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流动保障动态分析

海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流动保障动态分析

海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流动保障动态分析
海底混输管道简单管网流动保障动态分析

管线保护方案及措施

管线保护方案及措施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单位、民居建筑物以及原有排水管道和管线等地下障碍物,施工前必须对附近地下情况做好充分的调查,如遇有障碍物,及时上报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施工前加强与有关管线部门联系,掌握各种管线的位置和走向,开挖施工过程派专人监控。本工程施工沿线原布置种植的树木长成一定规模的,施工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为主,迁移恢复为辅”的原则切实保护好花木。 1、在施工准备阶段,根据管线会议了解的管线特征和情况,应走访当地群众和有关机构,核对管线分布图,了解是否还有其他管线,并组织人员将各种管线的功能、平面位置、埋深、管线走向等管线特征绘制于施工平面图上,形成管线分布图,详细记录各管线的产权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意外处理措施,并知会参加施工的有关人员。 2、工程开工前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范围内原有地下管线及其它障碍物作全面探查,了解地下原有市政排水管道、供水供电、电力电信等管线的走向和位置,以及附近建筑物基础的位置和埋深,对应设计图纸,如地下管线或其它障碍物与设计污水管道相碰,则及时知会现场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决定合理的方案后才进行开挖施工。 3、动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会,将各种管线的详细情况对施工班组人员、机械作业人员做详细说明,并针对管线的保护措施进行交底。施工工人、机械作业人员应服从工地管理人员的安排,有责任向有关人员详细了解地下管线的情况。 4、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期间,还应根据了解到的各种管线的特征结合本部分的施工范围进行。 (1)首先测出地下原有管线的位置和高程,在现场用木桩或灰线标识清楚,并绘制管线分布图,为日后管线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2)在沟槽开挖至地下管线附近时,则停止机械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探坑,详细、彻底的印证和明确各种管线的特性特征,在管线分布图上进行标注,同时采取可行措施在施工现场予以标注明示。特别是在机械挖土前,必须将可能预见的在动工范围内的各种管线用人工挖坑探明,否则不得使用机械作业。沟槽开挖前必须

海底电缆发展现状

海底电缆项目可研报告 一、行业目前发展现状 海底电缆研发、生产、敷设已有近170年历史,1850年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海底电缆;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共有两条,一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之间,另一条由台南安平通往澎湖,均由当时台湾巡抚刘铭传组织敷设。海底电缆的按绝缘种类分有:浸渍纸包绝缘电缆、充油式电缆、挤压式电缆(XLPE--交联聚乙烯绝缘与EPR--乙丙橡胶绝缘),浸渍纸包绝缘和充油式电缆受水深与敷设落差限制,现已基本淘汰。目前使用最广泛、最多的是XLPE绝缘电缆。海底电缆按电流传输方式可分为:交流(AC)传输与直流(DC)传输。 海底电缆输电工程是跨海域联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电网国际化、区域电网互联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输变电技术的发展,在经济一体化、能源优化配置、减少环境影响等因素的推动下,跨海域输电技术、海底电缆制造技术、海底电缆工程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海底电缆工程的建设,受地域建设、海洋工程、施工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涉及技术领域广泛,投资规模较大,施工技术复杂。工程建设期间分为两个阶段,施工前期工作主要涉及工程设计、海缆路由选择、海缆制造及运输,工程施工期间则主要包含海缆路由定位、海缆敷设、海缆保护、陆地设备安装、检测与调试、工程验收。 海底电缆输电工程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区域电网跨海域互联、向海洋孤岛及石油钻探平台供电、输送海上再生能源的发电并网。随着国内外能源资源优化利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区域电量交换等趋势的影响,海底电缆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国内外海底电缆输电工程现状 1.欧洲地区 欧洲电网主要由欧洲大陆电网及欧洲输电联盟(UCTE)、北欧电网及北欧输电协会(NORDEL)组成。欧洲电网所覆盖的国家国土面积普遍较小,工业高度发达,用电负荷密度大,电网结构密集[1]。因而,欧洲各国电网迫切需要实施电能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实现电源结构的互补和电量交换。目前欧洲地区是世界上海底电缆工程建设项目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区域,海缆总长度约为10173km,设计交换容量约为22430MW。 (1)北欧地区。北欧电网由于发电量构成不均衡,如挪威的总装机容量中,水电占 95.73%[2],而丹麦则是以火电为主。为此,各国电网通过海底电缆工程联网,实现了能源优化配置、降低发电成本、减少备用容量的目的,同时获得了联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北欧电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家电网互联的海底电缆工程项目主要有挪威至丹麦、丹麦至瑞典、丹麦至德国、芬兰至瑞典1.2期,瑞典至波兰、挪威至荷兰等。工程均采用直流电压±400kV-±500kV联网,海缆总长度约2140km,设计容量5670MW。海缆跨越的海域有:波罗的海、斯卡克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波的尼亚湾和北海。2008年9月,费达(挪威)至伊姆斯劳(荷兰),直流±450kV海底电缆工程投入商业运行,该工程海缆跨越北海长度580km,海缆路由最大水深410m。

海底管道及海缆敷设技术

海底管道及海缆敷设技术 摘要: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中铺设的海底管道大多数是采用铺管船法铺设的,铺设的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平台之间的海底管道,它是通过管道将井口平台的油与气输送到集输平台或浮式生产系统;另一种是由海底管道将平台或单点手系泊装置的油与气直接输送至炼油厂或气体处理厂。 关键词:海底管道生产系统石油天然气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aying of submarine pipelines in China offshore oil,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in the most is laid by the use of pipelay vessels, the laying of the pipeline has two main types: one is the submarine pipeline between platforms, it is through the pipeline wellhead platform of oil and gas is delivered to the gathering platform or floating production system; another is composed of submarine pipeline will be transported directly to refineries and gas processing platform or a single point mooring device hand oil and gas plant. Keywords: production of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 system. 铺管船法铺设的海底管道较其它方法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性广泛、机动灵活和作业效率高等优点。它以铺管船作为中心,和其他辅助船如:抛锚船、运管驳船、潜水作业船、供应船、调查船等组成施工船队。铺管船上装备各种铺管专用设备,例如:张紧器、管道收放绞车、管段传送装置,对中装置、支撑滚轮、舷吊、托管架和定位装置等,在船甲板上设一有一条铺管流水作业线,在作业线上完成管段对中、焊接、无损检测、阳极安装、节点防腐涂层和节点浇注马蹄脂等工序,每接好一根管段,利用锚绞车向前移船(对于动力定位的铺管船,向前航行一个管段长度)下放管道。 海上铺管作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铺管开始作业、正常铺管作业和弃管、收管作业。 从海上开始铺管通常有两种作业的方法:一是在指定位置铺设一个固定锚,用一根连接钢丝绳,两端分别与埋设地锚和管子拖拉头相连接。铺管船靠近平台,当连接钢缆张紧后,通过向前移船来下放管道;另一种是将一个导向滑轮拴在导管架底部导管上,铺管船的收放绞车的钢缆穿过海底导向滑轮后,跟管子拖拉头相连。铺管船离平台较远,当收放绞车的钢缆张紧后,并要求设定张力,铺管船原位固定不动,通过绞车收缆来下放管道。当管子拖拉到达预定位置时,用一根连接钢缆取代收放绞车钢缆后,收回绞车的钢缆,开始进入正常铺管作业。 根据渤海平台的特点,我们采用一根一根连接钢丝绳一端拴在距离海底一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2004年1月9日公布)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已经200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监督执行。 部长孙文盛 二○○四年一月九日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海底电缆管道的保护,保障海底电缆管道的安全运行,维护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大陆架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海底电缆管道的保护活动,适用本规定。 军事电缆管道的保护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底电缆管道的保护工作。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海底电缆管道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底电缆管道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海底电缆管道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应当在海底电缆管道铺设竣工后90日内,将海底电缆管道的路线图、位置表等注册登记资料报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同时抄报海事管理机构。 本规定公布施行前铺设竣工的海底电缆管道,应当在本规定生效后90日内,按照前款规定备案。 第六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发布海底电缆管道公告。 海底电缆管道公告包括海底电缆管道的名称、编号、注册号、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用途、总长度(公里)、路由起止点(经纬度)、示意图、标识等。

第七条国家实行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制度。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备案的注册登记资料,商同级有关部门划定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并向社会公告。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的范围,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沿海宽阔海域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500米; (二)海湾等狭窄海域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100米; (三)海港区内为海底电缆管道两侧各50米。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划定后,应当报送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禁止在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内从事挖砂、钻探、打桩、抛锚、拖锚、底拖捕捞、张网、养殖或者其他可能破坏海底电缆管道安全的海上作业。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定,对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进行定期巡航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 第十条国家鼓励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对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和海底电缆管道的线路等设置标识。 设置标识的,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在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后,可以对海底电缆管道采取定期复查、监视和其他保护措施,也可以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保护。 委托有关单位保护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进行海底电缆管道的路由调查、铺设施工,对海底电缆管道进行维修、改造、拆除、废弃时,应当在媒体上向社会发布公告。 公告费用由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承担。 第十三条海上作业者在从事海上作业前,应当了解作业海区海底电缆管道的铺设情况;可能破坏海底电缆管道安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确需进入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内从事海上作业的,海上作业者应当与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协商,就相关的技术处理、保护措施和损害赔偿等事项达成协议。 海上作业钩住海底电缆管道的,海上作业者不得擅自将海底电缆管道拖起、拖断或者砍断,并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海底电缆管道所有者采取相应措施。必要

管道维护保养管理办法

管道维护保养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规范维修保养作业,提高维护保养质量,保证站场、管道安全运行,特定本管理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厂范围内所有长输管道、采集气管道维护保养作业活动的管理。 3 术语 本办法采用Q/SHSOO01.1-2001标准和本厂QHSE管理手册中的术语。 4 职责 4.1 生产技术科是采集气管道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督促采气队及时进行站场管道维护,负责划分巡管任务;气源调度科是长输管道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督促输气队及时进行站场管道维护。 4.2 质量安全环保科负责审核采输气队提交的管道维护保养方案的QHSE措施。 4.3 采输气队按照归口部门划分的巡管任务,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到采输配气站,并监督执行情况;负责本队管道的具体维护保养工作。 5 工作内容 5.1 管道维护保养 5.1.1 采输气队要加强站场日常维修管理,明确责任和范围。 5.1.2 采输气队根据各自管辖站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除锈刷漆作业,确保站场设施的整洁、美观。 5.1.3 站场人员要经常性地检查站场设施运行情况,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使生产设施无跑、冒、滴、漏现象,确保生产设施完好。 5.1.4 对检查中有问题的生产设施,要尽快进行维修或整改,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应逐级上报,确保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生产安全。 5.2 输气管网的巡查 5.2.1 基本任务 5.2.1.1 提高管道输送能力利用率及管道输送效率,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实

现安全、经济运行。 5.2.1.2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01年8月2日颁发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5.2.1.3 确保管道沿线无新违章情况,管道附属设施完好。 5.2.2 管道的巡查 5.2.2.1 工作内容 a)检查沿线的护坡、堡坎、排水沟是否跨蹋,如跨蹋应及时上报和修复。 b)检查并及时清除管道上方的深根植物,防止深根植物破坏管道防腐层。 c)检查管道是否漏气,发现漏气及时处理或报告上级派人处理。 d)检查穿越、跨越管道的稳定情况。 e)检查裸露管段的防腐层情况。 f)检查和保养线路阀室内的设备和仪表,使之能正常工作。 g)检查管道上是否存在违章建筑。 h)检查和做好阴极保护站的维护工作,测量管道对地电位,维护好测试桩、里程桩及转角桩。 i)线路分水器放水,排除管内积液、污物。 j)积极向沿线群众宣传天然气输送管道安全保护条例和相关安全知识,动员群众协助管理好天然气输送管道。 5.2.2.2 工作要求及方法 a)每月沿天然气采集气管道、长输管道全面巡视4次,遇特殊情况(如洪水、泥石流等)必须增加巡管次数。对特殊地段(如河道穿跨越,铁路、公路穿越,护坡、护坎及开发区)应进行重点巡查。每次巡线必须如实做好记录,填写《巡管报告单》,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汇报。 b)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保护天然气管道的有关法规、及省、市、县、单位关于保护天然气管道的规定。积极取得沿线各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宣传、发动沿线广大群众共同做好天然气输送管道的保卫及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保证天然气输送管道的正常运行。 c)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做到对天然气输送管道的走向清楚,埋地深度清楚,管道的规格清楚,周围的地貌、建筑清楚;保证管道

海底电缆的物理连接

海底电缆的物理连接 海底电缆(undersea cable)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电缆,铺设在海底,用于电信传输。海底电缆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现代的海底电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材料,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850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 底电缆(submarine cable)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敷设在海底及河流水下,用于电信传输。现代的海底电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材料,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850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的。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共有两条,一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淡水)之间,长177海里另一条由台南安平通往澎湖,长53海里。 海底电缆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 海底通信电缆主要用于通讯业务,费用昂贵,但保密程度高。海底电力电缆主要用于水下传输大功率电能,与地下电力电缆的作用等同,只不过应用的场合和敷设的方式不同。由于海底电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从环境探测、海洋物理调查,以及电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都应用复杂技术,因而海底电缆的制造厂家在世界上为数不多,主要有挪威、丹麦、日本、加拿大、美、英、法、意等国,这些国家除制造外还提供敷设技术。目前220kv光电复合海缆打破国外垄断格局,开始不需要完全依靠进口。2015年8月份,宁波某家电缆公司,国内首条220kv(目前全球海底电缆电压的最高等级)

电缆开始装船,意味着中国也能够自行研发制造高压电缆,不再依赖国外进口!在海底光缆的制作中,光纤首先会被嵌入在类似果冻的化合物中,保护即使在与海水接触的情况下电缆也不会损坏。然后将光缆装入钢管中,防止水的压力将其破坏。接下来将其包裹在整体强度极高的钢丝之中,并套在铜管之中,最后套上聚乙烯材料的保护层。靠近大陆架的海岸,海底电缆的铺设通常采用轻质电缆搭配强度更大的钢丝,并覆盖沥青涂层以防止海水腐蚀。海底通信电缆主要用于长距离通讯网、通常用于远距离岛屿之间、跨海军事设施等较重要的场合。 海底电力电缆敷设距离较通信电缆相比要短得多,主要用于陆岛之间、横越江河或港湾、从陆上连接钻井平台或钻井平台间的互相连接等。在一般情况下,应用海底电缆传输电能无疑要比同样长度的架空电缆昂贵,但用它往往比用小而孤立的发电站作地区性发电更 经济,在近海地区应用好处更多。在岛屿和河流较多的国家,此种电缆应用较广泛。1850年,人们在北美和欧洲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1866年,英国在大西洋铺设海底电缆的铺设了一条连接英美两国的海底电缆。同陆地电缆相比,海底电缆有很多优越性:一是铺设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撑,因而投资少,建设速度快;二是除了登陆地段以外,电缆大多在一定测试的海底,不受风浪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所以,电缆安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海底电缆加入了新的内容,各国大规模铺设海底电缆的步伐加快了。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

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汇总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汇总 海洋类 一、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98年6月26日通过,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一号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2009年12月26日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二、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1996年6月18日国务院令第一九九号发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于1983年12月29日国务院公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于1982年1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根据2001年9月2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1次修订;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2次修订;根据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3次修订,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令第607号公布。该《条例》分总则、石油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石油作业、附则4章27条,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于1989年1月20日国务院第三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1989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27号发布,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于1985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布,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于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发布施行。)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于2006年8月30日国务院第148次常务会议通过,2006年9月9日公布,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于2009年9月2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9年9月9日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三、地方性法规 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06年5月26日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3月29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

全面解读全球海底光缆发展及我国海缆分布概况要点

全面解读全球海底光缆发展及我国海缆分布概况 讯石光通讯网发布时间:2015/6/30 11:48:08 编者:iccsz点击277次 摘要:其实所谓的全球互联网,就是世界各国的网络相互联接而组成的超大型局域网,其中实现洲际间的联接靠的是卫星通信和海底光缆。 ICCSZ讯让我们将时间回拨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通信的需求开始萌发,这也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数据包交换等研究相继出现;随后,ARPAnet(阿帕网)于60年代问世,并于1973年扩展成为互联网;之后一年,ARPA的罗伯特·卡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了TCP/IP协议,终于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互联网大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 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那么我国又是何时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呢?对此,业界较为认可的时间点是1994年4月,中国与国际的64K Internet 信道开通(借助国际卫星信道接入),这也被认为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转折点。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次我们与世界的沟通,还仅仅是“窄带”沟通,能做的也仅仅是让国内的几百名科学家“体验”收发电子邮件...。

那么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互联网“宽带”沟通又是如何实现的呢?答案就是海底光缆。其实所谓的全球互联网,就是世界各国的网络相互联接而组成的超大型局域网,其中实现洲际间的联接靠的是卫星通信和海底光缆。不过考虑到卫星通信带宽有限且价格不菲,因此全球90%以上的国际数据都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是海底光缆构建了今天的全球“宽带”互联网! 比互联网早100年的海底通信两大发明引领两次变革 说起海底通信,其历史比互联网还要早100年,只不过当时的海底通信还是借助电缆来实现的——1850年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开始在英法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当时只能发送莫尔斯电报密码;而到了1866年,英国在美英两国之间铺设全成了跨大西洋海底电缆(The Atlantic Cable)的成功铺设,首次实现了欧美大陆之间跨大西洋的电报通讯。随后,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人们对于实现全球沟通的梦想越发强烈,这也加速了全球海底电缆的建设——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 而说起我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则可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为实现两岸的电报通信,于1886年开始铺设通联台湾全岛以及大陆的水路电线,并于1888年建成,其中一条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淡水)之间的水路电线(全场177海里),另外一条为台南安平通往澎湖的水路电线(全长53海里)。 当然,人类的梦想是永无止境的!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对于海底通信的通话质量、以及数据传输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就在这时,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了(1960年),人们开始尝试借助激光实现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数据信息。随后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互联网已经开始在全球的发达国家中兴起,而海底电缆的不足(带宽有线、传输稳定性差等等)也开始逐步凸显,因此,具备传输距离长、容量大等特性的光纤(即海底光缆)被寄予了厚望! 1988年,美英法之间的首个越洋海底光缆(TAT-8)系统建成,该海底光缆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高达280Mb/s,速度远超海底电缆,这也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正式到来。随后一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公里)也建设成功,从此,洲际间的海底通信全部由光缆取代了同轴电缆;同年,我国也开始步入海底光缆时代。 全球海底光缆及我国海底光缆分布 全球海底光缆概况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海淀光缆的建设也在不断提速,目前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海底光缆超过230条,实现了除南极洲之外的六个大洲的联接;此外还有十余条正在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研究进展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研究进展+ 李志刚, 王琮, 何宁, 赵冬岩 摘要:海底管道作为最重要的海洋石油天然气的运输方式,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对于海底管道的铺设方法和主要铺设工具——铺管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目前普遍使用的几种铺管方法以及世界先进的不同类型铺管船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并作了比较与讨论。作者认为我国在铺管技术以及铺管船的研发及应用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深海铺管技术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应当充分学习消化已有的成功经验,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深水, 海底管道, 铺管方法, 铺管船 An Overview of Deepwater Pipeline Laying Technology LI Zhi-gang, WANG Cong, HE Ning, ZHAO Dong-yan, (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 Ltd., Tanggu, Tianjin) Abstract: The subsea pipelin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way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is developing rapidly. Consequently, the pipe laying techniques and vessels are considered as critical and characteristic in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text, the latest deepwater pipeline lay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various advanced pipe laying barg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mparison and discussion are presented as well.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China should absorb and digest the internationally advanced pipeline laying techniques and pipe laying facilities to make up for the gap existed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ipeline laying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in the deepwater field. Key words: deepwater; subsea pipeline, pipe laying method, pipe laying barge/vessel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石油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从浅海走向深海,甚至超深海。深水油气开发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热点和科技创新的前沿。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油气集输问题成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国家863计划资助课题(2006AA09A105)。

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

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 国家海洋局 2015年6月

前言 为指导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复习备考,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紧扣现行有效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注重考察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大纲中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程度,掌握是要求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熟悉是要求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了解是要求具有海域使用论证相关的知识。本大纲是2015年海域使用论证从业人员复习备考的依据。

第一部分海域管理法律法规 考试目的 通过海域管理法律法规考试,检验海域使用论证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海域使用论证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海域使用论证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法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1.总则 (1)掌握海域、内水的含义; (2)掌握海域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海域所有权、使用权的规定; (4)掌握对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用海活动的管理要求; (5)熟悉海域使用统计制度、海域使用监督管理以及海域使用监视、监测的有关规定。 2.海洋功能区划 掌握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有关规定。 3.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掌握海域使用申请与审批的有关规定。 4.海域使用权 (1)熟悉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 (2)熟悉海域使用权获取方式的有关规定; (3)熟悉海域使用权人权益的有关规定; (4)掌握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的有关规定; (5)熟悉海域使用权期满后的有关规定; (6)了解海域使用权变更的有关规定; (7)了解海域使用权收回的有关规定;

管道制度

管道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巡线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公司管道巡线管理,规范管道保护工作,确保管道安全、平稳、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管道及管道附属设施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公司管道保护实行公司、场站、属地巡线工三级管理体系。 第四条管道保护部是公司管道保护职能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公司的管道保护工作,指导、监督各场站管道保护工作。 第五条场站是公司管道保护的基层管理单位,具体负责本站辖区内的管道保护工作,指导、监督属地巡线工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属地巡线工为公司聘用的当地非全日制用工人员,负责每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线路进行徒步巡查,及时发现和协调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第七条管道保护部、场站统称公司管道保护部门。 第八条管道保护部人员、场站站长、场站分管管道保护副站长(管道保护值班站长)、巡线管理员统称为巡线管理人员。 第九条场站专职巡线管理员和兼职巡线管理员统称巡线管理员。 第三章职责 第十条管道保护部职责 (一)建立、健全管道保护管理制度; (二)负责涉及管道的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及重大安全隐患的处理;

(三)负责与管道保护相关的地方政府协调工作; (四)负责管道保护的对外宣传工作; (五)指导、监督各场站的管道保护工作; (六)负责管道技术的管理; (七)负责管道完整性管理,组织实施管道腐蚀监测、内检测、外检测和管道安全评价工作; (八)参与新建、改建、扩建管道工程的验收; (九)负责公司管道应急抢险的组织与实施; (十)制定公司管道年度维修、改造计划并负责具体实施; (十一)负责定期组织管道保护业务知识培训。 第十一条场站管道保护职责 (一)贯彻、执行公司各项管道保护管理制度; (二)负责所辖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处理、上报管道各类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及安全隐患; (三)指导、监督巡线管理员和属地巡线工的日常工作,并对其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四)负责所辖管道沿线的第三方施工管理; (五)负责所辖管道沿线阴极保护系统的管理、维护; (六)负责所辖管道沿线“三桩一牌”的管理、维护; (七)负责所辖管道沿线水工保护设施的管理、维护; (八)负责所辖管道沿线的地方政府协调工作; (九)负责所辖管道沿线的管道保护对外宣传工作; (十)定期开展对巡线管理员和属地巡线工的管道保护知识培训; 第四章管线移交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管线工程验收合格之后方可竣工投产。 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管线工程的验收应有管道保护部及相关场站的参与。

调节阀-管道-流体系统流固耦合动态特性研究

调节阀-管道-流体系统流固耦合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针对调节阀-管道-流体系统的流固耦合问题,建立了考虑阀门定位器作用的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给出了求解调节阀阀芯-阀杆系统响应的预估-校正算法和求解调节阀-管道-流体系统响应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利用ANSYS 软件对系统在固定开度与变开度情况和流开型与流闭型情况下振动响应进行了 定性分析。研究表明:在给定压差下,管道以及流体流向对调节阀阀芯-阀杆系统的位移响应以及阀芯受到的流体不平衡力响应都有较大影响。 调节阀或称控制阀在冶金、电力、化工、石油等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调节阀性能的提高往往因其振动问题而受到制约,在某些工况下产生的振动往往是引起各种事故的主要原因,振动严重时甚至引起阀杆断裂,影响机组安全平稳地运行。导致调节阀振动的主要原因是阀体内部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这种流体诱发振动的现象往往引起管道系统与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的大幅振动与破坏。调节阀实际应用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在出厂前不连接管道条件下进行的调节阀振动性能试验可以达到设计标准,但现场管网系统中使用的调节阀在运行过程中却在某些工况下发生剧烈振动。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调节阀振动不仅与阀体内部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有关,而且通过流体与相连接的管道振动相互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调节阀、管道和流体作为耦合系统来考虑,通过分析耦合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其振动规律和机理。 关于调节阀-管道-流体系统中流固耦合相互作用的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管道动力学中,只侧重研究流体与管道流固耦合产生的流致管道振动,既使出现调节阀,也仅将其作为模拟阀门开关的流体扰动源或时变边界条件,而大多忽略调节阀自身的动态特性;另一方面,在调节阀动力学中,仅侧重研究调节阀内流体与阀芯流固耦合产生的阀芯-阀杆系统振动,而不考虑管道影响。将管道动力学与调节阀动力学结合起来,以调节阀-管道-流体系统振动为对象的研究成果,目前很少见相关文献报道。 本文以某型号单座式调节阀为对象,研究由调节阀与其两端充液管道组成的调节阀-管道-流体系统的流固耦合振动问题。通过对系统的有限元流固耦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流开型和流闭型调节阀在固定开度和变开度条件下系统的动态响应。 1.调节阀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 1.1 单座式调节阀结构 单座式调节阀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海底光缆

海底光缆 目录[隐藏] 三芯海底光缆 Submarine Optical Fiber Cable。 [编辑本段] 什么是海底光缆 世界各国的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型局域网,海底和陆上光缆将它们连接成为互联网,光缆是Internet 的“中枢神经”,而美国几乎是Internet 的“大脑”。美国作为Internet 的发源地,存放着很多的Web和IM(如MSN)等服务器,全球解析域名的13个根服务器就有9个在美国,登录多数.com 、.net 网站或发电子邮件,数据几乎都要到美国绕一圈才能到达目的地。连接“中枢神经”和“大脑”的是海底光缆系统,它分为岸上设备和水下设备两大部分。岸上设备将语音、图象、数据等通信业务打包传输。水下设备负责通信信号的处理、发送和

接收。水下设备分为海底光缆、中继器和“分支单元”三部分:海底光缆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脆弱的部分。 海底光缆系统作为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大容量的传输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使用EDFA(掺饵光纤放大器)作为中继器的光直接放大多中继技术,使传输容量从560Mb /s一举提高7倍,已开发了每纤可传输5Gb/s信号的海底光缆系统。 海底光缆是通信用的,一般铺设于深海或者浅海,或者河道,不易于受损 敷设在海底的通信光缆,称海底光缆。 [编辑本段] 海底光缆的典型结构 海底光缆的结构解析,见右图。 典型海底光缆的结构解析 1 聚乙烯层 2 聚酯树酯或沥青层 3 钢绞线层 4 铝制防水层 5 聚碳酸酯层 6 铜管或铝管 7 石蜡,烷烃层 8 [编辑本段] 海底光缆的设计要求 海

底光缆设计必须保证光纤不受外力和环境影响,其基本要求是:能适应海底压力、磨损、腐蚀、生物等环境;有合适的铠装层防止渔轮拖网、船锚及鲨鱼的伤害;光缆断裂时,尽可能减少海水渗入光缆内的长度;能防止从外部渗透到光缆内的氢气与防止内部产生的氢气;具有一个低电阻的远供电回路;能承受敷设与回收时的张力;使用寿命一般要求在25年以上。 深海(深度在1000米以上)海底光缆采用无钢丝铠装结构,但光缆缆心的结构和加强构件(一般为中心钢丝)必须能保护光纤,以防止海水的高压力与敷设、回收时的高张力。为了防止鲨鱼伤害,还应在鲨鱼出没海域的深海光缆护套上螺旋绕包二层钢带,并挤一层聚乙烯外护套。 浅海(水深在1000米以内)海底光缆的缆心结构与深海光缆相同,但浅海光缆要有单层或双层钢丝铠装。铠装层数和钢丝外径要根据海缆路由的海底环境、水深、能否埋设、渔捞等情况而定。 海底光缆历史 商业电缆 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850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由John Watkins Brett 's 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Anglo-French Telegraph Company)开设一条穿越英吉利海峡的电缆,品质粗劣,没有其他任何保障。1851年11月13日,受保护的核心,即真正的电缆,被架设起来,1852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被连接在一起。1852年海底电报公司第一次将缆线联系伦敦到巴黎。1853年,英格兰由一个电缆横跨北海,被加入到荷兰。 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 1858年赛勒斯由西场(Cyrus West Field),他们说服英国工业家基金第一次尝试在打下一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缆。从一开始,并在运作中,只有1个月。这项技术一直存在不少问题。科学家们试图在1865年和1866年不断尝试更新的技术,大东电报局则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并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跨大西洋电缆。1870年在印度又完成这项技术。 海底电缆,以印度,新加坡,远东和澳大利亚 1863年电缆从孟买连结到阿拉伯半岛。 海底电缆横跨太平洋 1902年至1903年,海底电缆从美国大陆连接夏威夷,1902年连接关岛,1903年连接菲律宾。1902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也完成连线。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 福建至台湾 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淡水)之间,长177海浬。(已停用)

中海油海管管理规定

中海油开…2008?346号附件: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海底管道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海管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2) 第三章各级管理部门在海管管理中的权限和责任 (3) 第四章海管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基本要求 (6) 第五章海管管理工作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8) 第六章变更管理程序 (9) 第七章海管事故管理程序 (9) 第八章海管管理的培训教育与交流机制 (11) 第九章附则 (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限公司”)海底管道(以下简称“海管”)的综合管理,规范海管生命周期内(设计、采办、预制、敷设、运营和废弃)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执行海管的技术标准,落实海管的管理责任,提高有限公司海管管理水平,特制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海底管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油气田/终端海管及陆上管道的管理,外方当作业者的海底管道管理应遵照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术语:本规定中所称海底管道,系指平台与平台、平台与FPSO、平台或FPSO与终端处理厂之间的原油、天然气、注水等输送管道,还包括其附属的压力计、温度计、流量计、收发球装臵、腐蚀监测等生产设备。 第二章海管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第四条海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规划、精心设计、优质施工、正确使用、定期维护,保持海管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改善和提高海管管理水平,确保海管生命周期内安全经济运行。 第五条有限公司对海管采取完整性管理方法以加强管理。管道完整性管理是指对所有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一体化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拟定工作计划和程序,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监测、检测和风险评价,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及时采取修复或减轻失效等预防性措施,从而获得管道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地铁市政管线保护管理办法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3104标 市政管线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3104标管线保护管理,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职责,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管理规定,结合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3104标工程的特点和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市政管线是指供水、排水、燃气、燃油、热力、电力、通讯、照明、广播电视、交通信号、工业物料、公共视频监控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内容包含施工阶段市政管线保护的管理、明确管线保护工作流程。 第四条对有可能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施工,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性法律法规和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完善审核审批调查处理等相关手续,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第二章施工阶段市政管线保护 第五条施工阶段市政管线保护是指因结构施工、地面注浆加固、施工降排水、放坡开挖、道路恢复、顶管施工等需要所进行的管线保护。

第六条施工阶段地下管线保护形式主要包括:原位保护、悬吊保护、破管悬吊保护(主要针对通信管线、电力管线)临时迁改保护等。 第七条施工单位须建立健全管线排查责任制度,指派主管安全副经理或安全总监、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标段内管线保护工作;现场施工、技术、监控量测等管理人员按照施工、监测方案组织施工,并督促施工班组严格对管线进行准确确认,实施保护性施工。监理单位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管段内的管线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按照市政管网综合布置图并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编制管线破损、损毁、堵塞等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主管安全副经理或安全总监任副组长;明确小组各组成人员分工,定期组织各级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及技术交底,并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

海底电缆分类及用途

海底电缆分类及用途 海底电缆(submarine cable)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敷设在海底及河流水下,用于电信传输。现代的海底电缆都是使用光纤作为材料,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850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的。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共有两条,一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淡水)之间,长177海里另一条由台南安平通往澎湖,长53海里。 海底电缆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海底通信电缆主要用于通讯业务,费用昂贵,但保密程度高。海底电力电缆主要用于水下传输大功率电能,与地下电力电缆的作用等同,只不过应用的场合和敷设的方式不同。由于海底电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从环境探测、海洋物理调查,以及电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都应用复杂技术,因而海底电缆的制造厂家在世界上为数不多,主要有挪威、丹麦、日本、加拿大、美、英、法、意等国,这些国家除制造外还提供敷设技术。目前我国应用的海底电力电缆仍然需要进口。 海底电缆分类 浸渍纸包电缆:适用于不大于45kV交流电及不大于400kV直流电的线路。目前只限安装于水深500m以内的水域。 自容式充油电缆:适用于高达750kV的直流电或交流电线路。由于电缆为充油式,故可以毫无困难地敷设于水深达500m的海域。 挤压式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乙丙橡胶绝缘)电缆:适用于高达200kV交流电压。乙丙橡胶较聚乙烯更能防止树枝现象及局部泄电,使海底电缆更有效地发挥功能。 “油压”管电缆:只适用于数公里长的电缆系统,因为要把极长的电缆拉进管道内,受到很大的机械性限制。 充气式(压力辅助)电缆:使用浸渍纸包的充气式电缆比充油式电缆更适合于较长的海底电缆网,但由于须在深水下使用高气压操作,故此增加了设计电缆及其配件的困难,一般限于水深为300m以内。 海底电缆用途 海底通信电缆主要用于长距离通讯网、通常用于远距离岛屿之间、跨海军事设施等较重要的场合。海底电力电缆敷设距离较通信电缆相比要短得多,主要用于陆岛之间、横越江河或港湾、从陆上连接钻井平台或钻井平台间的互相连接等。在一般情况下,应用海底电缆传输电能无疑要比同样长度的架空电缆昂贵,但用它往往比用小而孤立的发电站作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