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定义实验

数据库定义实验

数据库定义实验
数据库定义实验

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实验

报告

题目:数据库定义实验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220551

学号:43

姓名:李剑

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14年10 月10 日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加深对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理解。并掌握SQL Server中有关用户角色及操作权限的管理方法。熟悉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完整性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数据库的安全性实验,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中,设置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模式,实现对SQL Server的用户和角色管理。设置和管理数据库操作权限。

具体内容如下:

1.设置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模式(Windows或SQL Server和Windows(S)认证模式。

2.登录的管理

创建一个登录用户。

3.数据库的用户管理

登录用户只有成为数据库用户(Datebase User)后才能访问数据库。每个数据库的用户信息都存放在系统表Sysusers中,通过查看Sysusers表可以看到该数据库所有用户的情况。SQL Server的数据库中都有两个默认用户:bdo(数据库拥有者用户和(dba)。通过系统储存过程或企业管理器可以创建新的数据库用户。

角色的管理

4.创建一个角色,使创建的用户成为该角色的成员,并授予一定的操作权限。

5.在学生表中定义主键,外键约束

6.在课程表的“课程名”字段上定义唯一约束。

7.在选课表的“成绩”字段上定义check约束,使之必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0,“课程号”字段只能输入数字字符。

8.定义规则,并绑定到学生表的“性别”字段,使之只能取“男,女”值。

9.在学生表中增加出生日期段。定义缺省,并绑定到学生表的“出生日期”上,使之只能取当前的日期。

三、解决方案

通过实验,掌握了创建登录用户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方面的内容,并且可以给给表中创造约束条件。建的用户成为该角色的成员,并授予一定的操作权限时,无法找到到哪儿去进行权限设置,最后通过百度搜索找到如何设置角色的权限。

四、实验结果

1.设置SQL Server 的安全认证模式(Windows 或SQL Server 和Windows(S)认证模

式。

如图所示:

2.登录的管理

创建一个登录用户。 如图所示:

3.数据库用户的管理

结果如下:

5.在学生表上定义主键,外键约束。

create table S

(Sno PRIMARY KEY,

DNO nchar(10)

foreign key (DNO)REFERENCES D(DNO)

);

6.在课程表的课程名字段上定义唯一约束。

ALTER TABLE C

ADD UNIQUE(Cname)

7.在选课表的“成绩”字段上定义check约束,使之必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0,“课程号”字段只能输入数字字符。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c1check(Grade between 0 and 100);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c2check(Grade like'[0-9],[0-9],[0-9]')

5.6.7的实验结果:

8.定义规则,并绑定到学生表的“性别”字段,使之只能取“男,女”值。CREA TE RULE sex_rule AS@ssex IN('男','女')

sp_bindrule sex_rule,'student.ssex'

实验结果:

五、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创建的用户成为该角色的成员,并授予一定的操作权限时,无法找到到哪儿去进行权限设置,最后通过百度搜索找到如何设置角色的权限。

数据库基本概念

数据库基本概念 引言 本章的目标是讲解数据库研究人员常常要使用到的一些理论和术语。我所在的工作组集中了一批以开发性能优异的数据库系统为谋生手段的精英,数据库理论乍看起来与我们的具体工作相距甚远。 是否很有必要学习有关数据库理论方面的知识可能是留给你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说,理解一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把你的汽车交给一个不懂火花塞工作原理的机械师,或是坐在一架由不懂飞行理论的驾驶员的飞机上。如果你不懂数据库设计的相关理论,又怎能指望用户登陆门请你设计系统呢? 研究人员所用的某些术语和概念令我们感到困惑,部分原因是数学基础的问题。有一些术语,大多数程序员理解为一种含义,而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含义。为了能设计合理的系统,了解关系数据库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搞清楚研究人员的专业术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关系数据库理论中较浅显的内容,并且同我们所熟知的SQL概念进行比较。许多书中都讲解了这些内容,所以并不打算过于深入地探讨理论。我们只提供一些基本且实用的数据库概念。 本章将主要从面向SQL的角度介绍关系理论。我们将常常涉及相关理论的具体实现,尽管这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却是难以避免的。然而我们不会陷入实现的细节,仅仅给出一个概述。更进一步的内容,参看第一章提到的参考书目。 在本章中,我们将会看到下列内容: ?关系模型——考察相关的技术术语: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构造它们 ?其他数据库概念的定义 关系模型 正像第1章中提到的,E.F.Codd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SQL Server 的角度出发,考察一些在关系模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正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SQL Server 与关系模型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DataBase,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模型的分类 第一类:概念模型 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实体集(Entity Set): 同类型实体的集合。每个实体集必须命名。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属性值(Attribute Value): 为实体的属性取值。 域(Domain): 属性值的取值范围。 码(Key): 唯一标识实体集中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学号是学生的码 实体型(Entity Type): 表示实体信息结构,由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表示。如:实体名(属性1,属性2,…) 联系(Relationship):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各实体集)。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 物理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关系模型(数据模型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种) 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型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关系(Relation):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Tuple):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Attribute):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属性的取值范围来自某个域。

数据库的定义以及数据集合

数据库是什么以及数据集合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五十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简单来说是本身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数据库指的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为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 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的“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数据整体 数据库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应用领域的通用数据处理系统,它存储的是属于企业和事业部门、团体和个人的有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从全局观点出发建立的,按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描述和存储。其结构基于数据间的自然联系,从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径,且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特征。 数据共享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为众多用户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经摆脱了具体程序的限制和制约。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即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数据共享性不仅满足了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关系的基本操作: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集。 2.声明变量的语句:declare @XXX (XXX为变量名称) 3.判断并发调度的正确性: (1)可串行性的调度: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某一次串行的执行这些实物的结果相同。 (2)可串行性:是并发事务调度的准则。按照这个准则,一个给定的并发调度,当且仅当他是可串行化的才认为是正确的调度。 4.事物的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 5.定义视图: Create view <视图名称>[(列名)[,(列名)]] As <子查询> [with check option] 6.关系数据理论: 7.范式: (1)第二范式:若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R∈2NF (2)第三范式:非主属性中不存在传递关系。 8.角色、权限 (1)创建角色:create role <角色名> (2)给角色授权:create <权限> on <对象类型> 对象名to 角色。 9.设计中概念模型描述什么:实体、属性、码、实体型、实体集、联系。 10.关系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1.读锁和写锁的定义: (1)写锁:又称“排它锁”,若事物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 (2)读锁:又称“共享锁”,若事物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物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物只能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 简答: 1.关系模式:判断是第几范式,分析指出主键、外键P175 例题4 2.举例说明参照完整性(外键取值的几种情况)P49例题1,例题2,例题3 3.数据库的设计步骤、任务。 (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设计(3)逻辑结构设计(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4.描述并发调度中锁的概念、作用 (1)概念:事物T对某个数据对象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申请,对其加锁。加锁后的事物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物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的事物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2)作用:解决了事物并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

数据库的概念

第1章数据库的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的意义、数据库的发展史、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以便读者对数据库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1 数据库的意义 1.1.1 信息处理及数据处理 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计算机科学较之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迅速,在21世纪到来之际,它几乎可以称为“知识爆炸”了。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社会,如何组织和利用这些庞大的信息和知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早在20世纪60年代,数据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系统基础的一门软件学科便应运而生了。现在,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是软件学科中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工农业生产、商业、行政、教育、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国防军事的各个部门。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决策支持系统等都是使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或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数据库(Database,即DB)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因此,要理解数据库就需要先了解在数据处理领域中常遇到的两个基本概念:“信息”(information)和“数据”(data)。 信息是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的组合。例如,上课用的黑板,它的颜色是黑的,形状是矩形,尺寸是长3.2m,高1.4m,材料是木材,这些都是关于黑板的信息,都是关于黑板的存在状态的反映,从不同角度“反映”或“刻画”了黑板这个事物。信息源于物质和能量,一切事物,包括自然和人类都产生信息,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形态的反应,它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信息传递需要物质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要消耗能量。信息是可以感知的和存储的,并且可以加工、传递和再生。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领域中最先进的工具之一,人类对收集到的信息可以进行取舍整理。几乎和信息同样广泛使用的另一个概念是“数据”。所谓数据,通常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加以鉴别的信息。例如,为了描述黑板的信息,可以用一组数据“黑色、矩形、3.2m×1.4m”来表示,由于“黑色”、“矩形”、“3.2”、“m”……这些符号已经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语义,所以它们就具有了传递信息功能。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4 数据库设计基础 考点17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1)数据 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语音、图形、图像等统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信息。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等的通称。 (2)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 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应用领域的通用数据处理系统,他存储的是属于企业和事业部门、团体和个人的有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从全局观点出发建立的,他按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描述和存储。其结构基于数据间的自然联系,从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径,且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特征。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为众多用户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经摆脱了具体程序的限制和制约。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

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即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数据共享性不仅满足了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3)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个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类型有4种:文件管理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网状数据库系统和关系数据库系统,其中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它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它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DBMS 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与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与权限约束,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操作。 (4)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整个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

数据库表标准定义

数据库标准定义 注: 1.本文档中标注为红色的字段为在国网规范规定的表基础上扩展的字段 2.标注为蓝色的字段为相似字段中应正确使用的(如单位分为管理单位、产权单位、所在单位,优先使用管理单位,不使用产权单位,会将管理单位标注为蓝色) 3.标注为浅橙色的字段为153号文件中包含但在验收文档中不包含的字段 4.根据153号文中对主题域的规定,目前已确定规范中涉及的9个域的字母符号,如有新增数据表的情况,请按照规定进行命名,如有需要新增主题域的情况,请提前与MIS 开发组联系。已确定的主题域如下: 域名代 号 域说明所覆盖的主要实体/数据备注 组织域(Orgnization)O 定义了与营销业务应用密 切相关的组织与人员信息。 供电单位、部门、人员及 管理等。 电网域(Grid)G 定义了电网基础资料及其 关系信息。 变电站、线路、台区等。 客户档案域(Customer)C 定义了客户基础数据资料。客户、用电客户、计量点、 客户用电设备、客户档案等。 采集设备域(Device)D 定义了营销设备资产信息。采集终端、集中器、采集 器、电能表、互感器。 终端参数域(Parameter)P 定义了终端运行的各项参 数配置信息。 终端基本参数、测量点参 数、总加组参数、模拟量 参数、脉冲量参数、控制 参数。 采集任务域(Assignment)A 定义了采集任务、自动抄 表任务等任务配置及执行 信息。 采集任务、任务执行明细、 任务执行信息、抄表计划。 有序用电域(Market)M 定义了有序用电业务涉及 的数据。 有序用电基本信息、错避峰 方案信息、限电信息、有 序用电执行情况。 运行控制域(Run Control)R 定义了用电采集终端的运 行信息、通过用电采集终 端进行催费、营业报停控 信息。 用电异常信息、设备运行工 况、催费控制、营业报停控 制、预购电控。 采集数据域(Elements Data)E 定义了用电信息采集主站 采集回的用电信息元数据。 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曲 线数据、事件数据。 统计数据域(Statistics Data) T 定义了用电信息采集主站 统计分析后的数据。 电量数据、功率电流电压数 据、损耗数据。 规范未 规定,自 有域 系统公共域(System) S 定义了系统参数、公共数 据。 系统参数、主站配置信息等。规范未 规定,自 有域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讲解

三、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围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

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人事基本档案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LL,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适应广泛(一般的十六位机,如IBM/PC/XT,国产长城0520等均可运行种软件),数据处理能力极强。数据库在我国正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必将成为经济管理的有力工具。 数据库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 BASE

数据库试题(概念类简答和填空)

1、简述数据库的主要特征。 (1)数据结构化;(2)高度共享、低冗余;(3)数据独立性;(4)统一管理与控制,如安全性、完整性、故障恢复、并发控制等。 2、什么是数据独立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哪些级别的数据独立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即数据结构的修改不引起应用程序的修改。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 3、简述DBMS提供哪几个方面数据保护功能 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安全性控制、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4、数据库设计分成哪几个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5、试述数据库三级模式和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的关系。 三级模式 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正对用户所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模式: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内模式:是对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二级映像 模式/外模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6、DBA的职责 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和物理设计,定义安全和约束,数据库运行和监督,数据库维护 7、DBMS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 数据操纵 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安全性控制,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DBMS 提供的数据保护功能) 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8、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优点:(1)建立在严格数学基础上;(2)概念单一,简单易懂;(3)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缺点:由于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所以存取速度没有非关系数据库快 ★9、DBMS的存取机制 自主存取控制: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库对象有不同的存取权限,不同用户对同一数据库对象的权限也不一样,用户还可以将自己的权限转授给其他用户 强制存取控制:数据库对象有不同的密级,用户被授予某一级别的许可证。对于任意一个数据库对象,只有拥有合法许可证才可以存取 ★10、简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 数据库:长期存在于计算机上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科学的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的获取和维护数据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有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11、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指数据需要遵循的语义约束条件

实验1 数据库定义

实验1 数据库定义 实验目的 1、掌握SQL数据定义功能:数据库定义、表的定义、索引定义。实验内容 1、创建spj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SPJ; CREATE TABLE S( SNO CHAR(6) PRIMARY KEY, SNAME VARCHAR(20) NOT NULL, STATUS VARCHAR(50), CITY VARCHAR(50) ); CREATE TABLE P( PNO CHAR(6) PRIMARY KEY, PNAME VARCHAR(20) NOT NULL, COLOR VARCHAR(2), WEIGHT NUMERIC(9,2) CHECK(WEIGHT>0 AND WEIGHT<=100) ); (3) 工程项目表J

JNO CHAR(6) PRIMARY KEY, JNAME VARCHAR(20) NOT NULL, CITY VARCHAR(50) ); SNO CHAR(6) NOT NULL, PNO CHAR(6) NOT NULL, JNO CHAR(6) NOT NULL, QTY SMALLINT DEFAULT 100 ); 2、创建school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SCHOOL;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7) PRIMARY KEY, SNAME CHAR(10) NOT NULL, SSEX CHAR(2) CHECK(SSEX=’男’ OR SSEX=’女’ ), SAGE SMALLINT CHECK(SAGE>’15’ AND SAGE<’45’), SDEPT VCGHAR(20) DEFAULT '计算机系' );

数据库原理与应(数据定义)

数据库原理与应(数据定义)

————————————————————————————————作者:————————————————————————————————日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实验报告 题目:SQL语言(1)数据定义日期2012.10.9姓名党存寿学号20102111225 Q Q 1045874070 实验环境: Windows XP,Sql Server2005 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5环境 2.掌握基本表的定义、删除和修改 3.掌握索引的建立和删除 实验内容: 1.Sql Server2005的启动 Sql Server2005的启动方法: 单击“开始”按钮→“所用程序”→“Microsoft SOL Server 2005”→“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之后将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连接到服务器”的窗口。 图1 “连接到服务器”窗口 注意: ①服务器类型选“数据库引擎” ②身份验证选“Windows 身份验证”

③服务器名称的选择:点击服务器名称的下拉菜单,然后点击“浏览更多”,之后将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查找服务器”窗口。然后双击数据库引擎,在数据库引擎下就能找到服务器的名称,然后选择该名称并单击“确定”按钮退回到“连接到服务器”窗口。然后单击“连接”按钮进入SQL 环境。 图2 “查找服务器”窗口 2. 定义基本表的语句格式 1)create语句 SQL 语言使用CREATE TABLE语句定义基本表,其基本格式如下: CREATE TABLE <表名>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 <表名>:所要定义的基本表的名字 <列名>:组成该表的各个属性(列)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涉及相应属性列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涉及一个或多个属性列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2)drop语句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LL,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适应广泛(一般的十六位机,如IBM/PC/XT,国产长城0520等均可运行种软件),数据处理能力极强。数据库在我国正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必将成为经济管理的有力工具。 数据库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的dBASELL就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库种类 数据库通常分为层次式数据库、网络式数据库和关系式数据库三种。而不同的数据库是按不同的数据结构来联系和组织的。 1.数据结构模型 (1)数据结构 所谓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或数据之间的联系。如果用D表示数据,用R表示数据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集合,则将DS=(D,R)称为数据结构。例如,设有一个电话号码簿,它记录了n个人的名字和相应的电话号码。为了方便地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将人名和号码按字典顺序排列,并在名字的后面跟随着对应的电话号码。这样,若要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假定他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Y),那么只须查找以Y开头的那些名字就可以了。该例中,数据的集合D就是人名和电话号码,它们之间的联系R就是按字典顺序的排列,其相应的数据结构就是DS=(D,R),即一个数组。 (2)数据结构种类 数据结构又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的角度(即数据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来观察数据,分析数据,与数据的存储位置无关。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中存放的结构,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现形式,所以

数据库概念解释

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 System)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用户四部分构成整体。 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管理对象,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联系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最小冗余的、能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是按照数据模型所提供的形式框架存放在数据库中。 硬件: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需要有足够大的内存以存放系统软件、需要足够大容量的磁盘等联机直接存取设备存储数据库庞大的数据。需要足够的脱机存储介质(磁盘、光盘、磁带等)以存放数据库备份。需要较高的通道能力,以提高数据传送速率。要求系统联网,以实现数据共享。 软件:数据库软件主要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是为数据库存取、维护和管理而配置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DBMS在操作系统支持下工作。DBMS主要包括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运行和控制功能、数据库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通信功能。 用户:数据库系统中存在一组管理(数据库管理员DBA)、开发(应用程序员)、使用数据库(终端用户)的用户。 数据模型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操作及操作规则。如操作有检索、插入、删除、修改,操作规则有优先级别等。数据操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也就是说,对于具体的应用娄必须遵循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实体-联系模型图(E-R模型图):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实体-联系模型图(E-R模型图)。在E-R模型图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实体的属性用圆角框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菱形框表示,在实体和联系之间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这条直线带有"1"、"N"或"M"等值,用来表示联系的性质,即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等关系。因此,E-R模型也称为E-R 图。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如下: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

答案.数据库基础概念答案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用二维表结构表达实体集的模型是( D )。 A、概念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2、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B )。 A、DB包括DBMS和DBS B、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和DBS D、不能相互包括 3、模式的逻辑子集通常称为( C )。 A、存储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模式 4、DBMS的含义是( B )。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管理员 D、数据库 5、在关系模型中,为了实现“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元组”的约束应使用( B )。 A、临时关键字 B、主关键字 C、外部关键字 D、索引关键字 6、数据库中,实体是指( C )。 A、事物的某一特征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客观存在的事物 D、某一具体事件 7、数据库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关系是( A )。 A、后者包含前者 B、前者包含后者

C、互不相干 D、同一东西的不同称呼 8. 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独立性是因为采用了( A )。 A.三级模式结构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9.一个关系只有一个(D )。 A. 候选码 B.外码 C. 新码 D.主码 10.设一个仓库存放多种商品,同一种商品只能存放在一个仓库中,仓库与商品是(B )。 A.一对一的联系 B.一对多的联系 C.多对一的联系D.多对多的联系 11. 在数据库系统中,下面关于层次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有多个根结点 B.有两个根结点C.根结点以外的其它结点有多个双亲 D.根结点以外的其它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12. 规范化的关系模式中,所有属性都必须是( C )。 A.相互关联的 B.互不相关的 C.不可分解的 D.长度可变的 13. 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视图)导出的表,它相当于三级模式结构中的()。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存储模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是指负责数据库存取、维护和管理的系统 软件。 2.数据库的作用:用户通过DDL可以方便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 进行定义,包括数据结构、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和访问控制条件等。 3.慨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实体、属性、域、码、实体型、实体集、 联系。 4.关系数据库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 束3部分组成。 5.实体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中的主属性值的约束。 6.关系代数的五种操作:并、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 7.关系代数的其它操作:交、连接、除、。 8.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利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创建,在查询编辑器中 通过输入Transact-SQL语句创建。 9.修改数据库的方法: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修改数据库,使用 Transact-SQL命令修改数据库,基本表定义:一个基本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各列名构成的表结构,即一个关系模式,也成为表结构,另一部分是具体存放的数据,成为数据记录,创建基本表时,只需要定义表的结构,包括表名、列名、列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等。 10.插入数据的方法:插入一个元组、插入多个元组。 11.触发器的概念:是一种实施数据完整性的特殊类型存储过程,在

对表执行UP-DA TE,INSERT,DELETE,CREA TE,AL TER,DROP等命令时,SQLServer就会自动触发执行触发器所定义的SQL语句,从而确保对数据库的处理必须符合这些SQL语句所定义的规则,这相当于执行了一个存储过程。 12.事务的概念:数据库的一些操作的集合通常是一个独立单元,这 种具有独立性的逻辑单元成为事务。 13.事务的性质:一个有效的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 久性。 14.显示事务有开始事务、设置保存点、回滚事务、提交事务4个语 句。 15.并发控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丢失更新、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 16.函数依赖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式中的各属性之间相互依赖、相互 制约的联系称为数据依赖。函数依赖是属性之间的一种联系。17.规范化的概念:满足一定条件的关系模式,称为范式。范式就是 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人们称某一关系模式R为第N范式,就表示该关系模式的级别。一个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分解方法可以转换成多个高一级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种过程成为规范化。

数据库定义

1,数据库的数据特点:永久存储,可共享,有组织。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展】 【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功能:【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库存取】【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建立与维护】4,DBMS提供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安全性保护】【数据完整性检查】 【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5,数据独立性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护 6,数据模型种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7,逻辑模型种类:网状,层次,关系,面向对象,对象关系 8,现实世界中客观对象的抽象过程: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概念模型)----机器世界E—R图概念: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9,数据模型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查询和更新),完整性约束 10,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n-模式1-内模式1: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描述11,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物理独立性) 12,关系模型组成: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 13,关系模型的关系操作:查询【(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积)连接,除,交】 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14,关系操作特点: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 R(关系名)【U(关系属性集合)D(属性所来自的域)DOM(属性向域的集合) F(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15,关系模型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16,运算三要素:运算对象,运算结果,运算符 17,运算符分类:集合运算符(并交差迪)专门关系运算符(选投连除)算数,逻辑。18,计算机系统安全性问题: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政策法律 19,计算机系统安全模型:用户(用户标识语鉴别) DBNS(数据库安全:存取控制,审计, 试图OS(数据操作安全保护DB(数据密码和存储) 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因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 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用户标识和鉴定,存取控制,视图,审计,密码存储20,数据安全性存取控制机制:1.定义用户权限(两要素组成:数据库对象和数据操作)存取方式称为授权。 2.合法权限检查 授权语句问题:谁定义?DBA和表的建立者(即表的属主) 21,存取控制的方法:自主存取控制,强制存取控制 22,授权与回收:GRANT语句是用户允许授权,REVOKE语句是收回授予的权限GRANT功能:将对指定操作对象的指定操作权限授予指定的用户。 REVOKE功能:从指定用户那里收回对指定对象的指定权限。 23,DBMS达到C2级别安全系数不可缺少的指标:审计 审计功能:把用户对数据库所有操作自动记录记录到审计日志中 24,数据库完整性是指:数据正确性和相容性 作用:为了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不正确的数据。 数据库完整性检查和控制的防范对象:不合法语义,不正确数据,防止他们进去数据库。 安全性控制防范的对象: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防止他们对数据库进行非法存取。25,维护数据库完整性,DBMS必须能够:1.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2.提供完整性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的定义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以此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供云计算业外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数据库定义说法一 严格地说,数据库(Database,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的“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种数据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么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 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若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链接: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和该集合中所有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有限集合。数据结构可用下式表示: Data Structure=(D,R) 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集合,R是该集合中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有限集合。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

数据库基本定义及课后习题答案

1.1数据库系统概述 第一代: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 第二代:关系数据库系统 第三代:面向对象数据库 数据(data) 定义:数据时用来记录信息的课识别的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语言以及学校学生的档案等都是数据,都可以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标示,并以数字化后的二进制像是存入计算机。 数据库(DataBase) 定义: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结合。 特点:集成性,共享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定义: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对数据进行管理的大型系统软件,实现用户在数据库系统中的操作。 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人工管理阶段 特点: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管理阶段 特点:数据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沉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库系统阶段 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DBMS还必须提供一下几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的安全性控制 (2)数据的完整性控制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1.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1)数据结构

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网状结构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二维表 3、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沉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行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是模型的一种,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的作用: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 5、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的,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提供给我们从现实世界到现实世界模型化数据和信息手段与工具,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6、定义并理解概念模型中的以下术语。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像话区别的事物。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 码(键,关键字):唯一标示实体的属性集。 联系类型:(1)一对一联系;(2)一对多联系;(3)多对多联系。 E-R图是体现实体型,属性和联系之间的表现形式。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与用途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20.6.3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LL,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适应广泛(一般的十六位机,如IBM/PC/XT,国产长城0520等均可运行种软件),数据处理能力极强。数据库在我国正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必将成为经济管理的有力工具。 数据库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的dBASELL就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库种类 数据库通常分为层次式数据库、网络式数据库和关系式数据库三种。而不同的数据库是按不同的数据结构来联系和组织的。 1.数据结构模型 (1)数据结构 所谓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或数据之间的联系。如果用D表示数据,用R表示数据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集合,则将DS=(D,R)称为数据结构。例如,设有一个电话号码簿,它记录了n个人的名字和相应的电话号码。为了方便地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将人名和号码按字典顺序排列,并在名字的后面跟随着对应的电话号码。这样,若要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假定他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Y),那么只须查找以Y开头的那些名字就可以了。该例中,数据的集合D就是人名和电话号码,它们之间的联系R就是按字典顺序的排列,其相应的数据结构就是DS=(D,R),即一个数组。 (2)数据结构种类 数据结构又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的角度(即数据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来观察数据,分析数据,与数据的存储位置无关。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中存放的结构,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现形式,所以物理结构也被称为存储结构。本节只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并将反映和实现数据联系的方法称为数据模型。 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模型有三种,即按图论理论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和网状结构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