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纹织学与大提花织物设计作业

纹织学与大提花织物设计作业

纹织学与大提花织物设计作业
纹织学与大提花织物设计作业

《纹织学与大提花织物设计》课程Patterns and Fabrics in Design

学生姓名潮

学号201354995133

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专业纺织工程

班级纺织(卓越)121

导师姓名徐旭凡

一、设计四方连续图案

(a)(b)

(c)(d)

图1 纹织CAD设计四方连续图

(a ) (b )

(c ) (d )

图2 PS 设计四方连续图

二、实际织物分析与设计

(一)实物扫描图片

(a)(b)

图3 实际织物

(二)织物相关结构参数测试与分析

表1 织物样品主要结构参数

(三)实际织物四方连续图案

(a)(b)

图3 实际织物相应纹样

(四)实际织物EP文件的生成(根据实验室提花机规格或企业提花机1408针,经密64根/cm, 纬密单梭20根/cm 进行设计)

1.织物(a)

(1)意匠参数设置

(2)织物组织

图4 织物组织与纹样对应关系

P7-3j P7-3j2 P7-3w P7-3w2

织物花纹组织

(3)组织配置表与辅助表设计

组织配置表

辅助表设计(4)根据实验室电子提花设计EP文件

2.织物(b)

(1)意匠参数设置

(2)织物组织

P121jz P121jf P121wz P121wf

织物花纹组织

(3)组织配置表与辅助表设计

组织配置表

辅助表设计(4)根据实验室电子提花设计EP文件

五、织物用途效果示意图

织物设计效果图一(沙发用)

织物设计效果图二(桌布用)

热力学作业

第三章 热力学作业 3-9 0.32kg 的氧气作如图3-36所示的循环,循环路径为abcda , V 2= 2V 1, T 1= 300K ,T 2=200K ,求循环效率。设氧气可以看做理想气体。 解: mol M M mol 10032 .032.0===ν 氧气为双原子分子, R c v 25= a-b 为等温过程,0=?E J V V RT A Q 412 11110728.12ln 30031.810ln ?=???===ν 此过程系统从外界吸热J 410728.1?,全部用来向外做功。 b-c 为等体过程,A =0 () J T T c E Q v 4122100775.2)300200(31.82 510?-=-???=-=?=ν 此过程系统向外放热J 4100775.2?,系统内能减少J 4100775.2?。 c-d 过程为等温过程,E ?=0 J V V RT A Q 42 1 22310152.121ln 20031.810ln ?-=???===ν 此过程外界对系统做功J 410152.1?,系统向外放热J 410152.1? d-a 为等体过程,A =0 () ()J T T c E Q v 4214100775.220030031.82 510?=-???=-=?=ν 此过程系统从外界吸热J 4100775.2?,使内能增加J 4100775.2?。 热机效率为 ()()%14.150775 .2728.1152.10775.20775.2728.1==-吸放吸++-+=Q Q Q η

3-14 一个卡诺致冷机从0℃的水中吸收热量制冰,向27℃的环境放热。若将 5.0kg 的水变成同温度的冰(冰的熔解热为 3.35×105J /kg ),求:(l )放到环境的热量为多少?(2)最少必须供给致冷机多少能量? 解: 设高温热源温度为T 1,低温热源温度为T 2 T 1=27+273=300K ,T 2=0+273=273K (1) 设此致冷机从低温热源吸热为Q 2,则 J ==Q 65210675.11035.30.5??? 设此致冷机致冷系数为ε,则 11.10273300273212 == -T T T =-ε 由212 -Q Q Q =ε,可得放到环境中的热量为 J ==Q Q =Q 666 22 110841.110675.111.1010675.1???++ε (2) 设最少必须供给致冷机的能量为A ,则 J =-Q Q A 566211066.110675.110841.1???=-=

热力学作业答案

热力学作业答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八章 热力学基 础 一、选择题 [ A ]1.(基础训练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提示】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由图可知AD AC AB A A 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 AD 绝热过程:0=Q ; AC 等温过程:AC A Q =; AB 等压过程:AB AB E A Q ?+=,且0 >?AB E [ B ]2.(基础训练6)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提示】该过程是绝热自由膨胀:Q=0,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A E =+?得 0E ?=,∴0T T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00p V pV =;已知02V V =,∴0/2p p =. [ D ]3.(基础训练10)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 E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0=???=?S E 【提示】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程,故熵增加。 [ D ]4.(自测提高1)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从相同状态出发,分别经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使其体积增加1倍.那么气体温度的改变(绝对值)在 (A)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压过程中最小. (B)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C) 等压过程中最大,绝热过程中最小. (D) 等压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提示】如图。等温AC 过程:温度不变,0C A T T -=; 等压过程:A B p p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 B A B A T T V V =,2B A T T ∴=,B A A T T T -=

测量学作业

测绘:地形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测量学的主要内容。 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 测设: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为施工依据。 地形图:地形测量是地形点空间位置和属性的采集,计算与整理的主要成果。 水准面:处于静止状态的水平面称“水准面”。. 铅垂线:引力指向地球质心,离心力垂直于地球自转轴,两种力的合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叫铅垂线 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高斯投影原理:设想取一个椭圆柱面与地球椭圆的某一中央子午线相切,该子午线在椭圆柱面的投影为一直线,赤道面与椭圆柱面的交线是一条与该子午线投影垂直的直线。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相对高程:在局部地区,有时需要假定一个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标高: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的竖直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 高差:地面两点绝对高程或者相对高程之差。 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若两点间的平面位置关系由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反之叫坐标反算。 地貌:地表自然形成的高低起伏等变化。 地物:地面上由人工建造的固定附着物。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测量布局上,是“由整体到局部”,在测量次序上,是“先控制后细部”,在测量精度上,是“从高级到低级。 基本观测量:1距离测量2角度测量3高差测量 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对竖立在两地面点的水平尺上分别进行瞄准和读数,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待定点的高程。

作业(热力学答案)

作业8(热力学) 一、选择题 [ ] 1. 有A 、B 两种不同的容器,A 中装有单原子理想气体,B 中装有双原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则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内的内能之间的关系为: (A) A B E E V V ????< ? ?????; (B) A B E E V V ????> ? ?????;(C) A B E E V V ????= ? ?????;(D) 无法判定 [ ] 2. 对于室温下的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做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W/Q 为: (A) 1/3; (B) 1/4; (C) 2/5; (D) 2/7 [ ] 3.“ 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 ] 4.在给出的4个图像中,能够描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可逆绝热过程中密度随压强变化的图像为: (A) (B) (C) (D) [ ] 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压缩过程后,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如果要使外界所做的机械功为最大,那么这个过程应是: (A) 绝热过程; (B) 等温过程;(C) 等压过程;(D) 绝热过程或等温过程均可 [ ] 6. 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1)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2)难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3)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4)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以上4种判断正确的是: (A) (1)(2)(3); (B) (1)(2)(4);(C) (2)(4);(D) (1)(4) [ ] 7. 你认为以下哪个循环过程是不可能的: (A) 绝热线、等温线、等压线组成的循环; (B) 绝热线、等温线、等容线组成的循环; (C) 等容线、等压线、绝热线组成的循环; (D) 两条绝热线和一条等温线组成的循环 [ ] 8.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

测量学作业复习题

一、6o带: 各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是: L 。=6oN -3o (N 为6o带的带号) 例:20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L 。=6o× 20-3o=117 o 3o带:各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与带号的关系是: L 。=3on (n 为3o带的带号) 例:120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L 。=3o× 120=360 o 二、 若已知某点的经度为L ,则该点的6o带的带号N 由下式计算: N = (取整)+1 若已知某点的经度为L ,则该点所在3o带的带号按下式计算: n = (四舍五入) eg 、有一国家控制点的坐标:x=3102467.280m ,y=19367622.380m , (1)该点位于6? 带的第几带?(第19带) (2)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L 。=6o×19-3o=111?) (3)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先去掉带号,原来横坐标y =367622.380—500000=-132377.620m ,在西侧) (4)该点距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为多少? (距中央子午线132377.620m ,距赤道3102467.280m ) 6 L 3 L

由于我国的位于北半球,东西横跨12个6o带,各带又独自构成直角坐标系。 故:X 值均为正, 而Y 值则有正有负。 1)国家统一坐标两点规定: 为避免Y 坐标出现负值,规定: 把坐标纵轴向西平移500km ; 为区别不同投影带的点位,规定: 横坐标值(y )前冠以带号(两位数)。 x = 西平移带上的

? 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 该直线的方位角; 其角值范围为: 0°~ 360° 标准方向 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 坐标纵轴方向

热力学作业 答案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 A ]1.(基础训练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 积 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 C 等温过程;A →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提示】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由图可知AD AC AB A A 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 AD 绝热过程:0=Q ; AC 等温过程:AC A Q =; AB 等压过程:AB AB E A Q ?+=,且0 >?AB E [ B ]2.(基础训练6)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 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提示】该过程是绝热自由膨胀:Q=0,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A E =+?得 0E ?=, ∴0T T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00p V pV =;已知02V V =,∴0/2p p =. [ D ]3.(基础训练10)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0=???=?S E 【提示】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

吉大17春学期《测量学》在线作业一+解答

吉大17春学期《测量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平面控制加密中,由两个相邻的已知点A、B向待定点P观测水平角PAB和ABP,以求得P点坐标的方法称为()法 A. 后方交会 B. 侧方交会 C. 方向交会 D. 前方交会 正确答案:D 2. 汇水面积是一系列什么线与指定断面围成的闭合图形面积() A. 山谷线 B. 山脊线 C. 某一等高线 D. 集水线 正确答案:B 3. 竖直角的最大值为( )。 A. 90° B. 180° C. 270° D. 360° 正确答案:A 4. 全站仪坐标放样法与()非常相似 A. 极坐标法 B. 角度交会法 C. 直角坐标法 D. 距离交会法 正确答案:A 5. 大比例尺地形图按矩形分幅时常用的编号方法:以图幅的()编号法。 A. 西北角坐标值公里数 B. 西南角坐标值公里数 C. 西北角坐标值米数 D. 西南角坐标值米数 正确答案:B 6. 一副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貌的状态是() A. 坡度均匀 B. 坡度越小

D. 都错 正确答案:B 7. 目前中国采用的统一的测量高程系指的是() A. 渤海高程系 B. 1956 高程系 C. 1985国家高程标准 D. 黄海高程系 正确答案:C 8. 高差与水平距离之()为坡度。 A. 和 B. 差 C. 比 D. 积 正确答案:C 9. 既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又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状态的正射投影图称为() A. 平面图 B. 断面图 C. 影像图 D. 地形图 正确答案:D 10. 建筑场地较小时,采用建筑基线作为平面控制,其基线点数不应小于多少() A. 2 B. 3 C. 4 D. 5 正确答案:B 吉大17春学期《测量学》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1.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 A. 水平角 B. 坡度 C. 水平距离 D. 高差 正确答案:ACD 2. 用光学经纬仪测定或测设水平角时,采用测回法观测,其优点是()

大工13秋《测量学》在线作业1 2 3题目及答案

大工13秋《测量学》在线作业1 单选题:ABBAA DBCBC 判断题:BBBAA BAABB 大工13秋《测量学》在线作业2 单选题:BABAD BBCAC 判断题:BBABA AABBB 大工13秋《测量学》在线作业3 单选题:DBDAA CCCCB 判断题:AAAAB BBAAA

大工13秋《测量学》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程序为()。 A. 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B.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C. 瞄准-粗平-精平-读数 D. 以上均不对 满分:6 分 2. 大地水准面可定义为()。 A. 处处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曲面 B. 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曲面 C. 把水准面延伸包围整个地球的曲面 D. 通过地球大地的曲面 满分:6 分 3.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 相对高程 B. 绝对高程 C. 高差 D. 以上均不对 满分:6 分 4. 水准测量时,如用双面水准尺,观测程序采用“后-前-前-后”,其目的主要是消除()。 A. 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B. 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误差的影响 C. 水准尺下沉误差的影响 D. 水准尺刻划误差的影响 满分:6 分 5.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要( )DS3水准仪。 A. 高于 B. 接近于

C. 低于 D. 等于 满分:6 分 6.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A. X轴是赤道的投影,Y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 B. X轴是测区的中央经线,Y轴垂直于X轴 C. 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 D. 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的投影 满分:6 分 7.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 A. A点比B点高 B. A点比B点低 C. 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 A点和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满分:6 分 8. 水准测量时,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说明()。 A. 视准轴水平且与仪器竖轴垂直 B.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 C. 视准轴水平 D. 视准轴与圆水准器轴垂直 满分:6 分 9. 已知A点高程为62.118m,水准仪观测A点标尺的读数为1.345m,则仪器视线高为( )m。 A. 60.773 B. 63.463 C. 62.118 D. 以上均不对 满分:6 分 10. 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指的是()。 A. 水准仪所安置的位置 B. 水准尺的立尺点

热力学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 A ]1.(基础训练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 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 B 等压过程,A → C 等温过程;A →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提示】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由图可知AD AC AB A A A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 AD 绝热过程:0=Q ; AC 等温过程:AC A Q =; AB 等压过程:AB AB E A Q ?+=,且0>?A B E [ B ]2.(基础训练6)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 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 【提示】该过程是绝热自由膨胀:Q=0,A=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A E =+?得 0E ?=,∴0T T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00p V pV =;已知02V V =,∴0/2p p =. [ D ]3.(基础训练10)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 0=???=?S E 【提示】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孤立系统中的不可逆过程,故熵增加。 [ D ]4.(自测提高1)质量一定的理想气体,从相同状态出发,分别经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使其体积增加1倍.那么气体温度的改变(绝对值)在 (A)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压过程中最小. (B) 绝热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C) 等压过程中最大,绝热过程中最小. (D) 等压过程中最大,等温过程中最小. 【提示】如图。等温AC 过程:温度不变,0C A T T -=; 等压过程:A B p p =,根据状态方程pV RT ν=,得: B A B A T T V V =,2B A T T ∴=,B A A T T T -=

工业大学测量学一作业题[2015]

测量学一作业题 一、如图2-19所示,测区附近有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5BM ,欲求得1、2、3点的高程,可从5BM 点起进行水准测量,经过1、2、3点再回到5BM 点,形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各段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如图所示。 L f h 30容 ±= 二、如图所示,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1BM 开始测量,附合至另一己知高程的水准点2BM 。今欲测0201B B 、点高程。n f h 12容±= 三、竖直角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试完成其记录和计算。

四、用6DJ 光学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β,测得水平度盘的盘左和盘右读数如图所示,列表进行记录和计算,并说明角值是否在允许误差 范围内?若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一测回角值是多少?如 超限,该如何处理 ? 五、丈量AB 、CD 两段水平距离。AB 往测为126.780m ,返测为126.735m ;CD 往测为357.235m ,这测为357.190m 。问哪一段丈量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的丈量结果各为多少? 六、已知A 点的磁偏角为'155 -,过A 点的真子午线与中央子午线的收敛角'2=γ,直线 AC 的坐标方位角'10130 =AC α,求AC 的真方位角和磁方位角,并绘图加以说明。 七、何谓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若按下图所示传递坐标方位角,已知"27'3615 =AB α, 测得"56'54491 =β,"36'272032 =β,"14'38823 =β,"52'47624 =β, "25'481145 =β,求DC 边的坐标方位角DC α。 八、甲、乙两组对同一个平面三角形分别观测了10次,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为 甲组 。"6,"4,"5,"4,"6,"4,"5,"2,"3,"4-+-++---++ 乙组 。,"12,"011,"0,"2,"0,"1,"15,"2,"0+''+-++- 计算这两组观测值的平均误差和中误差。 九、独立观测值 1l 、2l 、3l 的中误差分别为31±=m mm 、22±=m mm 、63±=m mm ,某函数为32114 1 149144l l l z -+= ,求其中误差z m 。 十、某建筑物基础设计为正六边形。竣工测量中,分甲、乙两组测定其周长。甲组丈量一条边长为a ,乙组丈量六条边长分别为则1a 、2a 、3a 、4a 、5a 、6a 。丈量的中误差均为a m ,试比较两组所求周长p 的精度。

工程热力学作业

1-1 一立方形刚性容器,每边长1m ,将其中气体的压力抽至1000Pa ,问其真空度为多少毫米汞柱?容器每面受力多少牛顿?已知大气压力为0.1MPa 。 解:p = 1 000 Pa = 0.001 MPa 真空度mmHg Pa MPa MPa MPa p p p b V 56.74299000099.0001.01.0===-=-= 容器每面受力F =p V A = 9 900 Pa×1m 2 =9.9×104 N 1-2 试确定表压力为0.01 MPa 时U 形管压力计中液柱的高度差。(1)U 形管中装水,其密度为1 000 kg/m 3;(2) U 形管中装酒精,其密度为789 kg/m 3。 解: 因为表压力可以表示为p g =ρgΔz ,所以有 g p z g ρ= ? 既有(1)mm m s m m kg Pa g p z g 72.101901972.1/80665.9/10001001.0236==??=?=水ρ (2) mm m s m m kg Pa g p z g 34.129729734.1/80665.9/7891001.02 36==??=?=酒精 ρ 1-7 从工程单位制热力性质查得,水蒸气在500℃、100at 时的比体积和比焓分别为v =0.03347m 3/kg 、h =806.6kcal/kg 。在国际单位制中,这时水蒸气的压力和比热力学能各为多少? 解: 水蒸气压力p =100at×9.80665×104Pa/at = 9.80665×106Pa=9.80665MPa 比热力学能u=h-pv=806.6kcal ×4.1868kJ/kcal)/kg-9806.65kPa ×0.03347m 3/kg = 3377.073kJ-328.228kJ =3048.845kJ 2-1 冬季,工厂某车间要使室内维持一适宜温度。在这一温度下,透过墙壁和玻璃等处,室内向室外每一小时传出0.7×106kcal 的热量。车间各工作机器消耗的动力为是500PS(认为机器工作时将全部动力转变为热能)。另外,室内经常点着50 盏100W 的电灯,要使该车间的温度保持不变,问每小时需供给多少kJ 的热量? 解:要使车间保持温度不变,必须使车间内每小时产生的热量等散失的热量 Q = Q 机+Q 灯+Q 散+Q 补 = 0 Q 机 = 500PSh = 500×2.647796×103 kJ = 1.32×106 kJ Q 灯 = 50×100W×3600s = 1.8×107J = 1.8×104 kJ Q 散 = -0.7×106kcal =- 0.7×106×4.1868kJ = -2.93×106 kJ Q 补 = -Q 机-Q 灯+Q 散 = -1.32×106 kJ-1.8×104 kJ+2.93×106 kJ = 1.592×106 kJ

测量学作业答案解析

测量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三章 第一章作业 1.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什么? 答:确定地面点的点位。 2.测量工作中常采用哪几种基准面?各自定义与作用就是什么? 答:(1)大地水准面:由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作用: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 (2)旋转椭球面: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闭合曲面,其形状与大小可由长半径a,短半 径b,以及扁率 a b a- = α确定。 作用:精确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3)圆球面: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近似代替椭球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作用:近似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4)水平面:小范围内(一般在R=10km),近似代替大地水准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作用:近似确定地面点的点位的基准面。 3.测量学里可以选用哪几种坐标系?各自如何表示地面点的位置? 答: a) 地理坐标系:研究与测量整个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或进行大面积的测量工作时,可采用地理坐标系。 i.大地地理坐标系:用大地经度L 与大地纬度B来表示。 ii.天文地理坐标系:用天文经度λ与天文纬度?来表示。 b)平面直角坐标系:在R=10km的范围内,以水平面作为该区的基准面,直接将地 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 c)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线为X轴,赤道的投影线为Y轴,两 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O而建立起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4.水准面就是不就是水平面?在什么范围内可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处理?为什么? 答: (1)水准面不就是水平面。 水准面:由静止的海水面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水平面:近似代替大地水准面进行计算的基准面。 (2)当测量的半径在10公里以内时,进行角度测量与距离测量时可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3)原因:球面三角形化为平面三角形时每个角的球面角超影响为 2 3/R P =''ε,P为平面三角形的面积,当三角形的边长为10km时,算得0、07"。因此,在半径为10km的面积内进行普通测量时,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产 生的水平角度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5.测定地面点位置的基本观测元素就是什么? 答:水平角、水平距离与高差(高程)就是确定地面点空间位置的三个基本观测要素。6.某地假定水准面的绝对高程为67、785m,测得一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为267、328m,请推算该点 的绝对高程,并绘一简图加以说明。 解:67、785+267、232=335、017m

第六章-热力学基础作业新答案

课件一补充题: (2)先等压压缩,W 2=P(V 2-V 1)=-8.1J 对全过程,有 Q 2=W 2+?E =-8.1J ?E=0 (T 1=T 2) 对全过程 等容升压,W 3=0 (1)等温过程, ?E=0 12211111 V V ln ln V R P V T V Q W ν===561001020 ln 1.0131016.3J 100 -=-??=? [补充题] 把P =1a tm ,V =100cm 3的氮气压缩到20cm 3,求若分别 经历的是下列过程所需吸收的热量Q 、对外所做的功W 及内能增量,(1)等温压缩;(2)先等压压缩再等容升压回到初温。

6-21 一热力学系统由如图6—28所示的状态a 沿ac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吸收了560J 的热量,对外做了356J 的功。 (1) 如果它沿adb 过 程到达状态b 时,对外做了220J 的功,它吸收了多少热量? (2)当它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它做了282J 的功,它将吸收多少热量?是真吸了热,还是放了热? 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 (1)∵a 沿acb 过程达到状态b ,系统的内能变化是: 560356204()ab acb acb E Q W J J J =-=-= 由于内能是状态系数,与系统所经过的过程无关 ∴系统由a 沿ad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204()ab E J = 系统吸收的热量是:204220424()ab adb Q E W J =+=+= (2)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系统的内能变化: 204()ba ab E E J =-=- 204(282)486()ba ba Q E W J ∴=?+=-+-=- 即系统放出热量486J

测量学课后习题作业

建筑 习题二 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93.533米,当后视读数为1。025米,前视读数为1.674米时,高差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高程是多少?绘图说明。 答:高差是-0.649米,B点比A点低,B点高程为92.884米。 如下图所示: 3,什么叫水准管分划值?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起什么作用? 答:水准管上2毫米弧长所对的圆心角称为水准管分划值;圆水准器用于仪器的粗略整平,通过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仪器的竖轴大致竖直,从而使视准轴(即视线)基本水平;管水准器用于仪器的精平,调节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的影像完全符合成一光滑圆弧(即气泡居中),从而使望远镜视准轴(即视线)处于水平状态。 5,水准仪有哪些轴线?他们之间应满足哪些条件?其中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水准仪有四条轴线,即望远镜的视准轴CC、水准管轴LL、圆水准器轴L′L′圆2.;)CC∥LL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1.。他们之间应满足:VV和仪器的竖轴.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十字3.);′L′∥VV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L 视准轴必须平行于水准管轴。。其中主要条件是1.丝横丝应水平)

米,试在下表中完成高程为15.6177,下图为一五等水准路线的观测结果,BM A成果计算。 . 点名距离(米)实测高差(米)高差改正数(米)改正后高差(米)高程( 备注米) BM 150 0.002 15.617 3.285 --3.287 A12.332 1 2.520 200 0.003 2.517 14.852 2 1.666 0.005 300 1.661 16.518 3 2.437 0.006 2.431 400 18.955 4 0.006 400 3.338 -3.344 -15.617 BM A∑0 0.022 1450 0.022 -f=∑h=-0.022m h1/21/2±48mm =±40(1450)=f)L(±40=辅助h容计算 习题三,什么是水平角?在同一铅垂面内瞄准不同高度的点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1 一样?在水平角是指一点到两个目标点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所 形成的夹角。答:同一铅垂面内瞄准不同高度的点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一样。,经纬仪的操作步骤有哪些?3. 答:经纬仪的操作步骤包括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四项步骤。 5,对中的目的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对中对角度测量的影响? 答:对中的目的是消除因仪器的光学对中器分划中心或垂球中心没有对准测站点使水平度盘中心与测站点不在同一铅垂线上引起的侧角误差。在如下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对中对角度测量的影响。当观测短边或两目标与仪器接近在一条直线上时,要特别注意对中对角度测量的影响。 7,用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水平角能消除哪些误差? 答: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差。 9,根据下表记录,计算竖直角和指标差。

测量学-在线作业任务

测量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6-10 21:29:14 一、单选题 1. (5分)测绘1∶2000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精确至()。 ? A. 0.10m ? B. 0.20m ? C. 0.50m ? D. 0.05m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测量学(园林专业)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2. (5分)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地理坐标格网中()。 ? A. 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纬度 ? B. 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经度 ? C. 纵横坐标都为经度 ? D. 纵横坐标都为纬度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测量学(园林专业)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3. (5分)测量过程中,通常()。 ? A. 同时存在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 B. 只存在偶然误差 ? C. 只存在系统误差 ? D. 系统误差等于偶然误差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测量学(园林专业)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4. (5分)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是将闭合差反号按与距离或测站数()的原则进行分配的。 ? A. 成反比 ? B. 随意分配 ? C. 平均分配 ? D. 成正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测量学(园林专业) 展开解析 答案D解析5. (5分)已知x A=72.360m,y A=84.150m ;x B=101.530m,y B=78.830m,则A 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 A. 349°39′51″ ? B. 10°20′10″ ? C. 169°39′50″ ? D. 289°20′10″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测量学(园林专业)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6. (5分)导线内业计算时,若满足精度要求,可以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是()。 ? A. 将闭合差按相反的符号并与边长成正比地分配到各边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 B. 将闭合差按相同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边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 C. 将闭合差按相同的符号并与边长成正比地分配到各边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热力学作业

第一章作业: (1) 推导在同一等熵膨胀途径上,理想气体 P 1,V 1与P 2,V 2之间关系。设V P C C /≡γ为一常数。 解: 方法一: PdV PdV TdS dU -=-= dT C dT T U dV V U dU v V T =??+??=)()( (理想气体) ∴PdV dT C V -= (1) 同样:VdP VdP TdS dH =+= dT C dT T H dP P H dH P P T =??+??=)()( ∴ VdP dT C P = (2) (1)/(2)得:VdP PdV C C P V -= V dV P dP =-.1γ 等式两端由状态(p 1,v 1)积分至(p 2,v 2)可得: )ln()ln(1 1212V V P P =-γ 即:γ)(1221V V P P =

方法二: 虚拟一等熵膨胀途径如下:222021111,,,,,,T V P T V P T V P →→ 则单位摩尔理想气体总熵变为: 0)()(1212=+=?P P Ln C V V Ln C S V P ∴ )ln()ln(1212P P V V -=γ 即:γ)(1 221V V P P = (2) 已知热膨胀系数P T V V ??? ??????? ??=1α,等温压缩系数T P V V ??? ??????? ??-=1β,及热压力V T P ??? ????=γ三者有内在联系。推导他们间的关系式。 解法一: ??? ??????? ??=T V V P 1α,??? ??????? ??-=P V V T 1β, 则V V T P α1=??? ????,??? ????=-P V V T β, 1-=????????????????????????T P V T P V V P T Θ,

热力学第一定律作业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始态为25 °C,200 kPa的5 mol某理想气体,经途径a,b两不同途径到达相同的末态。途经a先经绝热膨胀到-28.47 °C,100 kPa, 步骤的功;再恒容加热到压力200 kPa的末态,步骤的热 。途径b为恒压加热过程。求途径b的及。 2. 2 mol某理想气体,。由始态100 kPa,50 dm3,先恒容加热使压力体积增大到150 dm3,再恒压冷却使体积缩小至25 dm3。求整个过程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单原子理想气体A与双原子理想气体B的混合物共5 mol,摩尔分数,始态温度,压力。今该混合气体绝热 反抗恒外压膨胀到平衡态。求末态温度及过程的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 1.00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由10.1kPa、300K按下列两种不同的途径压缩到2 5.3kPa、300K,试计算并比较两途径的Q、W、ΔU及ΔH。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等压冷却,然后经过等容加热; (2)等容加热,然后经过等压冷却。 5.在一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一固定的绝热隔板。隔板靠活塞一侧为2 mol,0 °C的单原子理想气体A,压力与恒定的环境压力相等;隔板的另一侧为6 mol,100 °C的双原子理想气体B,其体积恒定。今

将绝热隔板的绝热层去掉使之变成导热板,求系统达平衡时的T及过程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6.1mol 理想气体从300K,100kPa下等压加热到600K,求此过程的Q、W、?U、?H。已知此理想气体C p,m=30.0 J·K-1·mol-1。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7. 5 mol双原子气体从始态300 K,200 kPa,先恒温可逆膨胀到压力为50 kPa,在绝热可逆压缩到末态压力200 kPa。求末态温度T及整 个过程的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8.一水平放置的绝热恒容的圆筒中装有无摩擦的绝热理想活塞,活塞左、右两侧分别为50 dm3的单原子理想气体A和50 dm3的双原子理想气体B。两气体均为0 °C,100 kPa。A气体内部有一体积和热容均可忽略的电热丝。现在经过通电缓慢加热左侧气体A,使推动活塞压缩右侧气体B到最终压力增至200 kPa。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气体B的末态温度。 (2)气体B得到的功。 (3)气体A的末态温度。 (4)气体A从电热丝得到的热。 9.在带活塞的绝热容器中有4.25 mol的某固态物质A及5 mol某单原 子理想气体B,物质A的。始态温度,压力。今以气体B为系统,求经可逆膨胀到时,系统的及过程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测量学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7. 根据公式,6°带代号为N=int[(118°50′+3°)/6+0.5]=20,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6*N-3=117°; 3°带代号为n=int[118°50′/3+0.5]=40,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n-3=120°。 9.两个原则:(1)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2)前一步测量工作未做检核不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作用:减少误差累积,保证测图精度,而且可以分幅测绘,加快测图进度;防止错漏发生,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性。 10.测高程、测角和量距;或者高差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第二章 1. A、B两点的高差为:h AB=a-b=1.124-1.428=-0.304m; B点高程H B=H A+ h AB=20.016+(-0.304)=19.712m;所以B点比A点低; 8.

9. 解答:(1)高差闭合差计算 () 3.919(61.81957.967)0.06767h B A f h H H m mm =--=--==∑ 设为山地,故 69h f mm =±=±=±容;h h f f <容,其精度符合要求。 (2)改正数计算 16771433v mm =- ?=-;2673633v mm =-?=-;3674833v mm =-?=-;467 51033v mm =-?=-;56761233v mm =-?=-;667 81733v mm =-?=-。 (3)改正后高差计算 1 4.363m+(-14mm)=4.349m A h =+;1 2 2.413m+(-6mm)=2.407m h =+;2 3 3.121m+(-8mm)=-3.129m h =-;3 4 1.263m+(-10mm)= 1.253m h =++;4 5 2.716m+(-12mm)= 2.704m h =++;5 3.715m+(-17mm)= 3.732m B h =--。 (4)计算各点的高程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作业新答案

课件一补充题: (2)先等压压缩,W 2=P(V 2-V 1)=-8.1J 对全过程,有 Q 2=W 2+E =-8.1J E=0 (T 1=T 2) 对全过程 等容升压,W 3=0 (1)等温过程, E=0 122 11111 V V ln ln V R P V T V Q W ν===561001020 ln 1.0131016.3J 100-=-??=? [补充题] 把P =1a tm ,V =100cm 3的氮气压缩到20cm 3,求若分别经历的是 下列过程所需吸收的热量Q 、对外所做的功W 及内能增量,(1)等温压缩;(2)先等压压缩再等容升压回到初温。

6-21 一热力学系统由如图6—28所示的状态a 沿ac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吸 收了560J 的热量,对外做了 356J 的功。 (1) 如果它沿adb 过 程到达状态b 时,对外做了 220J 的功,它吸收了多少热 量? (2)当它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 界对它做了282J 的功,它将吸收多少热量?是真吸了热,还是放了热? 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 (1)∵a 沿acb 过程达到状态b ,系统的内能变化是: 560356204()ab acb acb E Q W J J J =-=-= 由于内能是状态系数,与系统所经过的过程无关 ∴系统由a 沿ad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204()ab E J = 系统吸收的热量是:204220424()ab adb Q E W J =+=+=

(2)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系统的内能变化: 204()ba ab E E J =-=- 204(282)486()ba ba Q E W J ∴=?+=-+-=- 即系统放出热量486J 6-22 64g 氧气的温度由0℃升至50℃,〔1〕保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各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各做了多少功? 解:(1)3.6458.31(500) 2.0810()322 v m Q vC T J =?=???-=? 32.0810()E J ?=? W =0 (2)3.64528.31(500) 2.9110()322 p m Q vC T J +=?=???-=? 32.0810()E J ?=? 32(2.91 2.08)108.310()Q E J W -?=-?==? 6-24 一定量氢气在保持压强为4.00×5 10Pa 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0 ℃ 升高到50.0℃时,吸收了6.0×104 J 的热量。 (1) 求氢气的量是多少摩尔? (2) 求氢气内能变化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