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学生一个舞台

给学生一个舞台

给学生一个舞台

给学生一个舞台

发表时间:2013-05-28T17:14:20.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4月总第81期供稿作者:◆纪建英

[导读] 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活跃,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发挥他们的正能量,建立高效课堂。

◆纪建英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四中学266109

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会还你一个全然不同的他。城阳四中多元化递进制星级评价制度,如一夜春风,悄悄吹遍了校园,不经意间驻足观看,已是“千树万树星花开”。金、银、铜星卡竞相开放,一个个崭新的“我”呈现在教师的面前,学校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回顾实施多元化递进制星级评价制度的经历,感触很多,这里,就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架起了师生交流的桥梁,利于建立和谐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新课标给师生关系以新的定位:“师为主导,生为主体”。我校的多元化递进制星级评价制度的构建,遵循了这一宗旨,架起了师生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以往,在学生心目中,办公室更多的是犯错后挨批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敬而远之”。因此,房门常常成了隔开师生交流的一道壕沟。多元化评价制实施以来,办公室可热闹了。课间经常会看到几个学生涌进来,带着自豪的语气说:老师,我背过哪一课了;老师,我们小组完成了哪一项任务;老师,我们组谁进步很大。甜甜的笑脸,自豪的话语,展示了成功的愉悦和自信,表现了欣赏他人的襟怀。知识与品德的双赢,让老师倍感欣慰。老师笑了,“好,检查检查,你背得太棒,祝贺你,给你一颗铜星”;“你们组配合得很默契,继续努力,给你们小组加分”;“这是你帮助的结果,给他一个进步奖吧”。“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老师在孩子们眼里更亲切了,孩子在老师的眼里更可爱了。一张张星卡,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立和谐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打破了以往平静得让人压抑的气氛,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展示自我的欲望。课堂上,看着高高举起的小手,迫切想说出想法的眼睛,有时让我不知叫谁好。我深知这样久违的场面是多么的可贵,因而不想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言堂”,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活跃,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发挥他们的正能量,建立高效课堂。那么,我是如何利用多元化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首先,“以优带差”,共同提高。对于班级的“精英群”,我要求他们除了搞好自己的学习外,还要帮助小组的学困生。并叮嘱他们:“帮助,不是逼迫小组后进的同学完成某项任务,而是用热心、诚心、恒心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这是一个学生的爱心、责任心的体现。”于是,经常能看到课上、课下“优帮差”“师傅带徒弟”的情景。就发言而言,一开始,不少学生都习惯当听众,只接受不表达,对课堂展示环节不热衷,而是畏惧。在组长的带领下,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怕开口”的问题渐渐解决了。学生在“展示口才”的时候找到了自信,在彼此切磋交流中,找到了成就感,在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时,体验到了幸福感。思维一旦打开,他们发现了“我能”带来的快乐,尝到了这种评价模式的甜头,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引入竞争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班级小组竞赛规则得分点上,我设立了不同的加分点,此举大大调动了小组间的争优热情。当然,这分数也不是轻易拿到的,最后要得到全体同学的表决通过才行。因此,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精心准备,充分合作。当他们真正“用心”学习时,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预习和作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再也不用老师和家长“盯着”了,相反,在教师的身后,却出现了不少的小老师,小师傅,他们成了我得力的助手。这样,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多元化星级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特有才能的舞台,满足了中学生渴望展现自我的心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之间交流多了,隔阂消失了,顾虑少了,他们更易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性格。性格开朗的大师傅,他的谈吐会感染其他学生,让他们也会逐渐活泼起来;性格内向的学生当大师傅,渴望与他人交流的内心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一定会促使他敞开心扉,与同学交流,性格也会逐渐开朗起来。在我举行“语文综合实践课”和“朗读比赛课”时,有意让几个性格内向、发言少的组长也担任小主持,他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多惊喜。在他们的带动下,两个班的学生无一例外地都参与到了活动中来。课前他们带领组员筹备材料,课上带头大胆展示。结果课堂组织得非常精彩,学生成功地扮演了一个个角色。写作中,他们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找到自信的自豪感。几次下来,他们都成了发言积极分子,自信心也提高了。

新课标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多元化评价,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

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会还你无限的惊喜。多元化递进制星级评价制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欣喜,也给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共创高效课堂,让更多的星星在校园闪烁!

当然,多元化评价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带给我们很多收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惑和思索。学生的精神面貌改进了,但如何变为动力,使我们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改进呢?如何进一步深化我们已有的成果呢?都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年、月、日

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年、月、日,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以及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区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掌握两者之间的转化方法;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课时分配: (1)年、月、日(1) (1课时) (2)认识平年和闰年 (1课时) (3)24时计时法 (1课时) (4)利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1课时) 练习课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 综合与实践制作活动日历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

第1课时年、月、日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8分钟) 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 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 皮。 2.教师出示2011年、2012年年 历,揭示课题。 (1)我们学习、生活一天,就 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日。板 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1月31 日这一天,要经过多长时间?学生 答,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 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学生答, 教师板书“年”字。 (4)年、月、日和时、分、秒 一样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 秒是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年、月、 日是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揭题: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 知识。 1.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猜出底:日历。 2.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 问题,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1.说说我们学过哪 些时间单位?他们之间 的进率是多少? 答案:学过的时间单 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2.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1)2月的最后一天 是2月30日。() (2)大月都是单数 月,小月都是双数月。() (3)大月有31天, 小月有30天。() 答案:(1)(2) (3)√ 3.(1) 蛋糕的生产日期是 2015年4月13日,保质 期5天。2015年4月17 日,这块蛋糕能吃吗? (2) 二、探究新知,认识年、月、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0分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主题图,引 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标注的特别日 子。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2011年有多 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 月是30天,2月有多少天。 3.课件出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说说与2011年 1.仔细观察2011年年历, 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找出主题 图中标注的特别的日子。 2.观察后汇报:2011年有 12个月,1月、3月、5月、7 月、8月、10月、12月是31 天,4月、6月、9月、11月 是30天,2月有28天。

读书活动有感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还你一个精彩

读书活动有感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 还你一个精彩 第三届读书节启动仪式圆满结束了,班上孩子们精彩的表现博得了现场观众一直好评。我为他们可圈可点的表演感到自豪和骄傲。 想想表演前,那份焦虑与不安让我至今记忆尤新。四天的准备时间,展示孩子们晨诵内容,这项任务对于孩子们和我来说,既是一件极容易做又极具挑战性的挑战。我们可以不加任何包装的把平时早上朗诵的内容,完完整整地展示给家长朋友,但那种展示没有任何的可观赏性。可以说只是背背书而已。内心不甘于平凡的我,决定和孩子们挑战一下自己。 《增广贤文》这本书班上的孩子已经背了一个多学期了,对于孩子们是否理解了书中的内容,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我想让孩子们在展示时加上手势,于是我开始给孩子们编手势。当我开始,有孩子就给我指出我这样编不好看,我顺着问了句,你有好的点子吗?没想到,我这一问,孩子们沸腾了。你一言我一句还加着手势做了起来。一时间,我被孩子们折服了。他们真是太有才了。一句一个手势

编排的有模有样,而且恰到好处。整个背诵内容很快被孩子们加上了手势。 在排练队形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路展现的淋漓尽致。我这个自认为永远是老师的人,不得不承认孩子们是自己的老师。 一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不可限量的想象力与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真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舞台,展现他们的精彩。 第三届读书节启动仪式圆满结束了,班上孩子们精彩的表现博得了现场观众一直好评。我为他们可圈可点的表演感到自豪和骄傲。 想想表演前,那份焦虑与不安让我至今记忆尤新。四天的准备时间,展示孩子们晨诵内容,这项任务对于孩子们和我来说,既是一件极容易做又极具挑战性的挑战。我们可以不加任何包装的把平时早上朗诵的内容,完完整整地展示给家长朋友,但那种展示没有任何的可观赏性。可以说只是背背书而已。内心不甘于平凡的我,决定和孩子们挑战一下自己。 《增广贤文》这本书班上的孩子已经背了一个多学期了,对于孩子们是否理解了书中的内容,我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 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

了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知识的. 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

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东姚镇第五中学张俊伏 来到五中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定制度,查找不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尽心尽力。同时,经过这一年来年锻炼,我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新的学年伊始,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好地改进我的工作,如何最大限度的减轻教师的负担。忽然,我想到了在师范时学校成立学生会,将学校管理得有条不紊,我何不也设立学生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真是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在学校的会议上,我向全体教师宣布了这个决定,学生会计划设六个部:学习部、生活部、文体部、宿管部、卫生部和德育部,要求各班主任在班里鼓动学生参与部长的竞选。 经过激烈竞选,六位部长脱颖而出。于是,我又连夜起草了东姚五中学生会管理实施细则,给各部部长及成员召开了会议,详细阐述了开展工作的方法,细则,并讲明了执行的办法和力度。接着,又让各部部长到各班进行了就职演讲,经过一系列的运作,学生会终于成立了。 刚成立时,我一直担心学生会的工作开展不下去、或开展不好。所以第一月,我每周都给各部部长开会,并要求他们一定要给本部的委员开会,每天都要加强督查,要求各部部长要拿出部长的样子,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对违纪的学生不但要扣个人德育分,而且要黑板通报,并加扣班级积分,每周升旗时公布班级积分,并宣读上周被扣分

的同学。经过这几种措施的齐抓共管,学生会马上深入人心,部长也很快树立了自己的威严,管理的效果也立竿见影,学校的校风校容有了质的飞跃。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学生会在我的关注下蓬勃发展,学生会各部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各部的制度也在逐步的完善。对学校的管理也越来越正规。每天的早晚自习会看到学习部的成员往返于各班,查学生的迟到早退及课堂纪律,每天开饭时会看到生活部的成员站在整齐的队伍两侧维持秩序,每天下午课前会看到卫生部的成员穿梭于学校的各个角落检查卫生……,看到他们把学校管理得津津有条,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上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体部的倡议下决定开展一次歌咏比赛。我想,这是锻炼他们能力的好机会,应让学生自己全权负责,于是我便把文体部长找来,告诉了她我的决定,她听了很兴奋,说:“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筹划一场出色的文艺活动。接下来,我发现文体部开始整天忙碌起来,先是各班报节目,除集体项目外,还穿插了个人节目。于是文体委员每天给演唱的曲目找伴奏,组织排练,动员参与,校园中随处可见同学们忙碌的身影,文体部长就更忙碌了,除了组织本班的节目外,还要准备节目单,安排比赛顺序,编写主持词等等。经过几天精心的准备,终于迎来了比赛的日子。那天,校园里彩旗飘扬,比赛前,文体部邀请老师作评委,一张张评分表发到了每位教师的手中,比赛开始了,我心里只打鼓,不知她们到底准备得怎么样?这时,只见两位主持人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舞台中央,清脆响亮的声音便在校园上空回荡:迎着太阳,让我们铺开七

巩固课--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学习(1)

巩固课--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1) 一、开篇小语 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存在一个认知--理解--巩固的过程。巩固课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即使是学生已经理解了的东西,不巩固也会遗忘,不练习也难以继续深化并达到熟练。外语课的整个过程都有巩固工作,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有巩固环节。巩固环节的目的在于保持、再认、再现刚学不久的话语材料以及刚刚识记的话语规则。巩固的形式是各种练习、概括、总结。所以,在巩固环节中应注意练习由浅入深、多样化、口笔并重、点面结合,还应注意练习曲线中的高原期以及巩固得适时。 巩固课是巩固新知识这一环节的扩大,也称练习课或发展口笔语技能课。它一般是新课、综合课的持续。同时,我们也把作业或测试分析课或分析之后的练习课,称作巩固课。巩固课的目的是达到教学过程的巩固要求,即通过口笔头练习刚识记的材料,使达到保持;或类推使用刚保持的教材,以求在听说读写中再认再现以至自由运用。巩固课一般不采用辨识性练习,其目的跨度很大,需视学生对需要巩固的材料的掌握程度确定教学目的。 二、案例展示 【案例1】人教新起点英语四年级巩固课例 创新教育的要点提示: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一)巩固内容:词汇Tian’an men Square,the Great Wall,the Summer Palace, Beijing Zoo,Beihai Park 功能句型:Where do you want to go? I want to go to the… 注:?1 want to go to the…?是本课要完成的重点。 (二)巩固目的与要求: 认知目标:感知北京的主要景点及相关文化。

把时间还给孩子 陈之华

【推荐文章】把时间还给孩子/ 陈之华 上课时数少,考试不多,不代表学习成效就比较差。 将孩子的权利放在第一位,是芬兰教育的基本着眼点。 在重质不重量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不仅生活作息正常,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芬兰从二○○○年起,连续三届在国际教育评量中获得整体平均表现最优异的公评与赞赏,以学生的学习落差比例最小、水准最平均的成绩令人惊叹。世界各国无不对芬兰连续三届都能稳执牛耳感到好奇不已,亟欲知道其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但真要去探究一个体制成功的原因,通常不会有标准、单一的答案,更没有三言两语就能道破的「秘诀」。教育,牵涉到的是一个社会深根蒂固、行之久远的基础价值与普遍观念。从这些价值与观念所导引出来的学习方式,以及对于教育终极目的所为何来的看法,都左右了教育的内涵,和孩子能否正常学习。 学习时间的长短值得重视 芬兰教育裡有一个很基本的着眼点,就是把孩子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对孩子的人权和学习成果的隐私给予最充份的尊重;更把学习的时间长短,视为每个孩子生命权益的一部份,给予高度重视。 以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时数」来说,芬兰教育的上课时间少、假期长、不做过度机械式的演算练习、看重过程甚于结果、不让孩子成为天天追逐考试成绩的机器等,拥有的是一个重「质」甚于「量」的学习观念。 今年一月下旬,在北欧住了六年的我们搬回台北,我们到大女儿即将就读的国中,向校务单位了解上下学的时间,校方说:「上午七点半到校,下课时间平日为四点、周四为五点。」我除了瞠目结舌外,当场心底即刻盘算起来:孩子待在学校的时间,不就是八个半到九个半小时?哇,每天的上课时数,几乎比在芬兰的学校多了两个小时! 开学数周之后,我才更明了,国中学生虽然必须准时到校,却不见得都能够准时放学下课。这和总是准时下课的芬兰,非常不同。有时我们这里的学校会要求学生在课后留下来考试,或是准备不同的活动。真要严格算起来,以本地的公立学校来说,学生一天平均待在学校的时间可能超过九个小时,这还不包括放学后的补习、写功课、应付隔天大小考试等等,难怪会有为数不少的国中生得忙到半夜才能就寝。 深入想想,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为了考上一所大家所谓的「优质」高中,必须花在学校上课、课后补习、做功课与准备每日考试的时间与压力,可能比一般的上班族都还要来得辛苦和疲累。不让教育本质本末倒置 为什么芬兰在基础教育的上课时数,可以只有欧洲国家(如荷兰、义大利等国)不到七成的时间?而且,芬兰孩子每周花在学习数学的时间,不到韩国学生的一半,却也能达到国际评量的水准与高度均衡?这主要是因为芬兰教育全然不需要倚赖补习,以及「偷跑」先学。教学完全仰赖体制内的学校教师,老师会在课堂上好好的授课,学生也因为不需要额外去补习和提前的跨年级学习,反而能较专注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

给学生一个舞台,让语文课堂“靓”起来

给学生一个舞台,让语文课堂“靓”起来 发表时间:2016-12-09T14:55:45.36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作者:张家言 [导读]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高级中学 750001) 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学科效率和质量的重中之重。在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展开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基本“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已被异化为“听”的能力。由于我们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丧失了这种能力。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的、学生自主的研究性教学形式,把被教师占领的课堂舞台还给学生,恢复学生“学”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转变观念;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却是喧宾夺主、越俎代庖,以致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是教师“独占讲台”“抢尽风头”,学生却是“云里雾里”“不知西东”。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应付,毫无选择地接受,致使我们的语文课在教师和学生的眼中都变得枯燥和乏味,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越来越差。 《礼记?学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表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知,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所以说“教”的本质是“喻”,“教”的最高境界也是“善喻”。只有“善喻”的语文教学才会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呢?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舍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和体验 面对语文教材、面对课堂,很多教师往往不敢把阅读的权力放给学生,舍不得给学生时间让其充分地阅读。总是怕学生读会耽误时间,然后完不成教学任务,怕学生理解出现偏差。于是在阅读中动辄就是一分钟浏览、半分钟速读,在给学生时间读的这块显得很“小气”。宁愿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词语到句子,从段落到中心进行“肢解式”的讲解分析,唯恐遗漏,唯恐讲得少,这样的课堂“纪律良好”“气氛安静”。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能做的只是记录和记忆。时间一久就会因单调而令人厌烦,学生就会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越来越不重视语文学习。 科学家一再证实,仅仅靠听觉得来的信息,能够留存的肯定有限,特别是被动的听觉接受,其效果对某些人来说往往是走向反面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不出来,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本来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索然无味的机械化程序。因此,教师首先要敢于“放”。即把时间放给学生,把阅读、理解、感受、体验的权力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和体验作品。当然,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和知识视野有限,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未必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教师要敢于相信学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要敢于鼓励和赞赏。即使是肤浅和错误的,教师也应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的自我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堂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最大的鼓励,足以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环境决定心境,营造良好、宽松、平等、真实的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透过语文课,给学生开启一扇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认识人生的窗口,把学生引领到爱与崇高的境界中来,让学生循着真善美的脚步,探寻自然,融入社会,塑造人生。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 1.以情然情 语文课本中的不少文章都是蕴含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本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针对当前高考的改革语文教学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比如在讲周涛的《巩乃斯的马》一文时,学生大多只能欣赏到其文字的优美但对于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生命的强烈呼唤以及一个民族在一个错误时代的病态与悲哀,都很难真正理解。为此,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了大量文革时期的史实,并播放了很多图片,笔者还给学生讲述了文革期间爷爷的故事。通过讲解尤其是笔者讲的有关爷爷在文革期间的故事,学生对那段历史很快有了清晰的认识,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马,什么是“龙马精神”,也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理解了那个时代的无奈,理解了如周涛般那些人的苦楚。笔者通过图片和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在解决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讲授李煜的词《虞美人》时,笔者先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描述自己的愁,然后请他们到作品中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愁的。通过对比学习,同学们终于明白了这首词之所以被称为“千古绝作”的原因,也体会到了词作中字字浸泪、字字泣血的巨大悲痛。 3.音乐、视频渲染 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和视频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音乐和视频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还要考虑音乐、视频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视觉的通感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虞美人》这首词时,笔者反复听了几个版本的《虞美人》,最后选定邓丽君版的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因为笔者认为这个版本的歌听起来最为悲戚,也最能体现歌者的一字一泪。实践证明,笔者的选择是对的,下课后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听音乐的时候联想到李煜的身世遭遇,心里面觉得酸酸的,竟有想哭的冲动。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把语文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相反,教师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备课,充分备课,有主见地、个性化地备课,而不能满足于抄教参和套用现成教案。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备学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对所学文本的预习情况,充分掌握学生已经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状态和结果。教师更需要考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

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

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英语 --仁爱七年级上Unit5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放在了课程任务的首要位置,而我们都知道,兴趣、自信心对于一个孩子学习英语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尽力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学会捕捉新鲜事物,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分析事物,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笔者在《仁爱》教材实践半年多以来,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注重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例描述: 《仁爱》7年级上Unit 5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movies”,内容涉及电影的类型,用形容词描述相关类型的电影,谈论对某种类型电影的喜好。要求学生能就某一类型的电影或某一部电影作出简单评论,说明电影的类型、影星, 对电影的评价等。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几乎都围绕“电影”这一中心话题设计的。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本单元内容的总体分析,我把第一课时范围确定在Section A 1a—2c.。通过学习表示电影种类的词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英语来表达不同类型的电影,如: comedy, thriller, documentary, action movie等并初步学会用已学过的形容词对一部电影作出简单评论。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型期, 学生学习本课主要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知识难度: 本单元的电影名词和与此相关的形容词不容易上口,电影名词又比较多,学生从心理上可能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这对我们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电影知识难度:他们掌握中外电影的知识不多,加之学习英语的时间不长,在谈论这一话题时可讲的东西不多,这对我们教学又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基于上述因素着重通过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所学的有限的英语知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表现欲望,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英语表述电影类型并作出简单评价。同时通过本课学习增加学生对中西方电影文化的理解。 1.掌握表示电影类型的单词或短语:action movie, comedy, documentary, thriller. 并能用前面单元已学过的形容词如great, good, interesting, boring, fun, relaxing对电影进行简单评价。 2.掌握两个重点句型:Do you want to…? 和What kind of…do you like?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学生课业负担小结

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之我见 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使孩子们的童年世界充满七色阳光。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把教材备透、精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愉悦、快捷地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方法,教师通过备课、研讨、听课、评课、写出反思等环节,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还要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的负担真正减下来。 1、作好充分的课前备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课标要我们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堂设计,并对课堂作好必要的预设。教师在拟制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照顾“两头”,即对进步慢的学生和优秀生因材施教,提出有区别的教学任务,使慢进生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上的缺陷填补上。教师应选择与本课、本班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使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贯穿“三主”意识,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其实,真正的备课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每一节课,这样方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 2、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预习了,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更加高效,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1)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城西七一学校叶红英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我觉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等。所以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然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二、给学生质疑的时间 质疑,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和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归纳选择,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决不多讲。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三、给学生讲话的时间 叶老曾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技巧和能力。”遵照此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 四、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充分发挥这种集体的作用。在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基础上,我给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交流,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让其他同学也从中受益。这种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有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才能够充分利用新课标提供给我们的主动空间,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课堂给学生一个个性飞扬的舞台

语文课堂,给学生一个个性飞扬的舞台 ——以《合欢树》为例谈改善师生关系、促进个性化教学 松江四中范蕾 课堂,是一个师生沟通的生命场,在这场“生命陪伴生命”的行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从而真正促进个性化教学。《上海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本文中所指的“个性化教学”是指适应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个性化教学”打破传统课堂强调“统一”的思维模式,不以生产“统一”的“知识容器”为目的,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 1、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推进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 认知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已有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都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学生的认知起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我们上课的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并完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课堂上开展的各项活动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如《合欢树》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作者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生1:对母亲的思念。 生2: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母亲的愧疚。 生3:赞颂母爱。

师:哦,同学们的理解集中在对母爱的怀念和愧疚上,都不错,但会不会还有一些别的情感?我们且慢慢体会。 由此可见,在学习《合欢树》一文前,学生比较了解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对“母爱”主题的理解并不是本文的学习难点,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前提下,更容易关照到在教学过程应侧重对“母爱精神传承”的阐释上。只有了解学生认知起点,才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 《合欢树》教学片段二: 师:在预习反馈中,同学们有一些疑问,我把相对集中的问题整理出来。 PPT展示三个质疑问题: 1、本文第一段写到了由“作文竞赛”引发的争论,似乎与后文没有联 系,这段描写在文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虞怿凡、李俊男、还海杰等 2、关于“我的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吹过树林”一 句,“风”是可以看见的吗?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施晴磊、费华雯、朱静文等 3、本文的题目是《合欢树》,但为什么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母亲, 只是在最后的部分提到“合欢树”?这棵树仅仅是指庭院中的那棵树吗? 合欢树到底代表什么? ——范家俊、赖雯薇、乐彦等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快速回顾课文,解决质疑。(生讨论交流) 《合欢树》课堂教学以学生需求为起点,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需求。课堂教学所解决的问题全部来自学生质疑,课堂是真正解决学生疑惑的场所。只有在此基础上精心重组教材,整合问题,才能充分激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个性表达的意愿。 2、帮助学生搭建表达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沟通平台。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射阳县初级中学王瑞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参与改革的实验者之一,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整容与改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下面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存在哪些困惑”三个方面来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一、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一)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例如我所教的初三数学,复习时知识点较多,以前每堂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学生在下做笔记,一节课讲30多分钟,然后让学生做课堂检测,甚至有时候满堂灌。 (二)课堂空间上,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几乎每堂课,我们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的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 (三)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长久以来,并很可能在某些环境中持续下去,不少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教师所讲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去考虑学生的对于问题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回答课本上或教师自己认为标准的答案,有时学生提出异议,不去解析或进行冷处理,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就可。 (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尊严,特别是人格尊严和思想尊严。在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毫无人格的尊严和思想的尊严,教师只把他们当成生产线上的产品,而不是活生生与教师平等的人,教师往往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性格。 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我们采用上述一些传统的方法教学,教师花费较大的气力却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往往一个题型经过高三三轮复习做十几遍仍然不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 二、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期获得同仁们指正。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如何合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

如何合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是指学生一天上学前和放学后及周六、周日这些完成正常课业任务以外的闲暇时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了产生学生之间成绩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一名希望成绩快速提高的学生来说,明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课外活动没有得到合理安排,许多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课余时间的学生感到无聊便走进了电子游戏室,以此消磨课余时光。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反复跟学生强调,长期这样下去的坏处,玩游戏不是说不可以,但不能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放在游戏上荒废了。相反,如果学生把所有的课余时间全放在学习上,固然也是不行的,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如何合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这没有一个绝对的模式。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通过绘画、书法、上网查资料、环保等活动,了解课余生活的广阔领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提高课余生活质量,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家长在课余时间也应该帮助孩子减压,可适当安排一些文体活动,也可带其旅游,还可让其上上网,看看电视,与同学一起逛逛街等,做一些有助成长的事情,让其放松一下身心和神经。千万不能在课余时间把孩子关在家里做作业,要还给孩子应有的空间,还给孩子自由快乐的空余时间。 关于课余时间的学习,在安排上应该讲究科学性,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一般的规律是,一天中早上或是晚上,头脑最清醒,记忆力也最好,适宜安排记忆的内容,如记单词、背课文等;心情较

愉快、情绪较兴奋、思维最敏捷的时间可以安排理解类的内容,比如解决难题;意志力较强、注意力较易集中时,适宜复习比较枯燥或自己不大喜欢的科目;而注意力不易集中时或是零散时间就要安排难度不大、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了。同时还要注意文理学科的交替进行,相近的学科不宜安排在一起等。 总的来说,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容我们忽视。

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姚福成李宏萍 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学校教导处133724 作者简介:姚福成,男,汉族,党员,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学校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延边州骨干教师,参与研究省级、州级科研课题,并顺利结题。主要研究方向——中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有《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网上调查显示学生不满意老师的十种行为》、《山谷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秉烛炬气概,效春蚕精神》等多篇文章在省级、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李宏萍,女,汉族,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学校教师,多次出省级、州级、市级公开课,独立承担州级课题并结题,发表过《“导读自学互查总结”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等文章,研究方向——中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为了便于发表可以不介绍)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就应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作为教师,就要高效利用课堂。但是,当下大多数教师还是讲的太多,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把“讲”的机会还给学生 我们在讲课时总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中总觉得自己讲的要比学生说的多,一些本该由学生说的,很多由老师代替了,其实有些问题学生能够回答,而且可以回答得很好,可是却被老师剥夺了权利。还有些重点,总怕只说一遍,有些学生听不着,记不住,于是重复二遍、三遍。所以,教师不能太想“讲”、“讲”太多,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和开拓“说”的空间。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着去改变过去的“滔滔不绝”。复习旧知识时,变老师“倒片子”为学生说;探索新知时,让学生猜、议、评,在关键处、疑惑处、转折处教师再加以点拨,并且考虑到同龄人的语言比教师成人化的语言更易于同龄人接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教师不包办代替;巩固、小结时,也由学生讲感受,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不是端着书,照书读完了之;讲评作业时,鼓励学生拿到作业本,经过独立思考后,主动对老师讲错在哪里,怎么错了,实在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再给予讲解。

给学生一个舞台

给学生一个舞台 金山街学校刘小茹那天上午第三节课,我和往常一样走进三年级的教室,又和往常一样开始我的课。那天我们学习的是What will you/he/she do this weekend? And I/We/He/She will do something 以及What will you good friend do?”这两主要句型。我还是和往常一样,从简单的对话入手,导入、呈现、新授,接着巩固练习,一问一答操练句型。学生也似乎已经习惯了我,静静地听着,但是上课举手的人却寥寥无几,而且总是那几双小手。课堂上静悄悄地,似乎缺少了些什么,是我缺少激情还是他们缺少兴趣? 下午第一节课,四年级,刚好教学内容比较接近——时态都是将来时。所以我也就打算先复习三年级的内容,然后再教生词应用到本课里去。已经熟门熟路的我原原本本地按照在三年级上课的模式继续。又到了操练的时间了。突然,我的脑中一闪,想起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个文字游戏,今天就搬来用一用吧。于是,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哪一组最有默契?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个学生在纸上写出周末你所喜欢做的事,另一个同学在纸上写上你最喜欢的好朋友喜欢做的事,但是千万不能让对方看见你在写什么,不然做弃权处理噢!。”看到学生的高兴,我也顿时浑身来劲,“One,two,go!”随着我发令声一响,学生便飞快的行动起来。“OK,Stop. Let’s listen. Who wants to try?”

一双双小手齐刷刷的举了起来,眼睛里充满的微笑和期待,好象在对我说,Miss Liu, Let me try。我先请了一组上课比较认真又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S1: What will you do this weekend ? S2: I’ll go to the zoo. What will you do ? S1: I’ll play football and go shopping . 哈哈哈,同学的带有动作和表情的表演惹得全班学生都大笑起来,连站着回答问题的学生也笑了起来。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连平时上课坐着从不举手,课后从不读课文的何诗昂同学也举起了手,我连忙叫他,并为他安排了一名和他较好的同学一起完成对话。 S1: What will you do tomorrow? S2: I’ll play basketball with you. What will you do tomorrow? S1: I’ll phone you and play basketball.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更有几个男孩子大声的喊:Good!再看看何诗昂,高兴地咧开了嘴。这一节课,不仅是他,全班的学生都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愉快之中。 星期五到了,又该是三年级的英语课了。由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接触到英语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较明显的分层:有的同学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有的则不喜欢。如果沿袭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那么课堂上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场面又会重演。我该怎么办呢?周三四年级英语课堂上热烈的气氛让我豁然开朗,这节三年级的英语课我何不采用学习英语歌曲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呢?歌曲是

《时间与空间》小论文

《时间与空间》小论文 10级严济慈班蔡一鸣一,“火车过隧道”问题的修改与讨论 1,问题的提出与简化 课本中曾经提到过“火车过隧道”问题,原本看似矛盾的结果最终由“同时的相对性”得以解释:在与隧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看来,车与隧道中点重合时前后门同时关上,将因尺缩效应收缩的火车关在隧道内,故火车会与前门相撞;而在与火车相对静止的参考系看来,隧道前门先关上,然后才有车与隧道中点重合,最后后门关上,因而也会有火车与前门相撞。尽管在火车参考系看来,火车并未完整地被隧道关在里面,但火车的撞毁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回避。类似地,注意到在“坦克过壕沟”问题中,同样也是由于坦克前端向下的偏移使火车撞毁,从而回避了火车在壕沟参考系看来是完整地落入,而在火车看来则是“粉碎”地落入的区别。 我不禁想,如果对“火车过隧道”问题加以修改,使火车没有撞毁或者用因果关系的制约,强迫后门的动作在时间上在前门动作之前,会呈现出什么情形呢? 于是,我对原问题加以改造:火车与隧道中点重合时,同时关上隧道的前门与后门,并由后门向前门发射一束光信号,当前门接收到信号时打开前门。 由于此时问题的关键点已与中点无关,同时为了简化下面的讨论与计算,故将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当隧道后门与火车尾端重合时,同时关闭前后门并由后门向发射信号。 考虑到既然后门向前门发射信号是以“有限”而非“无限大”的光速来讨论的,那么就不应该再认为可以在某点重合的“同时”关上前后门,因为“关门”这个命令的传播也是需要时间的。故将问题修改为:初始状态为后门打开,前门关闭,当火车运行到尾端与隧道后门重合时,由后门发射一束光信号至隧道前门,当前门接收到信号时打开前门。 2,表面上可能存在的矛盾 在与隧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记作K系)看来:火车尾端重合后,由于光信号的速度比火车快,故信号可能比火车前端先到达前门,则前门先打开,故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