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园地一作文指导(教学实录)

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园地一作文指导(教学实录)

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园地一作文指导(教学实录)
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园地一作文指导(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园地一作文指导(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第七册语文园地一作文指导(教学

实录)

1、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体会到了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自己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最深刻?

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九峰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公园、校园的一角;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日落、乡村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什么帮助?

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什么发现?——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什么帮助?自由读,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誊抄作文。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可以在不同时间进行,或在批改后进行,或在作中进行。)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语句是否通顺恰当;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精彩片段(一)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虽不那么耀眼,但依旧发光,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

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山顶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山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充满着活力,让人喜爱。

(二)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晚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山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山尖,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山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比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山失去了原来的颜色,像饱饮了桂花似的,醉醺醺地涨出红光,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运动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仿古长城

校园里西墙边,绿树掩映下,有一座仿古长城。它以烽火台为中心向西、北两个方向延伸,大约有30来米。烽火台上也有垛口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书P18-2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字组织和文字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3.通过学习我的发现,养成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 5.通过学习趣味语文,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字组织和文字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教学重难点: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指名回答) 师: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画出重点。 2.明确交流主题(课件出示: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 3.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奇观是什么。 (2) 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奇观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4.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但“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内容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玩的过程当中温故而知新,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功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建议: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教学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 1.学习边读边想象,让课文中的情景在脑海中再现,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具体形象。 2.读“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和“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等场面描写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找出每组成语的规律。 3.学习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写一件事物。 4.能规范书写一段文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5.朗读《鹿柴》这首诗,了解诗的意思,并背诵。 重点 1.了解、积累成语,能发现两组词语的规律。 2.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描述事物。 3.积累古诗《鹿柴》,了解诗的意思。 难点 学习边读边想象,让课文中的情景在脑海中再现,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具体形象。 1.交流平台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根据本单元文章中描写的场面想象画面。然后出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想象,学会让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2.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中首先了解成语的意思,并想象成语所描绘的画面。其次,找出两组成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题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加点词语,发现加点词语的相同点,并选择一件事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描述。 3.书写提示 教学时,引导学生注意字的布局、字距等,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4.日积月累 教学时,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意思,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够当堂背诵。

1.预习提纲 (1)再次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并根据文字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2)借助工具书或上网查阅等方式了解“词句段运用”中的成语的意思,并根据成语的意思想象画面。 (3)尝试用“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4)借助互联网了解王维的生平及作品,了解《鹿柴》这首诗的意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读课文,在脑海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2.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并想象成语所描述的画面。 3.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描述事物。 一、激趣导入 谈话入题:同学们,请认真听下面的录音。(播放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想到了什么? 预设:这是一段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鸟儿的鸣叫,我可以想象到鸟儿们刚“起床”时那种精神抖擞的劲头,可以想象鸟儿们再次见到朋友时的兴奋,可以想象鸟儿们看到日出时高兴的心情。 设计意图: 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展开想象,也可以通过声音展开想象。播放录音,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听录音后想象到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激发想象 1.交流平台。 (1)导入:这段录音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同样,很多优美的句子也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几个优美的句子,看看你能联想出什么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作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坐落于西南边陲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一条小河从学校门前流过,校园里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的校园生机勃勃。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好像在说:“我来了,让我们交个吧!”树木长出了嫩芽,如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在春风的吹拂下跳着优美的舞蹈。花儿也在向我们点头......啊校园里的春天是多么可爱,多么生机勃勃! 的校园五彩缤纷。校园里花团锦簇,几棵高大笔直的大青树长得郁郁苍苍。小朋友们玩累了,就跑到树下休息,乘凉。树下的黄色小花开得更艳了,招引来了小蜜蜂和小蝴蝶,它们正围绕着大树翩翩起舞呢! 秋天的校园变成了黄色的。像蝴蝶似的,从半空中慢悠悠地飘落下来,形成了一块黄色的地毯,迎接秋姑娘的到来。小草也变黄了,垂头丧气地趴在地上,仿佛在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我要走了,但是明年春天我还会再回来的哟!” 冬天来了,校园里依然美丽。由于我们的校园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所以冬天并不很冷。大青树脱下了绿色的衣服,小草也沉入了梦乡,校门口的小河变得清澈了,时而有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真快活啊!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的校园

我的校园在一座山脚下,门前有小河流过,四周是宽阔的田野,远处是高高的山峰,景色十分迷人。 清晨,远处的山被云雾笼罩着,若隐若现,真是好一幅“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景象啊!太阳出来了,阳光穿过大雾,照耀着我们的校园,给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树木花草变成金色的了,河水变成金色的了,教学楼也变成金色的了,连小朋友们的头发,都变成金色的了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叮铃铃铃——”下课了,午休的时间到了,校园里变得安静了。天空蓝蓝的,几朵白云飘在天上,像棉花糖一样,真想尝尝看是不是很甜!大青树下坐满了乘凉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猜谜语。早晨还忙忙碌碌的小蜜蜂和小蝴蝶也像是怕热似的,不知道躲哪里去了,到了傍晚,它们又出来还小朋友们嬉戏了。 傍晚的校园真是美丽极了。新种的凤尾竹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一个曼妙的绿衣姑娘在翩翩起舞。大哥哥在篮球场上打篮球,不时传来一阵喝彩声。日落西山,染红了大半边天空,那天空像是着了火似的,艳丽多彩。那云也不时的变换着形状,一会儿变成了长着两只长耳朵的兔子,一会儿变成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毛毛虫......真是瞬息万变啊! 这就是我美丽的校园,她不仅让我学到知识,也给我带来了快乐! 我的校园

最新版四年级上语文 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 2.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 2.积累对联。 3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美景展示给大家吧。 二、交流步骤 1.启发谈话。教师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回忆。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观察过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对话,为口语交际创设宽松的情境,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介绍给同学。 2.学生个人准备。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并思考怎样和同学交流。说清楚景物的特点,给大家带来惊奇的感觉。 3.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介绍,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4.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5.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交流,进行总结,并适时给予鼓励表扬。 三、延伸拓展 1.希望同学们把今天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2.办一期自然奇观展。 四、课堂小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去欣赏那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吧。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时安排] 5课时 [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准备一段说话稿。要求:(1)可以是自己游览过的或自己了解到的一处景观,可以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是身边的景物。 (2)要介绍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即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可以介绍奇特之处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

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二、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2、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3、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四、总结、引导讨论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五、延伸拓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作业本语文园地一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作业本语文园地一答案 语文园地一 1 拼一拼,写一写。 báo wù fèi ténɡ fènɡ xì huī fù 薄雾沸腾缝隙恢复 hénɡɡuàn jiānɡ miàn qí tóu bìnɡ jìn 横贯江面齐头并进 ruò yǐn ruò xiàn màn tiān juǎn dì 若隐若现漫天卷地 2 填一填,背一背。 (1)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2)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3)(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4)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5)四面山光照三潭月影清 我也搜集了一副对联: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3 照样子,把带点词的意思写具体。 例: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1)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人山人海——节日的大街上,人山人海。(2)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热闹——天渐渐亮了起来,大街上又热闹起来了。

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他一生作联很多,至今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 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 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4. 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5.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学会写字。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2.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会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 介绍要求: 1.构思巧妙、大胆合理,感情真实。 2.介绍时,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想。 3.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组讨论后发言。 生: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生:课文《走月亮》在作者的描述下,我不仅能想象画面,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生:有些文章,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似乎能“闻”美食的味道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作文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作文 我的家乡 四(1)班学生:张娟娟 指导教师:马贤江 我的家乡在补郎苗族乡大院塘,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 你看,一条弯弯曲曲犹如长龙的公路蜿蜒盘旋,一直伸向寨子中间。公路两旁是两排整齐笔直的白杨树。微风吹来,白杨树叶哗哗作响,就像一串串银铃奏出一首首优美的乐曲。每年夏天,我常常坐在公路边欣赏白杨树奏出动听的乐曲。那一排排白杨树更是夏天乘凉的好地方,每当星期天我和妈妈去补郎赶集,我们都会在白杨树下乘凉休息,我总会暗暗地感谢白杨树给我们提供方便,生怕她老了不能给我们打伞了。所以,每次妈妈喊我起来走了我都赖着坐在白杨树下,总想多陪陪她。 这里的春天就更加迷人了。不信你看,每年春天一到,满山的鲜花争奇斗艳,粉红的桃花展开了笑颜,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犹如含羞的小姑娘遮着微微涨红的半边脸,有的全都展开了花瓣。雪白的梨花一朵一朵,放眼望去,你会以为是寒冬大雪还挂满枝头。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儿也你争我赶,竞相开放,真的是满园春色呀。那成群的小蜜蜂嗡嗡的在花丛中忙碌着,也赶趟儿似的采着花蜜。大家你争我赶,生怕春天悄悄逃走。那草地上也铺满了各种野花。放眼望去,满地星星点点,各种叫不出名儿的野花满山满地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就数那蒲公英了,她总会和我们捉迷藏,早上她躲起来,中午它开放,晚上她又躲起来。 这里的秋天更有一番情趣,山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野果。白天勤劳的人们背着箩筐三三两两的在果树上采摘水果,不时发出一阵阵喜悦的笑声。你看,那一只只调皮的小松鼠在树丛中窜来窜去,偷吃我们的水果,还不时做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介绍自己的发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积累对联知识,背诵对联。 3、完成趣味语文知识。 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并把它写下来。注意顺序清楚,抓住景物的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完成“口语交际·习作”,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和描写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回忆某一自然景观,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说出来,完成“口语交际”,在完成“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完成“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难点: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自然景观的习作。

教法与学法:引导教学、口语及文字训练教学,读议教学。说话训练,尝试写作。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二、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 1、要讲清景观的奇特之处,也可以介绍这样的奇特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