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一、诗歌表现手法

传统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

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

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

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

中说:“赋者,敷陈

诗歌的表现手法

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

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

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其中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

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

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

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

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

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

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

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

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

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

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

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

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

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

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

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

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

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

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

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

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

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大炮。”读后却反而

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

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

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

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

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

诗歌的表现手法

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

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

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

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

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

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

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

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

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

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

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

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二、高考诗歌鉴赏20种常用表现手法盘点

1.对比(对照)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3.正意反说(反语)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

衬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

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

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

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

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

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

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

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

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策。

7.直抒胸臆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

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

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

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

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9.托物言志

10.用典

裴迪《送崔九》“莫学步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步

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

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1.比喻

12.拟人

13.双关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

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

14.反复

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丏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

出渲染了春趣。

15.夸张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

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

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16.互文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

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17.设问

18.烘托、渲染(有时用“侧面描写”)

19.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

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

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

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

们的赞扬之情。

20.多角度描写

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里外

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行》“万

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

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当然,这里总结的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并非涵盖了所有的手法,

如反问、比兴、象征、对偶、叠字叠词叠句、细节描写等就没有涉及。我

们不妨在老师讲解或自己的复习中及时地查漏补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词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鉴赏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如王冕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有衬托,以冰雪衬托白

梅之坚毅耐寒;有对比,用桃李对比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这需要根据试题

的要求灵活处理。

三、写景诗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最常见的

一种题型。但大部分学生却无从下手,针对这一情况,下面我就以写景诗

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情感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掌握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由于表现手法比较繁杂多样,故而针对出现频率最高的写景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写景诗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景色描写的手法、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三个方面。

首先介绍景色描写的手法,常见的有远近俯仰相结合、视听嗅触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手法。

虚实相生也叫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衬实、景随情迁、情随景生等。“实”就是眼前的景物,“虚”就是想象的景物。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第三句诗是“梅花落”的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笛声化作满地落花。景象虚实相生,视听相通,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配,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使思乡之情感而不伤。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均是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其次是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用典、双关等。对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不再赘述,这里重点解释一下“互文”、“用典”和“比兴”。

互文指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为了达到文字简洁、含蓄凝练

的要求,让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例如《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杜甫《江上逢李龟年》中“岐王宅

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

最后是情景关系,也就是与写景抒情有关的表现情感的手法。一般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反衬,以景结情,移情于物,烘托、渲染等手法。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侧面描写即通过对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却使我们

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

《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

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渲染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其

中一方面的形象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

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

的深和夜的静。

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例如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

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

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全诗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

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2 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多角度描写:白居易的《夜雪》是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经典诗作,“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诗人写雪,并不是直接描写雪,而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从而使人们知道了夜晚雪的到来。 2.比兴: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刘禹锡本欲写陋室,开头却一点没有提到陋室,但是结合全文来看,诗人并没有“跑题”。 3.互文:这也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时明月汉时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上下两句或者前后两部分看似说的是两件事,实际上上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二者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4.用典: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5.双关:“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代表诗句有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 题》李商隐(思) 6.反复:运用反复有强调作用,让人印象深刻,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反复“劝君”,情真意切,令人难忘。当然还有“花谢花飞花满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 8.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欲抑先扬 9.虚实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

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5种

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5种 0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

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0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点、面结合(4)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远、近、高、低相结合(6)色彩搭配(7)白描手法 (1)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诗文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 “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雨后池上刘攽(全国Ⅲ卷)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鉴赏: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诗歌中的描写手法

诗歌中的描写手法 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 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 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 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 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 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 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 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园,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 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 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 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 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 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 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是指诗人运用语言、形式、意象、节奏等方面的手段,通过 作品反映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从而达到表现主题和情感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 比喻手法: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相似或相反的特征,感受到所表现的主题或情感。例如:《登高》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便睡起来放 船儿”,将白云比作“人家”,表现了强烈的乡愁。 2. 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使之具有人类的意识、情感和行为。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月光和地上的霜 赋予了人的思维感知能力。 3.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观、人物事件等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以达到表达主题或情感的目的。例如:《锦瑟》中的“终日春风吹不尽,往事如风吹散”,通过描绘春风、锦瑟,表达了作者不舍 的感情。 4. 对比手法:在诗中将对照的两个事物相对放置,显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从而突出主题。例如:《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对比了黄河之水在高空和海洋的不同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豪迈的向往。

5. 押韵手法:通过对韵脚的运用,让诗歌听起来更加和谐、流畅,达到吟咏诗歌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使用了平仄和押韵,使诗歌更具节奏感。 6. 意境营造手法:通过对氛围、色彩、深度等因素的把握,创造出独特的美学体验。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创造出静谧、纯粹的意境,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7. 借古讽今手法:通过援引古人的诗歌和故事,反映当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例如:《长恨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借古托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沉浸在战乱和混 乱中的悲愤。 8. 对景生情:通过对现实场景、人物的感知和体验,引发情感共鸣和切身体验。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将 草原、离别和生命进行了融合,表达了作者深深的个人感受和情感。 总之,诗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诗人表现世界和自身情感提供 了广泛的创作空间。只有运用恰当的手法,才能更好地诠释主题和情感,让读 者享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学印象和人文精神。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一、诗歌表现手法 传统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 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 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 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 中说:“赋者,敷陈 诗歌的表现手法 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 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 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其中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 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 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 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 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 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 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 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 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 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 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 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 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 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 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 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 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 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 (1)烘托手法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人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2)象征手法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向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3)反衬手法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例如,《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出山中的宁静。再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衬“独酌”的孤独寂寞。又如,欧阳修《踏莎行》中的“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4)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等都运用了白描手法。 (5)虚实结合法 这是古人论文章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例如,《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山,观奇景,见仙人,美不胜收,其乐融融,是虚写;梦醒后的所见和打算是实写。另外,像陈陶的《陇西行》中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前一句为实写,后一句为虚写,虚实对照,写出了对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出现的家庭悲剧的深切同情。 (6)借古讽今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及作用 1.形象描写: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诗 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2.比喻与象征:通过比喻或象征手法,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 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此来表达情感或思想,使诗歌具有深度和内涵。 5.对比与对偶:通过对不同事物、场景或感受的对比与对偶,突出诗 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使之更加鲜明、生动和深入人心。 6.音韵与节奏:通过合理运用音韵和节奏手法,加强诗歌的韵律美感,使诗歌具有优美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7.修辞与夸张:通过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的意 境更加生动、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8.排比与对仗:通过排比和对仗的手法,使诗歌的表达更加严谨、有力,突出诗歌中的重点,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这些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多种多样,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情感:诗歌通过形象描写、抒发与抒情等手法,能够更加直观 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读者能够共情并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中 所传递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表现意境:通过对自然或人生的描写和抒发,诗歌能够表现出独特 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的美感和深度,进一步体验到诗歌中所 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3.引发思考:通过比喻与象征、对比与对偶等手法,诗歌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意义,进一步拓宽对于美、生命、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4.艺术审美:通过音韵与节奏、修辞与夸张等手法,诗歌能够使其具备优美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总之,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思考和审美体验,使从诗歌中获得更深的认识和感知。

古代诗词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词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古代诗词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分正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

语文古诗表现手法

语文古诗表现手法 导语: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语文古诗表现手法,欢迎借鉴! 表达方式 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表达方式: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方式.应该说表现方法有时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关于表达方式: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

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XX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 1.白描: 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X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与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一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设置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点面结合、象征、烘托、虚实结合、反衬、通感、白描、比较、设置悬念、联想、想象等。 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介绍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经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经过对实景的描述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述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完美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述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到达“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述。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