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换机简介

交换机简介

交换机简介
交换机简介

第一章

1.1使用基于CLI的设置程序配置交换机

在Cisco Catalyst以太局域网交换机的配置中,最常用的是基于控制台接口(Console)连接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命令接口)配置方法。而在Cisco Catalyst以太局域网交换机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配置方法,就是第一次启动交换机时自动运行的设置程序配置方法。CLI方式,它是一种自动提示的配置方法,这比较适合初级人员操作。

1.1.1 交换机的连接

在使用设置程序配置交换机时,首先要把交换机的控制台端口(COM串口或RJ-45网络接口)与PC或者其他工作站的串口或RJ-45网络接口连接起来。PC或者工作站通常采用移动性好的笔记本电脑。其它的连接设施在交换机的包装中都有,如交换机、控制台接口连接电缆、电源线。

具体的连接步骤:

(1)用交换机的电源线连接交换机,并插在电源插座上(此时不要开机)

(2)连接交换机和安装有终端仿真软件的PC或者工作站。电缆的一端

为RJ-45接口(Catalyst 3570交换机的控制接口是一个RJ-45接口,不同的交换机和系列,它们的控制台端口可能不一样,可能是RJ-45、DB-9、AUI等接口),连接到交换机的Console 接口连接到PC或者工作站的COM串口。

1.1.2配置仿真终端软件

要进入交换机的CLI配置界面,首先要在开启交换机电源钱要先运行PC或者工作站上的终端仿真软件开启终端仿真会话,以便在开启交换机电源后可用看到交换机的自检(POST)过程。终端仿真软件通常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超级终端(Hyperterminal)或者是UNIX系统自带的ProcommPlus程序。

终端仿真软件配置的具体步骤:开始——应用程序——通讯——超级终端——新建连接——连接到(可用选择连接的方式)

如图:

每秒位数(波特率):9600波特。

数据位:8位。

奇偶校验:无。

停止位:1位。

数据流控制:无。

配置好以后开启交换机电源,交换机会进行家电自检。自检完成后,系统灯(System LED)和状态灯(Status LED)是绿色的。

1.1.3 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

交换机在第一次启动后,如果自检成功,则会自动运行设置程序。在此过程中,可用为交换机分配IP地址和其他所需的配置信息,以便交换机可以与本地路由器或者互联网连接。初始化配置如下:

(1)Would you like to enter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dialog?[yes/no]: yes !--是不是要进入初始化配置会话

(2) Enter host name[Switch]:host name !--设置一个主机名,默认为Switch (3) Enter enable secret: secret password !--设置交换机密码,(也就是默认的特权密码)

(4) Enter enable password:enable password!—键入上一步密码

(5) Enter virtual terminal password:terminal-password!--设置以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的用户配置密码

(6) Configure SNMP Network Management?[no]:no!--是否配置SNMP(可选)

(7) Enter interface name used to connect to the

Management network from the above interface summary:vlan1!--键入连接到管理网络站点的借口名称(物理接口或vlan1虚拟接口,)默认是vlan1 (8) Configuring IP on this interface?[yes]:yes!--输入yes,选择要为管理接口IP address for this interface:10.1.1.254配置

IP地址、子网掩码,回车

Subnet mask for this interface[255.0.0.0]:255.0.0.0

(9) Would you like to enable as a cluster command switch?[yes/no]:no

!--是否配置交换机集群功能,如果当前交换机不用于集群,则no,默认是不启动集群

功能的。

(10)最后提示的是已完成了设备程序所需的配置,并且会显示初始化配置(不同交换机显示的配置信息不一样)。在提示的最后还有一个选项,就是要不要保存当前的配置到NVRAM(非易失性随机访问存储器,回车即可)保存后会作为交换机的第一个配置,用于以后的启动。

三层交换原理及示例详解

三层交换原理及示例详解 7.7.5 三层交换原理 二层交换机的二层数据交换一般都是使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用集成电路)的硬件芯片中的CAM表来实现的,因为是硬件转发,所以转发性能非常高。而三层交换机的三层转发也是依靠ASIC芯片完成的(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主要依靠CPU软件进行的),但其中除了二层交换用的CAM表外,还保存有专门用于三层转发的三层硬件转发表。 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原理比较复杂,不同网络环境下、不同厂家的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流程都不完全相同。如图7-55所示的仅一个直接连接在一台三层交换机上的两个不同网段主机三层交换的基本流程,各主要步骤解释如下: (1)源主机在发起通信之前,将自己的IP地址与目的主机的IP地址进行比较,如果源主机判断目的主机与自己位于不同网段时,它需要通过网关来递交报文的,所以它首先需要通过一个ARP请求报文获取网关的MAC地址(在源主机不知道网关MAC地址的情形下),即源主机先发送ARP请求帧以获取网关IP地址对应的MAC 地址。 (2)网关在收到源主机发来的ARP请求报文后以一个ARP应答报文进行回应,在应答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就包含了网关的MAC地址。 (3)在得到网关的ARP应答后,源主机再用网关MAC地址作为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源主机的IP 地址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以目的主机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先把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数据发给网关。 图7-55 三层交换基本流程 (4)网关在收到源主机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数据后,由于查看得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于是把数据报上传到三层交换引擎(ASIC芯片),在里面查看有无目的主机的三层转发表。 (5)如果在三层硬件转发表中没有找到目的主机的对应表项,则向CPU请求查看软件路由表,如果有目的主机所在网段的路由表项,则还需要得到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因为数据包在链路层是要经过帧封装的。于是三层交换机CPU向目的主机所在网段发送一个ARP广播请求包,以获得目的主机MAC地址。 (6)交换机获得目的主机MAC地址后,向ARP表中添加对应的表项,并转发由源主机到达目的主机的灵气包。同时三层交换机三层引擎会结合路由表生成目的主机的三层硬件转发表。 以后到达目的主机的数据包就可以直接利用三层硬件转发表中的转发表项进行数据交换,不用再查看CPU中的路由表了。 以上流程适用位于不同VLAN(网段)中的主机互访时属于这种情况,这时用于互连的交换机作三层交换转发。这就是“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原理。 7.7.6 三层交换示例 在三层交换中,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和不同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具体流程有所区别。本节仅以比较简单的“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这种情形来解释上节介绍的三层交换原理。

华为交换机型号参数详解

华为交换机型号参数详解 华为中低端交换机一般为1U至2U的盒式并无需插端口板卡的设备。由于属于中低端交换机,所以交换机支持的硬件版本和端口类型有很大的差异。在组网中交换机设备选型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这点。华为中低端交换机的命名都很有规律,交换机设备名称中的参数将可以提供给我们需要的东西。91华为网收集整理了部分类型参数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表示硬件版本参数 LI(Lite software Image)表示设备为弱特性版本。 SI (Standard software Image)表示设备为标准版本,包含基础特性。 EI(Enhanced software Image)表示设备为增强版本,包含某些高级特性。 HI(Hyper software Image)表示设备为高级版本,包含某些更高级特性。 对于三层交换机且是SI版本的可能不支持动态路由协议,例如:华为Quidway S3300-SI 系列交换机包括S3328-SI、S3352-SI并不支持动态路由协议OSPF,只支持静态路由和RIP,如果组网中需要用到OSPF,那么必须选用S3328-EI或是S3352-EI版本的。 2、表示上行端口参数 Z,表示没有上行接口;(新产品不允许此位) G,表示上行光口,且是GBIC接口; P,表示上行光口,且是SFP接口; T,表示上行电口,为RJ45接口; TP,表示上行为光电Combo,上行接口为多种接口类型复合 V,表示上行VDSL接口; W,表示上行可配置WAN接口; C,表示上行接口可选配; M,表示上行接口为多模光口; S,表示上行接口为单模光口; 3、表示端口数量和其它属性参数 F,表示下行接口为模板板,可插光接口板或电接口板。主要为兼容3526F,3526EF,3552F 等老产品的命名; PWR,表示端口支持POE属性 SXXYY,其中XX表示型号,YY表示端口数量;例如:S3328、S3352分别是24个下行口+4个上行口以及48个下行口+4个上行口。(责任编辑:admin) 华为S系列交换机类型全集 华为Quidway S系列交换机产品众多,在市场上已经广泛的使用,各种型号与型号参数详解如下:: 1、S9300系列 S9300系列有三种型号,S9303、S9306、S9312;S9300系列型号的交换机是以业务槽位来区分的,S9303具有4个插槽:1个主控板槽位、3个业务板槽位;S9306具有8个插槽:

交换机品牌及介绍

序 号 公司名称基本情况介绍 1 华为HUAWEI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 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领先的信息 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 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 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 势。我们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 有竞争力的 ICT 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 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 方案已经应用于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3 的人口。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 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 一。截至2007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 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2008年合同销售额233亿美元,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 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 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 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2 思科CISCO 思科公司是美国最成功的公司之一。1984年由斯坦福 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妇创办,1986年生产第一台路由器, 让不同类型的网络可以可靠地互相联接,掀起了一场 通信革命。思科公司每年投入40多亿美元进行技术研 发。过去20多年,思科几乎成为了“互联网、网络应 用、生产力”的同义词,思科公司在其进入的每一个 领域都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1990年上市以来,思科公司的年收入已从6900万美元 上升到2008财年的 395亿美元。目前,思科公司在全 球范围内的员工超过了65,000名。在2009年《财富》 美国500强中排名第57位,并第8次当选《财富》全

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原理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其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地址表中。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由器的价格低很多。 三层交换机种类 三层交换机可以根据其处理数据的不同而分为纯硬件和纯软件两大类。 (1)纯硬件的三层技术相对来说技术复杂,成本高,但是速度快,性能好,带负载能力强。其原理是,采用ASIC芯片,采用硬件的方式进行路由表的查找和刷新。 纯硬件三层交换机原理

华为交换机命名规则

在华为S系列园区交换机中,每个系列中都有许多种不同机型,特别是像S1700、S2700、S3700、S5700这样应用范围比较广、机型比较多的中低端产品系列,每个系列中的每款机型的硬件配置或多或少有所不同,所以在正式介绍这些交换机系列前先介绍它们的命名规则,以便能快速地进行华为S系列交换机选型。但因为不同系列的主要应用环境和所包括的机各不相同,所以它们在命名规则上也存在许多不同。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S1700系列机型的命名规则 S1700系列比较特殊,它是专门为个人和小型企业用户量身打造的SOHO级交换机。由于应用、功能比较简单,一般不需要配置或者通过简单的Web配置即可使用。目前S1700系列中,网管型和非网管型交换机各有5款机型,具体将在本章后面介绍。下面以S1700-8-AC、S1700-28GFR-4P-AC和S1700-52FR-2T2P-AC 3款机型为例介绍S1700系列交换机的命名规则,如图1-2所示。各部分含义说明如表1-1所示。 表1-1 S1700系列命名规则中各部分的含义 2.S2700系列机型的命名规则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S2700系列提供了多款机型。下面以S2700-26TP-PWR-EI、S2710-52P-SI-AC、S2700-52P-EI-AC和S2700-9TP-SI为例介绍S2700系列交换机的命名规则,如图1-3所示。各部分的具体含义如表1-2所示。 表1-2 S2700系列交换机命名规则中各部分的含义 3.S3700系列交换机的命名规则 同样,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S3700系列提供了多款机型,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下面以S3700-28TP-PWR-EI、S3700-52P-EI-24S-DC、S3700-28TP-EI-MC-AC和S3700-28TP-SI-AC为例介绍S3700系列交换机的命名规则,如图1-4所示。各部分的具体含义如表1-3所示。 表1-3 S3700系列交换机命名规则中各部分的含义

工业交换机

一、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都有哪些品牌?国产、进口! 进口 1)美国百通公司(原德国的)赫斯曼Hirschmann 2)加拿大罗杰康Ruggedcom 3)德国西门子SIEMENS 4)美国子午线MRD 5)德国的菲尼克斯PHOENIX 6)美国的格雷特Garrettcom 7)美国西斯耐特SIXNET 8)美国恩创N-Tron 国产 1)东土KYLAND 2)台湾研华 3)烟台正维科技 4)北京欧迈特 5)苏州恒启 6)上海兆越 7)三旺通信 8)台湾MOXA 二、主要应用哪些行业?概括分类,每个行业细分! 进口: 1、赫斯曼Hirschmann:主要应用在水利水电行业.赫斯曼RS2系列工业以 太网交换机在嘉兴污水处理网络系统赫斯曼工业网络应用-台州电厂SIS网络 2、罗杰康Ruggedcom:罗杰康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一家能稳定提供IEC61850规约的公司,产品在电力、交通、工业、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罗杰康工业以太网配网通信 3、西门子SIEMENS:主要应用在煤炭行业、电力行业、烟草行业 4、子午线MRD:主要应用在轨道交通行业 5、菲尼克斯:菲尼克斯电气产品在汽车(BMW7系)行业的应用 6、格雷特Garrettcom:主要应用在电力行业GarrettCom交换机在城市高级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ATMS)GarrettCOM工业以太网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格雷特交换机在水泥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7、西斯耐特SIXNET:水处理、煤矿、船舶、海上钻井平台、军工等行业应用. 8、恩创N-Tron:主要应用在电力、冶金、交通、煤炭等众多行业。 国产: 1、东土KYLAND:主要应用在交通、能源、环保和工业控制领域 2、台湾研华:主要应用在绿色能源、机械自动化、智能交通、环境和实时监控。 3、烟台正维科技:交通运输、电力、矿业、冶金、水处理/环保和能源等行业。 4、北京欧迈特:交通领域、电力能源、工业控制和安防等领域。 5、苏州恒启:电力领域、交通领域、工业自动化、楼与自动化以及环保领域。 6、上海兆越:工业控制、能源交通、轨道交通、和轨道交通 7、上海三旺通信:交通智能化、电力自动化、工业自动化和监测自动化。 8、台湾MOXA:电力行业、电信行业、工业自动化、楼宇安防交通行业、冶金/能源、海运、监控系统。 三、、每个行业通常都用到哪些功能的产品 电力行业:应用产品介绍 WISE9000-2GX-8T-WR

3层交换机介绍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象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应用背景 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的考虑,主要是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成一个个小的局域网,这就使VLAN技术在网络中得以大量应用,而各个不同VLAN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随着网间互访的不断增加。单纯使用路由器来实现网间访问,不但由于端口数量有限,而且路由速度较慢,从而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基于这种情况三层交换机便应运而生,三层交换机是为IP设计的,接口类型简单,拥有很强二层包处理能力,非常适用于大型局域网内的数据路由与交换,它既可以工作在协议第三层替代或部分完成传统路由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几乎第二层交换的速度,且价格相对便宜些。 在企业网和教学网中,一般会将三层交换机用在网络的核心层,用三层交换机上的千兆端口或百兆端口连接不同的子网或VLAN。不过应清醒认识到三层交换机出现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备的路由功能也多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所以它的路由功能没有同一档次的专业路由器强。毕竟在安全、协议支持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工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典型的做法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各个子网的互联以及局域网中VLA N间的路由,用三层交换机来代替路由器,而只有局域网与公网互联之间要实现跨地域的网络访问时,才通过专业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应用第三层交换技术即可实现网络路由的功能,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的网络性能。 为什么使用三层交换机? 1、网络骨干少不了三层交换 要说三层交换机在诸多网络设备中的作用,用“中流砥柱”形容并不为过。在校园网、城域教育网中,从骨干网、城域网骨干、汇聚层都有三层交换机的用武之地,尤其是核心骨干网一定要用三层交换机,否则整个网络成千上万台的计算机都在一个子网中,不仅毫无安全可言,也会因为无法分割广播域而无法隔离广播风暴。 如果采用传统的路由器,虽然可以隔离广播,但是性能又得不到保障。而三层交换机的性能非常高,既有三层路由的功能,又具有二层交换的网络速度。二层交换是基于MAC寻址,三层交换则是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除了必要的路由决定过程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由二层交换处理,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三层交换机定义和工作原理的讲解

三层交换机定义和工作原理的讲解 来源于吕森林/中国电脑教育报 三层的涵义 三层交换机中的“三层”指的是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参考模型的下面三层。如果您想理解三层交换,首先就需要理解OSI参考模型 1、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解决不同系统的互联而提出的模型,它将计算机网络按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这就是网络通信中的七层模型或七层结构,各层名称如图1所示。 图1 OSI各层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如果没有底层,上层也将无从存在。举一个浅显的例子。网络上数据传输就像是过地下通道,必须一级一级台阶地下,然后一级一级台阶地上,才能完成整个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2、OSI参考模型与网络设备

OSI参考模型与网络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图3就是OSI 模型下三层与网络设备及网络设备处理的数据单元的对应图。 (1)第一层——物理层 物理层设备是最低层次的网络设备,主要负责实际的信号传输,即比特流。对于物理层设备来讲,它只认识比特流,至于什么MAC地址、IP地址,它什么也不知道。有些校园网中现在还在使用的集线器(Hub)就是典型的物理层设备。 (2)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主机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向物理层传输数据帧,并对信号进行处理使之无差错并合理地传输。 校园网中我们最常使用的交换机(Switch)就是典型的数据链路层设备。对于数据链路层设备来讲,它只认识帧和比特流(二层以下的数据),至于IP地址(三层以上的东西),它就不知道了。“帧”是第二层的数据单元,而且只在第二层中才有意义。 二层交换机只能连接IP地址在同一子网内的计算机,如果计算机的IP地址在不同的子网内,即使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的端口上,虽然近在咫尺,也不能相互通信,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是通过IP地址相互通信的,而交换机不能识别IP地址。 (3)第三层——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负责路由,即选择合适的路径的功能。网络中经常使用的路由器(Router)就是典型的网络层设备,它能够识别帧中的三层地址。比如一台IP地址为“192.168.1.1”的计算机想与IP地址为“10.1.1.2”的计算机通信,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子网里,必须通过路由器路由才能实现通信。 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是相对于传统的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三层交换机就是“二层交换机+基于硬件的路由器”。 图3 那么三层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呢?三层交换的技术细节非常复杂,不可能一下子讲清楚,不过您可以简单地将三层交换机理解为由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二层交换机构成,如图4所示。 两台处于不同子网的主机通信,必须要通过路由器进行路由。在图4中,主机A向主机B 发送的第1个数据包必须要经过三层交换机中的路由处理器进行路由才能到达主机B,但是当以后的数据包再发向主机B时,就不必再经过路由处理器处理了,因为三层交换机有“记忆”路由的功能。 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记忆功能是由路由缓存来实现的。当一个数据包发往三层交换机时,三层交换机首先在它的缓存列表里进行检查,看看路由缓存里有没有记录,如果有记录就直接调取缓存的记录进行路由,而不再经过路由处理器进行处理,这样的数据包的路由速度就大大提高了。如果三层交换机在路由缓存中没有发现记录,再将数据包发往路由处理器进行处理,处理之后再转发数据包。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华为交换机及路由器各种配置实例大全

华为交换机各种配置实例 交换机配置(三)ACL基本配置 交换机配置(一)端口限速基本配置 华为3Com 2000_EI、S2000-SI、S3000-SI、S3026E、S3526E、S3528、S3552、S3900、S3050、S5012、S5024、S5600系列: 华为交换机端口限速 2000_EI系列以上的交换机都可以限速! 限速不同的交换机限速的方式不一样! 2000_EI直接在端口视图下面输入LINE-RATE (4 ) 参数可选! 端口限速配置 1功能需求及组网说明 端口限速配置 『配置环境参数』 1. PC1和PC2的IP地址分别为10.10.1.1/24、10.10.1.2/24 『组网需求』 1. 在SwitchA上配置端口限速,将PC1的下载速率限制在3Mbps,同时将PC1的上传速率限制在1Mbps 2数据配置步骤 『S2000EI系列交换机端口限速配置流程』 使用以太网物理端口下面的line-rate命令,来对该端口的出、入报文进行流量限速。【SwitchA相关配置】 1. 进入端口E0/1的配置视图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 0/1 2. 对端口E0/1的出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限制到3Mbps [SwitchA- Ethernet0/1]line-rate outbound 30 3. 对端口E0/1的入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限制到1Mbps

[SwitchA- Ethernet0/1]line-rate inbound 16 【补充说明】 报文速率限制级别取值为1~127。如果速率限制级别取值在1~28范围内,则速率限制的粒度为64Kbps,这种情况下,当设置的级别为N,则端口上限制的速率大小为N*64K;如果速率限制级别取值在29~127范围内,则速率限制的粒度为1Mbps,这种情况下,当设置的级别为N,则端口上限制的速率大小为(N-27)*1Mbps。 此系列交换机的具体型号包括:S2008-EI、S2016-EI和S2403H-EI。 『S2000-SI和S3000-SI系列交换机端口限速配置流程』 使用以太网物理端口下面的line-rate命令,来对该端口的出、入报文进行流量限速。【SwitchA相关配置】 1. 进入端口E0/1的配置视图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 0/1 2. 对端口E0/1的出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限制到6Mbps [SwitchA- Ethernet0/1]line-rate outbound 2 3. 对端口E0/1的入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限制到3Mbps [SwitchA- Ethernet0/1]line-rate inbound 1 【补充说明】 对端口发送或接收报文限制的总速率,这里以8个级别来表示,取值范围为1~8,含义为:端口工作在10M速率时,1~8分别表示312K,625K,938K,1.25M,2M,4M,6M,8M;端口工作在100M速率时,1~8分别表示3.12M,6.25M,9.38M,12.5M,20M,40M,60M,80M。此系列交换机的具体型号包括:S2026C/Z-SI、S3026C/G/S-SI和E026-SI。 『S3026E、S3526E、S3050、S5012、S5024系列交换机端口限速配置流程』 使用以太网物理端口下面的line-rate命令,对该端口的出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结合acl,使用以太网物理端口下面的traffic-limit命令,对端口的入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SwitchA相关配置】 1. 进入端口E0/1的配置视图 [SwitchA]interface Ethernet 0/1 2. 对端口E0/1的出方向报文进行流量限速,限制到3Mbps [SwitchA- Ethernet0/1]line-rate 3 3. 配置acl,定义符合速率限制的数据流

简析第三层交换机

简析第三层交换机 在IOS的七层参考模型中,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是实现交换的,第三层(网络层)是实现路由的,但近来,第三层交换机非常风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通过分析第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优势和适用领域对第三层交换机进行深入剖析。 一、第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要论述第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从传统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现原理中入手。 简单地说,传统的局域网交换机是从网桥发展来的,属于第二层设备。它是一个可以将发信方源地址与收信方目的地址连接起来的网络设备,该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单元中的头信息,将来自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的信元或帧移动到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完成信息发送过程的交换。显然,第二层交换机的最大好处是数据传输快,因为它仅需要识别数据帧中的MAC 地址,而直接根据MAC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的算法又十分简单,非常便于采用ASIC芯片实现。所以,第二层交换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处处交换”的廉价方案,虽然也能支持子网划分和广播限制等基本功能,但控制能力较小。 传统的第三层路由器属于第三层设备,它是根据IP地址寻址和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来实现路由功能的。在局域网中的作用主要是路由转发、网络安全和隔离广播等,即在完成子网的网间连接的同时,还可以隔离子网间的广播风暴,可以控制一个网络非法信息进入到另一个网络中。由于在路由转发中,路由器普遍采用的技术是最长匹配方式,而该方式实现起来非常复杂,所以只能利用软件来完成,自然会对网络带来一定的延迟。 由此可见,传统交换机是同一网络系统中主机之间端口连接的网络设备,传统路由器是同类或异类网络系统中各子网之间连接的网络设备。 再来看一下第三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实际上是将传统交换器与传统路由器结合起来的网络设备,它既可以完成传统交换机的端口交换功能,又可完成部分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当然,这种二层设备与三层设备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结合,而是各取所长的逻辑结合,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当某一信息源的第一个数据流进入第三层交换机后,其中的路由系统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映射表,并将该表存储起来,当同一信息源的后续数据流再次进入第三层交换机时,交换机将根据第一次产生并保存的地址映射表,直接从第二层由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而不再需要经过第三层路由系统处理,从而消除了路由选择时造成的网络延迟,提高了数据包的转发效率,解决了网间传输信息时路由产生的速率瓶颈。 如上所述,第三层交换机是将第二层交换机和第三层路由器两者优势结合成一个有机、灵活并可在各层次提供线速性能的整体交换方案。在第三层交换这种集成化结构中所支持的策略管理属性,不仅使第二层与第三层相互关联起来,而且还提供了流量优先化处理、安全以及Trunking、虚拟网和Intranet的动态部署等多种功能。另外,第三层交换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即只需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建立一条更为直接快捷的第二层通路,而不必经过路由器来转发同一信息的每个数据包。 事实上,第三层交换方案是一个能够支持分类所有层次动态集成的解决方案,虽然这种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者之间的主要.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者之 间的主要区别 一、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二、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三、路由器: 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

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四、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具体区别如下: 1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2什么是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其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

华为交换机产品系列整理版

华为交换机产品系列 在交换机领域,华为历经多年的耕耘和发展,积累了大量业界领先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可提供从核心到接入十多个系列上百款交换机产品。 根据所需交换机的用途,可大致分为数据中心交换机,园区交换机,个人和中小企业交换机三大类。 数据中心交换机 CloudEngine 12800数据中心交换机 CloudEngine 12800(简称CE12800)系列交换机是华为公司面向数据中心和高端园区网络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核心交换机。在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高性能L2/L3层交换服务基础上,实现弹性、虚拟、敏捷和高品质的网络。 CE12800系列支持工业级可靠性,以及严格前后风道设计,并支持全面的虚拟化能力和丰富的数据中心特性。此外,CE12800系列采用了多种绿色节能创新技术,大幅降低设备能源消耗。 关键特性 弹性、虚拟、敏捷、高品质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 弹性:64Tbps交换容量,可平滑升级到320Tbps;单设备支持192 个100GE,384个40GE,或1536个10GE; 虚拟:1:16核心虚拟化,512节点TRILL组网,EVN支持跨数据中心资源共享;

敏捷:作为Overlay虚拟化网络(VXLAN/NVGRE)的高性能硬件网关,支撑高达16M多租户的数据中心运营,OPS和ENP实现双平面可编程,网络按需定制; 品质:专利的严格前后风道设计,线卡网板风道独立,提高散热效率;多种绿色节能创新技术,降低机房能耗。 技术规格

CloudEngine 7800数据中心交换机 CloudEngine 7800数据中心交换机关键特性 40GE汇聚交换机 全40GE交换机,1U高设备支持32个40GE接口,可灵活拆分为10GE 接口; 支持iStack堆叠技术,实现机架内、机架间以及跨区域超长距的高性能堆叠,构建可扩展、易管理的数据中心网络平台; 支持IETF标准协议TRILL,构建512节点的大二层网络,实现虚拟机大范围在线迁移。支持nCenter虚拟机感知,通过高速Radius接口快速下发网络策略,实现策略随行; 作为Overlay虚拟化网络(VXLAN/NVGRE)的高性能硬件网关,支撑

图解三层交换机的全程工作原理

图解三层交换机的全程工作原理 如单纯的使用路由器,由于接口数量有限和路由转发速度慢,一般来说,在内网数据流量大,要求快速转发响应的网络中,如全部由三层交换机来做这个工作。 大家都知道,路由器可以连接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如因特网),但却忽略了一路由器的另一个应用,那就是它的局域网连接功能。路由器的广域网连接可参见拓扑图图和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连接图。 路由器的作用因不同的路由器类型而定,我们常说的路由器通常是指边界路由器,就是位于不同类型网络的边界,如拓扑图图和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连接图所示。还有一种路由器,它设计的目的就不是用于不同类型网络的连接,而是用于同为局域网的不同局域网或不同子网之间的连接,这就是“中间节点路由器”。 它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它与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连接图相比,只是用中间节点路由器接替了原来的三层交换机。

<“边界路由器”处于网络边界的边缘或末端,用于不同网络路由器的连接,这也是目前大多数路由器的类型。如前面介绍的互联网接入路由器和后面要介绍的VPN路由器都属于边界路由器。这类路由器所支持的网络协议和路由协议比较广,背板带宽非常高,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以满足各类不同类型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 而“中间节点路由器”则处于局域网的内部,通常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起到一个数据转发的桥梁作用。中间节点路由器更注重MAC地址的记忆能,要求较大的缓存。因为所连接的网络基本上是局域网,所以所支持的网络协议比较单一,背板带宽也较小,这些都是为了获得最高的性价比,适应一般企业的随能力。 它与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相比,在路由功能上肯定比三层交换机的强,但在局域网这种数据交换频繁的网络中,采用中间节点路由器来进行局域网的连接,网络性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浅析传统交换机当今交换机不同之处 ?细数交换机工作原理细节 ?讲解交换机MAC地址的选取配置问题 ?详解三层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关联问题 ?简介三层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总的来说,如果所连接的局域网或子网较多、网络互访不是很频繁、路由较复杂的环境中,最好采用中间节点路由器连接方案。但在少数子网连接、网络间互访频繁的环境中,最好还是采用三层交换机连接方式。而且还可节省设备投资,因为三层交换机不仅具有满足应用需求的路由功能,还可当作交换机用,连接许多网络设备。

第三层交换机配置

第三层交换机配置 设置PC1,PC2,PC3的IP地址: PC1 IP: 192.168.1.2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2 IP: 192.168.2.2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2.1 PC3 IP: 192.168.1.3 Submar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拓扑结果如下: 2960-24TT switch0的配置: Switch>en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vlan 2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vlan 3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int fa 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a 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a 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exit

Switch# Switch#show vlan S3560-24PS Multilayer Switch0的配置如下: Switch>en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vlan 2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vlan 3 Switch(config-vlan)#exit Switch(config)#int fa 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 fa 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2 Switch(config-if)# Switch(config-if)#ip add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3 Switch(config-if)#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exit ^ Switch(config)#exit Switch# Switch#show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 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 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C 192.168.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Vlan2

三层交换机具有什么功能剖析

三层交换机具有什么功能?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6-9 18:52 提问者:yangjh258 - 秀才二级最佳答案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什么是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三层交换原理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其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模块。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站A回复B的MAC地址。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 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 地址表中。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以高速交换。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由器的价格低很多。 三层交换机种类 三层交换机可以根据其处理数据的不同而分为纯硬件和纯软件两大类。 (1)纯硬件的三层技术相对来说技术复杂,成本高,但是速度快,性能好,带负载能力强。其原理是,采用ASIC芯片,采用硬件的方式进行路由表的查找和刷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