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 资本市场)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 资本市场)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  资本市场)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  资本市场)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17章 资本市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一个人拥有固定财富(w ),并把它分配在两时期的消费中,个人的效用函数由下式给出:

()12,u c c

预算约束为:

2

11c w c r

=+

+ 其中,r 是当期利率。

(1)证明:如果这个人在此预算约束下要最大化其效用,则他应当选择()121MRS c c r =+对时的1c 与2c 的组合。

(2)证明2/0c r ??≥,但是1/c r ??的符号不确定。如果1/c r ??为负,则2c 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大?

(3)如果个人在每一期都获得收入(1y 与2y ),并使预算约束为:

()()1122/10y c y c r -+-+=

你对第(2)问的分析将怎样修正? 解:(1)跨期决策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为:

()

12

12,2

1max ,..1c c u c c c s t c w

r

+=+ 设拉格朗日函数:

()()212121.,,1c c c u c c c r ψλλω?

?

=+--

?+??

一阶条件为:

11

0u

c c ψλ??=-=?? ① 2201u c c r

ψλ

??=-=??+ ② 2101c w c ψ

λλ

?=--=?+ ③

从而解得:

1122

,1c c c c u r MRS u '=+='

(2)如果令1

1p r

=

+,那么跨期决策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就是: ()

12

12,12max ,..c c u c c s t c pc w

+=

这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则第二期消费2c 可以表示为p 、w 的函数,记为()2,c p w ,利用斯拉茨基方程,可知:

222

2c h c c p p w

???=-??? 其中,h 代表希克斯需求。假设

2

0c w

?>?,即第二期的消费会随着总收入的提高而增加,那么由于替代效应为负,即

20h p ?

2221

101c c r p r ??=->??+。 同理

()()

112

1

11c c r p r ??=-??+,对1c p ??利用斯勒茨基方程有1111c h c c p p w ???=-???,由于交叉替代效应

1h p ??的符号不能确定,所以即使假设收入效应为正,也不能确定1c p ??的符号,所以1c

r

??的符号也不能确定。

因此,2c 是一个正常品,其价格为

11 r +。如果1 0c r

?

c 的总支出的增加,因而2c 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3)在新的预算约束下,预算约束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该预算约束必经11c y =,

22c y =。如果在最优消费处有:*11c y >,则消费者将在时期1借款,在时期2还款。如果11c y *<,

则消费者将在时期1存款,在时期2动用储蓄。

2.假定一个人希望工作40年后退休,并再活20年。再假设个人收人每年以3%增加,利率也是3%(总体价格保持不变),则他应当在每个工作年份里储蓄多少(占收入之比例)才能够在退休后保证获得退休前收入的60%?

解:为了简便,此处采用连续时间来计算利息,因而t 时刻的收入为:0.030t t y y e =,从而t 时刻的储蓄为:0.030t t t sy sy s e ==。

则40年的总储蓄为:

()()40

40

40

0.03400.030.0340 1.2 1.2000000

d d d 40t t t t S t t t sy sy sy s

e e e e e --====???

退休时支出的现值为:

()0.0320

20

20

1.2

1.20.60.03 1.2

0.03400000

00

0.6d 0.6d 0.62010.03|t t

t

e T y t y t y e y e e e

e e

----====--?? 由S T =可得,储蓄率为:()()1.20.600.61.2

02010.510.22540y e e s e y e

---==-=。

3.苏格兰威士忌随时间增加而逐步增值。零年时的1美元威士忌在t 年值(

)0.15t

V t e =。

如果利率为5%,问过多少年后,苏格兰威士忌的拥有者卖出酒时才能获得最大化的PDV ?

解:由已知可得:

()2

0.150.052

0.2rt t t

t t t

PDV V t e e e e ----==?=

PDV 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2

0.20.20d d t t

PDV

e t t

=??=??

,解得25t =。 此时有:52

0.2t t

PDV e e -==。

故过25年后,苏格兰威士忌的拥有者卖出酒时才能获得最大的PDV 。

4.如果在例17.2中,假设在时期0时用1单位劳动就可以植树。一棵树的木材价值在t 期为()f t ,如果市场工资率为w ,即期利率为r ,则该生产过程的PDV 是多少?应当那何选择t 以使PDV 最大化?

(1)如果最优的t 值为t *,试证明没有纯利润的完全竞争的条件将要求

()rt w e f t -*=

你能解释这一表达式的含义吗?

(2)t *期以前出售的树木将不立即伐掉。而且,对于新的林场来说,让树林继续生长到t *是有价值的。证明树龄为u 年的树木的价格是ru we ,它将越过在u 期时该树木的价值

()f u ????

,仅当u t *

=时,二者才相等。 (3)假定土地所有者拥有一片“平衡”的树木,即他拥有从0期到t *期树木各一颗。

这片树林的价值是多少?[提示:它是所有树木价值之和]

(4)如果树林价值为V ,证明,V 的即期利息(即rV )等于所有者在每期所获得的

“利润”,其中“利润”是指出售一棵完全成熟的树()f t *

????

所得收益减去种植一颗新树(w )的成本。这一结果表明借款以购买一片树林时绝对不会有纯利润存在,因为必须要在每一

期支付的利息恰好等于砍伐一颗树所得的收益。

解:(1)现值为:

()rt PDV e f t -=

从而有:

()()d ()0d rt rt PDV

f t f t e re t

--='-=,因而可以解得:()()0f t rf t '-=。

从而在t *处,有:()()/r f t f t '=。

因为w 是当前支付的,利润0π=要求()*rt w e f t -=。

(2)一棵u 年的树的价值为:()()r t u ru e f t we --*=,ru we 的增长率为r ,在*u t <处时,树的增长率高于r 。ru we 开始时大于()f t ,()f t 在*t 处赶上ru we 。

(3)(4)这片树林的价值为:

()*

*

*

00

1d d 0|ru t t ru

ru

rt e t V u w u w w we e we r r

*====-??

因而有:()rV f t w *=-。

5.第4题的计算中假定关于砍一棵树与管理一片树林的决策之间没有差异。但是管理一片树林涉及到重新植树,这应该被模型化。为此,假定许多所有者考虑以成本w 种植一棵树,在t *时树长成了,再种植另一棵树,如此反复。因而此时利润的贴现流为:

()()()2rt r t rnt V w e f t w e f t w e f t w ---=-+-????+-????+-+????

(1)证明:该种植活动的价值总和为:

()1

rt f t w V w e -=

--

(2)求出使V 最大化的t 。证明该值是方程:()()()f t rf t rV t ***'=+的解。 (3)解释(2)中的结果。它们如何反映了投入时间的最优利用?为什么(2)中的t *

值不同于例17.2中的值?

(4)假定树木的增长遵循如下函数:()()100.150/1t f t e -=+。从这棵树上可得的最大木材量是多少?

(5)如果树木的增长由(4)中的方程所表征,在0.05r =,0w =的情况下,最优的时间是什么?该时间是否产生一个最大可持续的结果?

(6)如果r 降为0.04,则最优时间如何变化?(注意:(2)中所得的方程在林业经济学中被称为浮士曼方程。

解:(1)对于无穷级数而言,有:

()21

111x x x x

=+++<- 从而有:

()211x

x x x x

=++<- ,因此,根据该公式可得:

()()

()()()

231/1rt rt rt

rt rt rt

V w f t w e e e e w f t w e w f t w e -----=-+-+++??????=-+-?? ?

??-??

=-+--????

(2)对V 求一阶导数可得:

()()()()

21d 0d 1rt rt

rt f t f t w e re V t e -'--????==- 从上式可以解出最优的时间t *。

从而可以解得:

()

()()

2011rt

rt rt f t w f t re e e -??'??=--- 化简可得:

()()[]()()()()

()()()()

()()

1

()11

()11111rt rt

rt rt

rt

rt rt rt

rt

rt f t w re f t e r f t w r f t w f t w re e e r f t w rf t

rw e e

e

e e r

f t rV t -????'=----????-????=+---??--??=+----=+ (3)在(2)中所求得的条件意味着,在最优的t *处,从延迟时间t 砍伐树木可带来的收益()f t '必须于以下两种成本相平衡:①延迟砍伐树木当期的成本()rf t ;②延迟砍伐树木对未来时期树木生产和砍伐所造成的机会成本()rV t 。此处t *比例17.2解出的要小。直观上看,是因为让树继续生长需要占据额外的机会成本“树坑”,树坑是能带来持续收益的,即

“V 的价值”,所以只有生长速率更快的小树才有保留的价值。

(4)如果()()100.150/1t f t e -=+,则有:

()()100.1lim lim 50/150t t t f t e -→∞

→∞

=+=

因而从这棵树上可得的最大木材量为50。

(5)当0.05r =,0w =时,由(2)(3)可得:

()()

100.12

100.151t

t e f t e

---'=

+

从而有:

()

()()

100.10.05100.052

100.1100.15 2.51011t

t

t

t

t e e e

e

e

-----?--

=++

因而可以解得最优时间为:100t *

=,该结果不是最大导致木材最优产量的时间,因为树木总是在不断生产。

(6)如果0.04r =,则有:

()

()()

100.10.04100.042

100.1100.15 2.51011t

t

t

t t e e e

e e

-----?--

=++

因而可以解得最优时间为:104.1t *=,较低的r 提高了最优时间。

6.本题是关于税收与厂商投资决策的相互作用的。

(1)假定(事实并非如此)用于税收的利润是我们所称的纯经济利润。这种利润被征税将对投资决策产生什么影响?

(2)实际上,用于税收的利润被定义为

pq wl π'=--折旧

这里,折旧由政府与行业的指导方针所决定,以求得在机器可使用的时间里分配其成本。如果折旧等于实际物质损耗且厂商处于长期竞争均衡,则对π'征收什么样的税收会影响到厂商的资本投入决策。

(3)在(2)的条件下加速折旧政策的采用(即折旧率超过机器的实际物质损耗)将会对资本的使用产生什么影响?

(4)在(3)的条件下,公司利润税的下降将会对资本的使用产生什么影响? 答:(1)这种利润被征税对投资决策将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在长期内不存在任何纯经济利润。

(2)在长期均衡时,()K v P r d =+,政府对资本的机会成本征税,这会提高v ,从而使得厂商有激励去用劳动替代资本。

(3)在(2)的条件下,这样做会增加资本的使用,因为资本投入的前期将享受税收优惠,尽管支付的税收总额是相同的,但是支付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因而加速折旧下的税负现值比直线折旧下税负现值小。

(4)如果公司利润税下降,采用加速折旧所得的税收支付方面的收益将减少,从而有可能减少投资。

7.一个人寿保险推销员说:“在你这个年纪购买一张100000美元终身寿险保单比一张定期保单要好很多。持有终身寿险保单,你只在前4年里每年支付2000美元,但在你生命的以后的日子里就无需支付了。一张定期保单每年需要你支付400美元,而且永远是这样。如果你再活上35年,你只需对终身保单支付8000美元。但对定期保单则要支付14000美元。所以,终身保单无疑是笔更好的交易。”假定推销员的寿命预期是正确的,你将如何评价他的论断?更确切地说,假定利率为10%,请计算两张保单的保费成本的贴现值。

解:(1)推销员的评论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保单成本的现值。 (2)下面计算两种保单成本的现值: 对于终生寿险保单而言,其成本现值为:

()

()

3

34

02000

100000

305911p y

y PV r r ==-+

≈-++∑

(美元)

对于定期保单而言,其成本现值为:

()

()

34

34

0400

100000

32911f y

y PV r r ==-+

≈-++∑

(美元)

从净现值的角度看,定期保单的成本现值高于终生寿险保单的现值,所以推销员的评论不正确。

8.假定一个人拥有W 美元以分配于本期消费(0c )与下期消费(1c ),利率为r 。 (1)图示个人的最初均衡并且指出当期储蓄(0W c -)的总值; (2)假定个人在做出他的储蓄决策之后(通过购买单期债券),利率降至r '。这会改变个人的预算约束吗?请表明新的效用最大化位置。讨论个人的改进状态如何能被解释为是他最初债券购买的“资本所得”的结果。

(3)假定税收当局决定根据资本所得的量而征收收入税。如果所有这些所得以0c 测度,请表明如何测算这些所得,将此值称为1G 。

(4)假定用“实现了的”东西测度资本所得,即资本所得被定义为只包括那部分转换成现金以购买额外0c 的债券,请说明这些实现了的所得应如何加以测度,请将此值称为2G 。

(5)发展一种测度由于r 下降导致效用真实增加的方法,用0c 来测度。将这一真实的资本所得称为3G 。证明321G G G <<。如果现行政策只对实现了的所得征税,那么,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解:(1)个人的当前均衡()01,c c **

和当期储蓄值()00I c W c **-=-如图17-3所示。

图17-3 个人消费和储蓄决策

(2)利率升高会改变个人的预算线,如图17-3所示,个人预算线会从I 旋转到I ',从而使个人效用水平从0U 提高至1U ,最终效用最大化的点为B 。个人效用的提高代表了一种资本所得的结果,个人可以更为合理地配置其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用。

(3)应记的资本所得可以用消费0c 的能力的总增量来测量(这是海格—西蒙对收入的定义),具体用II '来测量。

(4)实现了的资本所得用0B c c *

来测度,即售出后可使消费者达到新的效用最大化选择B

c 的单期债券的现值。

(5)真实的资本所得可以用以0c 表示的效用所得的值来测量,即用II "来测量。该值

小于(3)和(4)中的任何一个测量值。从图17-3可以看出:0

B II c c II *

"<<'。

因而,对实现了的资本所得征税的政策尽管比对所有应计所得全部征税更为合理,但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征税问题,因为它忽视了对消费机会1c 的影响。

9.例17.3中假定石油是由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生产的。假定该例子的其他条件不变,如果石油由一个垄断厂商所有,则最优资源使用将如何发生变化?

解:如果石油由一个垄断厂商所有,则在最优资源使用所导致的价格n P 满足条件:

()11/n MR k =+

其中k 为石油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根据教材中的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可知,MR 必须以速率r 增长,因而在此有:

()011/rn rn

n n k e e MR MR P --==+

如果需求的弹性不变的,就有MR kP =。由于终期价格不变,利率也不变,同期的价格应该也和完全竞争市场相同。

如果k 随时间变化保持不变,则有:

()00/11/rn

n k e P MR P -=+=

10.最优控制理论可以用于推广例17.1中的跨期消费选择模型。考虑如下的简单的生命周期模型:某人每一期所得的工资为w ,并且还获得他(或她)投资的资本收益。令k 表示资本,r 表示此人借贷的市场利率。在每一期,此人选择消费c 来最大化:

()0

d T

t U c e t ρ-?

其中,ρ是此人的时间偏好率。在给定以上假设下,此问题的跨期预算约束为:

k

w rk c =+- k 的初值和终值都为:()()00k k T ==。

(1)此最优化问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在什么条件下,最优的消费会随时间而增加?什么时候消费随时间而下降? (3)假定()ln U c =,则最优的消费型式是什么?

(4)更一般地,假定()c U c δ

δ

=

(1δ<),则消费的最优时间型式是什么? (5)此问题中的消费的最优时间型式如何决定了在生命周期模型中不同时点上此人的财富?

解:(1)设此问题的Hamilton 函数为:

()().

t H U c w rk c k e ρλλ-=++-+

最优性条件为:

()/0t H c U c e ρλ-??='-= ①

/0 H k r λλ??=+=

可行性条件为:

k

w rk c =+- ③ ()()00k k T == ④

从而由②可得:

rt e λ-=

由①可得:()t rt U c e e ρ--'=,即:()()r t U c e ρ--'= ⑤ ⑤式即为此最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2)由(1)可知,如果r ρ=,则()1U c '=,因而消费不变,是一个常数;如果r ρ>,则()U c '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小,因而c 将上升(因为一般而言边际效用()U c '是递减的,即()0U c ''<);如果r ρ<,则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大,因而c 将下降。

(3)如果()ln U c c =,则边际效用为:1

U c

'=,因而由(1)中的最优性条件可知,消

费的最优型式为:

()0r t c c e ρ-=

即消费遵循指数路径增长或下降。 (4)如果消费函数为:()c U c δ

δ

=

,则边际效用为:()1U c c δ-'=,再根据(1)中的最

优性条件可得,此时消费的最优型式为:()10r t c c e δρ---=,即:()()()1/1/10

r t

c c e δρδ----????=。 因为1δ<,所以现在消费的增长率取决于δ。不同时期的消费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小(即

δ负得越大)

,则消费的增长率会越小。如果δ=-∞(无替代性),则c 为一个常数。 (5)由于在此生命周期模型中,收入是不变的,所以财富将仅由消费的型式所决定。如果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而财富的型式将是驼峰状的;但是如果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则财富将是负的。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数据库安全技术测验题6

第6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大数据的核心就是()。 A、告知与许可 B、预测 C、匿名化 D、规模化 参考答案:B 2、大数据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相反,它是()。 A、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B、被视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 C、被视为一种机器学习 D、预测与惩罚 参考答案:A 3、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这样的捷径,而采用(A)的方法。 A、所有数据 B、绝大部分数据 C、适量数据 D、少量数据 参考答案:A 4、大数据的简单算法与小数据的复杂算法相比()。 A、更有效 B、相当 C、不具备可比性 D、无效 参考答案:A 5、相比依赖于小数据和精确性的时代,大数据因为更强调数据的(),帮助我们进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 A、安全性

B、完整性 C、混杂性 D、完整性和混杂性 参考答案:D 6、大数据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变革的重点从关注技术转向关注()。 A、信息 B、数字 C、文字 D、方位 参考答案:A 7、大数据时代,我们是要让数据自己“发声”,没必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知道()。 A、原因 B、是什么 C、关联物 D、预测的关键 参考答案:B 8、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 A、基础 B、前提 C、核心 D、条件 参考答案: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价值的数据是附属于企业经营核心业务的一部分数据; B、数据挖掘它的主要价值后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分析了; C、所有数据都是有价值的; D、在大数据时代,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非常简单; 参考答案:C

10、在大数据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集数据很简单 B、数据是最核心的部分 C、对数据的分析技术和技能是最重要的 D、数据非常重要,一定要很好的保护起来,防止泄露 参考答案:B 11、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设立一个不一样的隐私保护模式,这个模式应该更着重于()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A、数据使用者 B、数据提供者 C、个人许可 D、数据分析者 参考答案:A 12、对大数据使用进行正规评测及正确引导,可以为数据使用者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 A、他们无须再取得个人的明确同意,就可以对个人数据进行二次利用。 B、数据使用者不需要为敷衍了事的评测和不达标准的保护措施承担法律责任。 C、数据使用者的责任不需要强制力规范就能确保履行到位。 D、所有项目,管理者必须设立规章,规定数据使用者应如何评估风险、如何规避或减轻潜在伤害。 参考答案:A 13、促进隐私保护的一种创新途径是():故意将数据模糊处理,促使对大数据库的查询不能显示精确的结果。 A、匿名化 B、信息模糊化 C、个人隐私保护 D、差别隐私 参考答案:D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见《概论》9.1.2)。 TDI/TCSEC标准是将TCSEC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又称紫皮书)。在TDI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与TCSEC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概论》9.1.2。 4.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7个等级,依次是D、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这些安全级别之间具有一种偏序向下兼容的关系,即较高安全性级别提供的安全保护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保护要求,同时提供更多或更完善的保护能力。各个等级的基本内容为:D级 D级是最低级别。一切不符合更高标准的系统,统统归于D组。 C1级只提供了非常初级的自主安全保护。能够实现对用户和数据的分离,进行自主

第17章课后题答案

第17章 光的衍射答案 17-2.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光波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振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波的叠加而成。 17-7. 光栅衍射和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 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狭缝数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相邻明条纹间有个暗条纹,而且一般较宽,所以实际上在两条明条纹之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 17-8.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a+b=2a; (2)a+b=3a; (3)a+b=4a. 答:当(1)a+b=2a 时,±2,±4,±6…2k…(k=±1,±2,…)级缺级; 当(2)a+b=3a 时,±3,±6,±9…3k…(k=±1,±2,…)级缺级; 当(3)a+b=4a 时,±4,±8,±12…4k…(k=±1,±2,…)级缺级。 17-9.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公式为: 2)12(sin λ θ+=k a 当nm 600=λ时,k=2, ' λλ=时,k=3, 当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时,θ相同,所以有: 2 )132(2600)122(sin ' λθ+?=+?=a 由上式可以解得 nm 6.428'=λ 17-10.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埃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 (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 2=?,半角宽度为na λ θ1sin -= (1)在空气中,1=n ,所以有 3310100.55.01010.010500022---?=????==?f na x λ m 3310 1 1100.51010.0105000sin sin -----?=??==na λθrad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在图17.1-2 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把表中的数据 在坐标系中描点。 (2)小英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 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 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这 是哪组数据? 2. 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凯把 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 连接成了图17.1-3 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 边的小兰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了。 请你检查一下电路,错在哪里?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请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后习题答案 1.(1)图略 (2)“1.2V 0.40A”这组数据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需要剔除。 2.如图所示 ×

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1. 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 Ω,接在220 V 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 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 mA ,加在这个定值电 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3. 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5 V ,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 mA ,此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4. 某同学认为:“由I = U/R 变形可得R = U/I 。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二节《欧姆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1. 2.75A 2. 2V 3. 8.3Ω 解析:1.根据公式I=R U 2.根据公式U=IR 3.根据公式R = U/I 4.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 = U/I 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 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1. 一个小灯泡上标着“ 2.2 V 0.25 A ”,表明这个小灯泡工作时的电 阻是8.8 Ω。图17.3-2 是一位同学为检 验小灯泡的标称电阻是否准确而连接的 实验线路。他的连接有三个错误。请你 指出这三个错误分别错在哪里。应怎样 改成正确的连接? 2. 已知流过一只电阻为242 Ω 的灯泡的电流是0.91 A 。如果在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为165 Ω 的电烙铁,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 3. 图17.3-3 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将图17.3-4 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读出图17.3-5 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

数据库安全性练习试题和答案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 一、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A. 存取控制技术 B. 视图技术 C. 审计技术 D. 出入机房登记和加锁 2.SQL中的视图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 A. 完整性 B. 并发控制 C. 隔离性 D. 安全性 3.SQL语言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是用来维护数据库的()。 A. 完整性 B. 可靠性 C. 安全性 D. 一致性 4. 在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中,授权的数据对象的(),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A. 范围越小 B. 约束越细致 C. 范围越大 D. 约束范围大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 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答: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有: 1)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 2)存取控制:通过用户权限定义和合法权检查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存取数据。例如C2级中的自主存取控制(DAC),B1级中的强制存取控制(MAC); 3)视图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定义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4)审计:建立审计日志,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入审计日志中,DBA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

《排列组合问题之—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排列组合问题之—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华图教育梁维维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绝大多数的排列组合问题都会应用到这两个原理,所以对加法、乘法原理广大考生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1.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有N类方式,第一类方式有M1种方法,第二类方式有M2种方法,……,第N类方式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M1+M2+……+M(N)种方法。 例如:从长春到济南有乘火车、飞机、轮船3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而火车、飞机、轮船分别有k1,k2,k3个班次,那么从武汉到上海共有N=k1+k2+k3种方式可以到达。加法原理指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是分类完成的,那么总的情况数等于每类情况数的总和,比如如下的题目:【例1】利用数字1,2,3,4,5共可组成 ⑴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⑵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偶数? 【解析】⑴百位数有5种选择;十位数不同于百位数有4种选择;个位数不同于百位数和十位数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5×4×3=60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解析】⑵先选个位数,共有两种选择:2或4.在个位数选定后,十位数还有4种选择;百位数有3种选择.所以共有2×4×3=24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偶数。 在公务员考试当中,排列组合也是考察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国考和联考当中也对加法原理做了考察。例如如下的两道题: 【例2】某班同学要订A、B、C、D四种学习报,每人至少订一种,最多订四种,那么每个同学有多少种不同的订报方式?( ) A.7种 B.12种 C.15种 D.21种 【解析】不同的订报方式对于同学可以选择订一种、两种、三种、四种这样四类,第一类,选择一种有4种订报方式,第二类选订两种有6种订报方式,第三类选定三种有4种订报方式,第四类四种都订有1种订报方式。所以每个同学有4+6+4+1=15种订报方式。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学习资料

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 答和解析

第九章数据库安全性习题解答和解析 1.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答: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2.2.数据库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有什么关系? 答: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3.试述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的情况,试述TDI/TCSEC标准的基本内容。 答:各个国家在计算机安全技术方面都建立了一套可信标准。目前各国引用或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国防部(DoD)正式颁布的《DoD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简称 TCSEC,又称桔皮书)。(详细介绍参见《概论》9.1.2)。 TDI/TCSEC标准是将TCSEC扩展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即《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关于可信数据库系统的解释》(Trusted Database Interpretation 简称TDI, 又称紫皮书)。在TDI中定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满足和用以进行安全性级别评估的标准。 TDI与TCSEC一样,从安全策略、责任、保证和文档四个方面来描述安全性级别划分的指标。每个方面又细分为若干项。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参见《概论》9.1.2。 4.试述TCSEC(TDI)将系统安全级别划分为4组7个等级的基本内容。 答:根据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各项指标的支持情况,TCSEC(TDI)将系统划分为四组(division)7个等级,依次是D、C(C1,C2)、B(B1,B2,B3)、A(A1),按系统可靠或可信程度逐渐增高。

第一讲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练习题)

第一讲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练习题) 1. 从武汉到上海,可以乘飞机·火车·轮船和汽车。一天中飞机有两班,火车有4班,轮船有2班,汽车有3班。那么一天从武汉到上海,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 商店有铅笔5种,钢笔6种,圆珠笔3种。小红要从中任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 4个好朋友在旅游景点拍照留念(不考虑站的顺序),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 4. 有0、2、3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一共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三位数? 5. 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中途要经过5个站,这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6. 五个人进行下棋比赛,每两个人之间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 7. 在5×5的方格中(如右图),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8. 书架上有8本故事书和6本童话书,王刚要从书架上去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9. 服装店里有5件不同的儿童上衣、4条不同的裙子。妈妈为小红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配成一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0. 从1、3、5、7这四个数中每次取出两个数分别作为一个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分数?其中有多少个真分数? 11.用1、2、3、4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2.(如图所示):A、B、C、D四个区域分别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中的某一种涂色。如果要求相邻的区域涂不同的颜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13. 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选出班干部3名,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女生,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4. 有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旗各一面,从中选一面、两面、三面或者四面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表示不同的信号(顺序不同时,表示的信号也不同),一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dl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C)。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3.近代中国首先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D) A、康有为 B、洪秀全 C、林则徐 D、孙中山 4.“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C)。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 6.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8.前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红一方面军在(D)的指挥下,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A.贺龙叶挺 B.周恩来朱德 C.朱德刘伯承 D.毛泽东朱德 9.“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C)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0.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B)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11.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12.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3.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4.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信件,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 A )。 A.乡村工作B.城市工作C.调查工作D.土地革命 15.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 )

加法原理例题讲解一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例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3班,轮船有2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分析与解:一天中乘坐火车有4种走法,乘坐汽车有3种走法,乘坐轮船有2种走法,所以一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3+2=9(种)不同走法。 例2旗杆上最多可以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色、蓝色和黄色的信号旗各一面,如果用挂信号旗表示信号,最多能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分析与解:根据挂信号旗的面数可以将信号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只挂一面信号旗,有红、黄、蓝3种;第二类是挂两面信号旗,有红黄、红蓝、黄蓝、黄红、蓝红、蓝黄6种。所以一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信号 3+6=9(种)。 以上两例利用的数学思想就是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 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 N=m1+m2+…+m n 种不同的方法。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是两个重要而常用的计数法则,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乘法原理是把一件事分几步完成,这几步缺一不可,所以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的乘积;加法原理是把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所以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之和。 例3两次掷一枚骰子,两次出现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情况有多少种 分析与解:两次的数字之和是偶数可以分为两类,即两数都是奇数,或者两数都是偶数。 因为骰子上有三个奇数,所以两数都是奇数的有3×3=9(种)情况;同理,两数都是偶数的也有9种情况。根据加法原理,两次出现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情况有9+9=18(种)。 例4用五种颜色给右图的五个区域染色,每个区域染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染不同的颜色。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第17章习题解答

第17章习题解答 17-1 对比等电体CO 与N 2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解: CO [KK(σ2s )2(σ*2s )2(π2p )4(σ2p )2] 1个σ键,2个π键(其中1个是由O 提供电子对的配键) N 2 [KK(σ2s )2(σ*2s )2(π2p )4(σ2p )2] 1个σ键,2个π键。 CO 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1.250g/L ,溶解度0.02体积/1体积水。 N 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1.250g/L ,溶解度0.02体积/1体积水。 临界温度126K ,熔点63K ,沸点77K 。 CO 的化学性质:(1) 还原性;(2) 配位性;(3) 与非金属作用。 N 2的化学性质:键能大,不活泼,在高温下才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17-2 概述CO 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写出CO 与下列物质起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1)Ni ;(2)CuCl ;(3)NaOH ;(4)H 2;(5)PdCl 2。 解:将浓硫酸滴到HCOOH 上即可得到CO 气体;或用草酸晶体与浓硫酸一起加热可得到CO 和CO 2混合气体,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固体NaOH 吸收CO 2,即可得到纯的CO 。 CO 可用排水集气法,因CO 难溶于水。 (1) 4CO + Ni 50℃ Ni(CO)4 (2) CO + CuCl + H 2O HCl 溶液 Cu(CO)Cl·2H 2O (3) CO + NaOH 433K 加压 HCOONa (4) CO + 3H 2 CH 4 + H 2O CO + 2H 2 CH 3OH (5) CO + PdCl 2 + H 2O === CO 2(g) + Pd + 2HCl 17-3 某实验室备有CCl 4、干冰和泡沫灭火器[内为Al 2(SO 4)3和NaHCO 3],还有水源和砂。若有下列失火情况,各宜用哪种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 (1)金属镁着火; (2)金属钠着火; (3)黄磷着火; (4)油着火; (5)木器着火 解:金属镁,钠,黄磷着火应用干沙灭火,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不宜用水,泡沫灭火器以及CCl 4等。因为这些物质会与镁、钠、黄磷发生化学反应,尤其在燃烧的情况下还会发生爆炸。 油着火可用干冰、泡沫灭火器和沙子等,以隔绝空气,降低温度,不宜用水。 木器着火可用水以及上述几种灭火器均可达到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而灭火的目的。 Fe,Co 或Ni 523K,101KPa Cr 2O 3 ZnO 623~673K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

数据库安全技术测验题2

《数据库安全技术》第二章测验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访问SQL Server实例的登录有两种验证模式:Windows身份验证和______身份验证。 A Windows NT B SQL Server C 混合模式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 2. 关于登录账户和用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 登录帐户是在服务器级创建的,用户是在数据库级创建的 B 创建用户时必须存在一个用户的登录帐户 C 用户和登录帐户必须同名 D 一个登录帐户可以对应多个用户 答案:C 3.在SSMS中,________窗口用于显示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所有数据库对象。 A.对象资源管理器 B.查询编辑器 C.模版资源管理器 D.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 答案:A 4.下列关于SQL语言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SQL语言支持数据的三级模式结构 B.一个基本表只能存储在一个存储文件中 C.一个SQL表可以是一个基本表或者一个视图 D.存储文件的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 答案:B 5.用如下的SQL语句创建一个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4) NOT NULL 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AGE int) 可以插入到Student表中的元组是________。 A.(‘0731’,‘张三’,‘男’,23) B.(‘0731’,‘张三’, 23, 男) C.(NULL ,‘张三’, ‘男’,23) D.(‘0731’,NULL,‘男’,23)答案:A 6. 下列______不是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共同特点。 A.能够嵌入到高级语言使用 B.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 C.是面向集合的语言 D.是过程化的语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