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在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 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八大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

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内容提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 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虽然现在我校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已全面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照搬传统学科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它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种领域,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媒体,多媒体电化教学的应用,Internet互联网等,无一不是通过计算机这个载体。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如潮水源源流入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广泛借鉴相关学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小学信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知识DIY 拓展视野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其它一些课外书籍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实现个别教学。例如,键盘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从“要我练”变为“我要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利用大屏幕投影仪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进行键盘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金山打字软件中的“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一些闯关游戏,让他们按指法、键位、字母的相互关系去练习,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马上进入实际训练。它即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任务驱动点燃智慧 任务是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合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心理情绪。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的周围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上课时要预想学生的心理,早早的假设,使得任务完成的更加完美。 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介绍软件时,大部分是结合实际例子,配合软件窗口以及彩色插图,注重了步骤的阐述,每一步叙述的都很清楚。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同学家中有电脑,他们热衷于对计算机的兴趣,提前在家练习,再上课时,这部分同学对教材就比较熟悉。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切实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信息技术课堂中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了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潮中,各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如今的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其课堂是一个奇特的空间,范围并不大,可它却能包容下知识的海洋。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在这里生成,智慧的浪花在这里激荡,真可以说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如何在这个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孩子们学得更多,更好,达到高质、高效,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每一名教育研究人员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可是目前我们信息技术课“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呢?下面是我们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教师能“寓教于乐”,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精练、妙趣典雅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游戏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例如:计算游戏、拼图、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

初中信息技术《编排文稿》教案、教学设计

《word 简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Word 窗口功能,掌握正确的进入Word 窗口。 (2)了解Word 窗口命令,认识常用的工具栏名称和按钮的使用。 (3)了解Word 字处理功能,学会在Word 中输入文字、新建文档。 2、技能目标: (1)认识Word 窗口命令,学会常用工具按钮的使用。 (2)提高学生文字的输入能力,学会新建文档。 3、情感目标: (1)发挥学习探究小组的集体优势,学会倾听同学间的不同观点,学会交流与分享,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和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 1、Word 字处理功能。 2、新建文档。 三、教学难点 1、认识Word 中工具拦名称及按钮的使用。 2、新建文档。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观察法。 2、自学法、任务驱使法。 3、谈话法、交流法。 五、主要教学手段与多媒体 1、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案及PPT 课件。 六、课型

教授新课型 七、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用Word 编写出的各种诗歌、日记、短文等作品。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认识Word 的教学铺平道路。 首先让学生观察、欣赏教师所展示的各种文学素材。 师: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 制作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同学们想自己制作出漂亮的文档吗?那我们就开始学习word 吧! 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由此感知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探索科学知识的真谛。 (二)、教授新课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前童小学童晶晶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 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 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 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 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 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 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 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 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 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计划要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小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信息技术课,他们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今天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教学计划要灵活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小学生最爱上的课就是信息技术课,他们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中心初级中学陈桂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里我主要就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教学 近年来,各学科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很多探索,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在课

堂教学的实践上,大多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而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给人感觉是换汤不换药,教学效果不显著,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使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整合过程里具有普遍性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一、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二、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三、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四、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变革 (一)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教学设计公开课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一(1)。 题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的基础课程,在初中阶段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广大教师必须做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从新的角度出发,研究出适合当代学生的一套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1引言。 当前,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走进了学校,成为了一门必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还能学会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更有利于拓宽视野,提升信息素养。因此,要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然而,长期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低效化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2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完全控制着课堂,根本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扮演着知识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这种单一的角色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身份、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足。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留出充足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四是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尊重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的必要条件之一。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内容提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 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信息技术论文获奖题目参考 活用绘图教材提升课堂实效——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兴趣盎然的“小海龟”,别开生面的信息技术课——浅谈在高年级信息技术课中开展LOGO语言教学 未成曲调先“调情”——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情绪调动的策略研究 让孩子在练习的海洋中畅游 巧抓关键细节打造高效课堂 聚焦课堂交流改善提问技巧——结合课堂实录分析,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改进学生解决问题“三低”现象的策略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单元复习课的实践研究 趣味整合活动合作 让信息技术不再纸上谈兵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打造合作小环境抓住教学大主体——六年级新教材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探 思则变,变则通 把握生成教学调控教学目标 还我一片宁静的天空 问得巧中巧方为课上课——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策略 “预设”和“生成”的美丽约会——寻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融合”学生“信息账户”——教学评价的利器 情境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初探 寓教于乐,乐中求学——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低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优生尽显其才能者勿需多劳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加减乘除” 让素材扬起灵动课堂的风帆——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外教学素材的选择学贵有疑做贵释疑 享受过程学会学习——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训练策略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的选择 预设,让课堂走向精彩生成——寻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融合与学生一起玩积木 让课堂灵动精彩——试谈如何构筑小学信息技术的理想课堂 基于web的学习网站在教学中的组织作用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收”出艺术“收”获精彩 鼎新革故重焕生机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先学后教”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游”趣的课堂——浅谈游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快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信息技术 用“五借法”紧紧揪住学生的“心” 和美艺术,点亮课堂 分层,多变,整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与编排策略 多方出击并进全面提升质量 信息技术课“玩”的反思 从《建立素材资料库》说起 读懂学生,对症下药 初探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发展性评价的应用 浅谈人文因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喜梅 荥阳市第二小学,河南荥阳450100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及多媒体设施的介入,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学生创设了更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下面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辅助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优化集体备课 1.电子备课网络化 根据每个年级一人教一班语文、平行班教师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条件,我校在语文学科中实施电子集体备课。我们采用“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初成定稿,个性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借助校园集体备课平台,将集体备课、研课过程网络化,从而提高教师备

课质量。具体操作流程是:第一步,学期初各年级组进行教材分析和备课分工。每位主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学校统一的备课模板进行备课。并按教学进度提前将教案初稿、作业设计和相应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发布到教研平台“集体备课室”中。第二步,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及时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回复给主备人员。第三步,利用学校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年级组内深入研课,紧紧围绕“一课一得”“听说读写”能力齐步发展等理念进行研讨,初步形成定稿,并上传至“集体备课室”中。第四步,上课前,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教学实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以适应本班学生学习。上课后,教师及时将课堂教学中的调整与得失记录在备课文本中。可见,电子集体备课是教师们“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的过程,它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备课管理动态化 一是方便语文教师自行管理。传统的纸

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论文|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信息技术的论文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信息技术的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范文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相结合的产物,在信息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是医院管理发展的方向。一个完备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门诊收费系统、住院病人收费系统、医嘱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将传统的医院建设成为电子医院,用电子化信息取代传统的信息,网络互连、信息交流,更好地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能确保整个数据处理工作的准确和统计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临床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医院临床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 运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医嘱使护理文书记录和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减少差错,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②增加了医疗收费的透明度。③为医院管理提供便捷、可靠的信息和数据。④是减轻了医、药、护人员的工作负荷。 2医院管理系统的组成 (1)硬件组成。主要包括①服务器。它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医院所有的信息全部储存在里面,所以它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服务器采用双机备份。②工作站。用户操作的PC机及其外设。 PC机全部和服务器相连。③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光纤、双绞线、UPS、机柜等,它们是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 (2)软件组成。主要包括①桌面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0、XP等。②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如windows 2000Server,windows 2003 Server等。③数据库系统。通常使用SQL Server。④软件开发工具。主要有Delphi等。 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1)在门诊收费管理方面的应用。门诊操作员根据医生处方,把病人药品,检查项目输入电脑,随时给病人打印发票,在发票上具体写明了收费明细,不仅病人对收费一目了然,也方便了医保中心和各保险公司的审核,大大方便了患者。医保患者可以凭医保卡到医保窗口进行划价。收费可以随时生成操作员收费台帐,使现金和帐目随时可以核对,账目一目了然。 (2)在住院收费管理方面的应用。住院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采用计算机处理。网络系统以每个住院病人的信息源为基本信息单位,从办理入院手续开始贯穿整个住院医疗全过程直至出院。此程序为先入院登记;计算机自动生成病人的住院号、ID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预交款等通过网络信息传送到相应的病区,病区收到信息后安排床位、输入病人医嘱,根据医嘱生成相应的检查费和药品费用。病人出院时可以根据病人的性质办理出院;如现金、医保、农合等计算机会自动计算出病人因缴现金和可报销的金额,节省了出院时间。住院病人信息采用计算机处理,帐务清楚,减少了环节,堵塞了漏洞,规范了财务核算。以往记账划价,随意性大。特别在出院时随意减免病人费用,导致漏费现象,应用HIS管理和

谈谈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谈谈信息技术课教学 信息技术课(可简称信技课)是近年新设的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信技课的主旨在于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使中学生成为合格的时代公民。本门课程的设立也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昭示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题目是新颖的立意是意味深长的,由于是新设课程,在教材、教法、理论支持方面都需要我们抓紧投入研究。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校总学时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主要是指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 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应该让学生搞懂什么是信息技术。要想理解信息技术,首先得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这个概念学生一开始都比较模糊,虽然见惯信息时代、科技信息、气象信息、商品信息等概念,却不能用语言概括性描述它,而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就越应该透彻地理解它,为了向学生讲清这个概念,建议参考如下要点: 1.理解方法提示,告诉学生自己去体会什么是信息,老师给出的定义仅作参考,因为信息这个概念也难以用几句话完全概括清楚。 2.参考定义:信息是人们凭借一定表达手段或形式而进行交流的表达内容。一定的表达手段总是与一定的表达内容相伴而存在,人们也习惯于将表达手段、形式与表达内容的看成一个整体,并称之为信息。 3.参照以上定义,用分类举例法讲解表达形式与表达内容信息表达形式涉及约定编码记符与传递媒介,比如:老师给学生在教室里面对面讲话,老师与学生之间便存在信息交流,这时侯的主要信息表达形式中,约定编码记符是指师生对话所用语言,或汉语或英文,传递媒介是空气(声波传播)。再如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为基本信息表示单位,采用统一的编码表如ASCII表为依据作为约定编码记符,传递媒介电流或磁介质。信息表达内容,总的来说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表达内容进行分类,如信息表达内容可分为对的与错的,科学的与经验的,社会的与自然的,等等。 4.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是生命体对外来刺激中所含意义的领会。客观事物是信息源(简称信源),而对人们经常起作用的则是信源所传达的信息含义,而不是信源本身。换句话说,信息作用不在于人们所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本身,而在于它所传达的信息意义。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实用价值是信息的一个显著特点。 5.信息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保存、信息反应的过程,书本知识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只不过是长期积累的,系统化,浓缩性的信息。学生的学习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在讲清信息这个概念后,接下来就应说明什么是信息处理,什么是信息保存,什么是信息传播,讲这些概念务必联系实际,多举些例子。信息处理是人们对已有信息的分类、加工、提取、分析、思考。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讲信息保存要让学生们自己去列举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保存方案,在举例中编码与介质的种类要有一定的广度,老师趁机讲计算机的信息保存方案。讲信息传播,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信息传播途径,老师再重点讲计算机中,英特网上信息如何传播。信息技术是信息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强调古人有古人的信息技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1

【参评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内容提要】:本文从建立新课堂是大势所趋、建立新课堂的价值、新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三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我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有五年了,我强烈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教学的艰辛,强烈感受到孩子们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望和新鲜事物的想往。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我想和大家一道交流交流,切磋切磋,还望各位大方之家不吝赐教,多多批评指正。 一、建立新课堂是大势所趋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

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造成极大的危害,拉大我国小学生乃至一代劳动者与世界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上的差距。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薄弱),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计算机教育)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革新。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把课搬到机房里来,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所谓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架构的基石,以学生好学和学有用的信息技术为基本价值取向。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课堂”限制,打破学科界限,走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开放的、综合的学习资源系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信息技术;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建立新课堂的价值 1. 信息技术教育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摘要:随着社会进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数字化时代,当今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替代黑板、又能替代多媒体投影;既能方便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又能增强师生参与、对话和交互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触控一体机的出现,突破了黑板、粉笔、板擦和教师“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触摸一体机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做一些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 在平时的听课和下载的一些课件中,我发现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课件的整体性和精美程度,课件往往是从“同学们好”开始点击鼠标到“同学们再见”为止,整个课堂流程全部预设得一清二楚,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被事先写在了点击后出现的页面中,不可更改一次到位。更为有趣的是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在课件中被事先做好了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演示和学生观看”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圈,学生的思维都一致的沿着

这个圈不断的、同步的循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成为很多领域的基础性工具,成为很多学科向前发展的依托。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一般都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对学习数学自然兴趣也就大大减少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语音配合的人性化引导,把难于理解的问题转化成形象的、易于学生接受的问题。为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都是从实践生活中得来的,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生活经验。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增加经验,而且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一体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对学生用很大的帮助作用,对老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讲解题目画图,又要勾画板书,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勾画好板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