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资格面试题目

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资格面试题目

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资格面试题目
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资格面试题目

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学科教师资格面试题目

一、考题回顾

初中音乐《芒市坝子调》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孔雀舞》,请学生跟着视频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结束后提问学生,这种舞蹈的形式一般出现在哪些地方呢?(学生自由回答)学生会基于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储备回答道: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由此教师再次播放傣族的民族服饰,并提问:“这种民族服装是哪个民族的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来进行总结,最终得出是傣族的服装。由此导入本节课题——傣族民歌《芒市坝子调》。

(二)初步感知

1.播放《芒市坝子调》这首歌曲,听一听歌曲是快速的还是慢速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评价。(歌曲是中速稍快的)

2.接着带领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这一遍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歌词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后做出总结。(歌曲当中主要讲述的是少数民族互相表达爱意的情感)

(三)演奏歌曲

1.熟悉乐器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对于葫芦丝进行简单的熟悉,提醒学生手型和手位是“左上右下”,跟着教师弹奏的钢琴伴奏,一起来练习吹奏音阶,注意吐气均匀,吹奏12 34 54 32 1—,数遍练习之后,学生对于葫芦丝的孔位已经基本掌握。

2.哼唱旋律

(1)首先,先带领学生哼唱乐谱,熟悉歌曲的旋律,提醒学生注意乐曲中经常会出现的拍子的变换。

(2)其次,教师讲解“变换拍子”,即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在乐句中不同位置加上不同拍号。带领学生多次演唱,掌握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及力度的强弱规律。

(3)最后,学生跟着钢琴伴奏,一起大声的哼唱旋律,体会歌曲情感。

3.演奏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用葫芦丝吹奏前半段谱例,注意速度稍慢,然后有请学生代表示范演奏,教师鼓励评价,学生模仿。

(2)教师为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以前后6人为一小组,进行集体练习,为期5分钟,随后小组代表上台演奏表演,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3)最后,教师通过指挥手势,对全班同学的演奏进行指挥练习,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在指挥中的强弱关系,通过一遍的练习,学生都已经能基本掌握。接下来教师有请文艺委员再来指挥演奏一遍,教师在过程中观察学生演奏情况,并进行巡视指导,最终学生均能掌握此乐曲的演奏。

(四)巩固提高

歌曲演奏完毕后,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请学生观看云南傣族同胞演奏此乐曲的场景,并提问,“视频中你都能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总结,葫芦丝是我国比较典型的民族乐器,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精致,能表现出少数民族的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歌曲,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更是我们需要推广和发扬的。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葫芦丝这个乐器,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感受到了民间音乐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把中国民间音乐放在心头,推广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传统文化。

作业:搜集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乐器或歌曲,下节课来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音乐课上,学生在做其他科目的习题,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在音乐课上,如果有学生在做其他科目的习题,作为教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教师要反思自身,是否是自己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及时调整授课思路与方法,以适应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在课上多关心,这样才能真切的了解学生的需求。

最后一点,如果学生在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习题,需要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是否是因为其他科目的内容太过于繁重,从而及时进行调整。

2.什么是变换拍子?

【参考答案】

根据乐曲的不同需要在乐句中不同位置加上不同拍号,在歌曲中随机出现的无规律的拍号变化。

一、考题回顾

初中音乐《踏雪寻梅》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铃儿响叮当》,了解歌曲背景,引出课题—《踏雪寻梅》。

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作品,你在什么时候学的这首歌?(这是美国的一首歌曲,叫《铃儿响叮当》,大家都觉得很熟悉,是因为我们在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时候学过这首歌,而且圣诞节的时候小街小巷都会播放这首歌曲。我们中国也有一首铃儿响叮当,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踏雪寻梅》)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

(1)对比欣赏歌曲

老师设置问题:《铃儿响叮当》和《踏雪寻梅》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哪些不同的地方?(歌词中都有响叮当,情绪都很欢快,但是他们的音色不同、演唱形式不同、韵味不同等等,如果说铃儿响叮当比作顽皮、活泼、可爱的小朋友的话,那么踏雪寻梅这部作品那就好像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儒雅少年,他们展现出来的这种童真童趣是不一样的。)

(2)再次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欢快的、悠闲的、怡然自得的情绪。

2.练一练

(1)老师弹琴,学生分别练习高、低声部旋律。

(2)老师弹琴,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老师引导:大家在演唱的时候要看老师的手势,注意节奏的把握,大家最好

用轻声合唱,个别声音不能太过突出,自己演唱时还可以感受身边其他同学的声音,歌唱时用正确的气息支持(胸腹式呼吸),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同学们在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方法等诸方面都应基本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整个声部的声音达到一致。

(3)学生正确的演唱。

3.学唱第一部分:踏雪

(1)老师弹奏歌曲第一部分的低音部分,学生用“叮当”声模仿。

(2)学生根据老师的琴声用碰铃和木鱼敲击,为低声部伴奏。

(3)学生分组表演: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第一组用“叮当”声模仿,第二声部用碰铃和木鱼模仿铃铛的声音。

(4)学生演奏低声部,老师示范高声部,体会。

老师设置问题:这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体会活泼跳跃有趣的画面:人骑着驴,边走边闻着花香,铃铛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5)学生跟琴学唱高声部的乐谱。

老师设置问题:当驴向我们慢慢的靠近,大家唱“响叮当”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驴子由远及近,我们的歌唱力度应该越来越强,声音越来越大。

(6)学生跟琴学唱高声部的歌词。

师生评价:演唱时声音要欢快清脆,还要有跳跃性、有弹性,强弱对比要唱出来,四个铃铛要唱的很清脆,而且用由小及大的声音表示,唱出由远及近的效果,表现出人们骑驴踏雪的兴奋心情。

(7)学生分组表演。

4.学唱第二部分:寻梅

(1)老师示范高声部的两种不同唱法:一种歌唱很平,另一种很兴奋。

老师设置问题:哪一种演唱的更好?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演唱的更好,因为作者欣赏完梅花,并采下来插入瓶

中,就是想让梅花一直伴随着他,说明他赏梅后那种意犹未尽,满足喜悦的心情,所以这里的力度要渐强,情绪要饱满,而且还要唱的连贯。

(2)老师弹琴,学生演唱高声部乐谱。

(3)学生填词学唱。

(4)老师弹琴,学生演唱低声部乐谱。

(5)学生填词学唱。

(7)两声部合唱。

老师评价:注意低声部的音准,二声部的和谐。演唱时注意情绪的变化,用抒情连贯的方法演唱。

(8)学生再次演唱第二部分。

(三)巩固提高

1.二声部合唱:踏雪寻梅

(1)分别演唱高低声部。

(2)在老师的指挥下,尝试二声部配合演唱,提醒高声部为主旋律,低声部为配合旋律。

师生评价:旋律线上行,力度也随之加强,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大家不仅要注意技巧,更要注意感情的处理,声部之间相互聆听。

(3)二声部再次配合演唱。

2.介绍作曲家

黄自:黄自先生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创作歌曲有《旗正飘飘》《抗敌歌》《长恨歌》《花非花,雾非雾》等五十余首。他早期出国留学海外传播了很多国外先进的西洋的音乐文化带回国内,他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我们国内自己的民族音乐家,比如说他的得意门生刘雪庵先生就是最为得意的弟子。

(四)课堂小节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也许是去寻找梅花,也许是寻找梅花的芳香。这种心情很愉悦,好像真的看到了雪映梅花这种景色,可以说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有朝一日也去感受那大雪梅花的芳香。用一个慧眼去发现自然之美,用纯真的心感受音乐之美,下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合唱?

【参考答案】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

2.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当你在课堂上讲授重点内容的时候,有名学生却在交头接耳。请谈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尤其是学习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我的重要职责。因此,面对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的状况,我会立即思考解决办法,让该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并保证他能完整地学到我所讲授的内容。我主要会采取课上示意、课下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课上示意。我会先将语调升高、暂停授课、眼神暗示、点名作答等方法提醒玩手机的同学,维护好学生尊严。

其次,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我会合理安排音乐课教学时间,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带着兴趣在有张有弛的氛围中学习;

再次,课下交流。课余时间,我会以谈心的方式,找该学生聊一聊。倾听他对课程内容的想法,检验他的学习效果。同时明确告诉他在音乐课堂上交头接耳的不良影响,即耽误自己听课,又会对其他同学形成不良的暗示,相信他能意识到自己上课交头接耳是一个扰乱课程秩序的行为,并且自觉主动的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在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表扬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发挥音乐潜能。

一、考题回顾

初中音乐《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看过哪些经典的动画片吗?请大家分享一下动画片的名字,简单说说故事情节。

开心一刻:

1.请同学们看动画片名和人物图,进行连线。

2.听音乐辨人物:通过聆听猜测人物,比比谁看过的动画片多,并且熟悉里面的歌曲。《美女与野兽》《哪吒传奇》《灌篮高手》,并将人物与片名和相关的音乐连线。(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注意歌曲的风格特点)顺势引入新课《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动画片《宝莲灯》的影视片段,并请学生介绍《宝莲灯》的故事情节。

2.教师播放歌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请学生体会歌曲的速度、拍子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速度为中速。

(三)新课教授

1.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钢琴进行基本发声练习。

2.教师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跟随钢琴哼唱歌曲主旋律,并注意歌曲的节奏、节拍。通过哼唱歌曲旋律的方式,体验这首歌曲旋律的起伏。

3.将歌曲分段,比较色块中两个乐句旋律的音高和节奏。找出歌曲中的难点。(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高音部分轻声演唱)

4.学生朗读歌词,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体会影片中小主人公对母亲的思念与坚定的救母之心。

5.教师伴奏,学生加入歌词随音乐跟唱歌曲,进一步感受影片中小主人公的迫切、起伏的心情,同时体会音乐对影视的作用。

6.教师提问:电影为大家塑造了怎样的沉香?歌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的融入对影片的播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影片中小主人公思念母亲,坚定救母之心,突显了“宝莲灯”神话中的孝道和坚持,将沉香与母亲间的刻骨思念描画得动人心弦。歌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的融入,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具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教师讲述动漫音乐对影片的作用。动画片的人物性格夸张,动物和事物常使用拟人的变现手法。片中主人公的活动,常伴有个性化的音乐,从而起到烘托气氛概括人物的作用,在数字化得今天,高科技电脑合成技术被大量应用在动漫影像和音乐创作中,摆脱了早期动画片靠手工设计及音乐制作单一化地制约,将人物刻画的更加鲜明生动,音乐更加细腻逼真。

2.听一听我们看过的其他的动画片音乐,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哪些动画片的音乐。例如:《烛光里的微笑》《黑猫警长》等。

(五)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动漫音乐,一起回味了我们的童年乐趣,并且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了音乐的欣赏与学唱,请同学们课下观看影片《烛光里的微笑》,感受歌曲《我怎样长大》在影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揭示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电影音乐具有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欢乐、喜悦的画面便伴以欢乐、喜悦的旋律;悲伤、忧郁的画面便伴以悲伤、忧郁的乐曲。

(2)抒情功能、推动剧情发展。音乐的抒情是音乐最具感染力的功能。在影视中的音乐更充分的展现了这一功能,并且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我们经常能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亲人、恋人、朋友久别重逢时响起的一段段煽情音乐。这时的音

乐不但展现了抒情功能还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3)塑造人物形象。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过演员的外形、形体语言、台词等来塑造,在人物声音方面塑造形象也时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国的武侠、神话作品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手段。

(4)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悬疑片中经常用恐怖的音效来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想象。

(5)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代替字幕、代替现场乐队的作用,音乐几经成为影视艺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同样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

2.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

(1)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要转变教师角色。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形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②学生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从传统的、从属的、封闭的角色转变为自主、开放的主人地位。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四个阶段

①激趣,学生进入探索性自学阶段。

②活动,学生进入实践性自学阶段。

③探究,学生进入创设性自学阶段。

④鼓励,学生进入自我评价阶段。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初中生物-个人整理

说明:本人自己整理,适合考前一天浏览。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鲜清洁。 2、让学生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教学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测量胸围差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胸腔扩大,腔内气压降低,膈肌收缩,顶部下降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胸腔缩小,腔内气压升高,膈肌舒张,顶部上升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来完成。 5.呼吸的全过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和排出的过程 [难点分析] 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血液,原尿,尿液(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成分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入: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引出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引出尿液的排出。尿液血液化验单比较。 总结: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肾小球中的血浆。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4。原尿在下行的过程中会经过肾小管,因为它的周围定分布着毛细血管,所以在这儿可能发生物质的重新吸收。 细菌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 做基础;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以细菌作为生化武器导入新课:日本人用抓来的中国人来做细菌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开花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18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再战,要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就来和中冠老师一起来坐坐明年考试的试题吧~~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 B.学生的能力培养 C.学生的人格养成 D.学生的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完整版)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 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 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

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

金乡,着正装。 等待过程就不说了,进入候考室之后按排队时的抽签顺序进入抽题室。我抽到的是语法题,hou much和how many,看我后面的女生是阅读题型,总结下来就是语法,词汇,阅读,作文,听力这几个题型。 备考室可以带资料进场,但是手机关机。 语法题不用想多,把这个语法最基本的structure表述出来就行,比如我抽到的how many和hou much就只是讲了他俩的不同,一个加可数名词一个加不可数,以及how much用来询问价格,没别的。我同学抽到的是被动语态,就只讲了主语+v-ed,没讲别的。 我讲完之后老师说讲语法要多举例,让学生总结规律,最后给出结构,举例练习。就这样,不用想着把这个语法的全部用处都讲出来,时间不够,而且老师会有提问,那时候你可以具体说一下就行。 教案不看,我基本就是把我试讲的过程直接写出来了,老师不看的。 整个过程最主要的是和学生的互动,who can?dont be shy.I believe u can make it,clever.excellent等等,多让学生来说,当然必须也要你重复一下:very good ,u say:重复一下。一定要有个提问啊,讨论啊,让同学回答的样子。 下面我整理了几个题型的过程: 一、阅读课(办法一) 1、Lead-in:问好。按课本设计问题,学生回答,推测文章大意。 2、Pre-reading:处理3-5个生词,扫除障碍。 3、Fast-reading:提2个问题,学生找答案,了解大意。 4、While-reading:讲解长难新句1-2个,扫除障碍。 5、Comprehending: 结合问题,学生细读课文找答案。(此步可省) 6、Post-reading, 阅读后组织活动(复述课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摘记要点、归纳总结、创新写作)。 7、Summary and homework。小结本课并布置作业(布置主要是一些语篇方面的练习)See you! 阅读课(办法二) 1.读前(pre-reading) 问好。话题激活背景知识,(见课本warming up 和pre-reading 部分) 2.读中(while-reading):该部分是阅读课最重要的内容,一般按任务型的方式进行。 1)pre-reading: title reading(sub-title reading)/picture reading 2)fast reading (for general idea/main idea) 办法:skipping 记叙文按who/what/when/where/how/why等线索去获取信息; 议论文关注和划出每段段首的主题句,捕捉文章的大意。 3)detailed reading(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办法:scanning 完成具体信息 4) word guessing (主要方法:上下文的提示、根据构词法、根据前后的逻辑关系以及生活常识等。) 5)处理个别长难句子,分析句子结构,先找出主谓宾或主语+连系动词+表语结构(然后再看起附加修饰作用的定语或状语,主句与从句等。 3.读后(post-reading)学生的读后任务主要有: 1)对某个问题或观点的进一步理解(深层次理解); 2)就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话题讨论; 3)Summary and homework布置课后的话题写作(先口头练习再到笔头表达)See you! 二、听力课教学 1、Lead-in: 问好,提一两个问题,也可介绍背景知识。 2、Pre-listening:提出任务。让学生仔细看听力部分的练习或任务。 3、While-listening: 第一次放:生词教给学生。 第二次放:点拨提示,重放难句,解析长难等。 4、Post-listening,听后检查。学生彼此检查答案或分小组讨论答案。 5、第三次放:学生跟读。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2个月多的时间,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呢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8 分)。 1.某中学校长对素质教育检查组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该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 A.不正确,素质教育不等于课外活动 B.不正确,素质教育不包括兴趣小组 C.正确,素质教育要开展课外活动 D.正确,素质教育要组建兴趣小组 2.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3.“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4.张老师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问题是:“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用哪些办法教学更有效呢“这些材料适不适合所有学生张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情景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5.《中华人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6.某初中校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未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7.某中学老师黄某认为自己学历和能力都已达标,拒绝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假期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黄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可以放弃个人权利 B.不正确,教师不能放弃培训的权利 C.正确,教师享有专业自主权利 D.不正确,提高业务水平是教师义务 8.大学毕业的陈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刑满释放后,他前往某初级中学应聘学校( )。 A.不得聘用 B.可以聘用 C.应当聘用 D.暂缓聘用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面试题

初中美术《招贴设计》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美术《招贴设计》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雾霾与蓝天对比图片)提问: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呼吁大家环境问题?引出课题《招贴设计》。 (二)欣赏设计,直观感知 播放招贴图片(关于环保类招贴画)看一看,说一说,引出招贴概念。 招贴是最为古老的广告宣传形式之一,“招”即招引注意,所以,招贴就是为了招引大众的注意而张贴的广告。 (三)环环相扣,具体分析 1.展示招贴图片引出招贴的构成要素(提问:你是如何读懂招贴的?) 教师总结:文字、图片、色彩 2.小组讨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形是画面视觉主体,通过个性的图形图像直接传达信息观念。引导视线到文字,与人们产生共鸣。 色彩与心理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由色彩你联想到什么? (四)巩固新知,实践展评 1.如果设计一个环保为主题,如何设计?想到那些素材、用什么色彩、用什么样的标题? 创意构思(防雾霾口罩、空气净化器、绿色叶子、蓝天),小组成员讨论确定设计思路和色彩设计方案。 2.学生活动与创作(手绘、粘贴),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错,积极与学生互动。 3.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相互评,教师从创意、技法、用色等方面进行总评,指出作品亮点和问题,语言多以鼓励为主。 (五)总结回顾、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呼吁大家自身做起爱护环境、珍惜生命。教师引导今天所创作是属于公益性招贴设计,课下关注一下生活中其他招贴画,招贴除了公益性,还有那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招贴的表现形式?【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一套来源: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 4、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家长会、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 A.系统性 B .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 .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 A.随意性 B .娱乐性 C.自觉性 D .系统性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小学体育《前滚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体育《前滚翻》主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导入 (做完操教师站起来的时候,佯装没站稳,身体要倒下去,此时顺势做前滚翻动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快要摔倒的时候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前滚翻,保护了 自己。你们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前滚翻动作。 2.前滚翻 (1)讲解与示范 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②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进行补充。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2)课堂练习 ①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分组练习,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 ③进阶挑战,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 组织教学: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3)展示与评价 ①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比较哪组的动作最顺畅、优美。 ②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 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动作展示,教师给出点评。 要求:展示过程中,做好保护与帮助。 3.游戏:障碍接力 方法:起跑——前滚翻——跳绳——绕过标志物返回交接。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按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教学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注意小组之间的配合。 要求:遵守竞赛规则,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 结束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 1.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答案《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D)。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B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D)。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D)。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A)。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及答案(卷三)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及答案(卷三) 1.社会很复杂对学生影响大,学校的影响很小,你认为对吗? 【参考答案】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社会很复杂,确实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更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相比遗传和社会生活的不可控制而言,学校教育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人进行系统的培养。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教师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而且熟悉个体心理,懂得采取恰当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因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能够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正面的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品德的培养。 2.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知识的源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

师,需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教育技巧。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师德修养。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作则,自觉率先垂范。 第二,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完善。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学高为师,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是学习者。 第三,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学生的心理背景,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而且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使其适应社会需要。 古语有云: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习的内容是难以穷尽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一个泥呆呆的“教书匠”,而是一名睿智的“教育者”。“教育者”应该有能力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 3.有人说家境好的孩子比家境差的孩子未来发展得好,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具有片面性。孩子的发展靠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身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境好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起点,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孩子的发展中不时地助上一臂之力,可以给孩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考生们正在紧张的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呢还是掐着手指算日子呢?距离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还剩3个月的时间,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 B. 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且对应 B. 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

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问题汇总篇

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问题汇总篇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古话,它折射的是一种教育的哲理。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短数字,精辟概括出教师风范。“学高为师”说的是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海一样的胸襟……“身正为范”,指得是“教师的职业是太阳低下最光荣的事业”,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即身正方能为范。身正就要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语言文明,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可亲,教态高雅洒脱。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要努力做到“学高”“身正”,必须不断勤奋钻研,刻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因此,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一名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已,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做一个“学高”“身正”的人民教师。 2、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你认为在教学中要特别尊重学生的哪些学习行为?答: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是关系可以说是新课程的一项重大变革,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互相尊重为原则,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以下几项是需特别注意的:

1、必须让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一个富有生命意义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 2、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学有所长,也会有一些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这时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的特长,而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和要求去规范学生,要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特长激起学习的兴趣,以充分呵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必须以平等中的首席出现在学生面前,既是学生学习中的导师,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伴,要充分理解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尊重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有许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在这里一一列举,我想只有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朋友之心对待学生,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特别尊重学生的正常有益的学习行为,才会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问题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研究热点,你认为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此问题以题纲作答,必要时展开一些内容即可) 答: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中,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观念,一种适合远程教育的教法,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一种资源展示的方式,不仅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只要认真遵循问题设计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活动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救育 B.情感陶冶 C.实际锻炼 D.榜样示范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

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

2019 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精选)2019年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及中公教师命中分析小学体育《前滚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体育《前滚翻》主要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 导入 ( 做完操教师站起来的时候,佯装没站稳,身体要倒下去,此时顺势做前滚翻动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快要摔倒的时候用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前滚翻,保护了自己。你们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前滚翻动作。 2. 前滚翻 (1) 讲解与示范 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颈、肩、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②学生归纳动作要点,出示挂图教师总结动作要点,进行补充。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分列两边,面对面站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跪于练习者侧方,推背帮助起立。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2) 课堂练习 ①分组进行练习,在同伴间的保护与帮助完成完整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分组练习,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独立完成或是同伴帮助完成动作。

③进阶挑战,每个小组依据自己组员的能力自由进行挑战练习。 组织教学: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安全。 (3) 展示与评价 ①展示学练成果。按照进阶挑战标准进行展示,比较哪组的动作最顺畅、优美。 ②学生点评展示者的动作有点,提出提高建议。 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动作展示,教师给出点评。 要求:展示过程中,做好保护与帮助。 3. 游戏:障碍接力 方法:起跑——前滚翻——跳绳——绕过标志物返回交接。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后按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教学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注意小组之间的配合。 要求:遵守竞赛规则,团结协作,集体观念强。 结束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自然站立。 1. 放松活动,徒手拉伸。 要求:语言引导提示并带领做放松练习。 2. 课堂小结。 和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中进一步掌握本课的教学情况,总结本课学习情况,指出在学习普遍中存在的问题。提问学生几个关键问题。 答辩题目解析 1. 请你谈谈前滚翻的动作技术和保护与帮助方法?【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动作做法:由蹲撑开始。重心前移,两腿蹬直离地,同时屈膝。低头、含胸、提臀,以 头的后部在两手支点前着垫,依次经颈、背、腰、臀向前滚动。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收腹 屈膝,上体紧跟大腿团身抱膝成蹲立。 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与帮助的同学跪立于练习者的侧前方,用手顺势推其背部帮助成蹲立。 2. 前滚翻教学中,一些学生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做动作,你如何处理?【教学实施问题】 【参考答案】 前滚翻的整节课堂中一般都会有部分男生和女生不敢滚翻,在垫中徘徊,害怕滚翻。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通过“纸人”形象的比喻,在我的引导、示范和帮助保护下,鼓励他们勇 敢地滚翻过去。在学习的初期,不对他们做更多的技术要求,只要完成滚翻的动作即可。随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试题(小学) (科目代码:201) 【来源于网络心成教育整理】 注意事项:心成教育整理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1.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 构思想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 B.券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C.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2、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 A.不怡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怡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劳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罗老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4.董老师,上完公开课后自己看课堂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改进教学,嗯,体现了教师 专业发展途径的是( ) A.互助 B.教学观摩

D.教学反思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 A.劳动权 B.休息权 C.罢工权 D.受教育权 6.某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向学校收取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教由政府责令该机关退还所收费用 并对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员 A.依法给予验 B.依法给与诉讼 C.依法给予处分 D.依法提出复议 7.教师魏某工作消极,多次矿工,多次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 以采取措施的是( ) A.給魏某予以解聘, B.给予魏某行政处罚 C.对魏某予以罚款, D.要求魏某悔过 8. 小学生梁某欺凌同学,抗乱现草纪律,学校经过研气决定将其开除。该校做法() A.不合法,学校只能劝退学生 B.不合法,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C.合法,学校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D.合法,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利 9.小学生孙某经常违反班规,班主任向他收取“违纪金,并予以公布,该班主任的做法 A.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荣誉权 B.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有想戒学生的权利 D.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10. 梁某在小学周边开了一家网吧,并对前来.上网的小学生打折优惠,梁某的做法( ) A.合法,梁某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 B.合法,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C.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分 D.不合法,应依法给予梁某行政处罚 心成教育整理 11、11 岁的陈某参加了当地的一一个团伙,学校发现有违法行为,依据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来成年人犯罪法,学校应当及时报告的部门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面试真题集

1.试讲题目:阅读教学试讲 2.内容: Class 9 had a great time on the school trip. They went to Blue Water Aquarium for the day. First they visited the visitors center and watched about sharks. Then they watched a dolphin show. After that, they went to the outdoor Pool and saw a big octopus. After lunch, they went to the Gift Shop and bought lots of gifts. Finally, tired but happy, they took the bus back to school.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science teacher was very happy because the class monitor cleaned the bus after the trip. 3. 基本要求:(1)朗读所给段落。 (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的板书。 (3)针对该段落中的划线部分,设计相应的阅读后教学活动。 (4)试讲时间:约10分钟。 (5)用英文试讲。 1.写作教学试讲 2.内容: Dear Editor, I am writing to say that I am against building a new zoo in our town. 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to live. I’ve visited a lot of zoos in my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与答案

第1题单选题 王老师经常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文,大家都非常认真,不仅找出作文中的错别 字,而且从语言表达,结构思想主题等方面进行评价,王老师及时给予点评王 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 A.发挥了学生的调控性 B.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性 C.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D.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C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说明学生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 第2题单选题 如果将下图比喻为某教师的教育行为。该教师的做法() A.不恰当,忽视了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B.不恰当,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C.恰当,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D.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答案B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 生的优缺点,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式进行引导学生, 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只注重分数的多少。 第3题单选题 彤彤性格内向,基本不跟其他同学交往,课间常一个人在座位上看书。罗老师对她 说:“你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你应该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跟大家一起玩.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罗老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B.罗老师注重学生主动发展 C.罗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D.罗老师注重学生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A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在教师角色转换方面,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这种发展不只是在学业方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数学学科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一、面试时间:2019年5月18日-19日 二、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程序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 小学数学面试真题参考答案 含面试考试程序 结构化面试真题 2019

三、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真题详解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家里新买了一个冰箱。提出问题:冰箱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几何图形?如何知道它的体积? 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索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我们该如何研究它的大小的?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想到长方形是用一个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提出问题:类比长方形测量面积的方式,如何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1:可以将长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2:之前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直接测量长和宽,那长方体的体积能不能先测量再计算出体积呢? 教师组织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用体积为的小长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在交流中思考:如何摆放?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答辩题目解析】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探究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是如何求得长方形的面积的,类比长方形用小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长方体就可以用小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观察其中包含几个小正方体。接下来组织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手中拿到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观察研究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计算,还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并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得到正方体体积公式。 2.在本节课中,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探究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