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薛剑1《牡丹亭游园》教案

汤显祖

作者:浙江省瑞安市职业中专薛剑原创于2005年10月

教学思路:

高二职高教材戏剧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剧本的阅读与欣赏,以开阔视野,培养初步欣赏剧本的能力。戏剧教学要根据剧

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人物台词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特征,

领会戏剧冲突的社会本质,欣赏剧情编排的艺术性,充分展

开想象,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游园》是一篇普高新教

材读本中的课外自读课文,选择《游园》作为拓展教学原因

有四。一戏曲可以说是现代学生文学欣赏的盲点,有必要让

学生接触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游园》是明清传奇,可与学

生已学过的元杂剧《窦娥冤》作不同体裁的语言风格的对比

阅读,欣赏《牡丹亭》独特的“诗化的戏剧语言”。加深对

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戏曲的了解,培养阅读古代戏曲的兴趣;二明清传奇是从南戏发展而来的,温州又是南戏的发源地,《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的故里就在瑞安阁巷柏树村,乡土

文学中的戏曲这一块对于这一代的学生而言,几乎没有印象

和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乡土文学;三作为与杜丽娘

年纪相仿的女生可与主人公比较青春思绪之差异,女生读来

会有亲切感,较好理解“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的特点;

四《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六支曲子。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为此,

本节课要求学生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预习课文,教师简单介绍

完作者和《牡丹亭》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相互质

疑解决字音词义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诵

读整体感知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

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

自然人和社会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教

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并进行方法的指导: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此外,教师对预习的内

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剧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

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

二、导入。

1、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感受,谈到学生的读后感受。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

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

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

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

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

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

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

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

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

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

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

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

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幻灯展示123]

2.由《牡丹亭》的流传及影响谈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

员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抒发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

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

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

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

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

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

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3.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

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4.从乡土教育引入,介绍南戏--明清传奇的演变。

我们瑞安有“东南小邹鲁”之美誉。北宋末年有部剧本

因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戏之祖”,有哪位同学知道

剧本名称是什么,它是谁的作品?(高明,字则诚,《琵琶记》)顺便介绍高明的故居在阁巷的柏树村,那里有纪念堂、集善院遗址(高则诚少年时读书学习处)、高郎桥遗址等。

正是高则诚的《琵琶记》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我们

应为此感到骄傲,也更应此去接触并学好中国古典戏曲。明

清传奇特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是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戏

剧体裁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明清传奇中的精品《牡丹亭》,

三.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

进步思想家李贽zhì、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

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

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2.关于作品《牡丹亭》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

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

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

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

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主义。首先通过"

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取抒情诗的手法,倾泻出人

物的内心感情。

3.《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

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

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四、整体感知文本

1.简介常识

了解其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

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人物:旦贴

字体变化:词牌名-----宋体五号外加黑括号

曲词------宋体五号

宾白------宋体小五

介--------仿宋小五外加小括号

传奇中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如【商调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如【乌夜啼】,每出戏有下场诗。课文节选的《游园》是第十出的前半部分,故没有下场诗。

2.自读

学生结合课文有关注释自学,正音,有疑难处提出,先由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巡视,并主持质疑活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正音:炷zhù恁nèn髻jì晌shǎng钿diàn揣chuǎi迤tuō茜qiàn簪zān颤chàn颓tuí垣yuán乐lè轩xuān忒tuī/tēi韶sháo荼tú縻mí眄miǎn缱qiǎn

补充注释:

(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梦回:梦中醒来。乱煞:撩乱。年光:春光。两句意谓:春天的莺声惊醒迷梦,到处是撩乱人心的春光。

(3)恁(nèn):怎么。似:胜似,过。三句意谓:时光在沉香燃尽中流逝,把没做完的刺绣活丢在一边,怎么今年春光触动自己的情感胜似去年呢?

(4)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

游。在春天晴朗的日子最易看见。

(5)“停半晌”五句意谓:暂停片刻对镜梳妆时,不料镜子偷看了自己半面,羞得我把头发也弄偏了。

(6)艳晶晶:光灿灿。爱好:爱美。“翠生生”三句意谓:你看我穿戴、打扮这么漂亮夺目,可知我的天性就是爱美的。

(7)“沉鱼落雁”两句:这是以鱼、鸟的惊动,花、月的羞惭烘托丽娘的美丽。

(8)泥:沾污,这里作动词用。

(9)姹紫嫣红:形容花的艳丽多彩。断井颓垣(yuán):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10)忒(tui/tēi):太。“锦屏人”句意谓:深闺中的女子太不珍惜这美好的春光。这是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有负于大好春光。

(11)“牡丹”句:牡丹花更好,但它开于春末,怎能占位于春花之先呢?这里借花喻己,有叹息青春蹉跎之意。

(12)凝眄(miǎn),

(13)剪:剪刀声。

(14)观之不足:看不厌。

(15)过遣:打发日子。

3.朗读a学生齐读

b学生分角色朗读:旦、贴、介

三、赏读曲词.学生品读

(1)师:我想此时每位同学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少女游园图。哪位同学愿意用语言与大家一起分享

你构思的美景?

请一生描述。

(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断井颓垣、晴

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

轻美貌的少女)

(2)师:这六支曲子都很美,不仅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在借景抒情中刻画了人物形象。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

挑你喜欢的一支来品品、读读?并请在品好之后有感情地诵

读曲词,读出杜丽娘当时的心情。

参考句式:我觉得(曲名)中的“”这句(段)写得好,好在。

备用提问:

【绕池游】这支曲子揭开了游园的序幕,为整个游园奠

定了感情的基调。

1“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这句是什么意思?是写景吗?(鸟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啊,到处都是撩乱人心

的春光!不止是写景,从“乱煞”这个词可看出。)2“乱煞”这个词有何妙用?(不仅写了景--春光的热闹,还写了人--从中隐隐流露出杜丽娘心绪的烦乱)

3你觉得杜丽娘游园前的生活是怎样的?从哪些语句和

字词可看出来?(禁锢在深闺内院,生活单调乏味,厌烦无聊。“小庭深院”,说明她是被禁锢在深闺内院,天地极其

狭窄。“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是说,沉水香已经燃尽熄灭了,针线活没做完就被抛在一边。这里概括地描写了杜丽娘

生活的典型环境,说明她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绣花就是闷睡。“炷尽沉烟,抛残绣线”一个“尽”,一个“抛”,一

个“残”,就把她对针线的厌烦以及长睡后慵懒无聊的心情

表露无遗。)

4为什么“今春关情”还“似去年”?(不只是关心春天,更是因为她有一颗压抑不住的青春的心在隐隐跳动。)

5能品出“莺啭”、“乱煞”的另一种味道吗?(景中

有情。“莺啭”不但惊醒了她的春梦,也唤醒了她的春情;“乱煞”不但写出春光热闹,也含有春意撩乱、春情难遣的

味道了。)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精心梳妆准备的情状,这

支曲子写得极其新颖别致,把杜丽娘细腻复杂的内心活动,

描绘得具体入微,淋漓尽致。

1写春光、春意,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不被人注意的晴丝,而不选桃红柳绿、蝶舞蜂喧?(可谓别出心裁,恰到好处。a 晴丝只有春天天朗气清时才能见到,这就自然交代出春光明

媚的背景。b晴丝袅袅,极细极微,只有象杜丽娘这样细心

闲适的闺房小姐才会发现,也只有对春天十分“关情”的人

才会专注地观察它。这从侧面反映了杜丽娘的身份和性格。

而且,在这幽深寂寞的小院里,只能吹进象晴丝这样一点点

可怜的春光,也说明深闺少女的寂寞可悲。c晴丝”同“情思”是谐语双关。“摇漾春如线”这“春”字,既是指春光,也可喻春情;既可说空中的晴丝摇漾如线,也可说是杜丽娘

心中的春情象细线般颤动。春景与春情融合得如此紧密巧妙,曲折含蓄,真可谓达到了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的地步。

2为什么不说人照镜子,却说“菱花偷人半面”?运用

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化,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3杜丽娘用镜子照着面容都不好意思起来,你认为是什

么原因?(恐怕是杜丽娘在镜中窥探到自己春情荡漾的内心

隐秘,才羞答答不好意思吧!)

4“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反映了什么?(反映了封建礼教对闺中女子束缚的严重。)

【醉扶归】

1前两句杜丽娘把自个来赞,写出她怎样的神态?(一

个美丽华贵的少女顾影自怜、沾沾自喜的得意神态。)

2怎么理解“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爱美:穿戴、珍惜青春、对爱情的向往)

【皂罗袍】

1这段文字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a音韵美:

压什么韵?(ian/uan)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句式特点?(对比、整齐、用典)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如“姹紫嫣红”

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

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

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b景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图?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

c情美:面对此景,少女心事如何?(景美却情伤,反

衬手法)这支曲子表达了杜丽娘怎样的思想情感。“原来”、“似这般”、“都付与”这几个副词饱含着主人公无限惊讶、感叹、惋惜,带有极强烈的感情色彩。主人公惜春伤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和愿望不

能实现的郁闷心情。(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望)。在这绮

丽如画的游园场面里,杜丽娘年轻貌美,打扮俏丽,含情脉脉,顾影自怜。她缓缓步入花园,顿感美好的自然景色,与

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自己一向辜负了韶光年华。面对

着姹紫妈红的百花与断井颓垣的残景而形成的鲜明对照,她

不由得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燕语莺声

如此动听,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情,引起了她对年华在

深闺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这

巧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委曲地透露了

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情

画意。

2用合唱形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刻画杜

丽娘形象有何作用?(绚丽的广阔的,衬托可怜)“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两句十六字里,

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蔚,碧

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

动着美丽的游艇……这是多么迷人而又略带怅惘色彩的春景啊!它使我们的视野由狭小的园林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让我

们随同主人公去畅想更广阔的天地,更美好的自然。然而,

这对杜丽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就更加衬托出她处境

的可怜,如同囚笼中的小鸟一般。

【好姐姐】

杜丽娘的感伤情绪,在第五支描写赏花的曲子[好姐姐]中,又有所发展。这支曲子提到了三种花,作者是别具深意的。杜鹃历来被当作悲剧的象征,“遍青山啼红了杜鹃”正

是借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感伤气氛。荼縻是晚春开的花,写它主要为突出尚未开花的牡丹。“牡

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才是作者笔意所在。牡丹具有

国色天香,被人们誉为百花之王。可是,等它开花,春天就

要过去了。杜丽娘以牡丹自比,想到自己“如花美眷,似水

流年”,“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自然分外伤心。所

谓“烟丝(即晴丝)醉软”,也衬托出杜丽娘幽怨缠绵、如痴如醉的情状。上面是以花喻人,下面作者又以鸟衬人。成对的莺燕快活欢唱,更反衬杜丽娘的孤独寂寞。这支曲子处处借景抒情,一花一鸟都扣紧了杜丽娘的心理活动。颇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味道。至此,杜丽娘的伤感情绪再也无法排解了。

最后一曲[隔尾]:

天真的春香不理解杜丽娘的心事,还嫌“观之不足”,这更反映出杜丽娘的孤独、苦闷,身边连个像红娘那样的知心姐妹都没有。

游园原是为了消愁解闷,谁知越游愁越重,这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了。显然,杜丽娘的愁闷是时代、社会所决定,决不是游园所能解决的。但是,游园进一步唤醒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此后,她在追求幸福爱情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勇敢的步子。

小结:《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写景、抒情和人物的心理刻画,浑然一体,景中情和情中景很难加以区分。短短六支曲子使我们仿佛跟随杜丽娘游了一次花园,不但领略到鸟语花香,满园春光,而且感受到女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脉搏,听到了如怨如诉的内心独白。这也是这出戏至今生命不衰的重要原因。

(3).杜丽娘游园时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4).对她的变化你是怎么认识的?[自然人,社会人

(封建礼教)]

(5).你是否也有过这种心理体验?你又是怎么看待你

和杜丽娘的相同或差异?

四.翻唱曲词

有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

还有同学建议,能不能用演唱流行音乐的方式演唱曲词?

五、欣赏昆曲(视频)

〈皂罗袍〉

{课外练习}

1.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潦乱、令人讨厌的

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形容空虚、寂寞、

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景色变

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太迟,

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答案:A。没有令人讨厌的意识.)

2.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此系

春香所唱,她也看出了小姐的无精打采,真是旁观者清,杜

小姐懒于添香,不愿刺绣,原因是“关情”。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写春景,暗写春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晴丝”与“情思二的谐音,将

春情寓于春景之中。

C.“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

彩云偏。”是写小姐的的羞涩、娇美之态,反映出深闺名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复杂心理。

D.“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写大好春天风光之美却

无人发现欣赏。

(答案:D。参看前后文可知,“三春好处”在此实喻指

自己的青春美貌和情思。)

3.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开始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

心神不定,感到“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为即将来临的欢乐感到兴奋,却

又带着几分初出闺房的羞怯;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

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C.走入园中后,则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

赛过了春景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生生燕语”、“呖呖莺歌”,杜丽娘

情绪一落千丈,人的顾影自怜和鸟儿的成双捉对,深深地刺

激着杜丽娘,便怏快而去,结束了游园。

(答案:C。没有“心花怒放”只有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

4.对这段曲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走出深闺,面对大好的春色,她感到自己的生命和大自然一样美丽,从而引起了自我觉醒,萌生了像木兰一样不让须眉的渴望和憧憬。

B.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晴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

C.杜丽娘的情绪经历了喜春--爱春--惜春--伤春几个阶段,杜丽娘这种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折射着那个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D.六支曲子把抒情、写景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支游园曲产生了摄魂荡魄的艺术效果。

(答案:A。杜丽娘在此曲中是痛惜自己的青春被埋没,萌生了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的渴望和憧憬。)

第八讲:《牡丹亭 惊梦》

第八讲《牡丹亭·惊梦》 一、中国古代戏曲基本常识: 由先秦宗教歌舞,到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中国戏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到宋、金时期,中国才有了成熟的戏曲样式:南戏和北杂剧。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声腔系统。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代表了中国戏曲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元明杂剧 它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至金末元初始宣告成立的一种戏曲形式。它主要以北方的声腔系统来连缀曲文,登台表演。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带一个楔子。通常一人主唱。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戏,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戏。 北杂剧创作及表演的高峰期是在元代前期,它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著名的杂剧作家及作品都出现出现在这一时段。据统计,现存元代杂剧剧目约有五百三十种,但大多散佚,保存下来的仅有一百五十余种。明代臧懋循的《元曲选》,收元杂剧一百种,是一个颇受关注的元杂剧选本。元代已有“元曲四大家”之称(周德清《中原音韵》),这四大家分别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的《西厢记》,更赢得“天下夺魁”的美誉。另有所谓“元代四大悲剧”的说法,它们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后期之后,杂剧创作出现了衰微。在明代杂剧发展中,徐渭的《四声猿》成就最为突出,它们分别是《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玉禅师翠乡一梦》、《狂鼓史渔阳三弄》。 (二)宋元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的出现可推至北宋末年。“南戏”是对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的简称。它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由于它最初出现在浙江温州(旧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之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又因为它主要以南方的音乐曲牌来演唱,

牡丹亭·游园惊梦

牡丹亭·游园惊梦.txt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边待着就行了。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 游园 游 园 [杜丽娘上。 杜丽娘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春香上。 春 香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小姐。 杜丽娘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春 香小姐,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杜丽娘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春 香小姐,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杜丽娘 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 春 香已吩咐过了。 杜丽娘 取镜台衣服过来。 春 香晓得。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小姐,镜台衣服在此。 杜丽娘 放下。 春 香是。 杜丽娘 好天气也!【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春 香小姐。【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杜丽娘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二人同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春 香来此已是花园门首,请小姐进去。

杜丽娘 进得园来,看画廊金粉半零星。 春 香这是金鱼池。 杜丽娘 池馆苍苔一片青。 春 香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杜丽娘 春香。 春 香小姐。 杜丽娘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春 香便是。 杜丽娘、春 香【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春 香这园子委实观之不足。 杜丽娘 提他怎么? 春 香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吧。 杜丽娘 有理。【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春 香小姐,你身子乏了,歇息片时。我去看看老夫人再来。 杜丽娘 去去就来。 春 香晓得。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杜丽娘、春香下。 惊梦 [杜丽娘上。 杜丽娘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牡丹亭惊梦

牡丹亭·惊梦 【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惊梦》的文化价值;戏曲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一、疑难字词句的解析 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三、艺术特点 【思考题】 1.杜丽娘形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惊梦》一出对表现该剧的主题有何作用? 【导入语】 《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曲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内容。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67岁。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14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紫

苏教版选修《牡丹亭·游园》word教案

《牡丹亭·游园》教案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六支曲子。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为此,本节课要求学生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预习课文,教师简单介绍完作者和《牡丹亭》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相互质疑解决字音词义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2.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体会人性中的两面:自然人和社会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并

进行方法的指导: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此外,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剧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 二、导入。 1、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听《牡丹亭》的感受,谈到学生的读后感受。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幻灯展示123] 2.由《牡丹亭》的流传及影响谈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 到“心动神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 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抒发的正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3.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4.从乡土教育引入,介绍南戏--明清传奇的演变。

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曲子写杜丽娘对深闺内院寂寞生活的厌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向往的心态。一梦醒来,莺鸟鸣唱,春光是那样撩人,而丽娘却被禁锢在狭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无聊赖听凭沉香燃尽,针线活也没心思去做。为什么今年我对春天的关心和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 “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啭”,啼的意思。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年光”,春光。“乱煞”,撩乱。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炷尽沉烟”,是说沉香已燃尽熄灭了。“炷”,作动词用,是一种很明贵的香料。这句说,沉水香已经燃尽了。“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恁”,怎么,为什么。“似”,比拟之词,超过的意思。这句意是,为什么今年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对春天的关心、向往同去年不一样。“炷尽”两句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这种情怀在宾白中也时有透露,“望断”“凭栏”等都是 【乌夜啼】以一首词作为人物上场的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宿妆残”,是说昨天梳妆的发髻散乱,今天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昨天梳妆的发髻都散乱,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端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作者通过凭栏呆望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杜丽娘对洒满春光的自由天地的憧憬和向往。有的是用直抒的形式来表达的,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就属这种情况。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

牡丹亭惊梦第1课时

牡丹亭·惊梦 【教学目的】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 2、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品味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 3、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惊梦》的文化价值;戏曲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导入语】 《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曲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内容。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出生在读书世家,5岁就能属对联句,10岁学古文词,对《文选》颇为喜爱。21岁中举人。之后的科考便屡次失败。爱读“非圣”之书,广交“义气”之士。两次落第;弹劾权臣(申时行)被贬;回到老家临川玉茗堂寓所。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14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他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四部剧作都以“梦”来构思情节,汤显祖又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临川四梦”。又叫“玉茗堂四梦”。玉茗是指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他家的庭院中有一株白色的山茶亭亭玉立,所以他的书房就叫“玉茗堂”。另外,还有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是论述戏剧表演的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诗集《玉茗堂全集》4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牡丹亭》共55出,是他创作最长的戏剧。戏曲来源是话本《杜丽娘暮色还魂》。汤显祖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那么,《牡丹亭》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南安太守杜宝请到腐儒陈最良来教女儿杜丽娘(闺塾)。在贴身丫鬟春香的鼓动下,杜丽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观牡丹亭之游园惊梦有感 《牡丹亭》是“玉茗堂四梦”之一,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我觉得要理解一部戏曲,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曾经虽然接触过汤显祖这位大戏曲家,也曾听过《牡丹亭》,但是始终没有做深入探究。如今才知道《牡丹亭》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有其特定的时代因素和一定的思想高度。 首先,汤显祖的《牡丹亭》产生于晚明。这是封建专制及封建礼教得以强化的时期,程朱理学在此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中后期王阳明“心学”成为社会上主要的哲学思潮。之后,思想解放,张扬个性的文化思潮弥漫于社会,席卷于文坛。《牡丹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解析一下《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牡丹亭》的爱情故事十分独特,由情而梦,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终成眷属。而《游园惊梦》就是这奇幻情节的第一环,杜丽娘生活在理性泛滥,窒息人性的时代,她受着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但是,杜丽娘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有着倾城容貌,满腹学识,她又有女儿家的细腻与浪漫情怀。 冰冷的世界,是不能冻结这个少女的怀春情怀的。为了排遣愁闷,在丫鬟的鼓励下,不顾父亲的规定,走出深闺,来到后花园,于是有了游园惊梦这一出。 到了满园春色的后花园,杜丽娘看着成双的鸟儿再想到自身的处境,从心底生出了一股春愁,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也尽生生付与断井颓垣。正当杜丽娘自叹自怨,身子困乏,靠着桌子沉沉睡去,在梦中,她遇见了柳梦梅,那个痴心多情,风流倜傥的年轻书生。在梦里,他们相知相识,私定终身。《游园惊梦》这一出在此以渐进尾声,杜丽娘醒来,发现是绮梦一场,便觉失落万分。 汤显祖以极其大胆的手法将杜丽娘塑造成这样一个勇敢聪慧,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形象,他强调超越生死的真挚情感,贬斥了封建的道德规范,将杜丽娘推向一个至情的高度,表达了被压迫女子的强烈愿望,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牡丹亭惊梦汇总

《牡丹亭·惊梦》教案 五河县新集中学陈宗华 2016年9月16日

《牡丹亭·惊梦》 【教学目的】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形象的特质,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同情等;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杜丽娘形象;《惊梦》的文化价值;戏曲语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一、疑难字词句的解析 二、杜丽娘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三、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曲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内容。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67岁。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14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也叫《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四部剧作都以“梦”来构思情节,汤显祖又是江西临川人,故称“临川四梦”。又叫“玉茗堂四梦”。玉茗是指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他家的庭院中有一株白色的山茶亭亭玉立,所以他的书房就叫“玉茗堂”。“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这首诗是当年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汤显祖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旦:(游园曲)春光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绿柳娇嫩,倚池畔随风曳展,心忧岁月变迁,一朝美艳化烟,叹春光易逝愁深牵。看牡丹亭畔有花阡,且待我荡上东墙,唤取春回转。(白)春色撩人心欲醉,牡丹亭畔抱花眠。 生:(到春雷)身似蝶影翩翩,飞过绿阴水殿,飞到庭院深处,去会素心玉人面。轻轻步趋石亭畔,目睹倩影花下眠,幽香暗传,神欲醉,爱她貌更端,喜得接近天仙信有缘,惟望两心相牵,手拈柳枝走上前,趁着无人见,低声轻呼,小姐呀望你能为我方便。(白)小姐我黎左叻! 旦:(白)哎呀!你系…… 生:(白)小姐有礼! 旦:(白)啊~!(接唱)看他十分面善,骤逢未免心惊惴。 生:(白)小姐!(接唱)不必以香扇遮面,实在你丰姿秀色早已名传,今天得相见令人意倒颠。 旦:(接唱)休得满口粗俗言,我是名门淑女,千金之躯,岂可任意存妄念。生:(白)小姐,小生何敢心存妄念呢?不过,适才在花园之内,折得垂扬半枝,素仰小姐掩通文翰,还请题诗一首,以赏此柳枝呀!旦:(白)耶…… 唔……寂寞垂杨柳,迎风曳岸边,忽逢君采折,唯盼永相怜。 生:(白)呀,佳句,佳句啊! 旦:(白)这书生,虽则似曾相识,何故他竟作不速客来呢? 生:(白)小姐!(慢板)你在花下暗伤春,我在芸窗心寂寞,相逢何必问前因,

信是有缘能会面。 旦:(接唱)我低头暗借池中镜,几回偷看眼前人,风度翩翩神俊朗,好个倜傥美少年。 生:(接唱)风飘刘院上蟾宫,得会嫦娥深自幸,莫因羞怯误佳期,且看满园花吐艳。 旦:(骂玉郎)雨后花更鲜,惹得粉蝶绕花阡,借意示爱心暗牵,百般痴缠,诉尽相思千万遍,奈何淑女芳心怕受骗。 生:(接唱)永誓爱心比金坚,倘得相亲情愿化蝴蝶伴裙边,不作别念,甘倚妆台镜边,听候眼波差遣。不会视卿卿比秋后扇,白头共订痴心永无变。旦:(减字芙蓉)聆君吐出痴情话,半羞半喜半心甜。(白)公子,你翠袖相牵,意欲何往呀? 生:(接唱)绕过这十二栏杆,转过那银塘水殿。(白)春色无边正好把臂同游啊。 旦:(接唱)穿过了湖山石洞,踏遍绿荫花阡。(白)此景此情真是神仙不羡呀生:(接唱)与你悄声儿,细诉平生愿。(白)一任海枯石烂,永结同心。 旦:(接唱)深喜名花能有主, 生:(接唱)不在梅边在柳边。 旦:(滚花)缘来合梦梦尤香, 生:(接唱)人到深情情自暖。 旦:(双飞蝴蝶)携手到花前,共赏风花雪月天。 生:(接唱)效蝴蝶舞翩然,相依相偎笑并肩。 旦:(接唱)一双一对乐似双飞燕。

牡丹亭·惊梦教案设计

牡丹亭·惊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汤显祖以及《牡丹亭》,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以此作为进一步鉴赏的基础。 2.品味戏曲语言,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六支曲子的语言中,体味揣摩人物思想感情以及心理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 1.掌握双基要点参考中本课字词成语的音形义,每人认真朗读课文两遍。 2.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搜集、整理与《牡丹亭》相关的文本和影音资料。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曲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每人准备一份5分钟的发言稿。 二、课堂教学。 1.检查预习情况。 用二十分钟时间展示预习成果(本着择要,不重复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补充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明清传奇的相关知识。(可与学生预习成果相结合) 关于作者:汤显祖,明代戏剧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牡丹亭》影响最大。

关于作品:《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3.进入《游园》一折的学习。 学生结合课文有关注释正音,有疑难处提出,由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补充注释: (1)旦:与下文中的“贴”均是剧中女角。本剧旦扮演女主人公杜丽娘,贴是贴旦的省称,扮演次要的女角,本剧饰丫环春香。 (2)恁(nèn):怎么。似:胜似,过。 (3)晴丝:游丝、飞丝,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在春天晴朗的日子最易看见。 (4)凝眄(miǎn), 朗读课文: A 学生齐读 B 学生分角色朗读:旦、贴、介 再听一遍《游园》相关唱段 【第二课时】 1.赏读曲词。 2.引导学生品读曲词。 分小组,准备对六段曲词的鉴赏。 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每段曲子的内容(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说说曲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作者又是怎样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 备用提问: 绕池游:这支曲子揭开了游园的序幕,为整个游园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1.“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这句写景之外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鸟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啊,到处都是撩乱人心的春光!不止是写景,从“乱煞”这个词可看出本曲不

《牡丹亭-惊梦》

一、临川派(玉茗堂派)、汤显祖VS吴江派、沈璟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 二、《牡丹亭》主题: 《牡丹亭》的主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谕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勇于反抗的青年一代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探索生活的道路。 汤显祖把这种解放的要求,这种对理想世界的强烈憧憬,解释为“情”;把封建礼教、程朱理学和封建道德观念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解释为“理”,把人们为粉碎枷锁、摆脱羁绊、冲出牢笼所作的斗争,解释为“以情格理”(情与理的斗争)。他对这种“情”寄托了很大的希望,赋予它一种驾凌三界、摆脱生死的超现实力量。 《牡丹亭》所描写的爱情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的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运动的突破口、或者一种缩影来表现,而不是单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见,因梦生情,由情而病,情痴至死,又因情而生。出生入死,皆情之所至。这不单使全剧从情节结构到人物塑造都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使剧本在爱情描写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作者赋予爱情以能够战胜一切险阻,在为自己开辟道路中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三、杜丽娘的人物形象特点(与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比较): 杜丽娘是剧中的主角,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之,敢于斗争,这就是杜丽娘这个形象最本质的特点。如果说,《西厢记》中崔莺莺还缺乏独立行动的能力,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红娘帮助;两百年后的杜丽娘则全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探索一条通向自由解放的人生道路了。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是坚决的、主动的。她为追求梦中情人而死去,并在阴间继续跟寻,为钟情一生,终于因情而复生。这种性格特征有着很深刻的时代意义,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四、《牡丹亭》艺术特点: 1、心理活动内容丰富。每出每场,每个曲辞,每个动作,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例如出中〔步步娇〕一曲,就通过梳头、照镜、出闺房等小动作,写出了一个顾影自怜、脉脉含情的少女的微妙心情。这不仅是对个人容貌的惊叹,而且也是对自我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一、昆曲 有关昆曲的最早记载,大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旧周寿宜,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昆山紧邻苏州,南宋以来这一地区就以福庶名满全国。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多存的繁华所在。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轶事出现在这个昌盛、富贵的风流之地。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后来渐渐得到一些社会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视。这些歌唱家们声腔丰富,讲究唱法,善于吸收和改革。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是当时的“四大声腔”。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存菁去芜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大大的。比魏良辅稍晚,而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作者,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抗鼎之作,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二、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抚州俯人。我国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一五五零年旧历八月十四日。玉茗是指极品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他的堂前就有一株山茶亭亭玉立,所以就叫“玉茗堂”。“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是当年汤显祖写成《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的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当日《牡丹亭》一出,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个被金圣叹赞为“第六才子书”的《西厢记》可以说是元剧的风月班首。而《牡丹亭》的评价甚至凌驾于《西厢记》之上!那么,究竟为什么《牡丹亭》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这与它的时代背景有关。明朝的思想和道德体系保守而拘谨,长于纪律而短于创造,恪守规范,尊崇法理。而汤显祖却说“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情。”“吾不能与无情之人作有情语也。”他一生为情所使,通观他的思想脉络确实与“情”

论昆曲_牡丹亭_游园_的古风古韵_以选段_皂罗袍_为例_袁硕

?37? 戏剧研讨《牡丹亭》为明代汤显祖所作,该剧文采出众、细腻婉约,可谓是昆曲当中的经典之作。在当时,流传着“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说法。《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中的经典唱段,构想了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在汤显祖生动细腻的描摹下,《牡丹亭》隽永如斯、流传至今。 一、不同版本的配器方式与演唱特色 [皂罗袍]是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选段,也是 我能够流畅地唱出的一个选段。路老师的《戏曲音乐》让我受益匪浅,激发了我对昆曲作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和热情。酷我音乐的《牡丹亭?游园》是我所演唱的版本,从曲式特征上来看,这首曲子为五声D 羽调式。其古风古韵通过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表现得淋漓尽致:竹笛、笙、梆子、木鱼、小锣、大阮等。除打击乐以外,其他乐器基本都在演奏旋律,华丽绵长,大阮走低音副旋律,伴奏织体。不过,从演唱的腔调和风格上分析,此版本装饰音过于繁多。昆曲的腔调和演唱都特别讲究要准确体现字音,太花哨了就显得过于外露和谄媚。 随后,路老师将张继青先生演唱的[皂罗袍]选段发给我,此版本的配器更加讲究和独特。低音声部的大提琴演奏明显突出,技法大部分用的是拨奏,可能是为了模仿大阮。民族与西洋乐器完美结合,其他声部虽然还是大齐奏,但是在乐器音色上有了更多的对比,比如笛子和笙的合成音色用以演奏旋律,与二胡的演奏交替进行,并以琵琶和古筝作一些点缀(琶音类)。同时,大提琴拨奏还有代替打击乐的功能。大齐奏是戏剧的特点,声部如果多了,作品会立马变味。而这个版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配器恰到好处、新颖独特,在不改变作品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加强了低音声部,让作品的动态更宽。 张继青演唱的[皂罗袍]选段体现了昆曲在演唱和腔调上的醇正表达,质朴而不失细腻,清俊温润,咬字坚定;主旋律清晰,温婉绵延,含蓄多情。闺阁女子的“情”与“愁”贯穿始终,令人感叹怜惜。 二、《牡丹亭?游园》的古风古韵与思想情感 “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便是对昆曲《牡丹亭》的高度评价。此作所表达的文学意蕴与古风古韵也一点不亚于古典诗词歌赋。 “情”与“愁”是古代深闺女子永恒的心绪。“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带着满心惆怅在春意盎然的园子里游转:原来园子里这般热闹,花儿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意正浓,然而我的青春,就恰如这春日灿烂的光景,也注定会走向凋谢和萎靡。 杜丽娘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教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也许“女子无才便是德”,知晓得越多,怕是烦忧也比寻常女子多。即便是在闺阁中养尊处优,但她却不能自由行动,精神的折磨便是令她最哀愁与痛苦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没有哪一个女子不向往爱情,尤其像杜丽娘这样“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艺多情女子更是如此,寻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好男儿,吟诗作画、畅聊古今,仅一双温暖的手便能牵着自己去探寻“云霞”、“翠轩”、“烟波”、“游船”。时间如此珍贵,她岂能辜负了这韶华岁月! 难道只能跟你在梦中相遇?为何醒后却依要被囚禁在这层层枷锁中!正所谓:“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细腻柔情的表达,将古风吹到了我们面前,把古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恰如一块瑰丽的宝石,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光鲜;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被打磨,并被赋予新的意味与新的时代意义。不同版本的演绎从不同角度不断丰富着作品的文学内涵,传承了古典戏曲文化。 三、结语 反对封建制度,不畏强权,呼吁人性解放与爱情自由,给了人们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以文辞典丽著称,大气细腻、婉约清丽、隽永如斯,因而得以流传至今,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它是一部经典的昆曲,更是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墨画,一篇辞藻华美、清俊温润、多情惆怅、耐人寻味的古词,一个深闺女子勇于冲破封建枷锁、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个性解放故事。 论昆曲《牡丹亭?游园》的古风古韵 ——以选段[皂罗袍]为例 袁 硕 【摘 要】在汤显祖生动细腻的描摹下,昆曲《牡丹亭》隽永如斯、流传至今。而《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中的经典唱段,构想了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本文以《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选段为例,对《牡丹亭》的古风古韵进行赏析。 【关键词】配器方式;演唱特色;古风古蕴;思想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37-01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学部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袁硕:论昆曲《牡丹亭?游园》的古风古韵

牡丹亭游园 教案教学设计

牡丹亭游园教案教学设计 薛剑1《牡丹亭游园》教案 汤显祖 作者:浙江省瑞安市职业中专薛剑原创于2005年10月 教学思路: 高二职高教材戏剧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剧本的阅读与欣赏,以开阔视野,培养初步欣赏剧本的能力。戏剧教学要根据剧 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人物台词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特征, 领会戏剧冲突的社会本质,欣赏剧情编排的艺术性,充分展 开想象,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游园》是一篇普高新教 材读本中的课外自读课文,选择《游园》作为拓展教学原因 有四。一戏曲可以说是现代学生文学欣赏的盲点,有必要让 学生接触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游园》是明清传奇,可与学 生已学过的元杂剧《窦娥冤》作不同体裁的语言风格的对比 阅读,欣赏《牡丹亭》独特的“诗化的戏剧语言”。加深对 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戏曲的了解,培养阅读古代戏曲的兴趣;二明清传奇是从南戏发展而来的,温州又是南戏的发源地,《琵琶记》的作者高则诚的故里就在瑞安阁巷柏树村,乡土 文学中的戏曲这一块对于这一代的学生而言,几乎没有印象 和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乡土文学;三作为与杜丽娘 年纪相仿的女生可与主人公比较青春思绪之差异,女生读来 会有亲切感,较好理解“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的特点;

四《游园》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应为欣赏六支曲子。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为此, 本节课要求学生充分地运用多媒体预习课文,教师简单介绍 完作者和《牡丹亭》的剧情以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相互质 疑解决字音词义后,要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诵 读整体感知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欣 赏语言,在欣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点拨,辅以分析一两个典型例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B.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C.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A.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B.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戏曲文学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B.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sǐ, sǐ可以生。生而不可舆sǐ, sǐ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

牡丹亭惊梦(节选)改编小说

《牡丹亭》(片段)改编小说 又是一个晴好的清晨,黄莺的啼叫把我从梦中唤醒,明黄的阳光打在脸上,温暖舒服。即使被深锁闺中,缭乱的春光仍然到处可见。刚刚燃尽的薰香,余烟袅袅,象抛出的绣线,今年的大好春光会不会象去年一样又被虚度呢?我正想着,春香,给我送来了镜台衣服,给我梳妆打扮起来。 袅袅青烟,摇漾如线,对镜梳妆,我从镜中看到了自己,我笑,镜中人也笑,看着看着,忍不住自恋起来,我就觉得自己是被镜子偷看了,害羞起来,头一摆动,一不小心,把发髻也给弄歪了。 春香在一旁看着笑了,突然插了一句嘴:“今日穿插的好。” “你说我穿这么明艳的裙衫,戴这么讲究的花髻,爱美是女孩的天性啊。我的美,就像这大好时光一样没人看见,真是可惜。” 走进花园,眼前的景物一下子我的视线,不禁赞叹:“不到园林,还不知道春色这么好咧。” 万紫千红的花儿竞相开放,到处是莺歌燕舞,亭台楼阁在云霞衬托下显得格外华丽,画船在烟波中荡漾。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如此美好的春光,不禁心中动摇,如痴如醉。“我以前独自在房间里,怎么忽略了这么好的春天呢。以后应该多点出来看看。”转过头去,看到在花坛一旁的断壁残垣,两边一对比,又伤感起来,这么美丽的景致,却交付给如此破败的院落,这不像是我的美好的青春被埋没了吗?古人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看来真是不假,眼前虽有良辰美景,可到哪有赏心乐事呢?想着想着,眼圈红了,就想落下泪来。 春香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故意挑开话题,用手指着远处说道:“别的花都开了,只有牡丹还没开。”我向远处望去,漫山遍野开放着红色的杜鹃花,白色的茶蘼散发着阵阵香气,牡丹虽美,可惜它开花太迟,在春花中,占不了先。 春香这个丫头游兴很浓,连连说:“这院子里的风景真是看不够啊。”但是我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欣赏美景并不能排解我深深的郁闷,自觉无趣,于是带着春香回房去了, 回到绣房,我心情仍然不能平静下来,想起自己喜欢平时看看诗词戏曲,里面说古代女子因春生情,遇秋成恨,这话一点不错,《题红记》中韩夫人借红叶表达心事,结果得遇于郎,《西厢记》中张生偶遇莺莺,以琴声互通情意。这些才子佳人,大都先是密约幽会,几经波折,最后结成美满夫妻啊。我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正值青春年华,却天天待在房间,没有良配,实在是虚度青春,光阴如白朐过隙,转瞬即逝,可惜我杜丽娘空有花容月貌,是料命运如飘零一叶。 现在心里乱的很,我生长在官宦人家,父母总想为我在名门显贵中择偶,可是他们没有想过,名门贵族里也未必有好姻缘,如果因为他们家世好而不顾他们品行,最后让我断送了大好的青春,那我的满腹心事又有谁可知呢?这种复杂的情感,真是好折磨人啊。 胡思乱想间,我不知不觉地伏在案上睡着了。恍惚之间,我回到了后花园。只见一个英俊潇洒的书生身穿水墨衣,梳着整齐的发髻,他清秀的面孔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清晰,手里拿着一支柳条,缓缓向我走来,对我说:“小姐,我到处找你,原来你在这里。”我瞥了一眼书生,没有说话。书生又说:“我刚才在花园里折了一支柳条,姐姐,你既然精通诗书,为什么不以柳枝为题,写一首诗?”我心里又惊又喜,欲言又止,心想“我同他素不相识,他为什么来这里,又为什么让我写诗?”正在沉思之际,书生又突然笑着说了一句让我永远忘不了的一句话“小姐,我爱你。”、 我脑中霎时一片空白,不知道应该怎么反应。他又接着说:“小姐你花容月貌,但是时间年华是不等人的,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青春应当珍惜啊,我到处找你,你却藏在家里顾怜自影。”说着,他就拉着我到湖山石边、牡丹亭畔去玩。 直到游玩归来,我们拉着的手没有放开过。最后我们俩停下,相互对望,他深情地对我说:“姐姐,今天你也累了,好好休息,我走了,下次再来看你。”“诶,别走。秀才,秀才。”我想拉住他,但是他像没有听到一样,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时,耳边隐隐传来母亲的声音:“孩子,孩子,怎么在这里睡觉啊。”我突然惊起,看到母亲就在我眼前,“大白天的,为什么在这里睡觉呢?”我心虚地回答:“刚才我去花园玩了,回来后觉得很累,就不知不觉睡着了。“母亲严肃地说:“女孩子就应该待在房间里,多做些针线活,即使累了,也可以读些书消遣,最不应该去那些冷清没人的地方玩。”我立刻摆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说:“听母亲吩咐。”“到学堂看书去!”“今天先生不在。”母亲看了看我,叹了口气,走了。 看到母亲远去,我松了一口气,“想我杜丽娘,今天还是侥幸过关,偶尔一次到了后花园,看到百花盛开,又触景伤情。回到房间里,做梦梦见了一个英俊书生,突然被惊醒,冷汗都出来了,才发现原来是南柯一梦。 傅惠琳 资产评估2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