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生物分类》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2)

第一节《生物分类》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2)

第一节《生物分类》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2)
第一节《生物分类》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 (2)

第一节《生物分类》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2)

第1节生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第29——36页。内容包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意义,科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生物检索表的编制方法,以及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出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讲出生物分类的差不多单位。

2、举例讲明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3、尝试依照一定的特点对生物进行分类,编制一张简单的生物检索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观看、讨论、阅读、应用等体验对生物进行分类,并应用对生物的分类的科学方法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科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时件中,感受科学家们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命名的方法。

难点:活动一〝尝试对生物的分类〞,活动2〝编制检索表〞。

教学预备:富有启发性的咨询题。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

1、分类单位:

2、分类依据:

3、分类举例:

活动:编写检索表

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

练习设计:教科书摸索与练习

教学后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 产生声音; (2)节日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发出爆炸声。有经验的人能够判断出远处的爆炸声是鞭 炮声而不是枪声,他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递 的性质。 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介质的 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 以上.(声音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 3.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 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然后再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我市的浑河公园是具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公园,浑河流经园中,河 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 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 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图1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光线是从 射入 中。 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 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 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 这样做的好处是 。 7.当我们有机会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草原上会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 反射。 8.如图3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 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 、B 、C 、D 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 ,根据成 像情况可知, 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9.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 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 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 图1 图2 图3

_UpLoad_20130304cz_教案_初中物理_八年级_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课题:第七章运动和力§7-1 力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教具:实物投影仪、磁铁、铁钉、铁球、两个刷子、三角板 教学过程: 第七章运动和力 §7-1 力 一、什么是力 教师先投影图片"人压跳板跳水,运动员踢球":或观察教材90页中前四幅图片(通过课件),从不同侧面展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等情况. 演示:起重机吊起钢管,磁铁吸引铁棒. 总结这些实例的特点: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作用.从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出力的概念: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演示:磁铁吸引铁钉 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物体之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相互性 演示: 1.两刷子互相摩擦,刷毛都变弯曲. 2.两小车上各放一条形磁铁,松手后两车同时开始运动、手托球. 3.穿旱冰鞋的同学互推 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 (N).在这里介绍牛顿的资料 那么,"牛顿"这个单位究竟有多大?我手托两个鸡蛋,告诉学生,手托住两个中等大小鸡蛋,大约需要1牛的力.然后举起我们用的物理书放在手上,该书对手的压力大约2.5牛. 二、力的作用效果 实物投影仪展示: 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的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教师继续用磁铁吸引小铁球,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教师再举一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的实例. 三、力的三要素 教师可以从"开门"或用板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易推开门.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 力的图示 在力的图示中表示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要注意作图顺序,应先定标度,再定点,定方向,定长度,最后画箭头,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图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基本知识点归纳: 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 ①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②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 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 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规律简化总结: 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 2.光学仪器的操作 1)照相机的操作: 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 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 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 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 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t):在1标准大气压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T=(t+273)k 4、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上述4个事注意事项,可能出实验题的错误判断或出选择题)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6、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玻璃、沥青、松香、和蜂蜡。(记忆并会识别熔化凝固图像) 8、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9、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表面空气流通速度。 10、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白气”是态?是发生而形成的!) 12、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常见的例子:樟脑球(也叫卫生球),分析白炽灯变黑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重点理解一下):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1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16、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4、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

八年级物理《7.3 重力》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7.3 重力》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 (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 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 仪器材料铁架台、细线、斜面、一重物;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小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课时安排 1 板书设计 第三节重力 一、重力G(gravity):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二、重力的三要素 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重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猜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方案与表格: 钩码的质 量m/kg 钩码受到的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 比(N/ kg)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 g=9.8牛/千克 3. 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 4.重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 几个现象. (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 地 (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 “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 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 的故事吗?” (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 力的故事. (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 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 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 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 解) (6)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 字母G表示(英文gravity的首字母). (7)师:大家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 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 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师: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 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8)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 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 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 点:落回地面. 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 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问题. 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 飞机失事坠毁等).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 力物体. 2.直观讲解:重力的方向(1)演示:让粉笔由静止自由下落. (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 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 竖直悬挂静止.(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 片) (3)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猜想出 重力的方向吗?(学生容易回答:垂直 向下) (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 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 况.(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 (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 直水平面的方向) (6)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 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 观察粉笔自由下落的方 向. 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 时的方向. 猜想重力的方向. 观察铁架台倾斜过程中细 线的悬挂方向,思考竖直向下 和垂直向下的区别. 掌握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 下,不能简单的说“向下”也 不是“垂直向下”.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 比本领 一、以图画激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小朋友。(出示梅花鹿、金丝猴的图画) 生指认两个小动物的名称。 师:他们各有各的本领。那么,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本领呢? 生说出两个小动物的本领。 师出示词卡:爬树、跑。并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把这两个词卡分别贴到相应的动物下面。 师:到底谁的本领大呢?梅花鹿和金丝猴谁也不服气。他们正在举行一场比赛呢! 师板书课题:比本领 (以图画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生动,同时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听故事,并且和自己平时的朗读比一比,你认为磁带里读得怎么样?(放课文录音)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像磁带里读的一样,也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次,不会的小组一起讨论。 生小组学习,互相帮助。 2.开展"摘果子"游戏,主动识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自由认字。生独立识字。 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生字卡离开座位去考考同学。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像梅花鹿和金丝猴一样,同学一起合作"摘果子"。黑板上的"大树"上有许多"果子",每个"果子"后面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词。谁摘到"果子"就要把后面的词语读出来。两、三个学生合作"摘果子"。 三、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师范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四人一组,把课文读一读,评一评,看谁读得最好。 现在,请三个同学分别当梅花鹿、金丝猴、大象伯伯把第一段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第一段。 生自由读 师:请一个同学把第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比赛前,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样想的? 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度,目的是:使烛焰的 屏中央。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 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二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 C、一个初中生书包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 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质量为2000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的密度为2.7g/cm3)则:() A、一定是空心的 B、一定是实心的 C、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D、无法判断 5.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 6.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 7.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8.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9.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量比木头大 C.铁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秋天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秋天”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暑期刚过,秋季刚开始,大自然呈现秋天的特点。这两篇主体课文通过描写秋天特有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秋天到》按时间顺序分别描写了具有秋天典型特征的几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火红的枫叶》通过叙述“我”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之情。 “语文天地”通过读、背古诗《山行》,自读诗歌《露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可爱。通过如何想爸爸妈妈请求带自己去观察秋天的景物,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激发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此外,“语文天地”还安排了字、词、句方面的练习,指导学生抄写句子,认识字典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和能力,知道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总重、热爱老师。 2、认字17个,写字15个,学习多音字“转”。 3、复习巩固几种常用偏旁,感知字形、字义之间的关系。 4、练习抄写句子,仿写例子说句子。 5、读背古诗《山行》,了解诗的意境。 6、独立阅读《露珠》,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7、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继续学习观察。 8、观察字典,认识字典,为学习部首查字法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三)的学生,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五、教学计划 1、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教材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全书共5章,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四章声现象;第五章光现象。每章下面又分小节,每节内又有若干小标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交流讨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2、教学目标 (1)第一章物态变化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磅】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秋天到 教学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知识要求:学会7个生字及新词,认识13个字。 3、能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秋天是天气转凉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 难点:“转”“黄”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秋天景象的图片。 老师说:四季的脚步走得飞快。转眼间,秋天到了。板书课题:秋天到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3、把你读的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理解秋天天气凉的特点。用换词法,把“凉”换成“冷”,让学生说说行不行,为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为什么说“田野翻金浪?” ①请明白的同学帮助解释。 ②老师小结:九月的田野里,稻子熟了。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在微风吹拂下翻着金浪。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老师小结: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 3、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想象大雁飞行的动作和变换的队形,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性练习 1、练习对对子,体会诗歌严整的格律。 (1)老师举例:天对风,凉对爽。 (2)老师出对子,学生抢答。 鱼虾对()枫叶对()肥对() 蟋蟀对()田野对()红对() 2、练习续编课文。 五、总结全文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师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在八月到十月。秋天是天气转凉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背诵课文: (1)齐背课文。 (2)指名分小节汇报背。师生评议。 二、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2、交流汇报。 三、指导书写 转: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七笔“”过横中线后到竖中线自动折回。 黄:第六笔“”起笔在横中线上。 香:第三笔“”收笔在十字路口。“”“”应收笔到同一水平线上。 四、扩词练习 请学生充分练说。 五、作业:画一画秋天。 板书设计: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鱼虾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枫叶红菊花黄大雁排成行)教学后记: 火红的枫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结合自身感受,体会作者情感。 2.进行说说练习。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北师大版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 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3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在图中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 3.下列事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4.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高压锅煮饭菜,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降低了水的沸点 B .黑色物体能吸收任何色光 C .医生用B 超检查身体是次声波的应用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5.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 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B.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C.“神十一”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D.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6.“五一”期间,小明乘坐如图1所示的动车。小明在行驶的动车上看 到路旁的树疾速向车后退去。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 .初春,河流中 冰雪消融 B .仲夏,草叶间 露珠晶莹 C .深秋,枝头上 挂满白霜 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图1

A. 路旁风景树 B. 路旁的房子 C. 小明乘坐的动车 D. 铁轨7.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速和声速一样 C.光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8.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B.摩托车烟囱上安装消声器 C.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D.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9.下图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10.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2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5:40 B.4:20 C.7:20 D.8:40 11.同学们在公园的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B.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D.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12.图3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是50℃ B.这种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点是50℃ C.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3.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满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铝块、铁块 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则溢出水最多的是(ρ铜>ρ铁>ρ铝)( ) A.放铜块的杯子 B.放铝块的杯子 C.放铁块的杯子 D.三只杯子水面高度相同 1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2: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 ) A.湖中倒影B.水“断”筷子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D.镜中的陶罐 图2 A B C D 图3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doc

八年级物理下教学计划 马圩中学韩振伟 1、教学依据: 《物理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 2、本册教材的特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 大探究 " (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 (3)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 (4)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 当增加了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了教材的弹性,在教科 书中设立了“科学窗” “读材料”等栏目。 3、本册教材章节特点: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是光现象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光学仪器,重点是通过探究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运动和力 , 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已从前几章研究物质的现象问题过渡到这一章 研究物质的本质问题,因而许多概念也由具体转入抽象,可能较难理解,但是由于学生通过 前几章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再加上这一章所研究的本质问题均是以学 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作为研究的背景,能够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学习本章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仍然贯穿在本章的教学中。 本章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探究得来的。 从知识的深度角度来看,这一章中的概念和规律十分抽象,较难理解,但学生通过前 几章的学习,尤其是第七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这为学习本章的知 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九章机械和功,主要是力学知识的运用。在介绍简单机械的时候,由于简单机械在我 们的生活中使用得比较多。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呈现这些机械的工作过程;虽然这些机械我们经常见到,但是学生未必会明白其中的原理,可以顺势介绍这些机械的构造和原 理。其中要利用到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因此要多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4、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本人已了解了学生物理学习情况。从上学期期终考试成绩来看,学 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较好,以往教学中女生对物理学不太感兴趣的现象体现不是太明显,学习较认真学习较积极的主要是女生。她们学习较主动,课前预习认真,实验主动动手,这是以 往在物理教学中不多见的现象。但物理成绩中后进生也主要还是男生,他们主要是学习不思 上进,上课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这需要在本学期中重点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督促。同时,物理到了第七八章,仅靠认真想学好物理学已不可能,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学 习,尤其是男生。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doc

初二物理各章知识点总结 总结人:宝日格、房凯霄、樊高、赵家昂、陈涛、虞恩华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变化温度 常见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质有一种状态别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我们用温度表示物质的冷热程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至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反之叫做凝固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在凝固的过程中放热不降温。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由液态至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反之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蒸发是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进行,蒸发时吸热。 影响蒸发的因素: 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沸腾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化的方法 降低气体温度 压缩气体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反之叫做凝华。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的国际单位:米 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国际单位:克每立方厘米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运动与静止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这个被选中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如果物体是直线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那么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快慢,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音速:340米每秒 二、乐音 我们把听起来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来表示这个物理量叫做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精品文档 杰哥制作 啦啦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 1、如图1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C) 图1 2、试判断下列几个物体的运动,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是……………(C) A、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 B、月亮躲进了云层里 C、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D、跳伞者看到地面在上升 3、小块0℃的冰,投入一大盆0℃的水中(周围空气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汽化、升华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C ) A、冰会发生熔化 B、一部分水会凝固 C、冰和水的多少都不会变化 D、无法判断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所有固体熔化时温度都保持不变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C、蒸发、升华都有致冷作用 D、液体沸腾时对它继续加热,温度不升高 5、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右图2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 D ) A、“海市蜃楼” B、“杯弓蛇影” C、“镜花水月” D、“立竿见影” 6、如下图3所示有束光线射入杯底形成光斑, 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A)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7、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乒乓球,桌边有一平面镜,当乒乓球在桌面向平面镜滚动时,它在镜中的像沿竖直方向运动运 动,由此可判断平面镜与水平桌面的夹角是……………………………………………………(D) A、300 B、450 C、600 D、900 8、景华学校的佳佳同学考取了北京大学,她爸爸将自己的金戒指拿到金店加工成金 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金戒指熔化倒进金牌模具时质量减少了 B、金戒指做成金牌表面积大了,故质量增加了 C、金牌由景德镇带到北京大学质量会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如右上图4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m3, 图4 煤油的密度0.8×103㎏/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C)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10、某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实验中我们是想办法通过测量与其大小相等的量来完成的。下列几个事例中不是应用 这种方法的是…………………(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