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工匠精神 引领中国制造

用工匠精神 引领中国制造

用工匠精神 引领中国制造
用工匠精神 引领中国制造

自我检讨的“网红老教授”给我们上了怎样一堂课?

2016年03月06日19:2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教授向学生自我检讨,从来没有遇见过!”山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15级研究生胡燕说。其实并不会有学生怪罪他,然而他却郑重其事的向同学们道歉,且主动要求扣除本学期所有劳务津贴,这使得同学们在震惊之余不免有些感动,更有种对老教授的崇敬。(3月6日《齐鲁晚报》)

因为看错课表而旷课的74岁退休返聘老教授王万森的一封“检讨信”近日红遍网络。王老师在检讨信中自言旷课事件使他“羞愧难当,无可弥补”,“上课是教师工作的底线。”对老教授的举动,网友纷纷点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感动!为教授点赞!”“什么叫教书育人,这位老教授就是言传身教的代表!”“一个知识分子的风骨,不在于说多少惊世骇俗的言论,而在于严格坚持操守!”

笔者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也特意进山东师范大学网站查看了该

校关于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其课堂教学类(A)第一条第五款是这样规定的:教师无故缺课、停课属于Ⅱ级教学事故,学校可视事故级别和情节给予教师记过或警告处分。从这个角度看,即便老教授在课堂上作了自我检讨,也自动向学校申请了津贴扣发,但他仍然会受到学校教学事故处理的对应处分。这就更令大家为老教授的举止所感动。

知错就认,试问在成人的世界里现在又有几人能做到?更何况,当明知道要被另外处分,却依然坚持着自我的底线,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向学生坦承自己的错误和主动请罚的意愿。

这种负责的态度和执着里透露出的

是良知坚守和勇敢纠错观念。的确,在当下校园乃至整个社会都极为罕见。但在感动之余,我们却必须反思,为什么老教授的这一“普通”行为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共振?他又给我们

上了怎样的一堂课?

出现这种强烈共鸣现象,可能和当下社会自我纠错意识的集体缺

乏有关。知错认错并及时改正,这一基本常识不但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亦是每一个体反思自我、铿锵前行的原始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常识的底线却被不断击溃,以至于

很多时候,我们不但丧失了面对错误的勇气,更丢掉了自觉改正错误、接受处罚的能力和决心。在这种环境下,老教授站出来承认错误自我检讨便愈加可贵了。但反过看,老教授的这一行为不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应该做的么,欣慰之余,也难免让人对当下纠错意识的普遍缺乏而感到悲哀。

新闻中还有一个细节令人深思,主动认错的教授已年逾古稀,有学生说他即便不认错也没人会怪罪。这简短话语里透露出来的“长者意识”其实也是在他认错之后大家极不

适应的又一原因。生活中,很多人不也如那位学生一样,对德高望重者的错误网开一面么?但如果我们抛却

长者、德高望重这些人为的标签,便不难发现,在同一规则面前,就应该实事求是,有错就是有错,而所有的错误其实都不该有被豁免被遗忘的

理由,都应该认错、纠错,所谓身份、长者,不过是社会贴的一个虚妄的标签罢了。还是实事求是好。

更进一步看,这样的对比,其实也是我们对既有规则缺乏敬畏意

识的尴尬写照。作为一名教师,他当然知道他的这一次失误会给学校、学

生带来怎样的伤害,他也深知他不经意间对规则的破坏会给学生及周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坏示范,所以在责任感的驱使下,他坦承地作了检讨。遗憾的是,在老教授检讨风行网络的同时,一些人却认为他不必这样做,并煞有介事的将民国期间教师们自由上课的风气进行对比。一定程度上讲,这样的对比不无道理,但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那样的上课风气早就该被淘汰了。

没有对错误的深刻认知,便不会有自我前进的不竭动力,而缺乏了对规则的坚守,一切也都将陷入无序

状态。高校如此,社会亦如此。这或许才是老教授在检讨认错之余,给我们上的重要一课吧。

用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

过去这几天,作为政府工作报告里新词汇的“工匠精神”备受关注,也激起了各方特别是很多企业家委员、代表的思考。回顾报告,李克强总理是在强调“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应抓好的三方面重点工作时提到“工匠精神”的,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对此,有分析指出,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决策层将其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旨在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堪忧现状”。

毋庸置疑的是,工业化时代对标准化和规模效应的要求,的确会使得一些传统意义的“工匠”不可避免地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境地。而行业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工匠精神”也随之

被淘汰。相反,正如瑞士人引以为豪的手表、德国人津津乐道的德国制造一样,体现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成为品质和品牌的保证。

提到“工匠精神”,有人联想到了“庖丁解牛”。凭借着专注,梁惠王的那位厨师达到了心手合一、出神入化的境地。不过,按照美国发明家迪恩·卡门的理解,“工匠的本质”是:“收集改装可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

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换言之,工匠并非只是靠着日复一日的重复达到“熟能生巧”的手艺人,其劳动目标是通过技术整合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工匠精神不仅意味着精益求精,还代表了对创新的追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世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两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已占全球五分之一,名列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不过,量的优势却始终难掩质量、

特别是品牌方面的竞争劣势。比如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只有21个,这着实对比强烈。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特别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更加需要“工匠精神”。推进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意味着要去产能、去库存,其最终指向是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多层需要。在我们逐渐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最令人尴尬的现实,莫过于很多人宁可花更高的价钱去海购欧美的

奶粉、日本的马桶盖。而要让中国制造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

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元消费需求,就必须强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告别了温饱之后,国人对于品质产品、品质生活的追求,将会愈加强烈。因此,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有没有“工匠精神”将成为一种软实力。在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可以用脚投票的今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创新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也必将成为每个企业生存的必然准则。(张东锋)

徐立平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

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

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徐立平

一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而这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就是徐立平。

徐立平从事的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药面整形,被称为雕刻火药,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的精度,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操作中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发高能火药瞬间爆炸。

“人家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这一刀铲下去铲不到要求的厚度的话,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徐立平说。

19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问题,必须剥开填筑好的火药,徐立平主动要求加入突击队,“可以

说我们厂有史以来头一次钻到火药堆里去挖药,挖药量极大”。

在装满火药、仅留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发动机壳体里,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挖药,每次只能挖四五克,高度紧张和缺氧使人每次最多干十几分钟,“在里面除了铲药的沙沙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徐立平回忆道。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

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信息化分析报告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为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科技部目前已联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地方也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 根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03年的研究报告,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数据: 同时,从《赛迪2003年IT服务分析报告》中也可以看到,03年IT服务市场规模达544亿,其中大型企业占到43.3%;在IT咨询服务市场,03年市场规模24亿,其中制造业占到22.1%。 从以上数据中都可以看出,制造业信息化规模巨大,尤其是大型企业占了其中近一半的投资比例。 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已呈现出“滚雪球效应”,投入较大的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信息化的信心和决心,由此造成企业信息化投入的再度增加。同时,不同细分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和投入数额也再次印证了滚雪球效应,处于两个极端的行业企业平均年IT投入额度相差近200多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上行业的巨额经济增长。2003年1-10月份,石化、汽车、冶金、石油四个行业实现利润高、且增长较快,合计实现利润1584.4亿元,占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51.9%,同比增长均在50%以上,因此这四个行业的信息化投资规模也排在前列。 需要更多的分析报告,请到https://www.doczj.com/doc/9b16208879.html, 钢铁、汽车、石化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无疑是2003年度制造业信息化的焦点。有关资料显示,这些行业的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巨额的国债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到2003年底,我国钢年产量200万吨以上的20家企业100%上了信息化项目;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47家企业中有41家上了企业信息化项目,占87%;钢年产量50万吨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word版本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导语: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 经济观察报尹中卿/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近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中国产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传统优势减弱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近几年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题开展调研。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认识还比较模糊,政策上也有许多偏颇和缺陷。例如,早在“九五”期间,政府就提出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但许多地方却把战略重点一股脑地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并没有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应有位置上。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简单对立起来,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新兴产业许多优惠政策,传统行业却难以享受到。一些地方通过行政手段“腾笼换鸟”,热衷于铺新摊子,结果不仅打断原有企业供应链条,丧失传统产业优势,造成严重的就业和税收问题,而且一些新引进的所谓“高端产业”依然处在组装、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缺乏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我们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过程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

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一)

对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一) 一.引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代理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质量月:活动始于1978年,是在国家质量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倡导和部署下,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并发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于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的为期一个月并旨在提高全民族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的质量专题活动。 今年的主题是: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 这三个转变是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 三个转变的内在联系:中国创造是根本,中国质量是保证,中国品牌是归宿。 谈谈中国制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催化下,中国制造以其远低于世界同类产品的价格,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中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工厂”。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为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为19.8%,略高于美国的19.4%;但如果用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按2011年年初的汇率计算,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仅为1.78万亿美元,那么中国制造业产值高出美国就不只是0.4%,而是高达15.2%。而就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62%。所以,早在2010年,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感受“中国速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24.6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2010年又首次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仅仅过去了三年,201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又达到了日本的两倍。中国的经济腾飞,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这一组组令人惊叹的数字,诉说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而在这举世瞩目的成就后面,我们看见的却是... “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背后:尽管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已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很大份额,但大多数产品附加值极低。中国制造一度沦为“廉价”、“低端”的代名词。例如,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儿童玩具,商场的零售标价是100美元。这种玩具的设计商和经销商都是美国公司司,生产商是中国企业。最后,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获得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这个现象叫做人家吃肉,我们啃骨,人家吃米,我们吃糠。 “世纪经济的奇迹”背后:各类质量安全事件频发。 食品质量:网络流传这样一则调侃的段子: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工程质量:上海、郑州、武汉到最近浙江,相继出现了“楼脆脆”事件,一栋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却整体倒覆。 产品质量:山寨文化的兴起,假冒伪劣的泛滥。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简单介绍一下知识产权吧,我们通常说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其中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取得,我国实行“创作主义”,即作品一经创作完成作者便享有了权利,

公需课《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第七章“工匠精神与职业发展”测试题答案

正确选项:B 你答对了!

考试:产业转移到产业共建:内涵、特点及其逻辑 ?试卷年份:2015年 ?题量:10题 ?答题时间:分钟 ?总分:100分 ?合格线:60分1 【单选】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成为当时第一个“世界工厂” ? A. 英国 ? B. 法国 ? C. 美国 ? D. 日本

?正确答案: A 2 【单选】对产业转移的主体——“三高”行业描述有误的是() ? A. 高技术密集型 ? B. 高劳动密集型 ? C. 高附加值 ? D. 高加工度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B 3 【单选】()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 ? A. 劳动力成本 ? B. 创新活动 ? C. 社会分工 ? D. 政府主导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B 4 【多选】根据国际生产者折衷理论,企业跨国直接投资必须具备的三大优势() ? A. 所有权优势 ? B. 区位优势 ? C. 内部化优势 ? D. 外部化优势

? D ?正确答案: A B C 5 【多选】以下属于广东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确定的未来三大目标任务的是() ? A. 引导珠三角相关企业(项目)向粤东西北转移 ? B. 引导产业链跨区域对接融合 ? C. 引导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 ? D. 引导构建粤东西北创新型经济体系框架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A B D 6 【多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B.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C.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 D.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A B C D 7【判断】根据梯度转移理论,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处在高梯度上的地区向处在低梯度上的地区,逐级地传递下去()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的发展,就是制造业不断崛起和壮大的历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支撑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战略性产业。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服务型经济的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制造业产业分工逐步细化,跨区域的产业融合不断升级,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迅速增加,服务型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服务化呈现出3种态势。 一是制造业企业的产业价值链逐步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产品的开发、改进、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回收等领域。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以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为最终目标。生产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相互独立,生产型服务只是企业的内部活动;第二阶段是以制造业为主伴有服务业的后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共生互动,生产型服务逐渐市场化;第三阶段是服务业为主伴有制造业的服务型经济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渐次融合。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二是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逐步多元化。根据对全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库(OSIRIS)中排名前50位的制造业企业的分析,可以将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以下12种:1.咨询服务;2.设计和开发服务;3.金融服务;4.安装和实施服务; 5.租赁服务; 6.维护和支持服务; 7.外包服务和运营服务; 8.采购服务; 9.知识产权和房地产;10.零售和分销服务;11.系统和解决方案;12.客运和货运服务。其中,最常见的服务产品包括设计和开发(21.92%)、系统和解决方案 (15.70%)、零售和分销(12.18%)以及维护和支持(11.94%)服务。

制造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制造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制造型企业工厂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 项目背景: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因此,国家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推动制造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项目内训: 1.怎样认识工厂 1.1.工厂的功能 1.1.1.接收订单 1.1. 2.安排计划 1.1.3.投入产出 1.1.4.产出成品 1.1.5.实现五保 1.1.6.创造价值 1.1.7.满足客户 1.1.8.回报员工 1.1.9.回报股东 1.1.10.回报社会 1.2.工厂的运行 1.2.1.订单牵动

1.2.2.计划指挥1.2.3.设备正常1.2.4.工艺完整1.2.5.工具配套1.2.6.材料保障1.2.7.员工操作1.2.8.部门配合1.2.9.均衡生产1.2.10.协调平衡1.2.11.实现计划1.3.工厂的成本1.3.1.资产折旧1.3.2.水电费用1.3.3.车间经费1.3.4.材料费用1.3.5.价格影响1.3.6.人工费用1.3.7.废品损失1.3.8.停工损失1.3.9.费用超支1.3.10.成本管控1.3.11.费用优化1.4.工厂的贡献1.4.1.产品定价1.4.2.单位贡献1.4.3.产能目标1.4.4.盈利目标1.4.5.实际排产1.4.6.计划盈利1.4.7.投入产出

中国制造与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与工匠精神 摘要:中国制造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最近,国务院先后发布《中国制 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两份纲领性文件,指引中国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仅需要时刻向前看,跟上技术、商业模式发展的步伐,还需要把心沉下来,去把握一些不那么炫目的东西,比如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国制造工匠精神转型升级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它说起来很虚,但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小到鞋、袜、打火机,大到家电、汽车、轮船,几乎所有行业,“中国制造”在全球都广受欢迎,并且仍在不断拓展市场。但毋庸讳言,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一些产品的质量、工艺和设计水平等还存在差距,一些企业习惯于走捷径、赚快钱,信奉“差不多就行”,粗制滥造、山寨抄袭并不鲜见。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以往谈得比较多的是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人力素质、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等,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只有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制造业产品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只有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制造业才能适应国内消费者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充分占领国内市场。前不久,央视制作了“大国工匠”节目,节目报道的钳工、电焊工等师傅,看似平常,却在参与我国最尖端的大飞机、火箭等项目。这期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巨大,人们既惊叹于他们高超的技艺,也折服于他们执著的追求。这体现的就是工匠精神,其对于中国制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从雄伟的长城、故宫,到精美的陶瓷、刺绣,一代代匠人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完美的作品,还有伟大的工匠精神。今天,我们更需要倡导这种精神。只有摒弃浮躁、脚踏实地,专注耐心地提升品质、改进设计、完善细节,中国制造才能更加自信地傲立于世界。 “华丽的中国时代正在展开”,这是韩国《超级中国》纪录片开篇的第一句话。诚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仅经济上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也有大幅度的提升: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10万亿美元的GDP总额位列世界第二,201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将近30%的贡献; APEC会议在北京的召开场面盛大,达沃斯论坛更像是中国的主战场,仿佛中国又回到了鼎盛的大唐、辉煌的大清。天安门阅兵彰显“超级中国”实力,航空母舰的成功出海,更像是我泱泱大国再度崛起的强大信号。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解及其关键技术 、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体制与水平、市场响应和开拓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竞争态势日趋严峻 挑战与问题:不实现技术创新和跨越发展就没有出路、信息时代制造业新的工业革命 .信息技术促进了敏捷制造的发展,形成了以虚拟制造和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型制造模式。 .网络技术促进了全球化制造的发展,引发了制造业的重新分工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计算机技术促进设计制造数字化,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 .电子商务技术促进了全球化采购销售,降低了采购与销售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构成 .以为代表的单元技术 .以为代表的集成技术 .网络化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 、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

、关键技术: .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 .基于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 .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 .应用集成技术 、机械制造业实施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质和知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制造业信息化不是技术决策,而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重组的战略变革 .制造业信息化在深层次上是新的经营管理观念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体现 内涵: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 作用:制造业信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1)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中国的科技在伴随着实行工业化道路中引发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话题——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而如今的中国制造并不等同于中国创造就拿最近较受关注的iphone手机为例。众所周知,iphone手机是由美国史蒂芬乔布斯独家创造的手机,可是,在装机等一系列流程尽是用低成本在中国组装!造成这一系列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缺乏技术与创新,缺乏想象力,导致仅仅只是在说明书上印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而出国旅游的旅客在各国纪念品商店买回来的纪念品,大多在标签上都印有“made in China”的标签,这让许多的中国旅客感到疑惑——为什么在国外的商品上竟印上国内生产标签? 如今,自主创新是我国即将面临的新挑战。然而,中小学生的应试教育仍在实行,渐渐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带着眼睛,文质彬彬的“书呆子”。虽然这次的“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要“高考大改革”,可是任然离在商品上贴上“design in China”的标签。 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发展模式就不能一成不变,中国已经在传统制造业发展多年,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缺乏技术与创新。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企业从代工模式中跳出是当务之急,摆脱代工模式,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是中国企业的发展之本。

只有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具有活力和战斗力,赢得广泛市场,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 然而,在发展中国创造的历程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马,有些企乏创新和法律意识,一味偷窃模仿别人,导致山寨和伪劣产品的盛行,这些产品既影响企业创新的发展,又影响中国产品在世界的形象。求快心切、求富心切的冲动,导致“中国制造”的形象从原来的“价廉物美”,逐渐出现与“假冒伪劣”齐名的趋势。我们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而损失了做人该有的准则和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用最真实的产品来服务社会。 思想是无法借得的。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原发思想,才能使自己真正强盛起来。所以,我们因努力将“中国制造”转换为“中国创造”。

制造执行系统(MES)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制造执行系统(MES)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随着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在上层宏观计划和下层生产管理控制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制造执行系统的出现填补了企业计划层和车间操作控制系统之间的缝隙,使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得以纵深推进 0 引言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展开,很多企业已经重视并有效地应用了以MRP IFERP 为代表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和以监控和数据采集为主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在目前的ERP 系统中,资源和计划管理是重要功能,但几乎不涉及车间内部具体生产活动的管理(如生产单元间的资源调配、计划执行、生产监督等)。企业生产管理软件和制造单元控制软件之间不能有效集成,上层ERP 软件系统精确的生产数据不能从生产车间得到支持,而制造控制单元又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指令来调整工作状态,形成了上层信息不能直接传输到生产和设备控制系统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制造企业生产和信息化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打通了这一瓶颈,并已得到学术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和认可,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热点之一。 1 制造执行系统(MES) EPR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JIT(准时成产)及OPT(最优生产技术)等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生产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ERP,JIT及OPT 等强调企业的计划性,生产管理则强调生产计划的执行性及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反馈,因而,生产管理和控制必须寻求新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提出了制造执行系统(MES)概念。国际MES协会对MES的定义为:MES使用实时精确的数据,优化从订单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对工厂的全部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反映和报告。 通过对变化情况的快速反应,减少无附加值行为,提高工厂运行和处理的有效性。MES能够提高投资回报、提高利润率、加快资金的流通和减少库存。美国国家标准协会(NIST)对MES 的定义为:从生产计划/工单下达到成品产出的整个过程中,采集所有软件和硬件数据,保证能够完成生产管理以及生产优化。 MES解决了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生产指挥调度,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标准的执行,产品质量的控制,设备运行情况的掌握,产量、在制品、生产消耗的统计,生产线人力资源状况,原料、材料、成品的库存等生产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具体如图ME S在计划管理层(EPR)与底层控制(CP)S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功能如图2所示。一方面,MES可对来自MPR IFEPR 的生产管理信息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操作指令传给底层;另一方面,MES可以通过Pcs采集设备、仪表的状态数据和控制资源的实时动态管理,将制造系统与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把生产状况及时地反馈给计划层,进行作业的动态调度,形成ERP/MES/PCS3层为核心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2、MES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企业制造执行系统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从工艺控制、制造过程控制向信息化与全面综合自动化发展的必然之路。现在,制造业信息化系统已从初级的MIS 发展到以生产控制、调度、优化、营销、经营和决策等为一体的企业综合控制自动化系统,企业的框架结构由经营层ERP 系统、生产层MES系统及控制层PCS系统组成。MES作为执

IDC列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方案提供商

IDC列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方案提供商 近日在IDC公司公布的《关于2005~2010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分析报告》中,艾克斯特被IDC列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内本土的PLM厂商中位列第一。 IDC公司是为信息技术、电信和消费者技术市场提供市场情报,咨询服务以及案例分析的全球首要公司。它能帮助IT专业人员,商业执行人员以及投资团体在技术采购和商业策略方面做出基于事实的决定。42年来,IDC在全球50个国家有超过850个IDC分析家,提供全球的、地区的、本土的关于技术和行业机会以及发展趋势的专家意见。2006年6月IDC 公司直接分析师为我们提供了《2005-2010年中国制造行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预测和分析》。包括微观经济概述、行业概述、行业IT技术采用、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概述、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竞争分析。据IDC公司提供的数据,在行业IT技术采用分析中,2005年面向整个制造业的IT市场收入评测为2418.72亿元,比04年同期增长了19.1,而在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概述中,IDC分析师指出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大企业已经采用了ERP系统或至少是采用了财务、制造、订购、分销、存储等系统去管理相关业务流程。CAD/CAM对于制造商用来管理它们生产数据的周期控制是最基本的应用工具。2005年整个制造业解决方案的市场收入被评测为564.56亿,比04年同期增长了29.8%。 从2005年几种不同解决方案在中国制造业的消费额度的数据中可以看出,ERP仍是目前在制造业中应用最为广泛投入资金最多的一类解决方案,其次才是CAD/CAE/CAM/CAPP。2005年中国制造业解决方案前十名供应商在收入和市场份额方面的排名中,艾克斯特被IDC列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内本土的PLM 厂商中位列第一,通过这次分析报告,也再次印证了艾克斯特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面向民族制造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已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在今后的道路中,艾克斯特更将突破信息技术理念的下一终极、创造“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梦想”的更实用技术,加速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事业的中流砥柱。

国制造业IT产品市场应用现状分析

标题:中国制造业IT产品市场应用现状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13日 资料类型:免费资料 销售价格:0 资料信息: 在我国加入WTO、全球化经济飞速进展的新形势下,制造业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伴随IT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我国传统制造业正在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推进信息化差不多成为制造业企业生存和进展的必由之路。先进的IT技术和产品正在源源不断涌入我国制造业,它们在促进传统制造企业向现代信息化制造企业转化的同时,也给众多的IT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主机与外设、网络产品和系统软件产品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基础平台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

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其中,主机与外设、网络产品构成了制造业IT应用的基础硬件设备平台,它们直观反映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客观反映制造业用户对IT硬件设备应用状况的评价并深入了解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深度需求,有助于宽敞IT厂商正确制定市场竞争策略,有助于制造业用户理性选择硬件产品,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健康进展。赛迪顾问公司不久前开展了一次针对电子、机械、化工、轻工、建材等行业的IT硬件设备应用现状的专项调研。这次活动中,我们具体考察了制造业用户对商用PC、服务器、UPS和交换机等产品的应用状况。 商用PC:国产品牌崭露头角 依照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我国制造业2001年全年商用PC购买数量达30.58万台,总金额达22.19亿元。众多国外品牌一直以高端产品和丰富的产品线积极参与国内制造业PC应用市场的技术和产品竞争,同时在份额排名方面占据明显优势。其中,IBM以37%的占有率居于制造业商用PC市场首位,其次是Dell和HP。只是,值得关注的是,从近期采购情况看,国产品牌如联想、方

2016年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8月

目录 一、智能制造2020:装备+平台空间全面打开 4 1、解读《中国制造2025》:一、三、九、十 5 2、中德“工业40”对比:德国重技术集成,中国重模式应用7 二、机械行业:两大工程打开智能装备市场10 1、智能制造工程:看好智能工厂全流程供应商11 2、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看好细分领域智能装备龙头供应商12 3、机械行业重点企业13 (1)慈星股份13 (2)科远股份13 (3)东土科技14 (4)科大智能14 (5)瑞凌股份14 (6)佳士科技14 (7)东方精工15 三、新材料领域:3D打印、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空间广阔15

1、工业40之智能生产:政策支持3D 打印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15 2、智能制造下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超万亿,进口替代和新兴材料两条主线寻找机会18 3、电改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爆发,电机产业链最受益21 四、军工领域:军民融合、航空和船舶装备是重点22 1、军民融合方面22 2、航天航空装备22 3、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23 五、通讯领域: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23 1、无线网络建设24 2、有线网络建设24 3、重点企业:中兴通讯、烽火通信、东土科技、网宿科技24

《中国制造2025》一个核心:智能制造,即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主题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心是提质增效;主线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 三步走实施路径,新增量化指标。第一个十年两大目标:打造优势产业从30 向40 升级,提升弱势产业从20 向30 过渡。从量化指标变化幅度来看,对两化融合包括宽带基础设施和工业自动化最重视,专利和绿色制造也放在重要地位。 从工业40 的角度来看,我们继续看好三类投资机会:第一类,制造业触网,从制造商转型服务供应商的模式创新先锋,继续看好机器人、上海机电、慈星股份、科远股份;第二类,智能制造国产化和重点领域投资带来的市场空间打开,重点看好东土科技;第三类,看好30 标的向40 业务的不断拓展,建议关注科大智能、佳士科技、瑞凌股份、东方精工。 作为工业制造实现工业智造的重要途径,3D 打印对设计-制造-应用环节发生变革性影响。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https://www.doczj.com/doc/9b16208879.html, 2009年10月20日 10:18 https://www.doczj.com/doc/9b16208879.html, [商用频道] [企业采 购] [办公打 印] [投影 机] [服务 器] [网络与安 全] [电 脑] [软件及服 务]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企业应用十分普及。本文对全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市场和应用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与思考,希望与大家进行研讨。 1.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目前,全球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与趋势: 底层核心技术逐渐成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例如,在三维造型底层核心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解算器、先进生产排程(APS)技术、五轴联动的CAM加工与仿真技术等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在全球的制造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支撑企业管理的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西方企业不断向全球拓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复杂,对制造业信息化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疆界不断拓展,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例如,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精益化,涌现出企业资产管理(EAM)、大修维护管理(MRO)、需求管理、劳动力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统计过程控制(SPC)、供应商关系管理的新兴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带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 随着制造业的产品结构日趋复杂,PLM技术开始向支持机、电、软件混合设计发展,支持产品的包装管理、工程计算和复杂文档的管理。而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支撑复合材料的设计、仿真和制造的信息化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虚拟现实、逆向工程、试验数据管理、仿真数据管理、可靠性分析等新兴技术也随着工业界的应用需求,而得到蓬勃发展。 广泛应用SOA、SAAS等先进的软件构架和交付方式。 随着IT技术的发展,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改变了软件的应用模式。SOA架构将固化的软件转变为可以灵活配置的组件,可以实现随需而变,从而降低了信息化技术维护、升级的成本,使信息化软件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降低

中国制造案例分析

“中国制造”案例分析 组长:李亚萍 组员:赵雅婷 耿丽姣 王晓芳一.什么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基本内涵即“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专指采用国外技术和图纸甚至原材料,利用中国劳动力加工制造的产品。“中国制造”意味着中国有健全庞大的工业体系,有相关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但并不能说,中国有领先世界的创造研发水平和世界驰名的品牌。“中国制造”把中国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制造工厂,确实养活了数亿的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但很难让中国的企业得到长期发展。同时,中国广大劳动者所创造的绝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获取。另外,“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创造”。直到“中国制造”的产品不再使用国外技术与品牌而是以自主技术及品牌生产的时候,中国企业才会无限的接近“中国创造”。 二.“中国制造”的背景 (1)国际因素。国际上,主要是世界制造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包括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促使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及制造业呈现出在优势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日趋全球化,传统的福特式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制造的生产方式,制造业跨国的研发、生产等组织活动都已实现国际化。而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发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服务区域一体化趋势明显,以区位环境、政府的支持和大学科研机构的大量存在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网络将是吸引制造企业一体化区域集聚的重要诱因。 (2)国内背景。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中国制造的国内背景。对外开放直接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部投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共引进外资5675.2亿美元。促使中国从国外获取了诸多制造技术、生产线,为中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来源;使中国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化改革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潜在的消费市场,促使了民营经济发展,使它们迅速成长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国制造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改革释放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促进中国制造的发展。 三.“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 “中国制造”遭到国际社会质疑,在出口占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情况下,这一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然而解决这一问题又非易事,“中国制造”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 1、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缺乏在世界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中国大多数企业只处在下游。 中国制造业的加工组装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附加值较低。目前可利用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接受的是技术或产品的转移,这决定了我们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即组装和制造。而研发或营销策略的实施是由产品转移国进行的,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大部分是一种出口加工的模式。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停留在加工制造的初级阶段的情形下,中国制造业将处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困境中,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核心技术则仍然被发达国家所掌控。 2、品牌观念淡薄纵观中国整个制造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较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更是屈指可数。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一个历史悠久的企业,必需有“工匠精神”作为支持。这对企业经营者的启示是( C ) A.采用新技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根本 B.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适应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最重要 C.提高劳动者素质,确保产品质量才是企业长久之道 D.扩大融资渠道,提升品牌价值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2.与“工匠精神”体现的价值观相同的中国典故是( B ) A.曾子杀猪 B.庖丁解牛 C.苏武牧羊 D.孔融让梨 3.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之所以要提倡工匠精神是因为它( B ) ①关系到技术的深度革新和行业发展的水平②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基础 ③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④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经济劳动的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挖掘、延续和传承工匠精神,2015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国工匠》栏目。该节目制片人岳群说:“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种“共识”( B ) A.体现了价值观决定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B.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5.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D) 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③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文物专家用精湛的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修复文物。工匠精神是我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内在动力,工匠精神( B ) ①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物质载体 ③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④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政府报告。从辩证法角度看,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A ) ①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应适当放松对量的关注,提高对质的追求 ③强调企业创新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④找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