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期末复习

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文献导论

(一)概念:狭义: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

广义: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二)原义:“文”指文章,“献”为“贤”或“贤才”

(三)文献的概念发展:从指“典籍和贤才”(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再到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一)先秦:古典文献学的初始阶段,但遭秦始皇的破坏“焚书坑儒”

孔子提出“文献”概念;整理《诗经》《春秋》

(二)两汉:成熟时期。既有以义理为主的经今文学派,又有以考据为主的经古文学派。

刘向、刘歆父子著《别录》《七略》,中国古典目录学、校勘学的奠基人

大家:司马迁(西汉)——古籍今译(《五帝本纪》中对《五帝德》与《帝系姓》两篇文献所记内容真实性的辨析);郑玄(东汉)——集大成(《毛诗笺》、《三礼注》);王充(东汉)——辨伪(《论衡》);许慎(东汉)——训诂(《说文解字》),开创以小学校读古典文献或经书的方法

(三)魏晋南北朝:北方承汉朝古文字考据之余绪,南方受玄学影响较大,出现义疏文学。注释整理繁荣,音义之学兴起,四部分类法。

大家:颜之推《颜氏家训》陆德明《经典释文》

(四)隋唐:集南北朝之大成,史注成就较高

大家:颜师古《五经定本》、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张守节《史记》(注)、刘知几

(五)宋元明:疑辨思潮兴起,以理学为代表的义理之学为主

或宋辽金元:宋:史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集部书的编纂与整理;金石考据学;公私目录学

大家:郑樵、洪迈、朱熹、王应麟

明:《永乐大典》;佛教典籍的整理,刻书业发展

大家:杨慎、焦竑、胡应麟、方以智

(六)清:集前代考据学之大成,形成以小学为中心的一代朴学

《四库全书》;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考释与研究;经传的整理与考辨;历史文献的整理与考证;周秦诸子文献的整理

大家:顾炎武、纪昀、廖平、皮锡瑞、俞樾、孙诒让、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七)近代:开始之际,承考据学传统,古文学一直占优势

大家:罗振玉、王国维、张元济

汉、唐、宋、清是四个重要时期

三、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

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等

四、古典文献类型

(一)总集: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二)别集:相对总集而言的,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三)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四)丛书: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合刻”“汇刻”“汇抄”“全书”等。

(五)工具书

1、书目:著录文献的自然状况,包括书名、作者、篇数、卷数、版本、内容提要、类别等的主要工具书。

2、索引:又称“通检”“引得”,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事项(可以是人名、

地名、词语、概念、或其他事项)按照一定方式有序编排起来,以供检索的工具书。

3、类书: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四部书中,《太平御览》编得最早。它是一部综合性类书,门类繁多,征引赅博,在类书中堪称“空前”,被视为“类书之冠”,这是很有道理的。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而其中十之七八己经散逸,这就使本书显得尤为珍贵,被称作辑佚工作的宝山。

《册府元龟》取材以正史为主,间及经书、子书,小说、杂书一律不收;类目以人物、事类为中心,不及其余;专收上古——五代的君臣事迹,尤重唐、五代。全书分帝王、将帅、学校、刑法等31部,每部下又分门,共1104门。

每部前有“总序”、门前有“小序”,属概述性质,对于了解有关内容有所帮助。

在《玉海》的各个类目当中,不仅提供了历史文献资料,还提供了代表这些文献来源的图书目录,有别于一般的类书。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专就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出版之后,一直为历代学者视为不朽的名著。此后宋郑樵撰为《通志》,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连同《通典》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九通”。1935年再加上《清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其中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

五、古典文献的目录

(一)目录的概念:

目——一书的篇名或群书的书名

录——叙录(书录或序录),对一篇文章或一部书的内容所做的提要

(二)一书目录: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也有只有篇名没有叙录的)。

(三)群书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又有只有书

名没有叙录的)。

(四)目录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古代目录学萌芽于先秦,而正式兴起于西汉。随着汉代重视文献与文化的发展,散失文献得以集聚收藏,整理工作也应运而生。汉初即有张良、韩信等序次兵法,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成帝时,又广搜遗书,并名学者刘向遍校群书,编写篇次,撰写撮述全书大意之叙录,汇成《别录》。刘向开创了叙录体目录的范例。叙录现存《战国策叙录》、《晏子叙录》等八篇。哀帝时,刘歆又在其父基础上,“总群书而奏其《七略》。”《七略》虽不存,但主要内容保存于《汉书?艺文志》。《七略》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

(五)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1、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为古代图书目录中最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叙录起源于刘向,其整理群书,所作《别录》,今存《战国策叙录》等数篇。

(六)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

1、“六分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创始于《七略》。《七略》含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辑略”为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不是图书分类,实际为“六略”(即“六分法”)。

2、经史子集四部概述

经部著录儒家经典与后儒解经之著作,以及与学习经书有关的读物如“小学”之类。

史部著录历史类书籍。

子部著录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包括的先秦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九流十家的诸子著作为主。再合并“兵书”、“数术”、“方技”三大类,唐以后又增释家、道书(神仙家)、艺术、类书、谱录等类,使子部内容庞杂,包罗哲学、军事、农业、医药、天文、数学、艺术、手工、饮食、动植物及阴阳五行、风水占卜和类书等各方面著述。其小说类还包括小说一类文

集部以《汉志·诗赋略》为基础不断扩展而来。

经史子集四部中,经部为与经学有关之著作,史部专科性较强,集部特点也较明显,而子部相对庞杂,凡难以归入其他三部者,全部归入子部。

(七)古代目录书的类别

1、国家图书目录(官修目录)

清《四库全书总目》

清《天禄琳琅书目》

2、史志目录(附国史艺文志、补史志)

3、私家目录

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尤袤《遂初堂书目》

4、丛书目录

5、其他目录

(八)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1、有助于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术的盛衰

2、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

3、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六、古典文献的版本

(一)版本的源流及名称

1、版本的定义

版本,严格意义是版刻(雕版)印书出现以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最初印版为木板雕刻而成,故又名“板本”。

而“版(板)”和“本”很早就作为书籍文献的名称在使用,因此,广义版本又指一切形式的书本。

狭义版本学:把研究范围局限在刻本,甚至局限在宋元旧本

(二)版本的类别

写本又称手写本,指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前的纸书均为手写本。

2、刻本

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书籍。刻本始自唐代,分类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分类。

3、善本

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善本的范围,《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列有九条:

(一)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含残本与零页)。

(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含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不含印版模糊、流传尚多者。

(三)清乾隆以前流传较少之刻本、抄本。

(四)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之稿本,以及流传很少之刻本、抄本。

(五)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六)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

(七)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本,或有较精版画、插图的刻本。

(八)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

(九)明代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者。

从阅读角度看,足本、精本即是善本。孤本指现存唯一版本。

学术意义上的善本:精注精校、不讹不缺。(不受时代早晚限制,而且经常表现为后出转精)

(三)纸书的装式(掌握名称和特点,看书P112~120)

2、旋风装

3、梵夹装

4、经折装

5、蝴蝶装

6、包背装

7、线装

(四)版本的鉴别与选择(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看书吧!P120~P134)1、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

1)验牌记

2)考刻工

3)看版式

4)查讳字

文献避讳常有改字、空字、缺笔、改音等。

5)看字体

6)看纸墨

7)看装帧

8)审书名

2、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

1)读序跋

2)审内容

3、依据前人研究成果进行鉴别

1)读题识

2)审藏印

3)查著录

七、古代文献的校勘

(一)校勘的任务——去伪取真,或曰复原求真

(二)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

1、讹

讹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错误类型:字形致误、语音致误、文义致误

2、脱

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为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错误类型:脱简、抄脱、删脱、节录

3、衍

原稿所无而传抄与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错误类型:衍字、衍句

4、倒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错误类型:倒字、倒句、错简、篇章颠倒

5、多重错误

文献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错误类型即为多重错误。有既讹且脱、既讹且衍、既讹且倒、既脱且衍、既脱且倒、既衍且倒。既讹且脱又衍、既讹且脱又倒、既脱且衍又倒等情况。

(三)校勘的主要方法

1、对校法及其优劣。

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首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对校法优点在便于发现文献中的错误和找到改正错误的依据。其发现和改正的错误,均有版本上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武断、妄改原文的弊病;而且若将所有异文汇编成校勘记,则无异于汇聚了多种版本。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即是此种著作。

对校的第一步是广搜异本,以便对照和选择。在各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鉴定,确定底本,并按照各本的校勘价值分他本为主校本、辅校本、参校本等。

底本选择为校勘之起点。其选择标准,张之洞归纳为三:一曰旧本,二曰足本,三曰精本(善本)。其余参校本的选择亦可仿此。

2、本校法及其优劣。

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本校。

一书内容前后相联,语言风格往往一致,故可据此而进行校勘。但有的古籍非出自一人之手,或可能有不同的资料来源,其内容文字往往本身前后不一,因而本校法亦需谨慎从事,以免以此律彼,增加新的错误。

3、他校法及其优劣。

他校即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但我们要对他校的资料的可靠程度做出判断。一般而言,时代越早,越接近原貌,也越可靠。应考虑古人引书之不严的通例。

4、理校法及其优劣。

理校即推理式校勘,是校勘的重要的补充方法。当文献材料存在明显错误,而又缺乏足够资料可供比勘时,可采用推理之法加以合理改正。

理校通常需要从语言、体例、史实等多方面寻找作为推理的依据。

一是语言。根据字形、字音相近的情况来推断并改正。因不明词义而造成之错误,亦可通过训诂来校勘。有时还可考虑语法习惯、修辞艺术等等。

二是体例。古书通常有一定的体例,可据此校勘。

三是史实。文献如有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则可能有两种情况:原稿本身有误,或者流传时致误。校勘之任务即在纠正后一种错误。

6、综合考辨

八、古代文献的注译

(一)注释的名类及其术语

1、传

传,意为转述,为阐明经义所用。如:孔子《易传》

2、注

注,注释中最通行的一种名称,西汉即有其名。涉及范围广,注音、释义、阐释语法、说明表现方法或修辞手段、阐释其他文化知识皆可。如:晋郭象《庄子注》3、笺

笺,是表识之意,指引申、发挥,或补充、订正前人说法的一种注释。笺的体例实际是后世疏、正义的源头。如:郑玄注《诗经》

4、章句

章句是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为的是使文章意义更为明显。如:赵岐《孟子章句》

5、集解

两种解释:

1)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如:何晏《论语集解》

2)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6、疏、正义

疏与正义同义,都是不仅训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注释作注。如:孔颖达《周礼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等。

清末四大藏书家,又名“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是清朝末年蔚然壮观的藏书习惯形成的最为著名的四大书籍收藏家及其藏书楼。具体指“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bì)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史称“清末私人藏书四大家”。

(注:本资料是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的期末复习笔记,根据张三夕主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整理而成)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之计算题汇总(有答案)》

页眉内容 八年级(上)科学期中期末复习测试卷(分析计算题)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 (每题5分,共100分) 1.(杭州市余杭区期末统考题)有10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有三种方法,按要求计算: (1)如继续加入食盐,则应该加入的质量为多少g? (2)如果采用蒸发水分,应蒸发多少水? (3)若通过加入25%的食盐溶液来达到要求,则加入25%食盐溶液的溶液质量为多少g? 2.(杭州市余杭区期末统考题)一个重力为75 N的实心物体,它的体积是0.006 m3。(g取10 N/kg) (1)当用手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松开手后,请判断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3.(嘉兴市期末统考题)已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20Ω,通过的电流为0.5 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如果电源的电压为l6 V,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少Ω的电阻? 4.(温州市期末统考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2为20Ω,电源 电压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示数是0.2 A,电压表示数 是4 V。求: (1)电阻R1的阻值; (2)电源的电压。 5.水是人类及自然界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在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2%,则: (1)该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__克;

(2)现欲用6000克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6000克清水一次性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韵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克。 (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上都残留l00克溶液,下同) 方法二:将清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每份3000克),分两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湿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克。由上计算分析,两种漂洗方法,哪一种方法效果好?__________。 6.已知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在标准状况下,l升水中最多可溶解约500升氯化氢气体。 (1)盐酸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 (2)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为1.63克/升,则标准状况下,1升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氢多少克? (3)这时得到饱和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需要计算过程) 7.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了一艘小潜水艇。为了 测定该潜水艇下潜到水中某深度时受到的压强, 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 U=12V;R是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A为压强 表(其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100mA的电流表); R是一种压力传感器,它用于感应压力的受力面 积为60cm2,且所能承受的压力足够大,其阻值 R随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问: (1)在电路中连入R的目的是_________。 (2)当该潜水艇浮在水面(压力传感器未浸入水中)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ff要计算过程) (3)将电流表作为压力表,有什么不足?(写出一点即可) 8.(诸暨市期末统考题)12月29日,我市工商局牌头工商所查获了4600kg地沟油。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包括剩菜回收的油、泔水油、炸制食品的废油、一些劣质动物油脂、宾馆饭店下水道中的漂浮的油脂等提炼得到的。地沟油的密度约为0.6×103 kg/m3左右。问: (1)不法分子能从泔水中提取油是因为泔水油属于________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

居住建筑节能方案和技术措施

居住建筑节能方案和技术措施 10.各县(市、区)规划建设局(建设局),市属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开发建设、施工、 监理单位,局属各管理部门: 10.为了促进我市居住建筑节能工作健康发展,有效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局组织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温州建设集团等单位编制了《温州市居住建筑节能推荐方案技术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15.温州市居住建筑节能推荐方案技术措施 14.第一章总则 10.一、为了促进我市居住建筑节能工作健康发展,有效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温政发〔2006 〕49 号)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1、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结合 我市实际,制定本技术措施。 10.二、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遵循系统设计、质量保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做到建筑节能与自然通风、日照组织设计相结合;外围护保温与遮阳隔热措施相结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洪利用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发展适合我市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10.三、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我市各类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并应执行现行建筑节能设计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商品住宅(含高档住宅)可参照本技术措施执行。 14.第二章节能设计要点 10.一、设计总则 10.1、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建筑平面不宜过于曲折变化,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30,点 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35。 10.2、建筑开窗面积不宜过大,无外遮阳措施西窗窗墙面积比宜≤0.25,东、南、北朝向及有外遮阳西窗窗墙面积比宜≤0.3,东、南、北朝向有外遮阳窗墙面积比宜≤0.35。10.3、外窗宜设置外遮阳,窗户的遮阳构造形式应根据其所在朝向选择。适宜的遮阳构造形式除能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热外,尚应能避免遮阳本身受热后长波辐射热进入室内,以及 对窗口通风特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10.4、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点 10.二、外墙节能设计要求 10.1、当外墙的传热系数K≤1.5时,热惰性指标D≥3.0;当外墙的传热系数K≤1.0时,热惰性指标D≥2.5。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应考虑结构性冷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 10.2、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以减少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10.3、外墙保温形式应优先采用外墙自保温和外墙内保温形式。

八年级科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g 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24×2分=48分) 1.近段时间,为切实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我们应定时做好体温的测量工作。在测量体温时,体温计内水银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 A.密度 B.质量 C.温度 D.体积 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是由氧气与氢气组成的 B .水是一种良好溶剂,能溶解所有物质 C .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就可饮用 D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高空走钢丝是一项惊险的杂技运动,表演者常穿一双底部柔软的鞋,这样的好处是( ) A.减小钢丝对脚的压强 B.为了减少钢丝对脚的支撑力 C.增加脚对钢丝的压力 D.为了增大脚对钢丝的压强 4.据美联社报道,“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由于车轮陷入到细沙中而被困在火星表面的一个沙丘上,一直动弹不得,这与沙丘能够承受的压强较小有关。如果你是火星探测器的设计者,为了减小探测器对地面的压强,可行的改进方法是( ) A .增大探测器的质量 B .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C .减小车轮表面的粗糙程度 D .减少车轮的个数 5.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 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 ) A. 火山喷发 B. 碧海蓝天 C. 狂风暴雨 D.雷电交加 7.图中所示物体A 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8.2009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8日在苍南登陆,中心气压985百帕,这“百帕”是哪一个科学量的单位?( ) A.压力 B.距离 C.压强 D.速度 (A) (B) (C) (D)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语文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6)《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7)《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8下2-4章)C卷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8下2-4章)C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5分) 1. (3分)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 . X的化学式为NO C . 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2. (3分)小科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他在游览时对山上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A . 有机物含量 B . 空气体积分数 C . 土壤生物数量 D . 无机盐含量 3. (3分)小明同学的笔记中,对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描述有如下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A . 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B . 2SO3中的“2”表示:两个三氧化硫分子

C . 3 中的“2”表示:三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 D . (碳酸)中的“2”表示:碳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 (3分)为完全中和某盐酸溶液,需a克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a克质量分数为4%的KOH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 A . 大于7 B . 小于7 C . 等于7 D . 无法判断 5. (3分)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⑤ 6. (3分)钚是一种放射性物质,也是制造核武器的原料。一种钚原子核电荷数为 94,中子数为 145,下列关于钚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45 B .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39 C . 钚原子的质子数为 239 D . 钚原子带 145 单位正电荷 7. (3分)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复习 姓名班级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 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 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 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 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 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通过诗 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

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 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文章中母亲说的“好 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6)《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德。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7)《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8)《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 (9)《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11)《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课文含义是: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她

浙江省东阳市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试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35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大题共20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广州亚运会即将召开,下列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2、每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市里有关部门呼吁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洗莱、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3、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4、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我国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我国纬度最高的黑龙江 C、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点 D、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5、在以下词语中: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鹅毛大雪④四季如春⑤和风细雨⑥ 长夏无冬⑦冬雨夏干⑧雷电交加,描述天气的有(▲) A、①③⑤⑧ B、②③④⑧ C、①③④⑤⑧ D、①③④⑤⑦⑧ 6、能使陆地上的水得到大量补充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 地表径流 7、某人面对西北方向站着, 风从他背后吹来, 则此风为(▲)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8、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四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A、“伊利”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 C、肥皂水 D、血液 9、在你答卷的过程中,对笔中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10、某温度下,将12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 度是(▲) A、16.7% B、16.7克 C、20% D、 20 克 11、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 A.击剑B.射击C.射箭D.举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汇总 一、《在山的那一边》作者王家新。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美国的莫顿.亨特。 三、《蝉》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思。《贝壳》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作者 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诗人。 四、《紫藤萝瀑布》选自《铁萧人语》,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 兰之女。 五、《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浮生六记》是作者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 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六、《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七、《行道树》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 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选自《无言歌》,作者周素珊。

八、《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 九、《我的信念》选自《现代人的智慧, 作者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国家)人,她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十、《论语十则》选自《论语》,该书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3000人、贤士72人。 十一、《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荷塘月色》、《匆匆》、《背影》。十二、《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光荣称号。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十三、《夏感》作者梁衡。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科学考点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华师大科学八上知识点填空 一、机械运动与力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路程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时间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4.速度的换算公式:1m/s=_________km/h。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 。 7.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和。 9.力的作用效果:和。 G=(g一般取9.8N/kg)。重力方向。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mg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 F=。 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kx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和 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 ;(2) ;(3) 。 1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2) ;(3) ;(4) 。 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或。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文学常识梳理

现代文主要篇目: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现名意为:早晨的花到傍晚拾起来,意即回忆过去的事情。 ①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准风月谈》等。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鲁迅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阿Q以其“精神胜利法”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形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儿时及少年时在百草园玩乐及三味书屋读书两种不同的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充满趣味的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也含蓄的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阿长与<山海经>》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长妈妈的形象,同时,通过记述长妈妈寻购并赠送自己慕求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的《荡寇志》是清朝俞万春著的诬蔑农民起义的小说;《西游记》则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山海经》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如“黄帝战蚩尤”、“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2、《雪地贺卡》、《静默草原》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其散文睿智典雅、细腻宁静,独具特色。①《雪地贺卡》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记叙了自己偶然发现一个孩子给雪人送的贺卡、以雪人口吻回复贺卡、为呵护孩子纯真的心灵停止回复贺卡的经历,表现了童心的美好纯真和我精心呵护童心童趣的高尚情怀。 ②《静默草原》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层层推进的对比,抒发了草原之子对草原深沉的爱,抒发了自己因对草原深沉的情感而形成对生命富有哲理新的感悟:要像草原一样有善忘(豁达坦然)的胸襟,要像草原一样静默,沉稳而不张扬。 3、《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是朱自清。

初中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知识梳理】 一、模型与符号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 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 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4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 ..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3)引力、斥力 三、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 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 4、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5、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6、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7、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建筑节能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建筑节能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节能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建筑节能方面的 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建 筑工程中的节能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已经对其整个建筑工 程的各大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各个 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在符合民用建筑的建筑功能需 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尽可能地将 各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确有实效的施工节能技术措施应用 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当中去。本文针对建筑工程 施工节能的几个主要方面和主要阶段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 施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建筑节能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在其施工的全过程中,正逐渐朝着节能化的战略方向上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一方面,这是时代发展和观念进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这也将使得建筑工程在整个工程领域当中的位置和影响力变得愈来愈关键而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已经对其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工程安全以及工程质量等各大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建设与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其各个专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负有崇高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得以细致.充分.深入并且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最终让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的几个主要方面和主要阶段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探讨。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1-2) 一、单选题(共15 题,共30 分) 1.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2.下列4 种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蒙牛”纯牛奶 B. “娃哈哈”矿泉水 C. “祖名”豆浆 D. “妙恋”果粒多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 A. 蒸发 B. 径流 C. 太阳辐射 D. 水汽输送 4.下列关于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本实验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减弱水的导电能力 C. 试管b 中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本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其体积比为1∶2 5.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 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6.如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 时的气温状况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A.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 点的浓度 C.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 点的浓度 8.如图所示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玻璃管内装满水,水中悬浮着一些固体小颗粒,当在某处加热时,发现小颗粒运动方向是Q→H→P→Q,则加热的部位一定是() A. Q B. H C. P D. 无法确定 9.丽水机场是浙江省内唯一新增的机场,规划在2020 年前建成。从丽水飞往北京的客机,根据飞行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 A. 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B. 对流层→暖层→对流层 C. 对流层→外层→对流层 D.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10.当雨水滴在含羞草的小叶上时,小叶会逐渐合拢,我们把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与植物感应性不同的是( ) A. 叶逐渐长大 B. 根向水生长 C. 茎背地生长 D. 茎向窗外生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总汇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诗人,诗歌评论家,作品有诗集《纪念》、《楼梯》《游动悬崖》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当代少年》作者:模特·亨特,美国作家。 3.《短文两篇》《蝉》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1939年出生于香港,小思,明川等,都是他的笔名。《贝壳》选自:《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作者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楼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冯钟璞,笔名: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等。 5.《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人。《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6.《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四川省金堂县城人。短篇小说集《窗》,诗集《告别火星》。 7.《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选自《张晓风全集》,作者张晓风,生于1941年,台湾著名女作家,江苏铜山人,著有散文,小说,戏剧多种,代表作有散文集《愁乡石》,《步下红毯后》。 8.《人生预言》 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诗集《安静》,散文集《守望的距离》。 9.我的信念 选自《现代人的智慧》,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和放射化学家。波兰人。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 10.《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世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论语》是记录孔子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包括《学而》,《为政》,《里仁》等二十篇。 11.《春》 选自《朱自清散文》,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集、诗人。原名字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绿》等。 12.《济南的冬天》 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舒,北京人,满族,著名作家生于北京一个贫困家庭。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代表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等。 13.《夏感》 选自《梁衡诗集》作者梁衡,1964年出生,山西霍县人,著名的新闻理论、散文家、科普作家。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14.《秋天》 选自《预言》作者何永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评论家。代表作《预言》、《夜歌》 15.《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 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作《孙子兵法》,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碣石篇》等诗篇。 (2)、《次北固山下》 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木相清酌》等。 (3)、《钱塘江春行》 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等。 (4)、《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元大都人。代表作《汉宫秋》,散曲见于《雍熙乐府》,后人将其散文辑为《东篱乐府》,其中《天净沙.秋思》及《夜行船.秋思》尤为著名。 16.化石吟 本文选自《科学24小时》》。张峰,1936年生。笔名:雨岩,风涛,浙江杭州人,当代诗人。代表作 有小诗《本草纲目》,译著有《黑猩猩在召唤》《神秘的黑猿国》《非洲动物猎奇》《爱尔沙重返自然》 《她和森林恶魔握手》等。 17.看云识天气 本文是朱泳燚根据有关资料改写成的。朱泳燚,1940年生于上海。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艺术》。 18.绿色蝈蝈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著名的《观察日记》又名《昆虫记》。 19月亮上的足迹 本文节选自《20世纪科学发展纵横谈》。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主要学术及科普著作《开发自我》《人类的坐标》《思维与智慧》《创新思维》《脑科学的兴起及其理论之争》等。 20.山市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主要作品《聊斋志异》。又做诗千余首,并作戏文、俚曲。除《聊斋志异》外,其诗、文、词、俚曲等,被后人编为《蒲松龄集》。 21.风筝 本文选自《野草》。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呐喊》《朝花夕拾》等。 22.羚羊木雕 本文选自《东方少年》。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主要作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等,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猫的首领》等,小说集《题王》等,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23、《散步》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著有列系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选自《中国青年报》。 2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本文选自《泰戈尔诗选》。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暮歌》《晨歌》《飞鸟集》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冰心(1900——1999)现代文学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代表作有《繁星》《春水》等。 25、《世说新语》两则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梳》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人。他和他的门客合著的《世说新语》。 26、皇帝的新装 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27、郭沫若诗两首 选自《郭沫若全集》。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剧作家,历史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第一本诗集《女神》,代表作:诗集《女神》、《星空》、《瓶》。历史剧《屈原》等。 28、女娲造人 袁珂,1916年生于四川省,神话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选自《神话故事新编》。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选自《金波作品精选》,金波,著名儿童文学家。出版作品:《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影子人》、《眼睛树》等。 30、寓言四则 第一、二则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代表作:《伊索寓言》。 第三、四则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著有《韩非子》。 刘安,西汉淮南王,著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题卷(附答案)

浙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等。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C.要全面推行河长制,因为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2.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若产生氢气质量为2克,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克 C.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水电解时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B.酒精和水(蒸馏) C.糖和食盐(过滤) D.泥沙和食盐(过滤) 4.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 C.我国冬季的最低气温出现在纬度最高的黑龙江省 D.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5.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g取10N/k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B.小球的质量等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1N 6.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7.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