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课设
- 格式:doc
- 大小:656.00 KB
- 文档页数:21
plc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PLC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种编程指令、掌握PLC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和调试方法。
1.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2.熟悉PLC的编程语言和指令系统。
3.了解PLC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和调试方法。
4.能够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
5.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PLC程序的调试和优化。
6.能够进行PLC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实践。
1.PLC的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
2.PLC的编程方法:讲解PLC的编程语言、指令系统以及编程规范。
3.PLC的应用实践:介绍PLC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如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PLC在工业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练,使学生掌握PLC编程和应用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PLC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pi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ID控制的基本原理,理解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参数在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PID控制器的常见类型,如P、PI、PID控制器,并掌握其适用场景。
3. 帮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中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性能指标,并学会分析PID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ID控制算法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
2. 让学生通过编程或仿真软件,实现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和优化,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
3. 培养学生分析过程控制系统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创新的精神。
2. 使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目标设定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PID控制基本概念:介绍比例(P)、积分(I)、微分(D)控制的作用和原理,分析各控制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2节“PID控制原理”2. PID控制器类型及适用场景:讲解P、PI、PID控制器的结构、特点,分析各种控制器在不同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3节“PID控制器类型及选择”3. PID参数整定与优化:介绍PID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讲解常见参数整定方法,如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过程控制系统”第4节“PID参数整定方法”4. 过程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分析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等性能指标,探讨PID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过程控制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原理;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过程中的控制问题;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描述实际过程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对过程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求知欲;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组成、开环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2. 数学模型描述: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线性系统的特性;3. 过程控制原理:PID控制算法、超前-滞后校正、串并行控制;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仿真;5. 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工业生产过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6. 现代过程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网络控制、大数据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第二周:数学模型描述及传递函数;第三周:过程控制原理及PID控制算法;第四周: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建模;第五周: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第六周:现代过程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章节,涵盖教材中过程控制的核心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熟悉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和应用;(4)了解过程控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3)掌握常用的过程控制软件和工具,如MATLAB、Simulink等;(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过程控制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和应用,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4.过程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等;5.过程控制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如MATLAB、Simulink等;6.过程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形成良性互动。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工具(如计算机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仿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过程控制问题。
2.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具备一定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 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关注过程控制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为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过程控制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过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方块图及其相互转换。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学模型3. 过程控制策略:讲解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以及串级、比值、前馈等复合控制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策略4.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阐述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和控制器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分析5. 过程控制系统仿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及其应用,通过实例演示仿真过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 系统仿真与实现6. 过程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介绍过程控制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致力于研究与控制工业过程的设计、建模、分析及优化。
在这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各种控制策略来控制和优化工业过程。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的过程控制能力。
通过设计一个实际工业过程的控制方案,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控制系统的建模:通过对目标工业过程进行建模,学生将了解该过程的运行原理和特点,并能够将其抽象为一个数学模型,以便后续的控制系统设计。
2.控制系统设计:根据过程控制系统的模型,学生将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对目标过程的控制。
控制策略可以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预测控制器等。
3.控制系统仿真:通过使用仿真软件,学生将实现对设计的控制系统的仿真。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4.控制系统实现:在仿真结果满足要求后,学生将根据设计的控制方案,实现一个真实的控制系统。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对目标工业过程的控制。
设计步骤1.确定课程设计的工业过程: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业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对象。
该过程可以是任何能够体现过程控制的工业过程,例如温度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
2.过程建模:学生需要对选择的工业过程进行建模,包括建立数学模型和参数估计。
可以使用传统的物理建模方法,如质量平衡、能量平衡等,也可以利用系统辨识方法进行建模。
3.控制系统设计:根据过程模型,学生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策略并进行控制器参数的优化。
学生可以使用MATLAB、Simulink 等软件工具来辅助控制系统设计。
4.控制系统仿真:学生需要将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以评估其性能。
学生可以使用Simulink等软件工具进行仿真实验,并分析仿真结果。
5.控制系统实现:在仿真结果满足要求后,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仪表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的特性。
3. 让学生了解过程参数的检测与变送原理,掌握各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调试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仪表,进行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与仪表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工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性能指标、稳定性与可控性。
2. 仪表及传感器:仪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常见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3.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的数学描述,传递函数与方框图。
4.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算法,参数整定方法,串、并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5. 过程参数检测与变送:检测原理,变送器的种类及特性,信号处理与传输。
6. 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组成,系统调试与优化。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1.熟识并娴熟掌控组态王软件;2.通过组态王软件的运用,进一步掌控了解过程掌握理论基础知识;3.了解典型工业生产过程(锅炉设备)的工艺流程和掌握要求;4.加强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5.培育自主查找资料、收索信息的技能以及实践动手技能与合作精神。
二、组态王简介:“组态王”是运行于 Microsoft Windows 200/NT4.0.*P 中文平台的中文界面软件,充分利用了 windows 图形功能完备、界面全都性好、易学易用的特点,并且采纳了多线程。
COM 组件等新技术,实现了实时多任务,软件运行稳定牢靠。
“组态王”软件包括由工程浏览器(TouchE*plorer) 、工程管理器 (Proj-Manager)和画面运行系统〔TouchVew〕三大部分组成。
在工程阅览中可以查看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可以完成数据库构造、定义外部设备等工作;工程管理器中内嵌了画面管理系统,用于新工程的创建和已有工程的管理。
画面的开发和运行由工程阅览器调用画面制作系统 touchMak 和运行系统 touchVew 来完成。
三、锅炉设备的的掌握原理及工艺流程:锅炉是过程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设备,它所产生的蒸汽不仅能够为蒸馏、化学反应、干燥、蒸发等过程提供热源,而且,还可以作为风机、压缩机、泵类驱动透平的动力源。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强化,生产设备不断革新,作为全厂动力和热源的锅炉,亦向着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方向进展。
为确保安全,稳定生产,对锅炉设备的自动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实现调整任务,将锅炉设备掌握划分为假设干个掌握系统,主要掌握系统有:〔1〕给水自动掌握系统〔即锅炉汽包水位的掌握〕操纵变量是给水流量,它主要考虑汽包内部的物料平衡,使给水量适应蒸汽量,维持汽包中水位在工艺允许范围内。
维持汽包中水位在给定范围内是保证锅炉、汽轮机安全运行的须要条件,使锅炉正常运行的主要标识之一。
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控制理论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策略。
3. 学生了解过程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如化工、热能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仿真软件搭建过程控制系统模型,进行系统仿真。
2. 学生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性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过程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二年级自动化及机器人兴趣小组的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过程控制仿真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和控制理论知识,对自动化技术有一定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过程控制领域的前沿动态,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回顾:包括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等,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2. 仿真软件介绍与操作:介绍过程控制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并进行基本操作培训,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3.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教授如何利用仿真软件搭建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系统性能,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4. 控制策略设计与优化:学习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常见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参数优化,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5. 过程控制应用案例:分析化工、热能等领域的过程控制应用实例,了解控制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7章内容。
过程控制理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熟悉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过程控制理论进行简单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过程控制仿真和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过程控制理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如过程、控制、反馈等;2. 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3. 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如连续时间系统模型、离散时间系统模型等;4. 过程控制仿真技术,如MATLAB/Simulink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研究具体案例,实验法用于验证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提供基础知识和扩展内容,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实验设备将用于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教学资源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我们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估结果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和调整教学。
题目: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摘要: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对用户来说,是一种无触点设备,改变程序即可改变生产工艺。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已成为工厂自动化的强有力工具,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推广应用。
该课程设计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PLC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PLC的定义、特点、分类、技术指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硬件知识及PLC控制系统等相关知识。
关键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梯形图,控制电路,舞台灯光,交通灯,点阵,喷泉,自动刀库。
Abstract:Programmaable controller is a digital electronic computers operating system,specifically for applications in the industrial design environment.It used programmable memory, used to implement logic in their internalstorage operations,sequence control, timing ,counting and arithmetic ope-rations, such as operating instructions, and through digital and analog inp-ut and output ,the control of various types of machinery or production pr-ocess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and related peripheral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easily linked to from a whole , to expand its functional design.Programmable controller for the user ,is a non-contactequipment,the procedures can be changed to change production processes.The prog-ammable controller has become a powerfulem,tool for factory automationwidely popular replication.The graduation design introduces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and PLC to control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ystem,include PLC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arrange,the technique targetbasic struture,the work principle,the hardware knowledge and control ofPLC the system related knowledge.Keyword: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ladder diagram,control circuit,stage-lighting ,traffic light,dotmatrix,fountain,Automatic knife library。
目录题目: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1)摘要: (1)关键字: (1)Abstract: (1)1. 引言 (3)1.1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1.1.1在舞台灯光控制平台上实现: (3)1.1.2在模拟喷泉控制平台上实现: (3)1.1.3在交通信号灯控制平台上实现: (3)1.1.4在自动刀库控制平台上实现: (4)1.1.5在点阵控制平台上实现: (4)2.相关软件介绍 (4)2.1 PAC Systems RX3i控制器 (4)2.2 Proficy Machine Edition编程软件 (5)2.3工程管理 (5)2.3.1打开PACSystems RX3i工程 (5)2.3.2程序下载 (6)3.设计硬件原理及内容 (7)3.1舞台灯光控制 (7)3.1.1舞台灯光控制设计要求 (7)3.1.2舞台灯光控制硬件原理图 (8)3.1.3舞台灯光控制源程序 (8)3.2模拟喷泉控制 (9)3.2.1模拟喷泉设计要求 (9)3.2.2模拟喷泉硬件原理图 (9)3.2.3模拟喷泉部分程序 (10)3.3交通信号灯 (13)3.3.1交通信号灯设计要求 (13)3.3.3交通信号灯源程序 (14)3.4自动刀库控制 (15)3.4.1自动刀库设计要求 (15)3.4.2自动刀库硬件原理图 (15)3.4.3自动刀库部分程序 (16)3.5点阵控制 (18)3.5.1点阵设计要求 (18)3.5.2点阵硬件原理图 (18)3.5.3点阵部分程序 (19)4.课程设计总结 (21)5.参考文献 (21)1.引言PLC在我国的应用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随着目前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监控系统的需要,PLC其外部电路简单、模块化结构、可靠性高,尤其可以通过方便的编制和修改软件来实现顺序控制的功能等特点,在工业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
在实际现场,设备操作方便,管理维护简单,能根据各种突发事情,做出实时的正确反应。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生产设备的控制装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
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1.1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1.1在舞台灯光控制平台上实现:按下启动按钮,中间文字1秒依次闪烁,拱形灯管从上往下依次闪烁,循环往复。
1.1.2在模拟喷泉控制平台上实现:按下启动按钮,水柱A开始呈放射状喷出,经过一定时间后,水柱B开始呈喷射状喷出,并与A保持同步喷水,这样依次累加直到A~H所有喷泉全部打开,并能同步实现放射状喷水过程。
1.1.3在交通信号灯控制平台上实现:按下启动按钮,东西向绿灯亮,同时南北向红灯亮,东西方向车辆均可行驶,维持8s;东西向黄灯亮2s,车辆停止行驶,南北向保持红灯;东西向红灯亮,南北向绿灯亮,南北车辆均可行驶,维持8s;南北向黄灯亮2s,车辆停止行驶,东西向保持红灯。
循环往复。
1.1.4在自动刀库控制平台上实现:开机时,刀盘自动复位在1号刀位,操作者利用拨码选择刀号,程序会判别最短路径,以及是正转还是反转,来找到选择的刀号,且该刀位信号灯常亮。
1.1.5在点阵控制平台上实现:按下启动按钮,点阵屏依次显示绿色数字0-9、大写字母A-F,间隔2s循环交替;在任一时刻按住暂停键,保持当前数字;按下停止按钮,点阵屏息灭。
2.相关软件介绍2.1 PAC Systems RX3i控制器PAC Systems RX3i控制器是创新的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 Systems家族中最新增加的部件。
它是中、高端过程和离散控制应用的新一代控制器。
如同家族中的其它产品一样,PAC Systems RX3i的特点是非曲直具有单一的控制引擎和通用的编程环境,提供应用程序在多种硬件平台上的可移植性和真正的各种控制选择的交叉渗透。
使用与PAC Systems RX7i 相同的控制引擎,新的PAC Systems RX3i在一个紧凑的、节省成本的组件包中提供了高级的自动化功能。
PAC Systems 的移植性的控制引擎在几种不同的平台上都有卓越的表现,使得初始设备制造商和最终用户在应用程序变异的情况下,能选择最适合他们需要的控制系统硬件。
PACSystems RX3i能统一过程控制系统,有了这个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解决方案,可以更灵活、更开放地升级或者转换。
PACSystems RX3i价格并不昂贵、易于集成,为多平台的应用提供空前的自由度。
在Proficy Machine Edition的开发软件环境中,它单一的控制引擎和通用的编程环境能整体上提升自动化水平。
PAC Systems RX3i模块在一个小型的、低成本的系统中提供了高级功能,它具有下列优点:1)把一个新型的高速底板(PCI-27mhz)结合到现成的90-30系列串行总线上。
2)具有Intel 300mhz CPU(与RX7i相同)。
3)消除信息的瓶颈现象,获得快速通过量。
4)支持新的RX3i和90-30系列输入输出模块。
5)大容量的电源,支持多个装置的额外功率或多余要求。
6)使用与RX7i模块相同的引擎,使得容易实现程序的移植。
7)RX3i还使用户能够更灵活地配置输入/输出。
8)具有扩充诊断和中断的新增加的、快速的输入、输出。
9)具有大容量接线端子板的32点离散输入、输出。
2.2 Proficy Machine Edition编程软件Proficy Machine Edition 是一个高级的软件开发环境和机器层面自动化维护环境。
它能由一个编程人员实现人机界面、运动控制和执行逻辑的开发。
GE Fanuc的Proficy Machine Edition 是一个适用于人机界面开发、运动控制及控制应用的通用开发环境。
Proficy Machine Edition提供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全程拖放的编辑功能,及支持项目需要的多目标组件的编辑功能。
支持快速、强有力、面向对象的编程,Proficy Machine Edition 充分利用了工业标准技术的优势,如XML、COM/DCOM、OPC和ActiveX 。
Proficy Machine Edition也包括了基于网络的功能,如它的嵌入式网络服务器,可以将实时数据传输给企业里任意一个人。
Proficy Machine Edition 内部的所有组件和应用程序都共享一个单一的工作平台和工具箱。
一个标准化的用户界面会减少学习时间,而且新应用程序的集成不包括对附加规范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