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第Ⅰ卷(36 分)

古镇作为交通要隘.的功能已成历史,但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秉.承家训去异地,传承家风创新业,黄峭的子孙后辈的发展空间被拓宽,也成就了历史中家风传承家族延续的一段佳话。这些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以下跳棋的方式向更遥远的地方探索。后人足迹遍及粤、赣、滇、黔诸省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他们秉承先人教诲.,在异地发愤.图强,卓有成就,成为一支望.族。

家训文化家风传承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对祖先黄峭的往事犹.为熟悉,听他,我知道了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还撰写《家训》十七款,提出孝双亲、笃爱悌.、敬尊长、睦邻里、畏法律、戒非为、崇勤俭、慎交友等规训,还将其改编成朗朗上口的《训子诗》,蕴含着对子孙的训诫.和启蒙。其后人也矢.志求学,涌现状元两名、进士十九名。

多年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在东南沿海的崇山峻岭之中,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还孕育了广为传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当地人敢闯敢试、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八闽文化的独特风格。这样一种悠久的文化渊.源,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撑,激励当地人始终保持着一种韧劲和冲劲,并不断加以延续和升华。

站在古镇谯楼,我不禁极目闽山鹭水,,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在今天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瞭.乱且充满诱惑的

世界里,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的创业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的免疫力,在前行的路上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断行稳致.远。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秉.承(bǐng)犹.为(yóu)训诫.(jiè)发愤.图强(fèn)B.要隘.(yì)爱悌.(tì)渊.源(yuān)矢.志求学(shǐ) C.教诲.(huì)迁徙.(xǐ)塑.造(sù)行稳致.远(zhì) D.望.族(wàng)谆.谆.(zhūn)汲.取(jí)眼花瞭.乱(liáo)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循环往复侃侃而谈古往今来筚路蓝缕 B.周而复始娓娓道来抚今追昔筚路蓝缕 C.周而复始娓娓道来古往今来宵衣旰食 D.循环往复侃侃而谈抚今追昔宵衣旰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时间 11 月 22 日凌晨,小组赛 H 组第 5 轮,多特蒙德队在主场经过 90 分钟的激烈拼搏,热刺队 2 比 1 战胜东道主,获得小组出线权。

B.在政府简政放权以及“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出租车管理改革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C.中国提出亚太地区安全构架理念,不是要推倒现有的安全机制框架,而是对现有的亚太安全机制进行调整,补充基于双边同盟的亚太安全理念的局限和不足。

D.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 10 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4.下面所列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

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

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也都是药物。《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

(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5.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陶弘景 B.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C.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 D.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

6.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

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B.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

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

C.“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D.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治疗疾病就认

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

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

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

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三、(15 分,每小题 3 分)

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祖规,宋武帝之临徐州,会薛安都举彭城降北,规由是陷魏。父祉,魏侍中。侃少而瑰伟,雅爱文史,弱.冠.随父在梁州立功,以功迁使.持.节.,领泰山太守,进爵钜平侯。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

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兖州刺史羊敦,侃从.兄.也,密知之,据州拒侃。侃乃率精兵三万袭之,弗克,仍筑十余城以守之。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为充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

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至渣口,众尚万余人,马二千匹,将入南,士卒并竟夜悲歌。侃乃谢曰:“卿等怀土,理不能见随,幸适去留,于此别异。”因各拜辞而去。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太清元年,征为侍中。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

阳,高祖问侃讨景之策。侃曰:“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宜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袭取寿春。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敢便逼京师,遂寝.其策,令侃率千余骑顿望国门。景至新林,追侃入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侃命斩数人,方得止。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西两面起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楼

车,高十余丈,欲临射城内,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不劳设备。”

及车动果倒,众皆服焉。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侃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侃不能饮酒,而好宾客交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性宽厚,有器局,尝南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匿,侃慰喻使还,待之如旧。

(节选自《梁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淹:埋没B.侃斩其使者以徇.徇:示众 C.遂寝.其策寝:息,止D.岂复计.此一子计:考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夜溃围而.出因人之力而.敝之 B.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某所.,而母立于兹 D.一日一夜乃.出魏境臣乃.敢上璧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

/焚之俄尽 B.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

焚之俄尽 C.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

之/俄尽 D.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

焚之/俄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故以弱冠泛指不足 20 岁的男子。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使者所持之凭证。C.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即堂兄。同祖亲属,古称从,六朝称同堂,唐始称堂。D.仆射,官名,起于秦代,凡侍中、尚书等官皆有,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指其中的首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侃功勋不凡,意志坚定。他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得以进爵;但为了完成父亲遗愿,不为利动,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南归。

B.羊侃通情达理,谋事深远。南归途中,体恤下情,任凭部下选择去留;侯景造反前,羊侃就准确预言其谋反意图,后又及时提出讨伐对策。

C.羊侃孔武有力,善于用兵。羊侃膂力过人,能使硬弓;守城讲究策略,战术得当,灵活机动,或主动出击化解劣势,或静观其变以逸待劳。

D.羊侃多才多艺,豪爽大度。他爱好文史,精通音律,自创曲子,颇有新意;为人宽厚,喜欢结交朋友,尽管酒量有限,但却常与人豪饮同醉。

四、(24 分)

第Ⅱ卷(114 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3 分)

(2)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2 分)

(3)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2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11 分)

唐叔良溪居张羽①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②灯光静坐中。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①张羽:元末江南诗人。

②香灺(xiè):灺,灯烛灰,此指香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野望通”三字,既交代上句“思无穷”的缘由,又统摄该句以下三联的描写与

感喟,是全篇的“诗眼”。 B.首联叙事。“每到”可见是常来,对风景本当不再经意,却仍“思无穷”,看似

无理,实则笔法曲折,引出并凸显四野风景之妙。 C.片雨,阵雨;隔村,村落挨着村落;疏林,稀疏的林木。颔联中所望之景反映了

主人疏懒、淡泊的心境。 D.本诗描述了到好友唐叔良书斋所见景色。尾联看似是提问,其实是称赞友人。

“几人同”三字,又暗示自己是其同道,表达了仰慕之情。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辞亦值得品味。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的“犹”“已”

两字的妙处。(4 分)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感慨人生短暂,是古代诗文的重要主题。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比喻的方式说:“① ,去日苦多。”李白也用相同的方式直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② 。”王羲之以对比的方式哀叹:“③ ,齐彭殇为妄作。”苏轼也以对比的方式写道:“④ ,羡长江之无穷。”陶渊明在⑤《》中也以对比的方式写了和苏轼相似的感叹:“⑥ ,感吾生之行休。”

五、(21 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 16-20 题。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彭程

(1)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2)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祥.。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

(3)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荫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节日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4)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

夏夜,在姑娘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

(6)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除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7)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

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材,遮蔽了周遭街巷。这样的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8)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它们千百年来,

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色,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9)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

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10)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6.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骀.荡(dài)旖.旎(yǐ)叠.加(dié)耳熟能祥.(xiáng) B.静谧.(mì)横亘.(gèn)憩.息(qī)驱.除瘟疫(qū)

C.匆遽.(jù)递嬗.(shàn)血.脉(xuè)潜.移默化(qián)

D.混.沌(hùn)衍.生(yǎn)思维.(wēi)懵.懂无知(měng)

17.对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文章开头描写春夏秋冬的水上风光是为了体现四时各异的情趣,从而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 B.作者提到童年夏夜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牵牛织女星的事情,意在表达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

C.第 7 段以“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象征我国民俗节日历史悠久,更好地表达了感情,突显了主题。

D.第 9 段借用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的故事,是为了表明不同民族保持自己独特习俗的重要性。

E.文中民谚、古诗的引用增加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俗节日生动、温暖充满情感和韵致的特点。

18.从全文看,题目“岁月河流上的码头”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5 分)

19.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

节”这四个节日?(4 分)

20.通读全文,分条说说民俗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5 分)

六、(9 分)

2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不是……而是……”的句式解释施密特所说的“互联网将消失”的含义,不超过 50 字。(4 分)

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的前 CEO 埃里克?施密特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曾说过:“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互联网将消失。”而施密特在演讲时却大胆预言:“未来将有数量巨大的 IP 地址、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虽感觉不到却可与之互动的东西,时时刻刻伴随你。……”Kevin Kelly 在《失控》中说:“最深刻的技术是那些看不见的技术。”

22.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艺术品。下面是某位同学设计的文创产品开发的

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 个字。(5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何谓也?”孔子回答“绘事后素”。

“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底色”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C 6.B

7.B 8.A 9.D 10.C 11.A 12.B

13.(1)这时候侯景已经突然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按次序(或:没有一点秩

序)。

(2)叛军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

(3)(大火)蔓延烧毁了七十多艘船,所焚烧的金帛数不完。

14.(1)A

(2)“犹”字,还,仍然的意思,可见前村、后村皆有夕照,唯溪居上有“片雨”,表现了心态的平和、内心的闲适。“己”字含有“惊悟”时间流逝之快之意,见疏林间掩映秋水,乃悟秋日己到,树木调零。

(3)这首诗塑造了在溪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开阔的居所未反映其隐士的身份,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自遣的隐居生活,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15、譬如朝露;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哀吾生之须臾;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

16、C

17.DE

18.比喻。文本将一年的日子比喻为一条长长的河流,将传统节日比喻为“码头”,人生就是岁月河流上的行舟。河流上的行舟不时停靠于河流边上一个个景色各异的“码头”,旅人则借此暂时“憩息”,更于心中贮藏诗意的沉醉,生发种种感悟。用河流与码头紧密相依的关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们与民俗节日的关系。

19、①这四个节日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四段文字照应第一自然段。

②这四个季节最能代表具有农耕传统国度人们的美好愿望,对丰收的渴望与喜悦,对爱情和亲情的追求。

20.①民俗节日呈现区域和轮廓,使生活充满节奏和韵律。

②民俗节日使日子变得生动和温暖,充满情感和韵致。

③民俗节日负载灵魂的喜悦和哀伤,使生活充满诗意。

④民俗节日是铸造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认同感和历史归属感。

⑤民俗节日为人生旅途提供栖息空间,让心灵得到安适和从容。

21、施密特所说的“互联网将消失”,不是指互联网真的不存在了,而是指互联网将成为我

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我们已经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

22、制定文创产品目标之后,首先组建文创团队,收集新鲜创意,然后再考虑是否保留了其自身的文化特色,是否符合大众生活实际,是否能跟得上现代潮流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文创产品立意,最后进行文创产品开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