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

“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

“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

“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说明:本句可以在以下几种句式中互相转换,意思基本保持不变。1.本句可以改陈述句为反问句:陈述句:同学们不得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反问句:难道同学们没有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吗?2.本句还可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同学们把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想出。被字句: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被同学们想出。3.肯定句和否定句互换:肯定句:同学们把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想出。双重否定句:同学们不是没有把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想出。4.陈述句可改为感叹句:陈述句:同学们把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想出。感叹句:同学们把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想出!句式转换,在小学阶段来说,也就是把句子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但是句子意思保持不变。对应句式之间是可以互改的。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大全

句式转换大全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反问改陈述) ?你看了比赛。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 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o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一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第三步:把问号改为句号。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比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二 第一步:“去” 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么…呢?”。 第二步:“改”即把“?”改成“。”。 第三步:“反”即把原句子的意思反过来。 第四步:“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是否一样。

反问句转化为陈述句 7.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8.马跑得越快,离蜀国不就越远了吗? 9.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10.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改为反问句) 2.我家在图书馆附近住。(改变此顺序,意思不变) 4.我把他送我的小刀还给了他。(改为被字句) 5.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很悲痛。(改为反问句) 6.我们应该面对这个现实。 7.你认为小白兔是最可爱的动物。 8.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9.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10.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11.难道这不是报答吗? 12.难道这不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吗? 13.难道今天你不快乐吗? 15.我的车子坏了,难道您不能帮帮我吗? 16.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17.你们看,这石头一层层的,不就像本厚厚的书吗?

18.刘伯承不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吗? 19.难道2008年的奥运会不是在北京举行的吗? 2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22.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23.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2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25.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干我走吧? 26.这有什么关系呢? 27.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他们吧? 28.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29.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30.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3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3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33.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34.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词,怎能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 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 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如:直接→间接 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 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好处:生动、形象) 八、直接叙述与转述 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 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工作太多了。”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说,工作太多了,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我明天还要去开会。”妈妈说。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三)代词响应变化的分析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中的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B、妈妈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改为:妈妈对我说,让我好好学习。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中人称代词的变化。 A、妈妈对爸爸说:“你去买点菜。”改为:妈妈对爸爸说,让爸爸去买点菜。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

2017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为孩子收藏(附答案) 令狐采学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同学们重点学习的就是字词句的运用。而相比较与字词的学习,句子掌握起来就要困难一些。因为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考查句子的运用,最常考的就是“句式转换”,它有很多种类型,比如: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转换等等内容。 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考试中最容易考到的知识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它们。 今天,牛老师给大家分享一篇有关小学语文各类“句式转换”的集锦,方法与技巧+练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反问句与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_有答案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有答案 他要去补习。(双重否定句) 他不可以不去补习. 你明天难道不来上学吗?(反问改陈述) 你明天不来上学。 他要去看书。(双重否定句) 他不得不去看书。 陈述句:你吃过饭了 反问句:难道你没吃过饭? 设问句:你吃过饭了吗?一定吃过了. 疑问句:你吃过饭了吗? 被字句:饭被你吃了. 把字句:你把饭吃了. 否定句:你没吃饭. .我们遵守纪律。 改为双重否定句:我们不得不遵守纪律 改为反问句:难道我们能不遵守纪律吗? 2.几场春雨后,娇嫩的笋芽长了出来。 改为比喻句: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像刚出生的小鸡一样露出了头。改为拟人句:几场春雨过后,娇嫩的笋芽儿伸了个懒腰,从地里钻了出来。句式的转换: 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叹句。 例子:反问句: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 陈述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感叹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3、不好好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5、犯了错误,但是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

6、我们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 7、没有爸爸采大赛的成功吗? 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0、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应该吗? 11、父母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该伤他们的心吗? 二、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我把作业做完了。 2、农民伯伯把果园里的果子摘下来了。 三、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比喻句填空,看谁写得最美。 1、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悬挂在天空。 2、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 3、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 4、洁白的云朵像一样,轻轻地漂浮在空中。 5、美丽的西湖多么平静,就像一块 6、星星犹如在夜空中闪烁。 7、小姑娘的心灵像一样纯洁。 8、春天就是一位,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9、母亲真像,让我心中充满了幸福。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 11、一到夜晚,整个长沙就成了。 12、.棉花像。 1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 14、火红的枫叶像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15、运动员像一般向终点跑去。 16、北极星好像一样挂在天空。 17、妈妈的爱像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小学语文句式变换之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定义 1、陈述句: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加以说明的句子。它包括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两种,肯定陈述句是对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而否定陈述句都会有否定词“不、没有”等,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否定整个句子。 如: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喜欢。 2、反问句: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陈述句的观点,句上常常含有“难道、怎么”,句末有“吗、呢”等语气词,它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它虽然是疑问的形式,但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隐含在句子中了,一般句子字面上是肯定的,它的意思就是否定,而字面上是否定的,它的意思就是肯定。 如:这不恰好能说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二、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判断句式,先看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肯定的要在句子中加上否定词“不”,是否定的要把句子中的“不”字去掉。 2、在句子前加上“难道”(怎么),在句末加上“吗”(呢),再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3、读句子是否通顺,和原句的意思是否一致。 如: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改为反问句) ○1句中有“不”字,句子的意思表示肯定,所以要把“不”字去掉。 ○2、在句首加上“难道”,句末加上“吗”。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句子就变成了:(难道)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会让人觉得舒服(吗)? 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3、读句子,看是否通顺,和原来的意思是否相同。 又如:像她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1、句中没有“不”字,它的意思就是否定,所以要加上“不”。 ○2、在句首加上“难道”,句末加上“吗”。或者在能愿动词前加上“怎么”,在句末加上“呢”把句末句号改成问号。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1、反问句变陈述句 步骤: (1)反问词删去(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即有“不”去“不”;无“不” 加“不”。 (3)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句尾符号删去“?”变“。”。 例如: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2、陈述句变反问句 步骤: (1)先添加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按照语境进行删改。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3)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加上,句尾符号删去“。”变“?”。 例如: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改: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难道应该伤他们的心? 练习 1、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2、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3、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4、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文明,有礼貌呢? 5、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6、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7、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8、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 9、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0、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1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1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1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1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1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6、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17、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8、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19 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 20.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21.你不觉得这样做不对吗? 22.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23 .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 24 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 25.难道你不能自己回家吗? 26.这难道不是你的?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相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相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规则与例题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规则及例题 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变! 1、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 ·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把问号改成句号。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例题: 1、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4、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5、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6、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7、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9、我们播下的种子怎么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10、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1、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12.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 14. 王老师带病工作,我怎能不感动呢? 15. 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 16、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 17、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8、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19、这块地里的菜秧难道不是我种下的吗? 20、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操心吗? 21、小明真聪明,我怎么比得上他呢? 22、这件事难道我不会做吗? 23、难道还有什么东西比这礼物更珍贵吗? 24、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2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26、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27、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28、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29、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30、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31、谁一辈子不犯错误呢? 32、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 3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4、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 35、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3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小学语文各种句型转换的方法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方法 一、把字句与被字句 (一)转换方法: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二)举例分析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把字句、被字句) [分析]陈述句变“把”字句时,将宾语调到主语后加“把”字,谓语放在句子末尾。变“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加“被”字。(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变为被字句) [分析]“把”字句变为“被”字句时,宾语调到主语前,删把加被字。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三、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四、缩句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五、单句扩展: (什么样的)谁(怎么样地)(在什么时间、地点)(用什么)干什么。

二年级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第五课时 一、课前导入 作业讲解 二、知识点讲解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1.概念 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型。陈述句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陈述句,简称肯定句和否定句。 一、肯定句: 肯定句例句:儿子是我一生的牵挂。 二、否定句: 1、一般否定句 即含有“不、没有、完全不是,完全不”等否定意思的词的句子。 例: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2、双重否定句 含有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例如:含有“没有.....不......”“,非.....不可......”等词语的句子 如:每天下午,我非做作业不可.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 例:难道他说的不对吗?

★转换方法 1.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 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 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2.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 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三、例题分析 【例一】:“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例二】:“你应该去看他。”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句子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1、我得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5、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6、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改为夸张句 1.这个足球场太小了。 2、他的鞋真大。 3、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 4、这里一只鸟飞起来,那边鸟又落下去,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讲解

玩转语文十分钟——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在语言表达时,反问句和陈述句是我们常用的句型,他们是各有各的特色的。陈述句:表意平和,不带感情色彩;反问句:肯定有力,能够表达比较强烈的感情。但是在语言基础训练中,我们总会遇到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许多孩子总会因为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而出现小问题,今天愚豆带领大家去解决这个问题,跟我一起出发吧!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范例: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的规则 1.陈述句包括肯定陈述句(简称“肯定句”)和否定陈述句(简称“否定句”)。

2.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回等)改为肯定此(是能会等);在肯定此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3.根据句子需要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有时也不用加),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练习范例: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 、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2、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难道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 3、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就不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微课设计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知识点:句型转换练习 一:自然导入 由园地中反问句与陈述句导入 出示课题:《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二:整体感知 一、什么是陈述句?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也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二、什么是反问句? 1、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 2、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3、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4、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朗读时语调较高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三:句型练习 (一)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方法: 1、加疑问词:难道、怎么、怎能、哪里…… 2、找否定词:不,非,没有…… 3、加语气词:呢,吗 4、把句号改成问号。 5、读一读,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例如: 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陈述句) 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难道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反问句)(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 还要去掉否定词,再加上句号。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2、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再加上否定词和句号。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四:重点小结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 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二.出示:两个句子主要掌握反问句 (1)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2)难道我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吗?我怎么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呢?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自问自答)。 注意: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三.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一)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和步骤: 1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例如:(难道)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2、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例如:难道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3、改:即把“。”号改成“?”号 例如:难道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吗(?) 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一样. 总结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方法步骤:一加,二反,三改,四查 做练习巩固方法步骤: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画是我们班丽丽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步骤 例句:我们怎么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1、删:先删去反问词(怎么….呢、难道….吗,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如:我们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2.反: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如: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3、改:把“?”改成“。” 如:我们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4. 查: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的意思和原句意思是否一样。 总结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步骤:一删,二反,三改,四查。 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步骤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设计

句式转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白句式转换的分类、特征。 2、掌握句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述句与转引诉句的转换 2、肯定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流程: 1、把被转换 2、肯否转换 3、陈反转换 4、引转转换 教学过程: 一、随机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大家是那个班的。请你完整的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师:难道你们不是六年级的吗?老师的意思是:我们是六年级的。 孩子们可见,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句式转换”(板书句式转换) 二、自主探究: A、把字被子句的转换 出示例句:战士们把敌人消灭了。 “把”或“被”前后两个词语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找出施动者:战士们受动者:敌人 请同学说一说你们的方法。 施动者和受动者的位置换一下,其他不变。 把字句和被字句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今天你就像大家展示一下的才华吧!请看下一题 出示: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蓝蓝的天空遮住了 我渴望已久的这本书被爸爸买回来了。 看来太简单了,都没难住大家,那我的使出我的杀手锏了。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再改成“被”字句:(提醒学生注意读题) 1、我写完了作业。 2、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3、小喜鹊在白杨树上搭了窝。 小喜鹊把窝搭在白杨树上。白杨树上被喜鹊打了窝 看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大家都掌握了。那我们一起去继续探讨下一关: 请看这句话: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反问句是什么?反问句就是问中有答 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又是一个什么句。陈述句。其实呀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句式转换:出示 B、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同学们老师想提醒大家一点,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所以我

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方法与步骤: 反问词;(难道、怎么、怎能、哪能、哪就、岂能……) 去掉反问词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改成(是、能、会) 去掉语气词; 把问号改为句号; 举例讲解: 上课时怎么能吃东西呢? (2)那么多的果子,小松鼠怎么能摘得完了? 练习:把下列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部动画片真精彩,我难道会不喜欢? 你的这种做法,怎能不叫人生气? 今天这天气,难道不热吗? 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 方法与步骤: (1)+反问词(难道、怎么、怎能、哪能、哪就、岂能……) (2)有否去否,无否加否。(不、没) (3)句末+语气词。(吗或呢) (4)把句号改为问号。(。—?) 2、举例讲解: (1)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2)、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我们不应该去做。 (3)、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3、把下列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这幅画是我们班李光画的。 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三、陈述句转换为感叹句。 方法与步骤: (1)加上“多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2)句末加上“啊、呀”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3)把句号改为感叹号; 2、举例讲解: (1)这里的景色很美。 我很生气。 3、练习: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1)西湖的景色很迷人。 这里的人很多。 (3)这次的考题很难。 四、感叹句改陈述句。 1、方法与步骤: (1)去掉“多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2)句末去掉“啊、呀”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3)把感叹号改为句号; 2、练习 (1)这朵花真香啊! (2)夏天十分炎热呀!

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方法练习题

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的方法学生资料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一、把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2、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3、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会惧怕反动军阀。 4、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是真理。 5、杭州的西湖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6、人不可以没有一点精神。 7、我们不能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8、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 9、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 10、这么重的东西,我拎不动。14、大千世界,哪里都有野花的倩影。 11、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2、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很感动 13、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很喜欢她。 14、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不会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5、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没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16、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17、狼的本性不会突然改变。 18、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部编版小学语文 中的句式变换知识点归纳

句式变换 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练习:(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2.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练习: 1.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2.你周末要写完作业。 三、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而是用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练习: 1.他是一个好人。 2.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转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转换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例1】: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例2】: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难忘. 13、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14、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15、巍峨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 (4)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例2】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练习】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小学句型转换类型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题方法汇总+练习+含答案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三.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3. 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李老师兴奋地说,他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四.缩句 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话包蕴着哲理。) 2.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四团取得胜利)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工人师傅把钻安装好。) 五.修改病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来暖和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