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行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使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依据和目标

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依据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教体艺[2002]12号)和省教育厅《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2007]20号)等有关文件。评价目标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省中小学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三、评价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要将导向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校在课程实施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教学,控制学科知识巩固型作业,

加强学生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严格遵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有关学生作息时间的一系列规定,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二)系统性原则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是我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教育督导评估密切结合,要以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作为主要内容,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功能上要侧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安排等方面。

本方案所包括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三个学段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理念和评价主体内容上基本保持一致,但各学段在三级指标设置及评价标准与要求等具体内容上各有其针对性。

(三)科学性原则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要体现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手段的科学化,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要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在指标设定、权重分配上要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要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量化指标要进行充分论证,体现客观真实性,避免主观随意性。同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也要注意学校的层次差异和多样性,运用发展性评价,引导和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四)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要对评价标准、观测点和信息收集方法等做出准确而详尽的规定,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的普及运用,有利于学校完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工作。

(五)激励性原则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的宗旨是通过评价加强学校课程管理,提高学校课程实施水平,因此本评价是合格性评价,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四、评价对象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的对象是全省普通中小学校,评价工作结束后,将根据对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价的结果,形成区域性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报告。

五、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本方案所包括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三个学段的评价指标体系,均设有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相同,分为课程理念、课程开设、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校特色共六项。二、三级指标和评价标准与要求,三个学段各有侧重。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分别定量赋分,并写出评语。同时对某些重要指标用▲▲号和▲号标注。

A(优秀):有▲▲号的指标均达到要求,有▲号的指标均为A,并且总评分达到450分及以上。

B(良好):有▲▲号的指标均达到要求,有▲号的指标最多1项为B,其余均为A,并且总评分达到375分至449分。

C(合格):有▲▲号的指标均达到要求,有▲号的指标最多2项为B,其余均为A,并且总评分达到300分至374分。

D(不合格):有▲▲号的指标有1项或以上达不到要求,或有▲号的指标有3项或以上为B,或总评分在299分及以下。

六、评价结果的处理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为年度性常规评价,每年按计划进行,评价结果每年按“合格学校”、“不合格学校”向社会公布。

对于“不合格学校”,按管理权限和相关管理规定,撤销或建议撤销其由教育部门已授予的各种称号,并责成限期整改。问题严重者将按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有关责任人的处分建议。

七、实施办法

(一)评价信息采集

评价时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方式方法采集信息:

1、听取学校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2、召开学校师生与学生家长座谈会。

3、查阅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课程实施与评价有关文件,教材与教辅资料等;学校会议与教研工作记录;教师业务档案(如学习记录、教案或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著作、研究报告原文,公开课、优质课与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的证书等);学生成长档案、作业和成绩册等资料。

4、进行问卷调查。

5、实地查看校园、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学校宿舍,以及体育、艺术、技术、实验、图书、网络等设施设备。

6、随堂听课或观摩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现场等。

7、评价工作期间发布评价公告,接受来访、信件及通过网络提供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二)评价办法

本项评价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评价方案分三级组织实施,由同级教研部门具体承担。省直接评价普通高中,并对市、县(市、区)评价进行指导、抽查和监督;市直接评价初中,并对所辖县(市、区)评价进行指导、抽查和监督;县(市、区)直接评价小学。本项评价原则上每3年进

行一轮。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按评价范围对评价工作进行规划、部署、总结,并形成年度评价报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评价结果分级向社会公布。

八、组织领导

全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中小学应高度重视,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组织与宣传,为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各级教研部门要规范评价行为,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实施,不断增强本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积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省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山东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

说明:1.总分按500分(不包括学校特色30分)计算。

2.“三级指标”的评价细则与评价方法另行制定。

3.有▲▲号的指标:只要有1项出现,学校就暂缓评价进行整改,达到标准后再评价。有▲号的指标:有2项及以上为B,学校不能评为合格。

4.只有A级标准的,按满分的90-100%打分;只有A与B两级标准的,达不到B级要求就打0分。

5.得分≥300分为合格;<300分为不合格。

注释: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

[3]山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的通知》(鲁教基字〔2002〕19号),《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

[4]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

见(试行)》的通知(鲁教基字〔2003〕12号)。

[5]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通

知(鲁教基字〔2005〕14号)。[6]《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2007〕20号)。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学生评价体系实施方案 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基于以上认识,现制定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和有差异地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等促进发展的功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促使全体学生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二、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的原则: 1、基础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身体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基础水平。 2、发展性:能切实反映和评价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3、全面性:能全面反映和评价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多元性: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百分制评价和学分制评价并存,以提高评价的相对合理性。 三、学生发展性综合学分评价的构成:

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大谈小学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方式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建立一套与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是全面实施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综合性原则。评价的内容要距有综合性,既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能力方面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多样化原则。评价的方式要注意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四)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五)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行为要以鼓励性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每一个足迹,树立学习、做人的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二、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评价体系既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也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已列出学科学习目标和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很难截然分开进行,也没有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和专门促进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发展,通常一般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而且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新课程。新课程所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才能实现其专业发展,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厚实的理论夯实基础,因此学习新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工作中要自觉学习理论文章;积极摘记相关的内容;能主动参与新课程校本培训。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向实践学习。 2、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种要求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思维观念定势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能仅仅依赖教科书。整合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挖掘学生、教师和周围一切环境资源;各科横向联系,体现课程资源的相互配合;合理使用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3、教后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反思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可反思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可反思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反思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创新,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可反思“再教设计”。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了有效捷径。 4、参加新课程沙龙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提倡反思、交流、共享、

现代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Xx学校教学评价制度 为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学过程监测管理,激励广大教师敬业进取,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开展教学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我校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每一位教师认真对待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第一节课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引导每一位教师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高效;激励每一位教师树立对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心,认真、扎实、不懈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强大持久的合力,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方法原则 以教学评价标准为载体,以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师生评价与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本方法,深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掌握实情、检查评价、分析总结和指导激励。根据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教学的差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见附件1、附件2)。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 1、学校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其它公开课、抽查听课进行评价。 2、所有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4、教研室要经常组织全校性观摩课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考核及评优。具体考核方法以教学常规要求为依据。 5、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 6、教务科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要占一定的比例。

课程实施评估方案

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行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使中小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Xxx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工作由学校统一安排。各级部应高度重视,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组织与宣传,为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各级部要规范评价行为,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实施,不断增强本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各处室要明确责任,积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南岚中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三、评价内容 1、课程理念 学校组织好理念学习讲座,制定好理念学习制度;教师们做好理念学习笔记,学校留好记录;学校通过会议、校报、校刊、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宣传,并及时全面地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让学校办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与总结等都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 2、课程开设

国家课程,科目开设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科目,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与音体美等课程,按照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要求的周课时数开设课程,不随意增减任何一门课程课时数;地方课程,目的设全部符合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严格按照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要求的课时数开设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开发有学校课程方案(指南),目标明确,内容有特色,符合学校所在地与学生的实际。 3、课程资源 教师队伍,合理配备并按照《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各门课程专(兼)职专业教师;每位教师学历都要达标,且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对教师进行有效管理,加强教师培训,健全评价机制,教师任用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如: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网络等设施设备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有发挥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网络等设施设备功能的机制、制度、措施和相关记录,师生满意度达到80%以上;其他资源如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每学期家长会不少于1次,家校沟通方式灵活多样,家长对此满意度达到80%以上;学校对本地企事业单位、风土人情和社会名人等校外课程资源有开发计划、利用措施和开发过程记录。 4、课程实施 教研制度、教研机构健全,教研制度完善,教研计划具有针对性,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记录详实的教研活动,备课与教案要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并适合学生的需求,教师有一定数量的教研论文、著作、研究报告、公开课、优质课、科研课题等,并且质量较高;教学活动,能充分体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二、组织领导 组长:龚文冲 副组长:陶战平、周德明 组员:姚红梅、郁国华、陈颖、沈妹忠、陆剑鸣 1、行政高效管理。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 高效的组织管理,通过行政管理,将学习、实践、总结等各环节落实好,获得实效。 2、加强专业指导。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的绝好契机,因此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该充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指导,使教师通过参与该项工作,更新教育观念,锤炼教学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学校要通过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教师改变基于个人经验和基于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的做法,真正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编制“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各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 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要围绕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探究体验和表达交流等要求,精心设计“学习准备期”、“快乐活动日”综合活动。要在实践中总结阅读、表达、探究、实践、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实施经验。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水北小学2010-2011学年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特拟订以下制度: 一、学校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主任为副组长,由教研组长参加的课堂教学评价小组,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及其它公开课进行评价。 二、所有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四、教务处和科研处组织全校性观摩课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考核及评优。具体考核方法以教学常规要求为依据。 五、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 六、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要占

一定的比例。 七、课堂教学评价时要考虑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的时间。 八、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小组评课的结果要与讲课教师见面,并征求做课教师的意见,了解做课教师的授课思路,真正做到教学民主,评价公正。

水北小学2011-2012学年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二道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1、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校教师评价方案(细则)

教师评价方案(细则) 一、指导思想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因此,教师评价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教师主体地位的发挥,注重全面性,注重分析性,注重内部导向。强调评价的形成性功能的发挥,强调评价信息的广泛沟通,强调教师过去的表现与未来发展的结合,强调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着眼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二、评价目的 通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覆盖教师教育全过程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用客观的标准,科学的方法,规范的程序对教师的工作全面做出价值判断,从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工作绩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评价方法 1、精心设计评价工具。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家长评教,考核小组评议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强调过程评价。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与活动,每学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对教师工作进行全过程监控,且将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及时了解工作中的得失,不断调整教育教学行为。 3、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师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现实水平做出分析判断的同时,也看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注重其发展的潜能和趋势,做到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工作。 4、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学校在原有教师业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随时收集教师工作成果,记录发展状况。 5、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后,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选先、评职、晋级、聘用和发放效益工资的依据,作为能力层次认定的主要条件之一。 四、评价内容 (一)教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20分)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奉献精神;正直诚信,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3分)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临溪中心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

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班队活动课、科技手工课等。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经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随意使用。 (七)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八)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仪器室要录制、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九)标准班学额均为40人,最多不超过50人。各年级不得分重点班、快慢班;无特殊情况尽量不中途重新分班。 三、课程实施

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学科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重点,结合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依托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基本能力的专门训练,全力打造专业技能过硬、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二、参训考核对象 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三、训练内容 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主要指:教学设计、教学表达、教学测评、教学研究、学科专业技能、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六项基本功。 四、训练原则 1.坚持面向全体与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所有专任教师都要立足实际,本着提高本岗位的专业素质的目的,参加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做到因需而练,各扬所长,分步推进。 2.坚持校本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自学自练和活动锻炼相结合。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教师要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并充分利用时间与机会进行自我研修,苦练基本功,提高从教技艺。

3.坚持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基本功训练重在全面提升教师的从教素质,促进教师奠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主攻目标,练就独特的教学特长。 4.坚持校本评价与市县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夯实教学基本功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对教学基本功的达标情况要实行自我检查、校本评价、市县联动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五、实施步骤 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具体实施步骤为: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把训练活动纳入本地、本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之中,并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健全组织,建立制度,细化责任,落实到人,逐层推进。 2.召开启动大会,向广大教师宣传、阐释在新的背景下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部署训练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达标要求,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营造“大练兵、大比武”的氛围,将达标要求自觉转化为每个人的自练行动。 3.以学科组为单位,对照达标细则,采取一人一案的办法,要求教师制定个人训练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1.专业引领。学校要根据达标考核要求,将六项教学基本功的相关技能作为培训内容,由学校校级管理人员、市级学科带头人以上的教学骨干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 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 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占总课时的8%。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实验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 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评价机制

西王家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及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 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 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 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这里所说的校本课程内容,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校情——主题——方案——实施——效果。 1、校情。也就是学校的实际情况。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校本课程评价的起点。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时,就要对学校的校情加以重新审视。对学校的外部、内部环境,课程资源、学校的物资装备技术条件,学校的传统和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等,进行分析和定位。将对校情的分析

和评估,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目标主题的依据 2、主题。指校本课程开发所选用的题目。校本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利用哪种内容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就需要选择校本课程的主题。例如,我们可以将当地的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农业领域、经济领域以及民族风俗等作为校本课程的主题等等。校本课程的主题规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只有明确了校本课程的目标主题,才能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设计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 3、方案。即预设的校本课程“蓝图”。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方案》,以及围绕《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关键性环节。因为《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地指向了教学活动,指向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和目的。评价课程方案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三个维度进行整合性评价。既要分析课程方案中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还要评价课程方案是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之,只有能够促进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方案,才能有效地实施。 4、实施。是指校本课程的执行和落实,也就是教学活动情况。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将校本课程设计的“蓝图” 运用于现实教学行为的过程。只有课程方案得到实施,才能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生成的转化。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照课程方案,评价落实的程度。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方案是否落在了实处,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哪些地方落实的好,哪些地方落实的不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二是关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学校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为导向,坚持教育创新,通过对课堂实施质量的评价,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目标 1、以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2、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使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4、注重评价的可信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关注教师的起点,体现出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尊重客观事实,切忌主观武断;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及时回馈评价信息,允许教师有不同意见。 三、学校课程实施评价的内容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具体要求是: 1、紧扣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 2、有效地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调控与优化,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4、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学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方案

曲龙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以此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对象 全体教师。 三、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但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和开发课程,进行富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㈠政治思想素质(10分) 1、政治品格(2分)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追求事业的发展。 2、工作态度(3分) 教师工作态度端正,工作量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工作效率高。 3、遵章守纪(2分)

教师能遵守党纪、政纪、国法和职业道德规范,能按照我市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 4、为人师表(3分)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家长都要做到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融洽,对学生充满爱心。 ㈡教育理念(10分) 1、教育理论(2分) 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觉地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能根据需要正确表述和与别人交流现代教育理论。 2、教育观念(3分) 教师能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课改意识(3分) 教师能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刻钻研教材,把握其内涵,教学及管理能体现《纲要》、《课标》、新教材的基本要求。 4、教学定位(2分)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㈢基本素质与能力(20分) 1、学科知识(3分)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范围包含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效果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涵盖多项评价指标。学生、教师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五、评价内容目标 (一)学生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

教师公开课实施方案

教师公开课实施方案 教师公开课实施方案 为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孩子创建一个乐学、有效的课堂氛围,我校决定开展教师公开课大赛。活动实施方案如下:一、赛课目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乐学、有效”的教学理念的落实,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优秀教师能脱颖而出,并为名师的评选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二、活动原则全员参与原则:赛课活动涵盖全校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作为一项常规活动,以后要每学期进行一次,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注重过程原则:重视赛课的过程,关注教师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以有效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尊重差异原则:赛课活动立足实际,承认差异,关注发展,突出激励。三、赛课对象学校所有学科任课教师。四、时间安排:共 2 页2017年9月17、18、24、25日8:00——12:00(如遇特殊情况,时间调整另行通知)五、赛课要求:1、教师自主选择最能展示自己水平与风采的课题来参赛;2、参赛时间为45分钟;3、参赛者赛前要向评委提供一份教案提纲;4、本次赛课采取至少提前1周抽签确定赛课顺序,赛课教师自行设计教案和课件(必需);5、评委要根据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赛课教师量化评分,同时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教学点评,并对赛课教师进行评课。六、评奖办法参赛教师不分部门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由评委统一打分,计算平均分。根据参赛教师的得分赛后会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分别获得的奖金为500元、300元、200元和100元,并颁发相应等级荣誉证书,在教师学期末评优活动中还会有相应的加分。获得一等奖的老师每月工资还会额外补助200元(连续一学期)!七、组织领导:成立赛课评委会组长:孟菲组员:董志宝吕珺赵艳萍程鹏娇董丽娟共 2 页优秀教师公开课实施方案2017-03-31 15:03 | #2楼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创办优质教育”的目标,实施“强师战略”,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听评课活动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促使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基础教育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结合本校实际,改革实施方案》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5. 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

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 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金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我校始终坚持开足各门学科,虽然没有一支较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但是在本课程的实施中都能够通过自觉认真地学习,积极参加各学科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实验开出率高等,都为国家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从思想、理论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2.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 3.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三、实施目标 1.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2.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

5,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 6.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积极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实施策略 1.建组织。建立小学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不断总结实施经验,以点带面。 2.抓学习。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领悟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3.抓培训。对任教学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的示范,努力把新的学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4.抓研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增加活动的频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