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 教学案例

民法 教学案例

民法 教学案例
民法 教学案例

1、有一位躁狂型精神病人将2000元送给了一位不相识的路人。分析赠送行为的效力。

2、一位路人看到一个正在发作的精神病人,样子十分可怜,就给了他2000元。精神病人可以不可以获得钱的所有权?

3、王某深受小广告的困扰,就在家门上贴了一张告示,不许塞广告,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有家药厂的广告还是照塞不误。王某以侵害其家庭安宁权为由起诉药厂

4、某商场销售伪劣化妆品,可能承担的责任有:

(1)刑法第148条: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2)按照公司法的第30条规定:企业有违法经营的,登记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止整顿、扣缴、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3)如果给王某造成人身伤害的,按照民法通则第119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5、某公安交通局副局长陈某在某日午夜12时在某夜总会喝酒后,驾驶巡逻车在街上行使。卡车司机王某在行至一处陡坡处遇见陈某。陈某停车向王某示意停车检查,但由于停车不便,王某未听从陈某的指挥,继续开车。陈某恼羞成怒。在王某开到平缓处停车后,陈某爬到驾驶室,对卡车的一些配件进行损毁,造成约1万元的损失。

问:是否由民法调整?原因何在

6、1976年10月,有一郭寿华以笔名“干城”,在“潮州文献”第2卷第4期,发表“韩文公、苏东坡给予潮州后人的观感”一文,指称“韩愈为人尚不脱古人风流才子的怪习气,妻妾之外,不免消磨于风花雪夜,曾在潮州染风流病,以致体力过度消耗,及后误信方士硫磺中毒”等语,引起韩愈第39代直系血亲韩思道不满,向“台北地方法院”自诉郭寿华“诽谤死人罪”。

经法院审理,认为“自诉人以其祖先韩愈之道德文章,素为世人尊敬,被告竟以涉于私德而与公益无关之事,无中生有,对韩愈自应成立诽谤罪,自诉人为韩氏子孙,因先人名誉受侮,而提起自诉,自属正当”,因而判郭寿华诽谤已死之人,处罚金300元。郭寿华不服,提起上诉,经“台湾高等法院”判决驳回。

* 死于公元824年。时间间隔了1152年。

* 刑法第312条:“对已死之人,犯诽谤罪者,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0元以下罚金”。

* 刑法第314条:属于告诉乃论。

* 刑事诉讼法第234条:死者之配偶、直系血亲。。。。。。得为告诉。

7、甲公司在1990年与乙公司签订了钢材买卖合同,约定的价格是1000元/吨。在履行期到来之前,钢材的价格涨到1500元/吨。甲公

司就不愿履行。于是就主动到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买卖钢材的合同无效,理由就是甲公司经营范围里没有钢材一项。

分析:当时的规则是超出经营范围而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如果法官按照这一规则作出判决,结果是便宜了“小人”——甲公司,使判决失去了道德基础。如果法官不按照这一规则去判,用什么?

8、“黑”与“白”合同之争

甲公司在招投标之前,作为发包方与乙公司签订了建筑承包合同(黑合同),工程造价1亿。甲公司在之后的招投标过程中造假,选定了乙公司作为中标者,与之签订了另一份合同(白合同),造价为1。5亿。后来乙公司要求按白合同履行,再给0。5亿元,双方发生争议,乙公司起诉到法院。问:如何解决?

9、甲与乙签定了买卖某型号水泥100吨的合同。甲为出卖人,乙为买受人,交货期为2003年3月18日。后甲与丙签定了同样型号、同样数量的水泥合同,甲为买受人,丙为出卖人,交货期为2003年3月17日。由于丙的不履行,造成甲无法对乙进行履行。分析其中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法律事实10、甲施工单位与乙设计院签定了关于埋设暖气管道的施工承包合同。在施工的现场,搭建10厘米宽的木板供行人通过,下面是深5米的沟壑。丙、丁是小学生,一天在放学回家路经此处。丙急推丁,致使丁落入沟内,造成骨折并软组织多处受伤。丁父母为此花费了10万元,包括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分析其中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以及法律事实。

11、甲(父亲,6万,有小儿子C)、乙(大儿子,6万),丙(女

儿,6万,有配偶A和女儿B),在车祸中死亡。

如果同时死亡,其直系亲属的遗产会分得少。甲与乙、丙彼此不生产继承关系。甲的法定继承人是C、B,各3万。乙的法定继承人是C,得6万。丙的继承人是A3万,B3万。总计:A3万,B6万,C9万。如果按照解释:A4万、B4万C10万。

12、被告魏锡林撰写〈荷花女〉小说于〈今晚报〉,该小说虚构有不利于原告陈秀琴以及已故女儿吉文贞名誉的事实,且使用了吉文贞的真实姓名并将原告称为陈氏。原告曾两次到〈今晚报〉社要求停止刊登该小说但是遭到拒绝。原告以名誉权受到侵害为由提起诉讼。被告辩称:“〈荷花女〉体裁为小说,作者有权进行虚构,创作小说的目的是通过对荷花女悲惨命运的描写,使读者热爱新社会,痛恨旧社会。小说并未损害文吉贞的形象,而是美化了抬高了其形象,不够成侵权行为。

天津市中级法院认为:公民死亡后名誉权仍受到法律保护。原告是已故吉文贞之母,在其女儿及本人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有权提起诉讼,请求保护。被告承担连续三天刊登道歉声明为吉文贞、原告恢复原状、消除影响;赔偿原告400元损失;侵权作品不得再以任何方式付印、出版发行。

13、1998年6月初,与王某共同居住的女儿于某到某市一精神病院,称王某有精神病,并申请入院治疗。6月12日上午,精神病院派出医护人员四人到王某家,将王某用绳索捆绑强行推入车内带至精神

病院。在此过程中,王某多次呼喊“救命”,王某的女婿对围观的人讲,是给王某治病。王某入院后,医院强行让护士给王某打针,并服用相关药物。医院门诊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入院诊断为:反复发作燥狂症。

王某被送入医院后,邻居先后找到街道办事处、电视台、妇联等单位要求协助解决,这些单位要求医院放人,但遭到医院拒绝。

1998年7月10日,某市打拐办副主任孙某接待了王某的邻居和弟弟的上访。经过调查,获得了王某并非精神病患者的证据,经与精神病院的主管单位某市民政局联系,王某在精神病院关了28天后,终于被释放出来。王某在出院后不久,就以女儿、女婿、精神病院为被告,起诉至某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陪护费8000元,精神损害10万元。

法院要求王某做司法鉴定,但王某不同意,法院因此判决:被告于某未经原告同意将原告送至精神病院治疗是否妥当,关键在于原告是否患有精神病。若原告患病,则三被告虽然未经原告同意采取强制手段为其治疗,也不构成对原告人身权利的侵犯,被告于某作为原告的成年子女对其负有监护职责;某市精神病院虽然是本案的被告,但其作为医疗部门作出的诊断应具有证明效力,现原告不同意进行司法鉴定,则无证据推翻该医疗诊断。因此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一审生效后,原告向某检察院进行申诉,检察院认为原审判决确有错误,向某市法院提起抗诉。

14、蒋某与黄某于1963年5月登记结婚,婚后夫妻关系一直较好,并收养有一子。1990年7月,蒋某继承父母遗产而取得面积为51平方米的房屋一套。1995年因城市建设,该房屋被拆,拆迁单位将一套面积为77、2平方米的住房安置给了蒋某,并以蒋某的名义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1996年,黄某与比他小近30岁的张某相识后,二人便一直在外租房公开同居生活。2000年9月,黄某与蒋某将蒋某继承所得房产以8万元的价格出售。双方约定在房屋交易中产生的税费由蒋某负担。2001年春节,黄某、蒋某将售房款中的3万元赠与其养子。2001年初,黄某因肝癌晚期住院治疗,于2001年4月18日立下书面遗嘱,将总额为6万元的财产赠与张某,其中包括出售前述房屋所获款的一半即4万元,及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自己所用的手机一部等。2001年4月22日,黄某因病去世。黄某的遗体火化前,张某偕同律师上前阻拦,并当着蒋某的面宣布了黄某留下的遗嘱。当日下午,张某以蒋某侵害其财产权为由诉讼至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纳溪区法院认为遗赠人黄某的遗赠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原则和精神,损害了社会公德,破坏了公共秩序,应属无效行为。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的规定,于2001年10月11日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一审宣判后,张某不服一审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于2001年11日向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在查明本案的事实后,以与一审法院同样的理由,当庭做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审的终审判决。

15、甲公司与乙公司曾签定了一份合同,甲公司用内部业务章代替公章在合同文本上加盖。后甲的业务员A在辞职后拿着盖有内部业务章的合同文本与乙签署了一份合同。分析此合同的效力。

16、甲将投标标书交给邮递公司,而邮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将邮递车不慎开到河里,将标书浸湿。耽误了甲与乙(发标人)之间可能签订建筑承包合同。

17、2000年2月,中国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公司,作为买方)与香港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公司,作为卖方)洽谈关于购买散装尿素的事宜。2月21日,香港公司给中国公司传真了一份英文合同文本,对于商品的规格、包装、原产地、单价、数量、装运时间、付款条件、总价值、卸货速度、滞期费、善意重量、适用的法律以及保险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单价条款的主要内容是:“US(价格隐去-作者)╱MT CNF FO One China Main Port.”;在合同文本最后注明:“This contract is made out in two originals in English language, each party holding one as evidence thereof after signing.”香港公司的合同文本传真件上有其代表人签字。

中国公司在收到合同文本后,对单价条款中的“CNF”不同意,就在香港公司的传真上做出变更,改为“CIF”,在传真件上盖了中国公司的业务专用章,并将传真退给香港公司。中国公司另外发了传真给香港公司,主要内容是:己将修改后的传真传给贵公司,请确认后尽快将

合同正本寄过来,以便我们报上级批准后,待我公司签字盖章,确认合同成立。

香港公司收到传真后,在合同正本上的价格条款中将“CNF”改为“CIF”,并将两份合同正本寄送给中国公司。后因该笔买卖中国公司申报未获批准,中国公司未签署该合同。

18、1999年6月8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联营协议,双方约定,乙公司出资甲公司500万元人民币,30天后收回本利540万元。期满后,乙公司未能收回本利。

甲公司为还此款,就利用与丙公司曾有业务往来并认识了丙公司的司机王某的机会,让王某从丙公司骗取空白出仓单,将出仓单上的“出”改为“进”,伪造了甲公司在丙公司存放100吨铝锭的进仓单。后为了不露马脚,甲公司用同样的手段骗取了丙公司的两张空白进仓单,将100拆成32吨、68吨分别填在两张进货单上。甲公司先后将两次骗取的三张进货单交给乙公司,以抵联营协议规定的甲向乙公司支付的540万元。乙公司在1999年8月初曾派业务员马某到丙公司了解情况。丙公司告之没有100吨铝锭入库的事实,并交给马某一份两张进库单是无效的证明材料,并向马某索要这两张进库单。

1999年10月8日,乙公司致函丙公司:甲公司100吨铝锭的提货凭证被乙公司掌握,请丙公司严格凭证发货。10月12日,丙公司复函乙公司:我仓库并无甲公司的铝锭,也没有给甲公司开过两张进库单。在此后一年半的时间内,乙公司因与甲公司达成还款协议,未向

丙公司提及铝锭事宜。

一年半后,因乙公司向甲公司索要钱款困难,以虚假进仓单为由,向某市公安部门报案,公安机关将甲公司的有关人员予以收押。2001年7月20日,乙公司以甲公司、丙公司为被告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甲公司与丙公司串通,侵害了其100吨铝锭的所有权,应承担侵权赔偿的连带责任。

19、深圳贤成大厦公司与深圳工商局的纠纷

1988年12月5日泰国两合公司与中方四家公司签定《合作经营“深圳贤成大厦”有限公司合同书》。

1994年11月23日深圳工商管理局以政府办公厅188号工作会议纪要为依据注销贤成大厦公司的企业登记。

1994年12月1日深圳市引进外资领导小组办公室976号文件《关于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深圳鸿昌广场有限公司”的批复》1995年8月1日深圳工商管理局《关于成立深圳贤成大厦有限公司清算组的决定》

1997年8月14日广东省高院判决原告贤成大厦有限公司、泰国贤成两合公司胜诉。

1997年12月12日最高法院开庭审理。

1998年7月21日宣判:维持原判。

20、李老太太去世后,其女儿李红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在箱底有个包裹,打开后发现一个瓷器。她找到邻居王立(正在炒文物)鉴定。王立一看,对李红说,是明代的瓷器,起码10万,并要求卖给他。

李红说卖给别人10万,卖给你8万。双方成交。后王立将其拿到文物市场去卖,经别人鉴定为赝品。分析买卖合同的效力21、2001年4月8日,北京晚报报道:七年前,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某手表厂发行出售钻石手表,男表单价8800元,女表单价7800元。限量发行9999只,在北京仅销售500只。后消费者发现以次充好,表上的钻石是人工合成的。

22、甲(19岁)急于购买一辆机动三轮车。乙恰巧有此车。甲与乙达成协议,以8200元买下此车。甲背着父母借邻居丙4000元(3%利率),借表兄4500元(利率2%),并约请其同学、表兄一起去买车。同学与表兄认为不值8200元,而甲执意购买,并将8000元交于乙。约定第二天带着余下的200元取车。乙为了便于甲取车,将车开到后院门廊。当天夜里,乙家失盗,三轮车被小偷偷走。第二天,甲与乙发生争执。后甲父得知一切,向法院起诉,要求乙退还车款,并承担8000元借款的利息23、2000年7月5日,由于连降大雨,甲所在村庄被大水淹没,甲爬到一棵大树上。这时乙划船过来,甲要求将其运到安全地带。乙提出得给5000元劳务费。甲表示同意。在乙将甲运到安全地带后,甲给乙写了5000元的欠据。后乙索要未果,起诉到法院。

24、甲、乙、丙三人签定了书面协议,各出资二万元,想从事运输业务,办理了合伙企业登记手续。甲、乙两个人让丙到县城购买5万元一辆新的小型卡车,结果丙看到一辆同型号二手都要6万元,于是就买了6万元的二手车,办理了过户手续。甲对此不满。提出退伙。

其他两人同意,但提出甲所出资的两万元作为借款,甲同意。一年后,乙丙合伙经营有方,有了盈利,就将借甲的二万元和利息还给甲的妻子(甲在外地打工)。甲的妻子见合伙有利可图,就提出入伙,并强给了乙。打电报给甲,“乙丙发财,快会”。当天晚上,乙将车开到沟里,车全部报废。第二天甲回到家,甲妻让甲要回二万,甲不好意思。问:能否要回2万?

25、1998年5月20日李某让其子李华到广州某医药公司门市部购买“首乌”15斤,由于李华是浙江人,浙江“首乌”与广州“草乌”相似。售货员误听为“草乌”15斤,而李华并不懂中草药的区别。后李某发现有误,就提出更换,而药店提出,“药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还”,并且没有发票。 26、1975年,东风生产队和向阳生产队为耕作方便,互换了20亩耕地,其中东风生产队土地上栽有20棵梧桐树苗,双方换地时对树苗的所有权归属未作约定。到了1988年,因20棵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东风生产队就以当时并未明确商定树苗归向阳生产队为由,要求向阳生产队承认这些树木仍归东风生产队,向阳生产队不同意,双方为此发生纠纷。东风生产队遂诉到法院,请求将20棵梧桐树判归己有。

27、1990年8月20日,某材料厂成型车间班组长刘武生从车间合计员处领会集体统一办的22张面额20元的定期有奖储蓄券,并于当天发给本班组工人。因同班组工人王振林出差未归,刘武生便将自己的一张和应发给王振林的一张带回家中。这两张有奖储蓄券的号码分

别为:003935,003938。同日,刘武生之妻刘文秀将在本厂原料车间领取的同样的有奖储蓄券带回家中,其号码为002836。

11月12日,王振林出差返回后向刘武生索要自己的定期有奖储蓄券,刘武生顺手取出其妻带回的002836号券交给王振林。当时刘文秀知道此事,并未提出异议,而且王振林也不知此储蓄券是刘文秀带回的。11月14日上午当地工商银行公开摇奖,公布了中奖号码,其中002836中头奖,奖金为1000元。刘文秀看过榜示后,就到王振林家,对王讲其夫误给了储蓄券,要求换回。王当即将002836号交给刘。

当天晚上,与刘文秀一起工作的王振林的妹妹王英将情况告之。王振林特别气愤,委托王英索回此券。第二天,在刘向同事显示其中奖券时,王英抢回奖券,回家交给了其哥。王振林在11月20日到工商银行领取了1000元奖金。11月21日刘文秀以自己领取的奖券被丈夫误给王振林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王返还千元奖金。而王则反诉奖金应归其所有。

28、1986年3月,农民张强要把自有的黄牛两头出卖。他与某肉联厂口头商定:由肉联厂将牛宰杀后,按净得的牛肉2。2元每斤的价格结算;除牛头、牛皮、牛下水归肉联厂外,再由张强给付宰杀费7元。在宰杀过程中,肉联厂工人在一头牛的下水中发现牛黄70克。肉联厂将此牛黄出售,共得款2100元。张强得知此事后,认为牛黄应归他所有,2100元因此也应归其所有。为此,与肉联厂产生纠纷,诉至法院。

29、张轶有祖遗私宅一处。后因子女多,生活困难,遂在1959年将此宅卖给张青山。1989年6月,张青山在翻建房屋时,从地基中挖出铸有乾隆年间的银元宝30锭,共重32200克。张轶得知后要求张青山归还银元宝,为此双方发生争议。张轶诉至法院。

30、1991年11月16日,原告杨爱玲的丈夫武勇因患病住近被告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在11月27日因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被告在对武勇治疗期间,曾会同新疆医学院的专家对武勇病情进行了诊断,意见不一。原告怀疑被告的诊断有误,要求被告在有外医院专家参加并有其子在场的情况下,对武勇的尸体进行解剖查明死因。而被告在没有办理完备的尸检手续的情况下,由本院医务人员对武勇的尸体进行解剖,并取出心、肝等脏器留作研究用。次日,原告得知此事,与被告发生争议,遂诉至某法院。

民法法典化的价值、模式与学理

民法法典化的价值、模式与学理 导读:本文民法法典化的价值、模式与学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内容提要】文章首先回答中国为什么需要民法典,民法典的价值理性和形式理性为其提供了存在上的正当性;其次探讨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模式,指出应以德国五编制为基础;最后提出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学术条件,成熟的学理研究是法典化的理论背景;同时作者还指出,民法典作为塑造世俗生活的根本规范,其功能极其有限,我们不应寄予民法典过大的希望。 一、序 自那次法律改革以降,整整一个世纪的光阴已然逝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人正怀着无限热情呼唤着民法典的诞生。 回顾中国历史,最初的法律移植乃出于民族强大的希冀。这一移植西法的过程至今已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由西而来的近代法律,起初出于被迫,今天在现代化的引诱下变为自愿。在全球现代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无论我们给出什么样的理由来解释中国人对民法典的想象与渴望,其本质处仍然没有逃离现代化编织的普遍主义的功利罗网。无论如何,我们是已经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中了,中国人需要一部民法典,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私法建设,无疑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事业。合同法已经出台,物权法初稿也已拟定,民法的法典化似已露出一线曙光。然而,一个

不容回避的问题是,要成就一部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有赖于我们透彻领悟民法典的价值意义和形式意义,有赖于我们对民法的原则、概念、结构体系及相应理论的把握,有赖于繁荣而成熟的学理背景。只有当我们对上述诸问题有了深彻的理解与把握,一部富于生命力的民法典才成为可能。尽管近二十年的学术努力使我们对概念法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我仍然认为我们尚未摸透概念法学的深奥学理,其精神更未被我们充分理解。 笔者躬逢民法法典化之盛事,在这里想以旁观者的心情对法典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二试探性的想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二、中国人何以需要民法典 李静冰和姚新华先生在《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的译后序里深情地写道:“民法典是民法法系传统的结晶……民法法系的形成过程,也是法律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的结果使传统民法具备两种理性品格:一谓形式理性;二谓价值理性,即对人的终极关怀”。[1]在这里,我无意对二位译者寄予民法如此高渺的希望作出评价,只想说民法作为塑造人的此岸生活的根本法,如果说它有价值理性的话,那这一价值理性体现在,民法肯认人的现世欲望,并提供满足工具(纵使它在一定度上希望人于追求物质功利的同时,获得道德上的提升),从而给个体创造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而民法的形式理性则提升了民法应付社会生活的能力。西方的民法实践经验已告诉了我们,民法的形式理性和价值理性使民法获得了经久的生命力,或许今天的中国人完全可以从中深切地领悟出民法典对我们的深远意义来,我们需要民法

民法学民法概述练习题精选版

民法学民法概述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的地位。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 C.单行法 D.中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所有的人身关系 C.纵向的财产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 B.民事 C.交换 D.日常 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本案适用() A.中国民法 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 C.国际惯例 D.第三中立国民法 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 ()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 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 A.罗马法 B.法国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 D.苏俄民法典 ?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法调整()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 B.公民 C.法人 D.公民与法人 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 解析: 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 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法国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doc

法国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 「摘要」本文从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一般规则、分类及其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法国现代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作了详尽介绍,为构筑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制度依据。 「关键词」法国,时效,取得时效,普通时效,短期时效,权利证书,时效利益 时效制度是建立和稳定财产流转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了诉讼时效,但这一制度无法解决财产在时效届满后的权利(所有权)归属问题,故取得时效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为此,借鉴外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有关立法十分必要。在这一方面,法国现代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取得时效的本质和适用范围 法国民法典第2219条规定:“时效,为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取得财产所有权或免除义务的方法。”这一规定对于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作了相对的规定。 取得时效(I‘usucapion ou prescription acquisitive )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是占有持续到一定期间时所产生的法律效果。法国当代学者马洛里(Ph.Malaurie)指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prescription extinctive)两种制度均基于时间的经过而发生法律效果,但时间经过本身即一定期间的届满并不可能单独引起权利的得失,除时间的经过外,还必须存在债权人的不行为(消灭时效),

或同时存在真正所有权人的不行为及希望通过时效而获得所有权的自主占有人(取得时效)。[1] 在法国民法上,取得时效制度对于动产提供了同样有效的适用条件和一般原则。但在善意占有有形动产的情形下,善意占有人通过“即时取得”(acpuis instantanemen)即可取得其所有权。因此,以占有达一定期间为条件的取得时效,只有可能适用于恶意占有有形动产及经注册登记的动产(船舶、航空器等),而不适用于其他有形财产。然而,由于一些须经注册登记的动产所有权只有通过公开的登记注册方能取得,故取得时效对之不能适用;而动产恶意占有人在30年后对动产的取得更多地是基于消灭时效(权利人返还请求权的消灭)而非取得时效(因为根据法国民法典的规定,在占有人持续其占有已达30年时,其对该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自所有人丧失占有之日起算),〔2 〕故取得时效仍对之不能适用。鉴此,在法国,取得时效主要适用于不动产。 从本质上讲,取得时效是保护公共秩序的一种制度。“它通过在一定期间后‘并合’权利与事实的方法,禁止占有与所有权之间的无休止的分离”。[3]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取得时效并非总是意味着对所有人享有的所有权的剥夺,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财产的占有人即财产的所有人,取得时效不过是加强了其权利,“使其可提供决定性的证据(即权利证书本身并非总是可以脱离占有事实而单独成立),以使其避免不合时宜的返还要求”。[4]诚然,当占有人是“掠夺者”时,取得时效将导致不公正。但取得时效的完成并非秘密进行,权利人本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要求返还。权利人放弃对财产的占有只能说明其对自己的财产漠不关心。因此,法律牺牲个别权利人的利益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是有必要的。 法国当代著名学者卡尔波尼埃(J.Carbonnier)指出,在法国现代社会,取得时效的作用有所减弱。这表现为,除不动产的取得之外,取得时效主要被用

2019-2020南京审计大学812民法学与刑法学综合考研真题

南京审计大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笔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812 满分:150 分 科目名称:民法学与刑法学综合 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一共6小题,每小题5分,一共30分) 1.形成权 2.简易交付 3.共同侵权行为 4.特殊防卫 5.间接故意 6.从犯 二、简答题(本大题一共6小题,每小题10分,一共60分) 1.简述不安抗辩权及其效力。 2.简述留置权及其成立条件。 3.简述诉讼时效的中断。 4.简述罚金与行政罚款的区别。 5.简述自首与坦白的区别。 6.简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构成要件。 三、论述题(本大题一共2小题,每小题15分,一共30分) 1.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2.论刑罚的功能。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一共2小题,每小题15分,一共30分) 1.张某做生意急需资金,四处求借而不得,遂与其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卖掉住房借款给他,遭到拒绝。几个月后,张某以给父母买保险为由,拿到父母的身份证和结婚证,又到父亲的书房偷拿走父母住房的不动产权证。张某持上述证件和伪造的卖房授权委托书,将父母的房子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对外出售。刘某有意购买,本欲先看房,但张某称没有钥匙,而父母去探望国外的姐姐一个月后才能回来。刘某听信张某的说辞,支付了90%的房款,并完成了过户登记。一个月后,刘某前往收房,张某擅自出售父母住房之事败露,张某父母严词拒绝了刘某的收房主张。 请分析回答: (1)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2)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 (3)该房屋所有权归属于谁? 2.某市规划局局长王某与某房地产公司老总私交甚好,该公司也经常到市规划局申请各类行政许可。2012年,王某提出借台车用用,该老总当天晚上派人将一辆奥迪送到王某手上。2015年,王某到党校进修,把车借给了其做生意的表弟使用。2018年,王某被监察委查处。请问对王某行为应如何定性并详述理由。 科目代码:812科目名称:民法学与刑法学综合第1页共1页

2020年word版本民法基础讲义第6章

第六章诉讼时效与期间 一、“时效”概说 ?时效:一定事实状态持续地达到法定期间而产生财产法上效果的制度。 ?类型 ?取得时效:以所有的意思占有他人之物达到法定期间即可取得该物所有权的制度 ?属于物权法领域的制度 ?我国《物权法》未予规定 ?消灭时效(诉讼时效):请求权人怠于行使权利的状态达到法定期间,而发生权利实现障碍的制度 ?规范基础:《民法总则》第9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年8月);《民法通则》第7章(基本已失去规范价值) 二、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正当基础) ?权利上之睡眠者,不值得保护 ?对义务人形成的不再需要履行义务的预期给予保护,体现了对长期形成之秩序的维护 ?避免举证困难,简化诉讼程序,减轻法院负担 三、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 ?适用客体:前者适用于请求权,后者适用于形成权(撤销权等)?期间计算:前者为可变期间,存在中止、中断;后者为不变期间

?效力:在前者,请求权罹于诉讼时效的,义务人可主张抗辩权,请求权本身并不消灭;在后者,形成权本身消灭 四、诉讼时效规范的强行法性质 ?《民法总则》第197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五、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系法律对民事主体向法院请求公力救济时所施加的时间限制,故仅与“请求”有关 ?支配权、抗辩权、形成权均无适用余地 ?请求权主要包括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关联第一章、第七章)?债权请求权原则上均须适用诉讼时效 ?物权请求权不适用时效的情形居多 民法关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196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三)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或者扶养费;(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第1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论民法法典化模式的选择

论民法法典化模式的选择 关键词: 民法法典化/法典化模式/选择因素/单行法/完整民法典 内容提要: 民法法典化就意味着必须面对是否制定民法典和制定何种类型民法典的争议,祖国大陆在这方面的争论十分激烈。法典化只是手段,我们必须明确法典作为法律的意义、法典的应有功能和价值要求,而这也是选择法典化模式的指导思想。在选择法典化模式时应斟酌民法的继受性、国内研究水平、立法者与法官的素质等因素。具体而言,民法的法典化模式共有四种可供选择的立法方案,每种都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制定民法典的时机并不成熟。就现状所表露出来的立法方向而言,立法者采纳了体系化单行立法模式,并以制定松散式完整民法典为目标。这种趋向值得肯定。 民法是规范人民一般社会生活的法律,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规范之一。为使人民能够明了民法立法者的规范内容并加以遵守,就有必要以简单的文字叙述这些规范内容,而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规范的内容以法典的形式呈现出来,即将民法法典化。一般情形,民法典一词都是指称包括大部分民法规范内容的完整民法典,因而民法法典化在狭义上仅指制定完整民法典。然而依文义,民法法典化一词并不等于制定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将民法成文法化,也在民法法典化的文义范围内。因此,制定各种单行法也是法典化的一种选择,这也可以称为广义的民法法典化。本文题目的“民法法典化”一词即采后者。必须强调的是,民法的有无与有无民法典无关,因为法典只是法律的一种形式,

没有民法典并不表示就无民法的存在;民法典的有无也与一国民法学的研究水平无直接关联。 祖国大陆在经历几十年的民法典起草波折和准备后,在2002年12月提交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以下简称“官方草案”),是祖国大陆在1949年后的第四次民法起草,而且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许多民事单行法②的施行经验、法院的判决、学者的见解的结晶。民商法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法制建设的基础,重要性可想而知。此次民法典起草,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法律论辩最为热烈的议题。最能代表祖国大陆此次民法典起草的立法方向的草案有三,即“官方草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研究员领衔起草的草案和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领衔起草的草案。③“官方草案”似乎是整合现行民事单行法、两份学者主持起草的草案和民法起草工作小组的九位成员意见做成的,呈现出对各种民法法典化意见的取舍。如果依民法起草工作小组议定的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中国民法典编纂,则此次祖国大陆民法法典化的选择会在2010年前作出。在祖国大陆立法机关作出选择前,探讨民法法典化的选择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动机之所在。 一、民法是否法典化的争议 此次民法典起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四次民法典起草。从前三次民法典起草都半途而废,就知道对是否制定民法典并非没有争议,即使要制定民法典,对制定何种类型民法典,也有不同意见。笔

2016年10月自考民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民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42)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关于民法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无论新、旧法是否为同一级机关颁布的,都适用新法改废旧法的规则

B.法律原则上只适用于法律生效后发生的事项 C.港澳台地区也是我国领土,因此,我国民法同样适用 D.我国民法不适用于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 2.下列适用2年诉讼时效期间的是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C.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3.将民事法律关系区分为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的意义在于 A.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 B.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一般是不特定的 C.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人负担的义务一般是消极的不作为 D.绝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实现权利无须义务人的介入 4.根据民事权利相互间是否具有派生关系,民事权利可分为 A.财产权与人身权 B.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 C.绝对权与相对权 D.原权与救济权 5.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 A.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B.行为人承担责任

民法总则基本制度之构建

民法总则基本制度之构建 ——以《民法通则》为基础 柳经纬 【内容提要】在民法典编纂问题上,民法总则是一个重点。编纂民法典,制定民法总则,不可绕过《民法通则》,但也不能照抄照搬,应以通则所确立的基本制度为基础,通过制度重构,制定民法总则,最终实现民法典编纂的目标。 【关键词】民法通则民法草案自然人法人法律行为时效 【作者简介】柳经纬,“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点项目:中国民法理论体系构建问题,项目号:11AFX003 无论是基于对过往民事立法的尊重,还是基于法典化的逻辑,我国编纂民法典,制定总则,都无法绕过1986年的《民法通则》。2002年底提交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以下简称《民法草案》)总则编基本沿袭了《民法通则》的结构和内容,①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民法通则》所构建的民事基本制度包括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在法典的框架下,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分属于民法分则,自然人、法人、民事法律行为和诉讼时效正是传统民法总则编之基本制度。②因此,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制定民法总则,③亦势所必然。 然而,受制于其时改革发展目标之不确定和民法学理论准备之不足,《民法通则》所确立的四项民事基本制度,既因时势之局限或观念之落伍而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发展之需要,也因理论上的不成熟而无法满足法典科学性之要求。因此,以《民法通则》所确立的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民法总则,不能照抄照搬,必须进行制度重构。 ①彭诚信教授对《民法草案》总则编与《民法通则》作了比较,指出“民法草案总则编基本上继受了《民法通则》的结构体系”,认为“民法草案总则编对《民法通则》的继承之处大大超过其创新之处”。彭诚信:“论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编的结构设计”,《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②总则编之内容虽不限于此四项,亦包括基本原则、客体、权利救济之一般规范、期间等,但从法律技术层面上看,此四项制度与分则编和民商事特别法的制度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其制度构建如何直接影响到分则编和民商事特别法之制度构建,因此历来为总则编之重点;而且,相对而言,我国现行法上此四项制度存在的制度性问题也大些,当为总则编立法之重点。 ③王利明:“民法典总则设立的必要性及基本结构”,《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王利明:《民法典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2-394页。

中国的民事立法与民法法典化

中国的民事立法与民法法典化 〔编者按〕我国是否应实行民法法典化,制定民法典?如需要制定民法典,其调整对象是什么,与相关的法律部门如何划分?这个问题不无分歧。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现实和今后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法律体系,也关系到民事立法的效力。本文作者集中论述了我国民法法典化的问题。现全文发表,供立法界和学术界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旧中国的一切法律、法令,旧中国民法典成为被批判的旧法之一,新中国的民事立法另谱篇章。40多年来,我国的民事立法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动与经济体制的改革,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现在探讨民法法典化问题,其理论与现实意义是以往任何时期都不可比拟的。本文从我国民事立法的现实出发,结合有关学理争论,谈谈实行民法法典化的问题,以此献给199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罗马法、中国法与中国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 一、民事立法的成就、特点与缺陷 (一)民事立法的成就 我国早在1950年5月就颁布了婚姻法,人民以欢庆解放的心情欢迎这部法典。但调整财产关系的民事立法长期主要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出现。1954年至1982年,立法机关先后三次组织起草民法,三个民法草案均遭搁浅。改革开放十几年来,虽未颁布民法典,但民事立法取得很大成绩。1986年4月颁布的民法通则是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民法通则颁布前后直到现在,已颁布的民事法律和与民事法律

有关的法律有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继承法、公司法、海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另外,国务院与主管部委制定了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十几个合同条例和细则,最高人民法院结合司法实践,公布了若干指导性文件。上述法律及法规性文件,已上千条,可以说,我国民事立法已初具规模。 十几年来民事立法成就的一个突出体现,是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是改变了否认国营企业民事主体地位的观点,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法人地位,确立了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民事立法成就的另一突出体现,是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针对过去国有企业缺乏自主权,平调公民或集体财产,对民事权利保护不够的情况,民法通则在基本原则一章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据此作了一系列较为具体的规定。 (二)民事立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事立法,注意吸收外国立法的进步因素,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民事立法体系。以民法通则为基础是我国民法体系的特点之一。1984年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国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民法通则就是在这一新的理论基础上制定的。立法机关原拟起草民法总则,时机成熟时再制定分则。起草过程中感到现

【自考真题】2018年10月自考《民法学》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民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2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关于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强行法优于任意法 B. —般法优于特别法 C.—般规定优于例外规定 D.任意法优于强行法 2、被代理人对无权代理行为享有追认权,这种权利属干 A.请求权 B.支配权 C.抗辩权 D.形成权 3、下列关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法人成立 B.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 C.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大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 D.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一致 4、下列权利中属于精神性人格权的是 A.身体权 B.健康权 C.名誉权 D.生命权 5、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相互享有的基于亲属而产生的权利,属于 A.亲权 B.亲属权 C.监护权 D.人格权 6、下列行为中可以适用代理的是 A.结婚登记 B.专利申请 C.违法行为 D.立遗嘱 7、甲的妻子重病急需抢救费用,邻居乙在知情后,主动提出以10万元购买甲的一辆轿车,双方以10万元的价格订立了买卖合同。该轿车市场价格为30万元。该买卖行为 A.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有效 B.属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可撤销 C.属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无效 D.属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 8、下列属于物权效力体现的是 A.善意取得 B.先斤取得 C.表见代理 D.请求返还原物 9、下列有关担保物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担保物权人可以就担保物的使用价值进行利用 B.担保物权只能依照当事人的意愿来创设 C.主债权已获大部分清偿的,不可对抵押物行使抵押权 D.担保物权的成立应以相应的债权成立为前提条件 10、下列有关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债既可以依照当事人的约定而产生,也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而发生 B.债权债务关系可以分为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命题预测试题(十四)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刑法学、民法学》命题预测试题(十四)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涂黑。每题1分,共40分) 第1题甲是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甲唆使配偶乙向自己所在的保险公司投保,乙于是以虚假身份给自己的“私家车”投了全险(事后查明乙根本就没有“私家车”),甲利用自己职务的便利,在不审查手续的情况下办理了此项业务。事后半年,乙伪造了交通事故文件,向保险公司索要赔偿,甲再次利用职务便利办理了赔付业务。甲的行为构成( C )。 A. 保险诈骗罪 B. 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 C. 贪污罪 D. 保险诈骗罪和贪污罪数罪并罚 第2题王某是某县公安局民警,在一次酒后不慎将装有警务配枪的手提包忘在酒楼而丢失。由于害怕受处分,王某未向单位报告枪支丢失一事,而是自己托朋友寻找。该枪支其实被无业青年陈某拾得,其在一次向朋友炫耀时,被派出所发现收缴。王某的行为构成( D )。 A.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B.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 丢失枪支不报罪 D. 无罪 第3题下列合同中既属于无偿合同,又属于诺成合同的是( B )。 A. 保管合同

B. 赠与合同 C. 保证合同 D. 借款合同 第4题下列哪些人可以成为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 B ) A. 中外合资企业的董事、经理 B. 国有公司的董事 C. 集体企业的经理 D. 私营公司的董事 第5题下列属于惩罚性赔偿的是( B )。 A. 返还财产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中规定的双倍返还制度 C. 恢复原状 D. 修理、重作、更换 第6题强某于2003年10月15日早8:10左右,骑着摩托行驶在312国道的瓜市桥上,与他同向的一辆绿色混凝土搅拌卡车突然将他撞倒,并把他甩出约十米,肇事司机见状后,立即加快油门逃逸。强某放在轻骑摩托车后箱的4.8万元现金因后箱破损而洒了一地。被告人张某与朋友李某驾驶一辆载满乘客的中巴车经过,李某发现倒在地上的强某和满地的钱,便叫张某停了下来,鼓动乘客纷纷下车“捡”钱,一些过路群众也加入进来。5分钟后地上已经分文未剩。捡完钱后,乘客上车,张某驾车逃走。张某与李某构成何罪?( A ) A. 聚众哄抢罪 B. 抢劫罪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第二编民法相关制度——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考点】民事行为能力 1.考点知识树 2.考情分析与复习提示 考查频率:12B单选、13单选、14A单选,分值1分; 考查重点:民事行为能力划分及行为效力、与权利能力关系。 3.客观题精讲 (2013·单选题)小明今年3岁,智力正常,但先天腿部残疾。下列关于小明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小明有权利能力,但无行为能力 B.小明有权利能力,但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C.小明无权利能力,且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D.小明既无权利能力,也无行为能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它反映了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可能性,而有权力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根据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本题中,小明3岁,因此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所以选项A正确。 (2014A·单选题)小凡年满10周岁,精神健康,智力正常。他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看中一块橡皮,定价2元,于是用自己的零用钱将其买下。下列关于小凡购买橡皮行为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小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无效 B.小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 C.小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有效 D.小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所以选项C正确。 (2012B·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属于有效法律行为的是()。 A.限制行为能力人甲临终立下遗嘱:“我死后,我的全部财产归大姐。” B.甲、乙双方约定,若乙将与甲有宿怨的丙殴伤,甲愿付乙酬金5000元 C.甲因妻子病重,急需医药费,遂向乙筹款。乙提出,可按市场价买下甲的祖传清代青花瓷瓶,甲应允 D.甲要求乙为其债务提供担保,乙拒绝。甲向乙出示了自己掌握的乙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证据,并以检举相要挟。乙被迫为甲出具了担保函

民法法典化价值思索

民法法典化价值思索 民法法典化价值思索我国《民法典》尚未出台,我们正处于民法法典化过程之中。关于民法法典化,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其中,民法法典化的价值问题尤其重要。之所以这样说,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正确认识民法法典化的价值,可为民法法典化活动提供必要性方面的支持。问题很明显,如民法法典化活动无价值,或只有很小的价值,那么这项活动就没有必要。其二,科学确定民法法典化的价值,可为民法法典化活动提供方向。凡是活动均需要方向,以使活动者知道自己正朝哪个方向走,从而判断走得对不对,是否需要纠正。民法法典化活动能否实现其预定目的,能否成为一部真正保护人民私权的法律,这与民法法典化价值的确定关系密切。 一、价值和法律价值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价值是表征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范畴。“一讲到价值,必然涉及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人即主体的需要和要求,另一方面是事物即客体的某种性质、结构和属性。”简而言之,所谓价值,就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建基于唯物主义哲学,从实证角度阐释了价值的涵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当得到坚持。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其他先进的文化思想,这正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在西方政治学中,“价值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要的

东西,即目标、爱好、希求的最终地位,或者反映人们关于美好的和正确的事物的观念”。 价值既表征关系,又表征意义。就表征关系而言,价值反映人与外界的关系,揭示实践活动中人的动机和目的。就表征意义而言,价值表示事物所具有的功能和属性,这种功能和属性对人有着某种积极意义。在法学历史上,法律价值备受重视。庞德曾说:“在法律史的各个时期,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者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法律价值是价值的一种,前述价值原理,对其也完全适用。因此,我们可从两方面把握它。一方面,它体现了人与法律之间需要和满足的关系;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法律所具有的、对人有某种积极意义的功能和属性。法律价值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关于法律价值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法学史上曾存在着长期争论。实证主义法学和自然法学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实证主义法学持相对观点,认为世界上没有公认的法律价值观,法律的价值主张只是情感的宣泄。 他们认为,由于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群体,因而也就有着各种不同的甚至互不相容的法律价值观,并且这些法律价值观也无法验证。自然法学则持绝对观点,断言存在着永恒的、普遍有效的、可以验证的法律价值,并认为法律价值构成了评价一切法律时所凭借的基础。按照唯物辩证法,法律价值应当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统一。法律价值均具有相对性,它表

民法学民法概述练习题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的地位。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 C.单行法 D.中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A.所有的财产关系 B.所有的人身关系 C.纵向的财产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 B.民事 C.交换 D.日常 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失。本案适用() A.中国民法 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 C.国际惯例 D.第三中立国民法 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 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 A.罗马法 B.法国民法典 C.德国民法典 D.苏俄民法典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法调整()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 B.公民 C.法人 D.公民与法人 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 解析: 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 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3.根据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下列()民事案件,审理时一般不能适用《民法通则》。

追溯民法制度中的民法精神

追溯民法制度中的民法精神 [摘要]健全完善的民法制度与每一个生活在市民社会的民事主体利害相关。而健全完善的民法制度之中必须融入且体现平等、自由、私法自治、私权神圣等理性的民法精神。民法制度中的理性观念是在市民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逐步为民法的立法所确立,直接体现在民法的精神之中。没有在民法精神之外的单独的民法构造,民法制度是民法精神的载体,民法精神才是民法的根本灵魂。 [关键词]民法;民法制度;民法精神 一、民法概述 在西方,“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在罗马法中,市民法是相对于万民法而言的。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市民,而万民法则适用于非罗马市民。 在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上并无“民法”一词,有关钱、债、田、土、户、婚等法律规范,都收在各个朝代的律、例之中。清朝末年至中华民国时期曾制订“民律”草案,后经修订于1929到1939年分编陆续公布时改称“民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民法”一词。 民法在古罗马时代曾被看作是“维护城邦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规则之总合”。“私法”部分是罗马法中的精华和根本,其内容是确保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民法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1840年拿破仑制定《法国民法典》,是仿效罗马法的《法学阶梯》体系编纂的。并且确立了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所有权决定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自己责任原则;而1896年《德国民法典》的编纂则仿效了罗马法的《学说汇篆》体系,德国民法典共有四个基本原则:私法自治原则、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社会均衡原则以及民法承认个人独立的人格。 二、民法的构造 民法是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们也称之为民法制度。这种表现为有形的规则性知识,其规则内部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就是民法的第一个层次即知识民法。知识民法是民法表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构成了民法的“硬件和躯体”,是从事民法实践和民法研究的先决条件。但是任何一种法律制度从产生、发展到实施都不能只是空泛的制度本身,而需要丰富的精神集合予以支撑。也只有以精神的结晶为载体的法律制度才是真正合乎人类本性的东西。我们把这种精神集合体的民法,称之为精神民法。也就是相对于知识民法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民法本质中最鲜活的灵魂。每一个民事法律制度都是从精神中派生出来的。因此,只有实现知识民法与精神民法的统一,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民法。这样的民法才是具有内在生命力与无限创造力的法律。

我国民法法典化进程的浅议

我国民法法典化进程的浅议 民法作为一部保障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法律,却因为种种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因素而发展相对较慢,故而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成文的《民法典》。但可喜的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国正在积极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法典》。 其实我国在制订民法典的探索上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1954 年、1962 年、1979年曾三编民法,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均未成功。改革开放以后, 为了解决紧迫的社会经济生活难题, 我国民事立法转而求其次, 主要走单行民法系列的道路, 制定了以《民法通则》为核心的一系列民事法律法规。1985 年,我国制定了一部带有准基本法性质的《民法通则》作为民法典颁布之前的过渡法律。并于 20XX 年 12月 23 日制定了一部民法典(草案)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积极制定系统的民法典性质法律的同时,我国又颁行了很多民法领域的单行法规。特别是 20XX年《侵权责任法》和 20XX 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通过,我国民事单行法立法已步入尾声。由此可见,在立法技术上来说,我国已经基本做好了制定《民法典》的准备。本论文也将致力于探讨我国已有的立法准备情况与尚存的缺失。 自从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首先是所有制上的变化,我们已经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经济制度方面,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方面,我国不断推进政治改革,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努力建立民主公平的政治体制。在文化方面,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思也在不断的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与道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改变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优化了社会环境。同时也使制定《民法典》的条件不断成熟。 除了不断成熟的条件外,我们更多探讨的是我们应该有一部什么样的《民法典》呢。现在的理论界有许多争论,如存在“松散式,联邦式”的思路、理想主义思路以及现实主义思路等等。从编制结构来说存在法国式、德国式、以及开放式等等理论。在编制内容上来说存在是否要民商合一,人格权是否要单独设编等等争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民法研究从清末就已经开始了。在清末以前,中华法系一直是传统的

民法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民法学学位考试(A)卷 (适用专业:09法学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 1、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类权利不能设定权利质权? A.专利权 B.应收账款债权 C.可以转让的股权 D.房屋所有权 ( )2、甲公司开发写字楼一幢,于2008年5月5日将其中一层卖给乙公司, 约定半年后交房,乙公司于2008年5月6日申请办理了预告登记。2008 年6月2日甲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在乙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该层楼 向银行抵押借款并登记。现因甲公司不能清偿欠款,银行要求实现抵押权。 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抵押合同有效,抵押权设立 B.抵押合同无效,但抵押权设立

C.抵押合同有效,但抵押权不设立 D.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不设立 ( )3、甲对乙说:如果你在三年内考上公务员,我愿将自己的一套住房或者一辆宝马轿车相赠。乙同意。两年后,乙考取某国家机关职位。关于甲与乙的约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属于种类之债 B.属于选择之债 C.属于连带之债 D.属于劳务之债 ( )4、张某外出,台风将至。邻居李某担心张某年久失修的房子被风刮倒,祸及自家,就雇人用几根木料支撑住张某的房子,但张某的房子仍然不敌台风,倒塌之际压死了李某养的数只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李某初衷是为自己,故不构成无因管理 B.房屋最终倒塌,未达管理效果,故无因管理不成立 C.李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 D.张某不需支付李某固房费用,但应赔偿房屋倒塌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共 4 页第 1 页 ( )5、.一日清晨,甲发现一头牛趴在自家门前,便将其拴在自家院内,打探失主未果。时值春耕,甲用该牛耕种自家田地。期间该牛因劳累过度得病,甲花费300元将其治好。两年后,牛的主人乙寻牛来到甲处,要求甲返还,甲拒绝返还。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民法基本概念汇总

民法基本概念汇总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财产关系,是指平等的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所发生以财产所有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5、自愿原则,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6、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7、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8、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9、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10、人身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为满足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11、绝对法律关系,是指在权利人之外一切不特定人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2、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 13、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4、债权关系,是指权利人的权利必须由义务人的一定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5、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16、监护,是指为了监督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项民事法理制度。 17、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18、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由人民法院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法律制度。 19、个体工商户,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 20、农村承包经营户,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 21、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约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行为或组织形式。 22、入伙,是指合伙存续期间,非合伙人申请加入合伙并取得合伙人身份的行为。 23、退伙,是指合伙人退出合伙组织,从而丧失合伙人资格的行为。 24、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简单地说,法人就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5、社团法人,以人的存在为成立基础,并以章程作为活动依据的法人。 26、财团法人,是指以捐助的财产为成立基础,并以捐助目的和设立的章程为活动依据的法人。 27、企业法人,以盈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因此,企业法人相当于传统类中的营利法人。 28、机关法人,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以国家预算作为独立活动的经费,具有法人组织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