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收稿日期:2002-02-27;改回日期:。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肖辉林(1961-),男(汉族),广东潮阳人,副教授,从事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期刊编辑工作。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肖辉林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

摘 要:系统地论述了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自然条件、发育演化、土壤性质和植被结构特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指出坡地改良利用的目标是使坡地自然生产力提高;在坡地改良利用中,生态持续性是前提,经济持续性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项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都要以提高坡地自然生产力为中心,使坡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地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壤丘陵坡地;华南;环境特征;自然生产力;可持续利用中图分类号:S284 文献标识码:A

华南粤桂闽琼四省(区),山地丘陵多,平原少,而丘陵坡地大部分为红壤。华南红壤丘陵坡地,是华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资源。但红壤丘陵坡地长期以来受到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恶化。本文结合作者长期参加南方山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对其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探讨,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坡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1.1 高温多雨,水热同期

华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属季风型气候区,高温多雨,水热同期。据统计[5]

,华南坡地年日照时数

1800h~2600h,年太阳总辐射量448kJ cm 2

~574kJ cm 2

,年均温20 ~26 ,最冷月均温11 ~21 ,最热月均温28 ~29 , 10 积温7500 ~9400 ;没有气候学意义上的冬季,植物终年生长,喜温植物在!冬季?一般也不停止生长。加上水热同期,农作物一年可3~4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光合潜力98700kg hm 2

~126450kg hm 2

,光温潜

力97500kg hm 2~126450kg hm 2

,光温水潜力92070kg hm 2

~98700kg hm 2。这无疑为红壤丘陵坡地的发育演化提供了环境条件,也为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光热保证。

1.2 风化壳具有灾害性的地质基础与面蚀-沟蚀

-崩岗的特殊演化规律

坡地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地质构造、岩性,不同地理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等),不同植被及其覆盖度,人类活动,都对坡地的发育演化有重要影响。自然因素导致坡面的风化和常态侵蚀,使坡地有规律地演化;人为的盲目活动,可瞬间破坏坡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风化壳的形成、发育,对坡地的演化也有重要影响。分布在华南地区的岩石,在气候的长期作用下,可发育成巨厚的风化壳,尤以花岗岩类的风化壳最为典型。花岗岩类在华南地区分布很广,地貌上多为丘陵、台地。华南气候极有利于花岗岩类风化壳的发育。该岩类风化壳在植被破坏后,往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是灾害性的地质基础。

丘陵台地坡面的发育演化,在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厚层风化壳具特殊作用,是山体破坏的重要因素。风化壳山体具二元结构,上部为松散的风化带,下部为坚硬的微风化基岩,厚风化壳存在的山坡,具有形成面蚀-沟蚀-崩岗的特殊演化规律。坡形坡度的差异有其特殊意义:(1)2#~3#是开始侵蚀的临界坡度;(2)15#~20#为强侵蚀坡度;(3)>40#的坡面,冲刷作用显著减弱,重力作用增强,坡面破坏后极易产生重力崩塌

[1]

20卷5期594~599页

2002年10月

山 地 学 报

J 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Vol.20,No.5pp 594~599

Oct.,2002

文章编号:1008-2786(2002)05-0594-06

掌握坡地发育演化规律,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地,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1.3 坡地红壤风化淋溶强烈,具酸、粘、瘦特点

红壤属于铁铝土纲中的湿润铁铝土亚纲。华南丘陵红壤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等3个土类,分别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华南砖红壤主要分布于海南、雷州半岛,在广西南部的热带北缘也有少量分布。砖红壤分布区具有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干湿季节明显的季风特点,原生植被为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生物积累与分解作用强烈。在雨林下,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达80g kg~100 g kg,但森林一旦破坏或耕垦以后,几年内即可降至20g kg~30g kg[2]。砖红壤基性矿物强烈分解,富铝化作用强,粘粒硅铝率为1.5~ 2.2,盐基高度不饱和,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丘陵砖红壤由于水热条件优越,适于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赤红壤为南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华南丘陵赤红壤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及中部、桂西南及闽南一带。气候特点介于红壤与砖红壤之间,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比红壤强。硅铝率为1.9~ 2.0。赤红壤中的生物物质循环比较快,有机质分解也快,肥力较低,尤其是植被受到破坏后,肥力更低。植被受破坏程度不同,赤红壤的养分含量也不同。据我们[3,4]的测定,植被保存完好的,有机质层厚度超过15cm,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可达70.0g kg和3.0g kg;坡面侵蚀严重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在10.0g kg和0.8g kg以下。表层pH值为4.7?0.6,为酸性至强酸性土壤[3,4]。丘陵赤红壤除可种植亚热带经济作物外,还可种植部分热带林果。

在我国,红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广阔的低山丘陵区。华南丘陵红壤主要分布于粤、桂、闽三省(区)的北部。红壤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富铝化作用明显;粘粒硅铝率在2.0~2.2之间,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据我们[3,4]的研究,常绿阔叶林保存得好的林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达100. 0g kg;而侵蚀红壤,有机质含量低者在10.0g kg以下。丘陵红壤肥力低于山地红壤,表层pH值平均为4.9,酸性较强。华南丘陵红壤除营造林木之外,可发展亚热带经济林果。

1.4 季节性干旱缺水明显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分布区年降雨量虽较充沛,但地域差异显著,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节明显,季节性干旱比较普遍,春旱、秋旱、伏旱比较频繁。

就粤琼两省而言,总趋势是:春旱南重于北,愈往南愈重,海南(尤其是琼西南、琼南)、雷州半岛和广东南部为重春旱区;粤北属轻春旱区,其余地区为中春旱区;秋旱在广东是北部、东部突出,在海南是沿海重于内陆、北部重于南部,西部沿海最显著,中部山区较轻微。

在广西,降雨分布是东多西少。虽然广西各地年降水量均大于蒸散量,即水分有盈余,但盈余的水分主要消耗于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而就某一时期来说,土壤蒸散量大于降水量则为水分亏缺期。广西水分亏缺期是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延长[5]。冬春干旱期长,土壤含水率低,对冬种作物的播种、生长以及春季作物的播种十分不利。

丘陵赤红壤的土壤水分全年可划分为两个季节:3~9月,土壤有效贮水量较高,可以满足植物的生长,这是土壤湿季;10月至翌年2月,土壤有效贮水量较低,甚至接近或低于凋萎湿度,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是土壤干季[6]。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在干旱季节降雨量仅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6.7%,而蒸发量却占年总蒸发量的41.1%,尤其是每隔两年左右的1月或11月前后,常出现持续40多天无雨天气,0cm~100cm土层的蒸散量大于降水吸入量,土壤贮水量明显减少[6]。

土壤干旱也与土壤水分库容有关,而影响红壤的土壤水分库容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状况。红壤高度发育的微团聚体和较高的粘粒含量,致使红壤的水分有效库容较小[7]。

红壤独特的物理结构,尤其是剖面自上而下土壤渗透速率的差异,形成了特殊的土壤水分贮量动态,旱季时下层土壤水分的上行运动不畅,这是丘陵红壤浅根作物易遭受干旱胁迫的土壤内在因素。而丘陵红壤的水分循环呈强烈的季节性,加剧了丘陵红壤区的季节性干旱。因此,丘陵红壤的水分管理应从协调气候-土壤关系和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两方面入手,提高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以达到抗旱、避旱的目的。

2 坡地的人为生态问题

2.1 植被破坏严重,森林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

长期以来,人们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不合理的、粗放的、掠夺性的经营。在坡地林业利用

595

5期肖辉林: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上,以松、杉为主,人工针叶林多,混交林少;乔木多,灌、草少。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率低。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建立必要的薪炭林基地,乱砍乱伐禁而不止,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地方成为光山秃岭。违背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造林,结果林木生长不良,效益极差。

对森林资源只重利用,忽视保育。例如,广东省韶关市1972~1984年全市平均每年减少森林面积7467hm2。梅州市则在1975~1985年10a间,林地面积从80.0万hm2下降到50.7万hm2,平均每年减少2.93万hm2;森林覆盖率从52.5%下降到33.9%,平均每年减少3.5%。现在广东虽然完成了十年绿化任务,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不少地方植被破坏仍在继续。

2.2 坡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土地生产力下降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由于降雨量大,雨季集中,再加上不合理的坡地利用方式,如陡坡开垦、顺坡耕作、刀耕火种等,极易产生水土流失。研究表明,在福建茶园土壤上,当坡度为5#时,土壤侵蚀量为49.6 t hm2%a-1,而当坡度为20#时,其侵蚀量高达170t hm2%a-1[8]。在同一坡度和同样降雨量的条件下,顺坡耕作比等高耕作,其土壤冲刷量大3~13倍[9]。在海南,刀耕火种后的3a内,表土每年平均被蚀2 c m,地表径流为林地的26倍,土壤侵蚀量为林地的590倍[8]。粤东山区许多地方把>25#、甚至>35#的山坡地开垦为旱地,导致了不少沟蚀和崩岗。

建国以来,华南各省(区)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破坏在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例如,就广东和海南而言,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有7444km2[10],虽经各地积极治理,但由于出现新的水土流失,至1999年仅广东而言水土流失面积高达8109.2km2[11]。

红壤丘陵坡地由于土壤风化和淋溶作用强烈,水土流失强度较大。在广东,面蚀区的年侵蚀模数约为2&103t km2%a-1~8&103t km2%a-1,沟蚀区约8&103t km2%a-1~1.5&104t km2%a-1,崩岗区约1.5&104t km2%a-1~5.0&104t km2%a-1;按此侵蚀强度估算,广东水土流失区每年被剥离的土壤平均约1&108t。这样大量的泥沙被水流冲走后,坡面残留下大片的粗砂砾石,形成许多沟壑纵横的劣地,土壤肥力迅速下降,生境恶化。3 坡地改良利用的目标和原则

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在利用过程中应维护生态持续性和经济持续性。生态持续性是前提,经济持续性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两者的协调统一,才能建设良性循环的、高效的经济生态系统。建设这样的良性生态系统,其实质是为了提高坡地的自然生产力,所以,提高坡地的自然生产力是坡地改良利用的目标。这也是全部改良利用工作的关键。要以提高坡地自然生产力为中心,维护生态持续性和经济持续性,制定和实施坡地改良利用的对策、措施。

为了建设良性循环的、高效的经济生态系统,实现提高坡地自然生产力的目标,坡地的改良利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所以,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是坡地改良利用的原则。在开发方式上,要变资源消耗型为资源节约型,变经营粗放型为经营集约型。

4 坡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4.1 合理规划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分布范围广,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坡地利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坡地资源,必须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建立适合当地的土地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力。

土地利用必须顾及整个自然环境因素,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面坡向、坡度、水热条件、植被状况,等等。坡度>25#者,应禁止垦殖,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还需要适度集中,建立小型商品生产基地。这样,有利于推广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土地生产率,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坡地劈做耕地,目前仍集中在台地上,丘陵坡地上不多,山坡地上更少。由于受到灌溉设施的限制,坡地开垦成耕地有相当大的可逆性:一方面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坡地开垦成耕地,另一方面每年又有相当数量的耕地因干旱而弃为荒坡。因此,坡地发展种植业,应设法解决灌溉问题。

发展坡地林业,需解决坡地造林与坡地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森林资源结构问题和经济结构问题。要根据森林的生态作用、农业的整体布局和当地的

596山 地 学 报20卷

坡地环境条件,确定造林面积的比例。单一树种和简单的森林结构,极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森林的生态效益低,尤其是某些树种(如桉树、松、杉),还易造成土壤酸化,加速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而复杂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13],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可靠性[14],因此,应提倡营造混交林,建立合理的森林资源结构。同时应遵循!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多种经营,永续利用?的方针,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坡地林业的稳步发展。

华南的草坡、草山面积较大,占各省(区)土地面积的比例20%以上,而且大多数草坡是分布在红壤丘陵坡地上的,因此,华南红壤丘陵坡地发展牧业的前景相当广阔。红壤丘陵坡地发展牧业,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深入研究坡地的土地特征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发展牧业的坡地,评价其质量和生产潜力。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良牧草。第三,确立发展牧业的正确道路,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内外销结合,并使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是我国发展热带作物的重要土地类型,尤其是分布于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的砖红壤丘陵坡地,更适宜发展热带作物。热带作物要求相当高的热量条件,因此,只能种植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利用坡地发展热带作物,必须根据坡地的生态条件和作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种植。古人云,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则劳而无获。

4.2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证坡地可持续利用

土壤侵蚀是红壤丘陵坡地自然生产力下降最明显的原因。根据华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总结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红壤丘陵坡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最基本的技术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各有其作用,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做到工程保植物,植物护工程,才能相得益彰,发挥综合治理的作用,收到综合治理的效益。(2)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开发性治理为主。可在丘陵坡地上实行立体布局,分层次造林和种植各类作物。各地的水土流失和社会经济状况有所不同,开发性治理应有所侧重,寻求最适合当地情况的有效的治理途径。(3)治理开发与群众利益相结合。水土保持工作,量大面广,要取得成效,特别需要广大群众积极、自觉的行动。为此,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在治理开发中得益。

在治理方法上,要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循序渐进。以小流域为单元,治一片,成一片。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全国近年来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好经验,是水土保持的一种有效治理方法,值得各地推广。

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生物措施是主要的,因此这里重点论述几种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这些措施是种植速生植物、等高活木篱、等高草篱、等高垦殖和地面覆盖。

种植速生植物,不仅要求它们能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而且要求能提供燃料、肥料、木材或纸浆原料。此类植物有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柳叶相思(A.saligna)、南美朱缨花(Calliandra calothyrus)、铁刀木(Cassia siamea)、三刺皂荚(Gleditsia triacanthos)、大花田菁(Sesbania grandi f lora)、山麻黄(Trema o rientalis)、狗爪豆(Mucuna cochinchinensis)、刀豆(Canavalia gladiata)、直生刀豆(C.ensi f ormis)等等。

等高活木篱,是控制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例如在坡地上沿等高线种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若干排,株距20cm,每当树高达到1m 左右,离地面30c m处砍伐,即构成活篱笆。这种活篱笆能阻挡坡面侵蚀过程中由上坡搬运下来的固体物质,使之停留于篱笆的上侧,经过数年,上下篱笆之间的地面,自然形成梯田。新银合欢除了能控制土壤侵蚀和使坡面形成梯田之外,每年削下来的枝叶还能用作燃料、饲料、绿肥等。它是热带植物,属豆科,在广东、广西、福建不少地方也能生长。它能适应于瘠薄的土壤,但pH不能太低(不能低于4.5 ~5)。

印度一些地方用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建立等高草篱,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我国近年来在南方红黄壤丘陵低产地综合治理研究过程中已有引种。密植一排,占地宽约0.5m,便具有拦泥作用,使草篱与草篱之间的地面形成梯田。红壤坡地柑桔园栽植香根草,也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和改土增肥效果[15]。象草(Pennisetun pur pureum)也可建立草篱,而且再生能力很强。国外也有类似的研究[17],证明草篱确实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这些水土保持措施,宜试验推广。

597

5期肖辉林: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凋落物对于防止土壤侵蚀具有特别大的作用。在森林之下,若有60%的土面有凋落物覆盖,则基本上不发生侵蚀;林下植物能起10%以内的保护作用,林冠的作用因其形态和降水性质而异,但多数有负面作用,偶尔有有限的正面作用[16]。因此,保护森林,必须保护凋落物,否则土壤侵蚀将因此而加剧,而且系统中的养分平衡被破坏,要恢复将更困难。但是山区农民群众的燃料问题没有解决,凋落物就难以保护,林下草类也会大遭刈割。据研究[18],频繁刈割不仅使植物的生物量逐年下降,植物种类减少,地力不断耗竭,而且抑制木本植物的生长。因此,应综合利用坡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营造薪炭林和种植速生植物,以解决燃料问题,或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化石燃料和沼气燃料,以减轻对森林的压力,从而控制土壤侵蚀,使坡地永续利用。

4.3 改良坡耕地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

华南红壤坡耕地土壤,是旱粮、经济作物、果树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由于高温多雨,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养分和粘粒淋失强烈,而且大部分坡耕地是顺坡开垦,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坡耕地明显砂化,土壤养分含量低。例如,广东坡耕地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0g kg,全氮含量平均为0.8 g kg[19];在总面积为49万hm2的红壤坡耕地中,耕层<15cm的占60%~70%,速效磷含量<10mg kg 的占60%~70%,速效钾含量<100mg kg的占85% ~90%,质地偏砂的占60%~70%,质地偏粘的占10%~15%,大多数土壤属酸性[3]。这说明,浅、瘦、砂、粘、酸的坡耕地面积比例较大。

坡耕地的改良,关键是在种植等高活木篱、等高草篱或修筑地埂,逐步将坡地改造成梯地以解决土壤侵蚀的基础上,重点采取用养结合、正确使用化肥、多施用有机肥等综合措施。

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用养结合,培育土壤肥力,是保证土壤肥力持续上升的重要措施。用养结合,主要是通过间、套、轮作,安排豆科作物,这样,既增加主作或后作的作物产量,又培肥地力。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低丘赤红壤10a轮作中要种植3a以上的绿肥,才能解决肥料不足及地力衰退问题,使作物产量不断提高[20]。这一结论,对于华南红壤坡耕地的改良具有普遍意义。

红壤坡耕地,易受干旱的威胁。采用复合农林业技术、免耕覆盖技术和改善土壤结构,对红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有计划地发展微喷灌溉,间种或轮种深根植物利用深层贮水,能在相当程度上提高红壤水资源的利用率[7,21]。

4.4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地形复杂多样,光、热、水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低。例如,在福建南亚热带的丘坡上,仅甘蔗对光能的利用率达2.86%,其余作物对其利用率均在1%以下[22]。因而,如何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是坡地利用的重要问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层次多功能的立体农业,以及改革传统的耕作制度,实行间、套种和轮作,提高复种指数,建立农林牧渔复合生态系统,加速能流和物流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循环,是提高坡地资源利用率必不可少的措施。

气候生态条件和土壤条件大致决定了农业结构、作物种类、种植制度以及作物的产量、品质。应根据丘坡的海拔高度、地形、方位和红壤特性,合理安排林、果、药、茶、桑、粮、经、菜、饲等农林作物,充分利用各种地形的光、热、水资源。丘陵坡地,大部分远离污染源,可结合当地的情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就一般而言,红壤丘陵坡地的立体农业布局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丘顶封山,营造防护林(水源林等);丘腰发展用材林;丘脚种植经济林果和药材,或发展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谷地以种植水稻为主,低洼处可发展渔业。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广东五华县高沙村和江西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是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运用成功的实例[3,23,24]。他们的经验,值得华南地区借鉴。

山区农业开发在21世纪面临着新的发展态势和挑战,旧的生产模式、观念、传统与生态保护、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实施并逐步实现战略观念的转变,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5]。坡地开发必须实现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抓粮到挣钱,从生存农业到生态农业,从经验到科学,从单一思想到复合思维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经炜,姚清尹,李焕珊,等.华南坡地研究[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2.

[2]赵其国,石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的发生、分类及特点

[A].见:李庆逵.中国红壤[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

23.

[3]广东省科学院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广东山区土壤[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598山 地 学 报20卷

[4]林美莹,邹国础,肖辉林,等.韶关市土壤类型及土壤资源开发

利用分区[A].见: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第四分队.广东省韶关市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集[C].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381~428.

[5]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土壤[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4.

[6]张秉刚,卓慕宁,骆伯胜,等.广东丘陵土壤水热资源及其开发

利用[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7]张斌,张桃林.南方东部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J].生态学报,1995,15(4):413~419.

[8]龚子同,史学正.我国热带亚热带土壤合理利用和土地退化的

防治[A].见: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红壤生态系统研究(第1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4~20.

[9]广东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广东土壤[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

[10]广东省科学院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广东山区水土流失

及其治理[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

[11]广东省环保局.1999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EB].htttp:

https://www.doczj.com/doc/9f14312093.html, ggao 99gg.htm.2001-11-12.

[12]McCann K,Has ti ng A,Huxel G R.Weak trophic interactions and the

balance of nature[J].Nat ure ,1998,395:794~798.

[13]Polis G A.Stability is woven by complex webs [J].Nature ,1998,

395:744~754.

[14]Naeem S,Li S B.Biodiversi ty enhances ecos ystem reliability [J ].

Nature ,1997,390:507~509.

[15]陈凯,胡国谦,饶辉茂,等.红壤坡地柑桔园栽植香根草的生

态效应[J].生态学报,1994,14(3):249~254.

[16]黄秉维.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地理研

究,1987,6(4):1~14.

[17]Gilley J E,Eghball B,Kramer L A,et al.Narrow gras s hedge effec ts

on runoff and soil loss [J].Journal o f Soil &Wate r Conse rvation ,2000,55(2):190~196.

[18]刘更另.红壤丘陵山区人为活动对植被恢复影响研究[J ].中

国农业科学,1999,32(4):49~54.

[19]朱世清.广东省坡耕地状况及其利用改良对策[J].热带亚热

带土壤科学,1994,3(3):121~126.

[20]刘腾辉.赤红壤开垦利用后生态环境的变化[J].生态学报,

1990,10(3):213~219.

[21]姚贤良.红壤水问题及其管理[J].土壤学报,1996,33(1):13

~20.

[22]连玉武.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J].生态学

杂志,1988,7(6):1~6.

[23]李飞.南方丘陵山区开发途径[A].见: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

综合科学考察队.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开发治理典型经验[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10.

[24]那文俊.千烟洲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A].见:中国科学

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开发治理典型经验[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1~27.

[25]陈国阶.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急需转变战略思维[A].山地学

报,2001,19(4):339~343.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Hilly Slope Land of Red Soil in South China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XIAO Hui li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Eco en 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natural conditions,evolution,soil properties and vegetation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hilly slope land of red soil in south China are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the principal ec ological problems are analysed;and

the strategi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re discussed.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goal of improving and utilizing the slope land is to increase its natural productivity.In the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th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is a prerequisite,while the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is an objective,and the both are essential and c omplement each other.Any exploitation strategy must focus on increasing the natural productivity of the slope land,and make the ecology and economic production of the slop land harmoniously and sustainedly develop.

Key words :hilly slope land of red soil;south China;environmental features;natural productivity;sustainable utilization

599

5期肖辉林: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高中地理:地表环境的特征达标检测(含答案)

髙中地理:地表环境的特征达标检测(含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岀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乂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屮、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海拔 (米) 1.与乙山脉相比,屮山脉自然带谱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纬度较低 ③南北走向④相对高度较大 A.?? B. ?? C. ?? D. @? 2?乙山脉相同的自然带,南坡较北坡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 A.阳坡,热量较多 B.阴坡,热量较少 C?迎风坡,降水较多D?迎风坡,降水较多 3.判断图中两座山脉纬度高低的依据有() ①基带类型差异 ②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 ③同一自然带海拔差异

④同一自然带的相对高度差异 A ?①? B??@ C.@? D ?③? 下图示意某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物或植物叶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枫叶 ① 4.图示该山地的四类植物所在海拔山高到低依次是() A.?@?? B. ??@? C. ?@@? 5?③是樟树叶,樟树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考察队员在屮、乙、丙、丁四地看到的典型自然景观依次是() A?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B?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硕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7.考察队员发现戊地的降水比丁地多,该现象的产生() A.主要是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 B.主要是山于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 C.会导致自然带出现垂直地域分异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的概念 (2)环境科学的任务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学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规律;了解其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概述 (1)生态学及其发展 (2)生态系统 (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1)生态平衡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3)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三)自然资源 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1)概述

高中地理:地表环境的特征 达标检测(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环境的特征达标检测(含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甲、乙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与乙山脉相比,甲山脉自然带谱较丰富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②纬度较低 ③南北走向④相对高度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乙山脉相同的自然带,南坡较北坡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 ) A.阳坡,热量较多 B.阴坡,热量较少 C.迎风坡,降水较多 D.迎风坡,降水较多 3.判断图中两座山脉纬度高低的依据有( ) ①基带类型差异 ②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

③同一自然带海拔差异 ④同一自然带的相对高度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示意某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物或植物叶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示该山地的四类植物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5.③是樟树叶,樟树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考察队员在甲、乙、丙、丁四地看到的典型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B.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7.考察队员发现戊地的降水比丁地多,该现象的产生( ) A.主要是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 B.主要是由于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

#最详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课程介绍

建筑学 Architecture 专业代码:080701学制:5年 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建筑师及其他高级建筑专业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建筑设计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学习相关基础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使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建筑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创造性、综合性地解决实际设计课题中所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使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具备领导设计团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协调各个相关专业矛盾的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专业、设计学科是实现整个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增强个人专业能力和建设系统之间整体意识协同,使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建筑设计方面的价值观和评判能力、在利用专业能力服务于社会的同时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对建构健康人居环境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的专业视野,并能够在全球化设计思潮中保持清晰意识,正确认识民族特色的价值,正确处理好全球性和地域性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和建筑设计相关的单位从事建筑设计、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亦可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工作,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 建筑学作为人居环境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专业以建筑学科教育为核心,培养具备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三个学科通识基础和能力,并在建筑设计相关方向精专的设计和研究型人才。课程体系包括前三年的学科通识课程和后两年的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宽阔的专业发展空间。 培养要求: 知识架构: A1 和建筑学相关的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A2和建筑学相关的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的识别分析表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识别分析表 (一)组织的宏观环境分析(一)组织的 外部环境的分析(一) 组 织 资 源 和 能 力 分 析 (一) 组 织 资 内部环境的分析 类 别 内容分 布 内容 1. 政 治 和 法 律 环 境 (1) 分 析 的 内 容 政治因素对组织有直接影响,但一般政府是通过法律对组织进行间 接影响,法律环境的分析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 a)和组织相关的法律规范; b)国家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环境保护、 安监等部门; c)组织的法律意识; 资 源 分 析 组织的资源是指组织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和,包括:有形、无形、人力资源, 分析的目的是识别组织的资源状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制定组织 的战略目标的影响。 (1)资源分类:有形、无形、人力资源。④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 (2)决定竞争优势的组织资源c、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a、资源的稀缺性; d 、资源的持久性。 b、资源的不可模仿性: ①物理上独特的资源; ②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长期积累获得); ③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 (2) 政 a)不可测性,组织很难预测国家的政治环境的变化; 2、 组 组织的能力是组织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的能力,是组织各种资源组合的

宏观环境分析(一)组织的宏观环境治 和 法 律 环 境 特 点 b)直接性,直接影响组织的活动、状况; c)不可逆转,一旦对组织有影响,就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化, 而且是无法回避和转移这种变化的。 源 和 能 力 分 析 (一) 组 织 资 源 和 能 力 织 能 力 分 析 结果,组织的能力包括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组织管理等组成。 a、研发能力:从研发计划、研发组织、研发过程、研发效果进行衡量; b、生产管理能力:包括生产过程、生产能力、库存管理、人力管理、质量管理等; c、营销管理:从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市场决策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产品竞争能力分析:市场地位、收益性、成长性。市场地位------占有率、覆盖率; 收益性-----利润空间、量本利分析;成长性-----销售增长率、市场扩大率等。 ②销售活动能力:包括对销售机构、人员和管理等基础数据的评估。 销售绩效分析------销售计划完成率 销售渠道分析-------销售渠道结构、经销商、分销商评估、渠道管理 ③市场决策能力:是以产品竞争力、销售活动能力分析 d、能力:筹集资金能力、使用和管理资金的能力。筹集资金能力------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使用和管理资金的能力-----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 资产周转率等。 e、组织管理能力: ①职能管理体系的任务分工;

环境保护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作业1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 存在。对于环境科学来说。。。。。。。。。。。。。。。。。。。。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第1页) 2、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第2页) 3、环境问题: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次生环境问题。(第6---7页) 4、环境保护:概括地说,环境保护就是。。。。。。。。。。。。。。。。。。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第14页) 5、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综合体。(第24页) 6、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 与协调的状态。 7、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多样化程度。(54页) 8、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相对与生物入侵。。。。。。。。。。人体健康(59页) 二、填空题: 1、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2、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具有调节功能、环境的服务功能、环境的 文化功能。3、整体性、有限性、区域性、潜在性、变动性和稳定性(动态平衡)6、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8、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0、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三、问答题 1、5大点(5-----6页) 作业2 一、1、大气污染:指由于自然过程。。。。。。。。。。。危害现象。(71页) 2、温室效应:地球大气有类似玻璃。。。。。。。。。。。被称为温室气体。(79页) 4、水体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化的现象(100页) 5、污染源:指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包括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6、自净作用:自然环境包括水环境。。。。。。。。。。。称为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100页) 7、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恶化的现象。(123页) 8、水土流失:指在水流作用下。。。。。。。。。。。。。。水土流失速度加快(146页) 9、生物修复: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主要是前两者。(138页) 二、3、风向、风速、大气的稳定度、降水情况和雾9、减少水消耗量、积极进行污水处理、合理规划及调整工业布局、加强水污染管理11、大气污染型、水污染型、固体废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12、引起土壤酸化、危害作物生长、影响微生物活动 三、1、四大点(72---73页) 2、5大点(84----85页) 3、3 大点(120页) 4、可分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三大类型。特点:三大点(103-----109页) 5、危害是:危害作物生长、影响微生物活动。特点:受其本身化学性质的影响。。。。。。。。彻底消除。(142页) 作业3 一、1、危险固体废物: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有害特性的废物。(157页) 3、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5、热污染: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6、光污染: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二、1、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2、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3、物理处理技术、

环境化学答案73006

第一章绪论 4.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5、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征 答: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称为原生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又称为次生污染物)。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层次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划分的: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密度大;平流层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有厚约20km的一层臭氧层;中间层温度随海拔增加迅速降低、空气较稀薄、对流运动非常激烈;热层空气高度电离、更加稀薄、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施工技术作业

作业: 1、什么叫流砂?流砂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答: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称为流砂。 流砂防治的措施有: 1)枯水期施工:工期不紧、丰水位和枯水位相差较大时可以考虑; 2)打板桩:常用施工方法; 3)水中挖土:江中、湖中施工常用; 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施工方法,如井点降水; 5)地下连续墙法:造价稍高; 6)抛大石块、抢速度施工:已发生流砂时的抢险施工方法。 2、简述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安装流程?井点管埋设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答: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安装流程:1)排放总管;2)埋设井点管;3)用弯联管将井点与总管接通;4)安装抽水设备。 井点管埋设的一般方法是:1)冲孔;2)埋管;3)填沙;4)粘土封口。 3、土方填筑时如何正确选用土料?填土压实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有哪些? 答:1)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河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 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及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2)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发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法等。 3)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有:回填的土层厚度,回填土的质量、含水量。 4、预制桩锤击沉桩时如何确定沉桩顺序?

答:沉桩顺序可分为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共3 种方法。第一种打桩顺序,打桩推进方向宜逐排改变,以免土朝一个方向挤压,而导致土壤挤压不均匀,对于同一排桩,必要时还可以采用间隔跳打的方式。对于大面积的桩群,宜采用后两种打桩顺序,以免土壤受到严重挤压,使桩难以打入,或使先打入的桩受挤压而倾斜。大面积的桩群,宜分成几个区域,由多台打桩机采用合理的顺序同时进行打设。 5、简述静压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答:施工工艺流程:测量定位—压桩机就位—吊装喂桩—桩身对中调直—压桩—接桩—再压桩—(送桩)—终止压桩—切割桩头。 6、论述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答:你讲护壁钻孔灌注桩是通过你讲保护孔壁、防止坍孔、并对钻头具有冷却润滑作用下,利用泥浆循环排放土渣,从而达到成桩目的的一项施工技术,该施工工艺流程有:抄平放线—浇筑混凝土面层—挖设泥浆沟—埋设护筒—钻孔—第一次清孔—拆除钻机—沉放钢筋笼—下导管—第二次清孔—加塞—灌注混凝土—上下震动导管—灌注混凝土、成桩—桩机移位。 7、简述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过程。 答:放线定桩位及高层—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或木辘轳)—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放混凝土溜筒(导管)—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插桩顶钢筋。 8、简述模板系统的组成和基本要求? 答:模板系统是由模板和支撑两部分组成。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保证土木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最新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 超城市化” 。 水体自净作用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 :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标准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 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C。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A_____。 A. 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4.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D。 A.重力分离B.过滤法 C. 离心分离法D.混凝 5.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__B_____。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 6.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 A. 6月5日B. 4月22日C.9月16日 D.11月15日 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8.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B。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9.工业三废是指 C 。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10、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什么?_____C____ 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氯化镉 11、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什么毒性最大?_____A____?A.六价铬B.二价铬C.三价铬D.金属铬 12、一般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_____C____ A.酸B.氮 C.BOD D.SS 13、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为称为______B___ A.TSPB.PM10 C.降尘 D. 烟尘 二、判断题 1.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2.城市热岛效应的特点是指城市温度比郊区的低。( ×)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 4.溶解氧量越少,表明水体污染的程度越轻。(×) 5.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6.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六价铬。(×) 7.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来分,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3.中国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功能的是调节功能。 二、填空题 1.当前全球性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 2.酸雨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 3.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 4.环境按环境要素性分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5.环境污染特征包括时间效应、范围效应、浓度效应、治理难度效应。 6.多学科交叉、微观、宏观是环境科学的三个特点。 三、判断题 1.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X) 2.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X) 4.臭氧层是在逸散层。(X) 5.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X) 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生命系统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产者是蘑菇、草。 3.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生产者-消费者-顶层消费者。 7.再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先升后降。 8.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 1.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交换。 3.生态平衡失调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标志。 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老鼠 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消费者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草-鼠-蛇-鹰

最新环境学概论试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9分) 1、当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时,烟流的形状呈形。 2、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 dB和 dB。 3、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法和法。 4、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和 。 5、环境问题按成因分为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 6、常用和表示农药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7、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8、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9、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和天然排放的和所造成的。 10、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三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 B.多氯联苯 C.镉 D.铅 2、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A.工业固体废物 B.城市垃圾 C.放射性废物 D.危险废物 3、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A.风 B.大气稳定度 C.下垫面状况 D.湍流 4、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5、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采用等指标进行判断。 A.总氮 B.总磷 C.叶绿素a D.湖水透明度 6、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的大气标准为。 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D.大气警报标准 7、下列农药中为有机氯类农药。 A.DDT B.乐果 C.敌百虫 D.三氯杀螨醇 8、噪声污染具有等特点。 A. 主观性 B.局部性和多发性 C. 不积累、不持久 D.危害较小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大气二次污染物 2、氧垂曲线 3、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4、固体废物处理 5、分贝 1、试从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和反应类型四个方面比较伦敦型烟雾和洛杉矶型烟雾。(8分) 2、简述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4分) 3、土壤条件是如何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8分) 4、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5分) 5、简述噪声的危害。(5分) 五、绘图题(共1题,共5分) 试绘图说明非保守物质进入河流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作用和污染物的衰减过程。六、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素描加试篇

建筑学院学术部攻略系列 素描加试篇 基本信息(参考自往年情况,请根据实际安排确认) 时长:150分钟 工具:八开纸(学院提供,需要写姓名、高考成绩、班级等信息)、铅笔(不可使用碳笔)、橡皮、画板、夹子(除纸外均需自备) 形式:静物素描,包括几何体、水果、炊具(如瓶、罐),(注意,这仅是往年情况,未!经!美!术!科!组!确!认!不对实际情况负责) 淘汰率:不高 素描考试估计是最令新生紧张的事,因为这场考试决定了你是否能真正进去建筑学院。因此,新生们对素描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即使最终训练成果远超通过考试的要求,也对日后美术学习、手绘技能有益。但是,又不必太过紧张,因为这场考试淘汰率不高,一般而言,即使是暑假才突击素描,努力学习有一定成果的学成生通过的几率都比较大。退一万步讲,即使不幸不能通过,也能根据分数转专业,建院学生的入学成绩都不差,所以一般能转到不错的专业。 态度应该积极,同时也要掌握技巧,以下是有关素描本身的建议: 1.素描一定要学明暗。 这场考试是要求上明暗的,但是会有部分同学因为不知情只报了结构素描的美术班,或者辅导老师认为建筑学院入学考试只需要考结构素描,在考场无法上明暗。也有画结构素描通过的先例,但是保险起见十分不建议只画结构。 2.形体比例打准。 对于素描考试而言,打形是体现基本功重要方面,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一副打形不准的素描,老师几乎可以一眼看出来。 更深层次来说,建筑表现中形体的比例十分重要,因为比例尺度涉及到建筑的形象,空间,画得准才能把画面中有关形象、空间的信息表达清楚。 所以无论怎么急,形体一定要打准。 3.整体深度一致 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或许对有些同学来说时间并不是十分充足,所以就要避免把四棱锥的缺口画得无比生动,罐子却只有一个圈圈……整体深度要保持一致,以免被认定没画完。 4.构图合适,黑白灰比例恰当,整体有一定深度。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审程序(含表格)

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评审程序 (ISO9001:2015) 1.0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 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1. 2.根据内外部因素,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 1.3.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 定义: 3.1 总经办: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2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 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0 定义 4.1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5.0 工作程序: 5.1组织环境管理 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雷诺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

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雷诺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 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总经办: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 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标准办: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 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研发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 争等)。 d)制造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 争等)。 e)营销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 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f)人力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 等)。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 表进行汇总整理。 5.1.3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 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 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环境因素识别

环境保护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课程编号:002420 课程类型:基础课学时:40 学分:2.5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王淑莹. 《环境导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 美]William P. Cunningham, Barbara Woodworth Saigo 编著, 戴树桂主译. 《环境科学:全球关注》, 科学出版社, 2006 3.左玉辉. 《环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吴彩斌, 雷恒毅, 宁平. 《环境学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5.赵景联. 《环境科学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6.李爱贞.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 气象出版社, 2005 孔昌俊等编著,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7.程发良. 《环境保护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刘天齐. 《环境保护》(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 社, 2000 9.钱易,唐孝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为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要保护人类的环境,首先要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是如何被污染的,生态是如何被破坏的。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学习环境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正是以此为目的,对非环境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合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较系统阐述。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第二:人类活动引起

尔雅考试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李建龙95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一般来说,与植物区系无关的是()。1.0 分 A、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B、历史成分 C、城市化程度 D、城市资源总量 我的答案:D 2某一环境状态或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变化有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被称为()。1.0 分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生态位 C、环境循环链 D、环境消解度 我的答案:A 3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以()为主。1.0 分 A、城市社会学 B、人类生态学 C、城市生态学 D、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的答案:C 4我国绿化学科研究的阶段中,回落期是指()。1.0 分 A、1985-1988 B、1989-1990 C、1991-1994 D、1994-1999 我的答案:B 5 园林之所以不同于绿地,是因为其有()个要素,绿地仅仅是其中要素之一。0.0 分 A、6 B、5 C、4 D、3 我的答案:A 62010年,发达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0.0 分 A、10.7% B、21.2% C、8.5% D、11.7% 我的答案:C 7通过设立水质观测站,并结合往年的资料来观测水体的质量是采用了()的研究方法。1.0 分 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 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我的答案:B 8城市生态位是由()决定的。1.0 分 A、经济地位 B、政治地位 C、政府 D、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C 9关于城市水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 淡水资源的无限性 B、 城市水环境的独立性 C、 地表水的循环性 D、 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 我的答案:D 10 城市生态系统建模时,下列不属于抽象模型的是()。 1.0 分 A、 概念模型 B、 数学模型 C、 仿真模型 D、 沙盘模型 我的答案:D 11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 1.0 分 A、 系统分析 B、 时间分析 C、 定量分析 D、 数据分析 我的答案:A 12 现代城市生态规划的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不包括()。

2020年华南理工大《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作业 学生姓名:韦见学号:201815812933002 1、什么叫流砂?流砂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答:1.基坑挖土至地下水位以下,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坑下的土有时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流入基坑的现象称为流砂。 2.流砂防治的措施 (1)枯水期施工:如果条件许可,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 0.5m。 (2)水下挖土法:水中挖土时,不抽水或者少抽水,保持坑内水压与地下水基本平衡。 (3)抢挖法:组织分段抢挖,使挖土的速度大于冒砂的速度,挖到标高后立即抛入大石头以平衡动水压力,压住流砂。 (4)采用井点降水法、打钢板桩法、地下连续墙法防止流砂产生。 (5)设止水帷幕法:将连续的止水支护结构打入基坑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从而使地下水只能从支护结构下端向基坑渗流,防止流砂产生。 2、简述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安装流程?井点管埋设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答: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安装流程:根据降水方案放线——挖管沟——布设总管——冲孔——埋设井点管——埋砂滤层——黏土封口——弯联管连接井点管与总管——安装抽水设备——试抽。 井点管埋设的一般方法是:水冲法施工,分为冲孔和埋管两个过程。

3、土方填筑时如何正确选用土料?填土压实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有哪些? 答:1.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填方的强度与稳定性,选择的填料应为强度高、压缩性小、水稳定性好、便于施工的土、石料。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粒径不大于每层铺厚的 2/3)可用于表层下的填料。 (2)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为填土。在道路工程中粘性土不是理想的路基填料,在使用其作为路基填料时必须充分压实并设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3)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4)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填土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施工前应进行检验。当土的含水量过大,应采用翻松、晾晒、风干等方法降低含水量,或采用换土回填、均匀掺入干土或其他吸水材料、打石灰桩等措施;如含水量偏低,则可预先洒水湿润,否则难以压实。 2.填土的压实方法有碾压、夯实和振动压实等几种。 碾压适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汽胎碾。夯实主要用于小面积填土,可以夯实粘性土或非粘性土。夯实的优点是可以压实较厚的土层。夯实机械有夯锤、内燃夯土机和蛙式打夯机等。振动压实主要用于压实非粘性土,采用的机械主要是振动压路机、平板振动器等。 3.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1)填土压实后的重度与压实机械在其上所施加的功有一定的关系。当土的含水量一定,在开始压实时,土的重度急剧增加,待到接近土的最大重度时,压实功虽然增加许多,而土的重度则没有变化。 (2)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填土的含水量对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较为干燥的土,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而不易压实。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