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教学文稿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教学文稿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教学文稿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教学文稿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

情感

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诗歌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

古诗词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友情之真挚\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秋季

或春季

清晨

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思妇闺情诗

常见情感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三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另外,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感慨个人遭遇,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咏物言志诗

特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边塞征战诗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人生感慨诗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常见感情

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哲理诗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

忧国忧民诗

常见情感

1、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古诗词内容鉴赏技巧——“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积累一点常见的意向和典故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5、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12、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13、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14、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15、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16、鹧鸪鸟——离愁别绪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化碧: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探究古诗词中思想情感教案

探究古诗词中思想情感的表达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一 探究古诗词中思想情感的表达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中考考什么】 1?请结合全诗赏析某一(几)句的意思或内容。 2?为什么说这首诗是什么诗或表现了什么情意〃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4?某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你认为怎样< 5?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或内容〃请具体说明。 6?本诗某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1?了解古代诗歌题材内容与情感的特点; 2?学会正确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真题再现】 2011年盐城市中考试题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揭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的进行分析评价。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这

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人人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抓住诗歌的本质特征,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如何有效地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本文重点从创设教学情境、反复吟诵、创新教学活动、拓展教材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情感情感教育 古典诗歌是中华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尚书·尧典》给诗歌的定位是“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概括了诗歌抒情达意的基本特点。大凡优秀的诗词作品,都是诗人用他们的真情实感,用他们的人生遭际,用他们的热泪乃至生命筑成的。因此,诗的灵魂是诗的情感。而在初中教材中所选的文质兼美的诗词作品,对于滋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情操,重铸民族灵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实行情感教育,是为了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人所创造的完整丰富的艺术形象,进一步体会诗词的内涵,使他们受到健康美好的情感的熏陶,提升人生的境界。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

的,“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我们在古诗词教学要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诗词作知识、情感的铺垫。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创设情境: (1)知人论世,在作品背景处激情 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也如其人。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而大多数诗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制约着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与诗词有关的背景材料,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生学习诗词作知识、情感的铺垫。 如我在上《春望》一诗时,先具体介绍杜甫在写此诗时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国都长安陷落,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当时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诗人写作背景的补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当时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更容易理解诗句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情感。 (2)巧用媒介,使学生身临其“境” 古典诗词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对古典诗歌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是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入境生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1 / 4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2 / 4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doc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 (一)忧国伤时 分类示例 杜牧《过华清宫》 1.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3.同情人民的疾苦。 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苏轼《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5.年华消逝 ,壮志难酬的悲叹 一尊还酹江月。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固将愁苦而终穷。 (二)建功报国 分类示例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1.建功立业的渴望。 不已。

2.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4.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5.年华消逝 ,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 华发。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三)思乡怀人 分类示例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1.羁旅愁思。低树 ,江清月近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 的诗。) 2.思亲念友。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4.闺中怀人。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白《乐府》 (长安 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

古诗词赏析—题材分类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赏析 ——题材分类 【设计意图】 (中考古诗词赏析是历来中考难点,失分的重灾区。据近几年教学观察学生主要存在1、对诗歌体裁认识不清楚2、课外缺乏对诗歌阅读缺乏对诗歌兴趣3、学生答题仅凭原有认知结构随意答题缺乏技巧。所以特整理各方面详备资料重点对学生薄弱项进行题材分类和答题技巧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诗歌体裁知识积累,能准确辨认各类题材。并通过题材知识读懂古诗词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知道古诗词的答题方法,做到规范作答。 【教学过程】 【数据导入】 一、考向研析,把握命题规律。 1、出示表格分析中考考向。 2、分析近年中考命题规律。 从近五年中考题来看,江西中考试词鉴赏有以下规律: (1)题型稳定,均为两道客观选择题。 (2)分值稳定一直是四分。

(3)考察内容稳定,一直是唐诗宋词,词和律诗间隔考察(隔年考)其中律诗以七言律诗 为主。 (4)考察知识点丰富,主要考察内容理解、画面描述、景物描写、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 (5)题材丰富多样,以山水田园,写景抒情为主 二、分析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常见体裁: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 思妇闺怨诗、山水田园诗、 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 常见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密友情之真挚、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考向和命题规律的分析引导学生把握中考动向。进而通过对古诗词常见体裁和常见情感的复习导入本课内容:中考古诗词赏析——题材分类【题材分类讲解】 一、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柳永《雨霖铃》——A. 依依不舍的留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C.坦陈心志的告白。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教师通过讲解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常见情感、常见特征,促使学生了解这类诗的特点进而把握诗歌情感。完成鉴赏例题《淮上与友人别》所表达情感。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思想感情解题指导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思想感情解题指导(教学设计) 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曾少媚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广州中考题型,了解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想 举例分析——归纳方法——巩固训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掌握古诗词除了背诵积累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这节课就是要教给大家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明确考点 1.明确考什么 指导书79页,明确诗词鉴赏要求 ①初步赏析诗词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②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2.明确怎么考 回顾广州市近五年中考古诗词题

可知主要考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2 主要考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评一评,给下列答案评分:

2016中考《饮酒(其五)》陶渊明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A: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思乡,壮志难酬的心情。(1分) B: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回归自然的悠闲自得,热爱大自然。(2分) C: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之情。(2分) D: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喜悦、欣慰之情。(2分)E: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喜悦、欣慰之情。 (3分) 据《2016年报》第(2)小题失分的原因: 1、没有从诗歌的写作背景或整体上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导致分析不够准确。 2、学生对诗人的生平了解过少且对诗句内容不理解。 3、对诗人的情感理解不正确或者套用一些常见的术语。 …… 三.检查前置作业:七――九年级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篇目和内容分类(课内古诗词有29首,课外古诗词有60首,共89篇),根据给出的题材给诗歌分类。 四.探讨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作者,知人论世 3 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精品)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之山水田园诗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一、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二、思想内容: 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②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③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 三、艺术特色: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孟浩然:清淡。王维:追求“神似” ,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李白的雄奇豪放与杜甫早年诗作的英气豪迈。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四、艺术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描写方法:观察角度变化(高低远近上下)、五官感觉的调动、白描与工笔(简单描写与细致刻画)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动静等。 (3 )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②乐景写哀或以哀写乐(反衬)。 五、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六、意境特征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七、鉴赏角度: 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赏析示例】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如何体现的: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思路:①抓住前二句中的意象及其特点:晓、雨潇潇、叶飘②有条理的将这些意象串联起来③这些意象组合成什么样的意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凄凉伤感。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答案:线索作用,孤舟连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于一身,作者融情于景,表达飘泊、思乡、孤寂之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

(完整版)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及思想情感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马嵬①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②,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马嵬:即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肋迫下,勒死杨贵妃。②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③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 作者在这首诗中对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看法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何不同?请简要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二、惜别送别诗 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2、诗歌例析

古诗词思想情感分类

古诗词思想情感分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之众,数量之多,令人赞叹。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 1. 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 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 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 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5. 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 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 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思想情感归纳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思想情感归纳 七年级(上册) 课内: (1)观沧海曹操 【主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全国,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次北固山下王湾 【主题】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主题】全诗以“行”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通过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4)西江月?辛弃疾 【主题】通写江南农村夏夜山村的清新景色,抒发了丰收在望的闲适喜悦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课外: (1)龟虽寿曹操 【主题】这是一首咏志诗,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英雄胸怀以及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2)过故人庄孟浩然 【主题】描绘了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主题】该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幽深寂静的景致,流露出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牵挂、思念、关怀之情。 (5)夜雨寄北李商隐 【主题】用诗写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讯和回答,抒发了诗人诗人羁旅他乡,对朋友的思念,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6)泊秦淮杜牧 【主题】本诗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封建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愤,对社会风气日趋衰败的感慨。/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浣溪沙晏殊 【主题】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抒发了词人对光阴流逝,好景不常,人生短暂的感伤之情。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主题】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9)如梦令李清照 【主题】通过自己早年的一次欢乐郊游,抒发了片刻之间的美感,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怀。 (10)观书有感朱熹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考情分析 1.解读《考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诗词的鉴赏做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2.考点分析

三、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悲伤 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6、边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痛苦【边塞诗】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1、伤春悲秋之情;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2、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3、对大自然的喜爱,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恶尘世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山水田园诗】 4、对英雄人物的追慕,缅怀之情。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当今统治者的告诫。【怀古诗】 5、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贬谪诗】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歌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以下8类: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古诗词常见类型和主的题目分类

古诗词常见类型与主题分类 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

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

部编教材古诗词主题分类及思想感情汇总

【专题一】:爱情诗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思想感情】 爱慕之情、相思之苦、大胆追求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 爱而不得、不畏艰险、执着追求 【专题二】:边塞诗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思想感情】 (雄浑辽阔、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被官场排挤)的孤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思想感情】 (奇特、苦寒)的边塞风光;(送别朋友)的惆怅;乐观的精神、浪漫的理想、壮逸的情怀 《渔家傲 . 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想感情】 (雄奇壮阔)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无奈;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软弱的朝廷)的愤懑 【专题三】:战争诗 《木兰诗》 (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