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洞头中屿景区的介绍

洞头中屿景区的介绍

洞头中屿景区的介绍

洞头中屿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中屿镇,是一处以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为主题的旅游胜地。景区总面积达1200亩,拥有浓郁的海洋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

景区内有一条长达5公里的风景步道,沿途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岩层景观、渔民造船的场面以及珍稀植物和鸟类的风采。此外,游客还可以乘坐船只前往附近的海岛,体验海钓、浮潜、游泳等水上活动,感受大海的无限魅力。

在景区内还可以参观到各种传统的海洋文化,包括渔民的祭海活动、海洋博物馆和渔家乐等。这些文化元素,与景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呈现出浓郁的人文色彩,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渔村文化的丰富内涵。

总的来说,洞头中屿景区是一处集旅游、休闲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放松和愉悦。

- 1 -

福建平潭石牌洋景区导游词

福建平潭石牌洋景区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平潭石牌洋景区参观游览。我是此次平潭石牌洋景区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平潭石牌洋景区。 石牌洋景区是国家级海坛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主要由半洋石帆、天地蛋、弥勒坐佛等经典组成,其中尤以半洋石帆为最,是“海坛三绝”之一,有“不到石牌洋,惘来平潭岛”之说。它是我国最大的海蚀柱,与海南的“南天一柱”相比,简直是“大巫见小巫”了。初听来,也许你会觉得这仅是两块石头而已,我敢肯定,其奇特的造型,宏伟的规模,美丽的传说定然会让您神往。 请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先看这块奇特的球状风化石。大家都知道树有年轮,那代表真树的年龄,而这里的石头也有“年轮”。不过这可不是像树的年轮一样代表年龄,这是因为撞到对面山包的海风回旋刮到这石头上,再加上海水的侵蚀,便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球状风化同心圆石蛋,称“天地蛋”,曾被地质学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请大家到这边来看,这块石头像什么呢?对了,像青蛙,我们将之称为“青蛙岩”,还有这块岩石,是不是有些像古时候的笔架,那是“笔架岩”。接着我们往下走,可以抬头看看这弥勒佛。袒胸凸肚,屈膝盘腿,面带微笑,形象逼真!那盘着的腿前还有一圈米黄色带状的火线岩,那是弥勒佛献给大家的金哈达,祝愿来此的游客吉祥如意。 好了,岸上的景点欣赏完,请大家到码头。游船来了,大家小心上船注意安全。现在我们脚下踩的就是石牌洋的礁盘,礁盘浑圆平缓,在低潮的时候面积有四亩多,高潮时浮露出一亩。这两个海蚀柱相距 12.1 米,南矮北高。高者 33 米,由球状分化壳包住,如莲花托柱,柱体直立。西北侧半壁有一高约 3 米的分化壳残体,形同乌龟,这石景我们称之为“神龟上柱”,据说在这块巨石的顶上有棵千年灵芝,这只神龟为了采到灵芝已经在这里爬了几千年。矮者高 17 米,除顶部浑圆外,其余各面均平整光滑。由于其体量巨大,形象奇特,自古以来就远近闻名,被誉为“天下奇观”。 其实据文献记载,七百多年前确有一帝子在这块礁盘上作过短暂的逗留,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末代皇帝赵罡在元军追逼下,由杨太妃携带逃亡海中,故臣陈宜中、张世杰备舟迎至平潭,在这岛礁上呆了一段时间,后人为纪念此事称双帆石为“王母礁”。清代名媛林淑贞在《石帆绝句》中“共说前朝帝子舟,双帆偶趁此勾留”的诗句,为这一事件作了旁注。历史上拉过这里的名人不少,其中包括有“南方徐霞客”之称的陈弟。陈弟是一位将军,连江人,他五十六岁始出游,到这里游玩事已经 58 岁了。面对银涛万倾中托起的如此壮观的巍巍石帆,陈弟不禁用“海上孤岛,上有二石,宛如碑碣,卓立中流,天下奇观”五句话来概括当时的感受。这寥寥二十字,透露着作者对半洋石帆的深深情结。也许从那时起,“天下奇观”就成了石牌洋的美称,只是当时未把陈弟的赞誉刻于石,至今想起犹感遗憾。这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据地质学家考证,石牌洋早期是一个大山包,由于受地壳板块运动的影响,海平面不断抬升。山包内部石质不一样,脆弱的受到还浪的冲刷和海风的风化就慢慢地脱落下来,剩下的就是这个坚硬的海蚀柱。成型后,还是不断受到风化侵蚀,因此表面有的岩层还在见地脱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刚剥落出来的核心部分。这就是“天下奇观”的成因。 据概括,奇观有三大奇:一、高石柱上有一跟草,当地人称之为“灵芝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