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传染病分类级别三类

动物传染病分类级别三类

动物传染病分类级别三类
动物传染病分类级别三类

精品文档

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伪牛瘟)、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行性感冒)、鸡新城疫。

二类传染病

多种动物共患病。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

牛病:传染性鼻气管炎、恶性卡他热、白血病、出血性败血病、结核病、犁形虫病、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羊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

猪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囊尾蚴病。

马病:传染性贫血、流行性淋巴管炎、鼻疽、巴贝斯虫病、伊氏锥虫病。

禽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症、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

兔病:兔出血症、兔黏液瘤病、野兔热(土拉热、土拉杆菌病)、兔球虫病。

三类动物疫病

多种动物共患病: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热

牛病: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绵羊和山羊病: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绵羊地方性流产

马病: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

猪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

禽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

蚕、蜂病: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

犬猫等动物病: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利什曼病。

鱼类病:鮰类肠败血症、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链球菌病

甲壳类病:河蟹颤抖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贝类病:鲍脓疱病、鲍立克次体病、鲍病毒性死亡病、包纳米虫病、折光马尔太虫病、奥尔森派琴虫病

两栖与爬行类病:鳖腮腺炎病、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

.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我院位于城镇,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应为: 一、法定传染病报告内容及时限: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戍型、未分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控感与职工保健科。重点监测疾病:不明原因肺炎 另附加:结核性胸膜炎也要网上直报

节肢动物的分类和演化

万方数据

2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1卷第3期 计2目:①蜉蝣目(Ephemeroptera),②蜻蜓目(Odona.ta);(B)新翅下纲(Neoptera):计26目:①横翅目(Ple.coptera),②等翅目(Isoptera),③蜚蠊目(Blattodea),④螳螂目(Mantodea),⑤蛩蠊目(Grylloblattodea),⑥螳蠊目(Mantophasmatodea)(2002年命名的新目),⑦竹节虫目(蚺目)(Phasmatodea),(9纺足目(Embiidina)(Em—bioptera),⑨直翅目(Orthoptera),⑩革翅目(DerIIIapter-a),⑩缺翅目(zoraptera),⑩啮虫目(Psocoptera),⑩虱目(Phthiraptera),⑩缨翅目(Thysanoptera),⑩半翅目(Hemiptera),⑧脉翅目(Neuroptera),◎广翅目(Mega.1叩tera),⑧蛇蛉目(Raphidi叩tera),⑩鞘翅目(coleopt—era),⑩捻翅目(strepsiptera),①双翅目(Diptera)延≥长翅目(Mecoptera)延≥蚤目(siphon印tera),⑨毛翅目(Tri—ch叩tera),⑧鳞翅目(Lepidoptera),⑧膜翅目(Hymeno—ptera)(Gullan&Craston,2005)。 不过,一般在教科书中采用六足亚门内分2纲的系统:把原尾、弹尾和双尾3类仍保留在“目”一级的水平,安置在内颚纲(Entognatha)内(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以内颚纲(口器内颚式,即口器的基部隐藏在头囊内)与昆虫纲(口器外颚式,自头囊伸出,暴露在外;其他30目)并列。但由于内颚纲可能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故此分类系统并不恰当。顺便提一下,旧的系统中的昆虫纲(广义的,相当于现在的六足动物亚门)分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无翅亚纲包括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和缨尾目(Thysanura)(广义的,现分为石炳目和衣鱼目);有翅亚纲(Pterygota)则包括上列其余各目。1。4多足亚门体分头和躯干部:头部有触角、大颚、第1小颚(或愈合)和第2小颚(不同程度的愈合,或无)等4对附肢;躯干部长,由许多相同的节组成,各节有1。2对足。约12000种,全为陆生种类。分4个纲:1)倍足纲(Diplopoda)(马陆);2)唇足纲(Chil叩oda)(蜈蚣、蚰蜒);3)少足纲(Paumpoda)(蝎虫戋;4)综合纲(Symphyla)(幺蚰)。 2节肢动物的起源 学者们普遍认为与节肢动物近缘的是缓步动物(Tardigrade)(熊虫)和有爪动物(Onych叩hora)(栉蚕)。形态学的研究和近30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支持节肢动物和缓步动物是姐妹群.这两类然后又与有爪动物构成姐妹群的关系。学者们把这3类合称为泛节肢动物(Panarthropoda)(图1),对构建这3类亲缘关系的共同衍征并无多大的争议。 但是不同的研究者对泛节肢动物是否与环节动物(Annelida)来自同一祖先尚有争议。泛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享的衍征包括:有一与众不同的“脑”以及按体节排列的神经节;心脏长管状。位于背方,系由一纵血管演变而来;有4~5束纵肌;朗基因(en舯iledgene),体节极性基因(segmentalpolaritygene)在早期的分节过程和神经发生时,按体节双重复表达。泛节肢 动物的体腔被认为是由它们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祖先的成对的体节腔变化而来.因为这两大类的体节的端细胞发育和最终造成身体的分节根本上是相同的,而且可以认为是同源的,这被认为是强有力共同衍征。由于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G.Cuvier)在1817年为这些类群创立了“Articulata(关节动物)”一名,所以也称为“关节动物假说”。但在1999年,Aguinaldo等人基于18SrDNA序列资料的分析提出另一种假说,把节肢动物、缓步动物、有爪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动吻动物和曳鳃动物这些已知“蜕皮”的后生动物归在一起.称之为“蜕皮动物(Ecdysozoa)”。蜕皮动物中不包括环节动物,所以与前说是对立的。不过有许多学者对此假说提出种种质疑,在此限于篇幅,不作详细说明。 图1节肢动物和近缘类群f泛节肢动物)的亲缘关系 (蝗虫图仿自堵南山,1988;熊虫、栉蚕和蚯蚓图 仿自Hickman拼aj.。1997) 国外的化石资料表明:节肢动物可能在寒武纪已成为种类数量占优势的类群.在晚寒武世发现的种类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占总数的1/3以上。在瑞典奥斯坦(Orsten)的上寒武世的沉积物中发现的大量甲壳类的化石,有许多与现代的甲壳类如头虾类、鳃足类非常相似。由于保存完好,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种类体节和附肢的细微构造。它们具备现代甲壳类的所有属性,如:复眼、头盾、无节幼体(有用于运动的第1触角)、第2触角和大颚两肢型。我国学者也发现早在5.2亿年前已经有类似现生甲壳动物的不同的体躯分化,占据了不同的生境(Chenef“.,2001)。 3节肢动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和演化 多年来.多数学者在探讨昆虫起源时,都认为六足类与多足类最近缘。例如颚肢亚门、单肢亚门和缺角类的提出都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的。但近年来学者们在特征分析中得到1个“六足类+甲壳类”的分支,从而提出“泛甲壳动物(Pancnlstacea)”的概念。他们认为六足类不是与多足类,而是与甲壳类最近缘。这一观点得到来自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形态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资料(如12SrDNA、28SrDNA、EF一1仅、POLII、Hox基因、中枢神经系的发生等)的强烈支持。而且研究还表明:甲壳动物实际上是1个并系类群.即现在的甲壳亚门并没有把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 都包括在内。泛甲壳动物的观点就是说:“昆虫是陆生  万方数据

幼儿园的常见传染病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知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

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9种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小时上报; 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上报。(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时限为2小时,其余24小时上报) 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小时上报; 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上报。(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时限为2小时,其余24小时上报)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分类及特征 动物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生活在今天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一般将动物界分为34个门,在此我们仅介绍主要的、在进化上占主线的门类。 一、原生动物门(Protozoa) 原生动物是最原始和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它们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极少数是由几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的细胞是真核细胞,具有细胞的结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原生动物的细胞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具有多细胞生物表现出的生命功能,如从环境种吸取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等。这些功能是细胞或由细胞特化而成的细胞器来完成的。 二、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二胚层多细胞后生动物,如水螅(Hydra)。 ⒈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一,辐射对称。第二,有两胚层。第三,有组织分化。 ⒉腔肠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最普遍的是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在其生殖期产生精巢和卵巢,雌雄同体。薮枝螅有明显的世代交替,这是动物中少有的特征。 三、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扁形动物包括涡虫、日本血吸虫、牛绦虫等。 ⒈扁形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两侧对称。第二,三胚层出现。第三,器官系统分化。 ⒉扁形动物分类 扁形动物约有7000种,分3个纲:涡虫纲(Turbellaria)、吸虫纲(Trematoda)和绦虫纲(Cestoioda)。 四、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线形动物是一大类群,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出现了一个进步性的特征,即假体腔(primarycoelom),如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人蛔虫营肠内寄生,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层,体内器官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雌雄异体。 五、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包括各种蚯蚓、沙蚕、蚂蟥等。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⒈环节动物的进化特征 第一,身体出现分节现象(metamerism),这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环节动物的分节,仍属原始分节现象。 第二,环节动物出现了真体腔(coelom),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分化出来的,由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围绕而成,因而体壁和肠壁都有发达的肌肉。 第三,环节动物器官系统较完善 ⒉环节动物分类 多毛纲(Polychaeta),如沙蚕,海产,有发达的头部和疣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寡毛纲(Oligochaeta),如环毛蚓,无疣足而有刚毛,有生殖带,雌雄同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期。 蛭纲(Hirudinca),如蛭,亦叫蚂蟥,无疣足无刚毛,体节数目固定,身体前后端有吸盘,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0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暨重点传染病业务培训试题单位:姓名: 成绩: 单选题(66分,每空6分) 1、乙肝分类只有()和“确诊”两类。( A ) A、疑似 B、临床诊断 C、实验室诊断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D )年。 A、10 年 B、15 年 C、5 年 D、3年 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非典、脊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性肺炎等传染病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C)A、30分钟B、24小时C、2小时D、12小时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E ) A、病毒性肝炎 B、登革热 C、炭疽 D、艾滋病 E、流行性腮腺炎 5、工作单位:民工、教师、()、工人、干部职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D )。 A、农民 B、家务及待业 C、离退人员 D、医务人员 6、新冠防控对境外入(返)川人员,一律先实施(C )天()隔离医学观察,后实施()天()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A、7/集中;7天/居家 B、14天/集中;14天/居家 C、14天/集中;7天/居家 7、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主要依据是(A )。 A、最长潜伏期 B、最短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传染期 E、症状明显期 8、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术前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住院常规检查等时,筛查出的()、丙肝、(C )等实验室血清抗体阳性结果者,但未经医生明确诊断或经医生诊断不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病例,不需报告。 A、甲肝、梅毒 B、甲肝、乙肝 C、乙肝、梅毒 9、传染病报告卡上()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B ) A、13岁 B、14岁 C、15岁 D、16岁 10、现住地址:指(A)。A、患者发病时的住址B、户籍所在地址 11、疑似病例订正为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型的订正,如未分型肝炎订正为乙肝)时,要不要及时更新诊断时间。(B ) A、要 B、不要 1、二、填空题(34分、每空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有(2)种疾病,乙类有(27 )种疾病,丙类有(11)种疾病。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 2、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第一节主要特征 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到陆地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真正的陆栖动物。 登陆成功要解决的问题:呼吸、承重、保水。 节肢动物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适应,克服了以上问题。 一.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异律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各体节的结构和机能互不相同。(顶节和尾节不是真正的体节) 身体分部是异律分节的高度发展,由相同功能的体节愈合而成。 各部的功能:头部——感觉、摄食 胸部——支持、运动 腹部——代谢、生殖 分部的类型:头、胸、腹——昆虫纲 头胸部、腹部——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 头、躯干部——多足纲、有爪纲 二.发达的几丁质外骨骼(解决保水和承重) 外骨骼:指覆盖在节肢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坚硬的外壳。具有防止水分蒸发、支持、保护内脏,供肌肉附着和协调运动的机能。体壁:包括表皮、单层上皮细胞和基膜。 表皮(形成外骨骼):由上皮细胞向外分泌,由上表皮和原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组成,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和蛋白质。 外骨骼按体节形成分离的骨片,骨片间通过节间膜相连。每1体节通常包被4块骨片:背板、腹板和2块侧板。 矛盾和适应:限制动物的生长发育(通过蜕皮解决),限制运动(形成骨片和关节解决) 蜕皮受激素的控制。通常由1对互为拮抗作用的激素调节,如昆虫的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三.附肢分节 附肢与体壁相连处有关节,附肢本身也有关节相连接。这种附肢称节肢 由原肢和端肢组成,原肢和端肢各有内、外肢,端肢附着在原肢的内肢上 附肢的2种类型: 双枝型:较原始,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是甲壳动物的典型附肢。 单枝型:由双枝型的端肢外枝退化演变而来,如虾的步足。 附肢高度特化,有支持、运动、感觉、摄食、咀嚼、进攻、防御、呼吸、生殖等功能。 代表动物的附肢: 蝗虫的附肢:触角、大颚、小颚、下唇、足、产卵器、交配器、尾须 虾的附肢:触角、口肢、颚足、步足、游泳足 四.肌肉系统的特点 为横纹肌,肌纤维成肌肉束着生在外骨骼上,与骨骼共同作用,增强了运动机能。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每体节有躯干肌和附肢肌2种。 五.血体腔和循环系统 1、体腔为混合体腔,由次生体腔与原体腔合并而成,内充满血液,故又称血腔。由背隔膜和腹隔膜分成背窦、围脏窦和腹窦3部分。 2、心脏由背血管演变而成,形成一系列心室,每心室有心孔、瓣膜、翼肌。 3、开管式循环:血液从心孔→心脏→动脉→血腔—器官组织—心孔 功能为传送营养和代谢物、激素 开管式循环对节肢动物具有保护意义(压力较低,附肢折断时不致大量失血)。 六.呼吸系统 水生种类以鳃或书鳃呼吸(向外突起形成,血管发达,血液含呼吸色素) 陆生种类以气管或书肺呼吸(内陷形成,血管不发达) 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 七.排泄器官: 1. 马氏管:陆生种类具有,来源于外胚层,着生于中肠和后肠交界处,开口于消化管,末端封闭。从血体腔中收集代谢废物

生物的界级分类(classification.

生物的界级分类(classification of kingdoms oforganisms) 根据生物的基本结构特点、特别是根据生物的演化概况所进行的各种“界”级分类系统。随着科学的发展,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多种生物界级分类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林奈的两界系统(1735),包括植物界和动物界;(2)海克尔的三界系统(1866年),包括原生生物界(Kingdom protista)、植物界和动物界;(3)李代尔(G.F.Leedale)的四界系统(1974),包括原核界(Kingdom Monera)(细菌、蓝藻)真菌界(Kingdom Fungi)、植物界和动物界;(4)魏泰克(R.H.Whittaker)的五界(1969),包括原核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5)胡先骕的二总界系统(1965),包括始生和胞生两个总界,始生总界(Suprastatus Protobiota)只有病毒界,胞生总界(Suprastatus Cytobiota)包括细菌界(Status Bacteriobion-ta)、粘菌界(Status Myxobionta)、真菌界(Status Myco-bionta)、植物界(Status Phytobionta)和动物界(StatusZoobionta);(6)陈世骧等的三总界六界分类系统(1979),即: Ⅰ.非细胞总界(Superkingdom Acytonia) 1.病毒界(包括类病毒)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2.细菌界(Kingdom Mycomonera) 3.蓝藻界(Kingdom Phycomonera) Ⅲ.真核总界(Superkingdom Eucaryota) 4.植物界(Kingdom Plantae) 5.真菌界(Kingdom Fungi) 6.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 生物的分界 面对着众多的生物,科学家为了便于研究起见,逐将生物分门别类。凡是形态功能相近的生物,即归为一类。显微镜未发明之前,传统上将生物划分为动物与植物王国,这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图4.1)提出的二界分类法(two kingdom classification)。到了18世纪显微镜发明以后,科学家发现尚有许多低等的微生物兼具有动植物的特征,例如细菌、眼虫等等,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修订稿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天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染病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9 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注:我国法定传染病有哪些(最新调整新加甲型H1N1流感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是要强制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要严格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是要监测管理的。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

人时,均应及时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则应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隔离、预防、控制等措施,管理好传染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制作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备注:请各位门诊医生遇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按时间、按程序、按要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实验9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沼虾和棉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节肢动物各纲的代表种类。 二、实验材料 1.沼虾、棉蝗的活个体。 2.节肢动物门各纲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便镊、尖头镊、蜡盘、解剖盘、大头针、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沼虾(Macrobrachium)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沼虾身体由20个体节组成,异律分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图9-1)。体表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掩盖着头胸部背面的外骨骼为头胸甲,其两侧游离称鳃盖,盖住鳃部,头胸甲的前端有一长而尖的的额剑,两侧各有一长在能活动眼柄上的复眼。腹部分为6节,末节为尾柄,尾柄连着尾肢,肛门位于尾肢腹面基部。沼虾的每一体节都有附肢一对,共有19对附肢,随着不同的位置演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2.内部解剖 用眼科剪除去沼虾的外骨骼和分离其表层的肌肉,依次解剖、观察下列各系统(图9-2)。 (1)呼吸器官把头胸部右侧的鳃盖去除,可见鳃腔中有鳃7对,成羽状。 (2)循环系统从头胸部后缘开始向前小心剪除整个头胸甲,可见心脏位于头胸部后背方,包被在围心腔膜内,呈三角形,黄白色,有心孔3对。用镊子把心脏轻轻地提起,可见连接的呈粉黄色丝状的血管,向前一条为前大动脉,再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肝动脉等;

向后一条为后大动脉,再向背面和腹面分出动脉干。 (3)排泄器官 绿腺(触角腺)1对,位于大触角的基部,呈浅黄绿色,其上附着膀胱和排泄管,在触角基部开口。 (4)生殖系统 除去心脏可见到生殖腺,雌雄异体。雌虾有卵巢1对,左右愈合为一个,位于心脏的前端或延至腹面,成对的输卵管由两侧向下、 通到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 图9-1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自江静波等) 图9-2 日本沼虾的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 时限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最新法定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 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截止到2014年,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 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2种: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 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 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 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 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 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 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节肢动物分类

实验六蜚蠊解剖及节肢动物分类 一.目的 通过对蜚蠊的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生理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进一步通过对昆虫各种类型的触角、口器、翅、足、及变态的观察更深了解昆虫纲的多样性与适应的广泛性,并识别重要目的一些代表。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二.材料与用具 活体蜚蠊,各种代表昆虫的口器、翅、足、触角和变态的制片。体视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有关节肢动物标本。 三. 观察 (一)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解剖: 首先将乙醚滴在脱脂棉上,然后将脱脂棉放进装有活体美洲大蠊的广口瓶内,待蜚蠊被麻醉,不能爬行后,进行活体观察和解剖。 1. 外形(图6-1): 观察蜡盘中的蜚蠊。身体已明显具有体区的分化,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体节愈合,胸部三节,腹部分节明显,整个身体覆以几丁质外骨骼。 图6-1 雄性蜚蠊外形及内部结构图 (1)头部:是蜚蠊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头部以活动的颈部与胸部相连,头部向前伸出一对鞭状的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与多节的鞭节组成,是感觉器官。头前端两侧有一对椭圆形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头部外骨骼坚硬,复眼之间为额,额上端为颅顶,头的两侧复眼下方为颊。蜚蠊的口器属于咀嚼型。这种口器由上唇、

下唇、上顎、下顎及舌五部分组成(图6-2)。用镊子轻轻将口器各部分取下,依次放蜡盘中观察。 图6-2 咀嚼式口器(以蝗虫口器为例) (2)胸部:头后有足和翅的部分是胸部。胸部分三节,即前胸、中胸、后胸。每一胸节上有一对足,中胸与后胸各有一对翅。在胸部侧面,前胸与中胸之间有一对气孔(spiracle)。中胸与后胸之间也有一对气孔,明显可见。 (3)足:蜚蠊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均为步行足。这三对足在构造上是相似的。每一足都是由五部分组成,第一节与躯体相连,称为基节(coxa),其次为转节(trochanter),腿节(femur),胫节(tibia),及跗节(tarsus)。蜚蠊跗节又分为5节。 (4)翅:在中胸背面伸出一对革质前翅,有保护后胸膜质后翅的功用。揭开前翅即可看到折叠于其下的后翅,后翅较薄,纵行折叠,展开后很宽大,是飞翔的主要器官。 (5)腹部:腹部是生殖与消化代谢的中心。腹部分节清楚,共有11节,但第9节后的体节不易分清楚。试以一手拿住头部,另一手拿住尾端,轻轻拉动蜚蠊身体,便可看出腹节之间有节间膜可使腹部拉长或缩短。每一体节包括一个背板,一个腹板,侧区为膜状。腹部从第一节到第八节共有八对气孔,为气管的开口。尾部侧面有一对尾须,是第11腹节的退化附肢。 2. 内部构造(图6-3): 将蜚蠊足和翅剪去,背部朝上放在蜡盘上(此时可透过体壁看到背血管)。用解剖剪从尾端稍前位置沿侧膜向前至头部纵行剪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住腹板,轻轻掀去背板,露出整个体腔(混合体腔即血腔,haemocoele),加入少量水以免干燥,由于蜚蠊体内有较多的脂肪体,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小心去除脂肪体,并用清水轻轻冲洗,

动物的分类大全

动物的分类大全 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可以将动物界分为两大门类: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 动物:有/无脊索动物、有/无羽毛、有/无足、鸟类、有/无鳞片、有/无翅膀 1. 会飞 原生动物 蠕虫 2. 不会飞 有鳍 无鳍 有乳腺 无乳腺 昆虫 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类 哺乳类 两栖类 甲壳动物 1. 软骨

1. 有足 1. 胎生 1. 有尾 2. 硬骨 2. 无足 2. 非胎生 2. 无尾 蜘蛛 3. 无足 脊索动物的脊椎动物特征: 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索只见於胚胎期).脊柱保护脊髓.脊柱与其他骨骼组成脊椎动物特有的内骨骼系统. 有明显的头部,背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及其他感觉器官, 例如眼,耳等.脑及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可加强动物对外界的感应. 身体由表皮及真皮覆盖.皮肤有腺体,大部份脊椎动物的皮 肤有保护性构造,例如鳞片,羽毛,体毛等. 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口腔内有舌,多数有牙齿,亦有肝及胰脏. 循环系统包括有心脏,动脉,静脉及血管.排泄系统包括两个肾脏及一个膀胱.有内分泌腺,能分激素(荷尔蒙)调节身体 机能,生长及生殖.

脊椎动物中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等五大网类. 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等门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鱼类特征: 水栖动物(只能生活於水中).皮肤有鳞片覆盖,属变温动物.具有鳍(可以水中游动),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体外受精.主要为卵生,部份为胎生及卵胎生. 鱼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别 一、软骨类 例: 鲨鱼 特徵: 皮肤坚韧,有极细小楯鳞,没有鱼鳔,尾鳍上下不对称.有五对鳃,没有鳃盖. 二、硬骨类 例: 马口鱼 特徵: 骨骼为硬骨,皮肤有许多黏液腺,为骨鳞片所覆盖.有鱼鳔. 爬行类 特徵: 陆生动物.皮肤有鳞片或盾片覆盖.

节肢动物血蓝蛋白家族的组成与演化

文章编号 :1004-0374(2011)01-0106-09 收稿日期:2010-07-22;修回日期:2010-09-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30010,30870282,31071911) *通讯作者:E-mail :yxluan@https://www.doczj.com/doc/9b18864076.html, ;Tel :021-******** 节肢动物血蓝蛋白家族的组成与演化 谢 维,栾云霞*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发育与进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摘 要:血蓝蛋白是动物界的三类呼吸功能蛋白之一,目前仅发现于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少数动物类 群中。不同亚型的血蓝蛋白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序列,但均结合氧分子,并以六聚体,甚至更复杂的聚合体结构存在。血蓝蛋白与酚氧化酶、拟血蓝蛋白、昆虫储存蛋白以及昆虫储存蛋白受体等结构类似、进化上近缘的分子共同组成了血蓝蛋白超家族。该文主要介绍了血蓝蛋白家族成员在节肢动物四大类群(螯肢动物、多足动物、甲壳动物和六足动物)中已知的分布、结构和功能,并重点综述了血蓝蛋白家族成员在节肢动物系统演化研究中发挥的独特而有效的作用,进一步强调了在更多节肢动物类群中研究血蓝蛋白家族的功能和演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肢动物;血蓝蛋白;酚氧化酶;拟血蓝蛋白;昆虫储存蛋白;昆虫储存蛋白受体;分子演化 中图分类号:Q959. 22;Q51;Q966 文献标识码:A Members of the arthropod hemocyanin superfamily and their evolution XIE Wei, LUAN Y un-Xia* (Key Laboratory of Insect Developmental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Hemocyanin, occurring only in minority animal groups including some arthropod and mollusk species,is one of the three kinds of respiratory proteins in animal kingdom. Different hemocyanin subunits have distinc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equences respectively, but share the behavior of oxygen-bind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hexamers or even more complex multi-hexamers. Besides hemocyanins, the hemocyanin superfamily includes four other classes of proteins with similar structures and closely related phylogenic relationships:phenoloxidases, cryptocyanins, hexamerins and hexamerin receptors. Here we summarize the distribution,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emocyanin superfamily members in the four major groups of euarthropods (Chelicerata,Myriapoda, Crustacea and Hexapoda), and especially review their distinct and valuable contributions in the study of arthropod evolution. Finally, we suggest the significance of further exploring th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hemocyanin superfamily members in more arthropod groups. Key words: Arthropoda; hemocyanin; phenoloxidase; cryptocyanin; hexamerin; hexamerin receptor; molecular evolution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氧气来支持它们的新陈代谢。空气和水中富含氧气,可以通过体壁扩散的方式向生物体传输,但是当生物演化中个体增大时,就需要引入进一步的输氧机制了,这是生物界循环系统将氧气由摄取部位传输到全身的基本进化策略。动物是通过增加呼吸面积,以及引入亲和氧 气的载体分子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的。当生物体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在无脊椎动物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一、进化地位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什么是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1、异律分节 2、分节的附肢 3、外骨骼 4、高效的气管呼吸 5、高效的马氏管排泄 6、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二、结构与功能 (一)异律分节 1、定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之间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异,某些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功能。(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2)胸部:运动中心(3)腹部:生殖和代谢中心 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 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 (二)分节的附肢 1、定义与结构(1)定义:附肢本身分节,与身体相连处也有活动的关节——节肢,各节称为肢节。 (2)意义实心,内有发达的肌肉,十分灵活而且有力,增强了适应机能,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 1)按节分布,数量多 2)形态划一 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 4)无肌肉附着 节肢附肢分节形态多样与身体之间有关节有大量肌肉附着体部分布数量少 2、分化1)感觉(2)运动(3)捕食(4)呼吸(5)生殖 3.结构与类型双肢型:原肢、外肢、内肢;单肢型:外肢退化 三)外骨骼与肌肉 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包在身体外面,并在某些部位向内突出成为肌肉的附着点,其功能相当于脊椎动物的骨骼,故称该层为外骨骼。 1.来源:上皮细胞分泌 2.组成:上表皮:0.1-1um,蛋白质+脂类+蜡质(陆生种类) 外表皮: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白质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皮变硬 内表皮: 几丁质+少量蛋白质 3、意义保护、支持、运动和防止水分蒸发。 4、蜕皮及调节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蜕皮时上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分泌新的表皮层。 一般在动物的背中线处破裂,个体从中钻出,迅速吞入空气、水分——使身体长大——新的表皮经鞣化变硬。昆虫:胸腺:蜕皮激素——蜕皮 ;咽侧体:保幼激素——保持幼虫性状 5.肌肉:均为横纹肌,形成独立的肌肉束,肌肉与体壁脱离,肌纤维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两端着生在坚厚的外骨骼上,动作有力。 (四)混合体腔与开管式循环 1、混合体腔: 中胚层形成的真体腔裂开与囊胚腔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出现按节排列的体腔囊;但在以后的发育中,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退化、断裂,形成围心腔、心脏、生殖管腔、排泄管腔等几部分。在以后的发育中,围心腔壁消溶,使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空腔实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因此称为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和体液,统称血淋巴,所以混合体腔又被称为血腔。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2)

传染病种类及报告时限 一、目的 为了使医务人员能掌握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和要求,按要求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二、范围 适用于全院医务人员。 三、职责 1、医护人员:首诊医生发现法定的39种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 2、科室负责人:负责科室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收集、核对传染病疫情卡,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四、标准 (一)法定传染病的种类(39种) 1、甲类:2种(鼠疫霍乱) 2、乙类: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 页脚内容1

Ⅱ期、Ⅲ期、胎传、隐性)、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甲型H1N1流感。 3、丙类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二)计划免疫相关性疾病 1、AFP病例:14种(15岁以下,含15岁) 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②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③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④多神经病(药物性、有毒物质引起、原因不明性),⑤神经根炎,⑥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部肌药物注射后),⑦单神经炎,⑧神经根和神经丛炎,⑨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高钾、正常钾软瘫和家族性周期性麻痹)⑩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⑾急性多发性肌炎,⑿肉毒中毒,⒀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⒁短暂性肢体麻痹。 2、麻疹、新生儿破伤风、15岁以下(含15岁)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性传播性疾病(3种)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4、农药中毒及职业中毒病例 (1)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或生活中误用(包括自杀)各类农药而发生的农药中毒病人。 页脚内容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