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201201(水规总院)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201201(水规总院)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201201(水规总院)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201201(水规总院)

附件3: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

县级规划编制大纲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12年1月

目录

前言(编制说明) ............................................................................... - 1 - 综合说明................................................................................................ - 1 - 1.基本情况.......................................................................................... - 1 - 1.1自然经济状况 (1)

1.2河道基本情况 (2)

2.县乡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 - 3 - 2.1县乡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 (3)

2.2已开展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情况 (3)

2.3加快县乡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4)

3.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 ............................................. - 4 - 3.1指导思想. (4)

3.2规划原则 (4)

3.3编制依据 (5)

4.规划范围.......................................................................................... - 5 - 4.1规划范围 (5)

4.2基准年、规划实施期 (5)

5.规划的目标任务 ............................................................................... - 6 - 5.1规划目标. (6)

5.2整治任务 (6)

5.3整治分类 (6)

6.试点项目区规划 ............................................................................... - 7 - 6.1试点项目区选择. (7)

6.2试点项目区确定 (8)

6.3试点项目区基本情况 (8)

6.4规划主要内容 (9)

6.5综合治理工程 (10)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 14 - 7.1投资估算 (14)

7.2资金筹措 (14)

8.管理与改革...................................................................................... - 15 - 8.1建设管理 (15)

8.2管理与改革 (15)

9.实施效果及环境评价 ..................................................................... - 16 - 9.1综合治理主要效果. (16)

9.2效益分析 (16)

9.3环境影响评价 (16)

10.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 17 - 附表1................................................................................................... - 17 - 附表2................................................................................................... - 17 -

前言(编制说明)

主要包括规划背景、任务由来、目的意义、组织领导、编制过程等主要内容。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叙述。

综合说明

概括规划的主要成果。包括:基本情况、规划目标任务、试点布局及规模、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主要治理效益等。

1.基本情况

1.1自然经济状况

1.1.1自然条件

分析描述与县乡河道整治关系密切的地理资料、自然条件、气候降水特点、土壤类型、植被情况及自然灾害等。1.1.2经济社会情况

主要包括本县级行政区划内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含未来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比例)。

统计分析与县乡河道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基准年总人口与农村人口、GDP和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内容。

表1-1 县(市、区)经济社会主要指标统计表

注:此表填写全县的基本情况,可摘取2010年统计年鉴数字

1.2河道基本情况

1.2.1河流水系

描述县域内河流水系情况,包括河流流域分区、类型特点,统计县域内河流条数(分级)、河流长度、水资源量等。

表1-2 县(市、区)河流水系情况统计表

注:所属流域水系按水资源分区,如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

1.2.2河流水环境

明确县域内主要河流水功能区要求。

县域内河流水系纳入国家“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地区,以及涉及列入全国、省级公布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名录的水源地,应

予以说明。

2.县乡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县乡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

2.1.1主要问题

根据本县县乡河道的现状,从河道淤积、水质污染、功能萎缩、管理薄弱等方面,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农村人居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2.2.2成因分析

找出县乡河道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2 已开展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情况

2.2.1治理概况

简述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有关情况。统计近10年以来,县域内已实施完成河道清淤、护岸堤防、水环境治理等相关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及与农村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

2.2.2治理规模、成效及投入

根据县域已开展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描述。

投入包括各级政府历年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情况。

2.2.3河道管护措施的情况

描述县域河道现状管护责任和主体。

2.2.4相关规划

简述近年来县域规划、乡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及相关水利规划中涉及河道整治、生态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的有关内容。

2.3加快县乡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结合当地县乡河道存在问题及整治需求,主要从提升行洪排涝能力、沟通水系、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灌溉供水保障程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等角度,分析加快县乡河道综合整治的必要性。

3.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

3.1 指导思想

根据本县实际,提出试点规划的指导思想。要突出以解决县乡河道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投入、整乡推进,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着力恢复河道功能,提高行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3.2 规划原则

统筹规划、集中整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建管同步、完善机制等。

3.3 编制依据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相关水利规划;相关导则、规程规范;水利部印发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规划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级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编制大纲》)等。

4.规划范围

4. 1规划范围

包括流经或分布在本县域内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河流、小型湖泊淀泖以及沟塘等所构成的水系,包括影响水系沟通,淤塞严重的沟塘。水网地区一般为县级以下管理的河道。与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小流域治理范围等不相重复。集水面积一般为50~200km2,个别不跨县河流可适当扩大并不宜超过500 km2。

根据本省河道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水利普查初步成果,明确提出本县县乡河道治理范围和集中开展县乡河道综合治理的乡镇。

4. 2基准年、规划实施期

规划基准年:2010年(若有资料数据可采集2011年最新);

规划实施期:3~5年

单个乡镇实施期一般为2年

5.规划的目标任务

5.1 规划目标

提出县乡河道综合整治后,结合农村环境保护等措施,使河道功能恢复,防洪除涝能力提高,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目标,对受益乡镇、村庄,治理河道沟塘等提出量化目标。

1、试点乡镇内的主要河道水系基本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水系基本畅通,功能健全,引得进,排得出,可调控;

2、水面无有害漂浮物、岸边无垃圾,配合农村环境保护工程措施,河道水环境有明显改善;

3、岸坡无损毁,绿化完好,河道、滩地自然形态得到保护;

4、初步建立河道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职责、人员及经费来源。

试点乡镇验收以审批后的试点乡镇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执行。

5.2 整治任务

提出本规划实施期内进行河道疏浚、水系沟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主要整治任务的量化指标。

5.3 整治分类

要体现综合治理、生态环保的理念,要以河流水系为整

体统筹考虑治理对策和措施。注重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和河流自身特性的认识,重视人工措施及构造物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保护河流生态用地。

以县域内河道水系为整体统筹规划,提出县乡河道按流域水系、不同河流类型的整治分区以及思路对策。

对行洪排涝为主和水环境改善为主的河道整治,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别提出综合整治的规划思路和对策。

6.试点项目区规划

6.1 试点项目区选择

6.1.1规划布局与分区

在尽量不打破乡镇行政区域界限的前提下对县域整体进行规划布局和分区,按地形条件和水系关系,整体布局可分为河网区、平原区、丘陵等类型区。如果县域各方面条件差异不大,可全部划为同一类型区。

在整体布局分区的前提下,根据类型区内河道水系治理的需要,划分试点项目区。试点项目可以安排在一个乡镇范围内或一个以上的乡镇区域内,项目区内应有综合整治的河流,试点乡镇中没有治理内容的区域应划在项目区以外。原则上项目区的划分,应保证项目实施后,整乡镇达到治理需要,可视为整体销号。

项目区应以所涉及的乡镇名称命名。

6.1.2试点类型

综合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县乡河道现状及特点,区分为防洪排涝为主、生态环境治理为主以及综合治理等三种类型。对试点项目区特点进行分类阐述。

6.1.3不同类型的试点治理模式

提出各分区综合治理模式和可能采取的工程措施。

6.2试点项目区确定

6.2.1试点项目区确定

提出本县试点项目区(乡镇)筛选条件和考虑因素。

6.2.2试点项目区规模

包括试点项目区个数、名称、涉及乡镇、试点类型、试点项目区规模、数量等。

表6-2 县(市、区)试点项目区规划汇总表

6. 3试点项目区基本情况

以试点项目区(乡镇)为基本单元,截至2010年底,统计分析与县乡河道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包括基准年总人口与农村人口,产业结构比例、GDP和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统计河道、沟塘、小型湖泊淀泖分布、数量、长度、淤积情况、水环境状况及运行管理状况等。试点项目区涉及的河流水系的流域分区、分布特点、河流数量及长度等。试点项目区已开展县乡河道治理和农村环境保护的规模、成效及投入。

一个试点项目区一表。见附表1。

6.4规划主要内容

6.4.1建设标准

按县域内县乡河道,因地制宜,提出采用的防洪除涝、灌溉排水、环境水质等标准。

县乡河道的治理建设标准、规模应与骨干河道相协调。执行省区制定的县级以下河道行洪排涝、灌溉、建筑物配套、以及水质、环境等河道建设标准。尚未制定河道建设标准的可借鉴有关省区的河道建设标准等相关规范文件。

6.4.2主要工程措施和建设内容

治理措施主要有清淤疏浚、水系沟通、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堤防加固及其他综合整治工程。推广行之有效的生态沟渠、塘堰湿地、植物护坡等治理技术。

对与县乡河道综合整治有关的乡镇污水处理工程、截污纳管、修桥铺路等,提出治理措施意见和工程方案。

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立足水利资金为主,按照小型工程投资规模确定县域内试点项目区整治工程的主要内容。

以试点项目区(乡镇)为基本单元,提出试点项目区综合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

每个试点项目区一表。见附表2。

6.5综合治理工程

6.5.1疏浚整治工程

简要分析河道淤积的情况。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清淤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提出清淤疏浚的规模(疏浚的底高程)及工程量。

表6-5-1 县(市、区)清淤整治工程汇总表

6.5.2清障工程

简述阻水构筑物以及侵占河道或岸坡废弃物等情况。在

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清障工程的数量,提出清障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

6.5.3水系沟通工程

水系沟通工程包括水系连通和引排水等工程,包括与水系沟通的沟塘。简述河道水系的现状引排问题,通过沟通河道池塘,拓宽引排水河道卡口段,引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小型)等,促进水体流动。

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河道连通长度、连通河道的宽度、护岸长度、植物护坡规模、更新改造建筑物规模及工程量。

表6-5-3 县(市、区)水系沟通工程汇总表

6.5.4岸坡整治工程

简述现状河道岸坡面貌(岸坡防护情况、塌岸崩岸情况等)。

根据整治河道所在区域划分为生活区护岸与生产区护岸(流经村镇的河段可划为生活区护岸,流经农田等无人居住区的河段可划为生产区护岸),并提出适宜各乡镇河流实际情况的护岸形式。

生活区护岸应结合河道清淤以护岸修整、生态修复,适当考虑亲水设施的设置,尽量减少硬化措施,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果;生产区护岸应遵循“按故道治河”的治理原则,尽量保持原河岸面貌,以河岸整坡为主,保持河道弯曲、平顺、生态的自然形态。

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岸坡整治的河道条数、长度,护岸长度,提出河道岸坡整治规划的规模及工程量。

表6-5-4 县(市、区)岸坡整治工程汇总表

注:其它护岸建筑材料包括网笼、笼石挡土墙、土工网、生态水工挡土墙、棕榈石、松木桩等;河岸整坡主要指河岸的整理和修复。

6.5.5堤防加固等工程

简述堤防建设现状。在汇总试点项目区工程的基础上,统计县域内实施防洪堤加固工程长度,提出建设规模及工程量。

表6-5-5 县(市、区)堤防加固工程汇总表

6.6.6其他工程

(1)长效管护管理设施

为长效保持县乡河道治理效果,根据实际需求,在本章中可提出小型清淤设备、保洁船、水面打捞设备等管理设施的需求,投资不列入本规划投资。

(2)截污治污等工程

参考县域以及乡镇总体规划或给排水专项规划,根据村镇规模提出截污治污的要求。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与处理设施建设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与城镇污水管网的一体化建设,实施河道沿线截污纳管,减少入

河污染物;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宜规划建设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曝气池、沼气池等。提出建设方案、布局、工程措施和投资需求,并提出资金整合及筹措建议方案,建设投资不列入本规划投资。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根据《工作大纲》规划投资控制规模的要求,按照所选试点项目区乡镇的治理任务,初步安排县域内试点项目区实施方案的投资规模。

在估算试点项目区工程投资时,可充分利用已建同类工程的有关数据。可以参考本县或邻近地区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中小河道工程及类似工程的决算投资和单位投资指标,采用指标分析法推算本地工程的投资。

表7-1 县(市、区)县乡河道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区工程投资汇总表

7.2 资金筹措

提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方案,主要包括:(1)资金筹措原则;(2)资金筹措方式。

根据当地实际简要说明配套资金筹措方案的理由。

8.管理与改革

8.1 建设管理

主要包括试点项目区项目的组织管理、资金保证、质量保证、建设进度计划保证以及建后长效保洁管护措施。

8.2 管理与改革

8.2.1管理体制

从当地实际出发, 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确定工程的产权归属、管理主体、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等。

8.2.2投入机制和运行机制

依据县乡河道的公益性特点,提倡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提供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

落实管护经费来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灵活有效的工程运行机制。增强经营管理活力,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9.实施效果及环境评价

9.1 综合治理主要效果

反映试点项目区(乡镇)综合治理主要成果。

9.2 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主要明确受益村镇、人口、整治河道比例等,反映在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等方面。

生态环境效益主要反映在改善农村水环境,改善生物栖息条件、河流生态健康等方面。

经济效益主要反映在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新增改善灌溉面积等方面。

表9-2 县(市、区)县乡河道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区投资效益汇总表

9.3 环境影响评价

对环境的影响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主要在施工建设期。包括临时占用耕地、施

工期底泥排放、污染物运移传输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评价的方法可采用工程前后对比法和工程有无对比法。

10.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结合本行政区划内实际从以下方面论述:

1、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县级政府负总责,责任分解,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前期工作。确保前期投入,加强前期组织,提高勘测设计水平,严把前期工作质量关。

3、资金保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4、监督检查。对县乡河道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5、加强宣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县乡河道综合整治建管工作的支持,参与建设管理。

附表

附表1:试点项目区(乡镇)县乡河道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表2:试点项目区(乡镇)县乡河道整治主要工程措施建设内容统计表

附图

附图1:县(市、区)河道水系图

附图2:县(市、区)试点项目区分布位置示意图

农村河道整治规划

农村河道整治规划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治理标准的确定原则 (1)与前置性规划文件相协调的原则。对于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而言,区域的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的防洪规划等规划均属于前置性规划文件,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的标准制定应以前置性规划为指导,一般不应超出上位规划的要求。而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行业规划,在满足规划目标的前提下,规划的标准应从有利于国土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农村环境角度出发,与相关规划进行协调,使制定的规划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更具有可实施性。 (2)与相关标准规范相协调的原则。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涉及防洪、治涝、灌溉、供水、环境改善等多个部门与学科,为了适应规划和专业技术的需要,国家和各行业已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规程、规范等,以便于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在开展相应规划和工程时能够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对规划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依据相关标准规范来制定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规划标准,不仅能够保证规划的先进性,使拟定的方案更合理科学,而且能够更好的与法律法规、区域及相关规划衔接。 2农村河道整治类型划分 (1)防洪排涝治理为主。一个区域的防洪排涝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业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到水系的防洪排涝功能。通过对项目区现状情况的分析,对于河道水质相对较好,但堤防护岸存在破损、河道淤积造成行洪排涝能力下降的情况应把规划的重点放在防洪排涝治理上。防洪排涝治理关注的重点应以保证河流的行洪过流能力,保障堤防护岸的稳定安全,要求堤防护岸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能够抵挡洪水的威胁。通常来说,流域中上游区域,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活动不频繁,相应的河流水质会较好,例如浙江省遂昌县位于钱塘江流域和瓯江流域的中上游,全县主要6条河流水质处于Ⅰ~Ⅲ类水之间,均符合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县,因此遂昌县从治理工程类型上就可以定位为以防洪排涝治理为主的类型。 (2)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区都很重视河道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兴修了大量的堤防、水闸、泵站等工程,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基本达标。但由于的发展之后不重视污染的防治,或者是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大量施用,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等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农村地区的河流水质变差,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对于这样的区域在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时,应把规划的重点放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生态环境治理关注的重点应以控制减少入河污染物的数量,提高河流水体的连通性与流动性,增加水体的纳污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与生态环境[2]。通常来讲,位于流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人口比较密集,河流水质相对较差。如浙江省嘉兴市的桐乡市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是浙江省经济十强县(市)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境内水网交织,田地交错,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

最新常用规范版本

目前采用的最新常用规范版本: 1)《防洪标准》(GB50201-1994); 2)《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1997); 3)《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 45-2006); 4)《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T5089-1999); 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1995); 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 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8)《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导则》(SL 441-2009); 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 290-2009); 1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 442-2009)。11)《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2008));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HJ 582-2010);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

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2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 2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1994); 2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2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8)《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14); 2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 3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 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2008); 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 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 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 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培育发展方案(编制提纲)

附件3 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培育发展方案 企业名称(盖章) 编制时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 年月印制

编制说明 一、申请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的,应编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发展方案,填报内容应涵盖但不限于方案编制提纲中的内容。 二、申请企业可参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主要条件,制定未来3-5年培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计划和措施。 三、申请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目标任务和计划,措施得当,切实可行,避免目标任务定的过高过空。 四、已制定未来3-5年发展战略规划的申请企业,可将有关材料一并附上,电子版的材料自行扫描附上。 五、提交材料包括方案纸质材料一式三份和电子文本。电子文本通过网络递交。申请企业必须确保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本的一致性。 六、纸质材料请使用A4纸双面印刷,装订平整,采用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

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培育发展方案 (编制提纲) 一、目标任务 (一)企业未来3-5年发展的战略思路 (二)总体目标 (企业总体目标应包括经营目标,如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年平均增长率等方面目标;细分领域主营产品发展目标,如产品市场占有率及排名、主营产品出口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产品质量目标、产品关键性能指标水平、产品能耗目标等方面目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目标,如开发新产品数量、企业掌握的关键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水平、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研发投入等方面目标,目标应可量化可考核) (三)工作任务及时间进度 (企业根据战略思路和总体目标,分析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每项任务应有相应的时间节点,任务可包括强化单项冠军发展战略、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国际品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等内容)

矿区总体规划编制标准

学习辅导 目录 1.概述(之一) 2.概述(之二) 3.标准正文 4.附录B、附录C(之一) 5.附录C(之二) 6.附录C(之三) 7.附录C(之四) 8.附录C(之五)、附录D、A、E 1.概述(之一) 1.1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1.2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依据 1.3本标准的主要参考资料 1.4《矿区总体规划》和《矿区总体设计》的不同 1.5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4号令对本标准的影响 1.1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贯彻科学发展观,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 力求简明实用,便于操作。 1.2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共和国煤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国发[2005]18号文件), 《关于规范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4﹞891号文件), 《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第80号公告发布), 近十多年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查的实践。 1.3编制本标准的主要参考资料 原能源部1990年颁发的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内容中的: 《设计文件编写规定》和 《矿区总体设计编制内容》 1.4《矿区总体规划》和《矿区总体设计》的不同 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 《矿区总体设计》——计划经济 《矿区总体规划》——市场经济 功能有区别 两者都是矿区资源勘查、开发和生产活动的依据,但有以下不同

《矿区总体设计》的功能:单项工程初步设计的依据;基本建设计划安排的依据;编制矿区建设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因此,《矿区总体设计》要确定矿区开发的各项重大原则。 《矿区总体规划》的功能:作为矿区探矿权与采矿权设置的依据;作为矿区各单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核准的依据;作为编制矿区建设组织方案的依据;作为编制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县域社会经济规划、相关城镇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的依据。 因此,《矿区总体规划》只要确定矿区开发建设的“框架”或“大盘子”即可。 要求的基础资料(地质资料)不同 《矿区总体设计》: 全区详查,并有一、二个井田的精查。 《矿区总体规划》: 在普查和必要的详查地质报告基础上进行,详查及以上区域面积占矿区含煤面积的60% 左右。不要求有精查。 内容深度有区别 (因为满足要求有区别,地质资料不同,时代不同) 与《矿区总体设计》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内容:地质部分、矿区建设外部条件、井田划分与开拓方式; 比《矿区总体设计》浅的内容:矿区配套设施、经济部分; 比《矿区总体设计》加深的内容:矿区范围论证、煤炭加工、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比《矿区总体设计》增加的内容:市场预测、矿区勘查区块划分及补充勘查意见、煤炭转化、节能减排、土地复垦。 其中,加深和增加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提出的。 1.5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4号令对本标准的影响 发改能源(2004)891号文《关于规范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是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在本标准发布实施后的201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4号令发布了《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暂行规定》,891号文随之作废。 14号令和891号文与总体规划编制相关的主要区别 勘查程度 891号文:“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等地质资料” 14号令:“在普查和必要的详查地质报告基础上进行,详查及以上区域面积占矿区含煤面积的60% 左右”。并强调“矿区内有多个地质勘查报告时,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编制地质资料汇编报告”。 委托主体和编制单位资质 891号文:由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计委)或计划单列企业集团负责组织,委托具备资质的咨询机构, 14号令: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委托具有甲级煤炭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矿区范围论证 891号文:未要求 14号令:“多个相邻煤田、大型煤田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矿区。” 矿区安全 891号文:未要求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知识分享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1.1.前言 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经济的法则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840亿,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并且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 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熟悉其污染途径和污染成因,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让我过的水体结构更加科学,地下水更加安全,能够长远的造福人类。 1.2.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736,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089,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m。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造成160人因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m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地进入地下水中所经过的路径。除了少部分气体,液体污染物,可以直接通过岩石空隙进入地下水外,大部分污染物会随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一道进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

关于印发《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的通知 作者: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0日浏览次数:509 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有关设计单位: 为规范全省煤矿《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的编制工作,提高方案设计编制质量,更好地为煤炭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省煤炭工业局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及要求,现印发给你们。今后,凡在我省境内进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均应依据本《编制提纲》及《编制要求》编制有关方案设计。相关内容可从“山东煤炭网”上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9b14351045.html,). 附件:1、《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 2、《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要求 附件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附件1: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交通位臵及井田范围 一、交通位臵 二、井田范围 第二节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二、地表水系 三、气象 四、地震 第三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第二章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 第一节设计区域概况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二、可采煤层特征 三、构造特征 四、水文地质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三、地温与地压 第三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建筑物概况及压煤量统计 一、建筑物分布及结构特征 二、建筑物压煤情况 第二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 第三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 一、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实践 二、相邻矿井(采区)开采及影响情况 三、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技术条件分析第四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比选 第一节建筑物下压煤可能的开采方案 第二节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第三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定 一、经济比较 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择 第五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 一、巷道布臵及采煤方法 二、专题设计 第六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第七章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肖晓宇贵州森堡生态实业有限公司550081 摘要:水资源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和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再加上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有限,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多个地区发生干旱、缺水。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下水;概念;特点;污染途径;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及农药化肥等被生产出来。而地下水是全国近1/3人口饮用的主要水资源,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用水资源。由于一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做好排污项目,还有一些市民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不够等,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在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公民的正常生活和饮水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程度,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通过了解地下水污染定义及特点,分析污染途径,从而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望能给相关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所谓的地下水污染是指,基于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超过背景值的基础上,地下水的可利用范围与原来的水质可利用范围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见,地下水的污染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后,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比之前有所改变,而且是向着负面方向的改变。 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区别于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有着自身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隐蔽性。与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污染有着很好的隐蔽性,很难被人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地表水被污染之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水的气味或者颜色有所发现,或者是通过观察水生物的状况来判断,但是地下水污染就不同,很难发现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这种隐蔽性很容易使得人们误饮到受污染的地下水。(2)难以逆转性。由于地下水的流速较慢,自净能力有限,当发现水质被污染时已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这就大大增加了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难度,所以,更加应该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只有减少了污染的情况,才能减少后期的治理工作。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策略,也是节约我国发展成本的有效渠道,更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地下水污染途径 1间歇入渗型。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冲刷,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一过程是周期性的。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浚流形式。此种污染途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污染对象主要是潜水。 2连续入渗型。存在于污水或污水溶液中的污染物随之不间断的渗入地下含水层。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诸如污水池、污水快速渗滤场及污水管道等的污水

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绵蔓河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1月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绵蔓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二)项目单位 石家庄#### (三)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井陉县的绵蔓河,今称绵河。往东流经井陉城关、山北、南张村等地,于北横口村东与甘淘河相会,河全长125公里。 (四)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绵蔓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主体工程(河道下挖、河道砂、石、淤泥外运) 辅助工程(机制砂、机制石) 公用工程(泥、砂、石分离淤泥处理) 环保工程(泥、砂、石分离后污水处理)

建设内容一览表:

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一览表

(五)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用1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00万元;预备费300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全部由企业自筹。 二、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河北省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2.《石家庄市城市防洪规划》 3《石家庄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 4.《井陉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井陉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6.《井陉县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纲要》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绵蔓河河道现状 绵蔓河,井陉的母亲河,绵蔓河源出山西寿阳县,初名太平河;至平定县后称桃河,于娘子关东五里入井陉境,有甘淘河、割髭河、金良河、鹅毛泉、温泉、小作河先后注入,流向正北;后绕经平山县西冶乡,又改名为冶河,直至平山城北10里处汇入滹沱河。绵蔓河,西来北去,纵横井陉,长约125公里,流域遍及全县。她孕育出井陉灿烂的历史文化。她见证了井陉的历史发展。 经过现场细致调查发现,河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未治理的河段淤积严重,两岸边坡上垃圾成堆,部分建桥堵坝拆除不彻底,影响洪水排泄; (2)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入河中,河水呈黑色,腥臭难闻,蚊蝇滋生,严重污染了河水及生活环境; (3)河道两岸民房建至河道边坡,沿河无法通行。 2、项目提出的背景 河是市区内一重要水系,自西而北穿过市区,融入滹沱河,对城市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河沿岸地段被污染、挤占现象十分严重,河本身功能变成了行洪与排污,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河的去浊返清及周边环境规划成立民众注视的焦点。河沿岸规划和建设工作,强调改善河水系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河道用地功能,强化沿河道路和绿地建设,为市民提供

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附件2: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1 专项技术方案章节目录及编制说明 单独编制的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参照施组进行编制。 1.1 编制依据 方案编制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施工调查资料;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 编制说明:在编写时,注意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应全面且在有效期内,并应与招投标文件及设计要求的规范、标准对应,可将规范、标准全部列在正文中,也可将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标准做成表格,作为方案的附件。 编制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 1.2 工程概况 描述工程概况时,应从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简介、设计概况、计划工期、主要技术标准、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主要工程数量、建设相关单位要求等几个方面编写。 编制说明: (1)设计概况应结合项目施工图总说明中的内容编写。 (2)合同工期应以总体工期分解后的分部分项工期为依据。 (3)主要技术标准应以设计文件(图纸)中总体设计技术标准为主,当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招、投标文件向建设单位书面确认。 (4)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水文状况(历年季节降雨量,地下水位,江河常水位、施工水位、最低水位及时间、最高水位及时间、历史最高水位,流速、冲刷深度等)、气候条件(冬、夏、雨期分布月份,极端气温及时间,季风情况,冻融深度,其他特殊气候如台风、潮汐等)、地形地貌、地质状况(针对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整体地质状况的实际描述,以设计地勘资料为基础,以施工详勘为主)等。 (5)施工条件主要描述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现场征拆情况、进出场道路情况、高压电、地下管线、跨河、跨路、用水、通讯等情况。 (6)主要工程数量应避免照搬照抄工程量清单。 (7)建设相关单位只要求建设相关方的名称,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城市公路交通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城市市域。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公路交通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公路交通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公路交通及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去,保证逐年投资建设,以保证公路交通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3、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定量与定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多轮的检验、比选与完善,增加规划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三、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1、公路主要指三级以上含三级的多级公路、包括专用公路、旅游公路等。 2、调查城市公路交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公路的现状情况(数量、长度、等级)、公路交通设施的现状(车辆、场站、运量)、公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公路网络、客货运输),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与策略; 3、制定公路交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进行公路交通发展预测; 4、公路交通规划主要包括:公路网选级规划(网络形态、构

成)、新增公路规划(起止点、走向)、公路红线控制(红线宽度、绿化带宽度)、公路运输场站设施规划(枢纽格局、场站位置、功能、面积、等级)、城市出入口规划(出入口路由、方向、等级、道路红线宽度、断面); 5、确定公路交通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估算; 6、提出具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四、成果要求 1、文件:文本、图纸与说明书 2、图纸:公路网络图、场站设施规划图、城市出入口规划图等 图纸内容:公路网布局、公路枢纽、场站设施位置、城市出入口位置等 城市铁路、民航交通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基本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1、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2、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 二、规划依据、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铁路、民航规划,以及国家、地方相关法规、规范与综合标准,铁路、民航规划及设施标准; 2、研究思路: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针对问题,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切实解决铁路、民航及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编制分期实施计划,以保证铁路、民航设施规划的顺利实施;

河道整治规划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 一、规划背景...................................................... 二、目的与意义....................................................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依据...................................................... 四、规划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技术路线...................................................... 第二章发展基础 ........................................... 一、现状概况...................................................... 二、政策支撑...................................................... 第三章定位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策略...................................................... 三、功能定位...................................................... 四、发展目标...................................................... 五、产业园发展目标................................................ 第四章总体布局 ........................................... 一、布局结构...................................................... 二、区域协调......................................................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策略.................................................. 二、特色农业...................................................... 三、新型工业...................................................... 第六章河道景观体系规划.....................................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生态体系规划..................................................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大纲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组 二○○三年五月

批准:谢熙曦审定:郑永良计划处:孙继栋技术处:牟广丞水工处:武永新规划处:孙建峰编制:许学伟

一、修订的目的及必要性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由建设部、水利部于1993年2月8日以建标[1993]72号文发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该规范执行以来,对指导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8年长江大水以来,各地修建了大量城市防洪工程,从治水政策到工程实践,对城市防洪工程的认识在逐渐深化,同时在执行规范过程中,也发现原规范有些内容需要增补或修订。本次拟补充或修订的内容如下: 1.对原规范“总体设计”一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主要补充以下内容: (1) 补充城市防洪总体安排。城市防洪工程是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市要达到预定的设计防洪标准,需通过合理、有效运用该城市(或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来实现。因此,合理确定各项治理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并从调度上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确保城市防洪目标的实现。总体设计一章,需从宏观上阐明城市防洪工程的总体安排。 (2) 城市防洪需考虑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的作用,增加城市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规划安排及汛期控制运用的内容。 (3) 总体设计一章中,增加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内容。 结合环境保护,增加城市防洪工程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绿化、美化等内容; 加强工程管理,增加工程实施后,工程运行管理的有关内容; 2.增加城市排涝工程设计的内容 3.增加城市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内容。 4.对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订。 5.鉴于防潮工程的特殊性,将“海堤工程”一章单独列出。 通过对规范的补充或修订,使规范在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二、修订依据与原则 (一) 修订依据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2]15号文“关于下达2002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规划设计编制要求

规划设计编制要求 1项目概况 1.1基本情况 (1)概述项目名称、类型、项目区的位置与范围、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数量等内容;提出项目对生产能力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景; (2)概述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3)概述主要工程量与投资预算; (4)说明规划实施目标; (5)说明项目区前期已实施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其他补助(示范)类型项目的情况。 1.2编制依据 说明设计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相关规划及其他资料;说明主要资料数据的来源与获取方法。 2项目基本情况 2.1所在地区简述 简述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状况。 2.2项目基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复杂的项目区应区分区域说明地形变化情况;

(2)气象:根据新增加的气象资料,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主要气象特征,列表说明相关参数指标; (3)土壤:说明项目区内土壤的类型、分布、组成和理化性状; (4)植被:说明项目区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 (5)水文与水文地质:说明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降雨量、月平均降雨量及降雨特征;说明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质、沙情与潮位等资料情况;说明与工程有关各项主要特征值及相关分析结果。说明项目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富水程度及其动态特征,地下水化学性质和矿化度情况; (6)工程地质:说明拟建引水建筑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围岩、地质构造和岩体风化情况等地质条件;评价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论证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软弱土层的分布和性质;提出基础处理措施; (7)天然建筑材料:说明工程建设相关的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在天然建筑材料缺乏的地区,应分析供应和运输条件; (8)自然灾害:说明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的情况,分析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2社会经济状况 以行政村为单位,说明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说明农业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20年) 一、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 (一)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据调查,全国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218亿立方米,其中,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4%)地下水资源量245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30%;南方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36%)地下水资源量576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70%。总体上,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呈迅速增长态势,由20世纪70年代的570亿立方米/年,增长到80年代的750亿立方米/年,到2009年地下水开采 1

总量已达109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18%,三十年间增 长了近一倍。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地下水资源的长期过量开采,导致全国部分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2009年共监测全国地下水降落漏斗240个,其中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15个,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125个。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累计下降达30-50米,局部地区累计水位下降超过100米。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压力。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1.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2000-2002年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南方优于北方,山区优于平原,深层优于浅层”。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进 行评价,全国地下水资源符合Ⅰ类-Ⅲ类水质标准的占63%,符 2

城市河流治理规划

城市河流治理规划 若干问题的探讨 刘晓涛 (上海市水利排灌管理处上海200002) 【摘要】河流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和生态系统的要素。世界上治理城市河流的最新理念,是建设生走堤,使河流生态回归于自然;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降免河水污染; 还城市人以自然的滨水环境,充分满足人与水相亲相近、和谐相处。而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片面强调工程效应,遗留了许多弊端,因而应对症施救,采取相应措施施以新理念的治理。 【关键词】城市河流治理规划新理念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1 城市河流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1.1 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 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州,国际河流多瑙河孕育了两岸的城市群,塞纳河从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巴黎城的中间流过,将巴黎分为南北两部分,在我国,黄浦江与东海,使上海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 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傍水而建。一般,河流中下游地区大多是城市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中国7大江河的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l/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而河流人海口由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更是经济中心所在:如地处上海经济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国南方深圳、广州、珠海经济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据预测,在本世纪初,全国城市总数将逾1000座,这些城市大 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和沿海地带。 1.2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祥地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傍依江河湖泊,并依靠必要的可供水源而发展起来的。古代早期的城市,也都选择在有河流、有水的地方。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黄河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及说明

附件7.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及说明 一、工作基础 二、任务目标 三、考核指标 四、建设内容 五、进度安排 六、项目投资 七、绩效评价 八、保障措施 附:各参与企业简介 编写说明: 1、工作基础指开展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具备的现实基础,特别是要介绍清楚实施所选择的供应链所具备的工作基础有哪些,在行业中的地位、影响力、市场份额等基本情况。 2、任务目标指本供应链的建设任务、实现目标是什么,包括总体思路、建设原则、总体目标等。 3、考核指标基本要求是重点行业平均库存周转率提高10%以上;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订单服务满意度(及时交付率、客户测评满意率等)达到80%以上;重点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2%以上;托盘、周转箱等供应链单元标准化率达到80%以

上;供应链重点用户系统数据对接畅通率达到80%以上;单元化物流占供应链物流比例同比提高10%以上;重点企业装卸工时效率(吨/h),指装卸搬运总量(吨)与工时数(h)之比;短途运输车辆周转率(次/天),指单程200公里以内的车辆运输总次数与运输总天数之比;仓储利用率%,仓库实际储存商品所使用面积占仓库可用面积的比例;商贸企业物流费用率%,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物流成本包含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和物流管理费用;共同配送率%,指共同配送量占出库总量(吨或立方)的比例,共同配送含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协同配送、统仓共配、多仓共配、集采共配等先进配送模式。请结合“附件8.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绩效评价表”有关指标纳入实施方案考核指标体系内。 4、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整体供应链如何建,建设什么,链条的总投资,如何衔接配套形成一个完整供应链的;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率;各参与企业谁是链主、谁是协同方,如:链主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服务商、技术服务商、与链条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商、终端服务商等;参与各方是如何分工的、各自承担的建设任务、考核指标、绩效评价指标,各自投资是多少,以及投资构成等。 5、进度安排指以月为单位,以终为始,倒排工期,将每个月应

规划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

附表(一) 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件编制要求(试行) 序号图纸图纸内容图纸比例 1 规划说明书说明工程的规划设计依据;用地现状的条件分析;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用地布局;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道路和绿地、消防、环保系统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包括:总用地面积、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分项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平均层数、各类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面积(居住区、小区、组团公共绿地面积单列)、绿地率、停车面积、停车率(地面、地下分开)、人防地下室的面积、居住的总户数、总人口、配套设施明细表。 2 建设用地位置图标明工程项目位于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1: 2000 3 建设用地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内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并标明用地红线图、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绿地绿线及其他市政设施控制线。1: 500 4 规划总平面图标明用地边界折点坐标;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确定主要出入口方向;相邻道路红线、道路名称和宽度;道路中心线与建筑红线距离;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与周边现状建筑物、规划建筑的相对关系和建筑间距;周边现状建筑、规划建筑的层数、性质及高度;拆迁范围和应拆除的建筑;道路中心线交点标高、地下室范围、地下室坡道出入口等,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公用市政配套设施和消防设计,如:小学、幼儿园、公共停车场、公厕、居委会、垃圾收集点、二级生化设施或化粪池、煤气站、变配电间(所)、消防水池等等的位置。1: 500 5 重要地段的空间 分析、城市设计 分析图沿街单体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单体建筑平面图、立央图、剖面图(建筑总高度)、彩色效果图、表达设计意图,反映空间环境,视线分析,景观效果。1: 200 以上 6 绿化规划图标明各种绿地位置、面积、尺寸。1: 500 7 道路交通规划图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8 竖向规划图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面规划标高。1: 500 9 单项或综合工程 管网规划图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竖向位置,各种管道总进出管的管径、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容积。1: 500 附表二 单项工程建筑设计方案文件编制要求(试行) 序号图纸名称图纸内容图纸比例 1 方案设计说明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设计宗旨。用地规划技术指标、建筑经济指标。结构选型设计、消防、人防、环保、给水排水、电气、电讯、空调通风等及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2 工程区域位置图表明工程项目位于城市中的位置。1:2000 3 总平面图表明工程区内建筑物总平面规划布置,道路、绿化、环保、消防等设施的布置(包括周边30—50m范围内现状地物地貌)。1:500 4 消防系统平面图表明消防通道、宽度、流线、出入口位置、距离、消防登高面的布置及建筑物内消防出入口与室外消防通道的联系方式等。1:500 5 绿化系统平面图表明绿地位置、面积、尺寸等。1:500 6 交通系统平面图表明人流、车流出入口位置,用地内部车道组织、室内外停车场(库)位置,面积、车位数,用地内部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等。1:500 7 环保系统平面图表明室内垃圾集散间位置、室外垃圾收集点位置及运出通道,二级生化处理设施或大型化粪池位置、面积、尺寸以及排污管道设施走向等。1:500 8 人防系统平面图表明室内人防工程位置、面积、等级、室内外出入口位置、尺寸等。1:500 9 建筑单体或群体 彩色渲染图建筑单体或群体彩色渲染图,重要的或大型建筑必须制作模型。 10 建筑方案图平面、立面、剖面图,平面设计应包括配套设施用房。1:100或 1:200 11 竖向布置图室内外设计标高及场地标高1:500 12 管线综合各管线的平面布置,注明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和管线间距,市政管线接入点的位置。1:5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