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生态旅游案例归纳

美国国家公园案例 “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并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深入推广及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实践模式。生态旅游被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9年第一次设立了“生态环境旅游年”。相隔十年,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再一次的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如果说,1999年的生态旅游主题年,只是作为一个尝试,响应世界旅游潮流。那么,2009年国家旅游局设立的旅游年为“生态旅游年”就是对“生态旅游”这一个概念的强化和实践。 但是,怎样实施完善生态旅游,这对于引入生态旅游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模式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课程。但是相对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完善的生态旅游模式、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案例无疑是最好的参考对象。 特别是美国的公园,被世界公认为最完美的生态旅游管理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管理模式和旅游项目真的适合中国本土化生态旅游?本文将根据有关文献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标准进行梳理后,然后分析著名的美国国家公园案例,为国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可行的案例依据。 一、在分析生态旅游案例前,要清楚生态旅游的含义 (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严格说来,国外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专家学者和旅游管理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描述,甚至可谓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既有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断深化问题,也有研究者或开发和经营管理者人为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

其实,“生态旅游”一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 于1983年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光旅游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旅游的景物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但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的《国家旅游战略》认为:“(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国际最具权威的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自然界负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即在保护自然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普遍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益、积极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以及通过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来促进整个旅游业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其实,关于生态旅游的争论很多,对生态旅游的涵也众说纷纭。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第一,保护生态资源环境,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资金要首先运用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生态旅游的标准 尽管生态旅游的概念没有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可,但生态旅游的实践却要求我们对什么是生态旅游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要有一个检验的标准。 2000年11月,全球生态旅游认证机构以及来自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绿色环球21”组织、国际生态旅游学会的专家学者聚会美国纽约州莫霍克山庄,共同讨论制订了国际生态旅游认证的原则性指导文化,其中,在共同制定的国际生态旅

乡村旅游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无论对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来说,都很有意义。去乡村旅游,对出生并成长在城市的居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是对一种固有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突破;对于从农村迁徙到城市里来的城市居民来说,是对自己曾经十分熟悉的农村生活的一种温故知新;而对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来说,通过接触和观察到乡村旅游的游客,可以感知城市文明以及它与农村文明的异同。可以说,通过乡村旅游,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尤其是对那些拥有优越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但工商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较低,村庄“空心化” 现象比较严重的农村地区来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特殊的意义。 突出乡村之美 人们去乡村旅游,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去欣赏乡村的美。乡村的美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美和农村生活方式的美这两个方面。 农业生产方式的美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土地、水域、树林等所表现出来的美。比如,平原和草原农业呈现出的辽阔美,如新疆那拉提草原和黑龙江松嫩平原;梯田农业呈现出的层次美和曲线美,如广西龙脊梯田和云南哈尼梯田;绿洲农业呈现出的强烈对比的美,如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 农业生产方式的美还体现在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建造的农业设施和农业生产工具上。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使自然与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并存的过程。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建造了许多水利设施,如用于蓄水的池塘、湖泊和人工开挖的沟渠等。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向游客展示的是农民如何在没有地表水的地方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向游客展示的是如何在严重缺水的地区发展农业生产。还有许多目前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木制水车和木制大水轮,这些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工具饱含着人类的智慧,虽然现在大多已经退出农业生产领域,但是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只是转变了职能,几乎成了文物,成了艺术品,成为许多摄影爱好者和美术爱好者钟情的景物。 显然,农产品也深受乡村游游客青睐。农产品凝聚着自然美,也凝聚着人工美,是自然力与农民劳动共同创造出来的作品。成串挂在藏族民居外的黄玉米、红辣椒,漫步草场的健壮牦牛,是去藏区村寨的游客喜欢环绕的目标。江西婺源江岭油菜花充分体现了农民劳作与自然环境结合形成的美。金灿灿的油菜花分布在层次分明的梯田上,分布在溪水蜿蜒而过的山谷里,怀抱着几处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村庄,当旭日东升、炊烟萦绕时,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形成了。摄影家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天上人间” 就是在婺源江岭拍摄的,他这幅赢得摄影大赛金奖的作品和他对婺源的美好印象使婺源名声远播。如今,江岭已成为最佳季节来婺源观赏油菜花的游客必去之处。在旅游旺季的婺源,不仅各个年龄段的村民积极从事乡村旅游服务,一些有固定职业的人也满怀热情地利用业余时间投身于乡村旅游服务之中。

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a14243889.html, 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 作者:田金霞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35期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而倍受青睐。张家界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阐述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已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其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景区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低碳运营模式,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深度发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策略 一、引言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 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旋即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 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中国的生态旅游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其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拉开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序幕。 本文试对其生态旅游现状及深度开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是1982年由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公园以奇特 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著称,有奇峰3000多座,气势蔚为壮观。峰间峡谷,溪流潺潺,浓荫蔽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自然风光壮美绝伦。公园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8%,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宝库和天然氧吧,被称为“自然博物馆和天然植物园”。草木禽兽与奇山异水同生共荣,形成完美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张家界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 1.发展生态旅游已取得的成果 张家界以旅游立市,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在早期的开发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十分突出,曾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亮出黄牌警告,张家界政府吸取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生态旅游初见成效。

(2020)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XXXXX山生态旅游区 总体策划 X X大学旅游科研所X X省社会发展促进会 二○○三年七月

XXXXX山生态旅游区 总体策划 X X大学旅游科研所X X省社会发展促进会 二○○三年七月

策划组名单 组长: 骆静珊XX大学旅游科研所所长、教授成员: 陈仁远XX大学旅游科研所教授 段森华XX省社会发展促进会 蒋素梅XX大学旅游科研所硕士、讲师

目录 一、策划背景 -------------------------------------------------------------- 1 (一)策划依据 ----------------------------------------------------------- 1 (二)旅游区的景观价值-------------------------------------------------- 3 (三)旅游区的区位交通优势 --------------------------------------------- 4 二、旅游区现状 ------------------------------------------------------------ 4 (一)旅游区基础条件 ---------------------------------------------------- 4 (二)旅游区开发现状 ---------------------------------------------------- 5 (三)旅游区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6 三、旅游客源市场现状与预测 ---------------------------------------------- 6 (一)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6 (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7 四、总体构思与创意策划 --------------------------------------------------- 7 (一)指导思想与开发原则------------------------------------------------ 7 (二)旅游区性质定位 ---------------------------------------------------- 9 (三)旅游开发模式------------------------------------------------------ 9 (四)旅游形象策划------------------------------------------------------ 9 (五)旅游产品策划----------------------------------------------------- 12 五、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策划 --------------------------------------------- 13 (一)百花岭-江苴旅游片区---------------------------------------------- 13 (二)潞江旅游片区----------------------------------------------------- 17 (三)芒宽旅游片区----------------------------------------------------- 21 六、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 24 (一)旅游环境评价----------------------------------------------------- 24 (二)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24 (三)旅游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25 (四)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护------------------------------------------ 26 (五)社区与小城镇的建设与整治---------------------------------------- 27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 张 杰 徐 波 那守海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 要 概括了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并就森林旅游的开展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应由教育体系、发展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防治体系、保障体系六大部分构成。 关键词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 分类号 S759.91 Establishm ent of C onservation System of Eco-tourism Environment in Forest Parks/Zhang Jie,Xu Bo,Na Shouhai (Nort heast Forestr y U niv ersity,Harbin150040,P.R.China)//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3,31 (4).-20~23 T he status of forest parks and forest tourism is summar ized in China,and the impact o f forest tourism on for est eco log ical environment and t 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of co nservation system for eco-tourism env ironment are analyzed.T he conser vation system of eco-tourism environment includes educat ion system,dev elo ping system,monitor system,assess ment system,prevention and reco ver y system and support system. Key words Forest par k;Ecolog ical environment;Conserv ation system;Establishment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回归自然,走进森林,领略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利用森林的特殊功能来调节身心,恢复生理和心理平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森林公园的建立与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1982年我国建成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20a的发展,截止到2002年,我国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200余处,其中国家级380处,遍布30个省、市、自治区,总经营面积达1130万hm2。全国森林公园拥有宾馆、饭店、商店等旅游服务设施40多万m2,接待床位近10万张,旅游车船4000台(艘),主要游线路达15000多公里。拥有森林旅行社、森林旅游公司近100家,森林旅游从业人员8万多人,年接待森林旅游人数近6000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综合效益达150亿元,创造了极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森林旅游的开展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对森林生态景观的影响 森林公园生态景观具有和谐性、稳定性和统一性。在原生生境地区开展森林旅游,伴随着旅游设施如建筑物、道路的修建,将会在原始的自然景观中引入人工成分,造成景观破碎化。从旅游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两种生态系统的交界最能吸引旅游者,如水陆交错带、森林和林中草地的交错带,但这些地带的景观破坏也最严重。如在森林公园修建的大型宾馆、饭店,既与自然景观不协调,又严重地影响了动物的重要生境和活动通道。 1.2 森林旅游活动行为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森林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践踏、采集、用火及垃圾堆放等。践踏会使游道两旁的植物树种更新困难,改变了植物群落的年龄结构;践踏使游道两旁的土壤板结,增加地表径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游客 第一作者简介:张杰,女,1966年3月生,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2年10月11日。 责任编辑:张建华。 有意无意地采集花朵、枝叶、真菌或带入的外来物种,会改变物种的组成或结构。森林旅游活动中用火不当,不仅会引起火灾,甚至会引发稀有植物种的消失。垃圾堆放不当,特别是白色垃圾,极难腐化,造成白色污染,破坏森林公园的生态完整性。 动物对森林旅游者的活动非常敏感,森林旅游者及管理人员的活动,影响动物的正常取食和繁殖,使一些易受惊吓的动物远离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者乱丢吃剩的食物,会改变某些动物的食物结构。森林公园内动物的种群数量及种类组成常因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森林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发生显著变化。 森林旅游活动还会造成森林公园大气、水质的干扰和破坏。没有经过处理或仅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排放到水环境中,会把病原体带入水中;污水排入使水体的富养化加速。以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为基础建立的森林公园,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 受经济利益驱使,对高峰期森林旅游者数量不加控制,严重超越生态环境容量;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措施,将会导致森林公园环境污染和生境退化[1~3]。 2 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的森林公园产业是在缺乏足够规划的指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虽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但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森林公园内开展旅游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搞好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仅仅靠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哪一个环节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靠建立一个包含教育、发展、监测、评价、防治、保障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笔者在研究了多个森林公园的环境保护工作后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以保障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有序地进行,促进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良性循 第31卷第4期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V ol.31N o.4 2003年7月JOU RN AL OF N ORT HEA ST F OREST RY U N IVERSIT Y Jul.2003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汇报稿) 20xx年x月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 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

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h1 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其开发对象是一切具有生态美的自然和文化客体。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缺乏这两者,就很难称得上是生东旅游。生态旅游最初在提出来时就是作为一种环境发展战略,目的是通过旅游,提高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首先关注的是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保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态旅游开发也是一个多目标体系,这与一般的旅游开发有较大的不同.其开发成功的标志不是最大的商业利润.而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要在保护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既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同时也关注当地群众的利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体体现在社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以及自然和文化环境质量得到维护。为此,应遵循如下的开发原则,以保证生态旅游开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科学规划原则 科学地规划是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基础。旨目的、无系统的开发只能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短期的经济利益代替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片面的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冲突。生态旅游的科学规划就是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并根据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提出生态旅游规划的总体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目标。在规划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规划,因为大部分能开展生态旅游的地方都具有较为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遗产。同时应注意对生态旅游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由于生

态旅游类型多样,层次复杂,既有自然性、高品位性和专业性的旅游,也有文化性、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旅游,因此进行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应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对生态旅游区的经营管理人员、经营服务设施也应做预先的系统规划,生态旅游最终能否成功达到规划目标,很大程度上与经营管理密不可分。 二、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日前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和经济全方位的发展,包括人类需要、资源限制和公平三大要家。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仅要满足旅游者获得在旅游地享受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旅游地的群众获得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合理利用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更要为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维持和发展创造条件。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发不是单方向,而是双向的,是旅游者、投资主体和当地社会之间的平衡和互动,这样才能达到公平。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经济和人类生态环境成为一个整体。生态旅游开发是改善地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系统工程的一个人口,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促进区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更大的层丽上来看,生态旅游需要全社会积极有序的参与。 三、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与防“泄露”原则 鼓励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让当地群众加入到生态旅游业的开发,这也是区域生态旅游开发成功的原则之一。我国人口众多,一些具有较好生态旅游资源的地方在经济上比较贫穷,生态旅游开发如果完全脱离当地社会是很难成功的。积极地获得当地政府、社区和群众的支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 展理念和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 协调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调;有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质量协调。

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 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

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以山西管涔 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作者:张蕊文章来源:中国论文联盟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06日摘要: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对策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另外,基于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和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唤。而当前,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我国正面向全社会开展“绿色旅游项目推介计划”和“绿色旅游行为倡议”等,积极推广各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活动。 1. 生态旅游 1.1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 年首次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环境意识开始觉醒,而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即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 1.2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九**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徐宇波 一、九**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九**位于南岭山地**粤边境的**县境内,因环连**粤两省九县并有99座山峰相连而得名。由于特殊的时空因素,九**受人为干扰少,20世纪60年代区内不通公路,1976年建立天然林保护区,1981年3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目前唯一加人中国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九**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如下: 1、地质地貌类:①奇峰秀山:黄牛石主峰位于**粤边境,与广东省相连,海拔1430米,黄牛石把高山风貌与美丽传说融为一体,既有泰山之雄伟,又有华山之险峻,更有**之幽秀。登主峰,看日出,观云海,两省风光尽收眼底,伫立其上,有一览众山小之豪情;②峡谷峭壁:九**的峡谷峭壁以南**最为壮观。一岩体似刀劈陡峻,一溪水自上而下奔腾穿越其中,大树老藤分布其上,构筑出九**区一幅神奇与幽险之画卷;③酒壶耳、狼牙齿:酒壶耳因一巨大基岩突起形象酒壶的耳子而得名;狼牙齿以其山体走势起伏大而险峻著称。 2、水色、气象景观类:①河泉飞瀑:主要有**瀑布、一线泉、三叠泉、大丘田丹霞蛟龙、**大瀑布等众多的河泉飞瀑。虽然流量不大,没有大川壮瀑之气势,却是九**精巧灵秀的神韵魅力所在;②云海日出:独特的地形和多变、湿润的气候,造成了本区壮观的云雾霞光,最迷人之处在于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浓雾空朦,时而薄雾如纱的云海之上,一轮红日斜挂,置身其间,犹如仙境一般;③大丘田漂流:大丘田河九曲十八弯,落差平缓,景色曲曲不同,弯弯各异,使您尽览两岸山水长画,享受大自然之美丽。 3、植被时令景观:①春景:九**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当北方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际,九**已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鸟语花香之时。满山绿枝嫩芽随风摇曳,夹着泥土的清香,使人身体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舒爽起来,簇簇木莲、木兰、山苍、杜鹃点缀绿树从中,或白、或粉红、或淡紫、或淡黄,微风阵阵,鸟语声声,风景甚是迷人:②夏景:万木葱绿,鸟语花香,空气湿润而清新。外面已是三伏炎蒸人欲死,而在九**却是清凉到此顿疑仙。此时您若携妻带儿到保护区小住,既可避开城市的炎热,又可尽情享受森林氧吧,增长知识,调整身心;③秋景:春花秋实,秋高气爽,这是到保护区旅游的最佳季节,或登主峰,览尽各色景观,或漂流、或观鸟、或森林浴,融入自然,尽情享受;④冬景:九**冬暖夏凉,冬景淡化,而秋韵正浓。枫叶红了,冬候鸟飞回来了,白鹤到小溪边游玩,鹰和鹃在蓝天上翱翔,慢步林间曲径,耳闻群鸟歌唱,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音,洗去尘间一切烦恼。 4、生态景观: 主要包括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壮观的板状根,迷人的附生寄生植物,藤缠树、树抱石、石包树、古滕、老树及年逾千年的红豆杉林等。 5、动物类景观:九**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在全国设立的两个观鸟基地之一(另一个是长**),九**鸟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组织观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6、人文景观:婴粟花梯田、土匪洞、防空哨等遗址,王守仁的指挥所,黄牛石的传说,虾公塘的来历,梅花落地的故事,八十三万多金银的埋藏,老庙、古桥、客家风情等。 7、科研景观:包括森林生态研究站、气象站、宣教培训中心等。 二、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九**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景点独特,景点、景区相对集中,素有动物乐园,绿色宝库之美誉,连接粤**两省九县,保护区本部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提供餐饮、娱乐和住宿。但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较晚,还处在起步的阶段,有诸多的工作有待开展,也面临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该区欠缺统一规划和旅游资源详细的资料。九**生态旅游区欠缺发展生态旅游的详细规划,有待组织编写高起点、可操作性的详规,以便科学、有序、有度的开发建设,同时,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9省试点之一。以国家公园体制引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聚合和最优效能,是把青海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一项重大而有效的新举措。论文系统梳理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一园三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了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制度优势以及后发优势四大发展优势,并指出了三江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旅游吸引力以及市场营销模式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同时,论文提出在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修复问题、游客的高原畏惧心理以及完善旅游市场建设等方面,紧抓发展机遇,通过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新思路,努力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三区建设”目标定位。 研究认为,三江源地区道路、医疗服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资源开发等级低,营销水平落后,缺乏标志性旅游吸引物和大型稳定的客源市场,使得旅游市场发育程度低,旅游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论文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应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依托,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进而,在遵循环境保护、限制性开发和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创新生态旅游规划理念,划分旅游功能区,构建产业运营体系,完善旅游市场保障制度,坚持旅游惠民策略,积极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新模式。论文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理论观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原则的梳理及模式构建方面,其现实意义是在经济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深入研究,科学规划,提出有见地、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及建议,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旅游职能的发挥提供理论支持,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xxx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盘山县甜水乡政府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x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单位:盘山县甜水乡政府 建设地址:盘山县甜水乡青年水库 建设投资:25,000万元。 区域面积:19.11km2公顷; 占地面积:40公顷(功能、服务区) 建筑面积:325,156㎡ 容积率:0.81 建筑密度:46% 销售收入:38,315万元 投资回收期:2.1年(税后) 财务净现值:73,691万元 内部收益率:93.5% 投资利润率:63% 投资利税率:77% 绿化面积:4公顷 绿化率:10%

第一章总论 1.1概论 盘锦市委、市政府确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即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树立盘锦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力争10年时间,将盘锦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精品旅游区,最终建成“北国湿地休闲之都,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针对盘锦市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过渡的发展现实,盘锦市委、市政府把“实施生态立市”作为五大发展战略的首要战略,把“精心打造百公里生态湿地旅游带”作为全市两大产业带之一,正在将红海滩风景区、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整合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盘锦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其提升为5A 级旅游区,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辽宁旅游基础设施第一名。鸭舌岛、辽河左岸湿地公园、辽滨水城、温泉养身休闲、湿地水上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和设施配套正在实现新突破,以旅游大项目建设拉动相关经济的蓬勃发展,标志着盘锦市旅游产业正在转型升级。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盘锦依托弥足珍贵的滨海湿地资源,已华丽转身,面向大海,全面开启了扬帆远航的新征程。《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指出,“盘锦要依托石油、湿地等资源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成具有北方水乡特色的石化城和环境宜居的滨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项目背景: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己经成熟发展为规模巨大的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己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具体来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金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存在 的问题与建议 袁亚光1,黎德金2,李福华2 1、湖南永州市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院,永州425002; 2、湖南金洞管理区林业局林业调查队 前言: 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森林风景资源是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难以再生的国家资源,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必须做到有控制、有选择地进行保护性开发。本文结合金洞国家森林公园实际,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主题词: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建议 1、森林公园概况 1.1地理位臵 湖南金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金洞管理区金洞国有林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27〃—112。7’01〃,北纬26。8’45〃—26。12’27〃。2005年12月23日国家林业局以《林场许准[2005]951号文件正式决定》“准予设立金洞国家级森林公园”,定名为“湖南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506.8hm2。公园东接金洞分场,南靠晒北滩分场,西邻白果市分场,北低万宝山工区。 1.2旅游资源 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和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调查,按照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金洞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涵盖了8个主类, 13个亚类, 19个基本类型。共有51处旅游资源单体,其中四级2处,三

级19处,二级23处,一级7处。园内内溪流纵横,大小溪流达20余条,主要有小黄司河和大黄司河。大黄司河、小黄司河均由大大小小的峡谷溪流汇集而成,流入白水河,注入湘江。小黄司河水量充足,从西到东北纵贯公园全境,全长近30km,落差达200余m,平均流量3m3/s,水质清澈。大黄司河伴依公园而过,为白水主源流,经晒北滩、小金洞两乡;园内瀑布众多,大小瀑布分布于山涧溪谷。公园水文条件优良,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观赏价值。同时,园内自然植被丰富,经初步调查有高等植物210科1557种,其中蕨类植物43科193种;裸子植物7科13种;双子叶植物137科1130种;单子叶植物23科221种[1]。高等植物种类占全省高等植物总数的28%。按1992年国家环保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中种类,公园有保护植物17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4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按照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公园有保护植物15种,其中一级保护3种,二级保护12种(没有设三级保护种)。除去重复种,公园共有保护植物26种,加上全部兰科植物30种,共有保护植物56种。其中上冷水源古树群、白果市古银杏群等具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旅游业发展概况 2000年以来,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金洞管理区(原金洞林场)就将森态旅游开发纳入了区域产业

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比较好、但脆弱的区域,为了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同时为了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分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参照前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建立了生态旅游开发功能分区模式 (见图3)。此模式尤其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生态旅游地主要由旅游吸引物综合区、娱乐区、服务区3部分构成,各个区域间都有交通线路相连,这些区域与外界也有交通干道相连。其中,旅游吸引物综合区由核心区、缓冲区、试验游憩区3个主要区域组成。核心区是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生态系统的所在,集中分布着珍稀的自然生态环境或文化遗产,其内一般要实行全封闭保护,仅供观测研究。缓冲区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它是对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进行研究的地区,也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主要进行区域,但仅限于观光,且对游客的数量有严格的控制。试验游憩区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除了开展与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相类似的工作外,还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旅游活动的形式也不只拘泥于观光活动,可包括漂流、滑雪等。娱乐区配置了高密度的娱乐设施,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服务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饭店、餐厅、商店等。娱乐区和服务区是游客最为

集中的区域,允许汽车等机动车辆进入。功能分区是对游客进行分流和对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的旅游开发模式,有利于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管理。 2.社区参与模式生态旅游区的社区往往具有独特的社区文化、优美迷人的社区环境和合理有效的社区结构,它是生态旅游的文化载体。因此,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社区居民参与是生态旅游发展发扬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保护模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包括旅游发展决策和旅游发展利益分配两个阶段。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发展决策中,可以充分保证他们的利益和维护他们正当的权力。参与的程序如下:对社区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在社区,对居民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民意测验,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深人分析调研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开发规划和策略;公示开发计划,再次征求居民意见;协调各方意见,做出最终开发部署 (见图4)。旅游发展利益分配,主要包括经济利益分配、培训与教育、就业和商机等。整个过程需要专家的帮助和引导,以及政府部门官员的协助。 通过社区参与模式,可以保持当地居民的主人地位,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避免生态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增加当地人对旅游发展的认同感,并促进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护法规方面的常识。促进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和素质提高;3.环境教育模式环境教育是着眼于人类同其周围自然的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