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10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10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10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10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教研室

福建工程学院

2009年2月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和分析实验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原理实验

实验四、转子动平衡实验

实验五、曲柄滑块、导杆及凸轮组合实验实验五、机械方案创意设计模拟实施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的结构测绘机构运动简图;

(2)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

二、实验要求

(1)正确判别两种运动副及其数量;

(2)绘制出2~4种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对照实验机械,理解计算机构自由度的目的。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种机械实物;

(2)各种机构模型;

(3)钢板尺;

(4)外卡钳;

(5)铅笔与橡皮(自备);

(6)草稿纸(自备)。

四、实验原理

在分析和研究机构运动时,为了使问题简化,便于分析,可以不考虑构件的外形、构件的截面尺寸和运动副的实际构造,只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来说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征。

五、测绘步骤和方法

(1)测绘时使被测的机器或模型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运动,分清各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和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3)选取平行于机构运动的平面为视图平面,使其能表示某一个瞬时的机构位置,且要求在此位置时的各构件不相互重叠;

(4)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和构件联接的次序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然后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5)仔细测量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如回转副的中心距,移动副导路间的夹角等),任意假设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将草图苏画成规范的机构运动简图,简图比例尺用μ表示,即

(6)计算各机构的自由度数,并将结果与实际相对照,观察是否相符。

六、思考题

1.1 一个正确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1.2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为什么可以任意假定?会不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1.3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μ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巩固并熟悉齿轮的各部尺寸的名称,参数及渐开线性质。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各种齿轮(奇数齿、偶数齿、标准齿轮、变位齿轮均有)。

2.游标卡尺。

3.文具、纸张等。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齿数z;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顶高h;径向间隙系数*c,和变位系数x。除了齿数z可直接查出外其余均需测量系数*

a

计算,圆整而知。

1.确定模数m和分度圆压力角α

我们采用测基圆齿距加查表的方法一次确定m和α。

测量原理如图4-2所示,由渐开线性质,渐开线的法线恒切于基圆,其长度等于基圆上两渐开线起点间的弧长跨k个齿的公法线与跨(k+1)个齿的公法线,仅短一个基圆齿距p b,为了保证卡脚与齿廓的渐开线部分相切,对不同齿数规定跨齿数k(表4-2)。

若卡尺跨k 个齿,其公法线长度为

(1)k b b W k p s '=-+

同理,若卡尺跨k +1个齿,其公法线长度则应为

1k b b W kp s +'=+

所以 1cos b k k p W W m πα+''=-=

表2-1 跨齿数k

又因 απαcos cos m p p b == 所以 α

πcos b

p m =

虽然m 和α都已标准化了,但压力角除20°外尚有其它值,故应分别代入,算出其相应的模数,其数值最接近于标准值的一组α和m ,即为所求的值。否则应按径节制计算。

根据测得的基圆齿距p b ,利用表2-2可直接查出与测量结果相等或相近的m 和α值。

2.确定齿顶高系数*

a h ,和径向间隙系数c *

这两个系数与齿顶圆直径d a 和齿根圆直径d f 有关,测量齿顶圆、齿根圆直径,即为关键。对于尺寸不太大的偶数齿齿轮可用卡尺直接测量,而对于奇数齿则采用转化法间接测量。

a )偶数齿齿轮

b )奇数齿齿轮

图2-2 齿轮d a 与d f 的测量

偶数齿齿轮的d a 、d f 可直接用游标卡尺测得,如图2-2(a )示。奇数齿齿轮的d a 、d f 须间接测量,如图2-2(b )示。

顶孔H d d a 2+= 根孔H d d f 2+=

又因为

xm m h mz d a a 22*

++= m c m h h a **

2+=

)2(21*x z m

d h a

a --=

*

*2a

h m

h c -=

3. 确定变位系数

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k W =m co s α [(k -0.5)π+zinv α]

变位齿轮的公法线长度k W '= m cos α [(k -0.5)π+zinv α]+2xm sin α 若测得k W '与计算值k W 相等,则x =0,该齿轮为标准齿轮;

若k W '≠k W ,则齿轮为变位齿轮,变位系数x :cos k k

W W x zm α

'-=

注:若求得x 小于1%则认为该齿轮为标准齿轮。

表2-2 基圆齿距

απcos m p b =的数值

按国家标准值圆整,正常齿:1*

=a

h 、25.0*=c 短齿:8.0*

=a

h 、3.0*=c 四、实验步骤

1. 数出各轮齿数,确定测量公法线长度的跨齿k 。确定跨齿数是为了保证在测量时,跨k 及k +1个齿时卡尺的量爪均能与齿廓渐开线相切,并且最好能切于分度圆附近。因2cot 0.5180

z

x k αα

π

=

++

式中,各轮的变位系数x 和压力角α尚未

知,k 无法算出。现推荐各齿轮的跨齿数从表2-1中查取。

2. 分别测出各齿轮的公法线长度k W 、k W '+1;

3. 通过P b = k W '+1-k W '=πm cos α确定各齿轮m 、α;

4. 测量各偶数齿齿轮的d a 、d f ;

5. 测量各奇数齿齿轮的D 、H 1、H 2 ,算出d a 、d f ;

6. 计算齿高,通过h=(2h a *+c*)m 确定h a *、c*;

7. 计算标准齿轮公法线长度k W =m cos α [(k -0.5)π+zinv α]; k W 与k W '比较:

若k W '=k W ,齿轮为标准齿轮 x =0;

若k W '≠k W ,齿轮为变位齿轮,x =(k W '-k W )/(2mcos α) 8. 通过min min min *()/a x h z z z ≥-判断各齿轮有无根切;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确定模数和分度圆压力角

分别选择偶数齿和奇数齿实验。

3.齿轮其它参数确定和尺寸计算

(1)变位系数。(2)齿顶高系数。(3)径向间隙系数。

4.思考题

(1)决定齿廓形状的参数有哪些?

(2)测量时卡尺的卡脚若放在渐开线齿廓的不同位置上对测量的l n、l n+1有无影响,为什么?

(3)齿轮的哪些误差会影响到本实验的测量精度?

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日期同组人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仪器:

一、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2)掌握渐开线齿轮产生切齿干涉的原因和克服切齿干涉的方法;

(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要求

(1)绘制渐开线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和负变位齿轮的齿廓图各2~3个

完整齿;

(2)比较上述3种齿廓的异同点;

(3)指出变位齿轮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

(1)绘图纸(自备);

(2)齿轮范成仪(包括渐开线标准齿形样板);

(3)圆规(自备);

(4)铅笔(自备);

(5)剪刀(自备);

(6)三角板(自备)。

四、实验原理

范成仪上所用的刀具模型为齿条插刀。范成仪的构造如图3-1所示:圆盘1绕其固定的轴心O转动,在圆盘的外缘有凹槽,槽内绕有尼龙绳2,尼龙绳绕在槽内以后,其中心线所形成的圆应该等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尼龙绳的一端固定在横拖板3的a 处,另一端固定在横拖板的b处。横拖板可以在机架4上沿水平方向移动,通过尼龙绳的作用,使圆盘相对于横拖板的运动等于被加工齿轮相对齿轮的运动(新的范成仪根据此原理已采用齿轮与齿轮条传动)。在横拖板上另一个带有刀具6的纵拖板5,转动螺旋8时,可使纵拖板相对于横拖板沿垂直方向移动,以调节刀具中线到轮坯中心的距离。

原始数据和指定的变位系数

图3-1 齿轮范成仪

五、实验步骤

(1)切制标准齿轮时,将刀具中线调节至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或刀具的齿顶与被加工齿轮的齿轮根圆相切)的位置。

(2)切制变位齿轮时,将刀具中线调节至离开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的切线一段距离xm(变位值),此值可由横拖板端面上的刻度读出。

(3)根据刀具的原始参数和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直径,计算出被加工的标准齿轮和

变位齿轮的基圆、根圆以及顶圆的直径,并

将上述四个圆画在图纸上。然后将纸剪成比

顶圆直径大出1~2mm的圆形作为轮坯(见

(变位齿轮顶圆直径以高度变位传动

图3-2)

计算)。

(4)把代表轮坯的图纸放在圆盘1上,

对准中心后用压环7压紧。

(5)开始“切制”齿廓时,可移动横拖板,将刀具推到范成仪的一端,然后每次向另一端移动一个不大的距离,这时就在代表轮坯的图纸上用铅笔描下刀具刀刃的位置,直到形成2~3个完整的齿轮时为止。在上述过程中,应注意轮坯上的齿廓是怎样

被包络线逐渐包络出来的。图3-3为标准渐开线齿轮的齿廓。

(6)用渐开线标准齿形样板检验齿轮的渐开线齿廓,如有切齿干涉现象,分析其

原因,并计算出最小变位系数x

min

(7)按教师指定的变位系数x和第二条所说的方法,重新调节刀具的位置,使其处于切削变位齿轮的位置进行“切削”齿轮。然后进行变位齿轮的齿廓检验。图3-4 为正变位齿廓。

(8)比较“切削”出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齿厚、齿槽宽、齿距、齿顶厚、根圆、顶圆、分度圆和基圆相对变化情况。

六、思考题

3.1用齿轮刀具加工标准齿轮时,刀具和轮坯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有何要求?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要求?

*+c*)m?

3.2齿条刀具的齿顶高为什么等于(h

a

3.3通过实验,你认为切齿干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避免切齿干涉的方法有哪些?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原始数据

实验结果1

实验结果2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四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要求

(1)会测定刚性转子的不平衡质径积的大小和方位。

(2)理解电测式动平衡机或框架式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 三、 实验设备和工具 (1)电测式动平衡机; (2)试件; (3)天平;

(4)平衡质量(橡皮泥或垫圈); (5)计算器(自备); (6)圆规(自备); (7)量角器(自备); (8)三角板(自备)。 四、实验原理

对于轴向宽度b 与直径D 的比

D

b

≥0.2的转子,因其质量不能再视为分布在同一个转动平面内,所以必须同时考虑其惯性力和惯性力所形成的惯性力矩的平衡。因此,就需要对转子进行动平衡试验。动平衡试验在专用的动平衡机上进行。各种动平衡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尽相同,但其动作都是用来确定在两个平衡面中需加的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

本实验在专用的电测式动平衡机上进行,如图6-1所示。这种动平衡机是由驱动装置、试件支承架和测振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是根据振动原理设计的,利用测振传感器,将由于试件转动所产生的惯性力而引起的振动信号通过电子线路加以处理和放大,最后由电子仪器显示出试件的不平衡质径积的大小和方位。

五、实验步骤

(1)选择试件的平衡平面Ⅰ和Ⅱ,将试年装在动平衡机的支承架上,调节弹簧高度,使试件牌水平位置。

(2)启动试件,当试件达到平衡转速时,它的偏心质所产生的惯性力使弹簧支承

架产生振动,而此振动通过传感器1和2转变为电信号,同时把此振动信号传到校正系统(解算电路)3,它对信号进行处理,以消除两个平衡平面之间的互相影响,使其只反映一个平衡平面(如图示平衡平面Ⅱ)中偏心质量引起的振动电信号,然后经过选频放大器4将信号放大,并由仪表5显示出不平衡质径积ρQ 的大小。

(3)由选频放大器4将信号放大后,又经过整形放大器6转变为脉冲信号,同时将此信号送至鉴相器7的一端,鉴相器另一端接受的是基准信号,而基准信号来至光电头8和整形放大器9,它的相位与试件上的标志10相对应,即以与试件转速相同的频率变化着。鉴相器两端信号的相位差由相位表11读出。到此,就知道了以标志10为基 准的偏心甘情愿质量的相位,该相位就是相位表的读数。

(4)在不平衡质径积ρ

Q 的相反方向上,任选一半径r 的端点,把质量

r ρQ m =

在以该点为中心的位置上。这时启动试件,并观察其否有振动,若试件不振动,表明不平衡质径积

ρ

Q 等于平衡质量的负的质径积mr ,即

ρ

Q =-mr ,否则需把平衡质量m 的位

置沿半径加以适当调整,再启动试件,多次试验,直至试件不振动为止。

(5)把试件卸下调过头重新装上,重复上述各种步骤,可平衡试件的平衡平面Ⅰ。 六、思考题

6.1刚性转子经过动平衡后,是否满足静平衡要求?

6.2经过动平衡的刚性转子,是否会有残留的动不平衡问题?若有,根据工作需要应该怎样解决这个误差?

6.3指出影响动平衡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五曲柄滑块、导杆及凸轮组合实验一、实验目的

电机实验指导书菏泽学院2

电机实验指导书菏泽学院2

2 目录 第一章直流电机 (4) 实验一认识实验 (4) 实验二直流发电机 (9) 实验三直流并励电动机 (17) 第二章变压器 (22) 实验一单相变压器 (22) 实验二三相变压器 (28) 实验三三相变压器的联接组和不对称短路 (34) 第三章异步电机 (42) 实验一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42)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 (50) 实验三单相电容起动异步电动机 (55) 实验四单相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 (59) 实验五双速异步电动机 (62) 第四章同步电机 (65) 实验一三相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51) 实验二三相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 (56) 实验三三相同步电动机 (61)

实验四三相同步电机参数的测定 (88) 第五章电机机械特性的测定 (94) 实验一直流他励电动机机械特性 (94)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 (100) 实验三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 (104) 第六章控制电机实验 (109) 实验一步进电动机实验 (109) 实验二交流伺服电机实验 (112) 实验三直流伺服电机实验 (116) 3

4 第一章直流电机 实验一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机实验的基本要求与安全操作注意事 项。 2.认识在直流电机实验中所用的电机、仪表、变阻器等组件及使用方法。 3.熟悉他励电动机(即并励电动机按他励方式)的接线、起动、改变电机方向与调速的方法。 二.预习要点 1.如何正确选择使用仪器仪表,特别是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直流他励电动机起动时,为什么在电枢回路中需要串联起动变阻器?不连接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3.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励磁回路连接的磁场变阻器应调至什么位置?为什么?若励磁回路断开造成失磁时,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4.直流电动机调速及改变转向的方法。 三.实验项目 1.了解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中的直流稳压电源、涡流测功机、变阻器、多量程直流电压表、电流表、毫安表及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2.用伏安法测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电枢绕组的冷态电阻。 3.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及改变转向。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NMEL-13A) 3.直流并励电动机M03 4.直流电机仪表、电源(NMEL-18A)(位于实验台主控制屏的下部)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XXX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2010年7月

第一部分:实验与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与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与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而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学习测绘专业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的基本规定,了解仪器的借还手序及仪器的保护、保养等知识,做到爱护仪器,达到实习之目的,防患于未然。 实验与实习规定 1.在实验或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或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和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或学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或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习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或实习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环者应予赔偿。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电力机车电机》实验指导书

《电力机车电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直流电机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电机实验的基本要求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2.认识在直流电机实验中所用的电机、仪表、变阻器等组件及使用方法。 3.熟悉他励电动机(即并励电动机按他励方式)的接线、起动、改变电机方向与调速的方法。 二.预习要点 1.如何正确选择使用仪器仪表。特别是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直流他励电动机起动时,为什么在电枢回路中需要串联起动变阻器?不连接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3.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励磁回路连接的磁场变阻器应调至什么位置?为什么?若励磁回路断开造成失磁时,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4.直流电动机调速及改变转向的方法。 三.实验项目 1.了解MEL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中的直流稳压电源、涡流测功机、变阻器、多量程直流电压表、电流表、毫安表及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方法。 2.用伏安法测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电枢绕组的冷态电阻。 3.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及改变转向。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EL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MEL-I、MEL-IIA、B)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MEL-13)或电机导轨及校正直流发电机 3.直流并励电动机M03 4.220V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位于实验台主控制屏的下部) 5.电机起动箱(MEL-09)。 6.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MEL-06)。 五.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1.由实验指导人员讲解电机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台各面板的布置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在控制屏上按次序悬挂MEL-13、MEL-09组件,并检查MEL-13和涡流测功机的连接。 3.直流仪表、转速表和变阻器的选择。 直流仪表、转速表量程是根据电机的额定值和实验中可能达到的最大值来选择,变阻器根据实验要求来选用,并按电流的大小选择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接法。 (1)电压量程的选择

C语言实验指导书

《C语言》实验指导书 2016年10月

实验一C程序得运行环境与运行方法 一、实验目得 1。掌握所用得C语言环境得基本操作方法、 2.掌握编辑、编译、连接与运行C程序。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学习使用Visual C++6.0环境开发C程序。 (1)在磁盘上建立自己得文件夹,用于存放C程序,如“e:\cexam”。 (2)启动Visual C++6。0、执行“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命令,进入VC++编程环境,如图1 所示。 图1 MicrosoftVisual Studio6、0窗口 (3)新建C 程序文件。 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单击如图2所示得“文件”选项卡,选中“C++So urceFile”;

图 2 新建文件 在“文件”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test1, 则C源程序被命名为test1。cpp,若想指定扩展名为.c,则需在“文件”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test1.c;在“目录”下拉列表框选择已经建立得文件夹,如,单击“确定”按钮,就新建了C源程序文件,并显示编辑窗口与信息窗口,如图3所示,然后在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4)保存程序。 在如图3得界面输入程序代码。由于完全就是Windows 界面,输入及修改可借助鼠标与菜单进行,十分方便。当输入结束后,执行“文件”——“保存”命令,保存源文件。 图3编辑源程序(5)编译程序。信息窗口编辑窗口

执行“组建”--“编译[test1、cpp]”命令,弹出消息框,如图4所示,单击“就是"按钮,开始编译,并在信息窗口中显示编译信息。如果信息窗口中显示“test1.obj-0error(s),0 warning(s)",表示编译正确,没有发现错误与警告,并生成了目标文件test1、obj、 图4产生工作区消息框 如果显示错误信息,说明程序中存在严重得错误,必须改正,双击某行出错信息,程序窗口中会指示对应出错位置,根据信息窗口得提示分别予以纠正;如果显示警告信息,说明这些错误并未影响目标文件得生成,但通常也应该改正。 (6)连接程序。 执行“组建”——“组建[test1.exe]”命令,开始连接,并在信息窗口中显示连接信息、如果信息窗口中出现“test1.exe—0 error(s),0 warning(s)”,表示连接成功, 并生成了可执行文件test1、exe。 (7)运行程序。 执行“组建"——“执行[test1、exe]”命令,自动弹出运行窗口,如图5所示,显示运行结果。其中“Pressany key to continue”提示用户按任意键退出运行窗口,返回到VC++编辑窗口。 图 5 显示运行结果 (8)关闭程序工作区。 当一个程序编译连接后,VC++系统自动产生相应得工作区,以完成程序得运行与调试。若想执行第二个程序时,必须关闭前一个程序得工作区,然后通过新得编译连接,产生第二个程序得工作区。否则得话运行得将一直就是前一个程序。 执行“文件"--“关闭工作区命令",弹出得对话框如图 6所示,单击“就是”按钮,关闭工作区。 图 6 关闭所有文档窗口 (9)打开文件、 如果要再次打开C源文件,可以执行“文件”——“打开”命令,在查找范围中找到

电机传动与控制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步进电机基本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步进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步进电机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步进电动机又称为脉冲电机,是工业过程控制和仪表中一种能够快速启动、反转和 制动的执行元件。其功能是将电脉冲转换为相应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步进电动机的运 转是由电脉冲信号控制的,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量或线位移量与脉冲数成正比,每给一 个脉冲,步进电机就转动一个角度(步距角)或前进/倒退一步。步进电机旋转的角度由 输入的电脉冲数确定,所以,也有人称步进电动机为一个数字/角度转换器。 当某一相绕阻通电时,对应的磁极产生磁场,并与转子形成磁路,这时,如果定子 和转子的小齿没有对齐,在磁场的作用下,由于磁通具有力图走磁阻最小路径的特点, 转子将转动一定的角度,使转子与定子的齿相互对齐,由此可见,错齿是促使电机旋转 的原因。 四相步进电动机以四相单四拍、四相双四拍、四相八拍方式工作时的脉冲分配表如 表1,表2和表3 表1 四相单四拍脉冲分配表表2 四相双四拍脉冲分配表 时,若用手旋转它,感觉很难转动。

三、实验步骤: 1.将DRYDC-A型运动控制台的电源线和串行通信接口线连接好。 2.打开DRMU-ME-B综合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开关电源的开关,采集仪开关。 启动硬件设备。 3.打开计算机,从桌面或程序组运行DRLink主程序,然后点击DRLink快捷 工具条上的“联机注册”图标,选择“DRLink采集主卡检测”进行注册。 没有使用信号采集主卡的用户可选择:“局域网服务器”进行注册,此时,必需在对话框中填入DRLink服务器的主机IP地址。 4.点击DRLink快捷工具条上“文件夹”图标,出现文件选择对话框,在实验 目录中选择“步进电机基本原理”实验,并启动该实验。 5.点击该实验脚本中的“开关”按钮,向运动控制卡下载实验程序。 6.本实验中先做步进电机的驱动实验:选择运行方式为“连续驱动”,依次选 择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为:四相单四拍、四相双四拍、四相八拍;方向可以是任意的;脉冲间隔参数可用5~10ms。点“电机驱动”按钮,驱动电机工作。观察电机的工作情况。(对于四相八拍的工作方式,脉冲间隔最小可以到2ms)终止电机运行请在运行方式中选择“停止保持”或“停止不保持”。 7.步进电机的自锁实验:运行方式选择“停止保持”,其它参数不变,点“电 机驱动”按钮。可以使步进电机某相通电,处于“自锁”状态。此时,用手转动电机的皮带轮,可以感到转动比较困难。 8.步进电机的步距角演示:运行方式选择“单步驱动”,点“电机驱动”按钮。 每点击一次“电机驱动”按钮,步进电机旋转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步距角。对于本实验台步距角为1.8o。 除了可以使用DRLink平台下的实验脚本进行本实验外,还可以使用C-51的C语言程序进行本实验。本运动控制平台在内部使用了DRMC-A型运动控制卡,其CPU是ADUC842,关于ADUC842的硬件的详细信息,请参考我们提供的pdf 文档。在DRMC-A型运动控制台,步进电机的端口地址:0x8000,用低4位表示电机的4相,1表示发送脉冲,0表示空。根据步进电机的工作方式的脉冲分配表(表1~3),逐步向端口的低4位写入0和1就可以了。具体的程序请参考StepMotor1.c~StepMotor5.c。在生成执行代码后,按运动控制台的“PRG”+“RST”按钮后,使用Windows Serial Downloader将执行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内。 四、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2.简述步进电机的四相八拍工作方式的优、缺点。 五、思考题 根据四相双四拍脉冲分配表(表2),参考StepMotor1.c,设计四相双四拍工作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DDSZ1实验指导书

Tianhuang Teaching Apparatuses 天煌教仪 电机系列实验 DDSZ-1型 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Motor And Electric Techniqu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实验指导书 天煌教仪 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受试电机铭牌数据一览表

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交流及直流电源操作说明 实验中开启及关闭电源都在控制屏上操作。开启三相交流电源的步骤为: 1)开启电源前。要检查控制屏下面“直流电机电源”的“电枢电源”开关(右下角)及“励磁电源”开关(左下角)都须在“关”断的位置。控制屏左侧端面上安装的调压器旋钮必须在零位,即必须将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 2)检查无误后开启“电源总开关”,“关”按钮指示灯亮,表示实验装置的进线接到电源,但还不能输出电压。此时在电源输出端进行实验电路接线操作是安全的。 3)按下“开”按钮,“开”按钮指示灯亮,表示三相交流调压电源输出插孔U、V、W及N上已接电。实验电路所需的不同大小的交流电压,都可适当旋转调压器旋钮用导线从这三相四线制插孔中取得。输出线电压为0-450V(可调)并可由控制屏上方的三只交流电压表指示。当电压表下面左边的“指示切换”开关拨向“三相电网电压”时,它指示三相电网进线的线电压;当“指示切换”开关拨向“三相调压电压”时,它指示三相四线制插孔U、V、W和N输出端的线电压。 4)实验中如果需要改接线路,必须按下“关”按钮以切断交流电源,保证实验操作安全。实验完毕,还需关断“电源总开关”,并将控制屏左侧端面上安装的调压器旋钮调回到零位。将“直流电机电源”的“电枢电源”开关及“励磁电源”开关拨回到“关”断位置。 开启直流电机电源的操作: 1)直流电源是由交流电源变换而来,开启“直流电机电源”,必须先完成开启交流电源,即开启“电源总开关”并按下“开”按钮。 2)在此之后,接通“励磁电源”开关,可获得约为220V、0.5A不可调的直流电压输出。接通“电枢电源”开关,可获得40~230V、3A可调节的直流电压输出。励磁电源电压及电枢电源电压都可由控制屏下方的1只直流电压表指示。当将该电压表下方的“指示切换”开关拨向“电枢电压”时,指示电枢电源电压,当将它拨向“励磁电压”时,指示励磁电源电压。但在电路上“励磁电源”与“电枢电源”,“直流电机电源”与“交流三相调压电源”都是经过三相多绕组变压器隔离的,可独立使用。 3)“电枢电源”是采用脉宽调制型开关式稳压电源,输入端接有滤波用的大电容,为了不使过大的充电电流损坏电源电路,采用了限流延时的保护电路。所以本电源在开机时,从电枢电源开合闸到直流电压输出约有3~4秒钟的延时,这是正常的。 4)电枢电源设有过压和过流指示告警保护电路。当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会自动切断输出,并告警指示。此时需要恢复电压,必须先将“电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调低电压到正常值(约240V以下),再按“过压复位”按钮,即能输出电压。当负载电流过大(即负载电阻过

《C语言》实验指导书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上机实验指导书 科目:C语言程序设计 系别:电商学院 班级:15软件1班 教师:王刚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C语言概述 (1) 实验二基本数据类型 (3) 实验三输入输出和算法 (6) 实验四选择和循环结构 (10) 实验五循环结构和函数 (13) 实验六模块化设计 (14) 实验七一维数组和字符串 (18) 实验八多维数组和指针 (20) 实验九指针 (22) 实验十指针和结构体 (23) 实验十一链表和共同体 (26) 实验十二文件 (27) 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谭浩强、张基温,《C/C++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 (1)《(美)H.M.Deitel,P.J.Deitel著,薛万鹏译,《C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实验一C语言概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进行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了解C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熟悉C语言集成环境。 2、利用C语言集成环境进行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运行一个自己编写的程序,程序的功能是输出两行文字。 三、实验设备及环境 微机若干台,并安装有C语言软件。 四、实验步骤 1、熟悉所用的系统。了解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文件的查看、复制、运行等方法,C所在目录,文本文件的建立方法。 2、进入C,并新建一个C源程序文件。 3、熟悉C的集成环境,了解各菜单项有哪些子菜单。 4、输入下面的程序,注意区分大小写。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 } 编译并运行程序。 5、关闭工作区,新建一个程序,然后输入并运行一个需要在运行时输入数据的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C语言实验指导书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每次实验(10分)一共100分,最后折合成50分计入最终成绩。 第一次实验(一星期完成) ●内容一:熟悉编译环境和工具 在VS中键入以下的这段程序 1)关键字变色,自动缩近,智能提醒 2)代码风格和注释 3)编译出错,连接出错。修改错误 4)调试,断点,监控变量,进入函数,跳出函数。监控内存,监控堆栈 在linux中键入以下这段程序 1)熟悉VIM程序,gcc编译程序(开两个终端窗口) 2)熟悉GDB调试程序的基本技巧。(list,backstrac; break, watch,delete; next, continue, run; print,set,help) 其中,help命令是一个非常的参考,如果忘记了某条具体的命令,可以随时去参考help命令来得到相关的细节。 3)介绍《鸟歌的私房菜》这本书 ●内容二:登陆https://www.doczj.com/doc/9b10473997.html,网站,在线提交。 1)熟悉基本的提交方法和规则 2)现场演示反作弊程序的效果 ●程序: 输入:两个整数,用空格分隔, 输出:两个整数的和,计算两个整数的和的功能,要求用函数实现,同时如果输入有错误,例如(12 abc)程序能够给出“error input”的提示。 参考输入: 12 33 参考输出: 45 参考输入: 12 abc 参考输出:

error input ●思考和扩展(无标准答案) 如果用户输入12 12abc 如何判断并终止程序,输出“error input”的提示 第二次实验(一星期完成) ●内容一:登陆ACM,演示OJ系统 1)介绍这个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尝试一下() ●内容二:计算工资/小时程序 1)强制类型转换 2)一共有多少位的算法 3)整形数的溢出,以及针对特定问题,如何解决溢出问题 注意:linux编译下应该加上–lm 开关。 ●程序: 输入:工资数,小时数(整数,空格分隔)。 输出:工资/小时数(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并根据四舍五入取整,然后将取整的数平方后计算一共有几位,后三位分别是什么? 参考输入: 2345 2 ←input (separate by space) 参考输出: 1172.50 ←average salary 1173 ← round off to integer 7 ← number of digit 0 2 5 ← the last three digit (separate by space) 第三次实验(两星期完成) ●内容一:介绍linux 下的grep,并给出相应的实例。重点介绍下面要用到的四个符号。 ●内容二:正则表达式 ^ 代表字符串开始 . 代表任意字符 $ 代表字符串末尾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汇总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2008年10月

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2)实验中及时分析记录。 (3)按指导书要求书写实验报告,提交打印版(A4)。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进程调度(4学时) 一、实验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机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的处理机调度,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二、实验类型 设计型。 三、预习内容 预习课本处理机调度有关内容,包括进程占用处理机的策略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提示 本实验中共有两个实验题。 第一题: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一>最高优先级优先调度算法 1)优先级简介 动态优先数是指在进程创建时先确定一个初始优先数,以后在进程运行中随着进程特性的改变不断修改优先数,这样,由于开始优先数很低而得不到CPU 的进程,就能因为等待时间的增长而优先数变为最高而得到CPU运行。 例如:在进程获得一次CPU后就将其优先数减少1。或者,进程等待的时间超过某一时限时增加其优先数的值,等等。 2)详细设计 优先权调度算法: 1、设定系统中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PCB)表示,

进程队列采用链表数据结构。 2、进程控制块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需要运行时间、已用 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3、在每次运行设计的处理调度程序之前,由终端输入五个进程的“优 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4、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人为地指定。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 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5、采用优先权调度算法,将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就 绪队列。用头指针指出队列首进程,队列采用链表结构。 6、处理机调度总是选队列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优先数办法,进程每 运行一次优先数减“1”,同时将已运行时间加“1”。 7、进程运行一次后,若要求运行时间不等于已运行时间,则再将它加 入就绪队列;否则将其状态置为“结束”,且退出就绪队列。 8、“就绪”状态的进程队列不为空,则重复上面6,7步骤,直到所 有进程都成为“结束”状态。 9、在设计的程序中有输入语句,输入5个进程的“优先数”和“要求 运行时间”,也有显示或打印语句,能显示或打印每次被选中进程 的进程名、运行一次后队列的变化,以及结束进程的进程名。10、最后,为五个进程任意确定一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运行并调试所设计的程序,显示或打印出逐次被选中进程的进程名及其进程控制块的动态变化过程。

控制电机实验指导书

安徽工程大学 《控制电机》课程实验指导书 专业:自动化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

目录 步进电动机使用说明 (2) 实验一步进电动机(2学时) (5) 实验二交流伺服机电动机(2学时) (10)

步进电动机说明 步进电动机又称脉冲电机,是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执行元件,它是将电脉冲信号变换成转角或转速的执行电动机,其角位移量与输入电脉冲数成正比;其转速与电脉冲的频率成正比。在负载能力范围内,这些关系将不受电源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还可在很宽的范围内实现调速,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步进电机的控制更加简便、灵活和智能化。现已广泛用于各种数控机床、绘图机、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外设,数、模变换等数字控制系统中作为元件。 一、使用说明 D54步进电机实验装置由步进电机智能控制箱和实验装置两部分构成。 (一)步进电机智能控制箱 本控制箱用以控制步进电机的各种运行方式,它的控制功能是由单片机来实现的。通过键盘的操作和不同的显示方式来确定步进电机的运行状况。 本控制箱可适用于三相、四相、五相步进电动机各种运行方式的控制。 因实验装置仅提供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故控制箱只提供三相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源,面板上也只装有三相步进电动机的绕组接口。 1、面板示意图(见附录) 2、技术指标 功能:能实现单步运行、连续运行和预置数运行;能实现单拍、双拍及电机的可逆运行。 电脉冲频率:5Hz~1KHz 工作条件:供电电源AC220V±10%,50Hz 环境温度-5℃~40℃ 相对湿度≥80% 重量:6kg 尺寸:390×200×230mm3 3、使用说明 (1)开启电源开关,面板上的三位数字频率计将显示“000”;由六位LED数码管组成的步 进电机运行状态显示器自动进入 “9999→8888→7777→6666→5555→4444→3333→2222→1111→0000”动态自检过程,而 后停显在系统的初态“┤.3”。 (2)控制键盘功能说明 设置键:手动单步运行方式和连续运行各方式的选择。

C语言实验指导书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沈岚岚吕元长编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2012.03

前言上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一上机实验的目的 上机实验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或者验证自己所编程序正确与否。学习程序语言,上机实验的目的如下: 1 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语法规定,光靠课堂讲授,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通过多次上机,就能自然、熟练地掌握语法规定。 2 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熟悉一两种环境(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再遇到其他的系统时便会触类旁通,很快学会。 3 学会上机调试程序,也就是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够正确地运行。要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就不仅应当了解和熟悉有关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求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强。 4 在做实验时千万不要在程序通过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完成任务了,应当在通过的程序上做一些调试和修改,看看会得到什么结果。多动脑筋思考,将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二上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 复习和掌握与本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3 准备好上机所用的程序,切忌自己不思考、不编制程序或抄袭别人的程序; 4 准备好调试和运行时所需的数据。 三上机实验的步骤 1 调出C语言编译系统,进入C语言工作环境; 2 输入自己编制好的程序; 3 检查输入是否有错,及时更正; 4 进行编译和连接; 5 运行程序,分析结果。 四、实验结束,整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上机题目; 2 程序清单; 3 运行结果; 4 对结果的分析和本次获得的经验和体会。

同步电机实验指导书【修订】

同步电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三相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测量同步发电机在对称负载下的运行特性。 2.由实验数据计算同步发电机在对称运行时的稳态参数。 二.预习要点 1.同步发电机在对称负载下有哪些基本特性? 2.这些基本特性各在什么情况下测得? 3.怎样用实验数据计算对称运行时的稳态参数? 三.实验项目 1.测定电枢绕组实际冷态直流电阻。 2.空载试验:在n=n N、I=0的条件下,测取空载特性曲线U0=f(I f)。 3.三相短路实验:在n=n N、U=0的条件下,测取三相短路特性曲线I K=f(I f)。 4.纯电感负载特性:在n=n N、I=I N、cos?≈0的条件下,测取纯电感负载特性曲线。 5.外特性:在n=n N、I f=常数、cos?=1和cos?=0.8(滞后)的条件下,测取外特性曲线U=f(I)。 6.调节特性:在n=n N、U=U N、cos?=1的条件下,测取调节特性曲线I f=f(I)。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EL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矩转速测量(MEL-13、MEL-14)。 3.功率、功率因数表(或在主控制屏,或采用单独的组件MEL-20、MEL-24)。 4.同步电机励磁电源(含在主控制屏右下方)。 5.三相可调电阻器900Ω(MEL-03)。 6.三相可调电阻器90Ω(MEL-04)。 7.波形测试及开关板(MEL-05)。 8.自耦调压器、电抗器(MEL-08)。 9.三相同步电机M08。 10.直流并励电动机M03。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测定电枢绕组实际冷态直流电阻。 被试电机采用三相凸极式同步电机M08。 测量与计算方法参见实验3-1。记录室温,测量数据记录于表4-1中。 同步电机励磁电源为0~2.5A可调的恒流源,按装在主控制屏的右下部。须注意,切不

C语言实验指导书(刘联海20131106)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1) 实验2 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3) 实验3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5) 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7) 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10) 实验6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 (13) 实验7 数组 (16) 实验8 函数 (18)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熟悉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最后运行得到结果的过程及各过程的作用; 3、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征与书写规则,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 4、初步理解程序调试的思想,能找出并改正C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二、实验内容 1、熟悉上机环境 ⑴熟悉VC++6.0集成环境,重点是其中常用菜单、工具按钮的功能; ⑵在D盘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文件夹,文件夹以班名+学号后两位+姓名来命名(如:应用1105张三);分别创建、编辑并运行下列程序,初步熟悉C源程序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方式。 #include main() { printf(“This is my first program!\n") ; }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分两行输出自己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3、程序改错调试 以下给定程序的功能是在屏幕上显示“Welcome to You!”,其中存在3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调试程序使其能运行得到正确结果。 #include mian() //1 { printf(Welcome to You!\n") //2 } 4、选做题 ⑴自学教材P47内容以及附录B中的字符与ASCII码对照表,编程输出以下图形: ? ? ⑵编程输出如下通讯录功能菜单界面

C语言实验指导书

实验1 C语言初步与编程环境介绍(2学时) 1.目的要求 1)熟悉C语言基本结构, 2)熟悉VC控制台应用程序设计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 (1)创建项目,分别将教材P13和P14程序输入并编译。 (2)下列程序能正确运行吗?如果能,写出运行结果;如果不能,指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Main() { printf("hello\n"); } 附:VC 6.0 环境的使用方法介绍 Microsoft Visual C++ (简称VC)是微软公司生产的基于其Windows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它具有使用灵活,并与32位Windows内核(使用于Windows 95/98/NT/2000)高度兼容的特点,从而被Windows程序员们广泛使用。同时,VC同样可以加工处理C语言程序,与标准的ANSI C语言兼容。VC提供了一种控制台操作方式,本实验课程主要在控制台方式下进行设计运行。 一、什么是控制台程序? Win32控制台程序(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是一类Windows程序,它不使用复杂的图形用户界面,程序与用户交互时通过一个标准的文本窗口,通过标准的输入输出流(I/O Streams)进行。 一个最简单的控制台程序如下: #include // 包含使用标准输入输出库的头文件声明 main() { printf(”Hello World!”); //输出一个字符串 } 二、如何使用MSVC编写控制台程序?

控制台程序按照下面几个步骤进行。 1、打开VC集成开发环境。 双击桌面图标“Microsoft Visual C++ 6.0”,或者从系统菜单“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Microsoft Visual C++ 6.0”(如图1),打开VC 开发环境(如图2)。 图 1 从开始菜单中打开VC开发环境 图 2 VC开发环境界面

《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使用说明 概述 MEL—Ⅰ型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总体外观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序号5为涡流测功机及其导轨,序号8为安装在电机工作台上得被试电机。被试电机可以根据不同得实验内容进行更换。为了实验时机组安装方便与快速得要求,实验台得各类电机均设计成相同得中心高。同时,各电机得底脚采用了与普通电机不同得特殊结构形式。在机组安装时,将各电机之间通过联轴器同轴联结,被试电机得底脚安放在电机工作台得导轨上,只要旋紧两只底脚螺钉,不需做任何调整,就能准确保证各电机之间同心度,达到快速安装得目得。当测量被试电动机输出转矩时,可从序号4得测功机力矩显示窗中直接读取。被试电机得转速就是通过与测功机同轴联接得直流测速发电机来测量得。转速高低可以从图4得转速表直接读取。 图1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总体外观 序号2为电源控制屏,通过调压器输出单相或三相连续可调得交流电源。 序号1为仪表屏,根据用户得需要配置指针式与数字式表。

序号3为实验桌,内可放置各种组件及电机,桌面上放置测功机及导轨。 序号6为实验时所需得仪表,可调电阻器,可调电抗器与开关箱等组件。这些组件在 实验台上可任意移动。组件内容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搭配。 第一章主要结构部件 2.电压表。可指示实验台输入得电压与交流电源输出得线电压,通过指针表旁边得开关切换。 3.三相主电源U、V、W输出。 4.保险丝座。3只3A保险丝分别就是u、v、w三相电源输出得保险丝,进行电源得短路保护,一旦电网电压对称输入,而电源输出不对称,则有可能烧毁保险丝。 5.调压器。 三相调压器得容量为1、5KVA,线电压0~430V连续可调,为了保证实验者得实验,电网与三相调压器之间接有隔离变压器或漏电保护器。三相调压器可调节单相或三相电压输出。当沿逆时针旋到底输出电压最小,改变旋钮位置,即可调节输出交流电源电压得大小。 6.主电源控制开关。当按下此开关时,红灯灭绿灯亮,主电路接触器闭合,U、V、W输出交流电。

《C语言》实验指导书

《C语言程序设计》 实 验 指 导 书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二00九年三月

项目一:熟悉C语言的运行环境及简单程序设计 (11) 实验一熟悉C语言的运行环境 实验二c程序初步 (3) 实验三数据类型及输入输出 (5) 实验四运算符与表达式 (8) 项目二:流程控制、指针、数组、模块化程序设计 实验五分支程序设计 (9) 项目六循环程序设计 (11) 项目七函数 (12) 项目八数组 (13) 项目九指针 (15) 项目三:综合程序设计——竞赛编排及优胜排序 (注:每个项目应包含实验学习目标、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或实验思考等内容。 基本型实验应有明确的实验学习目标、详细的过程和具体的结果;综合设计型实验应有明确的实验学习目标、可参考的过程和实验结果评价标准)

实验基本要求 1、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必须自行编制、自行调试。 2、每次实验,学生都必须提交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程序、实验过程(软件的使用、程序的调试)等,见下面的实验报告模版。 3、学生第一次上机时,应在教师机指定文件夹下建立以自己学号+姓名的子文件夹,例如学号为2005683001的学生张三,应在教师机指定文件夹下建立“2005683001张三”的子文件夹,此文件夹就是学生张三存放本课程实验全部文档的文件夹,也是教师评价学生饰演成绩的主要依据。 4、学生每次实验完毕后,都应将实验报告、实验程序等文档上传到教师机自己建立的子文件夹中。 5、学生每次实验,都应该在考勤表上签到。 附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包括软件): 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 实验程序及实验结果: 实验体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