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示范课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总学时:30学时) 第1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础知识 教学设想: 1. 学时:2学时 2. 课型:新授课 3. 重点与难点: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3)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目标: 1. 教学知识点: (1)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2. 能力训练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掌握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方法: 讲解→课堂练习→答疑→作业 教学过程: 1.引言: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1).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a)中央处理器(CPU)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b)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e)总线 f)主板 g)机箱 (2).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组成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特点: a)计算机由输入,存储,控制,运算和输出五大功能部件组成 b)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 c)将程序(却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集合)存储在计算机内,简称“程序存储”

2. 内容讲解: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脑使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系统维护和管理问题,如系统 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病毒防范、系统升级等,如果不能及 时有效地处理好,将会给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影响。为此,提供全面的 计算机系统维护服务,使您以较低的成本换来较为稳定的系统性能。一台电脑是由许许多多的零部件组成,只有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协调的工作,才能称之为电脑。但其工作原理却没有变,其中包括主板、CPU 、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等。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是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或者软件发生错误而引起的故障,主要包括以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图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主机 外设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RAM ROM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存储器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包 面向问题的程序

【安徽部优】《怀疑与学问》公开课教案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篇幅短小,结构鲜明,言浅意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证方法已经比较熟悉了,但他们难以完整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难以准确理解怀疑精神在辨伪去妄、建立新学说上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完整、正确地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上。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精读文本,概括运用怀疑精神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的一般步骤,另一方面运用统编教材“1+x”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通过阅读包括本文在内的多则文本,围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怀疑精神”这个议题展开讨论,在比较中总结归纳“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适用领域,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积累“譬如、停滞、腐草为萤、辨伪去妄、不攻自破、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词句;了解本文提到的哲学家、思想家。 2、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以及求学中要善于用疑的道理。 4、阅读群文,比较总结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适用领域。 教学重点:阅读群文,把握怀疑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求学中要善于用疑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要求: 课后利用智慧课堂学生端观看微课视频预习课文,积累相关词句,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哲学家、思想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二、通读全篇 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二两段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示例: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怀疑精神对于治学的重要意义? 提示:找到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示例:两个方面。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 示例: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三、精读一段 找出第四段和第五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与第四段相比,第五段在论述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示例:1、中心句是每段的第一句话。 2、①第五段论述的内容范围更广,不仅是传说的话,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我们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②第四段侧重论述我们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的态度,第五段侧重论述怀疑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 四、比读一节 比较原文和改后的文字,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原文: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课》语文教学实录

浓浓爱国情,莘莘学子意──《难忘的一 课》语文教学实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本解读】 浓浓的爱国情意在本课多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几个字上表露无遗。文本看似浅显,但其实内蕴的那股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意如果无法得到彰显,那么,整堂课的教学必然走向失败。本课的教学不仅有了优秀的课堂设计,而且教师的激情显然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学生的心,引领着学生真正走进了一个爱国的殿堂。 【教学实录】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著名爱国将领和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在美国考察期间,有一次,他和一名使馆人员去邮局往国内寄东西。邮局职员看了邮单后故意问:“你是哪国人?”吉鸿昌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是中国人!”那职员冷笑道:“地球上已找不到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同行的使者却低声劝道:“吉先生,你为何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自己是日本人,这样就能受到礼

遇。”吉鸿昌怒不可遏,大声斥道:“你觉得中国人丢脸吗?我却觉得当中国人很光荣。”回到寓所,吉鸿昌越想越气,当即找到一块半尺来长的硬纸板,亲自用毛笔在上面用英文写了5个大字:“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外出,还是出席宴会,他都把它佩戴在胸前。)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一定有很多同学,深有感触地对自己说道:“一定要做个豪迈的中国人”吧?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竟到了连自己的国籍都不能堂堂正正说出口的境地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不能忘记“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更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这种种的种种,让无数的百姓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时,在我们的台湾,那里也正经历着一次空前的大劫难。 (出示关于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读题。) 情感的积淀是上好一节成功公开课的坚实基础,

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18 怀疑与学问

18怀疑与学问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我国当代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通信研究员和院士。 (2)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顾先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据说他幼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 2.生难字词 (1)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腐草为萤.(yíng)师塾.(shú)停滞.(zhì) (2)词义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启迪】开导;启发。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时间: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

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这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中的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向高性能、多样化发展,软盘和硬盘得到推广。 二、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 2.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减小 3.计算机的价格不断降低 4.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

怀疑与学问_教案教学设计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1)着重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使用,注意怎样把引名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明论点。(2)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3)理解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教学建议论点与论证方法《》论述怎样做学问。作者根据经验,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为证明这一中心,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精辟,令人信服。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本文在论述中,条分缕晰,层次分明,其中过渡句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当作者引用两位古代哲学家的话作为文章的论点之后,用三段话层层推进,提出对传说要疑,进而又扩展到对书、对学问也要疑,初步确立怀疑的基本作用,然而作者并未由此进入总结,却用一个并列复句既总结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把作者的另一层意思连接起来,使论述走向更新的一个层面。这个过渡句用得恰到好处,无生硬之感。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并理解文中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2)学习课文层层深入论证的结构形式。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对于过去的文化,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批判地吸收”;邦达列夫(原苏联)曾经说过:“那些大人物

一生都在怀疑,在探索”。书上说的,难道还要怀疑吗?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文标题)就是要阐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问题,即“学则须疑”、“学者先在会疑”。(2)预习新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或完成下列问题(可以用投影的手段出示给学生)①解释下列词语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启迪:流俗:停滞:大儒:②课文开头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能删去?(可分组讨论)③本文的论题是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④我们学过哪五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本文主要是用的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独立思考)(3)研习课文①朗读课文,解释“预习”①中的词语。让数名学生依次读完一遍,边读边理解词语;老师予以指正。②整体认读,概括段意。(先让学生各自思考并写出段意,然后三人以上的小组讨论并有代表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指导并修改。)教师明确如下: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学生齐读全篇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与论证过程。(2)理解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教学过程:(1)研读第一部分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②提问:课文开

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教案 兴华小学张双爱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评论 学情分析: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有比较高的感悟能力,能体会到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对台湾的那一段历史不太了解。 重点难点: 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难忘的情感。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曾有一位船员,他在这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堂令他终生难忘的一堂语文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高雄真挚崇高火热闽南语诸葛亮光复 /2、出示主要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以后,()在(),见到()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的民族精神。 三、精读课文,在台湾光复的背景下理解情感 1、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是哪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三次分别在哪里出现?请拿起笔在书中用线画出来。 3、学生汇报 (1)ppt出示: (2)齐读

(3)这三句话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第一次是台湾老师认真、吃力地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我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研读第一次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第一次。 (1)①台湾教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 “一笔一画”是什么样子呢?找同学来表演一笔一画 同样是一笔一画,有什么区别吗:? ②从一笔一画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写的吃力?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因为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理解光复。(出示台湾光复资料)ppt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被归还中国。 (3)被日本统治的50年,日本人为什么不准许台湾人讲国语? (4)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5)50年啦!才重回祖国怀抱的激动!都凝注在笔端(反复朗读) 怎么读好这句话?(不对,他们初学国语,国语不太熟练,怎会读得如此流畅?读得好,就是这样,吃力地,生疏地,但非常认真的!) 师引读: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女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 50年了,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中国话了。 男生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引读: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再读。 全体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研读第二次 (1)请同学们说说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想想孩子们为什么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性能、硬件的集成与拆装、BIOS设置、USB启动盘制作、磁盘管理、操作系统与其他应用软件的安装、硬件测试、系统优化,以及系统的维护和故障的排除等。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课程总目标 学生学习本课程要实现的目的是:具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并及时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最新技术,以适应相关行业岗位的需求。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项目一计算机及硬件配置 知识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各组成部件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难点: 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领会: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性能指标 3、综合应用: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项目三系统安装的准备工作 知识点: BIOS的设置、USB启动盘的制作、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重点: 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难点: 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基本要求:

1、识记: BIOS设置的基础数据 2、领会:熟悉制作系统引导盘 3、综合应用:完成计算机系统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项目五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还原、用Ghost软件备份和恢复系统 重点: 计算机系统的还原 难点: Ghost文件的制作 基本要求: 1、识记:系统还原的操作步骤 2、领会:系统还原的基本原理 3、综合应用:Ghost文件的制作与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项目七硬件系统的维护 知识点: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 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难点: 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 基本要求: 1、识记:计算机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领会:计算机各部件的日常维护知识 3、综合应用:检测并处理计算机日常出现的故障 四、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一)主要环节安排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学生在课堂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总体设计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怀疑与学问》教案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培养怀疑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体会“怀疑”和“学问”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互助、主题阅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白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都能学有所成。有的人收效显著,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甚微,成果小。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多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于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很有意义。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字音认读。 顾颉.刚(jié)程颐.(yí)萤.火虫(yínɡ)塾.师(shú)停滞.(zhì) 2.词语解释。 (1)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启迪:开导;启发。 (3)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4)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三、讲授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研讨下列问题: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找出文章的分论点,并说说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明确: 分论点: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怀疑与学问》教案【教学构想】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因此,我想从议论文教学的结构人手,既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又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使两者得到统一,从而使传统教法与教学创新得以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 思考题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二: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三: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思考题四:文章用了哪些议论方法? (此环节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教案 新人教版

18 怀疑与学问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2.作者链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难忘的一课

《教材理解》 所谓“难忘”,指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本文叙写的是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和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为什么令他终身难忘?联系课文内容可知,这一课有着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定的地点(台湾高雄市郊外)、特定的内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定的感受(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思)。因此,“难忘”是解开本文的关键。 本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 一是以方位转换来展开故事:先写“我”在高雄郊外见到一所乡村小学,接着写“我”来到教室窗外,随后写“我”走进教室,再就是参观小礼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市郊小学→教室外→教室内→小礼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序次井然。 二是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篇,这句话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成为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 上面两条线其实不能视为“并行”,方位转换是便于展开故事,同一句话前后三次出现才是文章主线,也是“难忘”的根本原因--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抗战胜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垮台了,所以能教学祖国的语言文字,特地选用这一句,充分体现了师生们诚挚的爱国之情。 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我”走进教室,跟着师生们一起诵读。“我”是一个普通船员,长期漂泊异国他乡,胸中郁结着怀念祖国的情思。现在,在教室外听到师生诵读这句话,走进教室仍在学习这句话,仿佛一股热流涌进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师生诵读起来,传达了“我”和师生们的共同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第三次则是“我”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到中国伟人的画像后,紧紧握住那位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因为台湾“光复”了,中国的伟人画像得以张挂出来,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过去是难得一见的,此时此地,此境此情,自然无法抑制,终于迸发出来,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了。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开始是偶然听到,中间是交融一体,后来是喷涌而出,它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全文,织进了“我”和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织进了深厚的爱国情思,这一课所以“难忘”,正是难忘在这里。 因此,抓住“难忘”,紧扣三次出现的同一句话,就提纲挈领、百毛皆顺,可以水到渠成地加深理解了。重点优化 《难忘的一课》(第十册)是一篇讲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先分析课题:中心词“一课”――言事;题眼“难忘”――传情。由课题可知,课文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再从教与学方面来分析:教者看到课题会推测,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什么情学生读了课题,至少会产生如下猜想:这“一课”讲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综上所述,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点评:阅读教学从何处入手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上文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其用心也在于此。] 一、感知难忘事 1.检查预习后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 2.让学生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 3.让学生再读这些段落,然后讲讲这两件事。 [点评: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重在让学生“感知”难忘的事情。环节2的教学,渗透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教学目的 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本文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难点: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阅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试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荣识初编》等。 2.导语。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顾颌刚从小就敢于提出疑问,进行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有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这篇课文议论怎样做学问,阐明了怀疑和学问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怎样做学问,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 三、正课 1.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讨论并归纳: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 和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一课公开课教案和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地图 祖国的板块上,有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台湾省找到位置了吗? 引入交流:想了解台湾吗??老师介绍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久远历史、当前局势、 导入课文: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23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1)齐读课题: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2)读出主见: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3)互助研读: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4、质疑交流:主要提出读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几个字,作者为什么坐进教室跟着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二、切入关键句子,体验“难忘”之情。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质疑水平非常高。有一个句子贯穿全文,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会写会读这句话吗? 1、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要求:请你像台湾教师一样来写这9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句子体验:“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为什么会这样?(结合第11自然段,由学生借用资料说背景,老师点拨——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血腥的统治,不准台湾人民说国语,要台湾人民当忘国奴)面对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初三上册《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

《怀疑与学问》 一、新课导入 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 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 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三、师生探究 1、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 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 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本 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汉代学术史 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 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 视察chá 轻qīng信盲máng 从折zhé 扣流俗sú 墨mò守譬pì如怀疑yí 塾shú师辩biàn论 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腐草为萤yín g 4、学习词语 凶险xiōng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 视察shì 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1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流俗liú sú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墨守mò shǒu为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tíngzhì停下,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堵车。 不攻自破bù gōng zì pò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 经不起反驳、攻击。 譬如pì rú 例如。 辨伪去妄biàn wěi qù wàng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意思是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5、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自主学习(一) 1、第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2、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 比喻论证? 明确: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 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难忘的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3* 难忘的一课 上课教师:刘爱华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三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理解,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从文中找到重点句子品析,理解这一课让作者难忘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具:小黑板、学习辅助卡。 2、预习:(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熟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熟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上“?”,并试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回想在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中,让自己难忘的一篇课文是什么,为什么? 一、导入揭题 1、教师简介时代背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惨遭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其中,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被侵占统治了整整五十年,侵略者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措施奴役人民群众,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归还中

国。本文写的就是台湾刚刚光复时的事情。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过渡语中和学习反思时明确。)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一):速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填空:主要讲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画像)的深切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认读本课生字:闽、诸 (2)指名完成填空,齐读。 (3)完成当堂训练1。 (二)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语:质疑:同学们,这一课在作者眼里是难忘的一课,是因为最难忘一句话,这句话是哪句话呢?(指名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共出现三次。) 1、出示学习要求(二):(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文中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品析第一次出现: 答案预设:①指名读句子。(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质疑:a.这位老师写字时的词语给你印象最深?(一笔一画) b师生练写这几个字,然后谈写的感受。 C师:为什么台湾老师要一笔一划地写,写得那么认真,写得那么吃力?(因为日本人实行奴化教育,台湾“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实训课设计方案 设计人:肖立祥 学校:株洲县职业中专 日期:2010年9月16日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微型计算机的组装》实训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组: 在学生自愿组合、与老师的调配安排下对学生进行分组,4~6人一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由组长统筹安排其组员的分工。 明确分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好实践操作的方法及技巧,最终在小组协作的情况下完成本次实训任务。 二、制订组装微型计算机的规划书: (一)项目教学的教学内容: 1、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每小组4人。准备工作如下: ①实验工作台 ②若干台电脑主机,包括:主板、CPU、内存条、电源、显卡、声卡(集成声卡)、网卡、硬盘、光驱、数据线等。 ③每小组一套工具:螺丝刀或尖嘴钳。 2、实训报告一份,见教案设计。 3、利用准备的器件,结合实训报告,每组进行组装一台电脑主机。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设计 《实训:微型计算机的组装》 实训内容:微型计算机的组装实训课时:2课时 实训地点:电工实训室 实训目的: 1、掌握计算机的组装顺序。 2、学会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装。 3、辨清内部数据线及信号线的连接方法。 实训准备: 1、每小组一台计算机主机组装设备。主机箱内各部件包括:主板、CPU、内存条、电源、显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数据线等。 2、每小组一套工具:螺丝刀或尖嘴钳。 实训内容与步骤: 第1课时 一、检查设备 核对主机箱中的部件,以保证实训的正常进行。包括螺丝,安装工具。 (认知主机实物,完成实训报告第一题) 学生回顾安装主机的步骤:完成实训报告第二题 二、组装电脑,学生由组长分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主机的组装 在安装之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这些内容: 第一、防止人体所带静电对电子器件造成损伤:在安装前,先消除身上的静电,比如用手摸一摸自来水管等接地设备;如果有条件,可配戴防静电环。 第二、对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盘。 第三、安装主板一定要稳固、平整,同时要防止主板变形,不然会对主板的电子线路造成损伤。第一步安装CPU 准备工作 准备一块绝缘的泡沫用来放置主板,主板的包装盒里就有这样的泡沫。 安装CPU时先拉起插座的手柄,把 CPU按正确方向放进插座,使每个接脚插到相应的孔里,注意要放到底,但不必用力给CPU施压,然后把手柄按下,这样,CPU就被牢牢地固定在主板上了,然后安装上CPU风扇,风扇是用一个弹性铁架固定在插座上的。 第二步安装内存 目前主板上最常用的内存插槽采用DIMM结构,正反两面的线路设计是分开的,各自拥有独立的线路。SDRAM内存插槽为168线,DDR内在插槽为184线,DDR2内存插槽为240线。主板上标有DIMM1-DIMM3的字样。使用DIMM内存的可以单独使用,每一个DIMM称为一个BANK。 安装DIMM内存的方法 (1)安装DIMM内存要方便一些,但DIMM内存条很长,要小心不要太用力,以免掰坏线路,DI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