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埃三极_Exergy_理论_生态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埃三极_Exergy_理论_生态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埃三极_Exergy_理论_生态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埃三极_Exergy_理论_生态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埃三极(Exergy )理论

生态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孙平跃 陆健健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Exergy Theory :A N ew Method For E cosystem R esearch.Sun Pingyue ,Lu Jianjian (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 al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062).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1997,16(5):32-37.

The properties of exergy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gy theory and ecosystem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xergy theory in ecosystem research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S ome new prospects of exergy theory used in ecosystem research were also put forward.K ey w ords :exergy ,ecosystem ,method.

作者介绍:孙平跃,男,25岁,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

陆健健,见本刊1987,6(2):63.

1 引 言

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如此。尽管目前不少生态学家似乎更侧重于群落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但最近调查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研究依旧在生态学研究领域最热门的前列[1]。

由于生态系统结构所固有的复杂性,如空间上的广阔性和时间上的多变性等,使得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定量地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许多生态学家已在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各个层次取得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但要形成系统的理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正如扬戈逊等所说,生态系统理论目前所处的时期类似于物理学在本世纪初的情况[2]。

虽然实验技术的落后和理论突破的困难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两大障碍。但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

态建模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其它学科的各种理论如热力学理论,非平衡自组织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向这一研究领域的渗

透,使得生态系统研究又获得了新的生机。

“埃三极(Exergy )”理论与生态系统研究相结合,正是新时期这种学科间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结果。目前埃三极理论应用于生态系统研究已成为这一领域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国外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特别埃三极理论与生态建模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3~5]。国内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6]。运用埃三极理论,使生态系统研究从一般性描述到定量化成为可能。2 “埃三极”理论

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理解,埃三极是指系统从给定状态到与其周围介质达到平衡所能做的最大功[7]。它与热力学中的概念熵有着密切的联系。埃三极概念被生态学家借鉴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使它有了生物学的含义。埃三极是一个可以实测的参数,它代表了系统的有序化程度。

生态学杂志 1997,16(5):32-37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埃三极值大,则系统组织程度高,稳定性也就好。反之亦然。

埃三极的计算公式有好几种形式,最一般形式为E x=I×T,这里I为热力学信息,是一个说明系统成分秩序的参数,T 为绝对温度[8,9]。实际上I在质上等同于埃三极,只不过在量上两者存在着差异, E x值总是大于I值。生命系统的特征是分子结构高度有序化,因此这种系统具有很高的热力学信息,即在同等条件下,生命系统相比非生命系统,它的埃三极大得多。由于I又等于Seq-S,所以E x又可表示为E x=(Seq-S)×T。这里Seq是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的熵值,S是系统在特定情况下的熵值。从这一表达式可以看出,埃三极和系统的熵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果S等于Seq,即当一个系统处于其热力学平衡状态时,则系统的埃三极就等于0。对于一个生命系统来说,如果其埃三极为0就意味着系统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已停止,生命进入了死亡阶段,这时系统的熵达到了最大,为Seq。相反情况可作如下解释:当系统熵为最小时,其埃三极就达到了最大。理论上系统熵可为0,即当系统处于绝对零度时,一切运动都趋于停止,系统呈无熵状态,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绝对零度是任何系统都达不到的,任何系统的实际熵值都不可能为零。这已由热力学第三定律所证明:一个系统的绝对有序是不可能的[10]。对于生命系统而言,尽管这是一种高度有组织,高度有序化的系统,但任何生命系统都不可能真正达到绝对的有序。所以系统的埃三极有一个下限值为0,但没有上限值。相反系统的熵有一个上限值为Seq,但没有下限值。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时,不同系统的Seq 并不都一样的,而是跟各自系统的性质有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埃三极和熵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它们所表达的信息都是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但意义截然相反。

埃三极和熵是系统有序化或混乱度的度量。在任何一个状态下,系统都具有一特定的埃三极和熵。导致系统的埃三极和熵的变化是系统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阐明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不可逆过程的熵总是大于0,即不可逆过程导致系统向无序化发展,使系统的熵越来越大,而系统的埃三极则越来越小[11]。在这一过程中,系统的熵被自发的产生,而埃三极被自发的消灭,所以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埃三极和熵的变化还代表了系统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大小[12]。可逆过程对系统的状态无任何影响,它不会使系统越来越无序化。从对埃三极的性质讨论来看,要了解埃三极理论,必须要先从热力学角度对它进行深入地分析。

3 埃三极理论与生态系统研究

在生态系统研究中,如果赋予埃三极生物学意义的内容,则它就是系统的生物地理化学能量[3,13]。这是一种生物相对环境所具有的自由能[2,14]。系统的埃三极越大,则这种自由能也越大,意味着外界破坏系统使之恢复到热平衡状态所需的能量就越多。这点从另一角度证明了系统的埃三极越大,这个系统的组织性,有序化程度越高,稳定性也越强。当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破坏高度有组织的系统所花的能量要远远高于破坏组织程度较差的系统所花的能量,这是显而易见的。生命系统作为一种高度有组织的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系统相比,它的组建和破坏都要花高得多的能量。

生态系统固有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耗散性的系统,即系统的自由能要不断地扩散[2]。这样系统的埃三极会随着降低,

33

孙平跃等:埃三极(Exergy)理论生态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导致系统无序化程度增加而趋于不稳定状态。但由于生态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它与其周围的环境既存在着物质的交换也存在着能量的交换,所以它能克服系统本身的无序化过程,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物质和能量。这一过程使系统的埃三极不断地增大,因为系统从环境中引进了负熵。但环境的熵值增大,埃三极降低了。比如人类生产活动的进步,常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这就是因为人类活动从环境中吸收了负熵的缘故,使得环境越来越趋于无序化。由此可见生态系统趋向更成熟更稳定是以其周围环境的更混乱为代价的[11]。所以讨论埃三极一定要考虑到其周围的环境,只谈与环境隔离的系统的埃三极是毫无意义的。埃三极不能定义局部性质。整个系统的埃三极不等于子系统埃三极的总和[8,14]。

埃三极理论指出,在一般状态下,生态系统将选择对系统的埃三极贡献最大的那种组织程度[9]。这就是说生态系统似乎有一种“天性”,它的发展倾向于使本身的组织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好。这可从生态系统的演替得到证明,一个生态系统在形成初期结构往往很简单,物种数量稀少。稳定性和组织程度都很差,整个系统的埃三极很低。外界破坏这种生态系统只需花少量的能量。但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系统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结构变得更复杂,稳定性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这时系统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其埃三极也相应得到了增加,同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生态系统的演替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只不过这种选择发生在系统层次上,而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所指的自然选择是发生在个体水平上。前者选择针对整个系统而言,它能用埃三极理论得到很好地解释。后者选择是针对具体的有机个体而言。所以埃三极理论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可被看作是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与热力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达尔文理论的一种延伸[3]。用埃三极理论可解释有机体在系统层次上生存的很多现象。

4 埃三极理论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作为一种开放的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增加意味着环境物质和能量的减少,但总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

对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42年林德曼就提出了营养理论和十分之一定律。但以往的众多研究往往只考虑能量的量,而没有考虑到能量的质。埃三极理论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研究最大的特点是既考虑了能量的量又考虑了能量的质[12]。实际上,能量的所有转移和转化过程都伴随着能量性质和数量的改变。能量在生态系统各层次的转移和转化过程中也不例外。对生态学研究人员来说确定能量性质的变化比确定能量数量的变化往往还重要,所以应用和扩大埃三极理论在生态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埃三极值除了用公式E x=(Seq-S)×T可计算外,还有几种计算方法。Shieh 和Fan根据元素成分来计算结构复杂的化合物的埃三极[15]。他们用了如下的公式: E n ch=340.124[C]+5.25[N]+

5996.25[H]+1062.45[O]+

2147.5[S]+2733.411[F]+

2085.698[Cl]+1022.642[Br]+

684.466[I]-298.15S n ash W ash-ΔH n 式中E n ch是指复杂化合物的埃三极(在一个大气压,25℃情况下)。中括号里的符号代表各元素在每千克化合物里的含量。

43生态学杂志 第16卷 第5期

S n ash是特定灰分的熵值,取平均值为0.7176kJ?kg-1。W ash指每千克化合物的灰分含量。ΔH n是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如果ΔH n不可得,则可用如下公式计算埃三极:

E n ch=8177.79[C]+5.25[N]+

27892.63[H]+4364.33[S]+

5763.41[F]+2810.57[Cl]+

1204.3[Br]+692.5[I]+

0.15[O]{7837.667[C]+

33888.89[H]-4236.1[O]+

3828.75[S]+4447.37[F]+

1790.9[Cl]+681.97[Br]+

334.86[I]}-3173.66[O]-

298.15S n ash W ash。

以上两式单位都为4.184kJ?kg-1。不过这两个公式只有在标准状态下是适合计算复杂化合物的埃三极的。如果在非标准状态下,则需用另外的公式,如:

E ch(T,P)=E n ch+∫T1T2C p(1-T0/T)d T 式中C p为常压下热容。T0为环境温度。以上方法虽能计算复杂化合物的埃三极,但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根据这种方法算得具相同元素成分的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埃三极是一样的,这没有反映出高等生物具有高组织水平的性质。实际上组建高等生物所花的能量比组建微生物所花的能量多得多,所以用这种方法算得的埃三极在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种现象时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Mejer和Jorgensen曾在1979年提出了一个计算埃三极的公式[16]:

Ex=R T∑[C i×ln(C i/C eq i)+

(C i-C eq i)]

i的范围为[0,N],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C i是系统中组分i的浓度,C eq i 是当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组分i的浓度。运用这一公式可计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埃三极,但结果较为粗略。如Sa2 lomonsen根据这一公式计算了一富营养湖泊和一贫营养湖泊各组分及总的埃三极[9]。他假定了在平衡状态下一个碳原子出现在一种有机物中的最大可能近似值为10-50mg?L-1,平均绝对温度为288K。计算结果见表1。这一例子说明富营养湖泊各组分及总的埃三极都比贫营养湖泊的相应值要高。这是因为富营养湖泊中营养物丰富,它的总生物量和各组分的生物量都高于贫营养湖泊的相应值。并且富营养湖泊各组分的生长速率也远远大于贫营养湖泊各组分的生长速率。由此可见埃三极能很好地反映不同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

表1 富营养湖泊和贫营养湖泊各组分及总的

埃三极(m J?L-1)

Tab.1Composition and total Exergy in the lakes

with rich and poor nutrition

富营养湖泊贫营养湖泊比率

细菌 22.5×102 4.4×102 5.1

浮游植物345.6×10222.5×10215.3

小型浮游动物 6.8×102 3.3×102 2.1

大型浮游动物36.2×10213.4×102 2.7

鱼类229.6×10222.5×10210.2

总共640.7×10266.7×1029.6

虽然运用这一公式能计算生态系统各组分及总的埃三极,但由于Ci eq实际上很难计算,所以在运用上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差。Jorgensen等对这一公式进行了进一步推导,根据有机体的基因代码来计算系统的埃三极[4]。为计算埃三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相应公式为:

Ex/R T=(μ1-μeq1)∑C i/R T-

∑C j×ln P i,a

R和T的含义同上。μ1指有机物的化学势。i的范围为[1,N],j的范围为[2, N]。i等于1时指组分为有机物,i和j

53

孙平跃等:埃三极(Exergy)理论生态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大于等于2时指组分为生物组分。P i,a= 20-700g,它代表了基因中信息出现的机率,g为基因的数目。比如细菌基因数平均为600个,则P i,a=20-420000,其E x/ R T=7.34×105C i-C i×ln20-420000=19. 92×105C i g?l-1。只要把细菌的浓度C i 以及把R和T的值代入公式便可算得细菌的埃三极。

运用上述公式也可计算生态系统中不同组分的埃三极。该公式最大的优点是克服了Shieh和Fan公式的计算困难,因为它考虑了生物的组织程度。生物越高等其组织程度越高,这可通过其基因数目越多来得到表现。不同生物基因数目如下[4]:细菌600,藻类850,酵母2000,海绵9000,海蜇(浮游动物)50000,纽虫100000,鱼类120000,田鼠140000,人类250000。所以用这种方法算得的各组分埃三极能较准确的反映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

根据不同组分的埃三极,可对生态系统的状态进行评估,看系统发展到了哪一阶段。这是一种静态地分析。埃三极理论还可对生态系统的各种变化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动态地分析。如跟踪一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定期测定该系统各组分的埃三极,比较这些值就能看出系统向哪一方向发展。并根据埃三极提供的信息找出一些导致系统变化的因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更好地管理生态系统。所以在埃三极理论支持下,生态系统网络中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薄弱环节可被正确认识到,这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上所谈的几个公式是计算各组分埃三极的具体值,但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仅知系统中各组分的埃三极还不够,还需知道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接下去从宏观系统(生态系统)和微观系统(有机个体)两个层次讨论埃三极流在系统内的流动。

假定一个具三个层次(1,2,3)的生态系统。各层次埃三极分别用E1,E2,E3表示。现以层次2作为研究对象。它与层次1和层次3的埃三极流分别用E1,2和E2,3表示。考虑到生态系统中能流的单向性,所以埃三极流也具方向性,假定方向为从层次1到层次2再到层次3。所研究的对象层次2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是相互的,因为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用X和Y 分别表示对象到环境的埃三极流和环境到对象的埃三极流。另外用Z表示层次2内自身埃三极的流失。在某一特定状态下,进入层次2的埃三极流等于从层次2出去的埃三极流[12],所以有等式E1,2+Y =E2,3+X+Z。根据这一基本关系式,再根据许多实测的埃三极值可对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地分析。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型,真正的生态系统涉及到的层次可能还要多得多,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这一等式两边相应地加上所需项目。

在个体水平上,把动物个体作为一个微观系统其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生物能流的基本模式:C= P+F+R。C为摄入能,P为生长能,R 为代谢能。根据这一公式,可得生物个体相应的埃三极流模式:E C=E P+E F+E R +E L。E C,E P,E F,E R,E L分别为摄入埃三极,生长埃三极,排泄埃三极,代谢埃三极和流失埃三极[6]。E L的产生是由于生命过程的不可逆性导致的,所以对生物个体来说,总的摄入埃三极除了用于生长,代谢和排泄外,还有一部分在生命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消失了,没有参与任何过程,所以埃三极跟熵一样是一个不守恒的量。

目前埃三极理论应用于生态系统研究具体表现在主要用于建立生态系统模型。生态建模是能够更好了解生态系统功能的

63生态学杂志 第16卷 第5期

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这已为众多生态学家所意识到,并且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在这方面确实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模型是真实系统的简单化,在实践中许多模型的应用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生态模型在应用上的这种局限性主要是由于模型参数选择的困难性和许多参数值的不准确性。埃三极理论应用于生态建模中,使许多生态模型评估和预测实际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增加。这是因为Exergy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已由上面的讨论所证实。它克服了模型中一些参数测不准确,操作困难,仅凭经验估计的缺点。它能准确反映生态模型中一些主要参数的变化,提高了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生态建模的发展目前已从静态建模过渡到动态建模。结构动态模型已成为当前新一代的环境模型[3]。为了使生态模型的结果能更好地反映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生态学家对自己所建的模型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样对模型参数估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埃三极理论所具有的许多优点,使它在未来的建模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优势,必将为将来高水平的结构动态模型的创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全.西方生态学近况.生态学报,1996,16(3):

314-324.

[2] Jorgensen,S.E.et al.Ecosystems emerging:to2

ward an ecology of complex system in a complex fu2

ture.Ecological Modelli ng,1992,62:1-27. [3] Jorgensen,S.E.Development of models able to ac2

count for chang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Ecologi2

cal Modelli ng,1992,62:195-208.

[4] Jorgensen,S.E.et al.Emergy,environ,exergy and

ecolog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Modelli ng,1995,

77:99-109.

[5] Neilsen,S.N.Optimization of exergy in a struc2

tural dynamic model.Ecological Modelli ng,1995,

77:111-122.

[6] Zhou,J.Z.et al.Ecological exergy analysis:a new

method for ecological energetics research.Ecologi2

cal Modelli ng,1995,84:291-303.

[7] R.祖贝.英德法俄汉物理学词典(A-M).《物

理学词典》翻译组译.原子能出版社.1980.

474.

[8] Jorgensen,S.E.and H.Mejer.Exergy as a key

function in ecological models.In:W.Mitsch et al.

(Editors),Energy and Ecological Modelling.Ams2

terdam,Elsevier,1981.587-590.

[9] Salomonsen,J.Examination of properties of exer2

gy,power and ascendency along a eutrophication

gradient.Ecological Modelli ng,1992,62:171-

181.

[10] 郑重和等.物理化学(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11]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辨

证法概论(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12] Aoki,I.Exergy analysis of network systems at

steady state.Ecological Modelli ng,1992,62:183

-193.

[13] Jorgensen,S.E.Parameters,ec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exergy.Ecological Modelli ng,1992,62:163

-170.

[14] 扬戈逊S.E.(陆健健等译).生态模型原理.上

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

[15] Shieh,J.H.and Fan,L.T.Estimation of energy

and energy content in structurally complicated ma2

terials.Energy Resourse,1982,6:1-46.

[16] Mejer,H.and Jorgensen,S.E.Exergy and ecologi2

cal buffer capacity.In:S.E.Jorgensen(Editor),

State of Art in Ecological Modelling.ISEM,

Copenhagen/Pergamon,Oxford,1979.829-846.

(收稿:1996年12月31日)

(上接第18页)

角度来看,目前农村盛行的采摘桤木枝叶作绿肥肥田之举也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 邓廷秀等.桤柏混交林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

地植物学学报,1987,11(1):59-67.

[2] 木村 允著(姜恕等译).陆地植物群落的生产量

测定法.科学出版社,1981.58-118.

[3] 叶镜中等.苏南丘陵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结构.生

态学报,1983,3(1):7-14.[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68-70.

[5] 杨韧等.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营养元素及其分

布的研究.四川林业科技,1989,11(1):21-28. [6] Davigneaud,P.et al.陆地生态系统的矿质循环.植

物生态学译丛(第4集).科学出版社,1982.144-

170.

[7] 林鹏等.九龙江口红树林研究,Ⅳ:秋茄群落的氮

磷累积循环,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5,9

(1):21-23.

(收稿:1996年1月4日,改回:9月28日)

73

孙平跃等:埃三极(Exergy)理论生态系统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2011年08月02日星期二11:16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 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由生态和系统两个理论结合产生的。 一、生态理论 生态学(Ecology),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1869年定义的:生态学是研 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为: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 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萌芽期(亚里士多德的公元前4世纪到14世纪):古人在长期的农牧渔猎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代表人物:公元前4世纪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公元前三 世纪的雅典学派首领赛奥夫拉斯图斯、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6 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 形成期大约从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15世纪以后,许多科学家通过 科学考察积累了不少宏观生态学资料。19世纪,由于农牧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开 展了环境因子对作物和家畜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促使了生态学进一步发展。 19世纪初叶,现代生态学的轮廓开始出现。 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科 学的研究成果,向精确定量方向前进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由于世界上的 生态系统大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实 际形成了庞大的复合系统。有关生态组织:国际联合会(IUBS)制定了"国际生物计划"(IBP),对陆地和水域生物群系进行生态学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 了人与生物圈(MAB)国际组织,制定"人与生物圈"规划,组织各参加国开展森林、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制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能够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阻碍。换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可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阻碍评价,即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现状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技术路线为:首先,依照一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其次,依照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最后,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 1都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一般包括对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与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 调节气候功能。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都市植被的微气候效应极为显著。都市林地在夏季的降温作用可直接减少都市空调的使用,故而这项功能可用替代成本法即减少空调的耗电费用来衡量。 (2) 固碳释氧功能。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 O2 经济价值的方法,参考前人工作经验,比较运用造林成本法及

碳税法2 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生态系统固定CO2 的间接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用释放的氧气量与氧气价格的乘积衡量。 (3) 保持土壤功能。首先采纳无植被覆盖的土壤侵蚀量和森林、草地的实际侵蚀量之差来估算森林、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然后再评价森林、草地在减轻表土损失、肥力损失和泥沙淤积灾难3 方面的价值。 (4) 涵养水源功能。依照水量平衡评估林地、水域涵养水量。涵养水源价值为年涵养水量乘以水价,水价可用影子工程价格替代。 (5) 净化环境功能。采纳替代成本法,用其他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成本代替生态系统净化环境功能的价值。 (6) 减弱噪声功能。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噪声价值的估算多以造林成本的15 %计。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 ,间接利用 价值(生态功能价值,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选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 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和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壹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壹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均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于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于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于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壹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仍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均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

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于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于价值等,且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壹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壹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注释专栏3.4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美国康斯坦扎等人于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首先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类子生态系统,之后采用或构造了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壹系列方法分别对每壹类子生态系统进行测算,最后进行加总求和,计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他们的计算结果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

生态系统理论案例

案例分析题(30分) 林老先生今年76岁,退休前在政府机关工作,退休后与老伴生活在一起,两个人结婚五十多年来感情很好,育有四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剩下老两口一起居住。就在五个月前,林老先生的老伴由于一次交通事故,抢救无效去世。林老先生很伤心,子女们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他,但是老人觉得保姆对自己态度不好,所以没多久他就辞退了保姆。子女们怕他在家无人照顾,睹物思人过于悲伤,便将他送到养老院。但是之前性格开朗的林老先生住进养老院之后,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很少与其他老人交谈。 问题: 1.请对林老先生的状况做分析(10分) 2.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提出帮助林老先生的思路。(20分)答题要点 1、从材料可以看到,林老先生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丧偶的状况对林老先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林老先生与妻子感情一直很好,居住在一起,丧偶对于林老先生心理上的打击是很大的;其次,林老先生自己居住,可能会有孤独与寂寞。老伴之前起着感情陪伴的作用,老伴去世后,老先生自己居住,会面临这方面问题;第三,长期来看,生活照料方面也会成为问题。虽然林老先生现在生活还可以自理,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以后照料方面也会成为问题。(5分)从材料我们也可以看到林老先生有着一定优势:几个子女都很关心他,从请保姆到送养老院可以看到子女们对于林老先生是很关心的;

另外,老先生现在生活尚能自理,而且之前性格开朗。(5分) 2、工作思路: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支持网络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支持支持两部分。(5分) (1)关注林老先生的意愿,发掘他的胜任能力。无论是帮老先生请保姆还是继续留在养老院,都要与他进行很好的沟通,征求他的意见,尊重他的意愿。要帮助林老先生建立起掌控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效能感。 (2)对林老先生生命周期中丧偶这个重大生活事件的处理。通过心理宣泄和心理调适帮助林老先生走出丧偶的心理阴影。福利院或者子女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情感陪护,帮助林老先生建立新的依恋关系,从而有效减轻丧妻的悲痛,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3)与老先生子女沟通,帮助他建立更新的人际关联。重视老先生子女的作用,在工作中多与其子女沟通,也促进子女与林老先生的沟通,让老先生能够享受子女的照顾和关爱,有机会享受天伦之乐,从而发掘出更多的自我价值。 (4)征求老先生意见,养老院对老先生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看其是否愿意以及适合住在养老院,以及以后住进养老院的可能性,让老先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适应力,从而与新环境形成最佳的调和度。(15分)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一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还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都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生命系统支持功能主要包括固定二氧化碳(Woodwell G. M.,Mackenzie F. T., 1995; Anderson D., 1990)稳定大气(Woodwell G.M., 1993)、调节气候(Meher-Homji V.M., 1992)、对干扰的缓冲、水文调节、水资源供应(Bruijnzeel L. A., 1990; Sfeir-Younis A., 1986)、水土保持、土壤熟化、营养元素循环(Ehrlich P. R.,Ehrlich A. H., 1992)、废弃物处理、传授花粉(Buchmann S. L.,Nabhan G. P., 1996; Nabhan G. P.,Buchmann S. L., 1997)、生物控制(Woodwell G. M., 1995; DeBach P., 1974; Naylor R,Ehrlich P., 1997)、提供生境(de Groot R., 1993)、食物生产、原材料供应(Vitousek P. et al., 1986)、遗传资源库、休闲娱乐场所、以及科研、教育、美学、艺术(Kulshreshtha S. N.,Gillies J. A., 1993)等。从经济和社会的高度来看,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1)外部经济效益.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属于外部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换,某一经济主体受到其它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其效益被有利者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如林业部门栽树水利部门受益,旅游业旺服务业受益:其影响无利而有害者称为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公害。森林生态系统能给社会带来多种服务,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游憩、保护野生生物等,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属于典型的外部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外部价值上,而不是表现在作为生产

生态系统服务模型

1.2.8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ecosystem services model)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已成为了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Daily, 1997; Costanza et al., 1997; De Groot et al., 2002)。国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可以追溯到1925年比利时的Drumarx首次以对野生生物游憩的费用支出作为野生生物的经济价值。 1941年,美国的Dafdon首次用费用支出法核算出森林和野生生物的经济价值。1947年,美国的Flotting提出可根据旅行费用计算出其消费者剩余,并以消费者剩余作为游憩区的游憩价值;1959年,美国的Clawson修改旅行费用评估法;1964年,J. L. Knetch再次修改并完善了旅行费用评估法。同年,美国的Davis在研究湎因州森林的游憩价值时,首次提出并运用了条件价值法的报价技术。1972年,日本林业厅估算了全日本森林提供的生态功能价值。 1973年,Nordhau和Tobin提出用“经济福利准则”修改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引发了对环境资源进行估算的国际关注,许多学者先后提出多种方案来估算环境资源的价值(刘玉龙等,2005)。1991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召开了讨论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的会议,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其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有关机构止式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临时版本(简称SEEA),对此前各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并提供了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总体思路与框架以及一些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张建国,杨建洲.福建森林综合效益计算与评价[J].生态经济,1994,(5):1-6.)。1997年Costanza等人对全球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揭开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的序幕。1997年,由Gretch Daily等人编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地区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个实例(Daily G C. Natures Science: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1997.),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因评估功能的类型不同有所差异,主要的评估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1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 Tab.1 Contrast of major assessment methods on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分类评估方法优点缺点主要文献 直接市场法费用支出法 生态环境价值可以得到 较为粗略的量化 费用统计不够全面合 理,不能真实反映游憩 地的实际游憩价值 彭建,2005; 范芳玉,2011 市场价值法 评估比较客观,争议较 少,可信度较高 数据要求高:全面,数 据量足够大 王伟,2005; 王凤珍,2011 机会成本法 比较客观全面地体现了 资源系统的生态价值 资源必须具有稀缺性 Bernard,2006;B.A. Bryan,2011 恢复和防护 费用法 可通过生态恢复费用或 防护费用量化生态环境 评估结果为最低的生态 环境价值 徐俏,2003; Rute,2010; 影子工程法 可以将难以直接估算的 生态价值用替代工程表 示出来 替代工程非唯一性,替 代工程时间、空间性差 异较大 Luis Diaz-Balteiro, 2008;陈朝祖,2009; Xuan Wang,2010 人力资本法 可以对难以量化的生命 价值进行量化 违背伦理道德,效益归 属问题以及理论上尚存 在缺陷 Catarina,2010; 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可以核算生态系统游憩 的使用价值,可以评价 不能核算生态系统的非 使用价值,可信度低于 Ram,2002; C.Meghan,2004;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研究》课程作业“社会系统和生态视角”学习报告 班级:社工1303班 姓名:吉星 学号: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通常提倡将个人放在环境中看待,即社工对个体的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且结合环境考虑不同的目标作为干预重点。社会系统理论源自于一般系统理论(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则),其发展是为了解释系统(分为开放式系统和封闭式系统两种)中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开放式系统,同时研究这些不同的部分是如何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的。和社会系统理论一样,生态视角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更多的源自于生态学,生态学中的语言和方法对于评估环境中的人更合适,并且能够为社会工作实务打下基础。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的发展和转型,还有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其常用概念和定义为: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开放的,且系统以目标为导向,这样能够达到稳定的状 态,以便发展。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本身,包括人们的行为、人们与其他系统的互

动以及人们实现积极成长和发展这一稳定状态的能力。社会工作中使用该理论的目标是评估和决定哪一个目标系统或子系统可以介入并带来积极改变。社工可以通过评估有效的决定哪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需要介入,并能产生必要的改变。详细的评估可以帮助社工决定哪一个系统适合介入。社工制定干预策略通常考虑的四个系统:改变主体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社会系统理论基本假设: 1、所以系统都具有边界 2、整体大于个部分的总和 3、系统的整体和各部分是共存共荣的 4、一个系统会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 5、系统和各部分之间是动态的,是不断变迁演变的 基于这些假设,社会系统理论强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动,鼓励全方位的评估个人系统,并将人置于环境中,评估个人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关系。 系统运作的假设: 反 统 1 过程;结构(“人在情境中”微观、中观、宏观);行动(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机能(系统运作要保持某种范畴,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要有互馈性) 2、处遇原则: 对于案主的问题的观点:一定要考虑到外在环境里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源、社会制度对案主问题形成有重要影响 3、处遇目标: A、确保系统可以生存,要协助案主从外在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 B、确保系统维持稳定平衡 C、各个子系统之间可能建立互惠互利的机能 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理论,主要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该理论将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人的社会生态系统三种基本类型 微观系统—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单个的个人,个人既是一种生物的社会生态系统类型,更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王 伟1 陆健健 2** (1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 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价值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服务价值的评估方面,国内相关研究多数套用现有的一般化计算公式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计算,缺少针对性和探索性。总结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得失,并综合前人的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论证所提出的新概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因此服务价值评估的意义不在于对每一项服务功能价值的精确估算,甚至不需要计算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服务功能价值,而应抓住一个或几个有计算依据的核心服务功能。提出理论服务价值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同现实服务价值的比较,量化某服务功能的退化程度,明确后续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主要目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 Q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5)11-1314-03 An approa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ion.WA NG Wei 1 ,L U Jianjian 2 (1School of L if e Science,Shanghai Univ ersity ,Shanghai 200444,China;2State Key Labor atory of Estuar ine and Coas tal Resear ch,East China N or 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Chinese Jour 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T he study of ecosystem serv ices and their valuation i s a ho t pot issue in eco log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sting sustainable ecosystem management.At pr esent,there are no systemic theori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 ion,and most domestic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repeated estimation o f some prevalent ser vices by using established methods,w ithout any pertinence and exploration.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and related liter atures,this paper put fo rward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cosystem services,and named t hree new concepts,i.e .,top dr aw er ecosystem serv ices,theor etical value,and actual value.A case study o n t he Sangyang wetland of Wenzhou further illustr ated the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new concepts.It is sug gested t hat if t he main purpose of ecosystem serv ices study is to serve decision making,it is no need to evaluate all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a regio n accurately and roundly,w hile the v aluation of several top dr aw er ecosys tem services is sufficient.T he co 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actual values could help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e cosystem degeneration and ev aluate the process of ecolog ical r esto ration.Key words ecosystem ser vices,classification,valu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4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131020)。**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01-17 改回日期:2005-04-20 1 引 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 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 要作用[9,15,17,20,24]。 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方面,Daily [19]、Costanza [18]、Norberg [23]、欧阳志云等[10,11]、童春富等[16]和de Groot 等[21]都曾对服务功能的分类提出各自的观点,但各种分类框架不尽相同,国内外在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尚未形成让公众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评估体系。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数是对某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述式评估,基本上是套用现成公式计算服 务功能[2~8,12~14],缺乏针对性和探索性。本文总结笔者前期经验和教训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阐述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带你走进生态系统理论

带你走进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家庭、社区和国家构成的多元背景中进行的,受到不同层次系统的影响。此观点对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提供了独特且较为全面的解释,是目前教育界广泛传播的一种理论,它给我们分析儿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使我们更全面的、更辩证的看待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生态系统理论的相关内容。 一、生态系统理论的层次 布朗芬布伦纳对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儿童所处的社区乃至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以下相互嵌套的四个层次。 二、微系统VS中间系统VS外系统 区分要点:幼儿是否直接参与及环境范围 微系统——幼儿直接参与的环境;中间系统—幼儿直接参与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外系统—幼儿并未直接参与的环境。

三、考题再现 考点分析:关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内容,主要以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考查形式一类为直接考查即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者及四个系统层次的识记。另一类是给实际描述,反选四大系统的概念。如下列题目: 例1【单选】( )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的概念,对儿童发展的环境影响提供了独特且较为全面的解释。 A.劳伦茨 B.蒙台梭利 C.布朗芬布伦纳 D.杜威 例1【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理论概念的提出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的概念,对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提供了独特且较为全面的解释。故本题选C。 例2【单选】( )是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中的第二层,如幼儿园、学校及同伴群体之间的联系。 A.微系统 B.中间系统 C.外系统 D.宏系统 例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理论四个系统的层次,四个系统分别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及宏系统。其中中间系统是第二个层次,指的是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一般包括幼儿园、家庭、学校及同伴群体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B。 例3【判断】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父母的工作环境是属于外系统的影响因素( )。 例3【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理论的层次。生态系统理论将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分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及宏系统。

社会生态学-布朗芬布朗纳5系统

二、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 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为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例如,我们的眼睛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眼睛像照相机一样。它的视像和照相机底片上的像一样是颠倒的,但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正的。心理学家斯特拉顿(Stratton,1897)用一套光学系统把眼睛视网膜上的视像校正成与外界物体的方向一致。他戴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开始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由视觉指导动作很不协调,以后渐渐适应;到了第八天他完全适应了这个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此时,他很难说出这个世界是倒的还是正的。但取掉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他看到的世界又颠倒了,由视觉指导动作不协调了,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哺育了人类,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就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人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和人格特征,而且也取决于整个环境及其特征。 其次,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方面。以能源和污染为例。在环境中获得能源的可能性决定了人们耗能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又反过来决定着会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污染。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又将会改变着人们的耗能行为方式。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人类的行为使得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甚至会危及生命。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独特的生物学分支,是研究活着的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是一种持续几个循环的交换。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界的恩赐,着手治理和控制自然力:人工降雨,钻井,排去沼泽地的水,建造大坝,设计检验地震的建筑物,以及利用核能来增加能源。人们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动物、人类及其环境地位。这些改变一部分是有好处的,但一部分则相反。在生态学中,对一个地区有害影响的例子很多。例如,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是用来控制洪水和提供水力发电,但导致尼罗河沿岸生态破坏,自然居住地的文明被侵占,不少物种灭绝,也导致人类行为的改变。 最后,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人在社会中生长,在社会中死亡。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和交往包括在这一关系之中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规范(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等)对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巴克(Barker,1968)提出的行为环境的概念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所谓行为环境(behavioral environment)是文化上与固定的行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这种行为包括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例如,教堂就是一个有多种行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环境,它不同于教室和饭馆。了解行为环境可以使我们能较肯定地预见哪些行为将会发生;行为环境改变,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 总之,环境制约着行为,行为又会导致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不能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2008-10-13 人教网

售后服务三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售后服务)三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城市生态规划关键技术方法之三: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和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参考了关联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所形成、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仍创造和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和现代文明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能够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换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可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即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现状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技术路线为:首先,根据壹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情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其次,根据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最后,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1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壹般包括对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和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调节气候功能。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城市植被的微气候效应极为显著。城市林地于夏季的降温作用可直接减少城市空调的使用,故而这项功能可用替代成本法即减少空调的耗电费用来衡量。 (2)固碳释氧功能。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O2经济价值的方法,参考前人工作经验,比较运用造林成本法及碳税法2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生态系统固定CO2的间接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用释放的氧气量和氧气价格的乘积衡量。

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浅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摘要 社会生态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得到社会工作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它的发展,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已成开始成为社会工作重要的理论视角之一。本文尝试对社会生态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最后提出社会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实际运用中利与弊。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利弊 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在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界内又往往被简称为生态系统理论(Ecosystems Theory),它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①。该理论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类成长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的意义是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进行。 最早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一个人会受到四个系统的影响(如图1),由主到次分别是:微系统 ①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04年査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 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2005.4(165).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3]

6谈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

谈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 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各要素和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当人类选择性的强调某一种生态系统服务时,往往会损害到其他一种或多种服务的提供,导致预期之外的生态系统服务衰退,并可能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1.生态系统服务概述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性和生态系统产物的生存,如食物、海产品、牧草、生物燃料、药材、工业原料等;二是实际的生母支撑功能,如紫外线过滤、水和空气的自净、废弃物去毒及分解、土壤形成及肥力更新、植物异花授粉、病虫害控制、物种多样性以提供未来人类需要的关键性物质、缓解异常气候和美感享受等. ①调节功能——气体调节、气候调节、防止干扰、水调节、供水、土壤保持、土壤形成、营养调节、废物处理、传粉、生物控制 ②栖息地功能——残遗植种保护区孕育功能 ③生产功能——食物、原材料、基因资源、医药资源、观赏植物资源 ④信息功能——美学价值、娱乐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精神及历史价值、科学和教育价值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人类生存总是依赖于生物圈及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的,这种生态服务功能被人类错误地认为是“天生的”和“白来的”,从未想过它们有价值,更未意识到它们需要保护和投入.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2.1.1直接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农业(种植业和野生动物)、林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和部分工业产品加工品的直接实用价值,还包括生物资源的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用价值等. 2.1.2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主要指生态系统的功能价值,或环境的服务价值。主要指生命支持系统相关的生态服务,如光合作用与有机物的合成、CO2固定、保护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 2.1.3 潜在使用价值 潜在价值包括野生动植物在将来有用的选择价值和伦理学上的存在价值。选择价值是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

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研究》课程作业 “社会系统和生态视角”学习报告 班级:社工1303班 姓名: 吉 星 学号: 1110213329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 社会系统理论和生态视角通常提倡将个人放在环境中看待,即社工对个体的 环境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且结合环境考虑不同的目标作为干预重点。社会系统理论源自于一般系统理论(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则),其发展是为了解 释系统(分为开放式系统和圭寸闭式系统两种)中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开放式系统,同时研究这些不同的部分是如何互相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的。和社会系统理论一样,生态视角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更多的源自于生态学,生态学中的语言和方法 对于评估环境中的人更合适,并且能够为社会工作实务打下基础。 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的发展和转型,还有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其常用概念和定义为: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开放的,且系统以目标为导向,这样能够达到稳定的状态,以便发展。社会系统理论聚焦于系统本身,包括人们的行为、人们与其他系统的互动以及人们实现积极成长和发展这一稳定状态的能力。社会工作中使 用该理论的目标是评估和决定哪一个目标系统或子系统可以介入并带来积极改变。社工可以通过评估有效的决定哪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需要介入,并能产生必 要的改变。详细的评估可以帮助社工决定哪一个系统适合介入。社工制定干预策略通常考虑的四个系统:改变主体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社会系统理论基本假设:

1、所以系统都具有边界 2、整体大于个部分的总和 3、系统的整体和各部分是共存共荣的 4、一个系统会间接或直接的受到其他系统的影响 5、系统和各部分之间是动态的,是不断变迁演变的 基于这些假设,社会系统理论强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动,鼓励全方位的评估个人系统,并将人置于环境中,评估个人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关系。 系统运作的假设: 反馈是贯穿于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的 主要理论观点: 1、系统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过程;结构(“人在情境中” 微观、中观、宏观);行动(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机能(系统运作要保持某种范畴,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要有互馈性)2、处遇原则: 对于案主的问题的观点:一定要考虑到外在环境里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 源、社会制度对案主问题形成有重要影响 3、处遇目标: A确保系统可以生存,要协助案主从外在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 B、确保系统维持稳定平衡 C各个子系统之间可能建立互惠互利的机能 作为系统理论一种形式的生态视角理论,主要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该理论将人类成长生存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人的社会生态系统三种基本类型 微观系统一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单个的个人,个人既是一种生物的社会生态系统类型,更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 中观系统一指小规模的群体,包括家庭、职业群体或者其他社会会群体。 宏观系统一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包括文化、社区、机构和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现状_谢斐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98期2013年第16期Serial No.198 No.16,2013关于生态经济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间的关系。很多西方哲学家认为人类群体的增加被视作环境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思想家AldoLeopold(1949)和RachelCarson(1962)认为自然世界不是无限的,人类群体可能诱导不可逆转的改变,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对于整个自然系统的健康,Lovelock(1979)的Gaia概念强调了所有自然系统和人类责任(作为自然系统的一部分)的互联性。同时,引出了技术乐观(technologicaloptimism),认为技术能使能源和资源有限增长,而相反的思想技术悲观(technologicalpessimism)认为,技术带来的能源限制将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的概念[1]。因此, 经常在实际操作中,生态经济学让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联合解决此问题。生态经济学中最关键的是研究其价值问题。 1.生态价值的概念、特性、实现、分类和意义。生态价值的概念。生态价值是指以地球生物圈作为生命维持系统或人类生存系统的价值或称生存价值,它是自然界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它可以理解为“生态的价值(valueofecology)”和“生态性价值(valuefoeecology)”,前者指生态所具有的价值,后者指具有生态属性的价值或 “对于生态的价值”。客体对主体的单向关系的价值观认为,它是生命现象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满足需要的关系。它是指包括人在内的整个大自然系统(生物圈)内在的生态平衡价值,没有合适的调控机制的情感不可能有很高的智商,而情感的调节和控制恰恰是意志的主要功能。 同时它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的变化,其内涵和处延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资源中的价值都和环境决策问题密不可分,其中一个是立足于社会哲学方面,而另一个则是基于环境和自然的经济资源。 但是,价值对于生态而言,生态价值则被布朗(1993年)定义为:一个人或社会团体的道德标准,是在生活中重要的有价值的通常被接受或个人坚持的判断标准。公众评论的价值比较倾向于人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的范围。一些生 态特征对于当地社会可能没有价值,但是对广大的生态循环以及人类生存却贡献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都对生态价值进行了界定,但无论何种方式的界定,都表现了生态价值是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共同财富。自然既为人类提供了生态价值也为人类获取生态价值做了限定,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价值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生态价值的内容。从人和其他生物与环境的要素来看,生态价值包括的内容为:一是生态价值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及其要素的自在价值、 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二是人和其他生命对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即生命体的生态价值。从生态系统整体与要素的关系来看,生态价值也包括:生态系统要素对系统整体的生态价值,简称生态要素的生态价值;生态系统整体对系统要素的生态价值,简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的特性。主要为主体整体性、全球连锁性、矛盾复杂性、时间持续性、客观存在性、战略紧迫性、二元性。其二元性表现在价值中包括土地资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土地资本价值和由土地物质供求决定的土地物质的虚假社会价值。尤其是市场供需状况对生态价值存在明显的影响。由于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长使资源的稀缺性表现更加突出,当一种物品处于短缺状况,并具有使用价值,才有市场价值。 生态价值的表现形式包括: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和生态的功能价值三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生态价值也可以有以下主要表现形式:可直接用货币度量的一般等价物,即价格;以及简洁形式表现的差级收入方式。同时,生态价值具有资源价值、环境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生命维持价值和社会政治价值等主要形态。其中,生态的经济价值是目前人类可持续发展背景下重点考虑的内容。生态价值的经济性体现在它与人类之间有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首先,生态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其次,生态的破坏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再次,是消除污染恢复生态能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后劲; 收稿日期:2013-04-10 作者简介:谢斐(1986-),女,云南凤庆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生态经济与市场营销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现状 谢 斐 (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摘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通过介绍生态价值的概念、特性、实现、分类和意义和生态经济价值与生态资本价值的文献综述阐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207-03 2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