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 公元1949年~公元1976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

7 公元1949年~公元1976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

7 公元1949年~公元1976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
7 公元1949年~公元1976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公元1949年~公元1976年

公元1949年

●Pauling L.C.(L.C.波林)等人用电泳法证明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有异常血红蛋白

的存在,并推测这种血红蛋白的生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同时还引入“分子病”这一重要概念。

●美国生化学家E.P.肯尼迪和A.L.莱宁格发现线粒体是进行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和

氧化磷酸化的场所;而糖酵解作用则发生在细胞质中。

●Hershey A.D.等进行了噬菌体的遗传重组实验。

公元1950年

●L.C.波林提出蛋白质大分子立体结构中的α-螺旋构型。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生化学家Chargaff E.(E.查加夫)等人发现了任何细胞DNA分子中

嘌呤和嘧啶之间的当量关系, 即碱基A和T,以及G和C的比率是恒等的,否定了四核苷酸理论,为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研究了核酸的化学性质及酶液降解机理。

●吸烟与肿瘤(Smoking and cancer)

20世纪的前半个时期,香烟制造业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同时男性肺癌的患病率也增长迅速。英国流行病学家Richard Doll和Tony Bradford Hill提出多数肺癌都是由吸烟造成的,这个观点目前已被我们广泛接受。接下来,展开了一些肺癌与吸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1950年,Doll和Hill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得出结论——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他们设计的一个前瞻性研究克服了偏移的影响。当时的研究都认为吸烟与男性肺癌有关,而且比其它因素都重要。在香烟中鉴定处理致癌物以及明确了致癌机制,这些数据无可争辩。目前,全世界有10亿男性每天吸烟,而每年死于肺癌的男性为1.2百万。

公元1951年

●发现生物体中的活性乙酸。

●美国女遗传学家McClintock B.(B.麦克林托克)发现了玉米中的“跳跃基因”,提出了

基因移动遗传学说。

●Pauling L.(Linus Pauling)和Corey R.B.(Robert B. Corey)发现了蛋白质分子中的α-

螺旋结构。

●Stanford Moore和William Stein发明了蛋白质层析分离技术。

●Sange F.和Tuppy H.用纸层析技术首次分析了胰岛素的氨基酸的顺序。

●Chargaff E.提出了DNA碱基组成的Chargaff法则。

●利用冷冻精子对牲畜进行人工受精。

●荷兰出生的英国动物学家N.廷伯根发表《本能的研究》,对三棘鱼的雌雄求偶行为进

行了观察分析。1953年又发表《鸥的世界》,研究鸥的互斗行为。

●中国大脑生理学家张香桐(1907~)发现大脑皮层神经原树突电位,首次阐述了在高级

神经活动中,树突上突触连结的重要性。

公元1952年

●美国遗传学家莱德伯格发现了通过噬菌体的"转导"所实现的不同细菌间的基因重组现

象。

●美国噬菌体学家Hershey A.D.(A.D.赫尔希)和Chase M.(M.蔡斯)用标记噬菌体感

染实验研究证明,噬菌体DNA携带着噬菌体复制的全部信息,再次证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不是蛋白质。

●英国生理学家A.L.霍奇金和A.F.赫胥黎发表了他们的经典论文,确立了神经兴奋和传

导的离子学说。几年后,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J.C.埃克尔斯及其合作者在中枢神经突触的兴奋和抑制的研究中发展了离子学说。

●Lederberg J.(J.莱德伯格)和Zinder N.D.(N.D.津德)发现了沙门氏菌中基因的转导作

用,并进一步研究证明,基因的转导现象具有广泛性。

●Briggs R.和King T.将蛙囊胚细胞核转植到去核的蛙卵内,表明移植核有分化功能。●Lederberg J.和Lederberg E.M. 建立了细菌的影印培养和间接选择方法。

公元1953年

●美国生物学家Watson J.D.(James D. Watson,J.D.沃森)、英国生物物理学家(晶体结

构分析学家)Crick F.H.C.(Francis H. Crick,F.H.克里克)在英国女生物学家Franklin R.

(R.富兰克林)和英国生物学家(Wilkins M.H.F.威尔金斯)等人所拍摄的清晰的DNA 分子晶体X-衍射照片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并推测了DNA复制机制。

●Maurice H.F.Wilkins和Rosalind Franklin发现了DNA分子的螺旋结构。

●英国生化学家Frederick Sanger(F.桑格)完成了胰岛素A和B两条肽链的氨基酸的序

列分析。两年后他进一步确定了A和B两条链间所形成的二硫键的位置。1956年他又报道了整个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

●二次突变假说(Two-hit hypothesis)

20世纪的前半个时期,遗传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病毒能够致癌也被广泛接受,并且也开始用遗传模式来解释癌症发生的年龄分布。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许多研究运用数学模式进行癌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必须到一定的年龄发生的突变才会致癌。Carl Nordling认为至少需要大约七次突变,1957年,Peter Armitage 和Richard Doll进一步研究认为体细胞两次突变会导致癌症发生。同期,对RB、神经母细胞留和儿童白血病进行了研究。直到1971年,Alfred Knudson提出了突变打击思想,他在分析同一种类癌症中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时,专门研究了发生双侧和单侧RB的特征,提出了二次打击论,认为肿瘤的发生是一种隐性事件,即野生型基因产物可以抑制肿瘤产生,而肿瘤中的这一对等位基因发生了失活,他称该基因为肿瘤抑制基因。我们目前的观点都建立在这些发现之上。我们现在都知道所有的人类癌症都有多种先天和后天的变化,许多这些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肿瘤的发生发展。公元1954年

●Zamecnik P.C.和Keller E.B.建立了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

●俄裔美国物理学家Gamow G.(G.伽莫夫)发表破译遗传密码的研究论文,提出脱氧核

糖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具有潜在的相关性,提出假说,认为蛋白质氨基酸的遗传密码是由3个碱基排列组合而成。

●波兰出生的美国生化学家D.I.阿尔农研究确定了植物叶绿体上的光合磷酸化作用。

●英国出生的比利时生物化学家C.R.de迪夫发现细胞内的溶酶体有重要的消化作用。●美国分子遗传学家S.本泽完成了噬菌体基因精细结构的分析,并首先提出了顺反子、

突变子和重组子这些概念。

●美国化学家M.卡尔文用14C示踪实验,阐明了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卡尔文循环”即三碳

植物中同化C12化学反应的公共途径。

●罗马尼亚裔美籍生物学家G.E.帕拉德与K.R.波特发现内质网上附有150~200 埃的小

颗粒。1958年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

公元1955年

●Green D.W.,Ingram V. 和Perutz M.F. 用X光衍射晶体分析法研究了血红蛋白的结构。

●Benzer S.建立了染色体的精细作图方法和互补测验,提出“顺反子”概念。

●Arthur Kornberg研究发现了E. coli DNA聚合酶。首次分离到了核酸合成相关的酶。

●华裔生物学家蒋有兴和瑞典生物学家莱温研究确认,人类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

Mahlon Hoagland研究证明,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需要预先活化。

●Ochoa S. 等首次发现了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并体外合成多聚核苷酸。

●英国化学家A.托德等证明RNA和DNA分子中磷酸二脂键3′与5′的位置,并证明核酸

分子由5′→3′走向的多核苷酸链的组成。

●Crick F.H.C. 提出变性模板与转接器假说,预见到tRNA的存在。

公元1956年

●Volkin E.和Astrachan L.首次发现了噬菌体T2的mRNA。

●Sarker P.和Stebbins G.L.确定了小麦B染色体的来源。

●Puck T.T.等首次成功地培养了人类细胞。

●Tjio J.H.和Levan A.证实人的染色体数目为2n=46,而不是48。

●Gierer A.和Schramm G.发现烟草花叶病毒里的遗传物质是RNA。

●Kornberg发现DNA聚合酶I,在理解DNA复制上取得关键进展。

●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伯格与美国生物化学家奥乔亚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了DNA和

RNA分子。

●美国生物化学家E.W.萨瑟兰发现cAMP。1958年报道以后,又历时7年,研究阐明了

cAMP是多种激素在细胞水平上起作用的“第二信使”。

●俄国出生的美国天体物理学家G.伽莫夫提出了三联体密码的假设,即每种氨基酸都有

一个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并提出有64个密码的推论。

●瑞典生物学家F.S.舍斯特兰德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多数膜结构都是由暗-明-暗,即

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组成的“三合板”式结构,并测出各层的厚度,其中脂类约占一半。

●美国生物学家V.M.英格拉姆用实验证明,正常血红蛋白与镰形细胞血红蛋白之间。只

是在一条多肽链的末端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取代。

●美国生物化学家M.S.梅塞尔森和F.斯塔尔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半保留复制模型提出

实验证明。

● F.H. C.克里克提出在模板RNA与把氨基酸带到肽链上进行合成之间,可能存在着受

体,后者被证明为转移核糖核酸tRNA。

● F.H.C.克里克提出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

公元1957年

●Paul Zamecnik和Mary Stephenson研究发现,氨基酸的活化需要tRNA参与。

●Brenner S.根据已知氨基酸的顺序确定三联密码是不重叠的。

Kendrew J.C.等用X光衍射建立了肌红蛋白分子的三维结构模型。

●Ingram V. 确定了镰刀型贫血是由于单个碱基突变所致。

●Franenkel Conrat H.及Williams R.C.构建烟草镶嵌病毒,证实其遗传物质是RNA,而不

是蛋白质。

公元1958年

●Crick F.H.C.提出“转接器”分子含有核苷酸,可以和mRNA精确配对。

●Hoagland M.B.、Stephenson M.L.、Scott J.F.和Zamecnik P.C. 等首次发现tRNA。

●Taylar T.H. 等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证实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发现镰刀细胞贫血症由一个氨基酸突变引起。

●Kornberg A.小组发现了DNA聚合酶。

●指出活性异戊二烯为异戊烯焦磷酸。

●阐明纯病毒核酸的感染性。

●DNA首次在试管内合成。

●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

●巴基斯坦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霍拉纳开始用化学的方法合成64种可能的遗传密码,并测

试它们的活性。

●法国医学家勒热内发现先天愚型痴呆症的病因是第21号染色体畸型,这是人类第一次

发现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

●Meselson M.和Stahl F.W.用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了细胞内双链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机制。

公元1958~1961年

●中国胚胎学家童第周等,在30年代对文昌鱼和海鞘卵子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

展了一系列有关文昌鱼胚胎发育的研究,认为文昌鱼在发育类型上基本上与海鞘相同,但其整合能力要大得多。用这一事实支持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

公元1959年

●Ford C.E.、Jones K.W.和Briggs, J.H.等人研究发现,Turner氏症的女性为XO型。

●Jacobs P.A.和Strong J.A.证明Klinefelter氏症为XXY型。

●Lejeune J.、Gautier M.和Turpin R.研究证实,Down’s综合症为21三体。

●发现cAMP是“第二信使”。

●发现杀真菌剂。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K.梅奎伦和R.B.罗伯茨等用大肠杆菌为材料,证明核糖体是蛋白质

合成的场所。这一实验同1953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家赞姆克尼克证明鼠肝细胞微粒体为蛋白质合成场所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Weiss S.B.和Gladstone L.建立了合成核糖核酸的真核系统。

●英国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分析学家M.F.佩鲁茨经过20年的努力,完成了血红蛋白的晶

体结构分析。其间他的合作者J.C.肯德鲁先完成了肌红蛋白的晶体分析,相当于1/4的血红蛋白分子的结构。

●美籍华裔生殖生理学家张明宽在长期对生殖生理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世界上第一

个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成功的“试管兔子”,为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第一本《中国植物志》出版,这是由秦仁昌等编写的第二卷──蕨类植物。《中国植物

志》是由钱崇澍、陈焕镛任主编(后由俞德俊和吴征镒相继任主编)的“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组织全国植物分类学家编写的,计划出80卷,共125册,现已出版近60册。

公元1950年代

●发现干扰素。

●首次合成抗生素。

公元1960年

●Doty P.、Marmur J.和Eigner J.三个研究小组分别同时发现DNA的变性与复性。

●碱基配对模型探索。

●发现信使RNA。

●Weiss S.B.、Stevens A.和Hurwitz J.A.等三个研究组同时分别发现了RNA聚合酶。

●美国生物化学家S.穆尔和W.M.斯坦利等人测定了核糖核酸酶(RNAase)的124个氨基酸

序列。

●中国胚胎学和细胞学家朱洗培养出世界上第一只没有外祖父的蟾蜍。

●中国生物化学家邹承鲁等人完成了胰岛素A、B两链的拆合研究,使胰岛素的生物活性

失而复得。

●Kendrew J.C.等用X光衍射研究了血红蛋白的结构,而Perutz M.F.等则用X光衍射研

究了肌红蛋白的结构。这些均是首次阐明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描述了呼吸链磷酸化作用的化学渗透学说。

●染色体易位(Chromosome translocations)

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的癌细胞中鉴定出来的一个小染色体是第一个发现的与癌症

相关的遗传缺陷,随后发现它是一个易位的染色体,这促使研究者在其它癌症中鉴定染色体易位,并发现了许多癌基因。196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首次报道了在CML细胞中发现了Ph染色体,科学家一直认为Ph染色体仅导致遗传物质缺失。70年代早期,荧光技术和显带技术加快了细胞遗传学的发展。Jan Rowley运用这些技术发现Ph染色体是22和9号染色体的易位,随后,在其它类型癌细胞中又发现了许多新的易位。细胞遗传学分析成为白血病和淋巴瘤诊断中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这些染色体重排是怎样导致癌症的?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他们通过克隆这些易位的断裂点发现了许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公元1961年

●USDA 批准首个生物杀虫剂: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法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Jacob F.(Francis Jacob,F. 雅各布)与法国生物学家

Monod J.(Jacques Monod,J.莫诺)合作提出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基因转录调控的"操纵子"模型理论,阐明了RNA在遗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作用和乳糖操纵子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调节控制机制。

●Synney Brenner和Crick的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的密码子由3个连续的碱基组成。

●美国生物化学家Marshall Nirencerg(M. 尼伦伯格)研究确定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

子。这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随后又揭示出CCC是脯氨酸的密码子。

●Brewner S.、Jacob F.和Meselson M.发现了细菌的mRNA。

●Hall B.D.和Spiegelman S.证实了T2-DNA和T2-mRNA的互补性。

●Crick F.H.C.、Barrett L.和Brenner S.等证实了遗传密码为三联密码。

●Nirenberg M.W.和Matthei J.H.建立了无细胞系统,初步破译了AAA,UUU,GGG和CCC

四个密码子。

●Von Ehrenstein G.和Lipmann F.证明遗传密码的普遍性。

●Lyon M.F.和Russell L.B.分别提出雌性哺乳动物中有一条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

●Beermann W.证明摇蚊唾腺染色体上的疏松区是基因所在的座位。

公元1962年

●法国分子生物学家J.莫诺等提出酶促反应的机制是酶分子发生变构这一理论假说。

●J.莫诺提出信使RNA的概念。

●J.莫诺与法国分子遗传学家F.雅各布提出操纵子理论。

●英国生物化学家P.D.米切尔提出化学渗透偶联假说,解释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

生物能转化机制。

●美国生物化学家M.W.尼伦伯格等用实验证明聚尿苷酸(U) 编码合成聚苯丙氨酸,从而

确定苯丙氨酸的密码为UUU。这是第一个被破译的遗传密码。

●Arber W.和Dussoix D.发现了DNA的限制与修饰现象。

●Benzer实验室的Chapeville F.、Lipmann F和Von Ehrenstein G.研究发现,tRNA所携带

的氨基酸的特异性和tRNA与mRNA结合的特异性无关。

●Gierer A.、Warrur J.R.和Stachelin三个课题组分别发现多核糖体。

公元1963年

●发明新小麦,可增产70%。

●长期从事DNA合成的印度血统的美国生物化学家H.G.科拉纳于1963年开始了RNA

聚合酶方面的工作和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工作。并参加了遗传密码的破译工作。

●巴基斯坦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霍拉纳、美国生物化学家尼伦伯格和美国生物化学家奥乔

亚等人确定了20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

●Monod J.、Changeus J.P.和Jaconb F.提出蛋白变构理论。

●Merrifield R.B.合成固相肽。

●Jacob、Monod和Jean-Pierre Changeaux提出了酶的别构调节这一概念。

公元1964年

●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试验绿色进化计划,可增产一倍。

●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制定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Program,简称IBP)开始执行,至1974年结束。其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探索其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制定“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Biosphere,简称MAB),以进一步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Yanofsky C.等通过对E.coli的Trp合成酶的研究建立了基因和蛋白质的共线形关系。

●Nirenberg等通过三联体结合实验破译全部有义密码子。

●Holliday,R. 提出了DNA重组模型。

公元1965年

●Harris和Watkins成功把老鼠细胞与人细胞进行整合。

●Holley R.W.等发表酵母丙氨酸tRNA的完整序列。

●Weigert M.G.和Garen A.发现终止密码子UAG和UAA。

●Brenner S.、Stretton A.O.和Kaplan S.证明,E.coli中无义密码子的碱基组成。

●Khorana H.G.通过合成重复共聚物破译有义密码子。

●Ritossa,F.M. 和Spiegelman证明果蝇的rRNA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核仁形成区。

●美国生物化学家R.W.Holley(R.W.霍利)分析确定了丙氨酸tRNA(tRNA ala)所含的

全部76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这是第一次阐明一种核酸分子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阐明酶(溶菌酶)的空间模型。

●中国科学家通力合作,完成了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这是在中国生化学家王应睐和有

机化学家汪猷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纽经义、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等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汪猷、徐杰诚等以及北京大学化学系季爱雪、邢其毅等历经七年完成的。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一种蛋白质。

●美国植物化学家科茨沃克曾发现甘蔗有不同于三碳植物的光合碳循环过程,1967年澳

大利亚植物生理学家M.D.哈奇和C.R.斯莱克证实了四碳植物光合碳循环过程的存在。

●汤佩松提出了高等植物呼吸代谢“多条路线”的论点。

公元1966年

●经过H. Gobind Khorana等多位美国生物化学家的努力,在以往基础上,破译出了其他

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至此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全部遗传密码被确定。

●瑞士微生物遗传学家阿尔伯首次提出生物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种具有切割基因功能的限

制性内切酶。并于1968年成功分离出了I型限制性内切酶。

●Gest J.R.和Yanofsky C.揭示出E.coli遗传图谱的遗传方向。

●Crick F.H.C. 提出反密码子的摆动学说。

●Gilbert W.和Buller-Hill B.分离纯化了lac阻遏物。

●Adams J.M.和Cappechi M.R.发现各种蛋白质的合成的起始氨基酸都是甲酰-甲硫氨酸。

●Bretscher M.S.和Marcker K.A.发现现核糖体上的P位点和A位点。

●Weiss B.和Richardson C.C.分离出DNA连接酶。

●Sinclair J.H.和Stevens B.J.发现线粒体具有环状DNA。

公元1967年

●完善了首个蛋白测序仪。

●法国免疫学家/医学家发现并阐明了控制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分子遗传决定簇结构。●Phillips D.C.等对溶菌酶进行晶体学研究,分辨率达到2A。

●Jacobson C.B.及Barter R.H.用羊膜穿刺术开拓了产前诊断。

●Olivera B.M.和Weiss B.和Zimmerman S.B.等分别发现了DNA连接酶。

公元1968年

●M. Meselson和R. Y uan 发现第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日本生物学家木村资生提出了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Donahue R.P.等首次用细胞学方法将“达菲”(Duffy)血型基因定位于第一号染色体

上。

公元1969年

●美国化学家B.梅里菲尔德等人建立了固相合成法,并用此法人工合成了含有124个氨

基酸的具有酶活性的牛胰核糖核酸酶。这是首次在体外合成酶蛋白分子。

●Gall J.G.和Pardue发展了原位杂交技术。

●Boone C.和Ruddle F.用仙台病毒使人鼠细胞融合。

●美国生化学家G.M.埃德尔曼与英国生化学家R.R.波特,各自独立地完成了人的免疫球

蛋白G1的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英国女物理学家D.M.C.霍奇金获得2.8 埃分辨率的胰岛素晶体结构分析的实验结果。公元1970年

●美国微生物遗传学家Smith H.O.(H.O.史密斯)和Welcox K.W. 发现并分离提取出了

II型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在特定位点专一性切割双链DNA分子。

●Gilman A.和Rodbell M. 发现传递信号的G蛋白及其功能。

●Khorana H.G.等合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基因。

●H.G.科拉纳等12人合作,人工合成了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基因。

●美国分子病毒学家,Baltimore D.(D.巴尔的摩),Temin H.M.(H.M.特明)和Mizutani

S.,两个组各自独立地从鸡肉瘤病毒中发现了RNA逆转录酶,揭示了生物信息传递中存在着由RNA形成DNA的过程,发展和完善了"中心法则"。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R.W.斯佩里证明大脑左右两半球在感受和思维功能上有一定的专门

化,左半球在语言活动和计算上占优势,右半球则对音乐、情绪感受整体直观占优势。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栋材等与北京大学生物系等合作完成了2.5 埃分辨率的

猪胰岛素分子的结构分析工作。1974年又完成了 1.8埃分辨率的猪胰岛素分子的结构分析工作。

公元1971年

●首次合成一个基因。

●O'Riordan M.L.等用荧光显带技术鉴别出费城染色体是22号染色体缺失了1/3而形成。

●美国微生物遗传学家内森斯使用II型限制性内切酶首次完成了对基因的切割。

●英国生物学家布伦纳、美国生物学家霍维茨和英国生物学家苏尔斯顿发现了关于器官

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现象。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P.伯格把猴细胞病毒SV40的DNA与λ噬菌体的DNA在体外重组

成功。

●Danna K.和Nathans D.绘制了第一张限制性酶切图谱。

●肿瘤抑制基因(Tumour suppressor genes)

很少人会质疑科学发现是瞬时的和简单的,肿瘤抑制基因失活会引起肿瘤就是一个例子。20世纪70年代和80年底,癌基因是肿瘤研究的主流,基因突变是引起肿瘤的原因。当时二次突变学说很受欢迎,但是很少关注突变的本质。或许科学的推动往往是那些异端思想,这时,Henru Harris及其同事开始运用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癌基因理论的漏洞,并强调抑癌基因。前期很多科学家支持等位基因缺失的观点,而Savid Comings 在1973年也总结了各种肿瘤中抑癌基因的作用。然而,十年以后才发展到分子水平,Webster Cavanee等首次鉴定了两个肿瘤抑制基因RB和p53。随后,Atephen Friend于1986年对RB进行了定位,Wen-Hwa Lee和Yuen-Kai Fung用染色体布移法克隆了RB,并认为RB失活是癌症发生的原因。p53基因发现10年后,Bert V ogelstein小组才于1989年研究明白其功能。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是对立的两极,不到15年的时间生命科学杂志上就充满了这方面的文章。正如Comings所预测的那样,肿瘤抑制基因抑制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这为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公元1972年

●发现人类基因序列与猩猩有99%的类似性。

●提出膜的流体镶嵌模型

●胚胎转移的早期工作。

●美国生物化学家Berg P.(P.伯格)、Jackson D.A.和Symons R.H.首次将剪切后的不同

DNA分子连接组成新的DNA分子,首创DNA重组技术。

●巴基斯坦裔美国生物化学家霍拉纳合成了含有77个核苷酸的DNA长链,1976年又合

成了第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因,206个核苷酸的DNA长链。

●细胞凋亡与肿瘤(Apoptosis and cancer)

20世纪60年代末,肿瘤细胞的自发耗失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很重要,虽然这个过程与细胞死亡很相似,但是对其机制我们了解很少。John Kerr报道了这种细胞死亡在形态学上不同于坏死,但是直到1972年Johen Kerr、Andrew Wyllie等发现了细胞调亡现象才开始对细胞死亡的这种特殊现象进行研究,并认为调亡不同于坏死,是一种正常的自

杀性的程序性死亡。重要的是1988年David Waux等发现BCL2基因(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发现)可以促进去除生长因子的造血细胞的存活。随后的研究认为BCL2不是促进细胞增殖,而是通过延长细胞的生命期限来促进细胞的存活。不久又发现了其它癌基因,如ABL,可以抑制细胞调亡。相反,一些研究者报道MYC过表达可以诱导调亡,并提出MYC诱导调亡是肿瘤抑制的一种机制。肿瘤抑制基因p53可以诱导调亡,这更进一步支持调亡是限制肿瘤发生的一种机制。这些发现均表明诱导调亡失败会产生超常增生,然而进一步的突变就会又明显的瘤形成。综上所述,细胞丧失功能到死亡会潜在的导致肿瘤发生,这个观念对肿瘤发生具有革命性意义,并且对肿瘤治疗产生深深的影响。

公元1973年

●Cohor S.R.、Chang A.C.Y.、Boyer H.W.和Holling R.B.首次在体外构建具有功能的细菌

质粒。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Stanley Cohen(科恩)、美国生物化学家Herbert Boyer(博耶)合

作,完成了将两种不同基因拼接的复合基因引入细菌的实验,并申报了第一个基因重组技术专利。与此同时,Paul Berg也实现了DNA无性繁殖“克隆”。

●美国分子遗传学家Stanley N.Cohen(S.N.科恩)将外源DNA片段插入大肠杆菌质粒后,

生成了一个嵌合质粒。S.N.科恩发现当此嵌合质粒重新导入大肠杆菌时,仍具有功能。

此后,这成为了外源基因在细菌中克隆的主要方法。

公元1974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成立DNA顾问委员会监视重组研究。

●Berg P.等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提出暂缓进行体外重组实验的倡议书。

公元1975年

●政府首次对DNA重组实验研究作出规定。

●Blobel G.和Dobberstein B.提出信号假说。

●Southern E.M.建立了DNA吸印技术。

●Grunstein M.和Hogness D.S.建立菌落膜上杂交技术。

●O'Farrell P.H.建立高分辨双向蛋白电泳。

●Kohler G.和Milstein C.建立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继Berg P.倡议书后召开了Asilomar会议。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吉尔伯特发明了DNA碱基的快速分析方法。

● D. Pribnow报道了T7启动子。

●英国生物化学家Frederick Sanger(F.桑格)建立了分析DNA碱基序列的方法,即“加

减法”,并不断加以改进,1977年又完成了ΦΧ174 噬菌体全部约5400个碱基序列的分析。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西洛马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研讨DNA重组研究中潜在的危害

问题。会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起草了有关实验室的防护准则,并于1976年公布。

●阿根廷免疫学家C.米尔斯坦同联邦德国免疫学家G.克勒在英国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成

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能稳定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开创了应用单克隆抗体的新纪元。

●肿瘤微环境(Tumour microenvironment)

环境是细胞的一切。这种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阐明。1975年Beatrice Mintz和Karl Illmensee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合适的环境中可以发展成为各型细胞,甚至可以恢复成正常细胞。同时,他们还推测肿瘤发生起始阶段可能并不涉及突变。这些研究深深的影响了Mina Bissell,她通过研究发现,RSV引起的肿瘤也依赖于环境的作用。

十年之后,我们开始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环境与炎症感染过程是怎样影响肿瘤发生的。

例如,Bissell在1997年研究显示,在体外和培养细胞中,抑制整联蛋白的功能可以逆转人类乳腺癌的恶性表型。Leis Parada和Harold Moses的研究表明,在鼠模型中,肿瘤细胞微环境的改变能够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

公元1976年

●重组DNA技术应用到人基因上。

●Hozumi N.和Tonegawa S.证实了免疫球蛋白形成的体细胞重组学说。

●Stehelin D.、Varmus H.E.、Bishop J.M.和Vogt P.K.发现鸟类肉瘤病毒中含有癌基因。

●Kan W.Y.、Golbus M.S.和Dozy A.M.首次用分子杂交技术用于遗传病(地中海贫血)

的产前诊断。这是分子杂交技术首次用于婴儿出生前诊断。

●酵母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某特定基因的DNA被测序。

●首次发布重组DNA的指导原则。

●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

●克隆演变和多步骤肿瘤发生(Clonal evolution & multistep tumourigenesis)

癌症存在遗传基础在20世纪早期就得到了认可。此外,肿瘤单克隆起源和多步骤发生也有了证据,例如,Leslie Foulds描述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在质上不同阶段的进展性动力

学过程,即癌前阶段到癌变和转移。然而,目前最流行的观点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肿瘤的多步骤发生,对此观点贡献最大的是Peter Nowell在1976年的研究。他把癌症多次突变的观点通过遗传变化的累积和选择引入到了肿瘤发展的一个总框架中。他认为第一步导致细胞在选择优势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无限增殖,当然后天的改变如基因组不稳定也会起一定的作用,并且研究了基因组不稳定如DNA修复缺陷和有丝分裂异常的潜在机制,以及诸如例子辐射和病毒等不同的致癌因子可以引起遗传改变。他还认为如果能发现染色体的相似变化将会对我们很有帮助,虽然发现了著名的Ph染色体,但是在当时仍然很难。接下来的几年,在人类肿瘤中鉴定出了很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990年,Eric Fearon和Bert V ogelstein把这些发现和克隆演变思想总结为一个多步骤肿瘤发生的分子模式。他们认为肿瘤的演化是通过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许多恶性细胞群体逐步选择的结果。这个模式总括了癌症发生的所有常见形式,被广泛接受。目前,当我们开始从分子学角度进行治疗时,Nowell关于个体化治疗的预言很值得借鉴。 病毒癌基因的细胞同系物(Cellular homologoues of viral oncogenes)

G.S.Martin鉴定出来RSV病毒对细胞转化具有温度敏感性,这说明RSV包含癌基因。

Peter Duesberg和Peter V ogt不久就证实RSV基因组包含RNA序列。Michael Bishop等用cDNA探针杂交证实RSV通过与鸡细胞c-src癌基因重组或转导而获得了转化能力。

他们用杂交技术探测到在人类和鼠DNA中存在许多和c-src相似的区域,但是在海胆、植物和细菌中不存在。接着,他们继续研究了c-src的基因产物,在鸡、鹌鹑、大鼠和人类成纤维细胞中分离到了一个60kD的磷酸化蛋白,该蛋白在化学性质和结构上与病毒蛋白都很相似,此外,在功能上也类似于病毒蛋白的蛋白激酶途径。这些研究首次为健康脊椎动物基因组中存在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基因提供了证据,同时也证明了Bishop的著名假说——我们的体内有癌症种子。这些发现使癌基因研究空前火热,不但鉴定出了40多种癌基因,还为控制正常细胞生长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了一个框架,而Bishop等还为此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生命科学发展史 进化论作业

主要的生物进化学说有哪些,它们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你 更接受和赞同哪一个,为什么? 数百年来,人类都在思考着自己是怎么来的,科学家们 以及众多哲学家、思想家们更是为此做着孜孜不倦的探索, 也由此产生众多生物进化学说。虽然现在以自然选择为核心 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已得到相当广泛的认可,我们还是要回 顾一下生物进化学说的发展。 经过课程的学习和查阅资料,在生物进化学说的发展过展过程中,主要出现大概一下13种生物进化学说。在查理·达尔文之前,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和恩培多克勒,马耶,莫泊丢, 乔治·布丰,居维叶,拉马克,圣提雷尔,伊拉兹吗斯·达尔文, 韦尔,普里查德,劳伦斯,马修,钱伯斯等多位思想家、科学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论在今天看来这些观点还是否正确,他们都毋庸置疑的推动着生物进化论的发展,因为新学说的产生都是由于旧学说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所以我们有必要来了解这些学说的内容和特点。 1.神创论神创论认为,地球及万物是上帝创造。地球上的生命从被创造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 在十八世纪以前,《圣经》及其宣扬的神创论在西方学术

界、知识界以及整个西方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2.布丰的物种可变乔治·布丰1749年正式出版博物学巨著《自然史》的第一卷。 在《自然史》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点,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特别强调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影响,当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尤其是气候与食物性质的变化,可引起生物机体的改变。 可是由于这个进化论点和教义明显不一致,布丰经不起宗教势力的压迫而公开发表了放弃进化观点的声明。可见至十八世纪,神创论的统治地位依然很难动摇。但不可否认,布丰的物种可变观点已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启发了后来众多科学家在自然选择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3.居维叶的灾变论 他根据各大地质时代与生物各发展阶段之间的“间断”现象,提出了“灾变论”。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是自然界的全球性的大变革,造成生物类群的“大绝灭”,而残存的部分经过发展与传播又形成了以后各个阶段的生物类群。 4.拉马克进化学说 他的代表作是《无脊椎动物系统》(1801)和《动物学哲学》(1809),在这两本巨著中拉马克提出了有机界发生和系统的进化学说。 1)生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物

大事年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二)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20世纪初~今)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年25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 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922年2年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年12月,苏联成立。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月,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年10月,联合国建立。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1954年7月,《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1955年4月,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9年,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 1993年,欧洲联盟建立。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 1999年,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2018、2019国际国内大事

大事记盘点:2018年国际热点大事件 导语:大事记盘点:2018年国际热点大事件,2018年的国际大事有哪些?土耳其货币危机,新兴市场货币货遍贬值;2018年世界杯,法国捧起大力神杯;特朗普又打出两千亿关税牌;泰国普吉游船倾覆事故;朝美首脑首次会晤;板门店历史性会晤 大事记盘点:2018年国际热点大事件,2018年的国际大事有哪些?土耳其货币危机,新兴市场货币货遍贬值;2018年世界杯,法国捧起大力神杯;特朗普又打出两千亿关税牌;泰国普吉游船倾覆事故;朝美首脑首次会晤;板门店历史性会晤 12.22印尼海啸致死430人 国际 2018-12-22 事件介绍:12月22日,印尼发生海啸袭击,截至26日,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430人,另有约2.2万人撤离。海啸还造成1495人受伤、159人失踪。此外,还有924栋房屋、73座酒店遭严重破坏,434艘船只被损毁。 事件圈点: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发生地震和海啸。印尼约380万人居住在海啸高发地区。今年9月底,中苏拉威西省栋加拉县发生7.4级地震,地震和引发的海啸造成2000多人死亡。应亟需尽快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升海啸救灾和应急能力。 #2. 俄罗斯扣押乌克兰军舰事件 俄罗斯扣押乌克兰军舰事件 国际 2018-12-17 事件介绍:当地时间11月25日,俄罗斯方面宣称乌克兰海军三艘军舰穿越俄罗斯边境,并向刻赤海峡航行,俄方扣押了硬闯该海域的三艘乌克兰军舰。由此,两国关系迅速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事件发展:26日,乌克兰总统宣布批准乌克兰全国实施战时状态。30日,乌克兰在亚速海举行军演。12月3日,乌克兰提请审议彻底废除《乌俄友好条约》的法令。12月5日,乌克兰试射导弹,同日俄罗斯举行军演。17日,英媒发布的一张卫星云图显示,数百辆坦克聚集在靠近乌克兰边境11英里(约17.7千米)的军事基地。 事件背景:乌克兰和俄罗斯矛盾已久,克里米亚的主权地位是两国之间的主要矛盾。2014年,克里米亚通过全民公投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但乌克兰一直不承认丧失克里米亚。 法国黄背心活动 国际 2018-12-14 事件背景:马克龙去年担任总统后,油价不断攀升,政府计划2019年继续提高汽油和柴油价格。 事件介绍:从当地时间11月17日起,法国28万人示威抗议国内油价上涨,到12月3日,该事件愈演愈烈,示威者游行,暴徒纵火破坏,与防暴警察爆发冲突,更在著名地标凯旋门涂鸦,引发法国自2005年以来最严重的城市骚乱。尽管4日法国政府决定,彻底取消上涨燃油税计划,但“黄背心”抗议事态并没有就此停息。8日,巴黎警方逮捕481名参与抗议的活动人士。14日,继

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

大学世界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完整版)适用于大学、高中、初中生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公元年公元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公元1600年~公元1839年 公元1609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G.伽利略制造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于观察昆虫的复眼。公元1628年 ●英国医生、解剖学家W.哈维所著的《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出版,建立血液循环 理论,奠定了近代医学和生理学的基础。 公元1660年 ●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到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 血液循环理论。 公元1665年 ●英国物理学家R.Hooke(R.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室,称之为 “Cell”,并发表著作《显微摄影》描述之。 公元1668年 ●意大利医生F.雷迪通过蝇卵生蛆的对比实验,为反对自然发生说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公元1675年 ●荷兰人A.van 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公元1675年 ● A.van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 活着的“小动物”组成的微生物世界,同时也发现了人的精子。 公元1682年 ●英国植物学家N.格鲁编著的《植物解学》出版,其中也包括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公元1686年 ●英国博物学家J.雷所著《植物史》第一卷出版,以后继续出版第二、三卷,其中讨论了 种的定义。 公元1727年 ●中国医学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人痘接种术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

1572);《医宗金鉴》(1742)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方法。据俞正燮(1775~1840)在《癸巳存稿》中记载,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已派医生来学“人痘法”。公元1735年 ●瑞典植物学家Linne C.V.(C.von林奈)所著的巨著《自然系统》第一版出版,首创物 种二名法,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分成纲、目、属、种,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承认与推广。 公元1761年 ●科尔鲁特以早熟的普通烟草和晚熟的心叶烟草杂交获得了品质优良的早熟杂种一代。公元1770年~公元1774年 ●氧气的发现,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曲折历程。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还是发现者本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总结这一深刻教训,可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人类关于氧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史书记载,公元8世纪,中国就曾经对大气进行过研究,并把大气分为阴阳两部分。到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R. Boyle,1627-1691)在进行抽气机与燃烧实验时,发现了一些奇妙有趣的现象。在真空中,火药环只在受热的地方才燃烧,但一通入空气,立刻全部燃烧。这些燃烧现象,使波义耳得出结论:“空气中有一些活性物质不是被磷的烟雾消耗掉,就是被它驯化”。 这给人们以启发,那就是空气中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此后,R. 虎克(R. Hooke,1635-1703)也做了类似的燃烧实验,并得出结论,认为空气中存在一种可以溶解可燃物体自身的东西。 罗伯特·波义耳和虎克的实验,对发现氧气都是极为有益的。只要沿着这个正确的思路去寻找空气中那种具有活性的物质是什么?氧气就会很顺利地被发现。但科学发现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通往客观真理的征途上,遇到任何一点障碍,都可能使科学家犹豫不前,而大大推迟科学发现的时间。 在氧气发现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燃素说”的提出。它使一些科学家步入歧途,茫然而不能自拔。“燃素说”是英国人乔治.恩斯特.史塔尔继承了约翰.约阿希姆.帕克的《地下的自然哲学》中的学说,并综合了各家观点,于1703年较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为完整理论的。史塔尔认为,空气中有一种可燃的油状土,即为燃素。史塔尔所说的燃素是“火质和火素而非火本身”,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体中,在燃烧时,快速逸出。 燃素是金属性质、气味和颜色的根源。它是火微粒构成的火元素。按照“燃素说”的观点,

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学设计 一、本章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兴趣越来越浓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同时又是充满迷惑和挑战的未知世界。本章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开篇,通过回顾生命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展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本章包括《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界》和《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两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命能够科学技生命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使之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自觉地学好这门课程。同时使学生了解什么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激励学生走进生命渴望学实验室,为高中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的诗集》包括“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两部分内容,这一节教学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即激发学生持续的内在兴趣,并让学生注意科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学习科学地思维,领略科学思想。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教材首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同时介绍了《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科学巨著。然后,按照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历程,以及从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两条主要线索介绍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教材特别强调了细胞的发现、DNA 双螺旋结果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本教材注重介绍研究手段,强调了技术的发展对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生命科学发展简史要通过一个个事例和科学家前后相续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本知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家的工作是从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中“猜出”本质与联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便是观察前人的观察,以便将来自己也成为世界的观察者和问题的解决者。 关于“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教材侧重于现代生命科学的成就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教材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介绍生命科学在21世纪将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中包括正在研究的课题,如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环境保护等,也有至今未解之谜。强调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与健康的重大影响。 引导学生放眼看世界,自己体会和思考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作为社会的一员,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将来能做什么。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高一)的同学。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生物的基本知识,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得生物学基础。对于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学生而言,生命科学史的介绍和研究成果的简介是他们接触到的生命科学的第一课,作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带着兴趣走进生命科学这门学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生命科学史的内容比较枯燥,涉及到一些时间、人物、研究成果的记忆性知识,单纯的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会采用一些图片资料、以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介绍中,因为涉及到一些学术性较强的科学知识,因此我会在课前将这些知识作一定的简化处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通俗的语言给学生介绍一些学术性较强的科研成果。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原始时代 距今约3500~3000万年——原上猿出现距今约1400~700万年——出现距今约300、400万年——人类的诞生 距今约200、300~1万年—— 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 距今约100万年前——火的使用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中国华北地区 约公元前3~前1万年——原始宗教出现 约18万年前——人类文明进入晚期 约公元前1.2万~前4000年——开始 约公元前8000~前2000年——开始,的兴盛 约公元前8000~前4000年—— 古典文明 约公元前4000~前3100年——进入,文字的出现 约公元前3100年——统一埃及 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埃及进入 公元前2686年——的出现 公元前2686~前2181年——埃及进入 约公元前2700年前后——的出现 公元前2040~前1786年——埃及进入 公元前1786—前1567年——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入侵 约公元前4300~前3500年——两河流域铜石并用时代,出现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文明时期,形成早期的和宗教中心约公元前3100~前2800年——苏美尔文明进入捷姆迭特·那色时期,公元前2800~前2371年——苏美尔文明早王朝时期,改革 公元前2371年——建立, 公元前2191年——库提人入侵灭亡 公元前2113年——的建立 公元前2006年——的入侵 公元前1894年——的统一 公元前1792~前1750年——强盛时期,颁布 公元前1595年——入侵 约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建立帝国 公元前626~前539年——时期,的建造,的诞生 公元前1020年——犹太人称王 约公元前4000~前2000年——的兴盛和衰落

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10.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10章第4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奉城高级中学陆沛恒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和面临的威胁后,进一步了解人类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解放日报》对北大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教授的专访中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经历为主线,学生在了解体会专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感人行为和独特的爱国情怀中,不但了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在情感上激发了爱国的情怀,在行动上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3知道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归纳,提高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了解科学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感人行为和爱国情怀,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和文明不奢侈的生活消费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3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难点: ○1感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感触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组织学生分工搜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及生态伦理道德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练习: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使人类丧失一系列的生物资源,而且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国际上为保护各种生物物种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国际条约体系是() A、生物多样性条约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公约 D、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 C、人工种植,营造单纯林种 D、依据经济发展需要砍伐 3、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世界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20-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兰革命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摘要: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正文:生物信息学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平台技术,其两大主要任务,即发现致病基因、阐明生命发育进化规律和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已经逐渐逼近生命科学研究的纵深,并开始有所收获,正在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前沿科学研究中解析海量数据的最佳工具。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随着被誉为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人类已初步掌握了自身的遗传信息。为了真正破译、读懂这部“天书”,各国科学家随即将生命科学的战略重点转到以阐明人类基因组整体功能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自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以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所拥有的全套蛋白质为特征的蛋白质组学自然就成为功能基因组学中的“中流砥柱”,构成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 功能基因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尽管现在已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等,都是从细胞中mRNA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前提是细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DNA mRNA 蛋白质,存在三个层次的调控,即转录水平调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 ),翻译水平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翻译后水平调控(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 )。从mRNA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了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也证明,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则几乎无法从mRNA水平来判断。毋庸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梳理.doc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梳理 生物科学发展史既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现象的研究过程,又包括科学家研究生命现象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酶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

2013中国国内大事记

·2013年大事记 ·1月21日,第57届美国总统就职典礼,连任总统奥巴马将再次宣誓就职,开始第二任期; ·1月26日,2013年春运开始。 全国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3年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 二月2月13日至2月23日——2013年第二十六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Maribor)举行 ·2月24日,美国好莱坞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 ·2月25日,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新标准执行,刷卡费率总体下调幅度在23%至24%;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70周年。 三月·3月1日,《食品中农残最大残留限量》新国标实施; ·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施行; ·3月3日,召开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将最终完成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换届; ·2013年3月是“非典”十周年纪念;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四月·4月1日,已故香港歌手及演员张国荣逝世10周年; 2月13日至2月23日——2013年第二十六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Maribor)举行 三月 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此次会议将最终完成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换届;周总理同志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 3月11日——日本福岛大地震2周年; 3月31日——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逝世158周年纪念日 四月 4月——预计台湾台北捷运17号线的客运中心—古口路段将于月底完工通车;

4月3日——天津将举办第六届东亚运动会;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3周年祭;

上海交大生命科学导论复习大纲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生命科学导论>复习大纲 第一讲序论及生命的元素 1.进入新世纪后,人类社会面临哪些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生命科学有何关系? 进入新世纪后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爆炸、粮食短缺、健康、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 生命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 (3) 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 (研究更有效的药物, 改造人的基因组成); (4) 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5) 生命科学与伦理道德问题. 2.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 孟德尔实验发现两大遗传定律, 格里菲斯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 3.举例:生命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边缘领域或学科。 生物化学、生物数学、心理学、生物物理、生物工程学、人工智能等. 4.生物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有何特征?有何代表性的人物?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 描述生物学阶段 (19 世纪中叶以前) 特征: 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 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2) 实验生物学阶段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 特征: 利用各种仪器工具, 通过实验过程, 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 创造生物学阶段 (20 世纪中叶以后) 特征: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5.如何确定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用饲喂法分三步来证明某种元素是否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1) 让实验动物摄入缺少某一种元素的膳食, 观察是否出现特有的病症; (2) 向膳食中添加该元素后, 实验动物的上述特有病症是否消失; (3) 进一步阐明该种元素在身体中起作用的代谢机理. 只有上述三条都弄清楚, 才能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必需元素. 6.举出三种人体大量元素和三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人体大量元素: C、H、O 人体微量元素: Fe、Zn、Mn、Co、Mg、Si、F、Se、V 第二讲生物大分子 7.比较多糖、蛋白质、核酸三类生物大分子。比较项目包括:单体的名称与结构特征,连接单体的关键化学键和大分子结构的方向性。 多糖 单体名称: 单糖 单体结构特征: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连接单体的关键化学键: 糖苷键 结构的方向性: 一端的糖基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 称还原端; 另一端的糖基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 称非还原端.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古代生命科学成就: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 1900奥地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遗传的两个规律得到承认。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 近代和现代生命科学发展: 主要成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的培育出了克隆羊“多利” 1999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万能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 2002年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部目标达成 (4)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发展的早期,主要采用了描述法和比较法,近代和现代主要是实验法 注意点:1、科学史的考核:注意记忆相关的年代、国籍、贡献,经常出现排序题 2、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标志。 3、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实质是tRNA,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 物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4、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 参与国:美、英、日、德、法、中六国 涉及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 目标:测定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识别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我国加入时间1999年9月,任务1%,即3号染色体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 2、生命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原则: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注意实验组可能不止一组,例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等) 单一变量原则:根据影响因素确定,注意表述用语:适量的,等量的 可行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14世纪~20世纪90年代)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年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年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年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 1566~1581年尼德兰革命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 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 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年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改革 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年7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年6月~1794年7月法国雅各宾专政 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海地宣布独立;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 始 1810~1826年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年维也纳体系确立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中国最近的大事件汇集

中国最近的大事件汇集 美国刚刚宣布对台军售,中国外交部那录音式的抗议还没说完,美国又来一巴掌……又出大事了! 今晚看央视,看见下面的滚动新闻,一则新闻让我气得想杀人:美国将采取措施,对中国施加压力,加速人民币升值…… 瞧瞧中国干的好事吧: 第一件事:菲律宾总统访华拿到500亿协议,转身即扬言购买新军舰和联合美日在南海对抗中国; 第二件事:墨西哥总统接见达赖; 第三件事:日本加派千吨级巡逻船加强监视钓鱼岛 https://www.doczj.com/doc/9b8932724.html,/mil/media/detail_2011_09/23/94245 20_0.shtm 第四件事:南朝鲜对中国延边的主权提出要求说明了什么? (https://www.doczj.com/doc/9b8932724.html,/article/201109/77215.html)第五件事:接着越南国防部长访华的同时又狠狠砍中国

一刀——与印度签订开发南海石油的协议; 第六件事:面对中国的抗议,印度表示不屑一顾;并宣布向越南出售先进对舰导弹“拉布斯”号; 第七件事:紧接着,欧盟表示不会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尽管中国不断哀求; 第八件事:更要命的是,美国宣布对台出售武器; 第九件事:售台武器的事情还没完,又要压人民币升值…… 第十件事:菲召集10国欲单方面划分南海领土中国严厉抗议! (https://www.doczj.com/doc/9b8932724.html,/article/201109/77251.html) 从二代、三代开始实行的韬光养晦政策,中国就开始了漫长的忍辱负重历程,银河号事件、94黄海中美对抗、95李登辉访美、96台海军事对峙、99南联盟大使馆被炸、2001海南撞机、2010钓鱼岛、黄海军演,2011南海,还有30而立至今尚存的美台军售,政府的抗议声是年年不绝于耳,可以说中国外交的抗议史既是中国发展壮大的一个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外交的一段屈辱历程,伴随着这段历史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心中总是有一份莫名的憋屈,更是感觉到缺少一种难言的尊严!但现在看来,我们能理解!毕竟当时是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不惑之年,随

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其教育价值

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其教育价值 姓名:熊维维班级:2014级生物教育专科班学号:2014133012 摘要:生命科学史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科学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它介绍了生物学的起源、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以及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微生学物、动物及人体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医学史的内容也有所反映。书中以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述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创造性的劳动,对生物学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历史背景等等重要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它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展示了生命科学各个学科形成的历史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揭示了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命科学史;教育价值;生物学素养;探究性学习;发展历程、未来展望、生命科学解决的问题 一、生命科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 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的生物界,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是研究生物体生长发育成熟、消亡、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衰老的活动、遗传、进化、分布的规律,以及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是和气圈、水圈、原始圈的相互的关系。

生命科学要从有机体的不同层次,原子、分子、细胞、基因组、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生态圈结构乃生命现象的本质来揭示生命的奥秘并在揭开生命之谜的同时,探究新的原理、探索新的技术,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并广泛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把它们广泛地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的起步,有一种说法是把细胞的发现作为生命科学的起源,另外一种就是将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作为生命科学的起源。1677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此后,罗伯特·虎克、贝尔、施莱登、施旺、亨金等一大批西方科学家和学者通过各自的研究不断地发现有关于细胞的作用、细胞的结构、细胞分裂、染色体等内容,为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此外,所谓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是指前苏联化学家奥巴林在1922年把生命起源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步,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高分子聚合物;第三步,形成具有新陈代谢、能够自我复制的原始生命体,最终产生细胞。笔者比较赞同前一种关于生命科学起步时间的观点。因为一方面,生命科学的初始研究对象本来就应该是生命本身的组织和结构,发现细胞、研究细胞不妨就看成这样的开始;另一方面,奥巴林提出生命科学起源假说时,是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了,此前,很多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已经出来了,且不说对于生命结构基本单位——细胞的研究,就是在生命的组织、系统、单个生物体及生物生存的大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