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泻 下 药

第三章 泻 下 药

第三章  泻 下 药
第三章  泻 下 药

-、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使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泻下:既指“下法”,是“八法之一”,是运用具有泻下攻逐、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利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

二、作用与适应证:

1.通利大便:

(1)热结便秘:邪热与肠中糟粕相结而致大便秘结不通。症见:大便秘结不通,腹痛拒按,高热口渴,苔黄而干或高热神昏。

(2)寒积便秘:脾肾阳虚,阴寒凝集,温运无力而致大便秘结不通(临床较少见)。症见:大便艰涩,排除困难,腹中冷通,四肢不温、舌淡苔白。宜配温补脾肾药。

(3)肠燥便秘。

2.清热泻火:实热内结,症见高热不退,甚则神昏谵语。此时有无便秘,均可应用,通过泻下清除实热。

3.攻逐水饮:水饮停蓄、胸水、腹水。

三、分类:根据泻下药的药性特点及使用范围,分为三类,既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攻下药:作用较猛,易伤正气,用于便秘。

润下药:作用较缓和,用于便秘。

峻下逐水药:作用尤为峻猛,用于水饮内停。

四.配伍规律

1.兼表证:先表后里。若便秘严重,则表里同治。

2.体虚兼便秘:配补虚药。

五.使用注意.

1.攻下药、峻下药作用峻猛,易伤正气,故奏效即止,不可过服。

2.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忌用。

3.毒性较强的泻下药,一定要严格炮制,控制剂量,避免中毒。

一、药性特点

性味苦寒,归胃、大肠经。

二、作用与适应证

1.泻下通便:

(1)热结便秘大便秘结不通,腹痛拒按,高热口渴,苔黄而干或高热神昏。

(2)冷积便秘(寒积便秘) 大便艰涩,排除困难,腹中冷通,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2.清热泻火:

(1)高热神昏,谵语发狂或目赤肿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血热吐衄等。

此时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以清除实热或导热下行,起到“上病治下”“釜底抽薪”的作用。

(2)湿热痢疾:(腹痛,里急后重,泻痢不爽)“通因通用”之法.配清热解毒止痢药。

(3)食积泻而不爽。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的理论指导,目前临床上常以攻下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祛瘀药等,用于治疗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泻下药均有明显的泻下作用,都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刺激胃肠道粘膜,使肠蠕动增强而致泻。此外,部分药物还有利尿作用,可使尿量明显增加;部分药物有抗感染作用,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某些药物兼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

★大黄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其色黄,故名。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

炮制:生用、酒炒、酒蒸。

别名:将军、川军、锦纹。

饮片:多横切成片,去净粗皮,表面棕褐色,断面黄色或黄绿色。体结实,气微香,味苦而涩。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应用】

1、泻下攻积:

(1)热结便秘。腹痛拒按,高热口渴或高热神昏。配伍芒硝、厚朴、枳实等,如:大承气汤。

(2)冷积便秘。配伍党参、附子、干姜等,如:温脾汤。

大黄苦寒沉降,有较好的泻下作用,为治积滞便秘的要药,尤以热结便秘为宜。

(3)湿热痢疾初起。配伍木香、黄连等。

(4)食积腹痛,泻而不爽。配伍青皮、木香、枳实等。

2.清热泻火止血:

(1)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牙龈肿痛。本品苦降,能降上炎之火。

(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

现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3.解毒:

(1)痈疮肿毒。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

(2)肠痈腹痛。配伍牡丹皮,桃仁—大黄牡丹皮汤。

(3)水火烫伤。单用或配地榆粉,麻油调敷。

4.活血化瘀:瘀血之产后腹痛、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等。

此外,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淋证。

※现在临床常用于胆石症等,与芒硝、黄芩、木香、枳壳等同用,有排除结石之功效。

剂要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使用注意】

1.孕妇、经期、哺乳期忌用。

2.脾胃虚弱者忌用。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泻下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作用于大肠,可显著增加大肠运动,并使大肠中水分增加,而对小肠则无影响。 2.生大黄能治疗和预防应激性胃溃疡的出血,表现为出血程度明显减轻,出血灶、出血面积明显减少,其机理为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蛋白酶活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溃疡的目的。

3.保肝利胆作用。

4.收敛止泻作用:大黄中鞣质含量较高时具有收敛止泻作用。当服用小剂量(0.05~0.3g)大黄时,常出现便秘而非泻下,这是由于所含鞣质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过少的泻下成分对大肠刺激作用所致。

5、止血和活血作用:本品通过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脆性,兴奋胃肠道的局部血管,同时也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使凝血时间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有助于止血,同时可增加血小板的粘附性和凝集能力,从而加速止血。近年发现服用大黄的病人,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均下降渗透压高者降至正常,出现类似输液的血液稀释作用。其稀释作用可能是通过它的渗透效应促进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从而使血液稀释,红细胞比积和血液粘度下降;并发现大黄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其中酒制蒸大黄的作用比其它大黄制品均强4倍。

6、抗真菌、抗病毒、抗炎作用。

7、解热降温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急腹症:

(1)肠梗阻:生大黄研末,成人每次9克,老幼减半,用开水冲服或胃管注入,日2次,共治疗25例,单纯性肠梗阻11例,粪块性肠梗阻8例,一般服药1~3次,4~24h内病人可排气、排便,

(2)急性胆囊炎、胆绞痛:内服单味大黄煎剂治疗急性胆囊炎,每次30~60克,每1~2h服1次,直至排便5~6次,腹痛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大便困难配合清洁灌肠,恶心呕吐加针灸或灭吐灵,腹痛严重注射阿托品。结果,疗效较好,无副作用。以生大黄10~20克,木香10克,加开水300ml浸泡10min后,频频饮服,结果治疗45例胆绞痛,显效(服药1小时完全缓解或明显减轻者)21例,有效(胆绞痛在服药后1h煎情,患者能忍受)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

2.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3.治疗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4.治疗急性菌痢、肠炎:以生大黄成人每次24~30g/日2~3次,幼儿酌减,水煎服,治疗14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除腹膜炎2例及麻痹性肠梗阻1例疗效差外,,皆痊愈.

5.治疗闭经、排卵功能失调:将生大黄120克,用白酒浸泡,晒干后研末,用长流水、米醋各25ml,煮沸后加入大黄末,搅拌冷调起大泡,泡破冒青烟如老酱油为佳,待凉后团如鸡蛋黄大,重15克,1丸/日2~3次,治疗瘀阻型经闭25例,治疗1~10个日,均愈。

6.治疗新生儿脐炎:大黄粉0.3~1g,每日1次,上敷脐部,治疗新生儿脐炎50例,经治5天,全部痊愈。对照组3%双氧水及75%酒精洗脐部,涂以2%龙胆紫,治疗49例,愈35例。

★芒硝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品为针状结晶的聚合体,结晶细茫如峰,故名。

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石,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放冷析出的结晶,通称“皮硝”或“芒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加水与朴硝共煮,取上层液,放冷析出结晶,即芒硝。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

朴硝:粗制品,作用较猛,用于泻下。

芒硝:质地较纯,作用较缓,用于泻下。

玄明粉:质地最纯,作用最缓和,多用于五官科。

饮片:结晶为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置空气中即风化,由外层变为白色粉末。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下软坚:用于热结便秘。配伍大黄等,如:大承气汤。

现临床常用于胆石症腹痛便秘者。

2、清热:

(1)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冰硼散、西瓜霜。

(2)目赤肿痛。玄明粉化水点眼。

(3)乳痈初起(可回乳),肠痈初起,痔疮肿痛。单用外敷.

【用量用法】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芒硝为含杂质的硫酸钠,口服后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在肠腔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肠壁内水分,从而起到容积性泄泻作用。同时盐类对肠粘膜具化学刺激,也能起到刺激性泄泻作用。服药后4~6小时发生泻下作用,排出流体粪便,且无肠绞痛等副作用。

2.抗炎作用:给实验性阑尾炎和阑尾炎穿孔的家兔腹部外敷大

功能均明显增强,炎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临床报道】

1.治疗急性乳腺炎:以芒硝50克,急性子25克,鲜蟾皮一张,共捣成泥,加适量炒面及白酒一盅,调糊敷患处,治疗乳腺炎45例,除3例重者配中药外,均在3天内治愈。

2.退乳:取芒硝200克,用纱布包裹,分置两侧乳房上,加以固定,经24小时取下,1次用药后,2天退乳率为85%,其余均于用药2天后退乳。

▲番泻叶

首载于《饮片新参》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和尖叶番泻的叶。

炮制:生用

饮片:叶片呈披针形,或长卵形,表面浅黄绿色。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应用】

泻下导滞:

(1)热结便秘。单用亦可配枳实、厚朴等。

本品也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或老人便秘,多小剂量单用泡服,以缓泻通便。如用量大则具有攻下作用。

(2)腹水肿胀。

【用量用法】温开水泡服1.5~`3克;煎服5~9克,宜后下。

【使用注意】

1.哺乳期、月经期、孕妇忌用

2.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芦荟

首载于《药性论》

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库拉索芦荟习称“老芦荟“,好望角芦荟习称“新芦荟”。过去均系进口,现我国广东、云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均有栽培。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下:热结便秘。

2.清肝:肝经火盛而便秘尿赤、头痛头晕、烦躁易怒、惊风抽搐等。配伍龙胆草、青黛、栀子等,如:当归芦荟丸。

3.杀虫:虫积腹痛及小儿疳积。

【用量用法】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及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

治疗痤疮:芦荟美容霜(即在普通膏剂化妆品中加入芦荟天然叶汁5%~7%),每日涂患处1~3次,治疗青春痤疮140例,有效136例。

第二节润下药

一、药性特点

大多为植物的种子和种仁,含丰富的油脂,能润燥滑肠,使大便软化,排便通畅。

二、作用及适应证

润肠通便,适用于年老正虚、久病及产后而引起的便秘。

※具有润下作用的药物还有很多,如桃仁、杏仁、胡桃仁、瓜蒌仁、当归蜂蜜等,都归到其他章节中去了。所以这一节只介绍两味药:火麻仁、郁李仁。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叶似火苗状,药用种仁故名。

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成熟种仁。

炮制:生用。

别名:大麻仁、麻子仁。

饮片:呈卵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富油性。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

润肠通便:用于老人、产妇及体虚津血不足之肠燥便秘。本品能润肠,又兼有滋养补虚作用。配伍当归、桃仁等等,如:润肠丸。

【用量用法】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为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的成熟种子。

炮制:生用。

饮片:呈卵形,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富油性。

【性味归经】辛、甘、苦、平。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2.利水消肿—水肿、脚气浮肿。

【用量用法】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火麻仁、郁李仁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二药均能润肠通便,主肠燥便秘。然火麻仁甘平油润,又兼能滋养补虚,故老人、虚人、产后所致津亏血虚之肠燥便秘者尤为常用;而郁李仁质润苦降,又能行大肠气滞及利水消肿,且无补虚之性,多用于便秘气滞实证者,并治水肿胀满,脚气水肿等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一、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多数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峻猛,服后能引起剧烈的腹泻,使大便呈稀水样,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除。

二、作用及适应证

峻下逐水,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

现代医学的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水肿等,均可用此类药物治疗。

三、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有毒,要注意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

2.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甘遂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

药材:

饮片: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水逐饮:

(1)水肿。大戟、芫花研成粉末,0.5克冲服。

(2)胸水、腹水。大戟、芫花—十枣汤。

※现代治疗重型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者,以甘遂配合大黄、厚朴、桃仁等同用;用于治肝硬化腹水、血吸虫病腹水、多与黄芩、木香、砂仁等同用。

2.消肿散结:用于痈疮肿毒,风痰癫痫。

【用量用法】 0.5~1克,宜入丸散.(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生品只供外用。

【使用注意】1.虚弱者及孕妇忌用.2.反甘草。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有显著泻下作用,能强烈刺激肠粘膜,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肠蠕动增加而造成峻泻,但副作用大,可引起呕吐腹泻、头晕心悸、血压下降,故应慎用.

2.利尿作用:

▲京大戟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

炮制:醋制用。

别名:

药材:

饮片: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水逐饮:水肿、胸腹积水。

2.消肿散结:痈疮肿毒,瘰疬痰核。

【用量用法】煎服,1.5~3克。入丸散,每次1克。内服宜醋制,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同大戟。

【临床应用】

1.治疗鹤膝风:用大戟、甘遂各100克,共研细末,蜂蜜调敷双膝,治疗鹤膝风,疗效甚佳。

2.治疗急性乳腺炎、骨质增生、流行性腮腺炎:用大戟、芫花、甘草、甘遂、海藻各30克,黄丹250克,上药除黄丹外,浸入香油500ml内,5~7天后入锅内,文火煎熬,去药渣后,将黄丹逐渐加入药油中,边加边搅,直至漆黑发亮、滴水成珠为度,摊于牛皮纸上,敷于患处,治疗急性乳腺炎36例,均获痊愈。治疗骨质增生17例,14例显效,1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3例,均获痊愈。治疗软组织损伤164例,疗效满意。

【附药】红大戟

又名红芽大戟、广大戟,功用与京大戟略同,但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而红大戟则消肿散结力胜。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炮制:生用或醋制用。

别名:

药材:

饮片: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水逐饮:水肿,胸腹积水。与甘遂、大戟类似,但力弱.长于泻胸胁水饮积聚。

2.祛痰止咳:痰饮喘咳。

3.杀虫疗疮:头疮、白秃、顽癣。外用。

【用量用法】同甘遂.

【使用注意】同甘遂.

【临床应用】

治疗斑秃:芫花、红花、制川乌、制草乌、川椒各3克,

浸泡于75%酒精(白酒亦可)中,一周后备用,用时取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搽至头皮发热,发红为度。日1次,30日为1疗程。治疗数十例疗效满意。

●甘遂.大戟.芫花比较

共:泻水逐饮,水肿、胸腹积水。

异:药力:甘遂最强,大戟次之,芫花最弱。

毒性:芫花最强,甘遂、大戟次之。

※关于三药十八反的研究

研究表明,干草的量大于或等于三药时,产生毒性,且随甘草量的增加,毒性增强,故毒性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

炮制:醋制用。

别名:

药材:

饮片: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应用】

1.泻下利水:水肿、臌胀。

2.消肿散结:痈疮肿毒。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牵牛子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其表面灰黑色者称黑丑;淡黄色者称白丑

炮制:生用。

别名:丑牛、黑丑、白丑、二丑

药材:

饮片: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泻下逐水:水肿、痰饮喘咳、二便不利。

2.去积杀虫::(1)热结秘结。

(2)虫积腹痛。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同用。

▲巴豆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李时珍谓:“此物出巴蜀,形如菽豆,故以名之。”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

炮制:生用外用,或用仁和制霜。。

别名:刚子、江子

药材:

饮片:

【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应用】

1.峻下冷积:寒积便秘急证。配伍干姜、大黄等,如:三物备急丸.

2.逐水退肿:腹水。近年用治晚期血吸虫病的腹水及肝硬

化水肿,有效。

3.祛痰利咽:

(1)喉痹痰阻(痰涎阻塞气道,呼吸急促,甚至窒息欲死者)。巴豆霜吸入喉部,引起呕吐,排除痰涎。

(2)寒实结胸。

4.外用蚀疮:痈肿脓成未溃及疥癣恶疮。

【用量用法】0.1~0.3克,入丸散.多制成霜剂,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

1.有毒,严格掌握用量。

2.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

3.畏牵牛子。

4.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药理作用】

内服巴豆油至肠内遇碱性肠液,析出巴豆酸,能刺激肠粘膜,使之发炎,并增加分泌物及增加肠蠕动,而产生剧烈的泻下作用.

【中毒】

1.毒性:人服巴豆油20滴可致死.

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局部细胞坏死;巴豆油系一种峻泻剂对胃肠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肾亦有刺激作用.中毒时的主要表现为咽喉肿痛,呕吐,肠绞痛,腹泻,甚则腐蚀肠壁,出现霍乱样米汤样大便,头痛,眩晕,皮肤湿冷,脱水,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外用巴豆霜可产生接触性皮炎,局部烧灼或脓疱状红疹、水泡等症状.但愈后不留瘢痕。

【中毒解救】:

早期可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同时给予解痉、止痛、吸氧、抗休克,抢救呼吸、循环衰竭等对症处理。中药可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

《中药药理学》之泻下药

中药药理学》之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药理作用: ①泻下作用。 分为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大黄、番泻叶、芦荟、牵牛子、巴豆、芫花等药物能强烈刺激肠黏膜,产生剧烈的泻下作用,为刺激性泻药; 芒硝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口服后在肠腔内不能被吸收,发挥高渗作用,使肠腔保留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而泻下,为容积性泻药; 火麻仁、郁李仁含有大量脂肪油,使粪便软化,产生温和的刺激性作用,而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②利尿 ③抗病原体作用 ④抗炎作用 ⑤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大黄 有效成分为: ①结合形蒽醌:蒽醌甙、双蒽酮甙:番泻甙A、B、C、D、E、F

②游离形甙元: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③其它:鞣质类物质a -儿茶素、没食子酸 ①泻下 结合蒽醌,番泻苷 A 作用最强 (1)使肠平滑肌M受体兴奋,加快肠蠕动 (2)刺激肠壁神经丛,促进肠蠕动而致泻 (3)抑制肠平滑肌Na+-K+-ATP酶,阻碍Na+专运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腔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 ②保肝利胆 ③利尿,改善肾功能 ④胃黏膜保护; ⑤抗急性胰腺炎 ⑥抗病原体、抗肿瘤、调节免疫;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抗菌最强 ⑦抗过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 ⑧对血液系统作用: 1止血---D- 儿茶素、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分。 2改善血液流变性

3降血脂。 现代应用 :①便秘及各种急腹症:1便秘2急性胰腺炎3急性胆囊炎4肠 梗阻 ②急慢性肾功能哀竭; ③急性感染性疾病 ④各种出血性疾病。 第三节芒硝 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钠 (1) 泻下,机理:口服硫酸钠水解后产生大量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肠腔内水分吸收,致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2)利胆 (3)抗炎 第四节番泻叶 番泻苷A、B ①泻下 ②抗菌 现代应用: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交卷时间:2019-12-03 15:45:59 一、单选题 1. (2分)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 所含成分 ? B. 产地 ? C. 采收季节 ? D. 剂量 ? E. 炮制工艺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2. (2分)与山楂消肉积无关的作用是() ? A. 含脂肪酸,促进脂肪的消化 ? B. 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 ? C. 提高胃肠功能有利于消化你

? D. 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的分解消化 ? E. 含有淀粉酶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消化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2分)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 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 B. 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 ? C. 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 ? D. 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 E. 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4.

(2分)芒硝泻下的机制为:() ? A. 刺激肠粘膜 ? B. 肠道润滑 ? C. 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 D.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E. 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E 解析 5. (2分)人参益智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 A. 促进脑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 B. 抑制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 C. 促进脑细胞发育 ? D. 增加脑供血 ? E. 保护神经细胞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2分)下列泻下药有利尿作用的是()? A. 芒硝 ? B. 番泻叶 ? C. 火麻仁 ? D. 大黄 ? E. 郁李仁 得分:0 知识点:中药药理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2分)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 A. 去甲乌药碱 ? B. 甲基丁香酚 ? C. 细辛醚

泻下药配伍应用及药理作用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学生姓名:CYH 泻下药合理配伍与应用及药理作用 泻下药是指通过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以达到腑气得通、实热奎滞得清的一类药物。泻下药具有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的功能;且能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另外也可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根据作用之峻缓及适应症的不同,泻下药又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两类。攻下药皆属苦寒之品,有通便和泻火之功,适用于宿食停积,肠府积滞,大便燥结等里实证,也可用于腑实证、食积证、滞积证以及急腹症。这些病症,可以通过攻下药的作用,恢复大便之正常,从而缓解和消除病情;润下药则系油脂之品,常用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由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之成因不同,润下药多配以不同作用药物一起使用,以助通便。润下药气味多甘平,泻下力弱而和缓(多为种子或种仁,含有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功效,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或病后津液未复所致的大肠燥结,排便困难。峻下逐水药多属苦寒之品,有毒,泻下力峻猛,具有泻水逐饮的功效,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结聚等水饮停蓄之重证。 合理应用泻下药,可使便通邪去病愈,而应用不当,每每耗伤气阴。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泻下药, 下面简要介绍其合理应用: 1.辨证候用药泻下药中的攻下药气味多苦寒,具有泻热通便作用,宜于热结便秘及实热炽盛证。润下药油脂多润,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宜于阴虚肠燥便秘。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多有毒,具有通利二便作用,能引起剧烈腹泻,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肿之属于实证者。如果阴虚肠燥便秘,本应润下,反用攻下药或峻下逐水药攻破通导,则便虽暂通而重挫正气,反致偾事。反过来,如果胸水、腹水之实证当用峻下逐水药,却用润下药,则药不及病,难取疗效,又误病期。所以只有根据证候,合理使用不同的泻下药,才望取得预期疗效。 脉象也是应用泻下药的重要依据之一。沉脉是病在里在下的表现,根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之训,脉沉便秘者可以考虑使用泻下药导邪下行,如《伤寒论》云:“脉沉者,以下解之”。但病见脉浮,当慎用泻下药,因脉浮多为病邪在表之象,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在表而用泻药,不仅不利于驱除表邪,反可引邪入里,致生变证;“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六章 泻下药

第六章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论 定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功效:泻下通便、消除积滞、通腑泻热、祛除水饮 适应证:主要用于热结便秘、寒积便秘、肠胃积滞、实热内结以及水肿停饮等所呈现的里实证候。 性味:多苦寒或甘平,多入胃、大肠经。 分类:根据其泻下程度的不同,分为攻下药,主要有大黄、芒硝、番泻叶和芦荟等;润下药,主要有火麻仁、郁李仁等;峻下逐水药,主要有牵牛子、商陆、芫花、大戟、甘遂、巴豆等。 二、里实证 里实证主要是由于肠胃实热内结、阴亏津枯,或水饮内停所致的一类证候。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肠胃实热内结的证候见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多种急腹症,也见于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症见高热、腹痛、谵语、神昏、烦躁、惊厥等。阴亏津枯的证候多见于老人、幼儿及产后便秘者,并可见于大病后期及临床各科手术后体质虚弱者,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而引起便秘。水饮内停证候与现代医学的胸膜炎、肝硬化腹水、右心功能不全时的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胸腹部积水。总之,里实证的主要病因是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其病理过程包括便秘、发热、腹痛、炎症竺。 三、主要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本类药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刺激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泻下作用。现代医学极据药物作用机理把泻下作用分为三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容积性”泻下(机械刺激性泻下) 产生这种泻下的药物不论中药还是西药均为无机盐类物质,比如中药中的芒硝,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西药中的硫酸镁。在肠道以离子形式存在,不被吸收,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体液的水向肠腔移动,肠容积扩大,肠管扩张,机械性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而致泻。 2)“接触性”泻下(化学刺激性泻下)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问答题: 1、试比较寒凉药、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低,抑制内分泌系统. 温热药:兴奋中枢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高,促进内分泌系统。 2、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三七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 2.麻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 3.党参抗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有效成分为(党参多糖). 4.细辛镇痛、局麻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5.五味子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醇甲). 6.秦艽抗炎的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 7.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同一中药可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8.人参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Rg3). 9.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茯苓素). 10.桔梗祛痰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 11、辛味药具有健胃,化湿行气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_挥发油 _________。 12、黄芩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__黄酮类 ________。 13、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__互补或增强 ________。 14、秦艽的抗炎作用必须在动物两侧____肾上腺 ______保持完整时才能发生。 15、附子中降压的有效成分为__去甲乌药碱 ________。 16、人参皂苷 ____ Rg ______ 类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17、收涩药中所含的鞣质及___有机酸 _______均有抗菌活性。 18、使君子中的有效成分 __使君子酸钾 ________可使蛔虫麻痹。 19、苦杏仁经炮制后,抑制了___苦杏仁酶 _______的活性,苦杏仁苷分解减少。 20、党参中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为___党参多糖 _______。 21、 __出血 ________是人参急性中毒的表现。 22、五味子 ____粗多糖 ______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3、 ____葛根素 ______是葛根降糖有效成分。 24、细辛的抗菌有效成分是____黄樟醚 _____。 25、寒证或阳虚证病人基础代谢___偏低 _______。 26、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鞣质 ________ 。 27、青皮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__柠檬烯 ________具有祛痰作用。 28、蒲黄具有促进血液凝固而___止血 _______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是(A)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板蓝根 2.麻黄发汗作用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C ) A.作用强B.疗效快C.作用维持时间短D.口服或注射给药均有效3.具有兴奋子宫作用的药物为( B ) A.丹参B.益母草C.延胡索D.川芎 4.人参延缓衰老的有效成分为( A ) A.人参皂苷B.人参多糖C.人参挥发油D.人参多肽类化合物5.研究药物是否具有利胆作用,一般选用的实验动物为(B)A.小鼠B.大鼠C.豚鼠D.家兔 6.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观点看,以下论述何者是错误的(D)A.中药经炮制可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B.中药应采收有时 C.道地药材的药理作用一般优于非正品药材 D.中药煎煮时间越长,则煎出的成分越多,作用越强 7.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的补益药是(D)

《中药药理学》第七章泻下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七章泻下药授课教案

第七章泻下药 第一节概述 凡以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泻下药具有泻下通便、消除积滞、通腑泻热、祛除水饮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结便秘、寒积便秘、肠胃积滞、湿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所呈现的里实证候。泻下药药性多苦寒或甘平,多入胃、大肠经。根据泻下程度不同,泻下药又可分为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和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等)。 里实证候主要是由于肠胃实热内结、阴亏津枯或水饮内停所致的一类证候。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多种急腹症,也可见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 里实证的主要病因是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其病理过程包括便秘、发热、腹痛、炎症等。泻下药的泻下功效是其治疗里实证的药理学基础,同时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利尿、抗肿瘤等作用。其药理作用如下: 一、主要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根据泻下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和润滑性泻药三类。 (1)刺激性泻药大黄、芦荟、番泻叶等攻下药致泻的有效成分均为结合型蒽苷,口服抵达大肠后在细菌酶作用下水解成苷元,刺激大肠黏膜或黏膜下神经丛,使结肠蠕动显著增加而产生通便作用。牵牛子中的牵牛子苷、巴豆中的巴豆油等均能强烈刺激肠黏膜,使整个胃肠蠕动增加,分泌亢进,产生剧烈的泻下作用。 (2)容积性泻下芒硝。 (3)润滑性泻药如郁李仁、火麻仁等。脂肪油亦能在碱性肠液中产生脂肪酸,可对肠壁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而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2.利尿作用甘遂、芫花、商陆、牵牛子、大戟等利尿作用在多种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大黄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 酶有关。(Na+,K+-ATP酶(Na+泵)转运和H+-Na+交换,原尿中65%-70%的Na+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黄、芦荟所含的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对多种致病菌、某些真菌、病毒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商陆煎剂,芫花水醇提取物以及番泻叶、巴豆等对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抗炎大黄和商陆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早期的水肿和后期的肉芽组织增生。大黄素能抑制单核吞噬细胞分泌肿瘤坏

《中药药理学》第1-5次作业

中药药理学1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1分]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1分] D.无机盐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1分] B.相须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1分] A.相反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1分]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 D.蛋白质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1分]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1分] A.减少毒性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1 分]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 B.有机酸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 D.无机盐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1分]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1分]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1分] B.体温降低 16.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1分] A.挥发油 1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1分] D.日照 18.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1分] C.麻黄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辛味 B.酸味 C.甘味 D.苦味 E.咸味 1. 具有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的药物多具有哪种味A 2. 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多具有哪种味E 3. 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多具有哪种味D

中药药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 (2)中药药效学 (3)中药药动学 2.填空题 (4)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______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3.单项选择题 (6)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 注 A.麻黄 B.当归 C.草乌 D.延胡索 (7)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 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 (8)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 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 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4.多项选择题 (9)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研究思路: A.植物药的研究模式 B. 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如呼吸、心血管、肿瘤的定向筛选 C.中药复方研究 D.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E. 植物药模式+复方研究 5.是非题

(10)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 )理由 6.简答题 (11)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1.填空题 (1)目前,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是从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_________功能和细胞膜_________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3)单酸味药主要含_________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_______。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_________。 (4)辛味药主要含_________,其次为_________、_________等。(5)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营养成分为主。 (6)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_________和_________成分为多。 (7)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多属于药性_________的药物。 (8)在中药中,_________、_________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2.单项选择题 (9)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中药是 A.钩藤 B.五味子 C.羚羊角 D.苦参 (10)长期应用能引起生殖系统损伤的中药是 A.麻黄 B.桂枝 C.雷公藤 D.黄芪 (11)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 A.NA B.Ach C.5-HT D.GABA E.NO (12)辛味药主要含有以下何种相关成分: A.挥发油B.生物碱C.无机盐D.有机酸E.糖类 3.多项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