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LN

{选}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LN

{选}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LN
{选}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LN

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

功能及技术规范

(V1.0)

- 3 -

2010年12月- 4 -

前言

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及PON EMS 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与OSS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包括四部分:

(1)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业务开通分册

(2)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测试分册

(3)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告警分册

(4)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分册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 5 -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目录

- 6 -

1范围............................... - 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8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0 -

3.1术语和定义

- 10 -

3.2缩略语

- 11 -

4接口规范概述...................... - 14 -

4.1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 16 -

4.2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 16 -

4.3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 17 -

4.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 18 -

- 7 -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OSS系统之间的北向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OSS系统北向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TU-T M.3100 通用网络管理信息模型

ITU-T M.3400 TMN管理功能

ITU-T.X.721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管理

- 8 -

- 9 -

信息结构:管理信息定义

IETF

RFC1901-1908 简单网络协议(the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 IEEE802.1q VLAN 标准 DSL Forum TR-069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

DSL Forum WT-142 Framework for TR-069 enabled

PON devices (Revision 3) SFF-8472

Specification for Diagnostic Monitoring Interface for Optical Transceivers (Rev 10.3 Dec.1, 2007)

YD/T 1475(2006)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

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 YD/T 1385-2005 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入设备技术要求

YD/T 1434-2006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EPON 设备技术要求(V2.1)

中国电信PON网管建设指导意

中国电信宽带提速(光进铜退)

IT支撑工作指导意见

中国电信CTG-MBOSS规范

中国电信CTG-MBOSS 2.5规范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1)自动激活系统:

是中国电信业务的后端运维支撑系统(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逻辑模块存在于其他系统中),所有网元统一由自动激活系统接入,包括SS、SHLR、AS、AAA、IPTV平台、视频监控平台、ONU、OLT,实现业务自动开通。

2)综合测试系统:

是电信业务的后端运维支撑系统(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逻辑模块存在于其他系统中),由该系统发起PON接入网的测试,通过接入PON EMS或无源光- 10 -

网络集中测量系统等手段,实现对设备、线路等网络故障原因诊断及例行监测。

3)综合告警系统:

是中国电信业务的后端运维支撑系统,综合告警系统接收PON EMS上报的PON网络告警,进行告警压缩,并向操作人员提供统一的界面以进行告警的浏览、查询、确认等操作,同时系统可根据自动派单规则将PON网络故障上报到服务保障系统进行处理。

4)PON EMS (PON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指PON接入网的网元管理系统,实现网元设备的统一管理,包括数据配置、故障诊断、性能统计等管理功能。文中未作说明的EMS 均指PON EMS。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文。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基于以太网方式

的无源光网络

FTTX Fiber to the X 光纤到X BOSS Business Operation 电信业务运营支

- 11 -

Supporting System 撑系统FTTC Fiber to the Curb 光纤到路边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光纤到公司/办公室

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家庭用户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楼宇SFU Single Family Unit 单住户单元MDU Multi-Dwelling Unit 多住户单元MTU Multi-Tenant Unit 多商户单元SBU Single Bussiness Unit 单商户单元HGU Home Gateway Unit 家庭网关单元VoIP Voice over IP IP语音

IPTV IP Television IP电视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光网络终端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

DSLAM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数字用户线接入

复用器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

MSAN Multiple Service Access 综合业务接入网

- 12 -

Network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CPE 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 用户侧设备

ITMS Integrated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

综合终端管理系

UNI U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SNI Service Network

Interface 业务网络接口

STB Set Top Box 机顶盒

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管理系统

OAM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

Maintenance 操作、管理和维护

- 13 -

- 14 - 4

接口规范概述

服务保障类系统

CRM 系统

资源管理系统

服务开通系统

自动激活系统

PON EMS 服务保障系统(模块)

施工调度系统(模块)综合测试系统(模块)软交换AAA 认证系统

综合告警系统客户

HGU

10000号客服系统

光分配网集中测量系统

客户

故障申告

业务受理

计费系统SHLR

IPTV 管理平台BSS 域

OSS 域

----I1接口

----I3接口

----I2接口----I4接口

ITMS

OLT

MDU/SFU ----I5接口

图1:PON 网络IT 支撑系统总体架构 本技术规范涉及的PON EMS 北向接口包括I1、I2、I3、I5接口,各接口说明如下:

I1接口:PON EMS 与自动激活系统间的接口,提供PON 业务自动开通功能。

I2接口:PON EMS 与综合告警系统(服务保障

系统)间的接口,提供PON网络告警主动上报、告警同步等功能。

I3接口: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综合测试系统/模块)间的接口,提供PON业务故障诊断、例行监测等功能。

I5接口: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接口,提供PON网络设备信息、业务配置信息查询等功能。

图1中所示I4接口为无源光网络集中测量系统北向接口,负责对ODN网络中的光纤、光缆、分路器等无源设备引起的各类故障进行快速、有效的定位和测量。集团公司正在组织相关测量系统的现网试验,将另文下发指导意见或接口规范。

对于FTTX组网模式下没有使用e家终端的,PON EMS 负责管理;对于FTTX组网模式下使用e 家终端的,由EMS网管配置e家终端的PON相关参数,由ITMS配置e家终端的三层网络及相关业务参数,具体内容参见ITMS的相关文件。

- 15 -

4.1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PON EMS业务开通接口(I1)是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的接口,主要实现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业务配置信息的交互,满足PON网络中FTTB、FTTH等不同场景下语音业务、宽带业务、IPTV业务自动开通、拆除、暂停、恢复、修改、移机的需求。

本接口规范主要对业务开通过程、配置内容以及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接口协议进行定义。

4.2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PON EMS综合告警接口(I2)是PON EMS与综合告警系统(服务保障系统)间的接口,主要实现PON网络告警的主动上报,在具备综合告警系统的省份,该接口直接与综合告警系统相连,在不具备综合告警系统的省份,该接口可与其他服务保障系统相连。通过PON EMS该接口上报的告警主要包括:网络层面的各类主要告警(MDU及以上),如OLT 设备板卡与电源模块等各类硬件故障告警信息、- 16 -

MDU软硬件的严重告警、异常掉电告警、主干光纤中断告警,以及MDU的环境参数和相关告警。在条件具备的省份,10000号可直接通过调用综合告警系统接口,为实现群障拦截与工单派发提供所需的告警信息。

本接口规范主要对PON EMS与综合告警系统间接口的功能、接口协议及PON EMS上报告警的类型、格式进行定义,同时提出对PON EMS及资源系统的要求。

4.3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PON EMS综合测试接口(I3)是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综合测试系统/模块)间的接口,主要用于网络维护人员对于PON网络故障的诊断测试、网络监控人员对于网络质量的日常监测、10000号对于用户故障的预判。

本接口规范主要对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综合测试系统/模块)间的接口功能、接口协议进行定义, 同时提出对PON EMS的要求。

- 17 -

4.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PON EMS综合信息查询接口(I5)是PON EMS 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接口,主要用于实现网络服务质量、服务保障等OSS系统查询PON网络信息的功能,综合性网管也可以用它来进行信息查询和网络拓扑展现。

本接口规范主要对对PON EMS综合信息查询接口的功能、接口协议进行定义。

各北向接口具体功能要求、协议定义见各接口规范。

- 18 -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成都地铁3号线2标环境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2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二年八月

目录 目录 (2) 1.全面运行ISO13001环境保护体系 (4) 2.环境管理目标 (4) 3.识别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 (4) 4.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4) 5环境保护体系 (5) 6重要环境因素辨识、评价 (6) 7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6) 8环境保护措施 (7) 9绩效监视和测量 (8) 10土方运输 (8) 10.1车辆情况 (8) 10.2土方装卸 (9) 10.3土方运输 (9) 10.4应急响应 (9) 11弃土处理 (9) 11.1申报 (9) 11.2运输 (9) 11.3其它管理要求 (10) 12污水及垃圾处理 (10) 12.1施工废水的控制措施 (10) 12.1.1施工排水系统 (10) 12.1.2生活污水 (11) 12.1.3运输车辆清洗废水 (11) 12.1.4其它施工废水 (11) 12.1.5排水设施维护 (11) 12.2施工垃圾的处理措施 (11) 12.3其它管理要求 (11) 13施工废气控制 (11) 13.1水泥扬尘 (11) 13.2施工扬尘 (12) 13.3车辆废气 (12) 13.4其它废气 (13) 14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13) 14.1施工噪声的控制 (13) 14.2施工振动的控制 (14) 14.3施工运输车辆噪声 (14) 14.4其它噪声 (14) 14.5噪声监测 (14) 15施工环境卫生管理 (15) 15.1生活区 (15)

15.2办公室、宿舍及更衣室 (15) 15.3浴室 (15) 15.4医务室 (15) 15.5饮水卫生 (15) 15.6厕所 (15) 15.7食堂 (16) 16环境监控计划 (16)

EMS能量管理系统介绍

EMS能量管理系统介绍

————————————————————————————————作者:————————————————————————————————日期:

EMS能量管理系统

1 引言 1.2.1 项目名称 名称:EMS能量管理系统 研发设备: 1、监控主机 2、EMS Master 3、EMS Slave 1.2.4 用户 1)直接用户 项目完成后的直接用户为微网电站。 2)潜在用户 海岛、政府办公大楼、小区建筑型等是其潜在用户,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储能微网项目、或并网项目。 1.2.5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类型蓄电池的成本减低和普及,微网、储能电站会有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 在微网系统中,为了协调各个发电设备,需要有一个功能调度设备完成功率分配工作。 本系统带有RS485接口,可以满足与远程监控系统接口,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无人值守。 1.2.6与其他监控系统通信 通信协议:MODBUS RTU

物理接口:RS-485 1.3 定义 EMS能量管理系统:微网中负责管理各种发电设备、负载设备的功能调度、管理设备。 EMS上位机: EMS Master: EMS Slave: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 要求 2.1.1 功能要求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引起广泛的重视。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微网发电系统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微网系统中发电调度是系统中最核心的装置之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和太阳能的利用和转换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能量管理单元是根据收集到的各个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负载的用电数据,做出合适的判断,管理、控制各设备正常运行、保证电网稳定的装置。将光伏、风电和柴油发电相结合,以获得间歇性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保证能够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电能供应。另外,系统运行费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均降低了。光伏阵列、蓄电池、风电机组、负荷、柴油发电机组是这个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如何能保证能量在这几部分中合理的分配以达到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建设永兴岛微电网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能量管理系统就是要解决光/风/柴/储/负荷之间的配合问题,使得系统能够协调运行,既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降低柴油消耗、保护环境。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33-7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组织的自我检查与评判。内审的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定期开展。内审应判断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并将审核结果向管理者汇报。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一次完整的内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及活动,覆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所有要素,并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受控情况,目标批标的实现程度等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我国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第一章--EMS系统教案资料

第一章EMSS系统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指紧急情况下在合适的地域内提供人员、器械、设备,以保证协同有效的健康服务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对创伤病人和急症病人的院前救治,以及将对病人的现场处理和转运途中治疗情况提供给医院工作人员。目前,急救医疗服务已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国际SOS 急救援助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现已在23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和急救中心。世界各国大中城市的相关综合医院也都开放了国际急救医疗绿色通道。全球性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形成较早、发展较快,并且特点和优势显著,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急救医疗体系的发展及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作一下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EMSS的基本模式 一、国外EMSS的发展情况 (一)美国 美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就有急救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治和施行手术,197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法案》,1976 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院前急救、现场和途中救护以及重症ICU、CCU 监护体系。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就开始了空中救护,目前用于空中救护的有直升飞机,远距离运送时应用固定翼飞机。空中救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24h 值班,求救者可从事故现场直接拔打免费电话提出请求,或由急救信息中心决定是否采用空中救护,在20~40min内组队出发,一般2h 内可将伤员运送到医院。急诊医师都要经过3~4 年正规急诊专业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美国对普及急救知识教育极为重视,规定警察、司机、消防队员、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自救的培训、要求1/ 3 以上的人民群众学会院前急救。 (二)德国EMSS的发展情况 德国的急救医疗服务实行保险制,医疗费用由政府、企业主和职工3 方分担。大部分病人运送工作由红十字会完成,急救中心归属红十字会组织和管理,是一个设备先进的指挥系统,全国使用“110”急救电话号码呼叫。运输工具有救护车和直升飞机。无论陆地救护还是海上及空中救护,德国的救援工作都是高效率的,目前德国有54 个海上救护站,61 艘救护船专门用于海上救援工作。有36 个直升救护机基地,执行50~70km 半径的急救任务,几乎覆盖了近95 %的领空,医务人员于5 ~20min 可抵达灾害或事故现场,20~45min将伤病员送到医院。 (三)法国EMSS的发展情况 法国于1936 年就建立了急救医疗系统,是一种以医师为主的全国性服务,并且利用派出专科医师进行现场急救服务。全国大部分地区开设免费急救热线“15”,由急救医疗系统中心接听,并统一指挥、组织各个急救医疗系统或私人急诊值班医生和私人救护站实施院前救护。而且急救医疗系统与消防部门的第一目击者和全科医师密切配合,必要时派出一个有全套设备和配备包括急诊专科医师或麻醉师和一名护士在内的医疗组的可移动加强监护病房,到危及生命的急诊或严重创伤病人处。可移动重症监护病房内设备齐全,相当于医院的一个小型ICU ,包括全套气道管理设施、胸腔引流装置、便携式机械通气机、复合心电镜、除颤器、静脉内导管和液体、抗休克裤、固定用的真空垫等。目前,法国的急救医疗网络已遍布全国,共有105个急救医疗系统中心和350 个移动急救服务单位,有31 个卫生直升机基地,覆盖90 %以上的国土, 直升机覆盖半径为(21 ±14) km,医务人员保证在(12 ±7) min 内抵达救护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四)英国EMSS的发展情况 英国的急救医疗发展较早,全国现有140 多个急救医疗机构。1948 年政府即开始实行“国家卫生服务制”,向所有居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包括急诊医疗在内,成为欧洲唯一的国家医疗体制国家。英国急诊工作的特点是服务项目种类繁多,急救站不仅为急救病人和意外事故的伤员服务,而且负责转送非急症的病人,转运工作很多,对于紧急情况下出车,国家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即在接到呼叫后3min 内出车,7min 内到达出事地点。 二、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起源与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准则

精心整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 4.2环境方针 a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d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到全体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规划 4.3.1环境因素 1) 2 4.3.2 ,用来 a)确定适用于企业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企业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法律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书面文件。 可行时,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要求及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的承诺。

企业在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它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可选技术要求、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的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企业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应明确规 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b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这些要求。应保存相关记录。 b) 境效益。 c)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4.4.3 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企业应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的要求进行控制。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规定: a.文件在发放前由授权人签字批准,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它组织﹐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 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4001是由ISO/TC 207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SC 1)制定的﹒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它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或“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并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是支持环境保护的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见其它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与ISO9001从体系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环境审核的方法与质量认证的方法也较为相似,实施并通过了ISO9000认证的组织在建立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从形式上易符合ISO140001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及主要工作: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 1、最高管理者决策,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2、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 3、提供资源保障:人、财、物 二、初始环境评审 1、组成评审组,包括从事环保、质量安全等工作的人员 2、获取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评审住址环境行为与法律法规符合性 3、识别组织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4、评价现有有关环境的管理制度与ISO14001标准的差距 5、形成初始环境平身报告 三、体系策划与设计 1、制订环境方针 2、制订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 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构架 4、确定组织机构与职责 5、策划哪些活动需要制订运行控制程序 四、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组成体系文件编制小组 2、编写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3、修改一到两次,正式颁布,环境管理体系开始试运行 五、体系试运行 1、进行全员培训 2、按照文件规定去做,目标、指标、方案的层层落实 3、对合同方、供货方的工作,通过环境管理要求 4、日常体系运行的检查、监督、纠正 5、根据试运行的情况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再修改 六、内审 1、任命内审组长,组成内审组 2、进行内审员培训 3、制订审核计划、编写检查清单、实施内审 4、对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5、编写审核报告,报送最高管理者 七、管理评审 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搜集充分的信息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015年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信息交流 7.4.1总则 7.4.2内部信息交流 7.4.3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10.3持续改进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无论是它们的结合体或部份(以下统称为组织),无论是何种文化背景和所有制性质,无论它们处于何种环境表现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都可按ISO14001标准的规范要求实施适用于组织自身的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为EMS)。EMS是个动态的,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建立程序与其运作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都遵循著名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循环理论(简称PDCA循环),通常可分解为如下六个阶段和过程。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EMS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对于组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EMS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投入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因此,必须首先得到最高管理者(层)的明确承诺和支持。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授权其负责建立和维护体系,并向其汇报体系情况。组织应组建一支精干的EMS工作组,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在通过国际标准、环境知识、环境法律等培训后,即可着手建立体系。 二、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评审是组织明确环境管理现状的手段,其结论是建立EMS 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管理者代表和工作组应精心策划和实施评审,充分调动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广泛收集信息资源,编制评审报告。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明确组织应遵守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对组织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的需求和可能性; (2)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明确组织产品、活动和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作为改进和控制的对象; (3)收集、分析和评审组织现有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制度、职责、程序、惯例等信息资源和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对照,确认有益合理成份,以作为EMS的基础。(4)对以前的环境条件和市场信息进行分析评审,以避免环境风险,争取竞争优势。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解决方案系统架构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解决方案系统架构一 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通过能源计划、监控、统计、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和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信息化管控系统。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电力及能源管理系统(PEMS); 电力管理和控制系统(PMCS);(PMCS)电力监控系统;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先进节能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设备成为了企业的首选。节能减排的自动化技术除了高能效电机、变频器、过程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之外,还有面向冶金、有色、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六大“三高”行业治理的成套专用优化系统和专用控制装置,比如特种执行器和特种检测技术,除尘、脱硫优化控制技术,固体废物焚烧的最优控制技术,废液的检测、分离和控制技术,节能、降耗的卡边控制技术,最优燃烧控制技术,最优调速控制技术,热能转换和传递优化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也是推进我国高端工业自动化产业化的重要方面。 节能减排在我国的推进离不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节约能源已经作为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对于“十一五”规划中单位GDP能耗节能减排20%的任务,企业不应该把它仅仅作为约束性指标,而是应该把节能减排融入到长远发展的战略中去,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一定程度,企业管理水平也提升到一定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三者有机结合,节能减排也就会大行其道了。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的提高,众多企业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第七部分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文明施工是企业的形象,施工的文明程度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促使文明施工,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规定内容执行。 7.1 现场平面布置要求 ⑴施工过程中严格施工总平面图布置,所使用的临时施工用地须经甲方批准。 ⑵车辆出口设洗车平台,出入车辆应洗干净后才能进入城区道路,避免对道路的污染。 ⑶在甲方同意下修建好施工地段排水沟沉淀池,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防止施工用水和雨水浸泡施工现场。 ⑷施工现场的地面、路面要求安排专职人员清洗。排水沟、沉砂井等要定期清理,公司和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⑸在工地办公室显眼部位设置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及施工平面布置图。 7.2 现场材料堆放 ⑴材料的堆放严格按照总平面布局分类堆放整齐。 ⑵堆料应挂出标牌:标明名称、品种、厂家、规格、检验状态。 ⑶建筑垃圾堆放也要分门类堆放,以利回收并标识清楚名称、品种。 ⑷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另行存放。 ⑸砂、石分堆堆放,无杂物,堆放场地做成砼面。

⑹水泥仓库做成砼硬地面,再用脚手板平铺油毡,垫高300mm架空,防止水泥变潮变质。 ⑺铁制品不允许露天堆放,临时放置必须同钢筋堆放方法,做好防水、防雨措施。 7.3 专人负责机械用具及用电管理要求 ⑴所有进场施工机械必须配备单独电箱,漏电保护器及接地零线,电箱有编号、上锁、有防潮保护与安全警告表示。 ⑵施工机械清洁干净,按规定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⑶所有较轻能够轻便搬动的机械、机具每天下班均应入库,第二天由使用人员再领出库。 ⑷其它不易搬动的设备临时固定点,均应做好防雨、防盗措施。 ⑸搅拌机必须按规定操作及设防护棚,防护棚整齐美观、牢固并真正起防护作用。 ⑹机械台座四周有排水沟,保证施工机械设备不注水。 ⑺现场机械零件使用后要及时检查清理。 ⑻应有机械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计划、主装验收单、定人定机登记表、设备运转记录等。 ⑼要悬挂机械操作牌。 7.4 施工作业要求 ⑴拆模后所有砼产品无残留模板,拆下模板及时堆放到指定地点。 ⑵电刨刨下的碎料以及边角料应及时收运至相应垃圾站,不能在现场乱丢。

EMS系统管理办法(暂行)

EMS系统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EMS系统的管理,确保EMS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并不断完善、优化系统,稳定生产、提高生产率,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职责 1、自动化推进项目组 (1)负责公司EMS系统的发展规划、立项、选型。对EMS系统硬件及软件的购置、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更新报废等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对新建或改造项目中EMS部分进行审核、施工跟踪、验收。 (2)负责EMS系统采集设备的维护、检修、点检、程序定期备份工作。 (3)负责EMS系统采集设备的备品备件计划上报工作。 (4)负责制定EMS系统的检修计划。 2、信息化处 (1)负责EMS系统服务器、网络和通讯设备的维护、检修、点检、程序定期备份工作。 (2)负责EMS系统服务器、网络和通讯设备的备品备件计划上报工作。 3、供应处 负责按计划采购EMS系统备品备件。 4、能源处 负责EMS系统中新建或改善项目在工艺方面的确认及新增功能需求的提出。 5、工程管理处 负责公司EMS系统中技改项目施工的组织、跟踪与验收。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用于全公司EMS系统。凡是本公司内从事上述范围内的EMS系统的建设、维护、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此管理办法。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是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的专业性完善及补充,若与设备管理

制度或控股公司的管理制度发生冲突,按设备管理制度或控股公司管理制度执行。 第二章EMS系统的硬件设备管理 第一节新建、技改、选型 第五条新增扩建的EMS系统的设计、布局及设备选型,应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生产工艺控制及管理需求。 第六条所有盘、箱、柜等EMS设备应符合图纸及技术要求,供应商在出厂前要进行静态调试,出厂时应有合格证和静态调试记录。设备安装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敷设及连接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及布线规范。安装完成后首次送电前必须认真校线,不得漏校、误校。 第七条应选择有较好相关业绩的系统集成商负责EMS系统的集成,系统要经过基本设计审查和出厂前的验收。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及业绩的专业施工单位施工,并严格按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施工。 第八条热负荷试车之前,要经过严格的调试,并做好调试记录,根据工艺要求,需要临时修改的配置或程序,修改后要有详细记录,并在竣工资料中注明。 第九条EMS系统验收应严格按施工单位(或设备厂家)提供的试车方案(含安全措施)逐条进行,对EMS管理系统的验收要依据软件功能规格书及相关技术附件进行。验收由自动化推进项目组系统工程师、生产厂(中心)及相关处室自动化工程师或仪电工程师参加,施工单位和系统集成商上交完整竣工图纸、技术资料、调试数据一式四份(生产厂(中心)、自动化推进项目组、行政处档案室、维护人员各一份)。 第十条新建及改造EMS系统应具备以下交工资料: 1、EMS系统基本设计资料。 2、EMS系统设备设计资料。 3、EMS系统软件功能规格书。 4、EMS系统操作说明书。 5、应用软件使用说明书。 6、硬件设备及系统软件资料。

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目标 1、为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活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以人为本”,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保措施。(1)环保保护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当地水环境及周边植被不被破坏。(2)环境保护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气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当地有关法规的要求。 2、环境保护管理的思路是: 3、环境因素及管理方案 针对本工程特点,开工伊始,首先识别施工生产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是水、气、声、渣)及其会造成的影响,针对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指标,编制环境管理方案。项目经理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防止扰民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管理方案的贯彻落实。 二、施工安全环保措施计划 1、环境监测计划 (1)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实施,由安全环境管理部负责。监测的对象包括场界噪声、污水排放及粉尘等;监测的频数位每月进行一次,施工淡季和非高峰期每季监测一次。 (2)环境监控计划 项目部在实施噪声和污水环境监测的同时,对粉尘排放等不易量化的指标的环境因素进行定性检查,监控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落实情况。 2、防止和减轻水、大气污染计划

(1)施工中和生活区所产生的废碴和垃圾、集运到当地环保单位指标的地点堆放,不得随意乱堆弃,以造成水土污染。施工中拌和或筛分无机结合料时要采取喷水抑尘措施。 (2)水泥应采取袋装或罐装运输,石灰应遮盖运输,并按规划地点堆放。 3、临时设施工程管理计划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对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进行洒水等防尘措施,对有挥发性的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要加以遮盖、防止污染。 4、噪音控制计划 (1)考虑在学校等公用设施附近施工,应采取措施和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尽能减至最低程度,并将措施汇报给监理批准。 (2)施工使用的挖掘机、风镐、搅拌机、电锯等高噪声和高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避免夜间在居住区和敏感区附近作业。 (3)噪音的控制,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并且采取隔音措施。 (4)选取素质较高的民工,入场后还应加强教育。 (5)施工现场指挥生产,采用无线电对讲机既可进行工作联络,又可减少人为的叫喊声。 5、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计划 加强现场运输车辆出入的管理,车辆进入禁止鸣笛,对钢管、钢模、钢模板的装卸,采用人工递送的办法,减少金属件的碰撞声。 6、防火计划 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加强消防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现场设消防值班人员,对进场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建立安全用火制度。 7、环境卫生计划 (1)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卫生保洁,保持现场整洁卫生,道路畅通、无积水。 (2)在现场大门口设置简易洗车装置,对进出现场的运输车辆车轮携带物清洗,做好防遗撒工作。 (3)现场设封闭垃圾站,集中堆放生活及施工垃圾。 (4)办公室实行轮流值班,每天清扫,保持室内清洁,窗明地净。 (5)施工现场不许随地大小便,厕所墙壁、屋顶要严密,门窗要齐全,并设专人管理,经常冲洗,防止蚊蝇孳生。

EMS能源管理系统简介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简介

系统概述 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的成功实践证明,利用先进能源管理系统来进行能源管理,对能源的统一调度、优化能源介质平衡、减少煤气放散、提高环保质量、降低吨钢综合能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能源事故原因的快速分析和及时判断处理、能源计划编制、实绩分析、质量管理、能源预测等都是十分有效的。 针对钢铁企业能耗水平和节能技术现状,建立以能源管理业务为依托,以能源介质和主要能效设备在线监测为主要基础,融合能源负荷预测、能源供需平衡分析、能源结构和调度优化等技术,形成适用于大型钢铁企业的能源在线监测、能效分析平台和企业级能源优化系统软件,实现节能降耗的技术提升和创新,显著降低钢铁企业的能耗,可满足当前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并对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系统目标 能源管理系统的主要能源介质主要有:电力、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混合煤气、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气、蒸汽、净环水、浊环水、软水、源水、排水、回用水、冷风等。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 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结合生产计划的数据,进行能源管理工作,包括能源计划与实绩管理、能源调度运行、能源质量、能源设备管理、能源效率分析、能源平衡管理、能源监察等。 能源管理系统为钢铁企业基础能源管理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稳定可靠的先进实用平台。 能源管理系统功能

主要功能: 1) 能源管理咨询 调研企业现状,结合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满足企业需要的能源管理制度、方法等。 以钢铁企业能源生产管理现状为基础,借鉴先进的生产管理思想(“先进的计划和调度”、“精益化生产”、“标准操作规范”、“准时制物料控制”、“质量控制6西格玛”、“设备效率管理”),对钢铁企业能源生产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诊断,找出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制定符合先进能源生产管理体系的方法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能源生产管理体系。提出能源生产管理咨询和钢厂能源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来指导能源生产管理系统的实施。 2) 能源系统模型 分析企业用能机制,建立能源系统基本模型。包括:能源物料的编码规则、 能源物料、物料的计量单位、计量仪表、用于能源计量的仪表、计量网络、计量点、部门能源分摊系统、计量区域、计量点平衡和计量点平衡方式等方面的数据定义,以及角色可操作仪表、能源折标系数、能源物料成本、部门能源使用定额的定义和区域计量点的配置等功能。 3) 能源计划与实绩管理 能源计划(能源年计划、月计划、日计划,包括生产计划、检修计划、自动

SCADAEMS系统的概述(DOC)

第二章(1) SCADA/EMS系统的概述 SCADA/EMS系统 功能概述 系统结构及软硬件配置 SCADA/EMS的支撑系统 SCADA/EMS前置机系统 画面调用及浏览器功能 SCADA功能 第一节SCADA/EMS功能概述 SCADA最基本的功能: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 1.1 子系统划分 1、支撑平台子系统 包括: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图形管理、报表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等。 2、SCADA子系统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及处理、计算与控制、人机界面及告警处理等。 3、PAS子系统 包括:网络建模、网络拓扑、状态估计、在线潮流、静态安全分析、无功优化、故障分析及短期负荷预报等。 4、AGC/EDC子系统 自动发电控制和在线经济调度(AGC/EDC)。 5、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 包括:电网仿真、SCADA/EMS系统仿真和教员控制机。 6、调度员管理信息子系统(DMIS) 属于办公自动化的一种业务管理系统,通常不归入SCADA/EMS系统,但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关系非常密切。 1.2 主流系统 1、NARI 2、电科院 3、东方电子 4、ABB 5、SIEMENS

第二节SCADA/EMS的软硬件配置 2.1 系统结构 网络及硬件特点:三网机制 调度自动化专用双网+MIS网 主网为100M平衡负荷双网 智能化100M堆叠式交换机,交换式通道,可扩展 双服务器+磁盘阵列:构成热备份系统,具备负荷平衡能力。 支持双网访问商用数据库。 集成其他符合国际标准的实时数据库。 通过MIS服务器或网桥与MIS网连接。 2.2 主网各节点功能简介 1、系统服务器 运行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负责保存所有历史数据、基础信息,如电网设备基本信息,地理信息,用户信息等,以及其他运行数据。 利用数据库引擎进行查询和统计 双机热备:双机共用磁盘阵列,分别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 2、SCADA工作站 双机热备:独立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GB/T 24001-96 批准日期1996-12-01 实施日期1996-12-01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ems系统结构

系统构成 1.1 硬件构成 湖州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与以往的能量管理系统不同之处是SCADA与EMS一体化,使用时对应一个统一的物理模型,减少大量接口,图形维护中进行SCADA层,EMS层,公共层的分层。公共层的应用,使系统维护员的系统建模工作量减少。 该系统使用TCP/I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运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建立到SQLServer 数据服务器的连接。数采器采集的数据进入到服务器,由服务器单向发信息给WEB服务器,进入局域网。而服务器仅与工作站连网运行,保证了安全和快速。服务器实现主服务器与备用服务器互为热备份。 1.2 软件构成 湖州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平台采用UNIX操作系统,用VISUALC++语言编程,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其硬、软件的可扩充性也很好。该软件系统包括支撑系统和电网分析应用两大部分。支撑系统由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和人机交互系统,进程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4部分构成。电网分析应用功能主要包括量测功能,实时状态估计,在线潮流,最优潮流,自动故障选择,故障分析等。 2 系统特点 TH-2100 SCADA/EMS正常运行后,数据采集系统周期性地(30s)运行。调度员仅需在SCADA层面上从下接菜单中选择EMS的相应功能,即可实现对电网的分析。系统如图2所示。 2.1 SCADA系统 提供实时库浏览及维护工具。可由SCADA设备自动生成遥测遥信库,浏览和修改网络上其他机器上的实时数据库,与商用的SQLServer进行同步,包括由实时库结构生成SQL库结构,实时库与SQL库内容的双向传递。 2.2 量测系统 EMS的分析应用功能以量测系统为基础。量测系统对遥测、遥信进行周期性一次映射,并进行一次粗过滤。减轻状态估计中检测辨识数据的负担,有功支路不平衡的误差为正负0.2MW,无功支路不平衡的误差为正负0.4Mvar。 2.3 状态估计 状态估计在后台周期性运行,刷新周期为1min。收敛精度为0.0001。状态估计是EMS的核心,所有的分析计算都以它为基础。基于SCADA系统采集的实时遥测,遥信信息,自动生成网络拓扑结构。将发电机、电容器、负荷视为单端元件,线路、变压器视为双端元件,把物理模型转换为数字模型。并采用最优估计原理,估算各母线的电压和相角。状态估计的合格率必须在90%以上且收敛,才能进行其他运算。估计前有预过滤功能,估计后的多不良数据辨识采用递归量测误差估计辨识法。在某次估计迭代计算后,原来判为正常量测,若其正则化残差大于坏数据上门槛,则被判为坏数据,下次估计时被剔除。原来被判为坏数据的量测,若其正则化残差小于坏数据的下门槛,则被判为正常量测。下次估计时可使用。 在湖州电网EMS中,由于湖州电网较小,220kV变电所变压器分接头挡位的正确性对状态估计的收敛性及合格率有较大影响。 2.4 在线潮流(调度员潮流) 在线潮流在给定(或假设)的运行方式下进行设定操作,改变运行方式,分析本系统的潮流分布和潮流计算特性。分为外部网静态等值和在线潮流两部分,是进行在线安全分析和优化计算的基础。不仅可以分析当前,还可以在未来和历史整个时间段上进行潮流研究,并能智能地保存典型方式。当电网有解、合环或有关设备停役操作时,可预先进行模拟,观察潮流分布,确保倒闸操作对电网的可靠安全。 同时,对潮流可进行灵敏度分析,选择有功类灵敏度用于解除过载,选择无功类用于解除过载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