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5.1 透镜习题精选

八年级物理上册5.1 透镜习题精选

八年级物理上册5.1 透镜习题精选
八年级物理上册5.1 透镜习题精选

透镜

1.(2013·怀化中考)图中四种光学器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判断凸透镜的方法,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A图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B图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C图是凹面镜,D图是平面镜,故选B。

【方法归纳】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1)边缘薄、中间厚的是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是凹透镜。

(2)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2.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解析】选C。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把冰磨制成凸透镜的形状,然后把冰透镜正对太阳光,冰透镜能够把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即焦点上,焦点处的温度很高,可以引燃其他物体,所以冰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3.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理解。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故选A。

4.(2013·海南中考)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透镜的作图。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而图A、B凹透镜使光线会聚,故A、B 错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D使光线发散,故D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焦点,故C正确。

5.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设计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从而使手电筒在使用时亮度增加。

答案:凸透镜会聚

6.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然后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均选填“大”或“小”)

【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电灯射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变得更发散,从而在纸上形成一个光斑。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从凹透镜射出的光线更发散,所以纸上的光斑更大,光线越分散,光斑的亮度就越小。

答案:大小

7.(2014·江苏宝应县联考)在图中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析】本题考查透镜的光路图的画法。首先观察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或凹透

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答案:如图所示

【易错警示】作图时有些同学容易将两透镜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和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混淆,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规律熟练掌握,可结合光路可逆的原理对比记忆理解。

8.(2013·内江中考)如图所示,已给出了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请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光路图判断透镜的种类。甲图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向主光轴方向偏折,光线会聚了,故填入凸透镜;乙图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远离主光轴偏折,光线发散了,故填入凹透镜。

答案:如图所示

9.将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桌面上,里边充以烟雾,用手电筒通过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图甲):

(1)烧杯底上放一个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2)烧杯底上放一个凹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说明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解析】(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甲图中手电筒的聚光圈通过烧杯底自上而下照射,光成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乙图中柱形光束在杯中会聚了,因为乙图中杯底放了一个凸透镜,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比较甲、丙两图可知,丙图中柱形光束发散了,丙图中杯底上放了一个凹透镜,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1)会聚(2)发散

【试题备选】不同凸透镜对光的折射程度是不同的,即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不一定相同的,焦距即是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1)焦距的长短由凸透镜的什么因素决定呢?

请猜想出三个因素:、、。

(2)某同学用两个材料相同、凸面程度一样,横截面积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太阳光,测量得出会聚点到光心的长度都是10cm。你根据这个情况,可推测:

(3)某同学再用两个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凸面程度不相同的凸透镜会聚太阳光,测量较凸的凸透镜会聚点到光心的长度是5cm,而较平的那个凸透镜会聚点到光心的长度是8cm。你根据这个情况,可推测: 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第二小题是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凸透镜横截面积的关系;第三小题是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和凸面程度的关系;由此可猜想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和凸透镜的凸面程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还可以猜想焦距的长短与凸透镜的材料有关。

(2)控制了同种材料、相同的凸面程度,而横截面积是不同的;测量出凸透镜的焦距相同,也就说明了凸透镜

的焦距和凸透镜的横截面积是无关的。

(3)控制了同种材料、相同的横截面积,不同的凸面程度;测量较凸的那个凸透镜焦距为5cm,而较平的那个凸透镜焦距为8cm。由此得出:凸透镜的焦距和凸透镜的凸面程度有关,凸面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答案:(1)材料凸面程度横截面积(2)凸透镜的焦距和凸透镜的横截面积无关(3)凸透镜的焦距和凸透镜的凸面程度有关,凸面程度越大,焦距越小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如图所示,画出两条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光线。

【学生自答】

【教师点评】

①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错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应经过入射侧的虚焦点;

②正确。

【正确作图】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教师总结。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 镜焦距为15cm。 (1)如图2所示,保 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 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 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为什么?答:.(2)如图3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3)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 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 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如乙图所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若只调节凸透镜,则应将凸透镜向(上/下)调节. (3)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时,还应测量和.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他(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3. 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 置固定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 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 ③ (3)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 凸透镜成像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凸透镜成像专题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视力的矫正 1.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会聚/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实/虚)像. 2.常见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照相时,被拍摄者应站在距镜头_______处;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_______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 3.如图所示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_透镜,若要拍摄镜头前1 m处的人脸,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__cm. 4.用照相机拍一朵盛开的荷花,荷花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__,荷花在底片上成倒立、_______的实像;若要把荷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_______(远离/靠近)荷花. 5.如图,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仪的光通过镜头形成一个_______(正立/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_(甲/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乙图中的视力应配带_______(凸/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7.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 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练习题-答案

八年级-上凸透镜成像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3、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此时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光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的一半 C、光屏上仍成完整的像,像比原来的暗 D、只有把光屏移动到合适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4、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2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那么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的是( ) A、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B、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烛焰倒立、缩小的虚像 D、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5、(xx荆州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 。 7、(xx海南中考)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 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 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8、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和《生活中的透镜》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 一、选择题 1、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一束光经过凸透镜后( ) A 一定是平行光 B 一定会聚于一点 C 一定是发散光线 D 一定较入射光线会聚一些 3、下列光学仪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可能等于L 5、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6、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凹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一定比原来光束发散. 7、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二、填空题 8、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1题图 5题图 4题图

9 、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___镜,对太阳光有 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 10、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 1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2、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 ,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3、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主光轴. 14、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 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 三、作图题 16、根据图 中所给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 17、(1)完成图甲中的光路图. (2)根据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 12题14题 16题 17题甲 乙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科教师: 授课主题透镜、凸透镜成像 教学目的1、通过知识点讲解和例题练习,掌握透镜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类特殊光线、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类特殊光线。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11.13 18:00-20:00 上课进度第次课 教学内容 一、入门测(包含作业处理) 1、(18,19中第二次月考,2分★★)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2、(18,19中第二次月考,3分★★)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从鱼缸侧面看鱼,发现鱼会变大 C.“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D.漫步在千乘湖边,看到岸边垂柳在水中的倒影 3、(16,四中第二次月考,3分★★)下列现象与所用到的物理原理对应的是() A、池水映明月——光的折射 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C、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D、照相机照相——平面镜成像 4、(16,四中第二次月考,3分★★★★)如图所示,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面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A B C D 5、(14,19中第二次月考,4分★★★★)(1)图中一束光射向并穿过玻璃砖,请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

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二)大数据分析( 15 - 19 年,共 5 年) 2015年第3题1分 2016年第7题2分 2017年第18题4分 2018年第14题2分 2019年第1题1分(三)本节考点讲解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 知识点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2.基本概念: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凸透镜有2个实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两边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②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凹透镜有2个虚焦点。 4. 光学中“会聚”和“发散”的含义。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靠近了主光轴,叫“会聚”。 折射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来的方向远离了主光轴,叫“发散”。 5. 三条特殊光线 6. 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边偏折。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看做是三棱镜的组合。 7. 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扩展:空心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2. 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像 成在光屏中央)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正倒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幻灯机) 放大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训练: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 1.一个直立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物体的中点恰在透镜的主光轴上,后来,透镜被一割为二,对称地拉开,两个半透镜间距离等于物体高度,如图5甲所示。则此时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应该是图乙中的() 图5 2.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如图6所示的位置,它所成的像P′Q′的形状应该是图7中的() 图6 图7 3.2017·天津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1、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 A.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C.f1f2 4.如图9所示,S是凸透镜主光轴上一个发光点,Sa是它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正确的是() 图9 A.ab B.ac C. ad D.ae 5.如图10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______移动()

图10 A.A′O B.A′F C.水平向右D.水平向左 6.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②如果所成的像在光屏的左上方,应将光屏向右下方移动 ③换用焦距较短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7.一种手电筒上所有的聚光小电珠如图11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出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图11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凸透镜的焦点处 D.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8.如图12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1 u和像距倒数 1 v的对应关系,若用 此凸透镜成像,当物体距透镜0.3 m时,物体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需说明像的虚实、大小、正倒情况)。 图12 9.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13所示),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来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

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凸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4?南充)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 (2014连云港)微距摄影是指照相机通过镜头拍摄与物体等大或稍小的图象.如图所示,一次微距摄影中,拍摄图象与物体等大,光学镜头等效为一个凸透镜,则物体一定位于() A.两倍焦距以外 B.两倍焦距上 C.两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 D. 1倍焦距以内 3.(2014?海南)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4.(2014?长沙)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 D.近视眼凸透镜 5.(2014?邵阳)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A.小于10cm B.大于10cm小于20cm C.大于20cm D.等于10cm 6.(2014?东营)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7.(2014?泰安)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 8.(2014?威海)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9.(2014?包头)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知识要点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 3、凸透镜成像实验: (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 (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 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 ③光具座不够长 (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 (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投影片(或幻灯片) 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 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被观察的物 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5、眼睛 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靠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获得清晰的像。 6、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二、易错题精选

(完整word版)初二上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

作图: 1 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1.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 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2.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10.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侧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A.15cm15cm C.f<15cm D.f>30cm 12.(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6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 图6 (1)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2)a、b、c、d、e各点中________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a、b、c、d、e各点中________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4)a、b、c、d、e各点中________点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______点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5)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_______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_______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以及应用: 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 v ) 像物位置关系应用举例 u > 2f 倒立、缩小、实像f 2f 像物异侧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u < f 正立、放大、虚像v > u 像物同侧放大镜、老花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_知识点及习题

透镜 一、本节学习指导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要熟练掌握。初次解出“焦点、焦距”注意他们的概念,多观察图形。生活中常用的透镜要明白他们对光是如何影响的,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等。 二、知识要点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注:观察我们的眼镜,发现镜片是中间薄四周厚,是凹透镜。一般情况下,边缘越厚中间越薄,凹得越厉害,度数越高。 3、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2)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5、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纸上光斑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7、照相机 (1)物体在照相机胶卷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照相机的结构: ①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②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③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8、投影仪 (1)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幻灯机的作用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9、放大镜 (1)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0、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能用光屏接收,都是倒立的。 (2)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八年级物理之凸透镜成像规律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 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 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 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 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 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 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专项练习题

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 1.表格记忆法 2.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与物异侧倒,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像最近四焦距;接近焦点像最大。 3.光路图 4.编故事联想 5.趣话记忆:在远郊(焦)区拾(实像)到(倒立)一个小(缩小)相机,在近郊(焦)区拾(实像)到(倒立)一个大(放大)幻灯,进城里还常常(长长,指放大的意思)假(指虚像)正(正立)经(与镜 物距u 像物在 凸透镜同侧、异侧 像的正倒 大小 像的虚实 像距v 应用 无限远 U >2f U =2f f< U <2f U=f 一束平行光 探照灯 U

谐音,指放大镜) 一、填空题 1.近视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老花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 2.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3.某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在离透镜15 cm 处的纸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斑,这个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4.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cm 5 f ,则相机中的 胶卷应放在_______cm 与_______cm 之间的位置.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一定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2㎝,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3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 、______,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 _____ 、_____,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 ____。 9.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 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f 已知): (1)若在图中C 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 位置上应放置 ; (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 和像距υ,并记录 的性质特点; (3)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 (4)实验发现:当物距在 围时,像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围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11.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不可及。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像(填“虚”、“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1.如图所示,一玻璃砖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3.一蜡烛位于凸透镜前3倍焦距处,在它移近凸透镜1.5倍焦距过程中,光屏的像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4.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 A .像变大,速度变大 B .像变大,速度不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_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1.如图所示NN 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A .反 射、反射B .反射、折射 C 折射、反射D .折射、折射( )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 ,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4cm B .8cm C .10cm D .18cm ( ) 5.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 如图8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大于20cm B .一定在10 cm 到16 cm 之间 C .一定小于8cm . D .一定在8cm 到10cm 之间 6.在凸爱镜的主轴上离透镜1.5f 到2f 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 ,f 为凸透镜的焦距,则细杆成像的位置在A 、Ⅰ区 B 、Ⅱ区 C 、Ⅲ区 D 、不成像( ) 7.当物体离凸透镜6厘米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离透镜20厘米时,物体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焦距范围是( ) A 、f<6cm B 、f>20cm C 、10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案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1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 成像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五节凸透镜成像 教学目标: 1、认识透镜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3、初步学习根据探究目的制订探究计划和选择实验需要的器材。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2、让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中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 突破难点措施: 认真分析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教学用具: 凸、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的引入: 分别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自己的手纹或书上的字,再用凸透镜看窗外的景物,由此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新课的教学: 1、透镜的种类及光学符号: 2

3 ①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 ②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 2、几个相关的概念: ①光心0:透镜的中心 ②主光轴: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③焦点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的交点,(在阳光下演示)并介绍:凸透镜焦点的名称由来,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为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④焦距f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3、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三条特殊光线: 教师边讲边作图。 (一)凸透镜: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一定过焦点 ②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二)凹透镜: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过焦点。 ②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洮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 )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 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生甲:透镜可以分为两类 生乙:透镜有两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过渡 实验 师生总结: 改进实验, 使现象更加 1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 vex le ns),中间薄, 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 cave lens )。(板书) 师: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①③⑤是凸透镜,②④⑥是凹透镜。 明显。 在实验的基 础上概括总 结。 过渡 实验 多媒体辅助 教学 学生活动: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 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让学生鉴别它们是什么 透镜? 学生鉴别后回答: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 是凹透镜。 自然过渡 师:关于透镜,有两个名词必须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 把活动带下 课堂,培养 实践能力和 总结物理规 律的能力。 光心,它们是进一步研究透镜的基础。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多媒体展示,强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 师:透镜是会透光的镜子。那么,透镜对光到底有什么特 殊的作用呢? 探究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一:分别将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正对着平行光, 再把一 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瓶中放置 点燃的香头,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自制的平行激光 垂直射入烟室,然后在中间分别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 观 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