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
班主任系列培训材料——让学生享受尊重

班主任培训——

一、让学生享受尊重

目前,大多数班主任老师对于“尊重学生”这一教育理念是认可的。但是,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向来比较薄弱,确立了观念并不等于产生了行动。一方面,在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下,诸多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了强大的惯性,这种惯性使得老师们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说法”与“做法”相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接受这一理念并不等于对这一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实践中就免不了产生错误的做法。因此,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很尊重学生了,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受尊重”的感受呢?以下几个观点和做法可供老师们参考。

第一,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同事、朋友之间相处,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进行换位思考,但是,当我们面对学生时,这种换位思考的意识就非常淡薄。这是因为,“师道尊严”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且已经积淀为老师们的一种心理结构,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老师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成知识的权威、道德的化身,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作为班主任,对于这种心理,应该有一个自觉的自我认识。之所以强调“自觉”,一是要明白我们有这样的心理背景,而且,这样的心理背景对我们教育实践的干扰。矫正教师这种自我权威心理的最好方法是: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要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会“变小孩子”。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应该多想想,自己在学生的这个年龄段时,我们说出的话,这个年龄

段的学生能不能承受,能不能听的懂、理解得了。当换位思考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时,我们就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心理上把学生放在了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了。

第二,尊重是公正、是关键、是信任。

不管任何人,在交往中获得被尊重的感受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受到公正的对待、应有的关注和充分的信任。中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以上这三个方面却异常敏感,他们常常会用“老师偏心”、“老师看不起我”等语言来议论自己的老师。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被尊重的感受,班主任老师不论在师德修养方面还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都应该自觉地朝着这三个方向努力。

从主观方面分析,班主任工作中产生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某些老师从个人利益出发,在编排座位、选拔班干部、评选“优秀生”等方面徇私舞弊,照顾自己的关系。在老师们眼里,这些或许都是小事一桩,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大事。老师一丝一毫的私心,同学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种对少部分同学的特殊关照,实质是对大部分同学的伤害。二是从情感上来说,老师们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守纪律的同学,厌恶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常犯错误的同学,并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情感表现在自己的言语和神情上。对此,我们要有情形的认识,决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左右了理智,特别是在面对那些学习成绩差、各方面落后的同学时,更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努力以最大的热情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要让这些同学感到,他在老师眼里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钟爱的学生。

除主观原因外,导致不工整现象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班级工作无制度、无规章,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时,随意、盲目,没有原则。优秀班主任的班级常规工作,都是依照逐渐建立起的班级规章制度运行的,这就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班主任的一时冲动和主观武断,在制度上为不工整现象的产生打上了预防针。而且,这些优秀班主任总是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严格接受班规班纪的约束。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孙维刚老师,一次因帮助一位小商贩而迟到了几分钟上课,他不仅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我迟到了”向全体同学检讨,而且还罚自己在教室外的寒风中站了一个小时。孙老师这种对自己近于苛刻的要求,既是对班级规章制度严肃性的有利维护,也是对全班同学的最大尊重。

在工整这一前提之下,“关注”和“信任”能够最直接地让学生获得受尊重的体验。我们做学生的时候,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如果某位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问你,或是经常委托你办些事,你就会觉得这位老师“看得起”你。相反,如果一位老师教了你一个学期后,还是叫不出你的名字,当他用“这位同学”或是“那位同学”称呼你的时候,你的心理一定会无比沮丧。

由于“关注”、“信任”与“被关注”、“被信任”事发生在师生双方之间的事,因此,必须以师生双方的相互“交往”为起点。我们这里的“交往”,不是“礼尚往来”的意思,而是师生之间思想、言行、情感等诸多信息双向的、对等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之间,光有讲课与听课、批改作业与做作业是不能“交往”的。因为,对于传授知识来说,主要以老师单方面输出信息为主。真正的师生“交往”,是老师走下讲台,将自己

融入孩子们的世界之中,成为他们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感悟、体会、分享。著名的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不仅参加孩子们的生日聚会、领着孩子们旅游、举办篝火晚会,就是课间十分钟,他也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当他扳起一条腿,单腿跳着与孩子们玩“撞拐”的游戏时,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由于李老师整天与孩子们亲密无间地厮守在一起,全班的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的每一方面,都在他的关注之下。有这样的师生关系,孩子们会时刻享受着被尊重的美好。相反,个别老师不仅不组织、不参加学生的有益活动,而且还百般阻挠;有的则为了管住学生,使用诸如在班里安插“密探”、在教室外的窗户边上偷窥、设圈套让学生就范等方法抓学生的“小辫子”。这些做法,把师生关系变成了“警察与小偷”、“猫与老鼠”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蔑视。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尊重。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施行民主管理是`等于一切都无条件地按着学生的意志办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由于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认识水平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有时,大多数孩子坚持的观点,并不见得是正确的观点。因此,在班级工作中,要想达到既尊重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又把握教育的主动权,用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引导和教育学生,就需要讲究策略。

其一,主动和学生商量。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凡是和学生主动商量——讲课和学生商量;开展课外活动和学生商量;定班规班纪和学生商量……商量是语气、商量的态度是对学生的尊重,但商量的过程,确是魏老师探察学生心理,测试学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说服诱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的过程。

其二,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许多事情,既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此时,我们不妨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决断。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民主权利,又不妨碍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多用这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其三,舆论导向。对于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决定的班级重大事项,实施之前,班主任一定要通过开展演讲、办板报、调查访问等活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决断的事项有深刻的认识,以保证绝大多数同学投出的是正确的一票。

其四,解释,道歉。对于全体同学决定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的班级工作方案,班主任一定要对同学们郑重做出解释,属于自己责任的,一定要勇于承担,并诚恳向学生道歉。这样的道歉,不仅会得到学生的谅解,而且还会为尊重学生而赢得学生更大的尊重。

二、表扬要真心真意

目前,由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纠错”为特点的传统教育压抑学生的个性,现代教育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宗旨之下,大力倡导“扬长”教育,表扬这一教育手段受到普通推崇。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充分肯定。然而,一位留学生讲的故事却提醒我们,表扬也不能随随便便。

这位留学生说:一次,她去导师家做客,看到导师的小女儿后就夸孩子长的漂亮。等孩子走开后,导师批评她说,不该表扬自己女儿漂亮,原因是,漂亮不漂亮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这样的表扬会滋生孩子的优越感,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放弃努力。教授建议她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用功、认真、专心,以弥补她先前的过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表扬作为一种正向激励手段,并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有时,不恰当的表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没有错,但夸什么?怎么夸?却大有讲究。

首先,正向那位外国导师说的,那些先天的、孩子们不能选择的方面没必要夸。比如,夸学生长得漂亮,不如夸他仪表端庄;夸学生聪明,不如夸他学习刻苦。这样的夸奖既能激励学生努力,又会弱化他的优越感,增强他的平等意识。

其次,少一点“廉价的表扬”。所谓“廉价的表扬”,是指除了形式之外,不起任何激励作用的表扬。比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成了老师口头禅的表扬语,有的老师一节课能用上百次,学生听得都麻木了。“廉价的表扬”之所以廉价,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表扬得不具体,学生不知道“棒”在何处,好在哪里;二是教师的态度不真诚,为了表扬而表扬。

第三,表扬要形式多样,因人而异。表扬的目的是激励,表扬形式的选择必须以此为准绳。激励的心理学基础是刺激。只有丰富多样的表扬形式,才能不断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

三、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什么?

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实现的过程。因此,可以说,班集体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周期性螺旋式推进的过程。对于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来说,在操作上,一般按照“了解学生——确立目标——设计何开展活动——评价”这样的程序进行。

【一】了解学生首先,了解学生不是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简单的

汇集,而是要通过分析整理,对全班学生的整体状况做出一个概括性的判断,也就是找到影响当前班级体建设最主要的矛盾。只有这样,接下来确立的目标才会是切合实际的,设计的活动才会是可行的,评价活动时才会是有说服力的。其次,由于学生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了解学生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要停留在一个点上,应贯穿于班集体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变化。

【二】确立目标首先,由于我们这里所说的目标是一个操作周期内的目标,当然只能是针对班级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近期目标。因此,这个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把确立目标的过程当作一个教育的过程。班主任要把自己了解到的班级情况,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学生,在与学生基本取得共识的情况下,通过民主的方式让所有学生明确近期内班级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据班级目标帮助学生确立起个人的近期目标。第三,对班级目标的实现,班主任要有一个预期,即对目标实现的时间、达到的程度、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要心中有数,以避免在新情况出现时能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避免盲目何随意。

【三】设计何开展活动首先,活动要仅仅围绕目标设计何开展。其次,要在同一个目标之下尽量使活动丰富多彩,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并体会到为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第三,一定要把活动何班级常规工作、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的局面,切忌将活动游离于教学何班级常规之外,甚至与之对立起来。

【四】评价首先,对班级目标实现的情况,班主任尽量不要直接公开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要通过班会或其它形式,用实例引导学生做出较客观

的评价,使学生自己在盘点得失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觉关心班集体的良好品质。其次,评价学生个人时,要尽量把目标集中在其所付出的努力上,不要只盯着其目标实现的情况。第三,评价要向下一周期的班级工作做好衔接,为下一个目标的实施做好铺垫。事实上,评价的过程就是对目前学生状况做出判断的过程。

四、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何职责是什么?

班级授课制把数十名学生集中在一起开展教育活动,首先面临的就是管理的问题。因此,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后,最初出现的“管理员”、“学监”等,其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除了家长之外的,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因此,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何任务就不仅仅是管理,而是学生人生的导师。依据班主任这一基本角色定位何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198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班主任的职责:

1、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何道德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小学,特别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何良好

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行为习惯。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何卫生习惯。

4、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何社会活动。激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何特长。

5、进行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何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6、负责联系何组织本班教师,商讨斑斑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何课业负担。

7、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平定何有关奖惩工作。

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何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五、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一】查档

对于起始班的班主任来说,学生的档案主要是原学校给学生做出的鉴定表。通过这份表,班主任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爱好特长以及其家长的年龄、工作、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虽然这张表所反映的内容非常有限,但对班主任开展新班工作却非常重要。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在入学前就开始认真研究这

张表——记住学生的姓名,通过照片熟悉学生的相貌特征,把握每个学生的一两项特殊情况。这样,当学生入学报名时,班主任就可通过叫出学生的姓名、说出其某方面的特殊情况等,创造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氛围,消除学生的陌生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对于中途接班的班主任来说,学生的档案还包括每个学期的鉴定,原班主任记录的班级日志,学生的作业本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学生某些方面的表现。

【二】访问

访问的对象有学生的家长、学生曾经的老师、同学等,其中主要是学生家长。访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表现,同时,通过访问,对家庭、社区施加影响,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访问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也可以是电话、网络等。访问应分为常规访问和重点访问。常规访问应在每个学期初做出计划,按计划执行,争取访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重点访问主要是针对那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除了在计划中多安排访问的次数外,应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访问。访问时一定要做好记录,一是方便以后查找,二是便于通过比较,看到学生的变化。

【三】交谈

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唯一途径。为此,班主任应养成与学生交谈的习惯,不要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才去找他们谈话。交谈可以是一对一的个别谈话,也可以同时找三五个同学一起谈;话题也不必太集中,场合也不必太正式,既要以倾听为主,又要适时引出话

题,谈得越随意,越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

用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其目的性虽然不是很强,但利于将其它渠道了解到的情况进一步综合化、形象化。

【四】观察

观察学生是班主任研究学生的基本功。用好这一方法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明确观察目标,否则。面对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会无所适从。在一段时间内,目标可以定两到三个,不宜太多,等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再做进一步的调整。二是要勤于记录。只有将学生点点滴滴的表现积累起来,才能从“偶然”中发现“必然”。记录既要有量的表述,如坐标曲线或量化表,也应有具体的个案。

【五】针对某些特殊的问题,编制问卷让学生答,通过分析答卷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使用这一方法时应注意,问卷的编制一定要以心理科学为依据,以保证学生的回答基本上是真实的。

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一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增加约2~3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

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别,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承认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够更加持久。

【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但是,他们的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9岁儿童的脑重量1350克,比7岁儿童的脑重量

1280克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向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纪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度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常识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

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度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

【三】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五六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被称为第二发展期。此时,他们不仅身高体重明显增长,而且肌肉骨骼的力量也在迅速增强,特别是到六年级的时候,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在心理方面,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他们常常把某些脱离实际的幻想当做将来的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某些明星;他们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们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此时,班主任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特点,给他们做事的机会,帮他们成功,以此调动他们关心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怎样制定班集体建设的目标

班集体建设目标是育人的目标,它必须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惟有如此,才可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同时,班集体建设目标作为班级成员集体意志、动机、理想的反映,只有在全体成员参与制定并一致认可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每个成员的行动指南,进而彩绘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极力和导向的作用。因此,班集体建设目标制定的过程,就是班主任老师把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育人目标,通过一定的操作方法,转变为全体学生集体意志、动机、愿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既不能放弃主导的地位,也不能一相情愿地独断专行,否则,就会使目标要么失去正确的方向,要么游离于集体之外。

班集体建设目标的制定,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目标的酝酿

这一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充分了解班情,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对将来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做出大致的定位,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目标形成感性的认识,产生向往目标的动机。在这方面,很多优秀的班主任为我们创造了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接了新班之后,他首先做的,就是系统地向学生宣传前苏联的奥斯基托洛夫斯基以及他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让学生读《普通一兵》这本书,那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成了孙老师班集体建设目标

的形象化呈现;有的班主任则在接班之后,组织全体学生走访先进班集体,走访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感性上建立起一个目标形象,进而产生向往的愿望和动机。

【二】目标的提出

这是引导学生将感性的目标理性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气氛,创造参与的条件,激发表达的热情。介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为了避免学生思考的盲目性,班主任一定要先把目标分解为德、智、体、美、劳这几个大的方面,然后,针对每个方面,通过班会、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目前班级的状况、自己的状况,提出希望达到的目标。在中学阶段和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应该要求学生用书面表达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目标,并进行整理归类。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对他们所提出的目标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确认目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目标的确认

确认目标的过程,就是将学生提出的目标,经过分类整理,运用讨论表决的方式,消除分歧,统一思想,达成一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目标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一项目标的确认都通过民主的程序,以体现集体的意志。在具体的细节上,不仅要确认集体目标,而且要确认小组目标、个人目标,并使学生明确三者之间的联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还要确认目标实现的时间,表述的文字等,使目标具体实在。

八、怎样呈现班集体建设目标

班集体建设目标确立之后,班主任决不可束之高阁,而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将其呈现在班级学生面前,才能充分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在这方面,许多优秀班主任在创造性的实践中,为我们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一】呈现内容以近、小、实为主

班集体建设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和分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等众多目标组成的目标系统,每一类目标的功能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远期目标和总体目标是方向性目标,由于其离现实较远,又有些抽象性,因此,其激励作用就远不如具体的近期的小目标。因此,在呈现目标时,由经验的班主任总在近、小、实上做文章,使呈现的目标大都转变成了学生能看德见、做得来的具体的实事。

【二】呈现形式直观形象

目标以新颖直观的形式呈现,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时时有努力的方向,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地领会目标的含义,以暗示的方式给学生以激励。比如,在小学,有的老师用绘画的方式呈现班集体建设目标:用树干表示班集体,用分出的树杈表示班级小组,用树杈上的果实表示每个小组在一段时间内要实现的目标,而且还把小目标用小果实表示,大目标用大果实表示,实现了的目标用红色表示,没有实现的目标用绿色表示。在这样的一张画上,班集体建设目标、目标实现的情况、各小组的成绩都一目了然,不仅直观地为同学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而且还用对比的方法暗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可谓一举多得。

【三】在“变化”中展示“动态”

心理学告诉我们,变化的东西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根据这一原理,班集体建设目标的呈现,最好使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不要追求一劳永逸,老用一种呈现形式,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所变化。比如,要相信同学们的指挥,发动他们帮助我们来设计,这样不仅能够产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班集体建设目标的呈现方式,而且还能通过展示学生的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尽量呈现目标实现的过程,力求让学生每周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上文提到的良种方法中,红色果实数量的增长,统计图表中数量的变化,坐标图示中曲线的变化,都能动态地反映目标实现的过程。

九、怎样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目标

学生的个人目标是班级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学生个人目标的实现,就没有班级体建设目标的实现,如何帮助学生确定适合他们自己的个人目标呢?

一、帮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任务难度和动机之间关系的定律叫耶克斯—道得逊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任务难度为零,动机为零;难度有所提高,动机也随着提高,在一定区间内达到最佳。但是在这个区间之外,也就是说,难度太大的时候,动机就开始下降,难度达到极限时,动机又回到了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之下,学生确定个人目标时,往往违背这一规律,把标准定得要么过高,要么过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目标的自我激励作用。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的“现在”缺乏自知之明。他们有的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找不出自己的优点;有

的则只知道自己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因此,确定个人目标时,班主任一定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比如,可以学习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写“两个自我的对话”;也可以在班里举办“找优点班会”、“成功展示会”,还可以针对班里的不良现象,开展自察自纠活动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较客观地认识自我,为确定目标找到合适的起点。

二、帮学生找到主要目标

学生定个人目标时,考虑到自己方方面面的差距,往往定得大而全。但是,对他起主导作用的目标或许只有一两个,如果这几个主要目标有所突破,就会发生心理学上的“迁移”。使其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比如,学习差的学生定目标时,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目标,常用“下次考多少分,考第几名”来表述目标。其实,学习差的同学,不可笼统地将学习成绩定为主要目标,因为,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如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外界环境、努力程度、智力特点等等,学习成绩只是这些因素互相作用的最终表现而已,对此,班主任老师就要在影响其学习成绩的诸因素中,帮其找到最主要的因素。比如,对于工夫欠佳的同学,要将“下工夫”设计为主要目标;对于行为习惯有问题的同学,要将“消灭不良习惯”设计为主要目标。定出主要目标之后,班主任最好让学生用“座右铭”、“目标卡”等方式予以呈现。

三、指导学生正确表述目标

由于目标的表述直接影响到目标的明确性,因此,学生制定个人目标时,班主任一定要指导其正确表述。指导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目标要

有三个基本要素——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做什么样的事、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二是要用确定的量词描述达到的标准,不要用程度副词和模糊不清的指代词。比如:“一个学期尽量读完三本课外读物”这一目标中,由于“尽量”和“课外读物”都不够明确,和“一个学期读完《格林童话选》、《朱自清散文选》、《鲁滨逊漂流记》三本课外读物”这一目标相比,由于伸缩性大,执行时就可能大打折扣。

十、怎样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是为实现班集体建设目标而预设的实施途径、操作方法以及进展时间表,其根本的目的是增强班级工作的目的性,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班级工作计划应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由前言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前言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班级基本情况简介,二是本学期要达到的班集体建设总体目标。主题部分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纵栏为时间,通常以周为单位安排,特殊情况如重要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学校的重大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可独立成栏;纵栏可分为工作目标(总目标分解之后的小目标)、工作内容、具体操作方法、主要负责人、备注等。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证计划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任何一项工作计划的根本,失去了这个根本,不管其内容如何丰富,都将是一纸空文。对于班级工作计划来说,所谓可操作性,一是指计划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件具体的事,而不是一条指导性的意见。比如,每年三月份,多数学校要开展学雷锋活动,体现在班级工作计划中,就不应该是“开展学雷锋活动”这样一句话,而应该是这样一个内容:“出一期以学雷锋为主题的板报”、“开一次‘我们

怎样学雷锋’讨论会”、“开展‘体验奉献——为班级做一件好事’活动”。二是指所要做的事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有良好的外部条件,事师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最终得以实现的事。班级工作计划事向学生公开的,这样,计划中的内容就成了对学生的一种“承诺”,当这种“承诺”大部分兑现不了时,会在无形之中给班主任带来信任危机。因此,对于写入计划中的每一件事,特别是对于那些学生参与积极性高,需要多方面协调的活动,如外出参观访问、春游、请校外教育工作者参加班级活动等,班主任一定要从上级能否批复,活动经费、活动安全能否保证,时间是否冲突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能够预约的尽量预约,确定之后再写入计划。

第二、和学校工作保持一致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前,班主任一定要详细了解学校的工作计划,要将运动会、艺术节、期中期末考试等全校性重大活动的时间把握准确,一方面,将这些活动直接安排到班级工作计划之中,另一方面,可将与之相关的一些班级工作安排在这些重大活动前后,这样,不仅能使班级工作与学校工作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而且在内容上相互配合,既有利于计划的顺利执行,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第三、要通过民主程序确认由于计划要由师生共同执行,因此,计划制定也应该由师生共同完成,而且,最终确认时,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善于在自己的主导与学生的民主之间找到结合点。比如,对于某项内容,班主任可以同时做多个方案,然后让学生去选择,不管学生选择了哪一种,都在我们主导的范围之内,但是,学生却在选择中获得了自己做主的体验。

我的研修日志关爱学生要以学生

我的研修日志关爱学生要以学生 教师爱自己的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生亦然。尊重学生,除 了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权利,尊重学生选择与 自主的权利。尊重学生,就得把学生放在与我们平等的位置,我们要学会“蹲”下来与学生 说话”,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感受自己的尊严。学生有了自尊,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才会有勇气直面生活,征服困难,不断发展。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灵魂。 其次要信任学生。学生虽然在知识、经验、能力等诸方面不及成人,但作为发展中的人, 学生已具备程度不一的学习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然 后才能信任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我能行“的快乐,从而塑就学生强有力的自信心。信任学生,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体味到老师的浓浓爱意。 再者,要与学生交心。老师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校内外生活中去,与学生们广泛 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尤其对于那些学习或思想后进的学生,应该用加倍的真诚和热爱来同他们沟通情感,让学生在“爱心”的浇灌下得到转变和提高。 最后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自我。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长处,使每 个学生学会喜欢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自我。 因为教师的信念,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和理论修养,对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 终保持乐观的生活、工作态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影响学生。勤奋工作,乐于奉献是既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备课要先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 状况,上课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地学习,对后进生要给予鼓励、帮助。不仅要做学生 的严师,更要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心为学生所想,情为学生所系,我们面对学生时才会 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放弃,多一些赞扬,少一点训斥,多 一些激励,少一点讥笑;才会努力使学生处在自由、民-主、开放的氛围之中,在生动活 泼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提高觉悟,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塑造学生灵魂的目的。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研修日志--关爱学生,师德之灵魂 2017-03-06 17:51 | #2楼 最近几天,我集中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这两门课,使我深刻认识到: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师德的灵魂所在。教龄只有一年的我,却有着十六年的学龄。从学生时代走过的我,最明白学生是十 分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的。教师的评价,乃至与一个表情都影响着学生。学生其实很简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策略: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此,为凸现学生个性铺设一片绿地,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一、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个体对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我们要珍视学生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理解和独特感受,使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火花。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待到山花烂漫时”,梅为什么在“丛中笑”?一石击起千层浪。我没有搬出教学参考用书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

光望着学生。有的说:“梅为战胜严寒而笑,是胜利的笑。”有的说“梅迎来百花盛开,是欣慰的笑。”也有的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梅的笑是乐观的笑。”……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交流中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学生在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进行阅读时,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动感情?说说你的体会。”“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阅读要求,无不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正是学生这种独特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问题设计,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好静,好的好动,有的喜欢一个人独立解决问题,有的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带答案---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20200513210954)

班主任基本功笔试试 校区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B.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C.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D.做好班集体的活动 2.“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是着名的教育家(B)提出来的 A.陶行知 B.叶圣陶 C.张伯苓 D.杜威 3.以下内容既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班集体管理运转的动力的(A) A.班级发展目标的建立 B.建立班团队组织 C.摸清班级情况 D.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计划 5.让学生多“经风雨,见世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C)原则。 A.集体教育 B.启发疏导 C.实践活动 D.因材施教 6.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 A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7.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D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班主任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班主任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一、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 学生是教育对象,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如果忽视或者轻视学生的独立人格,教育必然失败。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决定于教师的人格修养。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是以人格育人格的事业。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要接受每个学生的全部,而不是只尊重学生的“优点”。 美国 2009年度全国优秀教师托尼·马伦在获奖感言中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的故事。 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育好一个孩子,一定要走进他的心灵,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了解、被赞美的需要。”(尊重人格,读懂学生) 一位特级教师说:“接受一个孩子,既要接受他的优点,也包括接受他的缺点,这样,才能通过教育引导,使他扬长补短,改正缺点。” 三、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必须尊重学生的家长 要认清家长是教育资源,是教育力量,与家长交往中不能给孩子“告状”,要与家长讨论教育的问题,耐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班级应该该成立“家长委员会”,民主选出家委会委员,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班级学生教育问题。 有些班级活动应请家长委员会成员、部分家长或全体家长参加,充分发挥家长的正能量。 特级教师丁如许老师有一篇文章《深夜,我与家长同行》,阐述班主任与家委会成员共同引导学生提高在家自修的质量,促进教师教学的故事。 班主任人格修养的意义与内容 一、班主任人格修养的意义 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浅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人格

浅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人格 教育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双边活动是决定课程改革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真正落实教学中对话与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必须要彻底摈弃过去的“我教你学”的传统教育观。 新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中获得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特殊交往,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文化。在教学中师生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与沟通,交往就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实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氛围,在平等的对话氛围中,教师将学生带入对真理日益深刻的理解和知识的无限的渴求之中。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习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教学观还认为: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互主体性,即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在教学中结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新的教学本质观力图在实践中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部份教师仍然充当的是“警察”和“判官”的角色,这样就制约了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在教育观念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教育观点应运而生,因此,只有全面把握中国教育和历史的现状,实事求是的分析、制肘中国基础教育的困难,用科学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每一种教育现象,才能合符中国教育的实际。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师生互动,学习的自由氛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如果我们仍然坚持那些建立在师道尊严等级观念基础上的清规戒律,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连话也不敢说,或以分数、标准答案的无形绳索、捆绑学生,学生的智慧发展就完全成为纸上谈兵了。 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时空,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要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因而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教师由道德的传播者向道德发展的向导的角色转变。

关爱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关爱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对教师的核心要求。一个教师,不管他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如果他的心中没有学生,就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只有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能令学生信任,令家长满意。在工作中,我也时刻要求自己关爱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不歧视他们,做好学生的启明灯。 下面,我就“关爱学生”谈谈我的体会。 体会之一:关爱学生——师德的核心 关爱学生,就是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这种爱就是师爱,有别于父母之爱,兄弟姊妹之爱,因为亲子之爱,兄长之爱,有血缘作为纽带,那种爱是母鸡都会的情感和行为,而教师真爱学生是毫无血缘亲情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一种“大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神圣也正在这里。 教师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而教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中渐渐长大成人,可见教师责任多大。如果不是由衷地爱学生,你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虚情假意,对学生不懂事、不顺从或者淘气的行为可能会感到不满或者气愤,你的这种不良情绪可能就会向学生发泄。向学生做嘴脸,盛气凌人甚至武力惩罚时,学生能感到你真诚的爱吗?在发脾气的时候,教育的功能也就荡然无存了。被这些不良的情绪包围着,还能潜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吗?学生在你的训斥下,他能快乐吗?学生不快乐的时候还听得进的教诲,还能好好学习吗? 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 体会之二:尊重和平等——育人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全体”是指每一个学生,不论丑与美、乖巧与笨拙、聪明与迟钝、富贵与贫穷、成绩好与坏,品德优与劣,男生与女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才是真爱。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第一,要了解学生。只有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有时,给学生讲一大堆大道理,学生要么默不作声,要么表现

尊重学生比爱学生更重要)

【教育随想系列】尊重学生比爱学生更重要 教师一直被教育或被要求爱学生。“尊师爱生”也成为教育的口号。在现实教育中,确实有很多爱学生的教师,但也有很多不爱学生,不爱全体学生的教师。对那些爱学生的教师,能够爱全体学生至少是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师而言,要他们爱学生是没有问题的。但对那些不是很爱学生、想爱而爱不起来的教师而言,要求他们爱学生就是一种痛苦了。因为爱是一种个人情感,总是搀杂了个人的情感因素在里面,勉强不来的。因为爱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不存在唤起爱的条件,而要求去爱,那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虚情假意。所以,爱学生这一点可以提倡,却无法要求。 其实,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是可以的。而且,相比于要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更重要。这不是因为爱不起来,而退而求其次,而是因为尊重是比爱更为基础的情感。好比,一个老板可以要求员工尊重顾客,但不可以要求员工爱顾客。员工尊重顾客是能够做到的,但爱顾客却难以做到。虽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员工与顾客的关系,事虽不同,理却同一。我们可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但不要要求教师爱学生。爱是比尊重更高级的情感,也是更难达到的情感。同时,爱也是一种带有危险性的情感,它更容易因爱而生恨,所谓恨铁不成钢,并非由恨直生恨,而是由爱转生恨。爱更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志、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意志、想法、行为强加给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给予学生更多地理解,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空间,而不是以己断人。

尊重学生,未必会认同学生的想法与做法,但因为尊重而给予其求同存异的空间。 尊重学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学生,不是纵容学生,不是学生所有的想法与做法都一味地给予认同,而是要注意辨别这些想法与行为的善恶是非。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要严格地要求与纠正。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个教师如何能够做到尊重学生,就可以称之为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师的职责,比强调教师爱学生更有现实性,从而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比爱学生更重要。

【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思考个性化

【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思考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文本会有共性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个性的感受。为此,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特性,实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指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要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基础上,就一般来说,教师的阅读视野可能会比多数学生要宽广一点。但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在某些知识领域或知识点上可能比老师涉猎更广,理解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感悟,实施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我主要按照“自主阅读文本――引发独特感受――交流感受――共同积累”的模式进行多元化解读文本。首先,我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以引发独特性感受。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平等地对话,交流各人的阅读心得。最后再由师生一起总结阅读规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品读《故乡》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是对辛亥革命不__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迷信、庸俗生活理念的讽刺,也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了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由于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具体感受,都有其可取

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教师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又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个体经验和体会的不同,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当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时,每个人都拥有了多种体验,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指导学生“变式”解读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由于某些文本会以“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共鸣就会出现障碍,这时候往往需要某一种介质。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解读文本,以帮助他们找到这种介质,走上个性化的阅读之路。同一个文本有许多介质,就看阅读者个人的阅读修为和阅读方向。如在《孔乙己》中,有人以“笑”为介质来解读,有人以孔乙己的矛盾身份来解读,有人以猜测掌柜的心理来解读。

班主任情景答辩题目答案.doc2

二.班内学生出现早恋现象,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 1.要正确看待学生的早恋问题(学生早恋是学生生理成熟的正常反应,应得到理解、尊重及合理疏导); 2.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学生知道陷入早恋的危害和不良后果); 3.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班级文化环境; 4.要尽早发现、及时教育引导(一疏不宜堵) 5.要尊重学生、保护隐私、妥善处理。 三.班主任如何对待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 1.一定要加倍关怀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要同情、体贴、主动家访(无论学生的父母离异是出于什么原因,学生都是无辜的受害者,理应得到班主任教师的同情和关怀); 2.倾听学生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3.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这也是遭受父母离异家庭的学生的迫切心理需要; 4.引导学生走出阴影和不良情绪; 5.班集体真诚的帮助。 六.当班内出现问题,学生情绪激动怎么办? 1.要保持头脑冷静、抑制无意的情绪冲动(控制情感、约束言行、不失班主任教师的自信、涵养和气度); 2.尊重学生,以爱护和关心学生作为处理事件的基础,用感情沟通,坚持以理服人;4.全面考虑问题,淡化负面影响,如有工作有误,应反躬自省,严于律己(更可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七.班主任应如何对待班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1.关心爱护学生,用师爱在师生之间筑起情感交流的桥梁; 2.转变观念,全面的看待学生,用放大镜找优点; 3.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培养学生自信心,关注学生的上进心,及时抓住转化的契机; 5.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有耐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八.学生玩游戏机上瘾,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 1.帮助学生找到爱和归属感。班主任要有耐心和爱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他们找到归属感,与他们一道建立生活的信心,积极面对人生。 2.用有意义的活动,安排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充实他们的生活,转变学生生活的重心。 3.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教育的配合。中小学生迷恋游戏机或网络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在成长发育时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变化,恰当的家庭教育和和谐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和成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班主任应努力与家长沟通,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班主任与学生有效沟通技巧

班主任与学生有效沟通技巧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座桥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班级教师管理好班级的基础,同时注重尊重学生和照顾学生的沟通。学生是班级的成员,班级的主体,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管理层和经理人一直是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更好地管理课堂,以及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有效手段。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班主任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俄罗斯教育家乌森斯基曾说:“如果教育工作者想要从各方面教育人民,那么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来自各方的人。“沟通是教师实现管理目标,满足管理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师生之间进行沟通,沟通的质量,决定了教育的有效程度。因此,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建立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渠道,从而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并将干扰控制在最低限度。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班级的最新发展和学生的想法,并在班级管理中相互了解。这很容易理解;它还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并乐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相反,如果沟通不顺畅,班主任就无法掌握课堂内的信息,而且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就没有办法开始:沉重,学生拒绝沟

通,最后产生叛逆的心理,容易做坏事。可以看出,有效的沟通对班主任 的管理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沟通: 首先,在沟通中应尊重学生,要有情感的人。 班主任用自己的心去尊重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 处于积极和积极的情感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受人尊敬和向上的努力。 我记得这么小的故事:一位古代官员前往该国进行私人访问。当一位 老人在耕地上冲了两头奶牛时,他问哪一头奶牛更有能力。这位老人当 时没有说话。当他到达地面时,他走近官员并轻声说:'右边的那个更好。“这位官员感到困惑,并问为什么这位老人如此认真地回答。老 人回答说:“这两头奶牛也努力了。我不希望奶牛能够将我对它的评 价与我的眼睛,手势和声音区分开来。否则,会很难过。“在与学生沟 通的过程中,要批评那些不够好的学生并不容易。不良行为总是以希望 或期望的方式表达。学生也是明丽人,并将努力实现教师在学业和生活 中的期望。 课程老师尊重课程后,班主任会有声望,并有更大的吸引力,学生将 愿意遵守老师的要求,参加老师提供的各种活动。课程,课程将具有很 强的凝聚力。班主任被视为无话可说的朋友,因此师生关系不再具有敌意。学生将不再认为班级老师知道班级是班级中间的叛徒。有人告知。这将被认为是班主任应该知道的,并有利于他的成长。

以爱为前提,尊重学生教育叙事

以爱为前提,尊重学生 ----教育叙事 三堡寄宿制小学蔡晓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管理、学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我们要用爱心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生成的伙伴,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自己的保证。 作为一名老师,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学生必须以爱为前提。而且爱也是相互的。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她)的爱,学生才会产生一种对老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才会朝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呢?第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班中有一位多动的孩子,课上总会突然的发出一个奇怪的响声,课上也有时会突然走到某某的身旁"偷"喝他的一口饮料或忽然地推谁 一下.对于他,我是伤透了脑筋,他总会弄出点意外的事让我难以应对. 而在当今的时代,对孩子的教育重在引导,一味的批评打击只会让他变得更顽劣。要缩小孩子之间得差距,我认为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他的课堂作业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完成了,下课一让他补作业,他就借口说上厕所,然后就一去不返.把他叫到楼上来,他趁我不注意就溜. 我知道对于他不能再纵容下去,可如何让他改变呢?今天的大课间,我 把他叫到身边:"这几天你为什么课上不爱写作业呢?"他腆着个小肚子撅着个小嘴拉拉着脸默不作声."别的同学都写完了,你看后面的一大 摞子作业本,唯独缺少你一个,你想搞特殊化吗?你不想好好学了吗?"

我话音一落,他竟然"噗嗤"的笑了出来.看来和他讲道理行不通,于是我话题一转:"爸爸妈妈每天很辛苦的挣钱是为了谁?"" 为我.""可你三天都没完成课堂作业了,你对得起妈妈吗!看你每天穿得漂漂亮干干净净的,妈妈多喜欢你啊!如果你在学校还不好好表现,她得多伤心啊!""嗯,妈妈给我做饭洗衣,还陪我学习.我要什么妈妈就给我买什么."小文的脸上表现出了少有的深沉和严肃,我接着说:"其实,你很聪明,不比咱班的任何一个同学差.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会相当优秀!"他抬起眼睛看 着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我接着说:"以前你写作业很快,老师还经常表扬你.其实你有能力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只是你贪玩了.老师也为你 感到难过.""我错了老师!"我一看机会来了,就顺势说:"三天没完成作 业的事我先不告诉你妈妈,但是你得快点把作业补上!老师想给你一个好好表现的机会."小文很诚恳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肯定能补上,明 天一定交给你!"我也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我相信你!" 我认为教育的优先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要教给学生这种能力,单靠在课堂上发表长篇大论显然是不行的。而谈话却可以创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达到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的观点,比纯粹的理论要有用得多。 多与学生谈心,是一门艺术,更是细致入微的工作。浇花要浇根,帮人须帮心,谈心正是一个思想的传递,一个心灵的沟通。谈心是老师有针对性的,又是及时的、贴近的工作手段,谈心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增进了解,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使他们看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时并不是机械的服从,而是乐意接受。学生在看见老师以后,眼中闪现的不是畏惧,而是一种亲切感。这才是从事老师工作的成功之处。 我对学习有困难和意志,品质较差的学生,我不是一味地批评他

教师如何关爱学生(3)

我感觉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一、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教师应争取做到: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

关爱学生——师德之魂

关爱学生——师德之魂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事教师职业道德的话题。 医有医德,师有师德……各行各业都对从事本行业的人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教师的工作是育人,人们把教师职业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教师说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两句话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为教师职业是特殊的和重要的,因此人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有的同一件事情,其他行业的人做可以,但教师一定不能做。比如穿着:其他行业的女同志可以只用一层薄纱裹着,这最多被人说是妖娆,但女教师绝对不能穿透明的衣服,否则你会被说成是没有道德,会教坏了学生;其他行业的男同志可以光着上身出现在公共场合,但男教师在公共场合披胸亮肚会被说成没有教师的样子。其他行业的人可以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但教师只能把白头发染成黑头发。有的教师苦恼呀,想把自己打扮得时髦点,但社会就是不许可,人们也不赞成。这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被社会关注着,都在影响着后人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们,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不得不接受这个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要自觉的为人之表率。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章第(五十二条)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三条“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而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那么什么是“爱”,什么是“关爱”?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关爱学生”作的解释是:关爱学生,就是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摘要: 阅读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 情感活动,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 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做到乐读趣学,促进学生个性 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多元解读求异求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提倡“多元解读”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确立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多元解读过程中张扬 个性,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1.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 好的心理环境。在多元解读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 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 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 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另一方面, 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 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2.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在语 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之一。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正是建立在这一标准之上的。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 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知识的积累 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浅解、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要从“多元解读”就是“多元价值观” 和“多元标准”的误区走出来,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 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 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 求每个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 交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例如,《三峡之秋》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文章。刚上课时,我利用《话说长江》关于长江三峡的片断录像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 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 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写。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形式,而 且每个孩子都觉得有“用武之地”。我的布置刚刚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有的读描写三峡早晨静态景色的段落,有的读描写三峡中午动态活动的段落,个个摇头晃脑,读书声响彻教室。他们不仅用轻快的语调读出了三峡之晨的情新 明丽、中午的热烈奔放,而且读出了感情,陶醉于美丽的三峡美景中。那真是如 痴如醉,看得出,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 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

班主任工作案例-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班主任工作 案例 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花台小学韩秀华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酸甜苦辣样样滋味皆在其中,这就更加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深信:每个行为后面皆有正向的目的;人在有选择余地时皆会为自己做最佳选择。唯有如此,在运用技巧时的态度、语调、措辞才能够一致并取信对方,得到正面的响应,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工作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那天早晨,我刚刚走进校园,就有学生向我跑来,凭着那份直觉,我知道肯定发生什么事了。随着“老师老师,你快去看看”那熟悉的声音,我知道是我们班级出事了。当即我跟着那个学生急匆匆向教室走去,看到教师门前有一大帮人已围在那儿了,那架势就像是电影里看到的帮派间的“火拼”场面,远远地我也看到了我们班的一名男同学——许新朋。凭着对许新朋的了解与作为班主任的那份敏感,当时我已心里有一些底了,只是在想如何用最佳的方式方法来解决一些势必解决的问题。 把这场未开始的“火拼”瓦解后,我先找到在场的几位学生仔细了解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当然许新朋也肯定看到我找了好几位同学去问话了。据那几位学生反映:许新朋是为了保护我们班的一位同学

不受其他班同学的欺负而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去找另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谈判”的,只是到后来双方都互不相让,才会有这场面的发生。 但是,我知道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知道许新朋一直以来总是意气用事,霸气十足。这些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他在很小时,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在建筑工地打工,那种生活环境使得他过早的成熟,过分的敏感。这两年转到这里上学,社会中的不良习气经常在他身上上演,今年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以来,我已观察他好久,其实在他身上也有着许多的优点,如:做事雷厉风行,敢做敢当,为人仗义,同时,同情弱小,乐于助人。但这种哥儿们义气、这种不顾后果的打抱不平,这所谓的行侠仗义,我当如何去正确引导呢? 作为班主任的我,联系种种迹象以及这件事的发生,是该执行自己的职能——指导(帮助)的时候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愿意别人知道,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对于许新朋这个个性很强的男生来说,唯有采取合适的方法与他沟通,否则的话势必会适得其反。 于是,在掌握了所有的动向后。我心平气和的把他叫到了一间空的会议室。在那里: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有的是朋友间的协和;没有责备和鄙视,有的是关爱和尊重。 记得我当时说的第一句话是:现在我不是你的班主任,你可以当我是你的姐姐或朋友。第二句话是:今天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心里话,走出这扇门我就当没听过,但是必须是发自你内心的。那时我的态度是极其严肃而认真的。在沉静或是犹豫了片刻之后,小卢终于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的讲给了我听,在这期间我只是静静的聆

教育学生首先要爱学生

教育学生首先要爱学生。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无论学生智商的高低、家庭的贫富,无论活跃还是沉闷,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都要尊重他们,爱他们。教师是普通人,但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教书育人。慢慢地,学生成长为家庭的支柱、社会的栋梁,而我们也不断地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我们付出爱,也得到更多的爱;我们对学生予以理解,就会赢得更多的理解。我想,这就是做教师最大的成就和幸福。 有时教师会以“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自己,把“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常用权威性语言教育孩子,从而压制了他们的独立人格。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让富有灵气的孩子成为机械的读书者,没有了自由徜徉的天空。现在的学校软硬件设施齐备,学生知识训练的深度与广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按理说,学生是快乐的、幸运的。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学生是“缺乏发自内心对学习的热爱的”,甚至还出现了不堪承受学习的“苦役”,用各种办法“逃之夭夭”,更有不愿意看到的悲剧。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合乎学生的发展,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寻找自由徜徉的天空又不失学习的乐趣。我觉得教师应该还学生以自然、质朴、宽厚;尽量亲近学生、关怀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给他们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允许他们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并帮助他们去纠错,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带着激情与梦想和学生们一起享受教育的宁静与自由,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细微震颤。我努力让自己在实践中多一点朴实与平凡,多一点

勤奋与实干,多一点清醒和自觉,努力让教育成为师生共同依恋和自由徜徉的港湾。 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教师所要做的是让他们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自由成长;让他们充分伸展情感、思维与想象的翅膀,接受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让他们逐渐打开心灵之门,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让他们拥有健康、活泼、充实、自信。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个性化阅读 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李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个性化阅读还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真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实施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量阅读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这“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并不是无目的读书,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基础上的扩展: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要读文学性强的作品,扩大知识面要读科学性强的作品……这一切都需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略读、浏览和精读、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略读、浏览的目的是为精读、积累准备。加大阅读量,学生在浏览时就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在阅读教学时,学生就能补充新信息,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独到的阅读见解。学生在精读时有了充足的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作夯实了基础。因此,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增加积累;从阅读的积累落实,提高能力。 1.从阅读的数量着手。 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笔试题库

1.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2.班主任主要承担着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活动、指导学习、协调教育 力量五大职责。 3.班主任要顺利地进行班级工作,除了其自身的能力、工作方法外,还要有自己 4.的威信。班主任的威信主要表现在才能影响力、品德_影响力、知识影响力、情感影响力等。 5.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 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6.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7.班主任的工作原则有: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热 爱学生,尊重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8.教育信念是班主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 体体现,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9.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可以从以下五个层面入手:找准教育的着眼点;建立基 本的行为要求框架;确立行为习惯坐标点;活动育人,寓教于乐;螺旋上升、 表彰激励。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总计20分) 1.下面哪一项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班集体管理运转的动力? 2.(A) A.班级发展目标的建立B.建立班团队组织 C.摸清班情D.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 3.下面哪几项是转化后进生(问题生)的方法策略?(ABD) A、发挥后进生的优势 B、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C、多多联系后进生的家长 D、巩固后进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4.班主任专业化的特殊性表现在:(ABC) A.班主任的职责及其教育劳动具有特殊性。 B.班主任专业化是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 C.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核心内容。 D.班主任专业化的特殊性还体现在为学生撰写富有个性的评语 4.在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具体是指什么? (ABC) A、指导学生做好具体活动设计 B、做好活动总结工作 C、指导活动顺利实 施D、对班级活动做好总体设计 5.班主任精神关怀的具体要求是(ABCD) 6.A.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B.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C.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