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案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案

五年级科学学科组教学案

时间:主备:参备:序号:1-4-1

游戏在《拧螺丝钉的学问》课上的妙用

游戏在《拧螺丝钉的学问》课上的妙用 一、《拧螺丝钉的学问》——常规教学方案 拧螺丝钉所用的螺丝刀是一种轮轴,本课预期学习结果为:学生知道运用轮轴可以省力,并懂得轮轴省力的原理。按照教材中的教学设计,首先推出的是一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型号的螺丝刀,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轻松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紧接着教材引导学生找一找周围有哪些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随后出示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的图片,告诉学生这种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作轮轴。随后,要求学生完成本节课主体实验——用简单材料做实验探究轮轴是否省力,通过改变两边的钩码个数和轮子大小达到平衡来探求轮轴省力规律,如图1所示。 上述教学设计的教育意义可以理解为:一、比赛拧螺丝钉的导入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情境。他们都很想第一个把螺丝钉拧进木板里,比赛引发了他们尝试的热情。“你认为应该选用哪种螺丝刀”的问题及轮轴的定义引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轮轴省力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从而开始后面的轮轴省力的研究。二、学生进一步通过图1材料做实验,发现轮子大一些的轮轴更省力。由此,教学设计既考虑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又考虑到概念探究的科学性。 二、玩转水龙头、门把手——以科学游戏激发探究热情 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在玩科学把戏,搞科学实验时,老师、家长都变成小孩子,加入孩子的队伍里玩把戏。”他强调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在预设活动之前,应将学生的兴趣、需求作为依据。为此,在另一个班上同样一课时,笔者改变教学策略,从学生平时常见的科学教室自来水龙头入手,创设需要解决的“小麻烦”,吸引学生注意。 上课铃声刚响,学生还没有进科学教室时,教师悄悄把教室的自来水稍稍打开,再把自来水旋钮取下来,暴露出中间的轴心。学生进教室时,都被正在滴水的自来水龙头所吸引,教师顺势问:“水龙头出了点问题,现在水关不上了,谁来帮帮我?”有的学生说借助扳手扳一扳中轴把水关上,有的学生说用个起子拧一下;还有的说套个中空的套子转一下。教师随后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学生成功解决了问题。教师让他们把自己想到的工具画下来,学生交流讨论发现他们都是“头大脖子细”,教师继而引出轮轴的概念。 学生面对真实的待解决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快速激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后,用纸笔绘制的方式将抽象的经验具象化。他们通过比较这些不同工具的共同之处,自主建构轮轴的概念,因而对轮轴的理解也更加清晰,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比较理想。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身后,陪着他们一起玩,一起“手脑并用”解决遇到的难题,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紧接着,在探寻轮轴省力的秘密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借助教室里的直观教具门把手,在游戏中和学生一起“玩”出轮轴省力的秘密。继学生举例说出门把手也是一种轮轴之后,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如图2):三岁的宝宝正在开门,因为无法掌握开门技巧,手总是握在门把手上靠近轴心的位置A点,门怎么也打不开。教师提问:“怎么回事?是不是她力

有关《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有关《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为指导思想,采用做中学、学中知、知中用、用中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把“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二、【教材地位与实验内容】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斜面、杠杆两种简单机械后又新认识的另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螺丝刀就是轮轴,还为学生后边认识滑轮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我确定本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如下: 1. 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 2. 探究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省力的奥秘 三、【学情分析与实验目标】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有较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会画出一些简单运动的轨迹。为此我确定本课的实验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知道螺丝刀就是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认识在轮上用力,具有省力效果。了解在轴相同的条件下,轮越大越省力的科学原理。 2.科学能力目标 通过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会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自主发现、自主设计的乐趣,养成尊重

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意识,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培育创新精神。 四、【实验教法与学法】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实验创新及教学融合】 改进一、增加徒手对比体验获感知 图1 图2 教材上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的体验活动为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只能体验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省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知道螺丝刀是一种简单机械,为了解决这个突如其来、没有任何铺垫的问题,我特意增添了徒手拧螺丝钉的方式,学生从真切的疼痛中体验到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比徒手省力,感知到螺丝刀是一种简单机械,同时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使用螺丝刀比徒手省力呢? 然后通过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的操作活动的对比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省力呢?提出的问题是一环套一环。用三种不同方式拧螺丝钉的体验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真实、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它的刀杆和刀柄分别在做什么运动?为设计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使课堂紧致有序。 改进二、观察模拟描画轨迹知轮轴 图1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画螺丝刀的刀杆和刀柄的运动轨迹,水阀、辘轳、方向盘这些实物也是如此,它们都是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装置,即轮轴。进而引导学生用大圆模拟刀柄相当于

小学科学3拧螺丝(教案)

小学科学3拧螺丝(教案)教案:小学科学3——拧螺丝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螺丝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能辨认螺丝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3. 学会正确使用螺丝刀拧螺丝,并注意安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能正确拧紧螺丝并了解螺丝的原理; 2. 如何使用螺丝刀准确拧紧螺丝; 3. 学生在拧螺丝时需注意安全。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螺丝刀、各种螺丝和螺钉、铁板、木板、图纸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螺丝给学生看,向学生提问:“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东西?”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引导学生回忆螺丝的作用和使用场合。

2. 探究(15分钟): 教师将一块木板固定在桌子上,给学生展示螺丝和螺钉,并解释它们不同的作用。教师选择一个螺丝演示如何使用螺丝刀拧螺丝,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拧其他的螺丝,观察它们拧紧的程度。学生可以以 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可以试验不同的螺丝,记录下每个螺丝的拧紧程度。 3. 讨论(10分钟): 学生回到座位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 以下问题: a. 为什么某些螺丝可以被拧得很紧,而某些螺丝只能拧得松松的? b. 螺丝的结构和部件有哪些? c. 如何正确地拧紧螺丝? 教师可以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4. 拓展(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图纸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螺丝和螺钉,并让学生辨认它们的 结构和特点。教师对每个部件的名称进行解释,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 拓展活动(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并使用螺丝和螺钉 进行组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材料,如木块、轴等,供学生使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交流和评价。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

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1.五年级科学课件: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拧螺丝的学问教案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 韩虹燕 教学目标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是由一个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3.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4.能够寻找出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5.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学准备 木头,螺丝钉,螺丝刀,轮轴的实验材料、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复习杠杆,并画图。 2、使用机械有什么好处? 导言: 这节课我们在认识一种新的机械类型——轮轴。 一、体验轮轴的省力作用,认识轮轴。 1、通过拧螺丝钉的活动,初步认识轮轴。 (1)教师谈话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螺丝钉将两块不相连的木块钉在一起。(出示一块钉有螺丝钉的木块)提出:现在谁能把这枚螺丝钉拧进木块? (指名一学生徒手拧一下,发现拧不动。) 教师即引出:我们可以使用这样一种工具(出示),它叫什么?(如果学生答:螺丝刀) 教师演示一下使用方法,提出实验要求:(1)使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拧进木块中,注意观察自己和同伴是怎样使用螺丝刀拧螺丝钉的;(让学生注意观察螺丝刀的结构及工作的方式:刀把、刀杆,刀把带动刀杆一起转动;特点,)(2)使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拧螺丝钉,细细体会,有什么不同?(3)注意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操作的机会。 教师准备各种螺丝刀让组长上来拿。 (2)活动:拧螺丝钉,教师巡视,对于螺丝刀大小不合适的小组询问原因。 (3)汇报: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大) (4)观察螺丝头的构造,用简图画出来。(小圆) 观察螺丝刀的头及画出拧螺丝时的形状。(刀头)

苏教版科学五下《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本课伊始通过组织学生用螺丝刀将螺钉又快又轻松拧进木头里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在生产生活中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进而总结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轮轴是否省力,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搜集、分析数据认识到《轮轴》也是简单机械之一,它能将较小的扭转力转变为较大的扭转力,进而将《轮轴》这种机械的应用推广到生产生活中。 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实际,我对教材设计做了一些重组。我认为对《轮轴》这一机械在结构特点、组成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变形轮轴,轮与轴的连接并不明显,在学生没有表象思维做基础,也很难将其想象为轮与轴。故在开课伊始我用拧水阀代替用螺丝刀拧螺钉的操作活动,不但为学生的再探究做好了情感准备,而且达到并加深了对轮轴机械的认识。拧螺钉的活动我把它安排在学生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之后,让学生选用铁钉、螺丝刀、扳子这些器材,在小组商量后,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教学,赛后让冠军组的学生来介绍这样做的理由,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变形轮轴,进而迁移扩展生产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另外,对于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这一环节,我建议:将其补充进去,不但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又能知其所以然,从事物的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整、系统。当我们对一个难点束手无策的时候,感到理解困难,当我们对此找到对策的时候,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能够观察,描述轮轴结构上的特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问题; ●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作用; ●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轮轴 1.创设拧水阀的活动的情境。 2.揭示轮轴这一机械。 3.提问: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5.谈话: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6.引出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来检验。

苏教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4-14《拧螺丝的学问》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4.14《拧螺丝的学问》教学设计 课题拧螺丝的学问单元 4 学科科学年级 5 学习目标1.在比较中认识轮轴装置的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发现施加在轮上和轴上的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3.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出其原理。 4.知道轮轴的应用对生产发展的价值。 重点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难点分析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的好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螺丝刀和汽车方向盘是常见的两种物品。你知道它们各自组成部分名称吗? 明确: 像螺丝刀、汽车方向盘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的装置叫作轮轴。 2、轮轴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①半径较大的为轮,半径较小的为轴 ②轮与轴固定在一起 ③轮和轴同时转动:轮带动轴转,或轴带动轮转看图回答 分析回答 认识轮轴的结构 特点。 讲授新课一、找一找轮和轴 有些轮轴装置的轮是一个手柄,有些是一个圆形,有些是一个把手。找一找,这些物品中哪一部 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 展示图片。 明确: (1)摇柄是轮,铅笔对面的螺母是轴。 (2)球型把手是轮,锁芯是轴。 (3)兰花龙头是轮,阀门芯是轴。 (4)其他 二、轮轴作用 (一)小组大比拼 1、比赛要求: 两小组各选一位同学,选择一种螺丝刀,同时找一找轮和轴 小组大比拼 根据轮轴结构特 点辨别轮和轴。 知道轮轴省力作

拧螺丝钉,比一比哪组最先把螺丝钉拧进去。 2、根据比赛结果,哪组获胜?为什么? 明确:使用有柄螺丝刀的获胜。因为用有柄螺丝刀,是在轮上用力,省力;用无柄螺丝刀,是在轴上用力,费力。 (二)小游戏 1、游戏要求 (1)第一局 ①拿一把无柄螺丝刀,两位同学用单手各握一头。 ②两人分别向反方向旋转,看谁的手劲大。 (2)第二局 ①拿出一把有柄螺丝刀,请力小的同学握木柄,力大的同学握刀杆。 ②两人分别向反方向旋转,看谁胜利。 2、游戏记录 三、研究轮轴省力秘密 实验探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1、实验器材:支架、细绳、大轮、小轮、轴、钩码等。 2、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轮轴实验装置。 ②在轴上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③观察在轮上挂多少个钩码,才能使轮轴平衡。 ④保持轴上钩码个数不变,换更大的轮,重复实验步骤③。 3、温馨提示 ①轮轴在轮上有槽口,掌握正确连接轮和轴的方法。 ②多次重复试验,找出共同现象,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③小组合作,做好实验记录。 4、实验演示,播放视频。 5、实验记录 6、这是某小组实验记录,阅读后回答。 ◆当轮轴平衡时,在轴和轮上所挂钩码的个数相同回答 做游戏 记录,分析 认识实验器材 实验操作 记录数据 用。 通过实验探究轮 轴省力的原因。

蒙氏拧螺丝教案

蒙氏拧螺丝教案 【篇一:蒙氏课程】 1.转拧螺丝钉 备注:螺丝钉为幼儿制品 目的:练习小肌肉活动的灵活性,准确性 过程:1.告诉幼儿他们的名称 2.左手拿螺丝钉,右手拿螺母,把螺母套在螺丝钉上并开始转动螺母,直至把螺母转到螺丝钉的另一边为止 家长指导:可以在家准备锁和钥匙,让幼儿进行开和关的练习 2.拧瓶盖 准备:用过的化妆品空瓶子3—4个 目的:提高手指头和手腕的转动能力,并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过程:1.左手握住瓶身,右手握住瓶盖 2.开始转动瓶盖,直到瓶盖可以脱离瓶身 3.把盖子盖在瓶子上,左手握住瓶身,右手握住瓶盖,拧紧瓶盖 4.用同样的方法在分别去拧另外几个瓶盖 家长指导:此类活动也可训练幼儿的配对能力,家长可以在家为幼 儿准备此类活动,让幼儿操作 3.使用夹子 准备:晒衣架,木板 目的:训练幼儿手指头运动的灵活性 过程:将一个板放在左手,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捏住衣夹,再将衣夹夹在木板上家长知道:家长在家可以准备衣夹或让幼儿用 筷子夹事物,也可训练幼儿手指头的灵活性 4.端拿果盘 准备:一个盘子,盘子放入一些水果 目的:1.学习端拿餐具的方法 2.训练肌肉运动的协调性 过程:1.两只手端握盘子的边缘,保持水平状态 2.慢慢的稳步行走,在指定的地方以水平状态轻轻放下盘子 家长指导:家长可以在家为幼儿准备此类活动,让幼儿复习操作 5.切苹果 准备:幼儿用品的盘子,苹果,小菜刀,案板 目的:1.练习切的动作,训练手眼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专注力 过程:1.将苹果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苹果,右手拿刀 2.刀面与板面垂直,轻轻的切下,将这瓣苹果切成两小块 家伙指导:家长可以为幼儿准备此类教具让幼儿完成 6.门的开关 准备:用具(门),引导幼儿到门前面,看教师示范 开门:1.站在不会碰到门的地方 2.右手握住门把轻轻的旋转 3.把门推开或拉开 4.右手握住外侧的门把,拿稳门把走出去 关门:1.握住门把 2.手任然握住,轻轻的往回拉 3.同上 家长指导: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稳重而有气质的开门,关门并培 养幼儿独立心,专注力,运动机能的调整 【篇二:第十二周教案】 第十二周课程 一、教学名称: 拧螺母 二、教学目标: 1、教宝宝练习拧的工作,训练宝宝的双手配合能力。 2、训练宝宝耐性及专注力,增加对颜色的认知。 三、教具构成: 1、塑料螺母4个 2、塑料筐1个 3、教具架摆放教具: 拧螺母6-8份 剪彩纸3-4份 管道积木2份 切切看、我爱我家、套桶、夹乒乓球、穿线洞洞板、数字形状屋、 夹夹子、工作台、倒豆子各1份 四、教学过程: 1、课前两分钟接待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 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宝宝及家长,一位教师负责给家长发鞋套,另一位教师引导拖完鞋的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准备走线。

大班科学教案拧螺丝

大班科学教案拧螺丝 【篇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螺丝】 活动一:拧一拧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2.了解螺丝螺旋上升的特性;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口径的饮料瓶、灯泡、螺口; 2.不同自径的螺丝; 3.钢笔、圆珠笔。 活动过程 1.投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 2.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好玩儿吗?” 3.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拧 在一块儿。都能扣紧??) 4.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盖上也有一道道的;灯泡上有圈一圈的纹,转着转着就上去了;这个圈套在螺丝上,一拧就拧上去了;教师向幼儿讲解螺丝的构造一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5.幼儿讨论,总结答案。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丝的原 理设计的,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盘山公路一样,是旋转上升的。 活动二:奇妙的螺丝 活动目标 1.知道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 2.了解螺丝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不同直径的螺丝; 2.绳子,方便胶,透明胶,细铁丝等; 3.需用螺丝连接的玩具。 活动过程 1.“你能把玩具连接在一起吗?”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 2.幼儿相互交换玩具材料。体验各种连接效果。 3.探究比较哪一种材料使用起来最方便,结实? 幼儿分组操作,比赛验证。(用螺丝连接材料,是最方便、结实的。)

4.教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幼儿操作发现:(帽太大了,拧不紧;帽小了,拧不上去。有的却能拧上去。) 5.引导幼儿分析比较,为什么有的螺丝能拧上去? 6.幼儿讨论,得出结论,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固定物体。 7.幼儿相互合作用螺丝连接材料,制作玩具。 8.教师小结。 【篇二: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ppt、不倒翁玩偶、纸杯、硬币、螺丝、果 冻盒、胶带、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故事导入:有一天熊二想拜老鳄为师,可是老鳄不想收熊二。于是 老鳄就给熊二出了一道非常困难的事情,熊二到底会不会成功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幻灯片。 提问:熊二成功了吗?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不倒翁打到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 了小的不倒翁,我们来看一下。 二、探索实验,探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1、让幼儿每人去一个不倒翁,让幼儿尝试怎么才能将不倒翁打倒。 2、(1)观察不倒翁形态特征,发现不倒翁的特征。 (2)让小朋友将不倒翁拿在手里,感受不倒翁拿在手里的感觉。 不倒翁推不倒的原理:不倒翁的底座是一个半球形的底座,且底部 比较重,身体比较轻。 三、尝试制作不倒翁 幼儿尝试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1)当幼儿已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老师请已完成的并且成功的小 朋友分享经验。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拧螺丝钉的学问》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拧螺丝钉的学问》苏教版 《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拧螺丝钉的学问》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从生活中拧螺丝钉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亲眼所见轮与轴,建立表象,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来认识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使学生便于了解轮轴这种简单机械。而且通过游戏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本环节中学生认知效果更佳,为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了解轮轴的作用和识别轮轴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轮轴的定义及作用、通过亲手体会知道轮轴的省力情况、通过对比实验找出影响轮轴省力多少的因素、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使学生了解轮轴这种简单机械。从而更深入的了解拧螺丝钉的学问。 三、说学情 通过教师课上的实际操作,带领学生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基本都能按照实验一的步骤去严格探究,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从学生实验环节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轮轴,体验轮轴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拧螺丝钉的学问,体验轮轴的作用有一定难度,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没有时间概念。我用拧螺丝钉的操作活动引入课文,讲清什么是轮轴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合作制作一个轮轴。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斜面、杠杆两种简单机械后又新认识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设计.doc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自主探究得出拧螺丝钉的学问;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科学知识: 1.知道轮轴是…种简单的机械: 2.能够识别轮轴; 3.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 1.实验探究发现轮轴省力的原理是教学重点。 2.如何指导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教师:上一节科学课,猜猜这节课学习和什么有关? (评价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螺丝刀和螺钉是好朋友。)2.课题:今天就来研究《拧螺丝钉的学问》,齐读。想想,你有想知道问题吗? (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提岀问题非常重要。) 二、认识轮轴 (一)拧螺丝钉 1•设疑:我这里有一个圆木,上有很多螺丝钉,怎么才能容易取出呢? 学生:工具,螺丝刀,都这样想吗,试试。 要求:看要求,拿出透明袋学具,开始,时间是5分钟。 2.汇报:怎么拧螺丝钉的呢?对准,转动,手柄,刀杆也转,固定…… 窍门:垂直、转动是有方向的。

3.总结:螺丝刀真是我们的好帮手!看视频好好认识它! 仔细看,认真听,都介绍了螺丝刀什么知识?记关键词的方法。 板书:轮轴,固定,同时转动。 4.拓展:生活中像螺丝刀这样,有轮有轴,固定在一起,同时转动的朋友还有,从学具中找一找。找到它的朋友了吗?说说。说了很多,找到了水龙头、方向盘。 归纳:像螺丝刀、水龙头、方向盘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三、轮轴作用 1.吊钩码游戏 教师:轮轴和杠杆、斜面一样,也是简单机械,用它能省力吗? 猜测:拿螺丝刀,指轮轴,是在轮上转省力,还是在轴上转动省力呢? 游戏:再来玩螺丝刀,游戏的名字叫吊钩码游戏。有2种玩法。一是把挂着钩码的线绳系在轴上,手呢转动轮,把钩码吊起来;二是把挂着钩码的绳子系在轮上,手呢转动轴, 把钩码吊起來。不变的量是什么呢? 要求:读要求,站着,每人一次转到底,拿出黄皮档案袋开始。 汇报:有什么体会?手在哪里用力时省力呢?【板书省力、费力】 2.轮轴圆盘游戏 教师:发现有价值!给每个组发太阳花,仔细看,像什么?在轮轴上系线,拉动轮轴会转动。想玩! 任务:要求2个,轮轴上挂合适的钩码,让轮轴平衡,填写记录单。 汇报:怎么挂的?有什么发现?在哪里用力省力呢? 拓展:更大的轮,猜省力,杠杆原理,当支点和重点距离不变,重物不变,力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变形杠杆。 结语:轮轴有省力作用,而且轮越大越省力。 四、轮轴应用 1、图片:轮轴在生活小的应用很广泛,带着发现的眼睛,看组图片。 学生:哪里应用了轮轴呢? 分析:轮轴是好朋友,处处都有。找找哪里时轮,哪里轴?给我们带来方便? 2、视频:不容易拧开的水龙头加上一个轮后,容易拧开了,道理是什么?

科学教学案例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案例 单位:金河小学 姓名:韩虹燕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魅力,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和深刻地获取和掌握科学知识。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它强调了体验、增长、获取、尊重和善于等一系列科学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这一课,通过组织学生用螺丝刀将螺钉又快又轻松拧进木头里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在生产生活中像螺丝刀一样的机械,进而总结像螺丝刀、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的概念,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轮轴是否省力,使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搜集、分析数据认识到《轮轴》也是简单机械之一,它能将较小的扭转力转变为较大的扭转力,进而将《轮轴》这种机械的应用推广到生产生活中。 【案例片断】 片段一:认识新朋友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去掉把手的螺丝刀)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的吗?

生:是螺丝刀。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生:就是这样把螺丝转进木板里的(空手比划动作)。 师:演示得很好。老师来选一位“大力士”来试试将螺丝拧进木板里。 (高大的男生拧螺丝。教师板书“拧螺丝钉”。) 师:我们的“大力士”看来有些困难,老师来挑一位“小力士”帮助他。 (教师选了一个瘦弱的女生用螺丝刀拧螺丝。) 师:为什么力气小的同学很轻松地就拧进去了,但是力气大的同学很费劲? 生:老师给的工具不一样,不公平。 师:看来大家都发现奥秘就在老师给两位同学的工具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师补全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点评:这个切入点选的非常好。“杠杆和斜面,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过渡很自然顺畅。 让学生亲历实践的过程、对比的方法,他们一下子发现奥秘就在工具里,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了准备。 片段二:找找新朋友 师:大家认为奥秘在工具中,那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老师的两种工具: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男生用的是一根杆,女生用的工具在杆上还有粗把手。 (老师板书两种工具的简笔画。) 师:大家回想一下,两位同学是怎么使用螺丝刀的? 生:用螺丝刀把螺丝钉拧进木板里。 (老师在简笔画上标记“转”。)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拧螺丝的学问》教案3(2022新版)

2.拧螺丝的学问 【教材分析】 轮轴从杠杆转化而来,变成了用钥匙拧开的门锁、可转动的用把手打开房门,还有提水的辘轳、拧螺丝的扳手,具有了别样的形态和使用方法。本课将轮轴最为一种简单机械,指导学生从四个部分来认识它、了解它。技术发明都是对科学原理创造的结果,从而让学生在理解轮轴概念的基础上发现身边更多的技术运用。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对工程技术领域技术的核心是发明这一内容的具体物化。 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轮轴的结构。教材先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螺丝刀和方向盘,引导认识轮轴的结构,说明从整体上认识轮轴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辨析轮轴的两个部分,让学生寻找削笔器、门把手、水龙头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将学生的视角认知上来说,从物体整体感知导向部位局部聚焦的过程,符合从具象到抽象的原则。 第二部分,研究探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引导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实验,即:在轴上钩码不变的情况下,在轮上挂几个钩码可以使轮轴能够保持平衡;或者换更大的轮后,所挂钩码的个数是否有变化,使学生懂得在轮上用力省力,还是在轴上用力省力。在换上更大轮的情况下,使轮轴保持平衡的情况,以此建立对轮轴省力的认知。同时要求实验中积极思考,发展探究及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认识各种各样的轮轴。观察多种轮轴及其使用的相关图片,分析其使用原理,懂得如何使用这些轮轴。辨识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轮轴工具的情况,用力在轮上还是轴上,让学生体会在轴上施加力的好处,发现轮轴的用途。 第四部分,了解科学史。阅读介绍《天工开物》中关于轮轴的记载资料,,了解使用轮轴工具的历史由来已久,且有些目前还在运用,说明这些古代中国人的这一发明创造推动了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比较重认识轮轴装置的结构特点。认识轮轴的结构特征,探索轮轴省力的原理。 2.通过实践体验,发现施加在轮上和轴上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3.了理解轮轴原理在生活中的技术运用并能分析出其原理。 4.知道轮轴的运用对生产发展的价值。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改善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轮轴探究实验。 [难点]分析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的好处。 【教学准备】 PPT、螺丝、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内六角扳手、轮轴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1.出示螺丝和木板:谁能把这枚螺丝钉拧进木块?(一生上台尝试,发现徒手拧不动) 2.提问:可以使用什么工具帮助我们拧螺丝?(螺丝刀) 3.拧螺丝钉活动:老师这有两把大小不同的螺丝刀,谁来试试? 4.采访使用感受:你觉得哪把螺丝刀好用? (一)认识轮轴的结构 1.导入课题:在刚刚的课前活动中,我们发现使用螺丝刀确实能帮助我们比较轻松地拧进螺丝,大螺丝刀似乎比小螺丝刀使用起来更省力,看来拧螺丝中也有许多学问,值得我们去探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揭秘“拧螺丝的学问”。(板书课题) 2.在拧螺丝时,你观察到使用螺丝刀将螺丝钉拧进木块时,螺丝刀是怎样工作的了吗? 3.学生描述并小结:拧螺丝钉的时候是用螺丝刀的“刀把带动刀杆一起转动”。像刀把这样比较粗的我们可以叫它“轮”,像刀杆这样比较细的叫做“轴”,通常用轮带动轴一起转动来工作。(板书:轮轴)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⒈ 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⒉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⒊ 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⒋ 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二、教学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三、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四、突破方法: 教师先演示并讲解,之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五、教学准备: ㈠教师准备: 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棍、线绳。㈡学生准备: 木头、螺丝钉、大小不等的螺丝刀。 六、课时安排: 一节课。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轮轴: ⒈ 创设拧水阀的活动情境。 ⒉ 揭示轮轴这一简单机械的概念。 ⒊ 提问: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 ⒋ 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⒌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⒍ 引出用实验验证的方法。 (二)制作、研究轮轴:

⑴ 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轮轴。 ⑵ 谈话:我们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呢? ⑶ 小组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⑷ 全班反馈、质疑,完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⑸ 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数据。 ⑹ 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一张大的实验报告单上,展示给全班学生。 ⑺ 学生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再次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⑻ 得出轮轴的作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相同,轮越大越省力。 ⑼ 谈话:那么,你能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吗? (建议让学生在轮轴的轮上和轴上分别挂一个钩码,使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⑽ 边汇报边演示,揭示轮轴省力的性质。

二年级科学教案 拧螺丝(市一等奖)

拧螺丝 活动目标: 1.知道螺丝有不同的种类。 2.知道拧不同的螺丝要选择不同的螺丝刀。 3.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块木板,一个门把手,四个螺丝钉 2.各种各样的螺丝,一字与十字螺丝刀 3.螺丝和螺丝刀匹配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操作兴趣 1.师: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丽丽老师。欢迎大家来到“科学小课堂” 2.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谁呢(出示螺丝) 二、认识不同种类的螺丝 (一)认识螺丝的结构,并知道和钉子的区别 1.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螺丝吗在哪里见过螺丝 师:看来在生活中,螺丝是随处可见的。(学生回答) (二)分类 1.这些螺丝混合在一起,使用非常不方便,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分类) 2.那我们就来分类吧 3.你们是给螺丝怎么分类的(请2-3个孩子在投影仪下展示) 4.总结:螺丝可以分成十字螺丝、一字螺丝、六角螺丝。(当讲到六角螺丝,直接告诉孩子:使用平头螺丝时,还需要一个零件和它配合使用,这个零件就是螺母。老师示范拧螺母) (三):选择工具 师:这些螺丝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出示一字和十字螺丝刀 师:有这两种螺丝刀,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这些螺丝刀应该拧哪种螺丝呢 总结:拧一字螺丝用一字螺丝刀,拧十字螺丝用十字螺丝刀。 使用螺丝刀 师:你是怎么拧的呢 师:我将你们的拧的方法还拍成了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师:我们大家再来试一试(学生操作) 师:你们将螺丝拧紧,都是朝哪个方向拧的用手指画一画 (根据学生手指动作,教师出示ppt,明确朝右旋转是“顺时针”) 师:朝右,顺时针方向,是拧紧。如果需要将螺丝拧下来,可以朝哪个方向(朝左,逆时针方向)。师:我们试着再将螺丝拧下来。 使用扳手 师:这是什么哪组同学刚才玩过的这可以固定什么螺丝 师:喔,原来六角螺丝需要使用扳手来固定。

小班精细拧螺丝教案

小班精细拧螺丝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2.了解螺丝螺旋上升的特性;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及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口径的饮料瓶、灯泡、螺口; 2.不同自径的螺丝; 3.钢笔、圆珠笔。 活动过程 1.投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 2.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好玩儿吗?” 3.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拧在一块儿。都能扣紧??) 4.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盖上也有一道道的;灯泡上有圈一圈的纹,转着转着就上去了;这个圈套在螺丝上,一拧就拧上去了;教师向幼儿讲解螺丝的构造一由螺杆和螺帽组成。 5.幼儿讨论,总结答案。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丝的原理设计的,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盘山公路一样,是旋转上升的。

活动二:奇妙的螺丝 活动目标 1.知道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 2.了解螺丝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不同直径的螺丝; 2.绳子,方便胶,透明胶,细铁丝等; 3.需用螺丝连接的玩具。 活动过程 1.“你能把玩具连接在一起吗?”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 2.幼儿相互交换玩具材料。体验各种连接效果。 3.探究比较哪一种材料使用起来最方便,结实? 幼儿分组操作,比赛验证。(用螺丝连接材料,是最方便、结实的。) 4.教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幼儿操作发现:(帽太大了,拧不紧;帽小了,拧不上去。有的却能拧上去。) 5.引导幼儿分析比较,为什么有的螺丝能拧上去? 6.幼儿讨论,得出结论,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固定物体。 7.幼儿相互合作用螺丝连接材料,制作玩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