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0T11:56:31.0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作者:刘薇[导读]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信阳 464000) 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探讨分析其感染的相关性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

刘薇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探讨分析其感染的相关性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率的情况。结果: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51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占比27.07%(95/351),共发生感染104例次,占比

21.63%,日感染率为25.69‰,调整后为5.26‰,其中以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71.58%、20.00%;侵入性操作器械相关性感染主要以呼吸机相关感染为主占比30.07‰,其次为导尿管相关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分别为3.86‰和0.92‰。结论:重症医疗科患者的感染率较高,对其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能够精准的确定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安全可靠,可根据发生感染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对策和医院的改进措施,在降低重症医疗科感染率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389-02Target monitoring of infection in the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ICU of the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The target monitoring by infection of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ICU hospital,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ctors of infec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 Methods From 2013 April to 2014 January, selected 281 cases treated in ICU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arget monitoring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rate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n ICU of the hospital. Results The infection occurred in 281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ccounted for 27.05% (76/281), a total of 84 cases of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29.89% days, the infection rate was 26.14 per thousand, after adjustment for 5.39 per thousan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ccounted for 72.37%, 19.73%. Conclusion The high rate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medical science, it can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surveilla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 can be personalize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infection and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hospital,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reducing the weight of medical infection rate.

【Key words】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CU; Hospital infection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集中的科室,重症医学科的患者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比较多,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对重症医学科目标监测是大家一致认为比较科学的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之一。因此,开展对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分析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对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2]。所以如何降低重症医学科感染率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探讨的热点话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基础医疗机构重症医疗科的感染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我院的351例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8例,女173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为(48.8±

2.5)岁。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83例,肺部疾病的患者79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47例,其他142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不配合检测和不遵从医嘱的患者;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有关 ICU目标性监测要求,制订目标监测方案,进行前瞻性监测。由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护士制定监测方案,对每例被监测的患者填写日志,主要包括新入住的患者例数、入住ICU的总例数、患者的治疗时间、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例数、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例数、血管内置管的患者例数等。并填写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登记表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床位、住院号、入住及转出时间、以及转出去向等。同时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估,具体内容如下,填写感染风险因素评估报告表,内容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危险评估、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危险评估、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危险评估等,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51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占比27.07%(95/351),共发生感染104例次,占比29.63%,日感染率为21.69‰,调整后为5.26‰,其中以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71.58%、20.00%,其次为导管相关感染、菌血症以及其他。详见表1:

2.2 侵入性操作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情况分析侵入性操作器械相关性感染主要以呼吸机相关感染为主占比30.07‰,其次为导尿管相关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分别为

3.86‰和0.92‰,详见表2: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完整版

第二季度一类手术切口 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4年第二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为了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我院对一类清洁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性监测。通过对I类清洁切口手术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我院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师每天对手术后病人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病人出院,并做好记录。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外科、骨伤科一类手术切口进行评估。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我院选择在外科实施一类手术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下:I类手术407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 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一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低,因为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2014年监测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监测中还发现手术后换药基本上是高年资医师,操作熟练,对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熟练,所监测科室未发生漏报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对新分配人员及实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 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类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尽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 感控办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2.范围:适用于重症医学科。 3.定义:重症医学科是指本制度中的重症医学科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 4.权责 4.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管理制度。 4.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4.3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制度的执行。 5.作业内容 5.1独立设置,位置适宜,布局流程合理,内设治疗区、监护区、医护人员生活区和污物处理区。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5.2手卫生设施包括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干手纸、洗手液、每张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5.3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15m2,床间距≥1m,并以床幔相隔。单间病房使用面积≥18m2。 5.4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 5.5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院层流洁净环境维护制度》定期更换各级过滤网,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洁1次。

5.6科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穿专用工作服,非本科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接触患者时穿隔离衣;所有人员入室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穿鞋套,外出时更衣;患有感染性疾病者暂不得接触患者;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5.7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5.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近距离(1m内)接触患者根据需要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帽子。 5.9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安置,并有醒目隔离标识。诊疗护理活动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5.10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5.11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1次。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及病人用物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呼吸治疗设备装置的清洁、消毒与灭菌。每个床单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装置等,不得与其他床单位交叉使用。腹泻患者的便盆"一用一处理"。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除颤仪等)表面,直接接触部分"一人一用一消毒",不直接接触的部分每天清洁一次。病人转出或出院,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12不设陪客。严格探视制度,每次探视时限制1人。陪客进入时要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执行手卫生。谢绝患有呼吸道感

2017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7年1-6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为了解我院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根据我院《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从2017年1月1日起在我院开展了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共监测手术例。在监测过程中,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对手术部位感染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监测的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表一)Ⅰ类手术切口按科室统计 2017 年1月- 2017年6月,外科11例,妇产科0例,口腔科0例,均无感染病例。 (表二)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表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级别统计分析 (表四)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统计分析

分析: 结果显示,医院各类切口44例次,Ⅰ类切口23例,Ⅱ类为21例,无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 00 %。 Ⅰ类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1%;全院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09%,(其中外科术前给药率为77.41%,妇产科均为剖宫产术,胎儿娩出,结扎脐带后给药率为1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术前0.5-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方面,医生、麻醉、护士均已普遍接受规范、合理接受抗生素合理应用时机的理念,并能自觉执行,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的进步。 另外,在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面,对于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的比例52.63%,非限制性抗生素使用的比例47.37%。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偏长(超过3天以上的占到50%),不能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但与2016年同期比较,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的比例及使用天数均在下降,虽然达不到相关规范要求,但经过手术室条件的改善及对医务人员的反复培训。大家已逐步开始尝试尽量不使用或缩短使用抗生素天数。 手术切口感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达到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的目的。下一阶段,希望各相关科室医师继续规范操作,进一步提高对医院感染诊

医院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某医院2013年第二季度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资料汇总 第二季度共监测住在ICU病人224人,发生医院感染10人1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感染例次发病率为%,现总结如下: 1.监测对象:对住进ICU的全部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对转出ICU的病人随诊48小时,监测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2.监测方法: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采取主动监测方法,每周1-2次去ICU了解感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指导临床及时做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对转出ICU病人进行48小时追踪;督促并检查ICU监控护士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及ICU患者各危险等级评分登记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每月初对上月监测情况进行汇总。 3.结果:2013年4月-6月期间,住进ICU病人共224人,住院总日数492天,病人日感染率‰,例次日感染率‰,病情平均严重程度分,调整感染发病例次率%,调整患者日感染例次率‰;平均住ICU日数为天,根据平均住院日调整患者感染发病例次率为%,调整患者日感染发病例次率为‰。 ICU医院感染率 表1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监测月份监 测 人 数 感 染 人 次 数 感 染 人 次 率% 感 染 例 次 数 感 染 例 次 率% 住 院 总 日 数 病人日 感染率 (‰) 调整日 感染人 次率 (‰) 病人日 感染例 次率 (‰) 调整日 感染例 次率 (‰) 4 月 78 5 7 179 5 月 81 4 4 152

6 月 77 1 2 161 合 计 224 10 13 492 根据计算公式,每月监测人数=当月新入ICU人数+上月末住在ICU人数;季度合计数=上季度月末住在ICU人数+当季度新入ICU人数,不等于各月份合计总数。由于病人跨月或跨季度住院并在不同的月份发生医院感染,故分月或分季度计算时,在不同的月份分别计算为当月的感染人数,按季度或年度计算时为一个感染病人多例次(多部位)感染,故分月或分季度统计的医院感染病人数多于各季度或全年感染人数。 器械使用率 表2 ICU器械使用率 月份呼吸机使用率 (%)动静脉插管使用率 (%) 导尿管使用率 (%) 4月(42/179)100(179/179)(167/179)5月(60/152)100(152/152)(139/152)6月(64/161)100(161/161)(58/161)合计(166/492)100(492/492)(464/492)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 表3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 月份呼吸机相关肺部感 染率(‰) 动静脉插管相关血 液感染率(‰) 导尿管插管相关泌 尿道感染率(‰) 4月(1/42) (1/179) 0(0/167) 5月(3/60) 0(0/152) 0(0/139) 6月0(0/64) 0(0/161) (1/158) 合计(4/166)(1/492)(1/464)

2019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规程

1、政策 确定以下项目为重点监控的工作内容,包括尿道相关性感染,进行该项目的目标性监测程序。 2、目的 2.1尿道(尿道内插导尿管/留置尿管引起的相关性感染)医院感染率,以掌握本院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2向医务人员反馈治疗或操作的危险性。 3、目标 3.1尿道插管相关性的医院感染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3.2防止或减少医院感染、传染病暴发。 4、管理监控机构 4.1各临床科室、院感科每月负责全院的检查、统计、原因查找形成报表,报院感控制委员会,院感科每月进行检查、监督和不定期抽查、改进措施的制定。医务科、护理部参与检查和行动落实督导。 4.2院感科负责监控、收集资料、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检查监督,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检查和行动落实督导,一旦发现严重事件,相关部门/科室及时上报院感科和医院感染管理委

员会、院感科及时向相关职能科室通报,共同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5、检查依据 《感染管理手册》 6、监控方式和检查频率 6.1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 6.1.1临床科室自查,每天填写使用留置尿管插管病人“监测表”,每月25日前交至院感科。 6.1.2各科医生、护士、检验科报告:发现疑似或确诊的感染病例在24小时内按《医院感染与报告控制制度》、《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制度》程序,经主治医生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既科主任)报告,并填写“报告卡”报院感科(班外时间、节假日按上述两个制度程序报告)。 6.1.3医院感染或传染病暴发、流行:各科室/部门、院感科如发现同一区域出现医院感染同源感染3例或3例以上(说明:重要病原体1例)、传染病超过《医院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管制规程》中分类及时评估标准,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同时参与预防和控制,院感科接报告后立即核实、监督检查。 6.1.4院感科每天查询出入院病人疾病诊断等动向,检验科每月查阅现患病人(检查重点:感染性疾病病人(含传染病病人)、尿管、动静脉置管病人等),以发现感染病例,督促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和控制措施,并深入相关科室,核实感染病例及消毒隔离执行情况。

2014年3-5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一、调查情况: 1、2014年3月~5月ICU医院感染监测人数15人,住院总日数93天,感染人数0人,感染率0%。 2、ICU导管使用情况: ICU监测患者住院总天数93天,ICU患者置中心静脉导管总天数48天,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51.6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0例;使用呼吸机总天数1天,呼吸机使用率为1.0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0例;ICU患者带尿管总天数62天,尿管使用率66.6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0例。 ICU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ICU 三管导管使用率 3、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3月~5月ICU 医院感染监测人数15人,使用抗生素10人,平均用药4.8天。抗菌药物使用率:66.67% 。其中:治疗用药3人,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30%;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100%(3例送检)。预防用药7人,预防性用药占70%;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一联用药9人,占90%。二联用药1人,占10%; 四、病原体分布情况: 病原学送检10例,痰标本为8例,血液2例。根据排名病原体依次为:①肺炎克雷白菌2例,比例20%;②大肠埃希菌2例,比例为20%;⑨其它病原体6例,比例为60%。 1、病原菌送检排名:

2、病原菌排名: 五、根据以上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数据分析,虽无医院感染发生,但仍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感染管理科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2)严格实行隔离措施 (3)无体位限制时抬高床头30度 (4)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应当每日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由于大多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受损、或频繁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原因,ICU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普通病房。我国有资料表明,ICU的床位仅占全院床位不足5%,患者数不足全院的10%,但ICU感染却超过全院医院感染的20%。ICU获得性医院感染主要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同时,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消毒隔离措施存在诸多薄弱环节,ICU感染病原谱变迁、多重耐药菌暴发和流行,也严重影响ICU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抢救成功率。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CU获得性医院感染,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工作人员管理 1. 工作服:穿清洁工作服进入ICU。不必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 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 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 内专用鞋。 4. 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 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可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 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 HIV/AIDS病人和急诊病人进行高危操作,要戴双层手套。6. 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

ICU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5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为预防和控制ICU内医院感染,院感科专职人员与ICU护士长、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密切配合,对ICU开展了目标性监测,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数据 (一)监测对象2015年7-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对象必须是入住ICU 48小时后进行的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于ICU感染。 (二)监测方法 每日填写ICU患者日志,每月再将数据汇总,年终进行总汇总。 (三)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结果 (一)感染率 同期入住ICU患者总数181人,医院感染5例,感染率为2.7%。.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 泌尿道插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数0人) ;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0% (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数0人) ;

肺部感染发病率0%(使用呼吸机中肺炎人数0人,未使用呼吸机5人,肺部感染的病人与使用呼吸机无关) (三)部位感位感染发生部位一下呼吸道为主 三、分析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提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是ICU医院感染主要高危因素,应严格掌握气管切开和插管指征; ICU 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底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住院时间长等多种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科室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整改建议 1、认真执行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严格手卫生制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3、认真执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院内肺炎、导管相关血流、导尿管相关尿路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 标性监测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2011年上半年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1全院总分析 在2011年1月~6月(上半年)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阑尾炎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13例,有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1例。其中有急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例,共13例手术(均为阑尾手术)。其中Ⅱ类切口12(急性阑尾手术)1例为Ⅲ类切口,(化脓性阑尾切除)感染病例中有切除例、在例并感染病例中有例手术部位感染为Ⅱ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Ⅲ类切口(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2、切口分析 共监测了13例阑尾炎切口,有为首位医生,其手术部位感染率为 0/13== 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 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 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1/123==% 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 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 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

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 ==1/6==% 2各科室分析 骨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全关节置换10例,有陈忠义7例,朱忠3例。 全部首医生:全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99==%。 肝胆外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胆道手术29例,其中有蔡柳新10例、张法标6例,王爱东1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浅表、Ⅱ类及Ⅲ类各1例)。 蔡柳新: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10=%(为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张法标: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6=%(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爱东: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外一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19例,有胆道手术9例、胆囊5例、结肠4例、乙状结肠1例.其中有邱振明10例(胆道手术6例、胆囊1例、结肠3例、乙状结肠0例)、王敏5例(胆道手术2例、胆囊2例、结肠0例、乙状结肠1例)、林祖朝4例(胆道手术1例、胆囊2例、结肠1例、乙状结肠0例)。发生切口感染4例(有深部及浅表各2例):邱振明2例 (胆道及结肠各1例、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王敏1例为胆道、Ⅲ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林祖朝1例为胆道、Ⅱ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 邱振明: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评分 一、单选题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多长时间。(D) A 3个月 B 6个月 C 12个月 D 24个月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D) A MSSA B PRP C VRE D MRSA E MSSA 3、目标性监测是针对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D) A 全部住院患者 B 门诊病人 C 医务人员 D 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 二、多选题 1、关于医院感染全院综合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CE) A 监测对象即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 B 监测对象即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 C 监测时间至少1年 D 监测时间至少2年 E 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可以同时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2、关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BD) A 指的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B 不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 C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D 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3个月以上 E 应该在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开展 三、判断题 1、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等均属于目标性监测。(√) 2、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医院应重点培养检验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4、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5、患者感染信息包括查房、病例讨论、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和其他部门的信息。(√) 6、患者转出ICU到其它病房后,发生的感染不属于ICU感染。(×) 四、简答题: 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

2014年第一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我院切口感染状况.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我院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按预先制定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和设计的表格内容,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师每天对手术后病人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病人出院,并做好记录。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外科、骨伤科手术切口进行评估。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我院选择在外科实施胆囊切除、疝修补术、骨科手术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手术类别与医院感染率:I类手术436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II类手术252例,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0.04%。各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外科手术429例,感染病例1例,感染率0.04%;骨科II 类手术232例,感染病例0例,感染率0%。 本监测中发现所监测手术切口感染率低,因为我们从术前准备,术前皮肤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三个方面加强管理,2014年监测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率逐渐下降。从监测情况看,术前皮肤准备绝大部分医生能准确把握,术前备皮做到尽量规范,减少了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监测中还发现手术后换药基本上是高年资医师,操作熟练,对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掌握熟练,所监测科室未发生漏报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对新分配人员及实

习人员进行理论上和操作上的严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及掌握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尽量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 感控办 2014.4.2

重症医学科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重症医学科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1、呼吸机相天性肺炎 (1)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2)熟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严格遵循。 (3)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4)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每周更换1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5)连接呼吸机的管道上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征。 (6)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7)书写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8)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分析与反馈。 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1)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熟悉留置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严格遵

循。 (3)三通管保持清洁,发现污垢和残留血迹时,能及时更换。 (4)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体检查,在符合“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物治,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5)书写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6)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3、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1)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要在必须时才能使用 并尽早拔除。 (2)熟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严格遵循。 (3)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4)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 (5)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尿道口。 (7)定期进作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在符合“留置导

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报告

2011年上半年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1全院总分析 在2011年1月~6月(上半年)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阑尾炎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13例,有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1例。其中有急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例,共13例手术(均为阑尾手术)。其中Ⅱ类切口12(急性阑尾手术)1例为Ⅲ类切口,(化脓性阑尾切除)感染病例中有切除例、在例并感染病例中有例手术部位感染为Ⅱ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Ⅲ类切口(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0.00% 2、切口分析 共监测了13例阑尾炎切口,有为首位医生,其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13==0.00 1.1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 1.2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 1.3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0.81%,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

==1/123==0.81% 1.4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13.16%,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0.20% 1.5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0.00%,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0.00% 1.6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6.67%,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6.67% 1.7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16.67%,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6==16.67% 2各科室分析 2.1骨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全关节置换10例,有忠义7例,朱忠3例。全部首医生:全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00%。 2.4肝胆外科 本季度共监测了胆道手术29例,其中有蔡柳新10例、法标6例,王爱东1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浅表、Ⅱ类及Ⅲ类各1例)。 蔡柳新: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10=10.00%(为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法标: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6=16.67%(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爱东: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0/13==0.00%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推荐文档

2013年第四季度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 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

级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0级风险感染专率;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2)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分析:A医师1例0级手术感染原因:患者于2013年10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16日拆线发现前部刀口1cm愈合差,轻微感染征象,其主要原因与患者肿瘤体质,刀口处清洁保持不到位有关,下一步加强手术刀口处保护。 A医师3例1级手术感染原因: 病例一:301481,病人因“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1月,加重半月”于2013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癌”;病人完全梗阻、严重消瘦、营养不良,肿瘤上方食管明显扩张,分泌物及肿瘤坏死组织混合感染并形成脓肿,11月4日手术探查时肿瘤及脓肿破裂,虽经碘伏、生理盐水、蒸馏水等充分冲洗,但病人术后早期即出现同种菌属所致脓胸及切口感染。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患者抵抗力差,术中冲洗不够彻底等有关; 病例二:304932,病人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于2013年12月13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上段癌、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12月28日请山东省肿瘤医院张百江主任手术,病人术后7天行造影证实吻合口瘘,由于术中颈动脉鞘已被打开,3天后因吻合口瘘引起感染所致颈内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分析其原因为;该患者病情较重(经评估后不推荐其手术治疗,家属要求手术,并外请专家)并伴有糖尿病等易感因素,术后吻合口瘘是直接原因; 病例三:305520,病人因“吞咽不畅2月余”于2013年12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1.食管癌?2.高血压病”;12月30日行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根治术,切口为二类切口,手术创伤大,术中使用国产电刀,止血效果差,需很高功率才能达到良好止血效果,组织损伤大,术后第5天诊断感染。分析其原因为:患者年龄大,抵抗力较差,术中损伤中,出血较多为易感因素,二类切口无菌环境未达到为主要因素。 二、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我院ICU院感目标性监测分析及防控措施

我院ICU院感目标性监测分析及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6-04-07T10:06:05.5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第20期作者:高秀梅孙风琳[导读] 回顾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我院ICU病人数223例。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对ICU病房进行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监测,监测结果,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5.38%;为导管相关性呼吸道感染9例,感染率1.95‰;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3例,感染率8.12‰;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 高秀梅孙风琳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53000 【摘要】开展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了解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院感;目标性监测;分析及防控措施 1方法 回顾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我院ICU病人数223例。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对ICU病房进行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监测,监测结果,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5.38%;为导管相关性呼吸道感染9例,感染率1.95‰;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3例,感染率8.12‰;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祥见下表 2 分析相关因素2.1 ICU病室多种危重患者同住于一病室内,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2.2 手卫生依从性低,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征执行不严,可致使手成为各种病原菌传递的媒介,引起交叉感染。 2.3 侵入性操作,ICU患者病情危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尿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正常的防御功能,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2.4无菌技术操作执行不严格,不注意细节的管理均可引起医院感染。 2.5 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用药疗程过长,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从而引发真菌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3 防控措施 3.1 做好人员进入病区的消毒隔离管理。 3.2 重点加强呼吸机管路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目前国际上对预防呼吸机管路性肺炎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病人口腔护理2-6小时一次,采取30度的半卧位(降低口咽部和上消化道定植、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3.3 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4 减少侵入性的操作,缩短置管时间。 3.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临床药师、检验科协同,对临床用药进行督导,指导合理用药,并通过药敏试验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抗微生物药物。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质量和综合管理考核体系,将结果进行通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与技术》,发布日期:2006-6-15 执行日期:2006-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发布日期:2000-11-30执行日期:2000-11-30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操作规程1.目的 调查手术部位感染、ICU(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以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范围 适用于手术科室、NICU、PICU、CICU、院感科。 3.定义 目标性监测: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4.内容 4.1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4.1.1监测对象: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者。 4.1.2监测内容: 4.1.2.1基本资料:监测月份、科室、ID号、姓名、年龄、调查日期、随访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 4.1.2.2手术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表)、围手术

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4.1.2.3手术部位感染资料: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4.1.3监测方法: 4.1.3.1临床医生主动上报。 4.1.3.2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 4.1.3.3科室出院回访监测。 4.1.3.4每例监测对象及时向院感科上报。 4.1.4资料分析: 4.1.4.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4.1.4.2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4.1.4.3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4.1.4.3.1 4.1.4.3.2 4.1.4.3.3 %100?=者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100?=者手术数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病率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100?=手术病例数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部位感染病例数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率感染发病率级患者手术例数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例数级患者蝗手术部位感染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100?=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已看)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ICU工作人员穿ICU专用工作服,其他科医务人员可穿更换工作服(隔离衣)进入ICU。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必须穿隔离衣。 2、口罩:凡接触病人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必须换ICU内专用鞋或穿鞋套。 4、工作帽:接触病人、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快速手消液消毒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科室每季度进行一次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二、病人管理 1、尽量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者,隔离于单独房间。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予床边隔离,实行分级、分组护理,并挂黄色?(蓝色)醒目标示牌,床边备隔离衣,接触病人须穿隔离衣,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5、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予消毒漱口液每6-8小时一次。 三、访客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访客穿专用的清洁隔离衣,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戴口罩,每床病人隔离衣分开放置。 3、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5、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 6、在ICU入口处,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四、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无菌单、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穿刺后第二天更换)无菌纱布为2d(每天更换),专用贴膜为7d,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及时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报告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总结分析报告 2015年38539住院患者例中共收到3998个细菌标本,阳性率占总标的 29.23%,共1169个。从其中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感染191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65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0岁,60岁以上患者占64.6%。与去年相比,检出的耐药菌株呈下降趋势。 一、 2015年全院分离病原菌的标本类型构成比(图1) 标本数量 70 18 3 19 460 1020304050607080痰液 尿液 血液 分泌物胆汁 穿刺液 标本数量 2015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图2) 510152025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按照标本类型(或感染部位)进行的病原菌构成比

1、呼吸道标本病原菌构成 2748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痰液 粘质沙雷菌 1% 金黄色葡萄球菌1% 铜绿假单胞菌 13% 其它 16%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1% 鲍曼不动杆菌 15%产气肠杆菌 1% 聚团肠杆菌 1%阴沟肠杆菌2%大肠埃希菌 15% 肺炎克雷伯菌 34% 2、泌尿道标本病原菌构成 273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尿液 铜绿假单胞菌 1% 奇异变形杆菌 8% 肺炎克雷伯菌 7%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粪肠球菌 2% 屎肠球菌 5% 不活跃大肠埃希 菌2% 大肠埃希菌 38% 聚团肠杆菌 1% 阴沟肠杆菌 1% 鲍曼不动杆菌2%白色念珠菌 10% 其它22% 3、脓液标本病原菌构成 223株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构成比(饼状图)

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练习题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多长时间(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2. 医院开展目标性监测时,持续时间应连续多长时间以上(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3.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应多长时间至少开展一次()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4.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简称为() A.PDR-AB B.PDR-PA C.VRE D.ESBLs 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 A.MSSA B.PRP C.VRE D.MRSA 6.ICU 患者目标性监测,需要多长时间评定临床病情等级一次() A.每月 B.每周 C.每月 D.每季 7.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多少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A.10个 B.100个 C.1000个 D.10000个 8.目标性监测是针对什么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A.全部住院患者 B.门诊患者 C.医务人员 D.高危人群.高发医院感染部位 9.医院应按每多少张实际使用床位,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 A.50~100张 B.100~150张 C.150~200张 D.200~250张 10.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 A.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和医院感染患病率监测 B.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C.细菌耐药监测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D. 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11. 医院感染病例的调查,专职人员应以怎样的方式进行() A.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 B.查看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相结合的方式 C.询问主管医师和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 D.查看医嘱和检查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医院感染监测,下面哪些说法师正确的() A.包括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B.具有长期、系统、连续的特点 C.研究内容是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影响因素 D.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E.所以医院都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2.关于医院感染全院综合性监测,下面哪些说法不正确() A.监测对象师所以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 B.监测对象是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 C.监测时间至少1年 D.监测时间至少2年 E.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可以同时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3.关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B.不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于细菌耐药性监测 C.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D.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3个月以上 4.下面的定义中,哪些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