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代动力学期末复习总结

药代动力学期末复习总结

药代动力学期末复习总结
药代动力学期末复习总结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

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体循环后,由循环系统输送至各脏器、组织、体液和细胞的转运过

程。

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药物浓度间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用V表示。

药物的代谢: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这一过

程又称为生物转化。

肝的首过效应: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

入人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肝提取率(ER):药物经过肝脏后被减少比例。

肝清除率(Cl h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肝脏清除。

药物的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的清除率:是指肾脏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量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

物质的血浆容积。

肝肠循环:指经过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排泄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

单室模型:又称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动态平衡,即药物在全身各组织部位的运转速率相同

或相似,此时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隔室模型。

二室模型:按照速度论的观点,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均匀程度不同的两个独立隔室,即中央室和外周室,

且药物只从中央室消除。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 ss定义为:

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 在一个剂量间隔内, 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除以时间间隔所得的值, 就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蓄积因子(系数)R

通常用稳态平均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的平均血药浓度的比值,即蓄积因子表示蓄积程度。

第一章概述

影响因素:剂型因素、生物因素(选)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和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药物制剂的剂型处方、工艺的因素

1.药物的剂型及所用途径

2.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3.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4.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与储存条件等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一、药物转运机制

1、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膜孔转运

2、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

3、膜动转运:胞饮作用(摄取的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吞噬作用(摄取的物质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参与:饱和现象、具有结构特异性、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

1、单纯扩散

特点:

1)简单的物理扩散,被动扩散

2)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其能量来源于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3)扩散量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梯度,还取决于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4)转运对象如CO2、O2、N2、乙醇等/

2、膜孔转运

特点:

1)顺浓度梯度转运

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3)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5)转运对象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

3、促进扩散(易化扩散)

特点:

1)服从顺浓度梯度扩散、不消耗能量原则

2)需要载体参与,具有饱和现象

3)有结构特异性

4)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氨基酸、D-葡萄糖D-木糖、季铵盐类药物的转运属于促进扩散

4、主动转运

特点:

1)逆浓度梯度转运

2)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ATP

3)需要载体参与,载体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

4)转运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

5)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6)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维生素B2、胆酸仅在小肠上端进行,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吸收。

5、生物膜的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转运机制转运形式载体机体能量膜变形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无(被动)不需要无

膜孔转运无(被动)不需要无

促进扩散有(主动)不需要无

载体媒介

作用

主动转运有(主动)需要无

膜动转运胞饮作用无(主动)需要有

吞噬作用无(主动)需要有

二、胃肠道结构与功能

胃肠道是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由胃、小肠、大肠三部分组成。

1)可控制内容物向肠道转运。

2)胃液:酶、盐酸;

3)口服药物大部分崩解、分散和溶解;

4)吸收面积有限,除某些弱酸性药物外,大多数药物吸收较差。

5)与药物接触面积大,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6)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

7)肠液pH为5 ~7.5,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

三、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一)消化系统因素

1.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①消化道不同的pH环境,决定弱酸性和弱碱性物质的解离度;

②胃黏膜的结构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吸收。

2.胃排空和胃空速率

3.肠内运行

4.食物的影响

5.胃肠道代谢作用

(二)循环系统因素

1.胃肠血流速度

当透膜速率﹤血流速度,透膜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当透膜速率﹥血流速度,血流速度是吸收的限速过程

高脂溶性药物、膜孔转运药物的吸收属于血流限速过程

2.肝首过效应

3.肠肝循环

4.胃肠淋巴系统

药物因素: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

1.药物的解离度:

通常脂溶性较大的未解离型分子容易通过,而解离后的离子型不易透过,难以吸收。

计算: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性和未解离型的比为多少?

lg (Ci/Cu) = pKa - pH = 8.4 - 7.0 = 1.4 Ci/Cu = 101.4 = 2.5

2.药物的脂溶性

①评价脂溶性大小的参数:油/水分配系数(Ko/w);

②一般来说药物Ko/w的大,脂溶性较好,透膜速率大;

③主动吸收、通过细胞旁路转运吸收的药物,

④药物的吸收与Ko/w大小不相关

3.药物的溶出

①药物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溶出度越大

②粒子大小:粒子越小,接触面积越大,溶出度增大

③多晶型:稳定性﹤亚稳定型﹤无定型

④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

(二)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由于胃肠道的pH或者受消化道中菌群及其内皮细胞产生的酶的作用,使口服药物在吸收前产生降解或失去活性,只能采用注射或其他给药方法,如蛋白质、肽类药物。

防止药物在胃肠道不稳定的方法:制成药物的衍生物、前体药物、加入酶抑制剂、利用包衣技术等。

剂型与制剂因素:

(一)剂型与药物吸收

口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低的顺序:

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二)制剂与药物吸收

?辅料的影响:

黏合剂:影响药物的崩解和溶出

稀释剂:对药物的吸附和分散作用

崩解剂:影响药物的崩解和溶出

润滑剂:影响药物与溶媒接触,影响片剂的崩解与溶出

增黏剂:药物的溶出度和扩散速度与黏度成反比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胶束增溶、改变膜通透性、形成复合物

?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

胃酸调节:影响药物的解离度

络合作用:络合物的性质

吸附作用:吸附物的解离趋势

固体分散作用:影响药物的释放与溶出,依赖载体,材料性质

包合作用:影响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度

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非口服给药的主要途径:

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给药、鼻腔给药、肺部给药

一、注射给药

1、静脉注射:不存在吸收过程,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为100%。一般水溶液或乳剂。最大容量小于50ml。

2、肌肉注射:存在吸收过程,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比静脉注射

慢。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容量一般为2~5ml。

3、皮下注射:药物通过结缔组织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吸收。皮下组织皮下组织血管较少,血流速度比肌肉组

织慢,药物吸收慢。容量一般为1~2ml。/

4、皮内注射:药物注入真皮下,此

5、部位血管细小,药物很难进入血液循环,吸收差。用于皮肤诊断和过敏试验。容量一般为0.1~0.2ml。

6、其他部位注射:动脉注射药物可靶向分布于某特殊组织或器官(抗癌药);鞘内注射可克服血脑屏障(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血流速率:血供丰富的部位吸收快(上臀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

淋巴液流速

2、药物因素

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能通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子量大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途径吸收,吸收较慢

3、剂型因素

1)溶出速率:

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剂

溶液型

2)渗透压:低渗:溶剂从注射部位向周围转移,使药物浓度提高,增加了被动扩散速率。反之,高渗:扩

散率降低。

3)油为溶媒:溶媒与组织液不相溶,形成储库,缓释。

4)加入高分子:长效。

混悬型注射剂:

1)吸收过程:溶出、扩散、吸收(溶出为限速过程)。

2)溶出影响因素:溶解度、粒子的表面积、药物的结晶状态与粒径大小。

3)附加剂:助悬剂使粘度增加,吸收减慢。

4)0.1~2μm的微粒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主要在肝脾中富集(喜树碱混悬剂治疗肝癌)。

5)油混悬剂一般用于肌肉注射。药物吸收达数星期数月。

乳剂型注射剂:

1)乳滴粒径大小为1μm左右。

2)富集于内皮网状系统丰富的脏器,如肝、脾、肺、肾等。

3)多通过淋巴系统转运

4)可作为长效制剂

二、皮肤给药

1、表皮最外层为角质层,具有类脂厚膜,是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

2、真皮厚约1-2mm,由结缔组织构成,毛发、毛囊、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于其中,具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3、皮下组织是一种脂肪组织,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

1.表皮途径:制剂→释放→角质层→活性表皮→真皮→毛细血管→血液循环。

1)以被动扩散方式转运,转运动力为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的药物浓度差;

2)扩散途径:通过细胞间隙扩散、通过细胞膜扩散

2、皮肤附属器途径: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即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一、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渗透性、微生物及代谢酶代谢作用、药物积蓄

(二)药物因素:

1.脂溶性: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容易进入角质层,透皮速率大。脂溶性太强的药物难以通过活性表

皮和真皮。

2.分子大小:与药物通过角质层的扩散有关,分子体积大,通过角质层的扩散系数小。

3.熔点:低熔点易透过。

4.解离度:分子型较离子型易透过。

(三)剂型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

2、给药系统性质:药物从给药系统中越容易释放则越有利于经皮吸收

基质对药物的亲和力不应太大。pH值、表面积均影响药物经皮吸收。

3、透皮吸收促进剂:

种类:表面活性剂、二甲基亚砜极其类似物、吡咯酮衍生物、醇类和脂肪酸类

三、口腔给药

1、药物吸收:口腔黏膜→毛细血管→颈内静脉→心脏(无肝脏首过作用)

2、口腔黏膜的吸收途径:

被动扩散(主要):细胞内通道。细胞间隙通道

(一)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1)吸收速度介于皮肤与小肠黏膜之间。

2)口腔黏膜中渗透能力:舌下>颊黏膜>牙龈黏膜和腭黏膜

3)唾液的冲洗:保留时间短

4)唾液pH:5.8 ~7.4

5)唾液中的酶:酶降解屏障

6)口腔黏膜损伤

2、剂型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吸收以扩散为主,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度和分子量大小影响被动扩散渗透能力。

2)吸收促进剂:胆酸盐、表面活性剂、螯合剂、脂肪酸

3)舌下黏膜吸收:速释制剂;

4)颊黏膜吸收:控释制剂

四、鼻腔给药

鼻腔生理:

鼻黏膜上皮仅由一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吸收面积大;

血流丰富,通透性高,吸收迅速;

有丰富淋巴管,是多肽蛋白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

黏液影响药物的吸收;

蛋白水解酶影响药物的活性。

(一)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1)吸收途径:细胞的脂质通道和细胞间的水性孔道

2)血管丰富3)纤毛运动

4)pH 5.5-6.5 5)与消化道比,代谢酶种类少

2、剂型因素

1)脂溶性和解离度

2)分子量和粒子大小

3)药物的浓度和黏度

4)溶液的pH和渗透压:解离度和纤毛的运动

5)吸收促进剂:影响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吸收

五、肺部给药

1.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2.剂型有气雾剂、雾化剂和粉末吸入剂

3.肺部吸收面积大,药物在肺中通透性高;

4.吸收部位血流丰富,吸收快,吸收好又无肝脏首过作用。

(一)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1)药物粒子大小与肺部停留的关系

2)肺泡部位药物可停留24小时

3)黏液层可能减慢药物的吸收

4)黏膜中的巨噬细胞与代谢酶

2、剂型因素

1)脂溶性:被动扩散为主要的吸收方式,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通常吸收较快,水溶性药物通过细胞旁

路吸收

2)分子量:小分子药物吸收快(<1000);大分子物质相对难吸收。肺泡吸收也存在饱和与抑制现象,

表明存在特殊的转运机制。

3)肺部给药气雾剂或吸入部

第四章药物的分布

一、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

1.V不是指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没有解剖学上的意义,用于表示药物在血浆和组织间动态分布特

征。

2.V可用于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药物和蛋白结合的程度、药物在体液中的分布量和组织摄取

程度。

二、如何根据V判断药物分布?

1.表观分布容积与真实分布容积相当

组织中药物浓度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几乎相等,药物基本上不与血浆蛋白或组织相结合,在各组织内均匀分

布。

2.表观分布容积与真实分布容积不相当

1)组织中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药物浓度,则V将比实际分布容积小。

2)水溶性药物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例如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有机酸类药物,主要

存在于血液中,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故V较小。

3)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则V将比实际分布容积大。

4)脂溶性的药物易被细胞或组织摄取,血药浓度较低,可是V值常超过体液总量,如地高辛的表观分布容积为600L。

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血液循环与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3.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4.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

5.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点:▲▲

1.属非特异性结合

2.结合型的药物不易透过毛细血管,为药物的暂时储存形式

3.结合型药物活性暂时消失,药效强弱仅与游离型药物浓度有关

4.结合是可逆的,与游离型药物处于动态平衡

5.结合存在饱和性,因而有竞争性阻断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越强,对药物的贮存能力也越大;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的游离浓度小,结合率低的游离浓度高;

3.药物于血浆蛋白的结合有饱和性竞争性。当同时使用两种药物,其中一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置换出另种药物,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毒副作用

四、血液转运与淋巴转运的区别?

1.体循环包括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2.血管给药时,高分子化合物易转运到淋巴液中;

3.组织给药时,脂质体、纳米粒、微乳等靶向淋巴结;

4.口服时,大分子脂溶性药物、微粒以选择淋巴转运为主。

第五章药物代谢

代谢主要在肝中进行,也可能在肠、肾、肺、血液、皮肤等组织器官中

代谢产物失去活性:磺胺类抗菌药

代谢产物活性降低:多数药物

代谢产物活性增强:吗啡

代谢产物药理作用激活:环磷酰胺、左旋多巴

产生毒性代谢物:磺胺噻唑

一、药物代谢酶存在的部位

微粒体酶:肝或其他细胞的内质网光滑面上,可催化多种氧化反应;对催化底物的选择性低。

非微粒体酶:肝、血浆、胎盘、肾、肠粘膜等细胞的胞浆、线粒体、溶酶体中;少数结构类似体内正常物质、脂溶性小、水溶性较大的药物。

1.混合功能酶系(氧化、还原):肝内质网

2.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肝内质网

3.醇脱氢酶(醇氧化):肝细胞液

4.单胺氧化酶:多种组织细胞的线粒体

5.羧酸酯酶、酰胺酶(水解):肝、血浆

6.各种功能基(磺酰基、谷胱苷肽S、甲基、乙基)转移酶:肝细胞浆、内质网、线粒体,其他组织

细胞浆

7.消化道酶(结合):消化道上皮细胞

二、催化反应不同:

1.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CYP)、黄素单加氧酶(FMO)、单胺氧酶(MAO)

2.还原酶:大部分的酶系都可以

3.水解酶:环氧水解酶、酯键水解酶

4.转移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甲基化转移酶、磺基(硫酸基)转移酶、N-乙酰化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三、Ⅰ相反应:

1、引入(或暴露)亲水性部分;通常是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2、参与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依次是: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

3、通常是脂溶性较强的药物通过Ⅰ相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4、脂溶性药物氧化、还原、水解引入极性基团水溶性增加

5、Ⅰ相反应生成物可能直接排泄出去,或经结合反应以结合物形式排泄。

四、Ⅱ相反应:与亲水性内源物质结合,是结合反应

1、参与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转移酶

2、降低或取消药物的生物活性

3、增加药物的极性,以利排泄

4、内源性物质+ 极性基团结合物(药物、代谢产物)

Ⅰ相反应生成物可能直接排泄出去,或经结合反应以结合物形式排泄。

五、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1.生理因素:种属、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年龄、性别、妊娠、疾病

2.剂型因素:给药途径、剂量、剂型、手性药物、药物的相互作用

3.其他因素:

①二叔丁对甲酚(食品添加剂)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②咖啡因诱导或抑制一些药物的氧化代谢;

③烧烤肉制品(多环芳烃)或吸烟诱导CYP1A1/2;

④十字花科植物(卷心菜、花椰菜)诱导CYP1A1/2;

⑤西柚汁抑制CYP3A4;

⑥维生素C诱导缺乏维生素C的老年患者体内氧化代谢。

第六章药物排泄

药物肾排泄=药物滤过+药物--药物重吸收

一、肾小球滤过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特点:

1、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高,管壁微孔较大,故除红细胞、蛋白质,一般物质可不经选择地滤过。

2、药物以膜孔扩散方式滤过,滤过率较高,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则不能滤过

(二)影响因素:肾血流量、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率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等。

二、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因素

肾小管重吸收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小管液中的水分和某些溶质,部分地或全部地转运到血液的过程

①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自尿中排泄量小。

②尿pH值和药物的pKa:对于弱酸来说,pH升高将增加解离程度,重吸收减少,肾清除率增加。对于强碱

性药物,在任何尿pH范围内均呈解离状态,几乎不被重吸收,其肾清除率也不受尿pH值得影响且常较高。

③尿量:当尿量增加时,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下降,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时,药物浓度增大,重吸收量也增多。

三、肾小管主动分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肾小管分泌是将药物运转至尿中排泄,该过程是主动转运过程。

1、特点:

1)需要载体

2)需要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剂二硝基酚(DNP)抑制

3)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转运

4)存在竞争抑制作用

5)有饱和现象

6)血浆蛋白一般不影响肾小管分泌速度

四、肾清除率

影响肾排泄的主要因素

1.血浆蛋白结合率: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经肾小球滤过,肾排泄量下降;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肾排泄速度下降;

3)如果合用药物能与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会极大影响游离型药物浓度,从而影响肾排泄速率。

2.尿液pH和尿量:

1)大多数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的解离程度随尿液pH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重吸收;

2)尿量的多少影响到药物浓度,从而影响药物的排泄速率

3.合并用药

1)影响肾脏的血流供应;

2)合用药物与肾小管近曲小管经同一转运系统主动分泌,由于竞争性抑制,可使肾小球分泌下降;

3)合用药物竞争性结合重吸收位点,会导致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

4)改变尿液的pH,影响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的离子化程度。

4.药物代谢

1)药物代谢后极性或水溶性增加,肾小管重吸收下降,有利于药物从肾脏排出;

2)甲基化和乙酰化会使药物的极性下降,不利于排泄

5.肾脏疾病

1)随肾脏症状加重,肾清除率会出现下降;

2)肾小球肾炎会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

3)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主动分泌和重吸收功能都显著下降

五、通过Cl r推断药物的排泄机制:

1)如果一个药物仅仅是被肾小球滤过,则Cl r =f u·GFR;

2)若Cl r ﹤f u·GFR,则肾小球滤过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

3)若Cl r ﹥f u·GFR,除肾小球滤过外,肯定存在肾小管分泌,有可能存在肾小管重吸收。

六、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点:

1.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途径

2.药物的排泄过程:肝摄取-代谢-分泌-储存-释放-排泄/重吸收

3.排泄的包括药物原形及结合物

①原形:含有羧基等极性基团的大分子药物(Wt:300-5000)

②结合物:与葡萄糖醛酸或谷胱甘肽结合(Wt↑)

七、肠-肝循环的意义

1.延缓药物的排泄,使作用时间延长

2.影响大小取决于药物的胆汁排泄量

3.可通过打断它加速药物排泄

①抑制肠道细菌

②抑制肠道内某些水解酶

4.可使药-时曲线出现双高峰现象

八、其他排泄途径(了解)

1、乳汁排泄

1)大部分药物能从乳汁少量简单扩散排出

2)小部分药物乳汁排出量足以影响婴儿(四环素、氯霉素)

3)长期用药时大部分药都要注意

2、唾液排泄:游离型药物简单扩散

唾液中与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的比值相对稳定,但离子型药物除外

3、肺排泄:排泄挥发性药物

4、汗腺排泄:少数药物简单扩散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与第一章相比)

第七章药物动力学概述

一、单室和二室模型划分依据,各自特点

1、划分依据:以分布速度为主

2、特点:

单室模型:

1.)能够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达到动态平衡。

2.)药物转运动态平衡的“均一单元”。

3.)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基本上只受消除速度常数的支配。

二室模型:

1)速度论:将机体划分为药物分布速度不同的两个独立系统(中央室和外周室),即“双室模型”;

2)中央室由一些血流比较丰富,膜通透性较好,药物易于灌注的组织(如心、肝、肾、肺等)组成;

3)外周室由一些血流不太丰富,药物转运速度较慢的器官和组织(如脂肪、肌肉等)组成。

2、一级、零级速率特点

1)一级速率过程

①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②一次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

③一次给药情况下,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

2)零级速率过程

①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②药物以等量方式消除。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

1、k:一级总消除速率常数;k a:一级吸收速率常数;

k e:尿药排泄速率常数;k b :生物转化速率常数;

意义:衡量药物消除快慢,k越大,药物消除越快

2、清除率Cl :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3、表观分布容积V:反映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

意义: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V较小;

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低,V往往较大。

4、生物半衰期t1/2:体内药物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意义:一般来说,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短;代谢慢,排泄慢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长。

第八章单室模型

1、静脉注射与静脉滴注的计算(自己做)

一、单室模型与二室模型的特征:

(一)单室模型的基本特征:

1.将机体视为一个均一单位

2.假设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可迅速、均匀地分布于血浆及其它体液和组织内

(二)二室模型的基本特征:

1.由中央室和周边室组成;

2.中央室: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和血液,如心、肝、脾、肺、肾和血浆;

3.周边室:血流贫乏、不易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器官和体液,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

3、血管外给药与静脉注射公式的区别

(三)血管外给药特点:

1)血管外给药后,药物有吸收过程。

2)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常用一级过程描述,即:药物以一级过程吸收后,又以一级过程消除。

3)由于存在吸收过程,故应当考虑生物利用度问题。

(四)静脉注射特点:

单室模型静注药物在体内没有吸收过程,只有消除过程,而消除过程按一级速率过程进行,即药物消除速度与体内药量的一次方成正比。

第九章多室模型

一、隔室模型划分的原则:

药代动力学(王广基)word

前言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药物在体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近年来,国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药物进入体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消除。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过程进行预测。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 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编者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编:王广基 副主编:晓东,柳晓泉 编者(姓氏笔画为序) 王广基、晓东、西敬、劲、柳晓泉

容提要: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共十三章,分别为概述、药物体转运、药物代谢、经典的房室模型理论、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统计矩理论及其应用、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实践、手性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计算机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 的参考书. 1 目录 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医学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跨膜转运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膜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第三节药物的吸收 一、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 二、药物在其它部位吸收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 一、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二、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常用的测定方法

药理简答题答案详解

1、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2、简述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机制 3试述治疗高血压联合应用氢氯噻嗪、肼苯哒嗪和普奈洛尔的优点。 4简述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5.改变心肌的血液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供血 6简述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7简述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8试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包括哪类,各举一代表药。 9利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10述高效能和中效能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11比较各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2血的类型及抗贫血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13双香豆素可与哪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为什么? 14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及过量的解救药。 15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局部雾化吸入的主要不良反应。 16简述茶碱类平喘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7平喘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8试述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用途? 19.简述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 20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并各举一代表药物。 21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疗程及适用情况。 2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代谢紊乱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3状腺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4碘化物的不良反应。 25胰岛素主要用于何种糖尿病?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剂型? 26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27格列本脲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8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29抗甲状腺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0试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 3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 33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34试述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5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及其共同特点有哪些? 36.CCBs(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的分类、代表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1章)。37.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2章) 38.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5章) 39.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26章) 40。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8章) 41.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27章) 42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43.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2章)

第三章_注意(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注意 教学要求: 1.了解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2.掌握注意的规律、注意分散的防止、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3、.掌握注意的品质及青少年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注意概述 二、什么是注意 ( 一) 注意的概念 定义: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三、注意的特征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和注意的集中性。 (一)注意的指向性: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二)注意的集中性: 1 、定义:~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2、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3 、注意与心理过程

(1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它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没有心理活动就谈不上有注意。 (2 )注意贯穿到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程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进行。没有注意就没有心理活动。 注意与心理过程是谁也离不开谁,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四、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一)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略讲)(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 、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2 、无关动作的停止。 3 、出现生理性变化。(如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其内部的心理活动状况,但要慎重,还应根据学生平时的一贯表现来综合分析判断。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略讲) 1. 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 2.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 3. 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及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及作用 随着世界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系统地综述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和意义,并详细介绍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理学、毒理学、中药现代化、药理学以及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药物研发;药物代谢动力学;意义 一般来说,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对药物或者其他外源性的物质在人体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然后进一步的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所产生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意义,它是利用数学处理的方法[1]。目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已经渗入到了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毒理学等多门学科中,贯穿于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现今药物深度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 1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1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中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作用部位期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例如速尿利尿剂,其作用的强度和Na+排出量、尿流量、血药浓度有着线性关系;水杨酸在体内达到50~100mg/L时具有镇痛作用,浓度大于250mg/L时具有抗风湿的作用,浓度在350~450mg/L时具有消炎作用;当浓度大于500mg/L时会出现毒性副作用;当浓度在1600mg/L~1800mg/L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地研究,从而知道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药物必须要到达靶部位,并且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的部位结合产生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应有的药理效应。 1.2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新药发现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药物结构可能会对参数产生哪些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能找出代谢和结构之间的规律,进而为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药物在具备低毒副作用以及良好药效的同时应该具备较好的药动学的性质,比如:生物利用度和吸收好;中度的蛋白结合率;良好的溶解度;在体内的代谢物毒性低或者无毒等。 1.3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制剂学的研究目前,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2],他们都具有维持药物有效的浓度、减少用药的次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将药物靶向到作用部位的有点。好的药物剂型是安全、有效、均匀、稳定的,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有效地筛选和评价药物的急性,从而帮助临床合理地用药。利用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对药物的各种剂型进行评价,观察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4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毒理学研究药物独代动力学是临床试验于非临床试验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找出比较全身毒性、暴露和毒代动力学数据于时间的关系。利用毒代动力学可以阐明重复给药对代谢过程的影响;阐述毒性试验条件

影响注意力的十大因素

影响注意力的十大因素 无论是对事物的感知,还是记忆、思维,都离不开注意过程。集中且持久的注意是学习的重要保证,在学习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衡量注意程度的指标,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的力度。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警卫,也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护者。前苏联的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注意是大脑的一种机能,而且受到意识(心理)的调节。因此,应该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一、睡眠与注意力 睡眠对于恢复体力、脑力的疲劳,增强免疫力、维护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极为重要作用,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睡眠中,大脑还生产着思维所必要的生化物质,合成着生长所需要的生长激素。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大脑分泌这些物质就受到影响,致使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记忆力衰退,个子也长不高。 列宁说:“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通俗一些的表达:“把拳头先缩回去,再打出去的时候才有力量!”开夜车等于拔苗助长,是一种极愚蠢的做法!是在用熬夜的假象来掩盖内心的自卑与恐惧,掩耳盗铃!多学一小时却导致第二天一整天的昏昏沉沉,注意力下降许多,得到多少?失去多少? 八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压倒一切! 建议:晚餐清淡一些,睡前喝杯牛奶,热水烫脚十分钟,午睡半小时左右。 二、营养与注意力 脑在人体各器官中是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器官,虽然大脑只占人体重量的2%,但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总消耗能量的20%。学习是一种极其繁重的脑力劳动,注意力集中时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的兴奋状态,需要大量新鲜血液提供足够的营养。因此,只有不断地供给大脑充足的营养,它才能精神饱满地工作;如果大脑营养供应不良,它就会产生疲劳或受到损伤。 特别强调:早餐一定要吃饱吃好! 建议:应当尽量不吃方便面那样的快餐食品;主食应适量掺入杂粮;尽量做到蔬菜、肉食平衡,不可只偏重一方;少吃动物脂肪,多食用植物油;甜、酸、苦、辣、成五味平衡,少年人一股都爱吃甜食,但还要注意吃些苦、咸的食物。 三、氧气、水与注意力 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耗氧占人体的四分之一,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保证良好的注意力。用脑时,特别需要讲究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人的大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物质是水分,当人的大脑在思考、学习時,所有的信息是由大脑的细胞一个传送到另一个去,传送的过程是以电流的形式进行,而水便是电流传送的主要媒介。所以,在读书或做功课前,先饮一至二杯清水,会有助于大脑的运作。 建议:教室、寝室随时保证良好的通风,切忌蒙头睡觉! 四、运动与注意力 大脑额叶的发育水平与注意力密切相关,而刺激、增强额叶功能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动,尤其是一些技巧要求较高的球类运动,练习演奏乐器也是极好的选择。这些活动锻炼了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促进大脑对肢体、意识的控制,能显著提高注意力。这是一种“以动治动”的方法。 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确实是无法集中)在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往往进行“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SI),事实上也就是综合运动治疗,实验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现代体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促进大脑发育,还有利于形成良好

药理学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理学》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4、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有哪些?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6、阿托品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7、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9、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12、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试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举出一个药名。 14、举例说明常用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作用部位有哪些?(可列 表说明) 15、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方式(作用原理)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6、ACEI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是什么?临床可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常见副 作用有哪些? 17、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有哪些? 18、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9、举例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其获得性耐药性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20、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至两个药名并 说明其临床应用。 二、期末试卷答案要求 学员所选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内的题目,论述要层次清晰、准确; 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题目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写作格式要求: 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自加序号。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所选题目中每道题目字数要控制在200-400字之间,不要重复叙述。 四、试卷答案提交注意事项:

(完整版)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 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试验目的明确; (二)试验设计合理; (三)分析方法可靠; (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 (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 (一)总体要求 1. 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当给药时间较

药理实验普萘洛尔对提高小白鼠心肌耐缺氧力作用

普萘洛尔对提高小白鼠心肌耐缺氧力作用 【实验目的与要求】 观察普萘洛尔对提高小白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了解用小白鼠进行耐缺氧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 异丙肾上腺素为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能激动β1 受体,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强大,可使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并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可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组织耗氧量。普萘洛尔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可阻断心脏β1 受体,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传导减慢,心肌耗氧量下降,并可抑制糖原和脂肪分解,减少组织耗氧量。 【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3只 药物:1%盐酸普萘洛尔溶液生理盐水0.05%异丙肾上腺素钠石灰凡士林络合碘器材:电子天平大烧杯250ml广口瓶3个纱布1ml注射器针头棉签 【实验步骤】 1、抓取小白鼠3只,称重,标号,并观察正常表现。 2、第一次给药: 1号小鼠腹腔注射0.05%异丙肾上腺素剂量0.2mL/10g 2号小鼠腹腔注射0.05%异丙肾上腺素剂量0.2mL/10g 3号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0.2mL/10g 给药后观察小鼠的表现。 3、15min后第二次给药: 1号小鼠腹腔注射0.2%盐酸普萘洛尔溶液剂量0.2mL/10g 2号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0.2mL/10g 3号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0.2mL/10g 给药后观察小鼠的表现。 4、3min后,取250ml玻璃磨砂广口瓶3个,瓶内分别放入6g用纱布包裹的碱石灰,每个 瓶内放入小鼠1只,迅速盖上玻璃瓶盖,并记录时间。 5、观察小白鼠活动,记录各小鼠死亡时间。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缺氧瓶必须完全密闭不漏气,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口。 2、小鼠腹腔注射部位应稍靠左下腹,勿损及肝脏,还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 3、注意室温,保持在25℃左右

注射用磺胺嘧啶钠

注射用磺胺嘧啶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磺胺嘧啶钠 英文名:Sulfadiazine Sodi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Huang 'an Midingna 本品主要成分是磺胺嘧啶,其化学名为N -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钠盐。 其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 10H 9N 4NaO 2S 分子量:272.26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药理毒理】 本品属中效磺胺,对非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奴卡菌、疟原虫和弓形虫也有抗微生物活性。本品的抗菌活性同磺胺甲 唑。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 磺胺类为广谱抑菌剂。本品在结构上类似对氨基苯甲酸(PABA),可与PABA 竞争性作用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PABA 作为原料合成细菌所需的叶酸,减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四氢叶酸的量,而后者则是细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质,因此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 【药代动力学】 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后者包括胸膜液、腹膜液、滑膜液和房水等,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膜无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50%,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80%,也易进胎儿血循环。本品O O N S Na N N H 2N

的消除半衰期(t )在正常肾功能者约为10小时,肾功能衰竭者可达34小时。给药后1/2β 48~72小时内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药物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发生结晶 尿。腹膜透析不能排出本品.血液透析仅中等度清除本品。本品的蛋白结合率为38%~ 48%。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敏感脑膜炎球菌所致的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 1.对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肺部 感染。 2.星形奴卡菌病。 3.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 4.与乙胺嘧啶联合用药治疗鼠弓形虫引起的弓形虫病。 【用法用量】 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成人静脉注 射剂量为,首剂50mg/kg,继以每日10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2 个月以上小儿一般感染,本品剂量为每日50~75mg/kg,分2次应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者剂量为每日100~150mg/kg,分3~4次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本品需用无菌注射 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5%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浓度约为1%。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 和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有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 等血清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咽痛、 发热、苍白和出血倾向。 3.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应用磺胺药后易发生, 在新生儿和小儿中较成人为多见。 4.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核黄疸。由于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 离胆红素增高。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故较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黄疸,偶可发 生核黄疸。 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

盐酸普萘洛尔综述

盐酸普萘洛尔综述 摘要:盐酸普萘洛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本文中将介绍其药理作用,适应症以及临床表现,国内外使用现状,相关合成线路,生产厂家等。 关键词:盐酸普萘洛尔,药理作用,合成线路,生产厂家 1)盐酸普萘洛尔的理化性质及参数 分子量:295.81 化学名:1-异丙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 英文名:Propranolol 商品名:心得安 理化性质:白色或乳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甜后苦。熔点96℃,盐酸盐熔点163-164℃.干燥失重<0.5%。在有机溶剂里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甲醇中的溶解度最高。水溶液PH5.0-6.0,遇光着色。 2)药理毒理 1.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竞争抑制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阻断心脏上的β1、β2受体,拮抗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作用,降低心脏的收缩力与收缩速度,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使缺血心肌的氧供需关系在低水平上恢复平衡,可用于治疗心绞痛。 2.抑制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素能兴奋,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盐酸普萘洛尔片亦可通过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滞,抑制肾素释放以及心排出量降低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 3.竞争性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阻断β2受体,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可致支气管痉挛。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升高,掩盖低血糖症状,延迟低血糖的恢复。

4.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这主要与药物的膜稳定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膜Ca+转运有关。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在18个月内,大鼠或小鼠每日给药150mg/kg,为期18个月,无明显毒性反应,无与药物相关的致癌作用。生殖实验未见与普萘洛尔作用有关的生殖能力损伤。当给与动物10倍于人用剂量时,显示盐酸普萘洛尔片有胚胎毒性。【1】 3)药代动力学 该品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较完全,广泛地在肝内代谢,生物利用度约30%。药后1-1.5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消除半衰期为2-3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90-95%。【2】个体血药浓度存在明显差异,表观分布容积3.9±6.0L/kg。经肾脏排泄,主要为代谢产物,小部分(<1%)为母药。不能经透析排出。 4)适应症 1.作为二级预防,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 2.高血压(单独或与与其它抗高血压药合用)。 3.劳力型心绞痛。 4.控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与儿茶酚胺有关或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可用于洋地黄疗效不佳的房扑、房颤心室率的控制,也可用于顽固性期前收缩,改善患者的症状。 5.减低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 6.配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嗜铬细胞瘤病人控制心动过速。 7.用于控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心率过快,也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危象。【3】 5)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抗高血压药物相互作用:盐酸普萘洛尔片与利血平合用,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晕厥。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致极度低血压。 2.与洋地黄合用,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使心率减慢,需严密观察。 3.与钙拮抗剂合用,特别是静脉注射维拉帕米,要十分警惕盐酸普萘洛尔片对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抑制。 4.与肾上腺素、苯福林或拟交感胺类合用,可引起显著高血压、心率过慢,也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5.与异丙肾上腺素或黄嘌呤合用,可使后者疗效减弱。 6.与氟哌啶醇合用,可导致低血压及心脏停博。 7.与氢氧化铝凝胶合用可降低普萘洛尔的肠吸收。 8.酒精可减缓盐酸普萘洛尔片吸收速率。 9.与苯妥英、苯巴比妥和利福平合用可加速盐酸普萘洛尔片清

心理学考题 答案分析

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5.绝对感受阈限:指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6.差别感觉阈限:就是指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的量. 7.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 极的活动形式。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9.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 又称"表象记忆"。 12.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 遗忘。 13.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14.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15.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 16.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 程。 17.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 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8.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9.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 20.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 程。 21.原型: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可形成“原型” 22.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23.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 以抽象思维为核心。即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观念、处理新情况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24.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 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25.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 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26.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27.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 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普萘洛尔的禁忌症

普萘洛尔的禁忌症 普萘洛尔在治疗各种因素引起的心律失常中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而且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疗效。心律失常类的病症一般都很复杂,普萘洛尔的使用就需要慎重,在我们使用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禁忌症,不当用药肯定会给身体造成伤害。那么,普萘洛尔的禁忌症有哪些? ★禁忌症 (1)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及鼻黏膜微细血管收缩,故禁用于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 (2)禁用于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症患者。 (3)本品有增加洋地黄毒性的作用,对已洋地黄化而心脏高度扩大、心率又较不平稳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1)过敏史;(2)充血性心力衰竭;(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糖尿病;(5)肺气肿或非过敏性支气管炎;(6)肝功能不全;(7)甲状腺功能低下;(8)雷诺综合征或其他周围血管疾病;(9)肾功能减退;(10)麻醉或手术患者;(1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老年人对普萘洛尔代谢与排泄能力低,应适当调节剂量。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可使血尿素氮、脂蛋白、肌酐、钾、三酰甘油、尿酸等增高;(2)可使血糖降低,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增高;(3)肾功能不全时普萘洛尔的代谢产物可蓄积血中,干扰测定血清胆红素的重氮反应,可出现假阳性。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血常规、血压、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查血糖。 5.在消化道出血情况下,服用普萘洛尔可能增加循环衰竭危险。 6.普萘洛尔可空腹服用,也可与食物同时服用。食物可使普萘洛尔在肝脏的代谢减慢,生物利用度增高。 7.用量必须强调个体化,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用量不尽相同。 8.普萘洛尔血药浓度不能完全预示药理效应,故应根据心率及血压等临床征象指导临床用药。 9.少数患者长期用药可出现心力衰竭,倘若出现可用洋地黄苷类和(或)利尿药纠正,并逐渐递减至停用。

心理学复习材料1

填空、单多选 1.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中枢神经系统由脊椎和脑组成。 4.反射就是以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5.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实际上,反射弧是一个反射环,因为,信息从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形成信息反馈又回到神经中枢。 6.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7.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8.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 9.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编码和储存时间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时一是参与的程度,记忆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0.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1.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12.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13. 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主要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14.现代心理学呀就表明,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 15.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其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16.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性和独断性。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冒失。 与坚忍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顽固性 17.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斯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 18.智力的个体差异在一半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 19.斯坦福-比奈量表计算智商的公式为:智商=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20.气质是指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1.最早研究气质类型的是古希腊医生是希波克拉底。 22.162页的图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 23.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给你特点你能知道属于什么类型就OK。(P163) 24.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25.心理学上把2、3岁称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反抗期”,它标志着自我的真正崛起。12、13—14、15岁少年进入青春发育期,有人称少年期为“第二反抗期”。 26.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三类。 28.桑代克在进行一系列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条重要的学习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磺胺嘧啶要药动学曲线测定讲义

磺胺嘧啶钠的时量曲线及药动学参数测定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1.药动学:(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科学。本实验采取一次性给药后连续采样监测血药浓度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时刻动物体内的药物浓度,进而计算出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目的:掌握磺胺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初步计算。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1.家兔称重,肝素化:取一耳备皮,用2ml注射器吸取肝素耳缘静脉注射(从远心端开始), 0.5ml/kg,注射后用干棉球及回形针止血; 2.耳中央动脉取血:取同侧耳中央动脉,拔净周围被毛,擦干。取中下1/3交界处,将动 脉上下端固定,可在底下垫一棉球以便切开,做斜切,要求是“切开不切断”以防血管收缩。用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把兔耳折成漏斗状,收集血样0.5~0.6ml(大约半滴管,空白血样可多取)至小试管。用手指指腹夹闭动脉近心端止血,切口以干棉球擦干。3.快速静注20%SD-Na2ml/kg:取另一耳耳缘静脉快速注射,注射同时开始计时,注射后 用干棉球及回形针压迫止血。 4.给药后收集血样:给药后第1、3、5、10、15、30、60、120、180min,分别从耳中央动 脉取血样0.5~0.6ml至小试管。 (1)临床上正规实验应不少于11个点 (2)每次取血放开压迫的手指,将兔耳折成漏斗样即可,取血前应擦净残血。 (3)若血液流出不畅,可用灯光局部照射、轻揉耳根部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动脉血流出。 (4)第1、3、5、10、15min时间隔时间短,应注意准确把握,止血用指腹压迫法,30min 后间隔时间长,可用干棉球压于切口再将兔耳反折止血。 5.按照下表进行血浆SD-Na浓度测定。 ***注意:(1)三套试管以及漏斗、移液管、滴管等应做好标记,不能混用; (2)三氯乙酸与血液混匀后应立即震荡; (3)待所有样品过滤、收集滤液完成后才可一起加亚硝酸钠与麝香草酚钠,且二者顺序不能颠倒。 四、结果处理: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用20%SD-Na的原药配制成10、20、40、80、120mg/100ml 5个浓度

普萘洛尔

普萘洛尔 Proprano1ol 【其它名称】 百尔洛、恩得来、恩特来、抗达来、萘心安、萘氧丙醇胺、普乐欣、心得安、星泰、盐酸普萘洛尔、Angilol、Avlocardyl、Cardinol、Dexpropkanolol Hydrochloride、ICI-45520、Inderal、Inoeral、Propranolol Hydrochloride、Propranololum、Proprasylyte 【临床应用】 1.用于高血压,作为第一线用药,可单独或与其它降压药物联合应用。 2.心律失常。用于纠正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及麻醉时引起的心律失常,特别是由于循环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或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高引起的心律失常。另外锑剂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在其它药物无效时可试用本药。 3.用于劳力性心绞痛的长期治疗。常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可增高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作为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用药,可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 5.用于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下狭窄。可降低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 6.用于嗜铬细胞瘤。 7.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1)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术前准备。(2)病情较重的甲亢患者在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尚未奏效前用以控制症状。(3)甲状腺危象或危象先兆。 8.用于左房室瓣脱垂综合征。 9.用于偏头痛、面神经痛和原发性震颤。 10.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消化道出血的早期预防及洽疗。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有膜稳定性,而无内在拟交感活性。 抗高血压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降压作用:(1)阻断心脏β1受体,降低心排出量。(2)抑制肾素释放,降低血浆肾素浓度。(3)阻断中枢β受体,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4)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以及促进前列环素生成。 本药能阻止儿茶酚胺对窦房结、心房起搏点及浦肯野纤维4期自发除极,从而降低自律性。还能通过增加K+外流、抑制Na+内流而发挥膜稳定作用,减慢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因而临床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本药通过阻滞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下降、收缩速度减慢;并通过减慢传导速度,使心脏对运动或应激的反应减弱,从而降低心肌氧耗、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可有效治疗心绞痛。 本药能拮抗儿茶酚胺的效应,也用于治疗嗜铬细胞瘤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许多症状是β肾上腺素受体活性过高引起,应用本药后,甲亢症状可得到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并不减少,但外周组织中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转变减少,β1和β2受体的活动均处于抑制状态。 本药抗偏头痛的机制尚不明确。治疗震颤的机制可能与β2受体有关,也可能是中枢作用的结果。 2.药动学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较完全,吸收率约90%。1-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但进入全身循环前即有大量被肝代谢而失活,生物利用度为30%,进食后生物利用度增加。血浆蛋白结合率93%,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受遗传控制,并具有立体选择性,其活性异构体左旋普萘洛尔主要与α1酸性糖蛋白结合。中国人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水平较低,因而血浆中未结合普萘洛尔的比例高于欧洲人,因此中国人对本药更敏感。其具有亲脂性,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而产生中枢反应。本药也可进入胎盘。分布容积约为6L/kg。本药在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到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三、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化 五、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到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的品质: 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③个体的知只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主体的精神状态③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

甚至一心多用”。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学运算。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①同时进行的凡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凡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例如,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②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③明确的信号提示 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2019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全文)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s)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其在1岁以内白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1]。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更高,如出生时体重500~1 000 g未成熟儿发病率为22.9%,出生时体重达1 000~1 500 g者发病率降为15.6%,出生时体重1 500~2 600 g接近成熟者发病率则降为9.5%[2]。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3~4∶1。血管瘤约67%为单一病灶,4%为多发病灶,13%为节段型,主要发生于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3]。血管瘤有一个区别于血管畸形的非常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即约30%的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现,但大部分是出生后几周才显现,之后则多会有一个快速增殖期,通常发生在生后5~8周,在生后3个月左右,瘤体大小可以增加达到最终面积的80%[1]。此被称为早期增殖期,之后增殖变缓,并且绝大部分血管瘤最终可在几年后逐渐消退[2]。虽然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概率很高(60%~90%),但是体积较大、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能在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血管扩张、脂肪组织堆积和瘢痕等影响美观,部分血管瘤可能出现破溃、出血、感染及疼痛,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可能出现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另外,在头面部的血管瘤,则对患儿及其亲属可以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适当的积极处理。自2008年法国医生Léauté-Labrèze等[2]偶然发现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治疗有效以来,目前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