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精品文档

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精品文档

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精品文档
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精品文档

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已颁布实施,这是我国进入21 世纪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其战略主题来看,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主题不仅成为基础教育的改革走向,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导向。因而,尽管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基本单元,但仍然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根本指针,其目标定位为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1] 。按照纲要要求,近年来,高校加大了素质教育改革力度,增加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模块,以美术欣赏和美术技能训练为重心,不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公共美术教育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转换思路,加大改革力度,以促进高校公共美术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

一、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职能与取向公共美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具有自身特殊的任务与职能。教育部2002 年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

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2006 年3月,教育部又下发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要求高校要开设《美术鉴赏》、《书法鉴赏》等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以及《外国美术简史》、《民间艺术赏析》等任意性选修课,并指出,这些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3] 。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当前大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职能应主要体现为:1. 提升审美素养。审美是对美的辨识与评价,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格调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的审美表现。特别是受到就业压力以及利益导向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物化的观念较为浓厚。公共美术教育可以借助艺术作品的深厚文化意蕴,使大学生在获得基本的美术素养与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高雅的艺术品位与艺术修养,提升自身人文素质。2. 培育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不断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要有一种超越的意识,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能够打破原有框框限制,从而追求新知,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公共美术课程通过艺术赏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新颖的构思,促进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成为学生创新性活动的重要成分。《学会生存》明确提出:“在创新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世界的两条道路。”

[4] 3. 养成良好道德情操。公共美术教育所具有的德育功能绝对不能忽视,其宗旨还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艺术作品学习与感悟基础上,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人和事,并在实际行动中渗透高尚的思想,展示美的行为。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教育,可以高尚社会人民的人格。”[5] 蔡元培先生之所以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正因为其特别重视美育对于人之德行的培养、心灵的纯正平衡、人格的全面完善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公共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一样,都具有工具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价值取向。工具主义带有功利的目标开展美术教育,学习实用的美术技能,希望通过美术教育后能够从事素描与创作,提升作品的分析能力。如,通过电影赏析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对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借用审美视角对其音响、色彩及空间构图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包括通过课程学习获取相应的学分。人文主义则从大学生素质教育出发,通过公共美术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能够从平凡社会与生活事件中,探寻生活的真实意义,进而超越美术教育中的技能培养目标,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美的感受与体现能力。这是公共艺术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也是增设及推行公共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问题与成因

从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高校公共美术教育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动交流较少。在主体间性理论来看,主体间的认识是主体间通过有效交流利用移情的手段,间接地为别人着想,形成“我们的综合体”。[6] 主体间互识的程度越高,教学有效性越好。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课型,公共美术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文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类通识学习,其重心不在于知识积累,而在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展示学生生活阅历,把学生美术教育同生活场景相结合,积极投入到艺术作品理解与体验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育中采取不同于知识传承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使美术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畅所欲言。然而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课堂教学带有知识传承的典型教法,过多讲授美学理论知识,并通过美术原理解读美术作品,把美好的艺术形象科学化,缺乏教师与学生的真实而自由的表达,淡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原本生动的课程形象变成难以把握的技术体系。第二,情感共鸣缺乏。对于非美术专业大学生而言,美术教育除了美术技能的表现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够从诸如建筑物、民间工艺、人体艺术等形式中激起作者的审美愿望,给予学生艺术享受。由于艺术作品的主观色彩,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每个阅读者都可能结合自身的亲身经验,体悟与展示不同的心境,逐渐从一个旁观者到一个艺术作品的参与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结合自己的主观理解,从学理层面和经验层面进行深度解释,把学生引入一个共性

的理解之中,学生从中学到了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但缺乏自身的感情投入,使具有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成为科学的审视对象,失去了作品本身应有的内在情感。如,对于战争年代影视作品,其中包含着那个时期人物个性与表现形式,不能纯粹从现代色彩与摄制技术角度进行审美,而应该立足于故事本身的时代特点,发现其中的社会价值,感悟时代人物的喜怒情愁。

第三,实践活动不足。美术作品既是美学原理的体现,更多是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是人生阅历的感悟与彰显,是自然赋予的灵性与升华,因而课堂所进行的美术理论及作品学习只是课程目标的一种手段。相对于人的美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目标而言,课堂教学能力有限,需要把生活场景中各种艺术形象作为教育的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以及各种场景中模仿与历练的机会。因而,城市社区、校园与个人生活空间都存在着实践活动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实践活动的范畴,不断丰富缄默性知识。在波兰尼看来,我们周围存在着大量通过身体感官或理性直觉获得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就像一小块光亮的领域,周围环绕着无限的黑暗,给人们更多探索与想象的空间。[7] 而现实教育中,除了立足于传统课堂教学空间,遵循课堂教学模式外,课外因素较小进入教师教学视野,也就无法成为教育教学的场景。实践活动的不足影响着学生审美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视角,不利于情感发展与创新思维的形成。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课程目

标偏差。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目标,艺术教

育课程设置的导向是,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但具体每一门课程需要学校根据专业性质及特点制订相应的课程目标。在布鲁姆看来,所有的课程目标都应包括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公共美术课程也不离外,并且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外,感情目标占据主要位置。第二,工具主义取向。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每一门课程都有预设的价值与目标,在某种程度

上都存在着功利性一面。不过,从学校层面来看,作为公共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学校期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新价值观念,发展创新思维;从学生个人来说,期望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获得课程学分,提高美术创作与表达能力;从教师教学层面来说,公共美术课程的公益性与功利性发生了偏离,局限于知识层面以及课时量所发生的利益关系,课程蕴含的

人文目标难以实现。第三,职业精神淡漠。工具主义思想除了在学生身上体现为急功近利的技能之外,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教师自

身的经济利益,没有把课程的人文主义目标内化成教学信念,缺乏更高层次的职业伦理。

三、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人文教育取向

人文精神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构建各种制度、规范与生产物质产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观念、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心

理,它是文化“形而上”部分的最高层次,包括了维持人类正常

生活的价值追求、伦理观念、群体意识、生命激情、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包括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反省意识、民族精神以及

政治信仰。美术教育资源中蕴含着大量而丰富的人文精神,那些

有别于天工开物的艺术创作,其外化物质形态,内在包含着创作者生活情趣、人文情怀,甚至是人生百态的真实描绘,也可能是作者断裂式的感情创伤与生活经验。因此,高校公共美术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牢固树立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结合接受美学的基本原理,克服技术至上的观念。在教学中,要善于预留学生联想与再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内心激荡,走

进艺术创作者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世界,主动感受与体验艺术作品与艺术思想,提升对美好事物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激起学生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改革课堂教学,打破传统静态式知识传授模式,优化美术教育教学环境,努力创设相应的机会与情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由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思考,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是否具有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能否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设置教学的剧场情景,通过表演性的行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民主、宽松、和谐的情景交融氛围,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反应[8] 。同时,针对每个

教育主题,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创造与表现,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如,对于《掷铁饼者》的作品分析,让学生积极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不同看法,充分体会和阐释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强化实践指向,建立全方位多元化课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些宝贵教育思想对高校公共美术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除课堂教学外,课外和校外美术教育活动是公共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重,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美术教育课堂。善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动漫设计活动、校园服装大赛、生活场景摄影展以及寝室设计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美术实践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特别是把艺术作品的美学感受引向社会问题的思考,推动学生把创新性思考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发挥课外场景的美术教育因素,鼓励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体验与畅想,发挥城市文化古迹、公共艺术景观、学校校园设计

的作用,把学生平时旅途游历资源结合起来,如对亲身所经验的北京奥体中心、上海世博园以及古代文化遗迹等陈述出来,供学

生之间交流与分享,激发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与想象,培育学

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职业伦理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用文化培育人。这在公共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公共美术教育仅在人才培养等顶层设计中体现人文取向还远远不够,它无法自动生成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发挥好中介和主导作用。如果教师仅把传授美术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课程所本应蕴含的人文价值就无法传递到学生身上。因此,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形成教师队伍的经常性教育与学习机制,重点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督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的职业伦理在教育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责任感、敬业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不断加强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的教育,监督教师自觉

守护职业伦理,维护教师形象。另外,情感因素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学生从公共美术教育中获得的信息与质量同师生关系密不可分,这种关系依赖于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在公共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着良好的情感走进课堂,祛除私利情结,敢于接受学生挑战与质疑,在良好的心境中与学生沟通,积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品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

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1.1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1.2.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1.3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才能,逐步养成积极、开朗、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对学及其他文化课和为将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创造美好的生活能力打下

美术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美术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

高校美育教育

高校美育教育 程啟鹏101103204 2012.3.28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 当下的美育状况 大学生层面的反映出的问题比较及表,主要有: 1.大学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美育常识。很多大学生不明确甚至不清楚美学及美育的含义,访谈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美学是与美术有关的,美育是美术教育的简称而已,更不用指望他们体会美育对自己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意义了。他们了解智育、德育及体育远比美育深刻,这个结果对于实行多年的高校美育是很遗憾的,从本质上讲高校的美育大部分努力是付诸东流的。 2.部分大学生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由于美育在高校教育中没有健康地发展起来,当下的大学生由于理论上的迷惑和实践上的困窘,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深刻的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来自西方社会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感性欲望,大众化、快餐化的文化环境,尤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极端物质,缺乏了理性的规范与道德意志。 高校方面中存在的美育问题: 1.高校缺腿发展,美育受冷落。我调查到的,在广西的主要高校中,提及美育的都是停留在转发上级的指示上,在教学大纲中提及美育也是寥寥几字,另外的形式就是出现在高校教师对美育的研究成果中。由于美育在高校实际教育行动上没有得到重视,美育没有得到也智育、德育和体育一样的平衡发展的机会,表现在美育教师的严重贫乏,教材寥寥无几,相关经费匮乏。 2.教师的引导不足,美育贯彻流于浮浅。令人欣慰的是多数高校教师对中外美育理论是有一定了解的,还有不少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探索美育的出路,但是

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孩子为什么要学美术 ——谈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儿童美术逐渐受到社会以及家长们的重视,美术培训机构也遍地开花。那么什么是美术教育?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就是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是以美术为基础的专业教育。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传授艺术技能,还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提升审美水平、锻炼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品德优秀,趣味高尚的人。美术教育还能对那些不从事美术职业的人发挥作用,这种认识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主流观点。 下面我通过近几年我的教育实践,以及对孩子们的观察,谈几点我的想法。 第一、艺术可以培养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儿童认识世界是从触觉开始的,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告诉他水杯很热,他对热没有概念,这个时候你让他触碰一下,他会非常敏感的把手缩回来。Lawrence在两岁多的时候,家里饮水机接开水的按钮因为是红色,他总是想去按一下,我告诉他很烫,他总是不听,有一次我把他的手放在下面轻轻按了一下出了几滴热水,他迅速地缩回来,从此再也不碰了,并且还会告诉别人“烫、烫、烫”。艺术作品就是表现人们对于自然万物的感知,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感知外在世界,然后把感知到的记录下来。在尚书艺坊的感知课程里就是通过让孩子去体验而去记录自己的感受,这时作品可能没有什么具体的形状,但是通过颜色、线条等的画面让你体会这是什么“味道”的作品,作品是硬的还是软的。我们看一下这几张图片,看看孩子们是如何表现的:

这几张图分别是酸、甜、辣与热的表现,抛开具体的形象,是否可以从画面中体现表现的内容呢?这种体会是不是会很深刻呢? 第二、艺术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天生充满了想象力,后天的教育很容易就剪断孩子想象的翅膀,而泯然众人。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那么事实确是比标准答案要丰富得多,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呢?有的家长说要考试,没有标准答案考试就考不好,考不好老师就会叫家长,这或许是一个理由,考试好和孩子一生的成长到底什么重要呢?一次考试只是代表一个阶段的知识的积累,而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将会为他一生的答卷贡献力量! 在艺术课上我们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把太阳画成方的,你可以把天空画成红色的,你也可以把人画成三头六臂,只要你想得到,就可以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丰富你对世界的认知。我们说孩子的想象力不需要培养,而是需要保护,因为孩子天生充满了想象力,后天的经验慢慢的会把这种想象力扼杀掉。会不会有一天孩子拿着画的一张方形的太阳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会说:你看看,太阳怎么会是方的呢,应该是圆形的。孩子这时就会很沮丧,认为自己错了,太阳应该是圆的,从此太阳是圆的就成了标准答案。可是早在1933年在美国的西海岸就有位学者拍下了方形的太阳,因为大气折射的缘故而形成一种奇特的现象。我们就凭借自己的经验把孩子的这种想象力给毁掉了,从此让他的世界少了一种可能。

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发表时间:2015-07-08T11:43:40.5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作者:石钦[导读] 这篇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注重管理与深化内容的视角着眼分析。 石钦云南艺术学院650000 摘要: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高校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有效地反映了国家的艺术水平,而且也能体现出大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竞争力,所以,应该充分重视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这里以云南的高校为例进行说明,主要探讨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希望对于今后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素质教育 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另外,不同的地区发展也存在不同的问题,这里以云南为例,可以看出,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不利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很多专家对此深感忧虑,展开广泛而更进一层的研讨,试图寻求造成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发展困境的缘故和解决办法,并获得一定的阶段性效果,比如在专业化和精细化方面的探索得到业界的认可。这篇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注重管理与深化内容的视角着眼分析。 一、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1.对公共艺术教育理念理解不深。高校固有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性格极易影响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这导致高校管理者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的隐患直接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显现。在现在就业的压力之下,老师和学生都把重点放在知识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上,这样就使得学生人文和艺术的潜力没有发掘出来。把公共艺术教育设立在选修课或者还不如选修课的位置,这在云南的某个学校被学生戏称为“豆芽”学科,作为专业课学习累了时的一种放松课程,听听教师讲课,听听乐曲,观赏一下名山名画,一般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欠缺一定的深度,把公共艺术课置于一边。 2.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目的性不强与理性不足。孔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诗、礼、乐对人修养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进一步讲即艺术能熏陶人的涵养,宜于修身养性,各高校以公共课的形式设置艺术教育课程,其终极目标即为增强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公共艺术教育在学科内容上不但要丰富,并且应该全方面涵盖不同艺术门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云南的很多地方,一些普通高校到目前为止都还存在着对一些课程内容设置非常狭窄的现象,将公共艺术非常简单地诠释为音乐课和美术课,把授课的内容限制在了这两个艺术的领域里,这就限制住了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对教学目的也存在理解不清的问题,只是将音乐和美术专业课程简单删减处理后应用,将精英化的深度教育与大众化的广度教育混为一体。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 1.专业化。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方向来说,应该考虑到其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否则,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教育问题一直处在边缘化的位置,不能有效改变原有的问题。第一,应该保证教师在专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还应该保证所选用的教材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不能简单照搬专业艺术课的相应教材。其次,还要向专业的管理组织、制度更进一层的发展,使高校公共艺术教学专业的进展在高校管理体系内部具有单独的代言人和切实可行的规定。还有,应该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考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与时俱进的评价制度能够更好地监督公共艺术教育的执行状况,使得教学效果最佳。 2.氛围化。氛围化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针对全体大学生的公共课,课时少于各专业课的数量,这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有限的课堂教学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则必然要求开辟第二课堂。这第二课堂不仅包括大学校园常见的各种艺术团体,还要发展各种专门的艺术欣赏活动和交流讨论会等,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课以多种不同于课堂的形式开展起来,更符合“实践”二字的本意,在全校范围内甚至与其他高校和校外专业艺术团体之间建立交流学习的平台,塑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达到人人学艺术、人人懂艺术、人人会欣赏艺术的效果。 3.持续化。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长期发展的必选之路则是持续化,思想的持续化发展亦是高校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保证。持续化的概念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连续性上,更表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涵盖的各个艺术学科面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教育的公共艺术教育方向上,这是不同于专业艺术发展方向的一种新追求。持续化发展同样也体现在不同艺术种类间的融合发展上,这种融合可以体现出很多不同的事物,例如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得以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等也可以由此得以体现。融合发展更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持续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结语 总之,普通高等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公共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整体艺术素质的主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积极促成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地位的上升,给予规范的学科管理和师资力量与硬件建设的支持。追溯其根源,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进步有赖于深化自身内容,不然,公共艺术教育将只是停留于形式或是依靠别的专业,均对自身进步与教学效果无益。参考文献 [1]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 2010, (4),70-71。 [2]叶小玲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音乐, 2011, (5),96-97。 [3]朱英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深层次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4),62-63。

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

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 实用写作模拟试卷一 2009年 试卷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实用写作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为社会、为国家的起了很大的作用。 2、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是由规定的。 3、批复针对请示表态或发表意见,对下级的工作有指导和作用,下级不能违背上级的批复。 4、是指编者根据简报的内容所作的说明和评论。 5、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6、指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依法提出的刑事案件的上诉或者抗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所做的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依照第二审程序重新进行审理,所做出的改判的书面结论。 7、的任务常常是纠正错误、宣传科学。 8、按规定,在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9、消息的也叫肩题、眉题,标在正题前面作为前奏,起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说明原因、提示消息内含精神实质的作用。 10、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送往宾客的仪式上或会议、活动结束时,对宾客、会议代表、活动参与者的离去表示热情欢送的讲话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工作研究、述职报告、提案、领导讲话稿、演讲词、解说词、典型材料等属于()实用文体。 A) 公文类 B) 机关日常事务类 C) 规章类 D) 礼仪文书类 12、既有个性特点,又有共性规律,能代表某类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方向,具有说服力的材料是()。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 义和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

高校美育现状调查

高校美育现状调查 姓名:常雅迪 学号:2 时间:美育,又称美学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培养人、

提高人的素质,基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的到美化。 21世纪的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提升着美育这一卓越的教育品质,使之越来越成为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素质、造就创新人才、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社会文明的一个根本因素。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美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心灵,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美学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他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这样一个直接探讨“美”的学科,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如此,美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等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钱学森院士曾提出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六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

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必读 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术方面的才能,能够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美术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笔者曾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 只有20%有艺术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 ,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儿童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善于言传身教;4.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三)儿童美术才能与好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并影响和决定了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有人统计,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训练受教育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由此可见,良好的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可以促使儿童美术才能的发展。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家长必须一开始就应为孩子找一位好教师;循循善诱的态度;良好的仪表和美好的品行。 通过以上诸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全部过程中,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同时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努力去寻求发现,并点燃孩子们美术才能的火花,使之放热发光。

高校美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高校美术教师的资源配置问题。 高校所选择的教师从学历上看基本上都是硕士毕业,对于美术专业的教师学历要求也是如此,从当前的美术教育的专业上来看,高校的教师在学习的科目上都是比较广泛的,其中还包括非常多的公共项目, 对于一些专业的知识学习并不深入,在学生本科阶段中对于各个专业的划分不断细化,但是对于研究生阶段来说,专业还是相对比较分散,在学习当中容易导致知识不系统性的情况发生,如果进入硕士或者博士阶段,学生们会选择其中某个专业进行深入的学习,在美术专业当中也是这样,例如在本科院校的国画专业中,主要是对于山水进行研究,还对于相关的专业内容进行广泛的学习,但是从研究生阶段来说其绘画技术专业性更强,但是这些研究生进入院校当中当教师时,会需要自己去教授一门其他专业的课程,这时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因此很多教师在实际工作之后还需要进行学习,这样加大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博士生研究的课题就更加深入,因此从博士院校毕业的教师更适合去做导师,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而对于一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就相对并不适合。二教学方法上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技术能 力和专业水平,而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却没有更加关注,对于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如何进行培养的相关话题比较少, 另外我国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在对接受形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实际的专业学习过程当中,更多的学校还只是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们单一地去学习一些

理论知识,而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完全理解, 后期已经无法更好用到生活当中,因为我国教育方式上相对比较传统,这对于学生们培养发散思维很难,同时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普遍缺乏学习意识。三教学中缺乏德育的渗透。对于一些高校当中开展专门针对美术学生的课程来看,对于学生的技术技能进行强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对技术和技巧进行强调,而忽视对于文化课程的教学将会对学生的拓展思维形成阻碍。从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当中对于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综合素质上来看,只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而对于综合素质却并没有进行强化。 同时对于高校中专门学习的学生来说,更多以专业课程为主,将文化课程知识作为辅助进行学习,因为高校美术教师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对文化课程教学并不关注,因为美术学生在升学考试时,考试模式相对比较特殊,相比只是单纯学习文化课程的学生来说,升学的几率相对比较大,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发展能够看到一个现象就 是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不好,因此只有将文化修养进行提升才能更好地对美术教学进行提升,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四教学定位以及教学体制的盲目性。目前,大量开设美术专业的高校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人才培养上存在明显的盲目性。当前,我国部分美术教育并未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引起足 够重视,大量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不知要去向何处,有的被迫放弃本专业,从而导致自身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荒废,同时也使国家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未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有一些高校在教学内容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大学英语(B)模拟试卷5(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用书 大学英语(B)模拟试卷 (2011年修订版) Test 5 第一部分:交际用语(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此部分共有5个未完成的对话,针对每个对话中未完成的部分有4个选项,请从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选项。 1. —How was your trip to London, Jane? — A. Oh. wonderful indeed. B. 1 went there alone. C. The guide showed me the way. D. By plane and by bus. 2. —Hey, Tom, what’s up? — A. Yes, definitely! B. Oh, not much. C. What is happening in your life? D. You are lucky. 3. —Do you mind my smoking here? — A. No. thanks. B. Yes, I do. C. Yes. I’d rather not. D. Good idea. 4. —David injured his leg playing football yesterday. —Really? A. Who did that? B. What’s wrong with him? C. How did that happen? D. Why was he s()careless? 5. —This box is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 upstairs. — A. You may ask for help. B. Let me give you a hand.

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文章从美术理论的角度,针对目前美术界存在的有些理论素质相对欠缺、美术院校对美术理论课程不够重视等问题,对照西方美术教育专家对美术理论观点的比较,说明美术理论课程在我国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美术理论美术教育重要性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从20世纪初发端,经过了渐兴、停止、恢复、发展等阶段的近百年的发展,今天已呈勃勃兴盛之势。但在这兴盛之中,却也呈现出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既阻碍着美术院校的发展和完善,又对一些美术从业者和学生的发展存在不利。 一、美术界人士对美术理论还应更加重视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艺术浪潮,从“85美术”到“波谱”“玩世”“泼皮”“艳俗”等。在这一波波的艺术浪潮中,有些艺术家由于相对欠缺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为基奠,缺少对中西方艺术史和艺术背后的整体知识的系统了解,致使他们在这些艺术浪潮中虽不乏创作了固于本土而面向世界的时代力作,也有一些单纯模仿西方艺术样式的矫饰的作品。 叔本华曾说:“人类总免不了会犯同样的错误。”在今天的美术界,有些人仍视美术理论为美术创作的附庸。比如笔者的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朋友就曾不屑地认为“艺术家所需要的是灵感,是手上工夫,是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理论。”笔者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积淀

又何来灵感?没有理论知识引导情感表达创作定会显得苍白无力。今天,有些青年艺术家都把自己一头扎进画布而不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并把这些视之为是对艺术的另一种“执著”。然而,笔者看来,他们中有些殊不知这份“执著”有令人扼腕的叹息。 有几次,笔者遇到几个某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自由画者,他们问:“谁是八大山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还问到:“是八个大山人吗?”笔者啼笑皆非。然而,当我们了解到有些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在我国,有些高等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其美术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相对不高。一些绘画专业在有些学校在设置的专门的美术理论课课程上存在安排得不足。一些学校的美学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被列入公共文化课范围内,总课时约占公共文化课的30%左右。 二、从西方学者的观点,谈美术理论的重要 西方本质主义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人类的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因此,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教育作为现代大众化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最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下面四大部分,即: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在艾斯纳和格内尔的这份课程列表中,美术理论所占有的比例明显很大。由此可见,西方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理论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还是较高的。 美学是与人生价值问题相联系的。美术院校通过对美学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对美的本质、形态、类型等问题的了解的同时,增强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艺术教育38ART EDUCATION 2012 · 07◆ 彭时代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与当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的。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精 神愉悦的教育理念,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回归生活的主体参与式教育理念,应当成为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推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改革不断迈向深入。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课程建设 理念 <内容摘要><关键词>马克思曾指出,艺术和审美作为人类精神需要和享受的一个主 要方面,是在物质需要和享受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必然发展起来 的,这是人的一个高级属性,“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 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①。也就是说,现 代人和现代教育通过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形式,已经成为完善和发展 自我个性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而且更是一种 实践活动,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②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 养的阵地,通过课程化的途径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与内在要求。 课程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因而必须遵循一定的 价值原则。美国文化哲学家列维(AlbertWilliamLevi )和艺术教育 家史密斯(RalphA.Smith )就提出,教学的进程如同一个循序渐进 的连续统一体,从接触、熟悉和感知训练到历史意识、欣赏代表作 和批评分析,整个过程的重点是从中学会发现和接受艺术作品的审 美价值,同时也强调讲授方式与对话教学法等。③树立科学的高校 公共艺术课程理念,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前提与核心。教育部2006年 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高校开展 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理念进行了宏观的架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围绕该方案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把培养学生健 康的审美观念和辨别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课程 理念的最终指向。具体来讲,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要树立以 下几种基本理念。 一、愉悦理念: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内在属性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强调,审美必须与实际的人生问题、与社会 功利问题相分离,强调审美只有作为无功利、无利害的纯形式的存 在才是它自身。换句话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的压抑人性、 不能给人愉悦感受的艺术课程,哪怕其功利性结果多么令人羡慕, 价值含量多么高,都违反了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反艺术的 课程,也是与现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相悖的。 从上述的最终指向目标出发建构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理念,在 培养过程中注重精神层面知、情、意结合,德育、智育、美育相互 渗透,改变了传统教育结构中由道德伦理所统摄的德性教育模式, 也修正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技能、漠视情感的偏颇,在完善教育体 系的意义上强调三者兼顾、全面发展。保持学生的良好求知心境和 愉悦的身心状态,使他们充分感知艺术的愉悦性,这既是高校公共 艺术课程建设的内在属性,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与价 值取向,也就是说,愉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目的与手段二者 的统一体。我们按照精神愉悦这一要求,可以把高校公共艺术课程 建设概括为三个层次,即艺术审美感知的愉悦、艺术意识唤醒的愉 悦和艺术情感共鸣的愉悦。 第一层次是艺术审美感知的愉悦。前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 说:“艺术的本质是审美。”④在艺术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种自 我的实现和自我的体验,只有对艺术有着浓烈的审美感知,才能唤 醒人的自身艺术意识,进而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也正如席勒所说 的那样,“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 的人,没有其他途径”⑤。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审美,才能够实现 “理性的人”这一目标。“美不仅是我们的对象,而且是我们主体的状态,在审美过程中,感觉、情感和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⑥,对艺术的审美感知,是实现精神愉悦的前提。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艺术感知习惯,在此阶段,学生的审美倾向初步形成,通过审美感知体会到精神愉悦,可以让学生对艺术心领神会,保持浓烈的感知兴趣。第二层次是艺术意识唤醒的愉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⑦。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唤醒学生所获得的艺术审美体验,学生的艺术兴趣才能够得以不断保持,“当人们处于快乐的时候,他们的身心是自由的,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因而,他们作为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自由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时,他们就成了全面的人、完整的人。因而,艺术教育的目的,最后还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⑧。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学生内心的审美意识,唤醒他们内心的艺术情感,使得他们能够在兴趣盎然的艺术课堂上,主动而又积极地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技能,确立认识、鉴赏艺术作品时所需要的态度,进而在艺术课堂上能够专心致志地审视艺术作品的感性特征,从中体验到艺术情感唤醒的愉悦。第三层次是艺术情感共鸣的愉悦。审美活动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愉悦是艺术情感体验的结果,享受艺术愉悦的途径便是对艺术进行审美体验。只有当审美体验被激发之后,与之相随的审美情感能够被激发起来,起到强化知觉、激励想象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情感的共鸣,这也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情感愉悦的最高体现层次。我们常用的“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等词语,就是情感共鸣最好的表现方式。“只有当学生从被说教、动员、强制、灌输的被动地位解放出来,处在一种对艺术的渴望状态,融自身的生命内容于艺术审美对象的状态时,他们才会感到自己进入了一种‘自我实现’的自由境界,……在个性的空前解放中获得了极大的享受和愉悦。”⑨由此可见,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依靠共鸣的师生情感,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使其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地并附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艺术活动,这种精神的愉悦最终会体现在对艺术情感的接受上。二、人文理念: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是人文主义课程观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课程观的出现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融合的结果。科学主义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当今教育所追求的“能力本位”“行为目标”等,就是科学“工具理性”的表现。⑩在科学主义支配下,课程文化也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如提倡科学精神的形成和科学方法的掌握、重视课堂教学等。但随着人本主义哲学的盛行,课程文化出现了转变,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取向,人文主义课程观由此确立。人文主义反对整齐划一的课程教学,认为人的情感、意志才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由此课程文化也体现出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要求“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 。伴随着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 二.美术教育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因有的求知欲。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幼儿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如:汽车)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汽车)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汽车)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树木、楼房、行人)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2.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 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的, 为了使幼儿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乃至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的代表区域,即管辖它的神经中枢,而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英语B试卷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英语B试卷 来源: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06年3月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栏内,将考号和考试科目在规定的栏内用2B 铅笔涂满涂黑。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卡均不得带出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选择题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主观题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此部分共有10个未完成的对话,针对每个对话中未完成的部分有4个选项,请你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字母按要求涂黑。示例〔A〕〔B〕〔C〕〔D 1.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meat or fish? —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Either will do B. Yes, I like meat C. Yes, I like fish D. No, they are not my favorite 2. —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iving me so much help. —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No thank you B. You’re welcome C. OK D. Thanks 3. — Must I be home before seven? — ___________________. A. No, you need n’t B. No, you mustn’t C. Yes, you will D. No, you won’t 4. — Would you rather come on Friday or Saturday? — __________________. A. Yes, of course B. No, thanks C. It doesn’t matter D. Friday 5. — I doubt whether the Chinese Football Team can win the game this time. — ____________________. A. That’s true B. It’s hard to say C. I like the team D. I don’t believe it 6. — I believe we’ve met somewhere before. — No, ____________________. A. it isn’t the same B. it can’t be righ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