨布”

眉山《记承天诗夜游》、《小石潭记》《阅微草堂笔记》“河间有游僧”

雅安联系所学课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史记·管晏列传》

广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论仁、礼、义”

广元《曹刿论战》

乐山《出师表》《三国志·杜夔传》“马钧二异事”

凉山《曹刿论战》《郁离子》“梁王嗜果”

攀枝花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说》(清?刘开)

甘、阿《陈涉世家》《元史》“张养浩字希孟”

【考点解读】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重要测试板块之一,其中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两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2013年四川中考各地市州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阅读感悟等几大块。

重要考点1.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是文言文阅读考查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以实词为主。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是确定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是该考点经常考查的内容。

文言虚词即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虚词的主要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别较大,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常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而且有些虚词还常作实词用。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等虚词。文言虚词主要考查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成都、眉山、宜宾、自贡、乐山等采用选择题型进行考查。)

(成都卷) 例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以.此夸能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答案】D

成都市关于考试的分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考试说明》中有12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于、以、乃、为、所、则、因、且、何。考题中的四个文言虚词均在其中。目前初中教学中没有强调虚词的词性,重在考查考生对具体语境中的虚词意义的理解。所有材料均来自课内,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文言文中的虚词意义必须掌握,否则就会判断错误。

重要考点2.句子翻译

古文翻译就是把文言句子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即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古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必考考点。翻译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古文翻译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

整,保持语意连贯畅通。关键词语意义、文言语法现象(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都是文句翻译的注意要点。从2013年我省各地市州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来看,古文句子翻译,内容上一般都是文章中的名句或重点句子,句子长短适中,大多在15字左右,主要包括:核心句、文眼句、主旨句等。形式上,考点往往涉及文言句型(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用法等。

(成都卷)例2、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

(绵阳卷)例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分)

成都市关于考试的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1)题考查了“倏尔”“略”的意义,(2)题考查了一个定语后置句式和实词“泅”“文”的意义。尤其是“文”,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画着花纹”。

重要考点3.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阅读和分析古文的能力。包括:文意把握、情感理解、表达技巧分析等,此类题目的考查,无论是提取文章的基本内容,还是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都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时必须综合梳理,整体把握。内容理解类试题常考考点主要有: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鉴赏写法等。归纳要点就是筛选信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精要之处进行提炼总结,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中心即把文章整体或某一部分内容主旨化,抓住文章本质性东西进行综合整理并加以阐述或概括。鉴赏写法即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品鉴赏析,以便于进一步借鉴、升华、创造。

重要考点4.阅读感悟

阅读感悟,即正确把握文意后,进一步对所选文段探究体会、感悟赏析。这一考点建立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考点涉及:叙述某一事件或道理时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独特感受;在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阅读体验与感悟等。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理解感悟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阅读感悟多是主观性试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主要考查:感悟体验、阐述观点、发表看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对于开放性试题,要从文章实际出发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切忌以现代人的观念去评价。该考点在2013年中考有侧重考查的趋势。(眉山卷)例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甲文选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乙文选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纵观2013年来四川各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外,给字词注音、划分朗读停顿、作家作品常识等,也常常在试题里出现,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命题规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代诗文的评价提出如下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知文言积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是中考命题的方向标。因此,中考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常规的字词解

释、句子翻译外,加大了对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品味鉴赏、拓展迁移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度,课内外兼顾,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比重有增加之势。

课内文言文考查,选文都是《课标》规定的篇幅或文中经典片段。课外选文一般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大多是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寓言或名家名篇及其片段。课外文言文有单独命题的,有与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的,也有两篇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的。其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是课内学习过的,考查目的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课内外比较阅读的文章,大都是题材或主题或风格相近的,文章的关联性、可比性都很强。命题者通常在两篇文章的可比处做文章。

文言文阅读考查抓基础、重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主要涉及词语解释、翻译句子、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评价赏析等。另外一些地市试题还关注到文章写作手法及展示个性的开放性试题。能力考查,注重文言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遵从从积累、识记、诵读、理解四个层面来考察学生的思考、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能力。

中考文言文阅读是重积累、重方法、重过程的传统考查项目,针对古文阅读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设置题目,题目类型主要有填空、选择、简答和综述等。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一般以填空、选择形式考查,文段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等通常用选择、简答和综述形式呈现。从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可以看出,无论哪块考查内容,选择题这一考查形式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比重有所增加。

词语解释的考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直接解释句中加点词语、选择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有误)的一项(多项)、选择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不同)的一项(多项)。句子翻译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要求用现代汉语对原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二是给出句子译文选项,要求从中选出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内容理解题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有误)的一项。概括归纳题考查形式有:填空、填表、简答。要求把归纳出的内容或要点填在横线上或填入设计好的表格里,也有要求简答的。阅读感悟、评价赏析题考查形式主要以简答和综述为主,要求说出自己的感悟、亮出自己的观点。也有列出几项进行比较用选择题形式考查的。

【教学建议】

文言文阅读命题指导思想是“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考查的是文言文综合知识。命题着眼从单一的知识及其迁移逐步转向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整体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学时,要以课本为“本”,加强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将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内化为学生的原始储备,从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掌握方法,温故知新,提高解题能力。要在新课标的导引下,把握命题规律,找准命题方向,明确目标,注重积累,强化训练。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梳理、分类、归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复习迎战。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重在积累。实词的积累要结合课下注解,积累重要词语和关键字词。分类梳理特殊用法,尤其要关注常用实词的多义性,正确的解词途径是根据这个词语本身具有的几种意义,联系上下文推断它在文中的意思,而不能仅仅从句子本身来猜测词义。教学时应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判定意思。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具体语句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通假字初中阶段数量不大,应背熟记牢。虚词积累,要明确类别,着重分析其意义和用法,对其理解不易细化。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而”、“以”、“于”、“其”等。文言句式的积累要从整体上做准备,结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把握差别,重点关注判断、被动、倒装、省略句等。教学时紧扣教材,把同类知识连点成线,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句子翻译:以实词积累为基础,关注虚词的用法及语气的一致。译文力求做到准确、完整、顺畅。把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上兼顾全句。翻译时要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用语习惯,采用“留”、“换”、“删”、“补”、“调”、“扩”等方法。教学时要以课本为主阵地,精选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

内容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结合整篇文章及背景材料理解文本内容、思想观点、表达技巧、层段大意等。结合自身实际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情感及蕴涵道理等的理解。答题时力求做到读懂文句、审题精确、抓住关键、联系实际、通盘考虑。要紧扣文本筛选信息提炼有关要点。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语文古诗词中考必备古诗词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中考语文必考的古诗词归纳!为方便同学们语文复习,初中语文辅导班老师帮大家整理了2018中考语文古诗词必备必考知识点,供大家学习。 【过故人庄】(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 南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 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观沧海】(曹操 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50篇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50 篇 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2014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4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1~6小题,每小题2分;7~16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分)(2014?河北)如图,△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若DE=2,则BC=() 22 4.(2分)(2014?河北)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过线段OK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

6.(2分)(2014?河北)如图,直线l经过第二、三、四象限,l的解析式是y=(m﹣2)x+n,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为() .C D. 7.(3分)(2014?河北)化简:﹣=()

. 8.(3分)(2014?河北)如图,将长为2、宽为1的矩形纸片分割成n个三角形后,拼成面积为2的正方形,则n≠() 9.(3分)(2014?河北)某种正方形合金板材的成本y(元)与它的面积成正比,设边长为x厘米.当x=3时,y=18,

10.(3分)(2014?河北)如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小正方形顶点A,B围成的正方体上的距离是() D. 11.(3分)(2014?河北)某小组做“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验时,统计了某一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制了如图的折线统计图,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最有可能的是() 的概率为,故此选项错误; 、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普通扑克牌洗匀后,从中任抽一张牌的花色是红桃的概率是:=;故此选项错误; 个黄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中任取一球是黄球的概率为,故此选项错 的概率为≈

201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春望》

201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春望》导读: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201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知识点归纳: 1、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 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 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 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9、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 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篇201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最新2019中考语文 必背古诗文50篇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雎《诗经》 18、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 19、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U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最新中考语文2018年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2014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两章)(1分) (2)客路青山外,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 (3)口口口口口口口,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1分)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陶渊明早出晚归,表现他闲适恬淡心境的句子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rāo yáo。( ) (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 ) (4)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pò bù jí dài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旋风一样,是飞扬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 ....。 D.“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 ....,获评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经典版)

2011年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经典版)一、诗词曲34首 1、观沧海曹操(七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易错字词:碣沧澹竦峙萧瑟咏 2、次北固山下王湾(七上)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易错字词:悬雁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七上)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易错字词:莺燕啄蹄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七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易错字词:藤鸦涯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易错字词:溪郎 6、夜雨寄北李商隐(七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易错字词:涨烛 7、泊秦淮杜牧(七上)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易错字词:笼淮庭 8、浣溪沙晏殊(七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易错字词:燕径徘徊 9、望岳杜甫(八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易错字词:岱钟曾云决眦凌览 10、春望杜甫(八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易错字词:深溅烽火抵搔簪 11、使至塞上王维(八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易错字词:居延蓬萧关候骑 12、游山西村陆游(八上)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易错字词:腊酒鸡豚箫鼓简朴拄杖叩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易错字词:凄柯畔 14、赤壁杜牧(八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易错字词:戟销磨郎乔 15、过零丁洋文天祥(八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易错字词:寥惶恐滩零丁 16、水调歌头苏轼(八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1 / 111 / 111 / 111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课内古诗词 (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使至塞上 1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 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故选项中的一虚一实的说法不准确。D项,尾联巧“燕然”的典故,流露出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也虚写战争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并没有表现“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 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语文综合知识.doc

201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语文综 合知识-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的内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归纳: 1、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知识点归纳: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返回查字典首页

初中必背古诗文50篇

初中必背古诗文50篇(首) 古诗部分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扬州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满山一作暗天 ) 闲来垂钓碧溪上。(碧一作坐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狗一作雉 )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节一作腰 )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蔓一作烂 ) 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雄才一作才多)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称一作真 )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中考必背的古诗词

中考必背的古诗词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6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014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精选(一)

2014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精选(一) 1、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择,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42分,每小題分,错选、多选,该小题不得分) 1、在电学中。 A、千瓦时是电功率的单位,焦耳是电国的单位。() B、千瓦时和焦耳都是电功的单位 C、1焦耳=1伏特·安培 D、1千瓦时=1伏特·安培·小时 2、给金属块加热,温度升高,在加热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质量 C、体积 D、内能 3、一根带负电的硬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中以判断原来的小球()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4、下列关于光的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平湖倒影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 B、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C、光线由空气斜射到水面,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 D、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5、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产生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越大,支持面受到的压强一定越大。 C、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大。 D、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6、有甲、乙两个物体,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1/2倍,乙物体的体积与甲物体的体积比是5/4,则甲物体的密度与乙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A、8:5 B、5:2 C、5:8 D、2:5 7、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各组中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最小的是() A、10欧,4欧 B、100欧,2欧 C、50欧,4欧 D、6欧,6欧 9、凸透镜成像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 A、凸透镜的焦点 B、跟光心二倍焦距处。 C、跟光心三倍焦距处 D、跟光心1/2焦距处 10、已知铝、铁、铜的比热容依次减小,它们的初温和质量都相同,吸收相同热量后,比较它们的温度() A、铝的温度高 B、铁的温度高 C、铜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 1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不会运动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会运动 C、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基本知识汇总

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基本知识汇总 一、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 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第一课时 一、主要题型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在古诗词中,很多意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 大雁———(1)因鸿雁传书之说而渴望获得某种信息,且多是喜讯;(2)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鸿鹄、雄鹰——远大的理想追求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杨柳——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燕——(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张可久《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三)赏析表达技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