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6节神奇的眼睛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1课时眼睛与视力矫正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归纳总结: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前,需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后,需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友情提醒:

近(远)视眼及其矫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眼睛

自主阅读教材P7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眼睛是眼球的结构图,请补充缺少部分的名称:

(1)视网膜;

(2)晶状体;

(3)睫状体。

2.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物体是正立的

知识板块二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自主阅读教材P75~7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小明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甲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烧瓶

的后壁上。

思考:

(1)与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存在哪些缺陷?

答: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厚,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导致远处物体所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前,致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答:发散作用。

4.小明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甲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

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凸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烧瓶的后壁上。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选择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思考:

(1)与正常的眼睛相比,远视眼存在什么缺陷?

答:远视眼的晶状体过薄,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导致近处物体所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后,致使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实验中后来加的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

答:会聚作用。

1.对学

分享独学1~4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探究“视力的矫正”,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用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用光屏模拟人眼的视网膜,

烛焰相当于被观察的物体。先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再在烛焰和凸透镜

之间放置一个镜片是凹透镜的眼镜,则必须将光屏适当向后(选填“前”或“后”)移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该实验是对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作用的模拟。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第2课时透镜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2.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友情提醒:

1.像的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中涉及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工具,它的学名叫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在生活中还

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透镜的应用。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放大镜

自主阅读教材P7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小宇用放大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当放大镜靠近书本时,他看到的是“Y S”两个字母正立的放大像,这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2.清晨,草叶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时露珠好像一个放大镜,形成了正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2.虚像和实像都可以用眼睛观察,都可以用照相机拍摄。

知识链接:

照相机的快门控制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控制物体光线进入的量,二者共同作用控制曝光量。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小组展开对方案一、二的讨论活动,小组长收集意见,整理结果,教师选择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

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知识板块二照相机

自主阅读教材P7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如图所示是一个照相机(甲),它的镜头是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用照相机给一棵树照相,然后观察树的照片与真实的树比较,是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实像(选填“实像”或“虚像”)。

5.如图甲所示,小红装扮好准备照毕业登记照,当照相机师傅给她照相时,在胶片上得到的像应是如图乙中

的( D )

知识板块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自主阅读教材P78~7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6.如图所示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填充所指部分的名称:

(1)目镜;(2)物镜;(3)反光镜。

7.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

1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虚像。如果你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

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1.对学

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

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问题内容进行

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一在玻璃上滴一滴水,把它靠近书本,观察书本上的字,观察字的变化。

方案二找一个凸透镜,靠近手指观察手纹,或靠近比较小的字观察现象。

现象分析:通过以上两个小实验,我们发现通过水滴和凸透镜,被观察的物体变大了。结论:放大镜的原理是: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