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反思

县中学语文组张祥

中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5月4日(青年节)按照学校安排,我进行了《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本节课我选取了诗歌鉴赏中的一个小的专题――古代咏月诗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及技巧。现结合课前设计、课堂授课及课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下:

一、说课

《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有时满怀信心地做了,也拿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对民族学生学生更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根据甘肃省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考试内容,具体到本课的具体复习教学目标有二:

1.了解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学生实际及诗词赏析中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本课的复习重点如下:

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识记积累,二是讲练结合。因为是专题训练,且复习课堂容量大,为了体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制作了导学案。同时为了让听课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并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制作了典雅、优美的课件,使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件相得益彰。

二、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按“积累”、“理解”、“赏析”、“应用”四个环节进行。

“积累”环节为预学阶段,让学生在课前积累课内外关于写“月”的诗词。课内展示由基础稍差的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诗词由基础好点的学生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环节是把学生积累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分类,诗歌按主旨主要分四类:一是思乡怀人;二是蕴涵边人的悲愁;三是蕴涵时空的永恒;四是喻人事之悲欢离合。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按主旨将积累的诗词进行分类,并对四种类型中的典型诗词进行适当讲解分析。从而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第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阶段,让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对古诗词进行赏析。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主体部分,计划安排20分钟,对四首诗词(两首课内,两首课外)进行鉴赏,鉴赏的题型包括词句理解、意境描绘、主旨把握、名句赏析、技巧分析、品味炼字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初中诗词鉴赏的所有考点。两首课内阅读计划用时8分钟,两首课外阅读计划用时1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环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写一段话,字数200字左右。要求其中要用到至少二句古诗词。要运用恰当,情景交融。引导语如下: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三、课后反思

(一)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1.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反思

因为是毕业班的复习教学,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很明确,教学环节也尽量简单,教学方法以讲练结合为主,这样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加大课堂容量。这一点的设计还是较成功的。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课的时间安排初步设计是,情境导入2分钟。诗词积累8分钟,课内诗词背诵4分钟,课外咏月诗词积累4分钟。理解环节5分钟。课堂主体也就是诗词鉴赏20分钟。应用拓展部分4分钟,课堂小结1分钟。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诗词积累环节略有点拖沓,超过初步设计的8分钟。诗词鉴赏部分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够,上成了习题讲析课,缺乏对诗歌的充分挖掘。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较为出彩的一个环节,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让学生展示,深为遗憾。从整体来看,课堂时间紧张,应在诗歌的选择上再精一

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3.对学习效果的反思

从学习效果来看,本节课完成了设计的教学目标,学生积累了至少8首关于咏月的诗文,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并从答题技巧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但由于时间紧张,教学内容安排较多,所以学生的活动不多,只是展示了答案,对于为什么这样做,是怎样考虑的,还有什么不足等等没有进一步去探究。

(二)对古代诗歌教学的反思

除了本节课的得失外,在古代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点自己的思考。

1.重视学生古典诗词的积累

九年级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但相对诗词积累较少。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不用说诗词赏析了。古典诗词是中学课本中的精华,教师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课外的诗歌,体会优美的语言,如画的意境,品味诗歌或凝练或间远或含蓄或空灵或雄壮的美,领会诗人的情怀,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古典诗词在中考试卷中以两种课型出现,一是诗词默写,一是诗歌鉴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诗词积累得多的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也较强。而诗词积累较少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可分析的素材,所以一般诗词的鉴赏能力也较弱。所以应引导学生积累古代诗词。根据2012年新的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古诗文为70首,中学阶段共65首(篇)。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

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九年级学习紧张,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交流、探讨诗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也就事半功倍了。

3.培养学生关注意象的能力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通过意象可以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写景诗更是景情境的结合如“唯有南来无数雁,与明月,宿芦中”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人用“南雁”“明月”“芦苇”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而且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是这首诗的关键,对吗如果不知道“折柳”表惜别怀远之意,就无法回答,由柳想到离别再想到亲人,这样,全诗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情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补充和想象

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上下句之间有一些跳跃,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之完整。另外,诗歌言简而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五、培养学生模拟再创造的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

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以上谈到的只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做法。当然,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言风格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最新中考语文2018年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1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 (一)捕捉情感 [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训练和提高学生捕捉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解题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遵循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对“解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学、练”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在情感方面对诗词进行有效赏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复习重难点] 训练和提高学生捕捉诗人感情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导入复习 二、分析考题特点 1.出示泸州市近5年中考古诗词赏析试题(表格略) 近几年来,有关古诗的考查已经成为各地市中考热点,所占分值也呈增加趋势。今年我市古诗鉴 赏试题就由原来的6分增加到8分,这可见其被关注的程度。因此,了解常见题型和掌握必要的 解题技巧,有助于我们在中考中取胜。 2.学生根据表格归纳考题特点: A.选材多为短小精悍、写景类的诗。 B.题型为简答题。 C.考题类型(1)把握意象(2)描绘画面(3)理解意境(4)品味语言(5)分析技巧(6)体会 感情。 三、学会解题技巧 (一、生说出自己捕捉诗人情感的方法 (二)师结合中考试题讲解解题技巧 1、关注题目,明确内容 ①师: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 思、别、送、行、咏、登、寄、赠、遇、访、题…… 2.明确类别,体味情感 ①.师出示相关题材,生说出常见的表达情感,并举例。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课内古诗词 (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使至塞上 1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 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故选项中的一虚一实的说法不准确。D项,尾联巧“燕然”的典故,流露出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也虚写战争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并没有表现“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 2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 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去。 C. 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 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解析】【分析】(1)ABC赏析正确。D错在“后四句感时抒怀”,应是表达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2)结合诗歌题目及内容分析。这首诗的题目是“送道标上人归南岳”,最后两联的意思是:道标商人要离开了,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最后两句作者以一组流畅的林山云水镜头,写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上人,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故答案为:⑴ D; ⑵他的行止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率性随意,挥洒酣畅。即使是归到衡岳,群山绵延、千峰耸峙,偌大的天地,他又将在何处栖迟。作者借行云流水刻画出了一个率性飘逸、禀性超拔的僧人形象,同时借千峰衡山流露出来诗人对道标上人的赞美之情与赠别之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因此理解诗歌的语句内容是体会诗人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全诗内容仔细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四川省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古诗词赏析专题 (二)古诗词赏析 14.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1)思乡(怀乡(2)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 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 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描绘出诗人舟过荆门,月光皎洁,云霞飘飞的景象即可。 达州 13.诗歌赏析。(5 分)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① (唐)白居易 绿蚁②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2分)

江苏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古诗鉴赏专题 黄石 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 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 《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 《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 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 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十堰市 渔家傲 范仲俺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笛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2019河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新人教版

古诗词赏析 一、《行路难》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隆重的宴会场面,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描写了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形象地解说了“行路之难”。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句式,表现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的复杂心理。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角度对其作简要赏析。 3、请说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4、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呈现的画面。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6、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7、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8、诗中采用"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9、诗歌用____和____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二、《破阵子》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阙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连贯,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突现词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神伤,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2、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4、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一词的表达效果。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第一课时 一、主要题型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在古诗词中,很多意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 大雁———(1)因鸿雁传书之说而渴望获得某种信息,且多是喜讯;(2)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鸿鹄、雄鹰——远大的理想追求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杨柳——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燕——(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张可久《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三)赏析表达技巧

中考专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中考专题诗歌鉴赏含答案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 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 花。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思想感情解题指导.doc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思想感情解题指导(教学设计) 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曾少媚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广州中考题型,了解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想 举例分析——归纳方法——巩固训练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掌握古诗词除了背诵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这节课就是要教给大家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明确考点 1.明确考什么 指导书79 页,明确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赏析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明确怎么考 回顾广州市近五年中考古诗词题 年份作品名和作者题目 2016 中(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饮酒(其五)》 考陶渊明 答。(2 分)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 怎样的心情?( 3 分) 2015 中(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 分)《水调歌头》 考苏轼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 情感?请简要分析。(3 分) 2014 中(1 )“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对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考杜甫 “我”叹息什么?(3 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 分) 2013 中(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2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考词以寄之》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 辛弃疾 感情?( 3 分) 2012 中(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月夜》 考刘方平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第 1 课时 一、考点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考纲要求: 1、认真阅读古代诗歌,理解古诗中重要词句的意义,进而准确地把握全诗的思 想内容和情感; 2、分析、欣赏古诗的主题、情感、形象、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 三、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初步形成古诗词鉴赏的基本能力 四、学法指导:诵读探究 五、课前预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落红”在这里比喻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六、探究试题类型(中考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4)、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游山西村》(08年盐城中考题)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 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4分) (6). 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5分)(09年盐城中考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 么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考试内容预测: ①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②描写画面。 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④鉴赏诗眼、名句。 八、解答①②两小题,探究在解答这类题型时你有什么好办法? 1、解答“表达了……思想感情”题目方法: 2、关于诗词中的画面描写注意点: 九、课堂作业:《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别 (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案】(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营造的意境或表现作者的感情情等。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从而烘托出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抓住秋草、残阳,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抒发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故答案为:⑴“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⑵即将于有人各奔东西,表现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题(有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题班级姓名完成情况 过关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2分)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2分) 过关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2分)

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过关3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園。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表达出诗人哪些情感?(2分)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 过关4 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如何描绘战斗情景和刻画人物形象的?(2分)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过关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场面。(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过关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完整版)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已整理好】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试题类型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5)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6)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的沙鸥。 【试题】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点:锤炼语言——炼字)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垂"和"涌"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 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考点:意境、画面) 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点:写作技巧) 答:①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苦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 ②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和反衬。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4.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思想情感) 答:①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四处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②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 形象,③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独落魄的感伤。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诗歌鉴赏训练 一、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玉盘”形容餐具华贵,“十千”“万钱”形容美酒佳肴的价格很高,诗人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真实情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C.“闲来垂的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中,诗人引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愿望。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激起了诗人对前途、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并坚信远大的抱负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①寄黄几复③ 黄庭坚②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④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⑤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⑥溪藤。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②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③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④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⑤蕲(qí):祈求⑥瘴(zhàng)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相当于“烟”。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作者所居住的地点,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 B.颔联作者回忆了十年前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故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友人。 C.颈联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D.尾联尾联以“想见”领起,写了友人人老仍然刻苦读书,并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2.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借酒消愁。 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突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颈联作者暗示着“友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一心为国,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的不平之意。 D.这首诗巧用对比,匠心独运,凸显了诗人情感,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练习汇总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练习汇总【锁定考点】 1.识记文学常识; 2.理解诗词的内容及主题; 3.理解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4.品析重要诗句的作用; 5.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 【新题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写出 了诗人年老、与世隔绝的生活境况,也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 B.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一诗借景抒情,采用对比手法直抒胸臆,在热情赞美秋天的同 时,也肯定了世人悲秋的论调,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C.谭嗣同的《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巧用对偶、拟人手法描写 黄河、秦岭,突出了黄河咆哮的气势和秦岭高耸险峻的山势。 D.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 个重要特征。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商隐的《贾生》表面上是讽刺汉文帝,实际上是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用贤 能,也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B.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了商女只知道唱歌,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C.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借景抒情,阐发哲理,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告诉人 们只要站得高、看得远,就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D.陆游的《游山西村》生动地描写了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作者对淳朴的农村生活满怀着

喜悦、挚爱,表达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一诗,写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景色,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迷茫与失 意,结尾抒发了他对自己曾经的采薇生活的怀念之情。 B.《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自云千载空悠悠”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登楼所见白云 飘荡,不由思接千载、抚今追昔,生发出怅惘之情。 C.《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以“征蓬”“归雁”自喻,曲 折地表达了自己在朝中受到排挤的悲凉之感及心中的愤懑之情。 D.曹植《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写出了百姓家园荒芜、生活贫苦的困 境,意在提醒统治者施惠于民。 4.下列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把自身与“孤 鸿”合二为一,表现了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B.《蒹葭》全诗含蓄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了难言的 惆怅和伤感。 C.李白的《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以“浮云”“落日”为喻,表达 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明自己像梅花一样,不 屑与众多凡俗花朵为伍,意在表达他的愤慨之情。 5.下列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行路难(其一)》一诗作者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他借姜尚和伊尹 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B.《月夜忆舍弟》中,作者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边地秋夜,在有和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 沉的思念之情,抒发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C.《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作者辛弃疾以登高说愁为题,写出了少年和成年两种人 生感受,在自嘲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