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景区盘点范文

中国旅游景区盘点范文

中国旅游报盘点2014 |景区凸显7个特点

“31号文件”指方向

今年8月下旬,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件),其中对于景区提了相关要求,如在“保障旅游安全”中提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将其纳入当地统一的应急体系;在“规范景区门票价格”中特别指出,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此外,景区还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点评:31号文件中提到的无论是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还是景区门票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严控上涨,或是对老年人的关照,规划引导各类景区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等等,都体现了“游客意识”。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说,“就旅游业本身发展而言,旅游消费已经进入到以国民大众消费为主的大众化旅游初级阶段,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面已经转移到以老百姓的消费为基础上来。”因而,如何让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是景区赢得未来的重要指导。

游客流量监测系统

7月14日,由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并委托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开发的全国重点景区游客流量监测和服务系统已通过验收。据了解,该系统于2009年启动,主要包括实时流量、新增游客、驻留分析和游客来源四大功能,在北京颐和园和八达岭景区进行了系统测试,2013年起陆续在北京、福建、山东、宁夏等地进行试点,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基本形成稳定的省级应用模式,如今,全国共229个重点景区(主要为4A及以上景区)接入,累计监测数据已达24000多条。

点评:这套系统对于大中型景区来说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对于很多景区来说,他们不仅仅关心门票预订的时间段、当时的游客数量,更关心这些游客的类型、停留时间,并可基于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做出对未来的市场判断。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景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对景区的应急预警、安全保障起到重要依据作用。

景区微信、APP【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由于iPhone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2014年是“智慧旅游年”,很多景区将智慧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其中不少景区开设了微信账号,自主开发了景区APP。深圳华侨城通过手机客户端整合了行前、行中、行后:出行前通过景区APP获知相关天气、交通信息;安排行程时用手机预订景区门票和酒店;游玩过程中通过园区WiFi查询攻略,收听景区导览,与朋友时时分享互动……

点评:一部智能手机与景区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直接对接,游客可以在不熟悉当地、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享受景区提供的最大便利。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么,它的价值可能被低估了,在山东,已有数家5A景区试水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在景区管理者看来,这不仅是智慧建设的一部分,更是二次营销的必要举措。怎么样通过增值服务增加客户黏性?怎么样通过手机的一端盘活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的整个旅游产业链?这是景区该好好琢磨的问题。

1元门票

今年暑期旅游旺季过半的时候,国内各大景区门票促销力度加大。携程与同里景区联合推出“七夕夜游同里古镇”活动,原价50元的门票,通过携程APP预订只需1元。同程旅游也宣布追投2.5亿元,加推2000场“1元门票”活动,并针对上海、杭州、南京、无锡、苏州、宁波等华东城市开卖20家水上世界的“1元门票”。同时,驴妈妈也推出“1元景区”,其中包含了价值200多元的环球恐龙城大剧场等。值得注意的是,“1元门票”的支付渠道基本都在移动客户端。点评:之于旅游电商来说,斥巨资来冲击无线市场,推出1元门票是移动端抢占国内休闲旅游市场的“入口”。而对于景区来说,它收获的不仅仅是客流,同时,也是智慧景区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旅游网站和网络销售,景区获得更多宣传,同时提前掌握了客流,促进淡旺季的平衡。

门票涨价

今年9月,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9月1日起,广东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9月3日,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调价方案获得通过,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9月16日,国家5A

级景区之一的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价格将从105元,调整为130元,执行时间为2015年5月10日起。

点评:门票上涨,一面是叫苦不迭的民众;另一面是直呼承担运营压力的景区,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窘境。事实上,门票涨价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国内旅游业虽然一直在提倡摆脱“门票经济”,打造旅游产业链,但是旅游直接的经济收入被看得还是太重。景区应大力谋求转型升级,把吃住行游购娱6个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

热景区“遇冷”

十一长假期间,旅游市场有个显著变化:一些传统热门景区“遇冷”。四川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传统热门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在该省77个纳入统计的4A及以上景区排名中只有一家挤进前十;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四川各地的古镇似乎成了游客们的最爱。福建也出现了“一升一降”的趋势,往年的人流量的“重灾区”武夷山、鼓浪屿游客量小幅下降,新兴景区逐渐崭露头角,客流量增加。

点评:传统热门景区“遇冷”无疑体现出了广大游客出行日趋理性,当下,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游客选择范围增大,他们更追求旅游舒适度。从客观上讲,这也与近年来,行业中倡导的景区拥堵提示、限流、门票预约等努力分不开。此外,出境游火爆“挖走”了部分游客,国内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有效实现了分流。

户外休闲潮

今年,景区的营销动作不少,尤其是与户外休闲结合的模式,如首届中国商学院环青海湖超级越野跑、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中国齐云山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即使在同一个景区,慢跑、徒步、自行车、汽车越野等不同的方式,也给游客带去了不同的吸引力。

点评:户外休闲消费的大发展给其“活动场地”,即景区带来了展示自身美景的好机会,事实上,户外旅游是一个十分广大的市场和产业,可以成为景区转型升级的抓手。那么,如何借力户外休闲潮,如何在潮流中脱颖而出,是景区应该想明白的发展路径。

景区APP真有必要?

近日,笔者在对智慧景区建设的采访中了解到,山东已有数家5A景区试水手机客户端的开发,每家投资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在景区管理者看来,这是完善服务、二次营销的必要举措,但要提高游客对手机客户端的关注度、使用率以及黏性,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手机客户端的功能,可以用微信代替。那么,景区开发手机客户端还有必要吗?

5A试水渐成趋势

蓬莱阁在山东省的景区中是第一家做手机客户端的,2011年开始研发,分别于2012年与2013年完成了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的应用程序。管理处副主任朱龙介绍,景区研发手机应用程序是一种趋势,要给游客提供新的服务点,“4G 网络逐渐开通,会有更多的游客将获取信息的平台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APP就是微PC或微网站。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也要不断完善手机应用程序的功能,打造升级版。”

崂山景区的手机客户端也分为苹果版与安卓版,苹果版的已经能下载,包括购票、导购、导游、导览等功能,目前正在完善后期的语音,利用定位功能,自动播放导游词。信息中心主任戴衍华向笔者介绍:“语音还不能上传,视频还没有做,占用流量太大的话,游客不愿意用,要是做好了游客不用的话,就浪费了。我们的APP春节之前刚上线,下载的量还不是很多,现在试运行,体验上有哪些意见,得赶快改,为旺季做准备。”

沂蒙山龟蒙景区手机客户端已在2013年12月上线,泰山与曲阜三孔景区则正在研发自己的手机客户端。尽管已有5家5A级景区试水手机客户端,但在青岛相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勇看来,与其他省份相比,山东景区做手机客户端的还是少一些,4A级的景区几乎没有太强烈的需求,再者有些做得差强人意,只是IT行业的公司凭自己对旅游的想象去做,没有考虑到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区别。

笔者了解到,景区手机客户端的开发费用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有业内人士认为,景区开发手机客户端并没有太大的必要,无论是定位、导览、预订门票、支付、互动等功能,都可以用成本更低的微信等代替。对此,王军勇认为,微信的技术成本不高,可能有些景区会转向这一平台,不过,微信的接口是特定的,都有自己的框架,对景区来说会有诸多限制,相比而言,APP完全可以按照景区的定制去做,更方便实用。

提升服务二次营销

笔者下载了几个景区的手机客户端后发现,不仅有导览、导游、导购等服务,还有旅游攻略、线路推荐、餐饮、住宿、购物等信息。

戴衍华表示,从景区角度来看,除了提供美景以外,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导游水平良莠不齐,有时候游客问导游古树是哪一年的,有的就随口说是宋代的,有的可能带领游客去购物拿回扣,景区开发手机APP,所提供的信息是权威的,上面导游词不会瞎编,对游客来说更可靠。”

朱龙告诉笔者,景区的APP主要是针对较为依赖移动互联网的游客,如80后、90后与部分70后,“一是要找一个噱头,可以营销宣传;一是务实的,做好管理,提升对游客的服务,让游客在旅游的途中或休息过程中,通过手机了解蓬莱阁,当然,有些东西还不到位,还不能及时更新,像景区的空气质量、温度与游客的承载量,今后要尽量提供这些信息。”

山东沂蒙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路浩告诉笔者,之所以开发手机客户端,是要给使用智能手机的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导游与导览服务,让游客对景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APP也是二次营销,景区的购物点、车辆、索道、餐饮与住宿,都能向游客推荐,让游客觉得景区档次与服务质量高,从而引导游客消费。

此外,路浩算了一笔账,“前期投资一二十万元,虽然看起来比较大,但不开发手机客户端的话,要雇更多的导游人员,一年增加的人力成本也要十几万元,现在维持一二十人的队伍,不再增加,相当于减少了人力投入,效果还比较好,更划算。”

王军勇指出,景区的手机客户端是移动互联网与旅游的结合,涉及旅游的产业链,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游客不满意,那就失败了。”

而对于客户端的下载量,受访的几家景区都表示“尚无准确统计,但估计不多”。

拉近用户增强黏性

景区开发了手机客户端,如何让游客知道并下载使用呢?戴衍华透露,主要是在景区推广,“目前,景区区间车的座位后面有二维码,介绍如何下载APP,并在很多标志牌上做一些提示,再者无线景区建成之后,游客进入景区,手机会自动弹出一个下载APP的界面,通过WIFI下载,不费流量,将来会有一些信息

推送。与大的OTA(电商)的APP不一样,景区的APP是游客到景区后才能提供一些帮助,游客想用才会下。”

蓬莱阁景区在景区入口处以及游客中心,都设立了可以下载手机客户端的二维码,沂蒙山龟蒙景区还通过各种宣传材料、官方网站、合作的OTA推广景区的手机客户端。

游客到景区下载手机客户端后,在游览结束后可能就会卸载,以节省手机存储空间。如何增强用户的黏性?戴衍华看重后续服务的推送,“只要在APP上,就能做很多工作,APP要提供后续的增值的服务,包括分享、优惠,都要跟上,但从景区的面来讲的话,也在研究大家的黏性怎么增加。”

有业内人士提出,省内的5A级景区可以联合开发统一的手机客户端,不仅有信息服务,还有互动、优惠活动等,从而增强用户的黏性。对此,戴衍华表示:“如果是盈利的,像同程、携程似的,就要站在全省的角度,面越大,与大的电商就要竞争,不能只是简单的导游、导览、导购的服务。如果只是提供公共平台、公共服务的话,谁来做?”

朱龙认为,“联合开发APP,内容太大,需要很大的流量,游客不会去下载。再搞活动,想让游客多来几次,近距离的可能,远距离的不会。二次游览给优惠,景区一般不会这样做,除非大型活动。通过APP活动增强客户黏性,效果不会太好。”

王军勇表示,要给游客提供实用的内容,包括本地旅游要注意的事项等,体验好了,自然就能增强黏性了,体验不好,那肯定留不住人。

中国旅游报盘点2014 |文化旅游的9个热点古城变废墟,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

2014年1月11日,一场发生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的突如其来的大火,几乎将1300多年历史的独克宗古城毁于一旦。这场古城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火灾,致4万平方米左右面积受灾,火灾烧毁房屋100多栋,经济损失逾1亿元。

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也是面积最大的藏民居群。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点评:除了独克宗古城,我国其他地方的古村落近年来也频遭火魔侵袭,有的甚至被彻底焚毁。频发的火灾,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而且害破坏了文化。许多被烧毁的建筑都有上百年历史或独特民俗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专家分析认为,古城、古村寨普遍存在房屋结构不耐火、电路老化、生活用火多在室内、居民消防意识差等安全隐患。独克宗古城火灾后,迪庆州有关方面称,火灾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原因是古城内部道路非常狭窄,大型消防车辆无法进入受灾核心区。而在凤凰、洪江等古城,也不同程度存在旅游开发过度导致商铺、住户交织,房子密密麻麻,街巷又窄又绕,消防通道极其不畅的问题。消防道路交通不便成古城古寨共同难题。在开发古城古村旅游的时候,应该首先要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热点2:申遗成功,文化旅游迎来“黄金时代”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

点评: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催热文化遗产之旅。大运河、丝绸之路是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遗成功,表明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

成功申遗只是一个起点,如何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如何利用“入遗”效应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从而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惠及于民、反哺社会,才是重点。

热点3:神曲《小苹果》,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

2014年7月10日,一曲《小苹果》火遍大江南北,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迅速制作《张家界版小苹果》网络视频,其中植入大量张家界自然风光、民俗等一系列张家界旅游元素。该视频网络点击率破4000万人次,给观众带来自然风光和滑稽情景交融的电视音乐经典。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这首神曲不仅盖过当年《江南style》和《最炫民族风》,成为广场舞的新宠,也成为各大景区和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借力点。更令人惊叹的是宁夏旅游局花费大手笔制作了宁夏版的《小苹果》,以时间轴为主线,展现出中华5000年厚重的文化气息;韶山在《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剧演出中竟以神曲收尾,前一分钟还在饰演主要角色的演员,后一分钟便带领上千名观众齐跳“小苹果”。

点评:时尚文化、都市文化与旅游结合能产生激情碰撞。红色文化在许多人看起来,是比较严肃的主题。在红色文化中引入时尚文化元素,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传统革命教育,这种方式可取。同时,也让人们对创新传统红色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热点4:接地气的故宫吉祥物,上演产业链好戏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宫吉祥物首度对外亮相,其形象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龙“壮壮”体现力量,凤“美美”象征传统文化之美。这对龙凤吉祥物被晒出后,虽然“萌萌哒”看上去很有爱,但从服装、名字到造型,也遭到部分网友吐槽。

点评:对故宫来说,能够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吉祥物,本身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故宫管理者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他们想借助吉祥物扩大故宫的影响,宣扬故宫文化。这种尝试,有利于拉近“高大上”的故宫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是件很接地气的举动。

只要故宫放下身段,注重与民众的交流和沟通,吐槽之声会越来越少,点赞之声会越来越多。

热点5:科技手段“武装”文化旅游产品

2014年11月份,湖北隆中景区被评为湖北省首批智慧旅游建设试点之一:“刷身份证就可以直接进入景区,每到一个景点就可体验真人语音讲解,通过触摸屏详细了解景区风貌,详知历史文化……”

点评: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文化旅游遇见移动互联网时,会发生什么呢?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景区借助科技力量,深挖文化内涵,将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等内容相结合,并利用科技手段,创造历史境域、再现历史场景,实现科技与文化旅游的结合。

2014年的旅游主题是智慧旅游。如何借助“智慧”手段充分展示文化,需要认真研究、大胆实践。智慧旅游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智慧”之举为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游文化体验。文化让旅游有价值,科技让旅游更生动,文化融合科技,则更具有张扬力、表现力。

热点6:文化盛宴“汉秀”,一张世界级新名片

2014年12月20日,由舞台艺术大师弗兰克·德贡先生策划导演的《汉秀》,向世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红色月亮越过头顶,布帛飞扬编织着丝绸之路的千年岁月,在中西文化元素架构的迷幻场景里,观众仿若坠入爱丽丝的梦幻仙境。

点评:不少评论家表示,汉秀以其大师级的制作团队、国际化演出以及高科技的舞台设施,让中国的“秀”文化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震撼!绝对震撼!”这是观看完汉秀首演之后,现场嘉宾给出的最多评价。甚至有评价:五岳归来可以不用再看山,“汉秀”归来可以不用再看秀。

好的秀,除了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外,其核心创意还是要有文化内涵,相比其他驻场秀,汉秀更在乎感动观众,试图将多种艺术形式浓缩成90分钟的精华之作去触动观众,与观众进行情感层面的交流与沟通。汉秀将中国楚汉文化的“意”融入西方秀的表现之“形”,对文化作了全新的诠释,看来艺术之美没有国界之分。

热点7:受谴责的破坏文物事件

2014年7月,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南门瓮城城墙加装电梯一事引发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尽管电梯已被叫停,但眼下,一处城墙被部分拆除,地砖也被破坏,损失依旧惨重。大家纷纷质疑:在古城里修钢架电梯是方便游客还是破坏文物?

点评:这当然不是破坏古城的孤例,古城墙动土修电梯的闹剧,也曾在古城南京上演。目前国内不少文化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均遭遇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被翻修得看不出原来的痕迹了。

在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过程中破坏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依然是个难题。

热点8: “夫人团”乘船游览颐和园,观赏“燕京绝技”

2014年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11日邀请来华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部分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的夫人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并欣赏宫廷舞蹈京剧名段,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民间艺人现场展示了制作景泰蓝、花丝镶嵌、雕漆等“绝活”,他们精湛的技艺让来宾们叹为观止。

点评: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文化领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聚焦点,各国政府越来越倚重文化软实力。面对海外强势文化的侵蚀,在全球多元文化竞争中,我们应该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热点9:不文明行为,破坏旅游盛景

2014年8月4日早上,有网友称,杭州西湖边的武松墓和苏小小墓的墓碑上被泼上了疑似红漆;9月20日下午,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在栖霞区甘家巷附近萧憺墓碑亭石刻区进行巡查时,发现文物碑刻遭非法拓印;11月12日,一则《投币打坏文物,祈福能否讲文明?》报道了一些旅游景点的游客不听工作人员劝阻,向文物古迹投掷钱币“祈福”,而对景点、文物造成影响和破坏的不文明行为。

点评:总有个别不文明的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缺乏文化保护的意识,或乱扔垃圾,活在文物上乱写乱画等等,破坏文化和文物。为此,必须加大力度营造文明旅游活动氛围,增强旅游行业和游客的文明旅游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