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解人性—电子书

理解人性—电子书

理解人性—电子书
理解人性—电子书

本文由petermars77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理解人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家庭,阿德勒童年生活比较安逸舒适,但他自认为是不幸的:长相既矮且丑;哥哥体格健壮,而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五岁患肺病几乎丧生。他的学说受了童年经历很大的影响。

1895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为医生。1902年,他被弗洛伊德邀请加入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起初,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直至提议由他代替自己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并负责该会会刊的编务。

1911年,他公开地批评弗洛伊德学说的错误,由于弗洛伊德在理论上坚持自己的观点,阿德勒愤而辞职,另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因为精神分析学已为弗洛伊德所占有,阿德勒便称自己的体系为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阿德勒1937年因过渡劳累心脏病突发去世。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人类可以从整合与完整的观点来了解。此种看法强调人们的行为有其目的,认为我们的未来方向远比过去重要。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并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我们创造自己,而不仅受到幼时经验的塑造。

面向未来的乐观主义人性观

阿德勒抛弃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因为他认为弗洛伊德过于狭隘地强调生物本能的决定论。虽然两人均认为六岁前的经验影响着成人后的发展,但阿德勒并不重视探索过去,他重视人们对于过去事件曾留下何种印象,以及这些印象会如何可持续地影响其日后的生活。在其他的许多理论立场上,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是对立的,例如,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在导引着,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阿德勒重视决择、责任、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美,这些理念均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理论。

自卑感

阿德勒也不同意弗洛伊德关于动机的原始基础集中于性因素的说法,性因素的说法,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与追求起源于自卑感,于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则是发端于人在幼年时的无能。他在最初把这种无能主要理解成是“有着器官缺陷、体弱、多病”,这种不能自助和弱小可以引起“怯懦、优柔寡断、怕羞、听话服从”等自卑感;他后来扩大了无能这个概念的范围,把任何身体的、精神的或是社会的障碍,而不管是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都列入无能的范围;并认为这些障碍都会引起一般的自卑感。这样,他实际上把自卑感当作是任何人从幼年开始就具有的一种普遍的情感。

补偿

人们如何去对抗自卑感呢?阿德勒认为,人们对抗的主要方法就是补偿。具有自卑感的儿童一方面看到成人事事都能做,处处比自己优越,就愧不如人,感到比别人低一等,力图补偿自己的不足,力图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例如,德奥司尼斯从小患口吃,他竭力补偿这个缺陷,面对大海,口含石子,勤学苦练,终于成为希腊的一位大演说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激发人们去补偿,而补偿正是人们的向上意志的表现,是推动人去追

求优越的目标的基本动力。

追求优越

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支配的,实际上也就是受权力意志的支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就是要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superiority),即所谓出人头地。人们的一切动机,不论好歹,都是向着一个方向,追求优越,追求征服,继续奋斗,永不停留。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lifestyle)一词指个体在生活或人格上的基本导向,此乃突显出个体的存在。其同义词包括:生活风格、生活计划、生活动向、生活策略,以及生活的蓝图……等等。通过生活方式,即朝向我们的生活目标。阿德勒认为我们是生活中的主角、创造者及艺术家。借助追求对我们有意义性的目标,我们乃形成一独特的生活方式(Ansbacher,1974)。这项概念协助我们了解行为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了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好比了解作家的风格:[我们可以选择从任何地方开始:每项表现或表达都会带领我们往同一方向-朝着同一个动机:同一种旋律,此乃人格建构的地方](Adler,1964ap.332)。

没有两个有完全相同的生活方式。为追求优越,有人在才智上发挥,有人在艺术或体育方面发挥。这些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对自己、对世界、对自己独特的行为与习惯之看法。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均受到自己独特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活方式在理论上是假设受到六岁前经验的影响(Sherman&Dinkmeyer,1987)。

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可能是阿德勒最重要与最独特的观念,指个体知觉到自己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份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包括: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社会化过程始于儿童期,使个体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获得一种归属感与贡献感(Kefir,1981)。阿德勒视社会兴趣等同于认同感性同理心:[以别人的眼去看,以别人的耳去听,以别人的心去感觉](1979,p.42)。能够跟别人分享及关怀别人的福祉,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指标(sherman&Dinkmeyer,1987)。阿德勒认为,随着社会兴趣的培养,自卑与疏离感觉渐渐消失。社会兴趣可经由教导与学习而获得。人们由共同参与活动与互相尊重而表达出社会兴趣,此时他们是往生命的光明面发展,而未具社会兴趣的人会变得沮丧,生活笼罩在黑暗里。

归属感

个体心理学强调,人的快乐成功脱离不了社会,忽略社会背景,将无从了解人类行为。个体在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处,感觉安全,被人接受,以及有价值,这些都是基本需求。人们必须在共同活动与承担责任中找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方式,而许多问题均来自我们害怕不被我们所重视的团体接受,归属感不足便产生焦虑。唯有获得归属感时,我们才有勇气去面对与处理我们的问题。

五项任务

莫隆克(Mosak,1977)认为我们必须去面对与精熟五项任务:跟别人维持关系(友谊)、贡献一己所能(工作)、维持亲密关系(爱与家庭关系)、自处(自我接纳),以及发展精神层面的修养(包括:价值观、意义、生活目标,以及我们与宇宙的关系等等)。重要的是我们须界定我们的性别角色及学习与人相处。由于我们无法自给自足,所以必须学习与别人相互依赖。工作是生存的条件,所以必须在工作中创造意义,并接受我们在企业体系中的角色。我们对自己的感觉及自我接纳的程度,是跟别人形成相互关系的重要决定因子。

出生别与手足关系

阿德勒特别重视手足关系与出生别,这点使其理论显得突出。他曾指出五种心理位置:

老大、老二、中间、独生子、独生女。须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实际出生别并不比个体主观的认定重要。由于阿德勒认为大部分的问题均具有社会性,故强调家庭内的关系。

一个人的出生别及认为自己在家中处于何种地位,这些对于成人日后与别人互动来往会有许多影响,在幼年时期,与别人相处往来已形成了一些模式,对于自己也已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概念,这些都曾带到成人时期跟别人的互动关系中。在阿德勒治疗法中,重视家庭动力的影响,特别是手足关系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我们应避免以刻板印象把人们做硬性的归类,但是阿德勒的说法帮助我们了解年幼时斯的手足敌对关系所形成的性格倾向,对于日后与人相处确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老大老大

出生后即引起众人注意,在弟妹未出以前,他的地位宛如独生子(女),多少会受到溺爱。在个性上,老大较值得依赖,而且会努力上进,然而当弟妹出生后,他(她)会发现原先的地位不再,并认定弟妹夺走了父母的爱。

老二

老二的情形不一样,从一出生,即跟老大共享父母的注意与照顾。通常老二会拿出竞赛的精神,意图超越老大,以争取父母长辈的称许。如果老大在某方面表现优越,则老二会发展另一方面的才华来抗衡。老二在立场上通常是反对老大的。

中间、中间、老幺

中间排行在中间的小孩曾有被挤压出局的感觉,对人生会感觉得不公平,自己好像是被骗出生的。这些小孩可能会有[可怜可怜我]的心态,并成为问题儿童。. 老幺往往是家中的宝,并且常常是最被纵容的,由于地位特殊,每位家人都想塑造他,但他们往往走自己的路,令家人意想不到。

独生子(独生子(女)

在特征上与老大相似,他们缺乏与其他小孩合作分享的机会,打交道的人都是成人居多。由于往往受到母亲的宠爱,故颇为依赖母亲。他们希望总是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一旦有所失落,会感到不公平。日后当他们失去众人注意时,会产生许多心理调适的问题。

阿德勒可常用的观念包括:1.找出生活目标颇为重要,因为此等目标有指引作用。2.注重幼年的经验,特别是对目前仍具影响力的经验。3.幼年的回忆在临床上的用途。4.必须了解与面质基本错误。5.强调认知即情绪与行为大部分系受到偏好与思考过程的左右。6.拟定行动计划协助当事人进行改变。7.重视合作关系,共同为彼此均同意的目标而迈进。8.整个咨询历程均强调使用各种鼓励。

治疗目标

阿德勒学派咨询员会教育当事人以全新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别人、与生活。通过提供崭新的认知地图,咨询员将协助当事人改变对周遭情形的知觉。莫隆克(Mosak,1995.p.67)将历程中的教育目标列出如下:培养社会兴趣。协助当事人克服挫折感与自卑感修正其观点与目标--即改变当事人的生活方式。修改错误的动机。协助当事人感受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协助当事人成为社会上有贡献的人。治疗者的功能与角色

一个案例

以一位长期沮丧的中年人接受治疗为例,在探讨其生活方式后,找出他有几项基本错误:他认为没有人关心他。他在别人有机会拒绝他之前先拒绝别人。他严格批判自己,要求自己能够完美。他认为事情很少会有圆满的结果。他有深重的罪恶感,因为他确信是自己使每个人失望的。

错误信念

这位当事人从小就已形成上述这些错误的想法,长大之后依然固守着。他的期望大部份是悲观的,并且往往成真,因为从某个意义来说,他一直在寻求体验自己的信念。在治

疗中,这些人将学习如何去挑战其自用逻辑的结构,也即以下的三段论法:我本来就不值得人爱。世界上充斥着许多曾排斥别人的人。因此,我必须跟别人保持距离,才不会因接近而受到伤害。

莫隆克举出五种基本错误:1. 过度概括化:[世界没有公平]。2. 错误或不可能的目标:[如果我要有被爱的感觉,则我必须取悦每一个人]。3. 对生活的认知错误或要求太严:[生活对我而言是太艰难了]。4. 否定个人的基本价值:[我太笨了,所以没有人想跟我在一起]。 5. 错误的价值观:[冲至颠峰!不管过程中谁受到伤害]。

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上的自我挫败行为,也会带到咨询中来,例如,认为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因此也就期望咨询员对他冷漠不关心。此时,咨询员要小心落入陷阱,避免强化其旧有的行为形态,并应鼓励他去表现出那些心理成熟的行为。

优先偏好(priority)的选择,也是评估生活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以色列心理学家恪弗尔(Nera Kefir,1981)首先提出人们的四种偏好:优越(superiority)、控制(control)、安逸(comfort),以及讨人喜欢(pleasing)。人们所做的选择除非经过面质挑战,否则会持续主宰着他们对于压力与困难的立即性反应。每一种偏好都会有一套主要的行为型态及自我说服的信念。恪弗尔曾描述过四种偏好的行为型态:

几种类型的人格

优越型人格通过担任领导人或成就或其他途径去突显自己的重要,使自己感到优越。他们不做无意义的事情,但往往会抱怨工作负荷过重。控制型人格寻求不受人讥笑的保证,并认为唯有控制住情境,才不会有被人讥笑或贬低的可能。他们不想在社交场合的任何失误的表现。逃避型人格他们追求舒适安逸,因此往往拖延处理问题或做决定,并尽可能不去碰会带来压力或痛苦的事物。即使是例行性的任务,若视为带有压力性,就会加以排斥。取悦型人格他们会一直寻求赞同与接受,以避逸别人的排斥。由于担心别人会不喜欢他,所以会努力去讨好别人。

阿德勒热衷于把他的理念应用在教育上,特别是找出一些方法去矫治学童们错误的生活方式。他开发出一种历程,以辅导学生团体及教育父母与老师。在矫正儿童的基本错误的方法中,他特别重视提高社会兴趣与维护心理健康。除阿德勒之外,个体心理学最主要的拥护者是德莱克斯(Dreikurs,1968,1971)。

教育父母是阿德勒学派的主要贡献之一,目的在于通过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接纳,而改善亲子间的关系。父母亲学会简单的阿德勒理论后,可以在家中好好应用,例如,了解孩子们坏行为的目的、如何倾听孩子说话、协助孩子们接受其行为的后果、召开家庭会议,以及运用鼓励等等。

在团体辅导上的应用早在一九二一年,阿德勒就以团体辅导的方式来推动维也纳儿童辅导中心的业务(Dreikurs,1969)。同为合作伙伴的德莱克斯则加Dreikurs,1969 以推广,并以此法在他私人的诊所中应用达四十年,起初这一方面是基于他个人的特质,一方面则是为了节省时间,但很快就发现团体辅导的其他优点。德莱克斯指出:「因为人们的问题与冲突均带有社会性,所以在团体中不仅能突显人们的内心冲突与适应不良的性质,而且能提供矫治的影响力」(1969,p.43)。自卑感在团体中在接受挑战后可以有效地消除,而导致社会问题与情绪问题的错误信念与价值观默契在团体中会受到深度的动摇,因为团体是形成价值观的媒介。

阿德勒学派对文化与性别议题保有一份敏感度。阿德勒是本世纪初拥护男女平等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了解男女有许多差异处,但是他认为两性有同样的价值,应赢得同样的新生这种对性别差异的尊重。这种对性别差异的尊重与鉴赏,也同样延伸至对文化差异的看法。阿德勒学派发现,由于文化的不同,当事人看待自己、别人、与世界观的方式每每有别。事实上,某文化的优点往往适足以协助纠正另一文化的错误。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df

本书是参照1977年11月由高等学校基础工程课程的电气和无线电教材会议编写的“电子技术基础”(自动化)教科书的教学大纲,以及其他机构提出的修订建议而编写的。兄弟学院和大学。现在,它以两本书出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该课程的基础部分可用于高校自动化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两个学期。 在编译过程中,我们尝试着重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先瞻,二算,三选四的能力。能够阅读就是能够理解专业中典型的电子设备的原理图,了解各个部分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计算的是对每个环节的工作性能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和估计;能够选择并做的是能够在满足专业的一般任务时大致选择方案并选择相关的元件和设备,并且通过安装和调试,基本上就可以开发出来了。因此,为了能够阅读,本书加强了基本概念和各种典型基本单元电路的介绍,并专门设计了用于阅读图纸的章节;为了能够计算,本书加强了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至于选择和做事的能力,应该主要在设计课程实验课和其他后续教学环节中进行培养,但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还有一些设计实例和一些章节。电子设备的实际问题。

在应对新技术日益增长与空间有限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在确保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使学生适应198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需求。。因此,大大减少了由分立元件组成的一些单元的内容,例如调制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门电路和触发电路,而与线性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有关的单元则相应地得到了增强。此外,还使用小写字母(更深入的部分),星号(其他内容)和投注(补充说明和参考资料)来满足不同的要求。在总结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章节之后,还附上了思路流程图,以帮助读者理解编译的意图和基本内容,并用粗线将其概述。) 童世白,金国芬,严世,吴百春,孙家新,张乃国等同志参加了基本模拟电子技术的编写。童世柏负责组织和完成草案。马中普,董洪芳,杨素兴,王汉伟,孙长龄,胡东成,尤素英等同志参加了讨论和整理。朱亚尔,蔡文华,朱占兴,杨,胡二山等同志参加了讨论和整理。李世新同志协助部分制图工作。 在收集和征集60多家电子院校的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获得了来自教师和大学的宝贵意见。在审查会议上,在西安交通大学沉尚贤教授的主持下,华中工学院,南京工学院,

《卓越质量》月刊模板

《卓越质量》月刊2020年X月第一期 质量创造美好生活 Better Quality,Better Life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是所有公司和组织永恒的主题,为了构建XXX公司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使用质量工具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公司的质量竞争力,是本刊的创刊目标;本刊旨向全体员工传递质量政策、质量法规和质量标准,宣导质量经验和教训,分享优秀质量案例,普及质量知识和工具方法。是公司质量的窗口和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刊分四个栏目:质量资讯、质量活动、案例分享、知识园地。质量资讯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行业及公司有关质量的重大资讯,如:质量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发布,重大质量事件,质量事故等信息;质量活动主要介绍公司月度内开展的各类质量活动,如:质量改进活动,质量审核活动等;案例分享主要展示公司内外优秀的质量改进案例,问题解决案例等;知识园地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质量基础知识,介绍质量标准,分享质量故事,教学质量工具和方法等。 今天我们埋下一粒种,明天我们将收获一片深林,愿我们今天的点点努力和进步能为公司、为每个人带来美好的明天,质量创造美好生活。 质量管理部 2020年X月

【质量资讯】 ?2019年XX市市长质量奖揭晓 ?XX市第十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0年技能大赛——质量管 理小组活动技能竞赛圆满举办 【质量活动】 ?新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EMS工厂质量文化建设活动 【案例分享】 ?践行“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解决客户问题 【知识园地】 ?5Why分析法介绍 ?如何获得质量竞争力

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八)

第8章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模拟量和数字量相互转换的意义。 2.理解R-2R型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3.理解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了解D/A转换器、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转换误差等性能指标的意义。 内容提要 为了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数字信号,以便送入数字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往往还需再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模拟量和数字量的相互转换必须通过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来实现。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电路或器件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为A/D转换器或ADC,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的电路或器件称为数模转换器,简称为D/A转换器或DAC。 1.数模转换器(DAC) D/A转换器是利用电阻网络和模拟开关,将多位二进制数转换为与之成比例的模拟电压或电流。常见的D/A转换器有权电阻网络DAC,R~2R T型电阻网络DAC,R~2R倒T型电阻网络DAC以及权电流型DAC等,其中以R~2R倒T型电阻网络DAC应用最多。 DAC主要技术指标有:分辨率,转换精度,线性度,转换速度等。 2.模数转换器(ADC) A/D转换器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模拟电压转换为与之成比例的数字量,一个完整的A/D 转换过程由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四步完成。 常见A/D转换器类型有:逐次逼近型,双积分型和并联比较型。逐次逼近型是目前集成A/D转换器中用得最多的。 ADC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分辨率,转换精度,转换速度等。 学习建议 (1) 先阅读教材第8章内容,然后观看教学视频; (2) 再阅读第8章内容提要,观看内容提要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对这些知识点要理解并记住其结论。 (3) 完成第8章作业,对于不会做的题或结果与标准答案不同的题可再回头观看相关视频以期获得相关知识完成作业。如通过观看视频仍不能掌握相关知识,则需通过在线答疑向辅导教师寻求答案,直到问题解决。

心理学效应大全

1 心理学效应大全 1、蝴蝶效应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的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症状—— 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2、狄德罗效应起源——18世纪法国一位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某天友人赠其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但当他穿上之后开始觉得家里的一切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于是不得不把旧的东西一件件更新但最终她仍不觉得开心因为他最终发现“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症状——永远不能填满的欲望黑洞因为“人往高处走”到达一个阶段各方面都要求配套上升。街道要搭配建筑豪宅要搭配名车鞋子要搭配礼服礼服要搭配名钻6767搭配的顶端永远是自己力所不能及。3、齐加尼克效应起源——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而让另一组毫无阻碍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尽管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任务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症状——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到叠加任务因此紧张状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4、罗森塔尔效应起源——古希腊传说中塞浦路斯岛一位年轻的王子皮格马力翁酷爱艺术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雕塑了一尊女神像。面对自己的作品他爱不释手整日深情注视。天长日久女神竟然奇迹般复活并成为了他的妻子。这个故事说明期待是一种力量。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提出了该项理论。此理论有一个我们最常听到的例子两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其中一人患了癌症而另一人并无大碍。但医生把两人的诊断书弄混了。结果那个真正的病患得知后整天心情轻松开心地在医院住了一段日子便健康地出院了。而那个原本身体无恙的人却终日活在对死亡与病痛的恐惧中最后真的罹患绝症在抑郁绝望中死去。症状——心理暗示。当别人给予充分信赖和期待的时候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困难便会得到解决。反之便被低迷的情绪主宰最终失败。 5、蔡戈尼效应起源——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df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教网1电子技术发展2。模拟信号和模拟电路3。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特点5。如何学习本课程6。课程目标7。试验方法六氯环己烷华教网1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无所不在”并得到广泛应用!广播与通信:发射机、接收机、广播、录音、程控交换机、电话、手机;网络:路由器、ATM交换机、收发机、调制解调器;行业:钢铁、石化、机械加工、数控机床;交通:飞机、火车、船舶、汽车;军事:雷达、电子导航;航空航天:卫星定位、医疗监控:伽玛刀、CT、B超、微创手术;消费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电视)、音频、视频摄像机、摄像机、电子手表)、电子玩具、各种报警器,安全系统HCH a华教网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元器件的开发上。1904年、1947年和1958年,从电子管到半导体管再到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管应运而生,晶体管研制成功。HCH-atsin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比较。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华教网. 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制造了第一个晶体管,1958年制造了集成电路,1969年制造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一个有四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于1975年制造,1997年,一个集

成电路中有40亿个晶体管。一些科学家预测,整合程度将以每6年10倍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或2020年达到饱和。学习电子技术课程时要时刻注意电子技术的发展!六氯环己烷华教网一些科学家要记住!第一个晶体管的发明者(由贝尔实验室的约翰·巴丁、威廉·肖克利和沃尔特·布拉丹发明)于1947年11月底发明了晶体管,并于12月16日正式宣布“晶体管”的诞生。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年。1972年,他因对超导性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年9月12日,第一个集成电路及其发明者Ti 的Jack Kilby在德州仪器实验室实现了将电子器件集成到半导体材料中的想法。42年后,他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 主要人物著作集锦

1、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学的心理学化” 2、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联结--试误论: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两种学习间的共同要素; 4、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6、劳伦兹:关键期理论,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感知运动0-2 客体永久性 前期运算2-7 自我中心性 具体运算7-11 守恒、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11-成人抽象思维 8、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0-1.5 培养信任感 2-3 自主--羞耻 4-5 (幼儿园)主动--内疚 6-11 (小学)勤奋--自卑

12-18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10、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认知领域(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11、奥苏贝尔:?认知派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是强调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策略;?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儿童后期、青年期)、附属内驱力(儿童早期); 1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惩罚; 1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提出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自我效能理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主观判断; 14、苛勒:完形--顿悟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大猩猩够香蕉实验; 15、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提出认知地图的概念 16、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1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描述;b、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c、建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通过奖励或惩罚维持;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18、学习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六因素与三维度; 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对自己能否成功的主观判断;

5W1H与5W2H、5why分析法(5问法)、鱼骨分析法

5W1H与5W2H、5why分析法(5问法)、鱼骨分析法 (2015-11-23 00:32:53) 转载▼ 标签: 教育 5W1H(WWWWW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在企业管理、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W+1H: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1、对象(What)——什么事情 公司生产什么产品?车间生产什么零配件?为什么要生产这个产品?能不能生产别的?我到底应该生产什么?例如:如果这个产品不挣钱,换个利润高点的好不好? 2、场所(Where)——什么地点 生产是在哪里干的?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地方干?换个地方行不行?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干?这是选择工作场所应该考虑的。 3、时间和程序(When)——什么时候 例如这个工序或者零部件是在什么时候干的?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干?能不能在其他时候干?把后工序提到前面行不行?到底应该在什么时间干? 4、人员(Who)——责任人 这个事情是谁在干?为什么要让他干?如果他既不负责任,脾气又很大,是不是可以换个人?有时候换一个人,整个生产就有起色了。 5、为什么(Why)——原因

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变动?为什么不能使用?为什么变成红色?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非做不可? 6、方式(How)——如何 手段也就是工艺方法,例如,我们是怎样干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干?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干?到底应该怎么干?有时候方法一改,全局就会改变。 目的:5W+1H就是对工作进行科学地分析,对某一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其工作内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岗位(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以及为何这样做(Why),进行书面描述,并按此描述进行操作,达到完成职务任务的目标。 用途:5W1H分析法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常常被运用到制定计划草案上和对工作的分析与规划中,并能使我们工作有效地执行,从而提高效率。 5W1H分析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生产生活、教学科研等方面,这种思维方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 ?科技查新论文5W1H分析 科技查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的要求,围绕项目科学技术要,针对查新点,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等途径,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查证其新颖性和先进性的情报咨询服务工作。查新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科技评估提供客观依据。而利用5W1H有效地论证了其所述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3] ?空管高效班组应用 空管高效班组建设的实际过程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不像大多数人认为那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常常感觉好象无从下手。使用5W1H方法正好可以解决这个

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

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集锦 心理学心得体会1 听人话听人劝 一个想达到人生成功彼岸的人,要学会听话,多听别人说的话,就少了说出的话会闯的祸,多了一份思考的时间,减少犯错的机率;当做错事的时候,能听进别人的劝告,哪怕是很难听的话,学会在失败之中吸取经验,然后不改初衷的继续向目标努力。 每个人都可能办错事,说错话,但这并不可怕。可悲的是我们有许多人因害怕丢面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忠告,仍旧护短遮丑,羞羞答答,吞吞吐吐,结果错上加错。 有句俗话叫:听人劝,得一半。剩下的一半就靠自己分析这个信息值不值用,要怎么用,凡事要多换几个角度思考,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一个人是否“听人劝”有其理论和依据———你是否在固守一种不良情绪。 它包含了这样一个过程: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件;自己对事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评价;评价的结果对自己不利从而产生了不良情绪;产生不良情绪后与人有了某种沟通;沟通的结果影响了

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结果,从而使情绪发生了变化。所以,是否听人劝的根本之处在于情绪管理。 人们的不良情绪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而每个人几乎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信念,因此劝解的过程,实际就是为当事者提供更多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以代替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从而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达到减少或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有短敢揭短,人们就不觉得你有短;有丑敢亮丑,人们就不觉得你有丑 敢于揭短亮丑,是诚实可靠的表现,不但不会失去面子、失去威信和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增加影响力。 没有人会同情一个由于固执己见而失败的人,相反,除了朋友在伤心之余的痛惜外,还会招来对手的嘲笑和幸灾乐祸。所以,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因此,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偏听偏信。偏听偏信往往会使你由这个错误走向那个错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有比较、有选择。 当事者要学会“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每一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一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df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简介1.电子技术的发展2.模拟信号和模拟电路3.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4.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的特点5.如何学习本课程6.课程目的7.测试方法HCH atsin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 1,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无处不在”,广泛用过的!广播和通信:发射机,接收机,公共地址,录音,程控交换机,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路由器,ATM交换机,收发器,调制解调器;行业:钢铁,石化,机械加工,数控机床;运输: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军事:雷达,电子导航;航空航天:卫星定位,监测医疗:伽马刀,CT,B超检查,微创手术;消费类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电视,音响,摄像机,照相机,电子手表),电子玩具,各种警报器,安全系统HCH a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组件开发中。1904年,1947年和1958年,从电子管到半导体管再到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管应运而生,晶体管得到了成功的开发。HCH atsin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比较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半导体组件的发展,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制造了第一个晶体管,在1958年制造了集成电路,在1969年制造了LSI,在1975年制造了第一

个集成电路四个晶体管,而1997年单个集成电路中有40亿个晶体管。一些科学家预测,集成度将提高10倍/ 6年,到2015或2020年达到饱和。学习电子技术课程应始终注意发展电子技术!hch a tsin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要记住的一些科学家!第一个晶体管的发明者(由贝尔实验室的John Bardeen,William schockley和Walter bradain发明)在1947年11月底发明了该晶体管,并于12月16日正式宣布了“晶体管”的诞生。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56年。1972年,他因超导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年9月12日,第一个集成电路及其发明者Ti的Jack Kilby在德州仪器公司的实验室中实现了将电子设备集成到半导体材料中的想法。42年后,他获得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各高校心理学精品课程(视频)集锦

各高校心理学精品课程(视频)集锦 ? ? ?北师大社会心理王芳 52:09播放: 33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心理学导... 43:17 ?播放: 113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84:23 ?播放: 37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变态心理... 44:55 ?播放: 42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54:25 ?播放: 102 ? ? ?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胡... 52:10 ?播放: 103 ? ? ?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学—朱... 47:22 ?播放: 183 ? ? ?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汪凤炎 46:46 ?播放: 16 ? ? ? ?华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教育心理... 67:09 ?播放: 46 ? ?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实验心理... 40:44 ?播放: 24 ? ?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何先友 53:02

?播放: 79 ? ? ? ?3位心理学大师咨询录像C 合理... 29:48 ?播放: 41 ? ? ? ?3位心理学大师咨询录像 A罗杰斯 46:23 ?播放: 36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52:06 播放: 55 ?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 50:36 ? ?播放: 72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心理... 26:58 ?播放: 36 ? ?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发展心理... 60:39 播放: 36 ? ?

5WHY分析法

5WHY分析法 先简单说说什么是5WHY分析法:它是一种诊断性技术,被用来识别和说明因果关系链,它的根源会引起恰当地定义问题。不断提问为什么前一个事件会发生,直到回答“没有好的理由”或直到一个新的故障模式被发现时才停止提问。解释根本原因以防止问题重演。文件中所有带有“为什么”的语句都会定义真正的根源(通常需要至少5个“为什么”,但5个why不是说一定就是5个,可能是1个,也可能是10都没有抓到根源)。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们最不缺乏的就是问“为什么”,却较少系统的使用5WHY的分析方法,我们有时候甚至会发现,为什么问得到是不少,但是问题却被问得越来越复杂,问题越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在IKEA对我们供应商进行5Why培训的过程中,就有位IKEA供应商的老总提出了他的困惑,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产品质量做的不好,要是问生产:为什么做不好?生产会说:材料不好。于是问采购:为什么买的材料不好?采购一般会答:财务不让我们买贵的材料。于是问财务:为什么一定要采购买便宜的材料?财务答:现在收到的货款少,资金紧张。问业务:为什么货款少?业务答:经济危机定单量减少了,老板不给钱让我们去发展新业务。。。。。。,而且很多的问题大家最终都可以以老板不支持,老板不给钱等等为答案,最终的结论就是:问题没法解决。当这位老总在讲到这个案例时,几乎所有参加会议的成员都深有同感。 我愚以为,上面的5WHY分析案例最终失败的原因,其实就是回答“WHY”的人不是在找原因,而是在找推卸自己责任的借口。我个人觉得,要想真正用好5WHY,就要求参加5WHY分析的成员要有以下的观点: 一、回答问题的人要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首先要尽可能找自身的原因,除非是在自身上找不到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才可以去从别的方面去找原因,否则“问题分析会”势必变成“责任推卸会”,只要大家开始踢皮球,真正的原因就很容易被掩盖。然后还要找可控的因素,可控因素才是我们能着眼去改进的因素,比如设备维修是我们内部可以做到的,而金融危机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再比如说塞车,我们可控的是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出行时间,而交通拥堵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心理学量表大全(网址)

心理学量表大全(网址) 气质测试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test/temper.htm 自卑感与抑郁症测试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xlcs/zy05.htm 强迫症与自主性测试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xlcs/zy06.htm 疑病症与自罪感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xlcs/zy07.htm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课题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136151/ 心理年龄自测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xlcs/zy32.htm 心理健康测试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252250/ HAMD抑郁症专业量表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221272/ 抑郁测试(通俗易懂版)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983675/ 疲劳自测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370835/ 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何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115645/ 分辨真爱和迷恋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356999/ 辨别你的天生情人,找到最适合你的恋爱方案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525914/ 专业心理学量表测试:你的性别角色类型(心理性别)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503960/ 测试一下你是偏男性女性还是中性?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157883/ 你是哪類思考型人?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672153/ SCL90症状自测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680774/ 人格倾向 九型人格测试题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183043/ 艾森克人格问卷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288104/ 费尔人格测试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group/topic/1367273/

行为心理学集锦_教你如何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 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行为心理学集锦教你如何看透一个人的内心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10.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的话不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纵火案犯与强奸犯在动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 定如果你冷静的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心理学书籍_打包下载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书籍下载,心理学书籍推荐,心理学入门书籍,心理学专业教材,心理学专业书籍,心理学大众书籍,心理学小说,心理学笔记,犯罪心理学书籍,行为心理书籍,心理咨询书籍,心理治疗书籍,心理学与生活, 大家好: 我是奇才心理工作室成员,这是我大学花了四年时间下载整现出来的心理学书籍,全部是文本文档,这些心理学书籍你可以放在电脑上看,放在手机上看,放在MP4看都可以,现在我把我整理的这些书籍打包后存在我的115网盘里了,请大家在下面的地址下载, 下载请到下面的地址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9b3522855.html,/file/e6unymbd#Download 目录 这些书籍全是文本文件,所以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在MP4上,在学习机的都可以看,都可以学习!买我们心理咨询师万能学习机的这些资料赠送给你,如果你没有买我们心理咨询师万能学习机的话10元钱就可以获得下面所有的资料!记住全是文本文件! 下载打开预览《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doc (178K) 下载打开预览《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讲义1.doc (99K) 下载打开预览NLP简快心理疗法.doc (3.47M) 下载打开预览北大心理治疗串讲笔记.doc (198K) 下载打开预览变态心理学北大版串讲.doc (212.50K) 下载打开预览登天的感觉[1].txt (92.71K) 下载打开预览发展心理学.txt (115.75K) 下载打开预览怪诞行为学.txt (132.87K) 下载打开预览教育学.doc (120K) 下载打开预览认知心理学.doc (98.50K) 下载打开预览社会心理学.doc (254K)

心理学期刊汇总

心理学、教育学期刊相关信息 学术论文分为五类: 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 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下同,见附录)。 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见附录)。 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发表的论文。

CSSCI 来源期刊及其影响因子(各学科门类排序前10名) 心理学: 精神卫生: 刊名 影响因子 主办 投稿方式 版面费 中华精神科杂志 0.924 中华医学会 中华神经科杂志 0.835 中华医学会 书面稿和网投 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732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书面稿 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0.728 中山医科大学 网投 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0.335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书面稿 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0.32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刊名 影响因子 主办 投稿方式 版面费 心理学报 0.343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网投 有 心理学科学进展 0.207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网投 有 心理科学 0.2056 中国心理学会 书面稿和网投 有 心理发展与教育 0.1765 北京师范大学 不详 有 心理学探新 0.1188 江西师范大学 书面稿和网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0842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书面稿 无 应用心理学 0.0833 浙江省心理学会;浙江大学 书面稿和网投 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0.0075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书面稿 不详 大众心理学 0.0055 华东师范大学 不详 不详

成为心理咨询师必看书籍集锦--04.10

成为心理咨询师必看书籍集锦 京师博仁导读:心理咨询师修炼的不仅是自己的技能,更是自己的修为。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是用心走出来的一个过程。那么,成长为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需要看哪些书籍,以汲取能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目,共飨行走在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们。 一、极速入门书籍: (一)心理咨询相关 1.《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 2.《心理咨询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心理咨询师手册》 4.《变态心理学》 5.《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6.《人类的性存在》 7.《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 8.《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 9.《心理治疗个案研究》 10.《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11.《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哲学必看: 12.《西方哲学史》 13.《人的问题》 14.《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15.《马斯洛人本哲学》、马斯洛; 16.《论人的成长》、罗杰斯; 17.《弗洛伊德心理哲学》、弗洛伊德; 18.《哲学简史》、威尔 .杜兰特; (三)名家经典: 19.《精神分析入门》、(极好)、查尔斯 .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 20.《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极好)、贾晓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1.《秋空爽朗-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极好)、阿瑟. 科尔曼等著; 22.《内心枷锁》、(极好)、海因茨、彼得. 勒尔著、王蔚译; 23.《逃避自由》、(极好)、弗洛姆; 24.《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极好)、霍妮; 25.《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好)、霍妮; 26.《人的潜能与价值》(极好)马斯洛等著华夏出版社 27.《爱与意志》、(极好)、罗洛梅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8.《宗教心理学》、(极好)、玛丽 .乔.梅多等、四川人民出版社; 29.《一颗找回自我的心》、克利福德. 比尔斯、[美] ; 30.《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刘翔平; 31.《论会心团体》、《个人形成论》、卡尔.罗杰斯; 32.《理解人性》、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四)通俗佳作: 33.《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欧文.雅洛姆、(Irvin Yalom);

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于宝明)

第一章习题 1.1 如需将PN结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应如何确定外接电压的极性?答:如需将PN结二极管处于正向偏置,外接电压的极性应该是P区端接高电位,N区端接低电位。 1.2 PN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是在什么外部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答:在外部施加了正、反相电压且出现正相导通、反相截止时才能显示出来。 1.3 PN结两端存在内建电位差,若将PN结短路,问有无电流流过?答:二极管短路时没有电流。原因是PN结两端虽有电位差,但是在半导体和金属电极接触处,也有"接触电位差",后者抵消了PN结两端的电位差。金属一半导体结和PN结不同:(1)没有单向导电性,(2)接触电位差和外加电压的极性及幅值无关。这种接触叫做"欧姆接触"。从另一种角度分析,如果有电流,金属导线就会发热,二极管就要冷却。作为一个热平衡的整体,要产生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所以,二极管短路时I=0。 1.4 比较硅、锗两种二极管的性能。在工程实践中,为什么硅二极管应用得较普遍? 答:锗有32 、硅有14 个电子,最外围都有四个价电子。电子数量、层数越多,受热激发的后价电子脱离共价健束缚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硅半导体更稳定。 1.5 当输入直流电压波动或外接负载电阻变动时,稳压管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能否保持稳定?若能稳定,这种稳定是否是绝对的? 答:当输入直流电压波动或外接负载电阻变动时,稳压管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能保持基本稳定,但是由于其反相击穿特性曲线并非完全垂直下降,所以这种稳定不是绝对的。 1.6 光电子器件为什么在电子技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试列举一二例。 答:因为可以利用可见或不可见光进行信号指示、遥控、遥测。减少了导线的连接和一些干扰,带来了方便,比如电视机等家电的遥控器、指示灯等都是应用实例。 1.7 如何用万用表的“Ω”挡来辨别一只二极管的阳、阴两极?(提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心理学》复习范围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整个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的重量占整个脑重的80%。大脑表面覆盖着3-4毫米厚的灰质层,叫大脑皮层。 新近关于人脑研究的成果表明,在大脑皮层上虽然有各种机能区域的划分,如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和运动中枢)等等, (二)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也是最主要的。可以说,人的一生,从胎儿开始,其生活的经历就已经纳入了社会化过程。 (三)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1、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 2、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人们对当前事物的反映就不会完全像镜子照物那样机械、呆板,必然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和特征,以及个人当前的心理状态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带有个人一定的主体特点。 3、心理的主体性质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 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 第二节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起源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二、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一)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二)行为主义理论取向 (三)认知理论取向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把人脑的内部工作与电子计算机进行类比,都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其特点是:其一,着重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而不是像行为主义那样忽视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其二,把心理过程理

5Why分析法

5why分析法 一、简介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多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根本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如古话所言:打破砂锅问到底。 5why法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种方法最初是由丰田佐吉提出的;后来,丰田汽车公司在发展完善其制造方法学的过程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作为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入门课程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成为其中问题求解培训的一项关键内容。丰田生产系统的设计师大野耐一曾经将五问法描述为:“……丰田科学方法的基础……重复五次,问题的本质及其解决办法随即显而易见。”目前,该方法在丰田之外已经得到了广泛采用,并且现在持续改善法(Kaizen),精益生产法(lean manufacturing)以及六西格玛法之中也得到了采用。

二、5Why实施方法 5WHY分析法可以从下列三个层面由浅入深来实施: ①.为什么会发生?即从“制造”的角度。 ②.为什么没有发现?即从“检验”的角度。 ③.为什么没有从系统上预防事故?即从“体系”或“流程”的角度。 每个层面连续5次或N次的询问,得出最终结论。只有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探寻出来,才能发现根本问题,并寻求解决。

三、5Why经典小案例 1、停机的真正原因 通过下列的经典案例,可以加强对5Why分析法的理解: 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 ★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三: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泵上加装滤网。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2、国会大厦的故事 据说美国华盛顿广场有名的杰弗逊纪念大厦,因年深日久,墙面出现裂纹。为能保护好这幢大厦,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门研讨。最初大家认为损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却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蚀作用。 问题一:而每天为什么要冲洗墙壁呢?答案一:是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 问题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粪呢?案二:因为大厦周围有很多燕子在住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