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评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简评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简评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简评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简评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世界文化名人,号称古希腊三杰,而苏格拉底则是古希腊的三杰之首,被西方学者尊为圣贤。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开启了西方文化教育理论的先河,对整个西方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智德统一论”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一切知识、智慧和道德都存在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因此,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基于此,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点,经常劝导自己的学生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强调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高尚道德的过程,彻底打破古希腊道德天赋的迷信思想,确立了修身养德以求知的观念。

(二)“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地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采取与学生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等步骤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人们称他这套教育方法为“苏格拉底法”又叫“产婆术”,而“产婆术”就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精髓。

二、对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简要评价

苏格拉底提出“德智统一、德行可教”的思想主张,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它否定了希腊传统的道德天赋的观念,否定了贵族阶级对道德的垄断,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做了理论上的辩护,同时也高度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并把知识作为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因而为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开了先河。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苏格拉底问答、交流和争辩的问答式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易于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人们去学习知识。还教会了教育者们在教学方面应具有谦虚的品质和真诚的“无知”的态度。虽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先进性,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的思想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他的思想代表了雅典的奴隶主阶级,有一定的传统性和保守性。

总之,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借鉴过程中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苏格拉底出身平民,他的父亲是一个石匠。他从小跟父亲学手艺,掌握了一手熟练的雕刻技术。本来苏格拉底有可能成为一个雕刻家的,但他却对哲学和科学更感兴趣。当时没有固定学校,他便到处求学,向各种学问的大师学习,听过许多人的讲学,被公认为有全面教养的人,受过当时所需要的一切教育。 史书记载,苏格拉底的长相丑陋,秃脑袋、大扁脸、突眼睛、朝天鼻,还有一张其大无比的嘴巴。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斜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触面更大。”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时期。这时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开始了他在哲学领域里的遨游。他既不局限于前人的知识,也不满足于自己所学,他整日思考、探索,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成为西方一代哲学大师。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二)教育思想 1、“美德即知识”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2、苏格拉底方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差异 黄津成(现供职于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撰写于2002年 在教育史上,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首倡者,但他们的启发式教学法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中国的文明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典籍,已经形成了相当稳定的文化传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孔子,自然地形成了承袭的、宣教的学习(治学)态度。因此,他的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弟子们更好地接受已有的文化知识,而非去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学说,“好古而不作”既是孔子的治学态度,也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孔子的启发式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接受式的启发法。 苏格拉底所处的希腊时代,西方文明才刚刚起步,成文的文化典籍很少,文化传统也还没有成形,这就使得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中没有既成的、公认文化道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维,因此他拥有自由的思想和另立新说的自由天地,于是形成了他批判的、探索的治学态度。这样,苏格拉底的启发法------“产婆术”是发现式的,他通过让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努力地去认识、理解自己的世界,发现知识。这种

学习方法是一种发现的、研究的、批判的学习方法。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国与西方教育史上、思想史上的居于开创地位的伟人,这种来自于起点的不同,耐人寻味。这种不同与差异给人以启发:文化的丰富传统,历史的丰厚资源,为教育、学习,也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但也制约了创造力的发展,成为对自由思想的一种限制。文化传统的“浅”,使教育、学习和思想缺少了丰富性,但却造就了创新、发现、研究的品格。 历史的作用是一分为二的。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对待文化遗产,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2002.5

苏格拉底关于美的谈话

苏:只要老天允许,你朗诵大作时,我一定来听。不过谈到文章问题,你提醒了我须先要向你请教的一点。近来在一个讨论会里,我指责某些东西丑,赞扬某些东西美,被和我对话的人问得无辞以对。他带一点讥讽的口吻问我:“苏格拉底,你怎样才知道什幺是美,什么是丑,你能替美下一个定义吗?”我由于愚笨,不能给他一个圆满的答复。会谈之后,我自怨自责,决定了以后如果碰见你们中间一个有才能的人,必得请教他,把这问题彻底弄清楚,然后再去找我的论敌,再和他作一番论战。今天你来得正好,就请你把什么是美给我解释明白,希望你回答我的问题时要尽量精确,免得我再输一次,让我丢脸。你对于这个问题一定知道非常透彻,它在你所精通的学问中不过是一个小枝节。 希:苏格拉底,这问题小得很,小得不足道,我敢说。 苏:愈小我就愈易学习,以后对付一个论敌,也就愈有把握了。 希:对付一切的论敌都行,苏格拉底,否则我的学问就很平庸浅薄了。 苏:你的话真叫我开心,希庇阿斯,好象我的论敌没有打就输了。我想设身处在我的论敌的地位,你回答,我站在他的地位反驳,这样我可以学你应战,你看这个办法没有什么不方便吧?我有一个老习惯,爱提出反驳。如果你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我想自己来和你对辩,这样办,可以对问题了解更清楚些。 希:你就来对辩吧。那都是一样,我再告诉你,这问题简单得很;比这难得多的问题,我都可以教你怎样应战,教你可以把一切反驳者都不放在眼里。 苏:哈,老天,你的话真开心!你既然答应了,我就尽我的能力扮演我的论敌,向你提问题。你如果向这位论敌朗诵你刚才告诉我的那篇讨论优美的事业的文章,他听你诵完之后,一定要依他的习惯,先盘问你美本身究竟是什幺,他会这样说:“厄利斯的客人,有正义的人之所以是有正义的,是不是由于正义?”希庇阿斯,现在就请你回答吧,假想盘问你的是那位论敌。 希:我回答,那是由于正义。 苏:那幺,正义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希:当然。 苏:有学问的人之所以有学问,是由于学问;一切善的东西之所以善,是由于善? 希:那是很明显的。 苏:学问和善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否则它们就不能发生效果,是不是? 希:它们都是真实的,毫无疑问。 苏: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也由于美? 希:是的,由于美。 苏:美也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希:很真实,这有什么难题? 苏:我们的论敌现在就要问了:“客人,请告诉我什么是美?” 希:我想他问的意思是:什么东西是美的? 苏:我想不是这个意思,希庇阿斯,他要问美是什么。 希:这两个问题有什幺分别呢? 苏:你看不出吗? 希:我看不出一点分别。 苏:我想你对这分别知道很多,只是你不肯说。不管怎样,他问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请你想一想。 希:我懂了,我来告诉他什么是美,叫他无法反驳。什么是美,你记清楚,苏格拉底,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 苏:呀,回答的美妙!如果我对我的论敌这样回答,要针对他所提的问题作正确的回答,

苏格拉底的思想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古代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等,对于人生并不多加注意。苏格拉底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他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他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这些问题和人息息相关。他引用德菲尔阿波罗神庙所镌刻的那句神喻来呼吁世人:“认识自己(Know thyself)”,旨在希望人们能通过对心灵的思考关怀而追求德行〔1〕。可以说,苏格拉底把哲学的领域扩展了,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和宗教、乃至社会和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为基督教的欧洲化奠定了人文基础。几百年后的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 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治,民主的理想最终成为非理性政治和暴民政治。苏格拉底认识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局限——人民的决定不一定都合乎理性,他们很可能盲目行事,也往往会意气用事。由于人们的决策往往建立在个体的感觉、体验和情绪之上,人数多不一定能产生理性、正义和民主。因此,基于理性的反省和批判,苏格拉底反对“无限民主”和“直接民主”,主张“精英民主”。他清楚地看到,如果多数人的统治不被限制,民主的理想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专制权力的根据。多数的无限权威意味着多数的权力泛用,因为,一旦多数拥有了无限的权威,那么任何持有与多数不相同的见解的个人或数量上处于弱势的群体的意见,便很难得到尊重和保护;多数可以不让少数陈述意见,可以随意地否定少数的意见,甚至可以任意处置少数,而少数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无处伸冤。更坏的是,多数的无限权威将为不断反复的、怨怨相报的暴行种下祸根——今天可以任意处置少数人的多数人,明天则有可能成为被另外的多数所随意处置的少数人,这将使社会最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很显然,苏格拉底已经超越了古希腊的民主理论,为近代自由民主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身后千百年来在世界各地都发生过的一些事件就说明了无限的民主和直接的民主实际上正是对人权最有杀伤力的践踏,多少政客和暴君借民主之名煽动民众消灭自己的对手,实行恐怖政策,最后民主的空壳下是独裁和暴政。 他是智者,在前人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中,他进行大胆扬弃。他是哲人,不媚俗,不屈从,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理念,并为之勇敢奋斗,直至殉难。不少真正有见地又有悲悯关怀的哲学家都认同并附议这么一种说法:从古到今,有两个人的死影响深远,一为苏格拉底,一为耶稣基督。正是这二人的殉道式的受难,才激起了人们对自身的批判和反思,从而导致今日人们能尊重理性,宽容不同观点和意见,才有今日的多元繁荣。而苏格拉底的慷慨赴死更是在非基督教文化中广为流传。他因被指控创立新神、不信旧神以及借讲课之名行诱惑教唆青年之实而被判处死刑。当时的雅典有这么一条规定:被判处死刑的人如逃出国外就可不被追究;如不想流亡,还可用钱买命——即用钱赎罪。他的弟子们有的劝他出走他国,有的愿代他赎罪,却都被他拒绝了。他明确表示他不会潜逃或赎罪,因为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对真理和正义的维护,无论用什么手段苟且偷生都等于向邪恶

【优美句子】我收集的经典语录摘录

1.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到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月光的夜晚我该用怎 样的声音去抚慰。 2.真正的勇敢表现在一个人在没有目击者时,能做出在全世界人面前都能做的事。 3.生活中太多的机会,太多的诱惑,也有太多的欲望,可我们毕竟分身乏术,脚踏两只船 都会晃悠,何况三只,四只? 4.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出一口气。 5.什么是乐观派,这个就像茶壶一样,屁股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 6.所谓宠物,下场大抵是悲凉的,一旦失宠,就成了废物。 7.年轻的时候不懂事,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0.心中装满自己的想法与看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 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之后,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12.认识自己,降服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根本不必回头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 一口? 14.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行。 1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6.是金子总会花光 . 17.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日子久了总会被看出来。 18.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那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 的留念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19.生不逢时,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绝处逢生,却是人生最好的舞台。 20.我等皆为“浊世”之人,分红,买楼,还做梦,现代《红楼梦》。 21.有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人对你好是因为他懂得你的好,有人对你好是因为他希 望你过得好。 22.比时代早一步叫先进,比时代早三步的叫先烈。从猴子到人需要一万年,从人到猴子 只需一瓶酒。 23.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别说,笑笑即可。 24.如果追求不到结果,那么就去追求过程,这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25.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26.他说“我爱你”又怎样,三个字首字母凑起来还不是一个“玩”字。 27.对着月亮发誓,不如顶着太阳干事。 28.墙角的花,当你孤欢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29.不要去看那个伤口,它有一天会结疤,疤痕不褪,可它再也不会痛。 30.不要轻视任何人,也不要轻视自己,因为那平凡人可能是你的贵人,你也可能成为别人 的贵人。 31.朋友不在于平常多么热情,而在于需要的时候是否能及时出现。 32.每想你一次,天空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撒哈拉。 33.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不要吝惜,不应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34.人能允许陌生人发迹,却不能容忍身边人晋升。 35.当你不能拥有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遗忘。 36.谦以立世,谦以待人,即使你是满腹经纶也不能盛气凌人,那高高在上的德性只会带来 别人与你挥手告别的疏而远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孔子和苏格拉底,几乎是同一时期产生于不同两个国家和文化的两位著名的教育家,一个来自东方中国,一个来自西方希腊,不同的文化熏陶,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文化往往是相通的,地域的差别阻挡不了两位智者精神层次的交流和相通之处。 教育对象上,两者认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认为“有教无类”,孔子所处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被贵族所垄断,平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高昂的学费也不是一般平民能承受得起的。孔子并不认同这一观念,他创办私学,并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提出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战争使得文化学术下移,私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不仅适应了时代的需求,还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而苏格拉底认为人有天赋的差异,但是都应接受教育而获取知识、完善美德,这与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是很相似的。苏格拉底说:“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想法,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并且从他的弟子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弟子囊括了出生豪门的富家子弟,出生贫寒的手工业者等各行各业的人。教育方法上,两者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孔子是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思考,思考很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的,可以去启发他;经过思考后已经有所领

悟的,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得,此时可以去开导他。他强调教师的启发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并能举一反三。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方法”,又称之为“产婆术”。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循循善诱,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相比之下,两者都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试图通过学生本身的学习发现进步,这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上,两者都注重文德教育。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这是孔子教学内容四个基本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文”是排在第一位的,历史上的孔子在教育方面确实是偏重文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但与此同时,孔子也没有忽略技能技巧的培养,他也要求学生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而苏格拉底呢,他认为美德即知识,他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并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强调了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同时,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关于美的名言名句

关于美的名言名句 ●至善方能至美(拉丁语) ●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爱略特) ●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 ●善较之美价值更高(阿尔拉) ●美高于善,善胜过丑(王尔德) ●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托尔斯泰)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亚里士多德) ●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普利什文) ●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你不知道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以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吗?(苏格拉底) ●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罗·安·约翰逊) ●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它包括了自然的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标(罗·布里奇斯) ●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亚里士多德) ●美是一种自然优势(柏拉图)

●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儒贝尔) ●在任何大自然中都无法认得美的人,这正表示其人心中有缺陷(德国) ●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刘·华莱士) ●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 ●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法国) ●美在已经涉足和尚未涉足的领域中创造着(塞·丹尼尔) ●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罗·布坎南) ●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毛姆) ●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 ●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爱默生) ●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德谟克利特)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 ●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 ●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柏拉图像 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他的真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主张的异同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主张的异同 [ 标签:苏格拉底,孔子,思想] っ说不会离开回答:2人气:2解决时间:2011-02-03 15:36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中国的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而西方经典的学院派哲学的鼻祖则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巨匠不但自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他们各自留下的分支庞杂的学派更像是树根一样,穿进了民族思想的最深处。从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和西方的文化是几乎同时诞生和发展的, 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时的对应关系。根据这样的认识,人们把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这两个伟大文化传统的代表人物,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孔子和苏格拉底由于社会背景、历史、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呈现出独自的特点。本文拟从哲学角度来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 1、人本主义在他们之前,古希腊和中国的哲学家所注重的都是对自然的研究和思考,就是 以“自然”为观察和思辩的对象。当然,他们思索的“自然”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作为自然事物和现象总和的自然界,而是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脱离了人这一主体,显得有些空洞和不切实际。现在在追溯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源头时,一般追溯到苏格拉底。诚然,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例如赫拉克利特与德漠克利特,在他们的著作残篇中也不乏人生智慧的格言,但苏格拉底是第一部人的哲学的创始者,是他使希腊哲学真正从自然哲学转移到以研究人事为中心的方向上来。他所研究的对象,不再是自然哲学家所研究的自然、太空或宇宙,而是关于人的问题,人的思想、人的道德、人的情操,即研究人的精神自我。他认为,探讨人的问题,不能用探测物理事物的方法,也不能单凭经验观察和逻辑分析,而是要根据人的意识活动,审视人的生活状况来洞察人的特性。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哲学对人的思考的先河。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人世自然,而在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哲学以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他所特别感兴趣的题目是“德行的性格”和“善是什么”。他致力于发明一种分辨是非的合乎理性的原则,以及如何了解道德的意义。他想要为人生行事立下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些都是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孔子对于中国哲学传统的首要贡献,在于他率先在道德领域内自觉地确立了情理精神,代表了儒家思潮发展的主流方向,并且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的人,他发展了周初以来萌发的人本思想,创立了自己的关于人的学说体系。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儒家的伦理思想一切本于人性。孔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支配着宇宙和人伦的是同一种道德秩序。更进一步说,孔子的儒家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用人生哲学,他希望人们行“仁”、“义”、“忠”、“恕”、“克己”,把“大同”作为自己的理想。他把“礼坏乐崩”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故“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孔子学说体系的核心是“仁”,它体现了孔子人的地位、

关于美的名人名言

.人的一切都应是美的,外貌、衣裳、灵魂、思想。——俄契诃夫 2.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德歌德 3.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正心灵。 4.山美不在高,而在景物;人美不在貌,而在思想。 5.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英莎士比亚 6.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英莎士比亚 7.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是内心的优美和纯洁的表现。——前苏别林斯基 8.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着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9.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价一个人。——印度泰戈尔 10.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灵就是份信用卡。——英李顿 11.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结合,只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12.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贵。——古希腊柏拉图 13.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俄托尔斯泰 14.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得丑就责怪他。——希腊谚语 15.单纯漂亮不算美,令人愉悦才是美。——意大利谚语 16.美是德的象征,德是美的本质;美与德是两个概念,又是一个实体。 17.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前苏苏霍姆林斯基 18.美的心灵像甘泉、像雨露、不仅滋润了自身的语言、形象,而且也使周围的一切都沐浴着美的光辉。 19.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20.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高尔基 21.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 22.劳动人民对美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23.美的世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的花朵要靠我们劳动的汗水来浇灌。 24.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着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身会变得更加完美,而且整个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加完美。 25.真正的幸福和愉快,包容于为社会、为民众、为人类不断的发现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之中。 26.一个人如果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始终怀有炽热的爱,有着一种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那他就永远不会哀叹自己看不到美。 27.真正的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同自然一致,一方面同人的理想一致。 28.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就是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29.我们从那些由于劳动而变得粗美的脸上看到了全部人类的美。——马克思 30.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31.青年人应该陶冶美的心灵,塑造美的形体,追求美的生活,创造美的未来。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 贡献 苏格拉底不仅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那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贡献又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搜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使知识”。他认为人们通过受到的教育能够展示出自己本身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展现出来。这些好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他还阐述了“善”的概念。他认为善就是勇敢,也代表着正义。当然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苏格拉底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当然在这里说的知识不代表着自然界全部的知识。 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知识才是最有保证的,那些自然界的知识是无法证明其正确性的。他同时还强调没有知识的人是一种无耻的存在,苏格拉底希望人能够承认自己知识的匮乏,由此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汲取知识,从而对自己完成一种升华。苏格拉底还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德与健康的体魄相互结合才能完美,所以他建议人们要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时候,他并不是只是一味的灌输,强行让别人接受他的想法,相反,它采用一种相互交谈,两个人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有名的“苏格拉底法”。通过启发学生,让学生乐

于学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以上就是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了。 苏格拉底的贡献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发明的“助产术”在今天看起来十分简单,或者说很是平常,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最主要的是,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知识的垄断打破了。很多贫苦的百姓也能获得知识,满足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以上就是苏格拉底的贡献的主要内容了。 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事实证明,苏格拉底的转向是非常明智的。苏格拉底还打破了古希腊人对于人的本身疯狂的崇拜。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人在自然面前是十分卑微的,但是人类也不需要自卑,人类可以运用自己智慧去获得正确的世界观。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说过:如果我从政,我早就会因此死定了。所以虽然苏格拉底并没有走上政治道路,但是并不表示苏格拉底政治思想消极,相反苏格拉底有他独特的政治见解,有人称他为“民主社会里的政治哲学家”。 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出现的原因也与苏格拉底所处在的那个时代有关,在伯利克里离去后的那几十年里,古希腊变成了这样一个动荡

优美语句摘抄 优美语句摘抄经典语录

优美语句摘抄优美语句摘抄经典语 录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每天都为每颗心而升起!还有哪些摘抄优美语录很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优美语句摘抄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优美语句摘抄经典语录 1)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2) 爱情是什么?生活告诉我,爱情是一双能伸能缩的手,知冷知热的两颗心。 3)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4) 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5)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6)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7) 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8)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9) 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10) 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优美语句摘抄经典语录最新 1) 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目标,去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挫折,不断去努力、去奋斗,成功最终就会是你的! 2) 没有崇高信仰的人就如同一潭死水,永远荡不起壮阔的波澜。 3) 失恋是初秋的果实,不成熟就采摘,品尝到得是酸楚和苦涩。 4) 许多人只需要再多支持一分钟,多做一次努力,就能反败为胜。成功招揽成功,失败招揽失败。 5) 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6) 今天你是否成功取决于你昨天的态度,今天的态度决定了你明天是否成功。 7)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8) 人生像激流中行驶的帆船,必定会有奋斗,为了战胜激流而奋斗,而“激流”代表的则是理想。 9)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10) 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11) 踩着别人肩膀显示自己高度的人,迟早会变成不折不扣的矮人。

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比研究

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比研究【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着东西方的古代文化,其二人的思想被视为东西方文化各自的基石。作为各自文化领域的思想巨人,其教育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后人。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异同,寻求其思想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活的历史时期相隔近一个世纪,由于地域环境、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思想各具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迄今仍对东西方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东西方教育思想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之才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都充分肯定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试图通过教育的社会再造功能和教化功能,增进个体的智慧、能力、美德,造就大量德才兼备的治国贤才,让他们去影响和挽救岌岌可危的奴隶制社会,最终构建一种歌舞升平、王道乐土的和谐社会。 孔子生活的的时代是社会动荡、纷争不断的春秋末年,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崩溃瓦解,符合时代需求的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所发展。面对礼乐崩坏、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孔子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扭转当时道德沦丧的局面。于是,孔子提出了“恢复周礼,兴办教育”,通过培养个体良好的人格品质去构建理想国家与和谐社会。 孔子主张推行德政、仁政,这就需要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政治贤才,也就是“君子”。孔子认为,“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①由此可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其目的所培养的“君子”,就是要能够明“人伦”、行“仁政”的“士大夫”,从而建立符合“人道”的美好社会。 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公平、民主的雅典,但当时正处雅典从极度繁荣走向没落、衰败的转折时期,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道德问题:“农民破产,田园荒芜,整个城邦中一幅动荡、衰败的景象。”②苏格拉底认为要解决社会道德沦丧这一问题必须依靠教育,通过教育从而使城邦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拥有知识,拥有美德。 在苏格拉底看来,作为个体的人天生就有差别,但教育可以使所有的个体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品德。苏格拉底认为,个体应该关心、审视自己的“心灵”,一个把自己的灵魂和理智看作至高无上的人,自然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能够明辨是非,自然是一个德操高尚的人,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智慧即德行”。 在教育目的上,尽管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充分肯定教育的社会功能,都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构建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为宗旨,同样都是为解决具体的社会道德问题,但也存在着细小的差别。孔子的教育目的旨在让统治者拥有“仁”的道德修养,并以政治手段使伦理纲常固定化。而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旨在使所有的个体掌握真正永恒不变的、本质的美德,他走的是一条教育伦理本质化的道路。 ①《论语·先进》 ②滕大春.外国教育史(第一卷)

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

苏格拉底与尤苏戴莫斯的对话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记录了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Euthydamus)有关“正义”问题的谈话。 “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问。“显示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问。 “肯定有”,尤回答。 “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回答。 “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是不是也能说它是非正义的呢?” “当然不能。”

“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回答。 “如果他偷窃、抢劫他们的财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 “当然是,不过,一起头,我还以为你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哩。”尤回答。 “那么,所有我们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义的一边了?”苏问。 “好象是这样。”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做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问。 “完全同意。”尤回答。 苏接下去又问道:“弱国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因此,就制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回答。 “又如儿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

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王坚文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3级教育学一班 摘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本文旨在探讨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闪光之处,以求能对现今我国教育事业予以借鉴。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一前399年)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苏格拉底生就有着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长期从事教育活动,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提出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教育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这些成就使得苏格拉底成为“在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二、教育目的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挽救雅典的危机,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全希腊的政治、社会秩序陷入了极度混乱。政治动乱又使希腊人精神世界发

生了极大的危机,人性普遍堕落,希腊的传统道德陷于崩溃。面对处于灾难和衰落的祖国,苏格拉底希望用自己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教育实践来挽救这一切。他认为造成雅典所面临的巨大危机的根源是道德和人性的堕落,因此,拯救社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善人的灵魂,领导人们追求和认识道德的善,最重要的智慧。他认识到政治对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巨大影响,为实现他伟大的教育目的,首先要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倡导专家治国,认为群众缺乏理智和政治能力,治理国家只能依靠那些少数优秀人物,在处理城邦行政事务上,他主张只能“站在专家一边,即站在能提出真理权威一边”,“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苏格拉底也反对当时盛行的以抽签办法选举执政和将军的所谓民主制。他谴责说:“用豆子拈阉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活,其危害是要比在管外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的。”苏格拉底的专家治国的思想,后来成为柏拉图提出培养哲学王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教育对象 苏格拉底的教育对象非常广泛,主张“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在苏格拉底生活的雅典时代,教育是只属奴隶主阶级的活动,然而苏格拉底突破了这种教育对象范围的局限性,把自己极其丰富的知识毫不吝啬地教给所有愿意听他说道的人。据柏拉图记载,苏格拉底曾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奴隶讨论过几何问题。他的听众既有本国青年,也有外邦学生;既有富家子弟,也有贫寒之士;既有上层阶级,也有底层人民。他自称:“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和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

精美优美语句摘抄大全

精美优美语句摘抄大全 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阑珊灯火,映照旧阁。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流年为祭。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寂寞琉璃,荒城繁心。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那些碎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9、海浪在沙滩上一层一层地漫涌上来,又一层一层地徐徐退去。我与你一起在海水中尽情的戏嬉,海浪翻滚,碧海蓝天,一同感受海的胸怀,一同去领略海的温情。这无边的海,就如同我们俩无尽的爱,重重的将我们包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