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2.72 KB
- 文档页数:10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中设置一些难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计中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2. IP地址规划,要求学生为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和设备规划合理的IP地址,要求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管理的便利性。
3. 网络服务配置,要求学生配置局域网中的基本网络服务,如DHCP服务、DNS服务等,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4. 网络安全设置,要求学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保障局域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网络故障排除,设计一些故障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他们的故障排除能力。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施步骤、配置截图等内容。
2.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实验,完成设计要求。
3. 问题解答,学生需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
五、设计评价。
1. 设计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是否完整、清晰、符合要求。
2. 实际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总结是否合理、深入。
实验7 IPv6技术实验1. 3.5节步骤2中,请思考下面问题:主机加入到组播组中的过程是什么?答:1.通过地址自动配置,主机获得了多播组地址。
2.主机发送MLD多播侦听报告报文给本地链路的路由器。
3.路由器根据报文中的信息,向多播转发表中添加表项,以记录多播组的成员身份。
2. 3.5节步骤3中,仔细观察PC1与RT1之间的交互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为什么报文中的“next header”采用hop-by-hop的选项?答:因为hop-by-hop选项规定该报文的传送路径上每台中间节点都要读取并处理该拓展报头,起到提醒路由器对MLD报文进行深入检查的作用。
2)为什么跳数被限制为1?答:为了将此报文限制在链路本地上。
3)在“Hop-by-Hop”选项中,有一个“Padn”,它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插入两个或多个填充字节,使字段符合对齐要求。
3. 3.5节步骤4中,仔细观察Router Solicitation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在前面的multicast listener report报文中,报文的跳数限制为1,而在这里,同样是主机发给路由器的报文,为什么跳数却采用255?答:接收节点只认为跳数限值是255的报文有效,防止非本链路的设备通过发送路由器宣告来试图干扰通信流。
2)报文中的ICMP选项中的“source link-layer address”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表示发送者的mac地址。
4. 3.5节步骤6中,仔细观察Router Advertisement的报文,回答下述问题:1)“Cur hop limit”的含义是什么?答:本网段发出普通报文时的默认跳数限制。
2)报文中“life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发送该报文的路由器作为缺省路由器的生存周期。
3)“reachable 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本链路上所有节点的“可达”状态保持时间。
4)“retransmit time”的含义是什么?答:重传NS报文的时间间隔,用于邻居不可达检测和地址解析。
报告编号:LX-FS-A95468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Xx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构建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够覆盖全校主要建筑的校园骨干网。
连接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并连接相关的广域网,以便在网上宣传自己,在网上获取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互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
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种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各类学校人员提供充足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的整体设计将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冗余性。
为了学校,建设资金要合理使用,使制度在经济上可行。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网可以高速访问FTP服务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从而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数据文件可以下载上传,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用户进行分类。
2.搭建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在线成绩查询、在线报名、在线教学评价等功能;以及教师信息查询和教学数据上传。
3.构建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之间以及内部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大量邮件传输需求。
4.内网分多个VLAN,实现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机之间的高速互访,同时接入互联网。
网络中同一IP段的Pcs可以高速互访,并通过在线邻居传输数据文件,解决了不同楼宇、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费时费力的问题。
6.对内部用户进行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限制用户下载上传的带宽。
它能有效控制校园网内的流量,对语音、视频会议等校园内重要数据的可靠稳定传输的延迟和阻塞敏感。
应用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内部电子邮件系统。
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公告牌系统品牌服务(BBS):信息发布。
2.一个CSMA/CD基带总线网长度为1000米,信号传播速度为200米/微秒,假如位于总线两端的节点,在发送数据帧时发生了冲突,试问:(1)两节点问的信号传播延迟是多少?(2)最多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检测到冲突?答:1)1000/200=5微秒2)5x2=10微秒(往返的时间)3.企业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
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4.0,试求出可表达最大的子网数、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可用的子网号,以及每个子网可表达的最大主机数。
并算出IP地址为的子网号和主机号。
主机号:256+227=483(低8位加高8位的最后1位)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接口0接口0R2R3* --- R40000 10101000 00000000 00001100 00000101 10100100 0000=64四、综合题(30分)?1、?要把180台计算机化成三个子网,每个子网60台计算机,所以需要将IP地址分成三个子网,三个子网需要有三位作为网络号,所以这三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应该是每个子网的地址分别应该是:1、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是,在服务进行之前必须建立数据链路(虚电路)然后在进行数据传输,传输完毕后,再释放连接。
在数据传输时,好象一直占用了一条这样的电路。
适合于在一定期间内要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
对传输数据安全,不容易丢失和失序。
但由于虚电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和时间。
无连接服务的特点,在服务工程中不需要先建立虚电路,链路资源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动态进行分配。
灵活方便,比较迅速;但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
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即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帧同步,即收方应当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区分中一帧的开始和结束;流量控制,使发送数据的速率使收方来得及接收;差错控制有前向纠错和差错检测;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目录第一节选题背景 (4)1.1 设计任务 (4)1.1.1设计题目 (4)1.1.2 任务 (4)1.1.3 要求 (4)1.2 基本思路及相关理论 (5)1.2.1 相关理论 (5)1.2.2 相关思路 (6)第二节设计方案 (7)2.1 拓扑图设计 (7)2.1.1 主要设备 (7)2.1.2 企业网拓扑图 (7)2.2 子网划分 (8)2.2.1 子网设定 (8)2.2.2子网划分 (8)第三节具体配置 (10)3.1 核心路由器基本配置 (10)3.1.1 路由器定义 (10)3.1.2 配置路由接口IP地址 (10)3.1.3 静态路由配置 (11)3.1.4单臂路由配置 (11)3.2 交换机VLAN相关配置 (12)3.2.1 交换机以及VLAN相关定义 (12)3.2.2 交换机的具体配置步骤 (13)第四节调试与调试结果 (15)4.1 VLAN间通信 (15)4.2 主机访问服务器 (16)第五节总结 (17)第一节选题背景1.1 设计任务1.1.1设计题目简单企业网的设计与实现1.1.2 任务●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一个私有IP地址,地址范围:192.168.0.0/24。
为保证部门间的访问隔离,每个部门单独划分一个子网,子网间通过路由器互连;●企业已从电信申请4个公网IP地址210.88.55.11~210.88.55.14,为了能够使年有主机访问Internet,需要在路由器使用NAT技术;●内、外网用户均需要访问企业内部一台Web服务器。
1.1.3 要求●使用模拟仿真软件设计出企业网络拓扑图,体现各子网互连,内、外网访问服务器的内容;●给出各部门子网的IP地址分配方案;●给出2种NAT转换方案,描述它们的具体工作过程,体会NAT的基本安全性;●给出完整的路由器配置文档,包括接口IP地址配置、NAT及Static NAT 配置;●最后测试企业网连接功能。
1.2 基本思路及相关理论1.2.1 相关理论IP地址的编址方式:IP地址是网络设备接口的属性,其编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个字段是网络号,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部分习题答案1. 网络拓扑与传输介质选择对于一个小型网络,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拓扑结构来构建,比如星型、总线型、环形等。
而对于大型网络,我们通常使用更为复杂的拓扑结构,比如树型、网状等。
在选择传输介质时,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几个因素:带宽、传输距离、信号干扰、成本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
2. IP地址与子网划分IP地址是用于唯一标识一个设备或主机的地址,而子网划分则是将大网络划分成多个较小的子网。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字组成,通常用四个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1.1。
其中,前三个数字表示网络号,最后一个数字表示主机号。
子网划分可以让网络更加高效地进行管理和分配。
通过合理划分子网,可以减少广播域、提高网络性能,并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3.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区别与应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是常见的网络设备,两者在功能和应用上有所不同。
路由器主要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它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将数据从源地址传递到目标地址,并选择最佳路径进行转发。
交换机用于实现局域网内部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根据MAC地址进行数据交换。
它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转发速率,并且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端口之间的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将路由器用于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将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部设备的连接和通信。
4.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防火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它可以过滤不安全或不可信的数据包,并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威胁。
另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比如使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策略、定期更新系统补丁、安装杀毒软件等。
5. 网络协议与通信机制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网络协议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TCP/IP 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议,它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导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它承载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重要。
本毕业设计旨在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标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防御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安全机制。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其影响。
2.研究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和方法。
3.设计一种新颖的安全机制,能够有效防御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攻击。
4.实现和验证所设计的安全机制的有效性和性能。
三、研究内容1.安全问题分析:对当前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调研,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等。
2.现有技术研究:调研和分析当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和方法,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算法等,并评估其优缺点。
3.安全机制设计:基于前两个步骤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设计一种新颖的安全机制,能够有效防御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攻击。
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机制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4.实现与测试:实现所设计的安全机制,并进行实验和测试,验证其有效性和性能。
同时,对比分析所设计的机制与现有技术的差异和优劣势。
四、预期成果本毕业设计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问题分析报告:对当前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设计报告:详细描述所设计的安全机制的原理、架构、关键技术等。
3.实施报告:记录实施过程中的挑战、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4.系统演示和测试:进行实际演示并测试所设计的安全机制的有效性和性能。
《计算机网络工程》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复习重点二、相关概念1、计算机网络:通过某种通信传输介质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以某种网络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及信息传递的系统。
2、对等网: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以作为客户机,又可以作为服务器,相互之间地位是平等的,这样的网络称为对等网。
3、IP地址:用于区别Internet上主机(服务器),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四段号码,是Internet中识别主机(服务器)的唯一标识。
4、带宽:通常指通过给定线路发送的数据量,从技术角度看,带宽是通信信道的宽度(或传输信道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
5、半双工通信:通信信道的每一端可以是发送端,也可以是接收端;但在同一时刻里,信息只能有一个传输方向。
6、单工通信:通信只发生在一个方向上。
7、全双工通信:在同一时刻里,信息可以在两个传输方向上同时传输。
8、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技术。
站点在发送信息之前首先侦听信道,如信道空闲则发送,如忙则继续侦听,在发送信息时,检测是否发生碰撞,如是,则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再次使用CSMA方法试图传输。
9、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数据链路和节点的物理布局。
10、信元:是指长度为53个字节的一个分组,其中有5个字节为信元头,余下的48个字节为数据。
适用于ATM(异步传输模式)网络的数据传输。
11、电路交换:通信双方必须在网络节点之间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双方使用这条端到端的线路进行数据传输。
12、报文交换:将目的地址附加在报文中,然后让报文从节点到节点的通过网络传输的交换方式。
13、分组交换: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然后在网络内进行转发。
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
--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方案
姓名:***
学号:************
班级:11级信息工程1班
指导老师:***
一、背景描述
某公司计划建设自己的网络,希望通过这个新建网络,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扩展、高效的网络环境。
使公司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接入Internet 等目标。
二、公司环境和要求
1、公司有4个部门:
市场部(30台主机)、财务部(4台主机)和经理部(2台主机)以及网络部(3台服务器主机:分别提供www、FTP、DHCP服务)。
2、公司内部使用私有地址段172.16.0.0/16。
公司租用了三间大型写字间,每间的职员位置固定。
已有的机器的分布如下:
(1)市场部1~20号主机与经理部的两台分布于房间1,接在交换机SW1上;(2)市场部21~30号主机与财务部的4台主机分布于房间2,接在交换机SW2上;
(3)网络部的三台服务器分布于房间3,接在交换机SW3上。
要求将不同职能的计算机划分成独立组群:市场部、财务部、经理部、服务器组。
(提示:采用VLAN技术实现不同组群相互间的隔离;在此基础上,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通信。
)
3、全公司除服务器以外的所有主机通过DHCP服务器实现地址自动分配,避免个人设置IP 地址的麻烦。
(提示: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DHCP中继)
4、三个服务器使用固定的地址(WWW——172.16.4.2/24,FTP——172.16.4.3/24,DHCP——172.16.4.4/24),内网用户可通过内部地址访问这些服务器。
5、公司只申请到有限个接入公网的IP 地址(202.1.1.2/29~202.1.1.6/29),供企业内网接入公网使用。
其中202.1.1.3分配给公司网络部的WWW服务器,以提供对外Web服务,
余下的地址可供员工上网使用。
公司的FTP服务不提供给外网。
(提示:采用ACL+NAT)
6、为了确保财务部数据安全,财务部与外部公网不能互访;内部仅允许经理部访问财务部,其他部门均不能与财务部互访。
其他部门(市场部、经理部、网络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
(提示:采用ACL技术)
7、公司为外地出差员工提供“远程接入式VPN”服务,使得外地员工可以通过公网连接以账户+密码的方式接入到公司内部网络。
该类接入用户统一安排172.16.5.0/24的地址段。
三、IP地址分配
综合公司环境和网络使用要求,内网地址安排为:
经理部Manager:172.16.1.0/24
财务部Finance:172.16.2.0/24
市场部Market:172.16.3.0/24
网络部Servers:172.16.4.0/24
远程接入VPN地址池:172.16.5.0/24
四、网络拓扑结构
图1 网络拓扑结构
五、相关原理简述
1. NAT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
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
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默认情况下,内部IP地址是无法被路由到外网的,例如,内部主机10.1.1.1要与外部internet通信,IP包到达NAT路由器时,IP包头的源地址10.1.1.1被替换成一个合法的外网IP,并在NAT转换表中保存这条记录。
当外部主机发送一个应答到内网时,NAT路由器收到后,查看当前NAT转换表,用10.1.1.1替换掉这个外网地址。
NAT可将网络划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T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内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的IP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2.VLAN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
VLAN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层的路由器来完成的。
与传统的局域网技术相比较,VLAN技术更加灵活,它具有以下优点:网络设备的移动、添加和修改的管理开销减少;可以控制广播活动;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
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交换机1配置:
3. ACL
访问控制列表(ACL)可以对经过路由器的数据包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过滤,使数据包有选择的通过路由器,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ACL由一系列规则组成,在规则中定义允许或拒绝通过路由器的条件。
其过滤依据主要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上层协议等。
主要用于限制访问网络的用户,保护网络的安全。
在Cisco路由器中的配置过程包括两步:
(1)、在网络设备上配置编号(或命名)的IP访问控制列表;
(2)、将该编号(该名字)的IP访问控制列表应用到设备的某一接口上。
根据设计中的要求:确保财务部数据安全,财务部与外部公网不能互访;内部仅允许经理部访问财务部,其他部门均不能与财务部互访。
其他部门(市场部、经理部、网络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
根据图1拓扑结构可进行如下配置:
3.1为不同IP网络中的网络设备配置IP地址(网络设备包括PC机和路由器的网络接口)。
R0:Fa0/0:172.16.1.1/24;Fa1/0:172.16.2.1/24;
Se2/0:172.16.3.1/30
R1:Fa0/0:172.16.4.1/24;Se2/0:172.16.3.2/30
3.2在在路由器R0上设计标准ACL,使得财务部部网络的IP分组无法从接口Se2/0发出。
配置命令参考如下:
3.3在路由器R0上设计扩展ACL,使得经理部的主机可以访问财务部的Web页面,但不能ping通服务器。
配置命令参考如下:
3.4 在经理部PC上的命令行里运行ftp 172.16.
4.4,从而访问服务器上的FTP 服务,观察记录运行结果。
接着参照下面的配置命令修改R0上的ACL列表,然后再次在命令行里运行ftp 172.16.4.4。
六、路由器配置
七、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