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完整版)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完整版)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完整版)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计划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 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

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 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 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 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 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 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 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 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

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

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

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

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

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初三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 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 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 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 感到很无助。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 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 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 收集到了很多信息, 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通过任课教师反馈过来的信息, 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欠缺。例如, 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 思想容易开小差, 还有的同学坐不住, 不是做小动作就是说话;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经常有学生上课忘拿课本, 个

别学生在上课5分钟之内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很多学生离不开教师的严格管理, 还停留在小学老师那种保姆式的学习要求中, 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同学之间差距较大。由于初一有一半的学生是直接升入中学的, 而另一半的学生是考进来的, 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好, 比如, 第一次月考有的学生考了290多分, 而有些学生只考了100 多分。差距十分明显。

通过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 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学生在学校里的状况, 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 不适应型。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 同学之间不熟悉,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很快适应, 特别是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部分学生感到很不适应, 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心理上产生了困惑。(2) 失落型。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喜欢他,现在到了中学,同学们之间比较陌生, 老师还没有很快地发现他,自然受到的表扬、得到的爱戴就少了, 所以感到有些失落,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有所降低。(3) 自信型。这部分学生进入中学以后, 对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产生好奇, 情绪比较高涨, 能够很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学习积极性很高, 主动性强, 充满了自信。

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1) 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在与学生的座谈中, 一部分学生谈到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家长就不管了,学习完全靠自己,而自己又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家长管得太严了, 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2) 难与父母沟通。许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二、对问题的思考

根据以上三方面反馈的问题, 我认为初一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生活,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习主动性降低,成绩下降,心理障碍增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课任教师和家长对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了解,教育方法不当, 教育效

果不理想。

反思教育中的实际情况, 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单一, 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课堂纪律不能保证。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的正确认识, 有些家长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 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学生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 家长更多地是批评和责备,而不是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 长久下去,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 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也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成长, 他们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 而家长时时刻刻盯着孩子, 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 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从此难以与家长沟通。学习内容、要求、方法及环境的变化, 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进入中学,学习内容增多了,难度也加大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要求也与小学有所不同,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太多的变量使学生难以对付, 而教师和家长又不能耐心地帮助他们, 所以学生会常常感到很无助, 不知所措, 慢慢地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小学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很多学生,尤其是直升班的学生, 没有经过小升初考试的压力,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课堂不知道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更不

会主动学习, 所以进入中学以后更达不到学习要求,出现学习障碍。

三、几点建议

初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处在12 岁左右,有的心理学家将此年龄段称为“危机年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激烈、动荡不安的时期, 他们的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难以教育, 但又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如果教育不得法, 将会对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

生进行教育?怎样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危机年龄” , 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生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实施科学教育

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出现加速发展时期, 如身体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迅猛增

长, 青春心理开始萌动, 独立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 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 但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和意志行为又相对脆弱,容易冲动,他们的自身充满了矛盾。他们正处在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 一方面没有摆脱儿童期的幼稚, 一方面又想表现自己的成熟, 所以, 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既不能把他们看做年幼无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们看做日益长大的少年, 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 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要善于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使学生乐于接受成人的教育。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 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但是, 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表明,一些教师和家长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 他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高举临行, 说教、批评、训斥、埋怨的

多,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进行人

格上的侮辱。而家长也会往往因为孩子一点小事,爱借题发挥,把陈年旧帐都

抖出来,有的家长总是拿自己的过去跟孩子比; 有的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最好的学生比; 也有的家长心情不好时, 拿孩子出气等等。面对教师和家长的这些做法,学生们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往往会消消极对待, 要么自己走开、干脆不听,或者假装没听见,背后发泄不满,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或家长直接发生冲突。这样, 教育不仅无效, 反而严重地伤害了学生, 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给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 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 这时你也可以表达你的心声及愿望, 这样双方都会相互理解和

接受,学生也乐于与你沟通, 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很容易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小学升入中学以后,学生最不适应的学习方面, 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 而中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必须学会自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大量事实表明, 初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 小学阶段的尖子生, 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降低。相反,小学时期被认为成绩不好的, 很多都后来居上,成绩大幅提高。所以初一的学生成绩可能上的很快, 也可能下降的也很快。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增强信心,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 对初一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欲高先低、欲快先慢、欲深先浅、循序渐进的原则, 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一定会顺利地渡过中学阶段。

初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 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 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 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 —15 岁), 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

著变化, 身体机能逐步健全, 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 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 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 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 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 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 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 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 表达缺乏思想性。

2.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 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 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 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 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 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 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3.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 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 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 “你不用管我了” , 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 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 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 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 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 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 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初一年级的学生, 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 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

二、初中生心理现状分析

1. 适应性反应。

从小学到初中, 学生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习

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厌学型, 认为学习上可以松驰一下, 放松自己, 学习缺乏

压力,上课没精打采, 下课热衷于娱乐活动,产生了观望、等待和停止不前的现

象, 学习成绩日益下降, 形成了所谓学习冷漠症。另一种是学习无力型, 学习方

法单一, 死记硬背,面对课程难度大要求高的学科产生了畏难心理,因考试成绩

不佳而陷入苦恼、彷徨, 还有的学生把初中的生活想象得太美好, 而显示的生活

不理想,从而感到失望无助, 在对青少年心理状况调查中发现, 适应性反应方面

的问题均占首位

2. 人际关系敏感中学阶段, 学生正处在闭锁与开放并存的心理矛盾中, 从家庭走向社会,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学生们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有些学生不愿敞开心扉,喜欢自我沉思,久而久之,往往会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迫切希望社交,显示自身的力量, 二者常常产生难以排解的矛盾。不少学生经验很少、与人相处困难、不易被人理解、受人歧视、没面子、怕名誉受损, 常常是造成学生苦恼, 产生压力的重要方面。

3. 抑郁、强迫和焦虑

到了中学,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安排,自己做,而以往又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 难以应付目前的快节奏的生活。焦虑、孤独、睡眠不足、多梦及至失眠均有发生,这些症状对初一年级的前半学期发生较多,有的解决不好, 则从心理问题逐渐地发展为心理病症。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 加强养成教育。从上面分析可知, 初一学生的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从一开学就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养

成教育。从仪表仪容、文明礼貌、作息制度等方面严格要求他们。但进行教育时

要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 一是要充分爱护、尊重、信任学生。如多看到学生的优

点, 正面表扬、鼓励他们; 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中批他们。二是要采用自然、具

体、生动的方式。

2. 注重心理辅导。从上面的分析可发现,初一学生已开始在人生的多种矛盾中, 步入了人生的“多事之秋” , 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因此应该全面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矛盾, 注重心理辅导。对初一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主要有:(1) 自我意识的教育;(2) 情绪辅导;(3) 青春期教育。

3. 开展学法指导。进入初一,科目增多,容量变大,需要理解的成份增多;小学老师

助学, 面面俱到地帮助学生学,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大; 中学老师开始逐渐放手让

学生自己学, 课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支配课余时间。这使小学一些懒惰、毅力

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厌学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

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 班主任要和科任教师协调好, 教学中注重学法

指导, 如从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开始,逐步在听课、预习、复习、阅读、记忆

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具体指导和训练、强化。

另外, 教学中也要注意小学和中学知识的衔接, 使学生在学习上循序渐进, 树立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4. 结合家庭教育, 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长期教育工程。“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一个人材的培养没有几十年的精心培养是成不了人材的,靠朝夕之功是培养不成人材的, 靠侥幸心理也是断然培养不好孩子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 堵不如疏, 比如一点不让看电视, 这也不现实。

(2) . 不负责任的放任, 不管不问,

(3) . 严管型, 不解决任何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