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1-2020年)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1-2020年)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1-2020年)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1-2020年)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1-2020年)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前言1

二、地质遗迹概况与面临形势2

(一)地质遗迹特点 (2)

(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现状 (4)

(三)地质遗迹保护存在问题 (6)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规划目标 (9)

四、地质遗迹分布区划与保护布局10

(一)地质遗迹分布区划 (10)

(二)地质遗迹保护布局 (14)

五、地质遗迹保护重大工程22

(一)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研究 (22)

(二)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设工程 (24)

(三)地质博物馆建设工程 (30)

(四)地质遗迹信息化建设工程 (30)

六、保障措施31

七、附则34

附表1 江苏省主要地质遗迹一览表

附表2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2011-2020年)实施计划表

一、前言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的

自然遗产,是地球历史的“档案”和地球学科研究的依据,是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长江、淮河下游,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期次地壳运动,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古气候变化和古生物演化,形成了众多的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在山珍石少的江苏显得尤其珍稀,价值更为彰显,其中一些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在中外地学界享有极高声誉。

为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江苏地质遗迹资源,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划和相关文件,编制《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今后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合理利用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2011-2015年为规划近期,2016-2020年为规划远期。

二、地质遗迹概况与面临形势

(一)地质遗迹特点

江苏地跨华北板块、苏胶地块和扬子板块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先后经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次构造活动,其间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斜贯江苏西北部。由于得天独厚的大地构造位臵以及经历的南北碰撞带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江苏类型丰富且独特的地质遗迹,其中不乏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1.数量众多,类型丰富

根据2008年江苏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已登录在册的地质遗迹有67处。参照《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稿)》(国土资源部,2010年10月)中的地质遗迹分类标准,可归为3个大类11个类型25个亚类(见专栏1),涵盖了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其中地层剖面大类17处,岩石剖面大类2处,构造剖面4处,重要化石产地8处,重要岩矿石产地8处,岩土体地貌8处,水体地貌7处,构造地貌1处,火山地貌8处,海岸地貌2处,其他地质灾害遗迹2处。

2.区域特色分明,分布相对聚集

江苏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地质遗迹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徐州地区以古生物化石产地、北方地层剖面、构造形迹和丹霞地貌遗迹为特色;连云港地区以变质岩地质地貌景观、构造形迹、海岸岛屿海蚀地貌为主体;淮扬盐通地区以火山地质、矿产和湿地

为特质;宁镇地区以南方标准地层剖面与古人类文化遗迹为特点;苏锡常地区以湖泊、火山岩地貌遗迹为特点。其中尤以宁镇地区地质遗迹最为集中。

专栏1 江苏省地质遗迹类型分类表

3.科研价值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江苏已登录在册的67处地质遗迹中,评为Ⅰ级地质遗迹6处,约占9%;Ⅱ级地质遗迹48处,约占72%;Ⅲ级地质遗迹13处,约占19%。其中南京汤山猿人遗址和中国东海大陆科学钻(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突出的科研价值。与北京猿

人同时代的南京汤山猿人是江苏境内最古老的人属化石,也是近年来中国最引人注目的重大发现,具有全球对比的重大科学价值。中国东海大陆科学钻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深的科学钻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提高了我国地球科学理论和地球探测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及知名度。

宁镇山脉有着百年的地质研究史,在中外地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地学摇篮;南京汤山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古生代地层剖面,具有时空跨度大、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出露好、研究程度高的特点,是我国南方标准剖面的立典之地。此外,溧阳上黄水母山高级灵长类与古哺乳动物化石保护区、徐州贾汪芦山新元古代叠层石化石产地等地质遗迹,科研价值高、内涵丰富多样、自然性保存完好,在国内亦极具代表性。

4.美学价值显著,构成山水景观主体

地质遗迹在以平原为主的江苏不仅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而且其构成的山水主体成为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资源,发挥着良好的生态功能。突出的代表有:连云港云台山变质岩地质地貌景观、新沂马陵山丹霞地质地貌景观、盐城海岸带与湿地、苏州天平山-灵岩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石柱林和仪征捺山玄武岩石柱林、宜兴岩溶洞穴群(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等)、南京浦口珍珠泉、南京燕子矶、无锡鼋头渚波痕等地质景观。这些地质遗迹景观都是江苏众多著名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现状

1979年以前,江苏地质遗迹主要得益于省内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等单位的保护。专项的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了南京雨花台地质自然保护区和溧阳上黄水母山古哺乳动物化石保护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到了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申报批准和建设了一批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全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也对江苏省科学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地质遗迹调查基本完成

2000年首次开展了全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建立了全省地质遗迹信息库,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建议。在此基础上,2003年完成了《江苏省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004年完成了《江苏省特殊地质遗迹鉴评保护和利用研究》,对地质遗迹作了分级评价。之后,金坛、扬州等地进一步开展了地区性旅游地学资源调查研究项目;南京、苏州、连云港、无锡、常熟等地以申报建设地质公园为契机,对地质公园范围内地质遗迹开展了专题综合调查研究。2007年8月,按照王德滋等在宁八位中科院院士提出的《关于切实保护好江苏山体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议》,重点核查了南京汤山地区古生代地层剖面及部分中生代地层剖面的

保存现状,重新厘定汤山古生代地层剖面路线,圈定保护范围,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2008年开展了新一轮全省地质遗迹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地质遗迹资源家底,重点筛选出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更新了江苏省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

2.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江苏把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设纳入到了生态省建设范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0年底,全省已陆续建成或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有3处,其中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和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已揭牌开园,江苏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正在建设中;国家矿山公园2处,其中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已揭牌开园,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在建设中;建立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处,分别为溧阳上黄水母山高级灵长类与古哺乳动物化石保护区、南京雨花台地质自然保护区。此外,批准建设省级地质公园4处,分别为连云港花果山省级地质公园、无锡阳山火山省级地质公园、南京江宁方山省级地质公园和常熟虞山省级地质公园,其中南京江宁方山省级地质公园已升级为国家地质公园。全省已保护的地质遗迹范围约400平方公里,已详查的地质遗迹50余处,已明确保护的地质遗迹共26处。

3.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地质遗迹保护要求和管理框架,江苏把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纳入了各级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范畴,明确了管理者的职责与权力。由省国土资源厅和地方各级国土资源局主管、地方旅游局等单位参与的地质遗迹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相关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正趋于完善。

(三)地质遗迹保护存在问题

1.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设数量少

全省登录在册的67处地质遗迹中,有4%的地质遗迹纳入了国家地质公园,8%的地质遗迹已立牌受到正式保护;但是仍有36%的地质遗迹仅作为各类景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旅游资源利用,还有52%的地质遗迹未受任何形式的保护与标示。

2.部分地质遗迹遭到破坏

一些未被正式保护的地质遗迹目前正面临工程建设、采矿和土地复垦等人为活动造成损坏的威胁,其中有的已遭到破坏。因此,对它们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3.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地质遗迹管理体制尚需完善。已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资源的实时信息更新和监控管理网络平台尚未建成。

4.地质遗迹保护法制建设尚需完善

现行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和《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是地质遗迹保护的主要依据,但相关配套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备。

5.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对外交流不够

由少量地学专业人员和导游人员构成的地学科普队伍力量还

很薄弱,全面传播地质遗迹的地学科普知识信息有限,全社会对地质遗迹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不高。地质遗迹与地学知识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影响还不突出。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逐步完善地质遗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推进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享誉国内外的地球科学考察基地,普及地学知识,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省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面向省情、统筹规划的原则

面向江苏省情,注重与社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统筹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2.坚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正确处理地质遗迹长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持地质遗迹的自然演化和周边生态环境,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坚持突出重点、分级保护、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全省地质遗迹调查基础上,全面系统部署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突出重点,分级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地质遗迹的保护。

4.坚持普及科学、服务大众的原则

面向社会公众深入浅出地揭示地质遗迹的科学内涵,通俗易懂地传播地质遗迹科普知识,满足人们对地学知识的求知解惑需要,增强社会各界参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地质遗迹的科学内涵和资源价值,建立和完善地质遗迹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遗迹保护点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重要地质遗迹保护网络,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地质遗迹保护新格局,有效发挥地质遗迹的科研、科普和旅游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11-2015年)

完成10个重要地区地质遗迹区域调查评价、4个重要地质遗迹专题调查研究,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已有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设;申报和建设2个地质公园、2个地质遗迹保护区、4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和4个地质博物馆;制订和完善江苏省地质遗迹信息化规范标准,建设全省地质遗迹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全省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

(2)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开展2个重要地质遗迹专题调查研究;申报和建设3个地质公园、1个地质遗迹保护区、4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和4个地质博物馆,基本形成省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网络和地质博物馆网点。建成基于

WebGIS的江苏省地质遗迹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江苏省地质遗迹专业网站,形成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规范、具有江苏特色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

四、地质遗迹分布区划与保护布局

(一)地质遗迹分布区划

按照地质遗迹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性与集聚性以及行政区域的相对完整性的区划原则,对全省地质遗迹分布实行两级区划。

地质遗迹一级分区(一级区划):依据江苏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貌类型特征,同时综合考虑到地区性地质遗迹分布与组合的总体特征以及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二级区划):主要依据次级地质构造以及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由此使得分区内地质遗迹的分布与构造区划或地貌区划大体相当。

地质遗迹集中区:是指由相同或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点相对集中分布,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其规模可满足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或地质公园的需要。

江苏地质遗迹分布区划包括地质遗迹一级分区5个(见专栏2),分别为徐州地质遗迹分区、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淮扬盐通地质遗迹分区、宁镇地质遗迹分区和环太湖地质遗迹分区。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22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7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

1.徐州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貌上属徐淮黄泛平原区与沂沭低山丘陵平原区,区内平原区占90%,低山丘陵占10%。地质构造上主要属华北板块,是省内唯一保留华北型地质特色的地区。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徐州铜山-贾汪、新沂2个地质遗迹集中区(见专栏3)。徐州铜山-贾汪地质遗迹集中区主要有具南北过渡带

专栏2 江苏省地质遗迹一级分区表

专栏3 徐州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地质特征的新元古代淮河群地层剖面和叠层石化石,以及全国四大观赏石之一的灵壁石;新沂地质遗迹集中区出露有纵贯我国东部的著名郯庐断裂带构造,以及省内最大规模的马陵山丹霞地貌。

2.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貌上属丘陵平原,地质构造上主要属苏胶地块。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连云港、东海、泗洪3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1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见专栏4)。连云港和东海地质遗迹集中区出露江苏最古老的变质岩,分布着具有世界级规模的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它是“中国中央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组成部分,我

国第一口大陆科学钻孔所在地,具有全球地学意义。连云港的海蚀地貌以及泗洪新近纪中新世下草湾动物群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专栏4 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3.淮扬盐通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区内以平原为主,是全省地势最低处。除西南角与沿江有低矮丘陵、山岗与残山外,主要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大片冲积、海积平原,地质构造上本区主要属扬子板块。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盱眙、仪征、盐城3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1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见专栏5)。本区地质遗迹资源最大特点是新生代地层、火山构造、矿产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新近纪的火山玄武岩尤其发育,石柱林景观规模大、形态美,且与雨花台组砂砾层相伴生;石油、凹凸棒石粘土等矿产有明显优势;沿海的侵蚀、堆积湿地地貌很有特点。此外,盱眙元古代张八岭群褶皱形迹十分典型,有“万卷书”之称。

4.宁镇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主要指南京至镇江一带的低山、丘陵地区,本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长江冲积平原和岗地地貌,是江苏尤其是苏南稀有的山地资源,地质构造属扬子板块。

专栏5 淮扬盐通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南京六合、南京浦口、南京紫金山-幕府

山、南京栖霞山、南京汤山、南京方山、镇江市区、句容、丹阳和茅山10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2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见专栏6)。本区是江苏境内地质遗迹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特别是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标准剖面众多,化石丰富,构造典型,火山岩浆活动遗迹分布广泛,矿产类型多样,并且研究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地学摇篮。

5.环太湖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貌上主要由太湖水网平原区与宜溧低山丘陵区组成,区内地势平坦,水网密集,低山丘陵散布其中。地质构造上属扬子板块。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无锡市区、宜兴、苏州西山、苏州市区-昆山4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2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见专栏7)。本区地质遗迹丰富,特别是沿湖一带的地质遗迹构筑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景致,主要以湖泊、花岗岩地貌、岩溶洞穴、地质构造、古人类文化遗址、“太湖石”为主。

专栏6 宁镇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二)地质遗迹保护布局

1.保护程度划定

根据江苏地质遗迹特点,参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年),将江苏地质遗迹保护程度划分为三级。对国际或国内具有极为罕

专栏7 环太湖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见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实施一级保护;对大区域范围内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实施二级保护;对具一定价值的地质遗迹实施三级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已经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徐绍史 二○○九年三月二日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因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适用本规定。 开采矿产资源涉及土地复垦的,依照国家有关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普及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者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规划 第八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行政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部依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关于《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的解读

关于《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的解读 一、《条例》出台背景 2020年11月27日,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表决,全票批准了《十堰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省首部聚焦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我市恐龙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集中在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片区,郧阳区的大柳乡、谭山镇、梅铺镇及郧西县城关镇等地。另外,根据地质专家的研判推测,十堰境内相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下还有发现的可能。同时,我市恐龙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龙蛋共存”现象(即恐龙蛋及恐龙骨骼化石在一个区域内相继被发现)世界罕见,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是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典型代表之一,属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随着社会上恐龙蛋化石收藏热的出现,恐龙地质遗迹的经济价值日益彰显,私挖偷盗现象时有发生,民间收藏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待解决。《条例》出台,给我市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加强对恐龙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与利用铺平道路。 二、《条例》主要内容与特色 《条例》分为总则、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五章三十条。与现有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定相比,《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可以概括为:保护对象更精准。《条例》定义我市纳入保护对象的“恐龙地质遗迹”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等。保护措施更全面。《条例》要求对全市恐龙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普查,编制专项规划确定保护等级,保护名录和产地名录实行分区、分级保护管理,建立收藏登记备案制度。管理机制更完善。《条例》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专家委员会、投诉举报制度、科普宣教规定。法律责任更明细。《条例》对盗挖、非法买卖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幅度进行细化,进一步完善对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追责规定,体现法律制度的刚性。 三、《条例》重要规定条款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恐龙地质遗迹,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遗留下来的与恐龙相关的地质自然遗产。具体包括:(一)恐龙化石(含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等恐龙实体化石和恐龙遗迹化石);(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三)其他与恐龙相关的地质遗迹。 第二十六条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恐龙地质遗迹不报告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实施单位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盗挖恐龙化石的,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发掘的恐龙化石,并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个人非法买卖恐龙化石的,由市场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盗挖、哄抢、非法买卖恐龙化石或者造成恐龙地质遗迹损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遗址遗迹旅游资源

调查报告正文 一、遗址遗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流程、渠道、手段等 二、遗址遗迹旅游资源基本现状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被称为“无声的纪录片”。无论是站在建筑学、艺术学还是旅游学的角度,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我国拥有丰富的古迹资源,世界文化遗产多达28处,对其合理利用有利于延续传统文化。有学者曾指出:文化是旅游之魂,为旅游注入品质内涵;旅游又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广阔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同时也是重要的、不可复制的社会资源。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党史工作办公室的部署,为充分挖掘、利用和保护革命遗址、遗迹,2009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从普查情况看,我市目前共有各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遗址、遗迹及相关纪念设施146处。按遗址、遗迹性质分类,属于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46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4处,革命领导人故居2处,烈士墓16处,纪念设施48处,毁损遗址20处;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革命遗址遗迹11 处,土地革命时期27 处,抗日战争时期58处,解放战争时期50处;从分布情况看,革命遗址遗迹分布地域范围广,徐州市区及5县1区城乡都有大量革命遗址遗迹。其中市区27处(铜山区16处)、丰县35处、沛县17处、邳州市10处、睢宁县21处、新沂市27处、贾汪区9处。遗址遗迹位于城镇的57处,地处农村的89处;从建筑物形成时间看,解放前的建筑物19处,主要是革命领导人、重要机构活动旧址,重大事件、重要起义发生地旧址等,如淮海战役总前委大北旺活动旧址,贾汪起义旧址等;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兴建的建筑88处,主要是烈士墓碑、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纪念碑、地方一些有影响人物、事件纪念设施等;从建筑产权看,属市局产权建筑3处,县级产权41处,镇村产权35处,单位企业产权22处,私人产权6处,宗教团体2处;从保护利用情况看,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未定保护级别的129处;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未定级别127处。

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文物古迹是古代文明的代表,一旦破坏了就不会再有了,所以参观文物古迹的时候,要注意好不要破坏这些古人留下的遗产。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 近年来,在省文物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xx县文体旅局、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推进文物执法,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多方努力,加快xx县博物馆建设工作 xx县一直没有自己的博物馆,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一座博物馆十分必要。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为展示我县的传统文化,提高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20xx年政府投入5000余万元兴建了博物馆,20xx年再次投入3100万元用于博物馆的室内布展工作。xx博物馆位于城南新区,庄子大道与仁和路的交叉口,是xx的一项重要文化建设工程。博物馆与南侧的城市展览馆总占地面积44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博物馆的造型取自于青铜方樽和汉阙,两馆之间用一脉斜坡缓缓相连,像一列正在行进中的高速动车,昭示着xx社会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前更快更好的发展。两馆是xx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光明发展前景之

间的对话,在时间和空间上表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xx博物馆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2800平方米),布展面积约4000平方米。负一层是库房区,一层是接待、服务大厅和临时展厅,二层、三层为固定展览区域。二层是被专家形象地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尉迟寺遗址》展厅,系统介绍了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的场景,观众可体验到当时的原始风貌,领略和感知xx先民的广博智慧。三层是《古蒙神韵》展厅和《楹联之乡》,展示xx厚重的文化和馆藏的珍贵文物。 为弥补县博物馆展品的不足,县文物局邀请省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金学刚对馆藏的一批青铜器、象牙化石进行了修复,共修复青铜器26件、象牙化石2个。文物局还组织人员下乡征集民俗文物,共征集民俗四轮大车3辆,木制播种机1件,木犁子3件,纺车1件,这批展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反映了xx淳朴敦厚的民俗风情。 xx博物馆陈列突破了通史展览的陈列结构,立足创新、科学选题、精心取舍,充分利用馆藏文物突出展示xx史前、春秋战国的辉煌。场景设计错落有致,新颖独特;陈列语言运用丰富和谐,文物展示富有节奏感,置身xx博物馆,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明显的时代精神。xx博物馆的陈列在注重学术、艺术定位的同时,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xx县博物馆于今年4月对外免费试开放,接待了亳州市第一季度经济调度会和省、市领导以及县内、县各部门组织的参观近万人,社会反响巨大,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在总结多年来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社会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的行动纲领。2001年,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02年,国家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事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组织研究。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年,国务院批准了由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约1600万公顷,近40%的天然湿地纳入353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一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我国黑龙江省扎龙等21块总面积达303

万公顷湿地被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仍在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些重要湿地甚至丧失了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全文)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全文) https://www.doczj.com/doc/9f12948986.html,2001年5月21日水利部. 总目标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象,力求把湿地生态环境做到良性循环,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湿地成为一个工农业发展的基地、巨大基因库,为社会提供生活资源和种质资源。 分区目标 沼泽类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沼泽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产物,是一定地区内生态系统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进一步加强对沼泽类湿地的管理,对湿地的开发要进行全面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地控制沼泽地乱垦的现象。 1996-2000年,减缓沼泽类湿地乱开垦的趋势。要我国三江平原湿地和若尔盖地区湿地进行综合整治。根据生态条件,综合评价是否开发的面积及保护的面积和对象。使本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2000-2010年,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根据沼泽的特殊功能进行全国的统一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建设,实现示范区域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当地农林牧业的发展。 沿海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我国海岸线长,地形复杂,类型多,沿海湿地破坏严重,严重地影响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海产品的正常生长。 1996-2000年,建立北、黄、东、南海每个地区一个示范区,根据各海岸带不同的情况建立本地区示范区的模式,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 2000-2010年,在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推广沿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使沿海地区的湿地能够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海洋产品的发展。 湖滨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由于对湖滨湿地的盲目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也破坏了鱼虾的产卵采食基地,使鱼虾及湖内水生动植物产量下降。 1996-2000年,对我国五大淡水湖地区的湿地进行综合管理,防止污染,减缓生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2003年7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11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工程建设等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岩体、土体、地下水、矿藏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和。 地震灾害防御,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地质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环境保护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实际,组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完善监测设施。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本省的地质环境状况公报。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及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以及破坏地质环境监测设施、标志的行为进行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第八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 第九条探矿权人应当对遗留的钻孔、探井、探槽、巷道和形成的危岩、危坡进行回填、封闭,或者采取其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措施。 第十条开采矿产资源的,应当提交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全面、详细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第十一条采矿权人应当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定期报送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矿区范围跨行政区域的,报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

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

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批准部门】8;818;81801; 【批准日期】2017.09.29 【发布部门】黄冈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11.20 【实施日期】2018.02.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已由黄冈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8月25日通过,并经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9月29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11月20日 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

(2017年8月25日黄冈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调查认定 第三章保护管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革命遗址遗迹是指近代民主革命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产生的重要历史活动的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主要包括:(一)重要机构旧址; (二)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

(三)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 (四)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或者烈士纪念设施;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有关纪念设施。 第四条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应当遵循分级保护、属地管理、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建立革命遗址遗迹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管理工作。 民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烈士纪念设施类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旅游、城市管理、消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县(市、区)文物主管部门和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协助开展本辖区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八条革命遗址遗迹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当在保证革命遗址遗迹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革命遗址遗迹资源,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内涵和历史价值的研究和展示,充分发挥其纪念、教育、传承等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新闻媒体应当加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公益宣传。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总目标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象,力求把湿地生态环境做到良性循环,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湿地成为一个工农业发展的基地、巨大基因库,为社会提供生活资源和种质资源。 分区目标 沼泽类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沼泽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产物,是一定地区内生态系统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进一步加强对沼泽类湿地的管理,对湿地的开发要进行全面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地控制沼泽地乱垦的现象。 1996-2000年,减缓沼泽类湿地乱开垦的趋势。要我国三江平原湿地和若尔盖地区湿地进行综合整治。根据生态条件,综合评价是否开发的面积及保护的面积和对象。使本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2000-2010年,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根据沼泽的特殊功能进行全国的统一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建设,实现示范区域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当地农林牧业的发展。 沿海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我国海岸线长,地形复杂,类型多,沿海湿地破坏严重,严重地影响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海产品的正常生长。 1996-2000年,建立北、黄、东、南海每个地区一个示范区,根据各海岸带不同的情况建立本地区示范区的模式,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 2000-2010年,在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推广沿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使沿海地区的湿地能够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海洋产品的发展。 湖滨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由于对湖滨湿地的盲目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也破坏了鱼虾的产卵采食基地,使鱼虾及湖内水生动植物产量下降。 1996-2000年,对我国五大淡水湖地区的湿地进行综合管理,防止污染,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带来的湖泊老化问题。 2000-2010年,有效地控制湖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减少污染,实现重点地区的环境良性循环。 水源地保护规划目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

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制订《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在于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广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二)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土资源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 《广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广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广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十二五”规划》; 《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百色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

《百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三)技术依据: 《省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119号文附件); 《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2009年); 《百色年鉴》(2011年);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三、规划适用范围 本规划是广西省百色市近期与中远期依法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市辖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2011—2020年本市行政区内的生产、在建、扩建、新建、闭坑矿山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四、规划期与规划基准年 规划基期为2010年。 规划期2011~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 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 中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 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 百色市位于广西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东与广西省衡阳市的常宁,郴州市的临武、嘉禾、桂阳相连;南与广东省清远市的连州、广西省贺州市、桂林市的富川交界;西与广西省桂林市的恭城、灌阳、全州接壤;北与衡阳市的祁东,邵阳市的邵阳、新宁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最长距离245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41.43km2,占广西省总面积的10.59%。全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11044.53 km2,占49.45%;丘陵3242.00 km2,占14.45%;盆地3979.13 km2,占17.81%;平原3191.13 km2,占14.29%。

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对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摘要】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法律上还面临着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法规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关键字】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保护 【正文】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提高,生活法式有着巨大的改变。为了满足自己精神发面的需要,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大自然的角度。去探索、揭秘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地质遗迹就是人类探索目标之一,建立开发地质公园是每个国家现今的精神需求之一。然而,在开发地质遗迹时,对于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而言,如何在开发与保护间和谐发展是每个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1、地质遗迹的定义及形成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2、地质遗迹的类型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2.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2.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2.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三清山地质构造等。 2.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2.6地质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江西庐山冰川遗迹等。 3、地质公园建设范围及要求: 3.1 “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地质公园范围的大小和边界的确定要根据①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的景观分布范围大小;②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资源的可保

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实施文化强省,推动桂东县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根据郴州市政协4月18日召开的文史工作会议精神,及5月13日传真函件的要求,5月中旬至6月中旬,桂东县政协学习文史委牵头,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就“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得到了县政协主席业军的高度重视,安排了副主席邓青青、正处级干部黄仁亲带队。 调研组人员先到炎陵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学习考察取经二天。之后,深入到我县的普乐、沙田、沤江等镇及县纪念馆,实地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了有关领导(包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雷纯勇一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贤达以及乡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总结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文化遗址的基本情况 1 / 31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的东南边陲,井冈山的南麓,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西的遂川、上犹、崇义三县接壤,南、西、北,依序与汝城、资兴、炎陵三县的土地相连。 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桂东成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的中心。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长、毛泽东的老师方维夏就跟随红四团红军,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的红军……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在桂东东西两边山及周边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方维夏、蔡会文1936年就牺牲在桂东的普乐山岭。 来过桂东的红军队伍还有很多——红三军团(彭鳌),红七军(邓小平、张云逸)第五十八团进入青山宋家、彩洞…… 桂东沙田万寿宫还是新四军留守处;桂东四都、青山是八路军南下支队王震上将战斗过的地方,桂东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桂东的红色文化,种类多、渊源清晰、时间最连续,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渊源;其珍贵的历史,独一无二。 1、红色文化遗址按类别分:①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 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 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 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 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 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20161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方案 方案 编制指南 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土地复垦条例》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了切实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将现由矿山企业分别编制的《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合并编制。为指导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特制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指南》。 本指南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编写提纲,第三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四部分方案格式。

第一部分 方案方案信息表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方案方案信息信息信息表表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任务的由来 二、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编制工作概况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矿山简介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第二章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二)水文 (三)地形地貌 (四)植被 (五)土壤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二)地质构造 (三)水文地质 (四)工程地质 (五)矿体地质特征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及周边矿山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和土地损毁评估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资源资源调查概述调查概述调查概述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地矿部 【颁布日期】 19950504 【实施日期】 19950504 【章名】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的各类地质遗迹。 第三条本规定中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第四条被保护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 第五条地质遗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应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六条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本辖区内的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章名】第二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内容 第七条下列地质遗迹应当予以保护: 一、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二、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

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山、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 四、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 五、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六、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七、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章名】第三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区的建设 第八条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以下统称地质遗迹保护区。 第九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分级标准: 国家级: 一、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二、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三、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省级: 一、能为区域地质历史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二、有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三、在地学分区及分类上,具有代表性或较高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 县级: 一、在本县的范围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剖面、化石产地。

浅谈2018——2019关于我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几点思考

浅谈关于我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几点思 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浅谈关于我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几点思考,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呢?一般来说,所谓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是指那些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具有红色革命教育意义的旧址旧迹。它们均为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些文物比较集中的革命老区边区等,其中不少遗址遗迹还被列入县、市、省乃至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或范围,受国家法律保护。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它们既然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究竟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时其加以保护和利用呢?为此,笔者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思考。 一、当前我国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红色遗址遗迹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遭到毁坏或损害。主要表现为,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毁坏或损害,有的甚至荡然无存。比如,革命老区某县有一个乡镇2016年5月份未经批准就

将位于该镇政府附近的“国共合作谈判旧址”擅自全部拆除,仅留下部分建筑构件,并在其上兴建“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某村镇银行营业网点,自至案发时也未向该县县委、县政府报告。据说该遗址早在1988年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范围。 > (二)对其挖掘得不够有力。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那些还未被列入国家保护范围的红色遗址遗迹挖掘得不够有力,有的身在其中往往却不为所知,有的明知有红色文化遗存,但也不愿加以挖掘,加以研究,以致其埋没无闻。 > (三)对其宣传、利用得不够有效。主要表现在,在一些革命老区或边区穷区明知有一些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但往往因资金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其宣传、利用得很不够,有的红色景点长期被闲置,比如有的红色纪念牌多年无人光顾,有的不知如何对其加以宣传,并将其辟为旅游景点或旅游目的地。正如人们常说的,守看美景无饭吃。这样,那些红色文化遗产就被弃之大峡,不为人所知所晓。 >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的意识缺位。主要反映在,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基层单位往往无此意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当前长期和平时期,往往对此更加容易淡忘。有_的人认为对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概述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文物保护规划的几个认识 1、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规模特大、情况复杂的文物保护单位应首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总体保护规划纲要。 2、规划和方案 从汉语意思上几乎是没有区分的。实际上来讲,规划是全面的,整体的,全局的,粗略的,而方案是个体的,局部的,部分的,详细的。方案是规划的有益补充,作用与详规划类似。 3、保护规划类型 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如果依照保护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文化遗产实体和非实体的保护规划;(2)生态环境和附属物的治理的相关规划;(3)两者都有 如果按规划目的,可以分为文物保护型为主和旅游开发型为主两类。 4、文物保护规划成果形式 (1)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

容提出的规划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划、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2)规划图纸:用图像表达现状和规划内容、要求清晰准确,图例统一,图纸表达内容与规划文本一致。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 (3)规划说明: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与重要性、现状、管理等各项评估的详细内容,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4)基础资料汇编:内容包括有关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基础资料与规划依据等。 二、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步骤 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总体上分为六步,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一般过程是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过程,指为文物保护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测绘、制定保护方案、工程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编制保护规划,并提示勘察成果资料、设计文件或规划文本的活动。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才能承担相应等级和业务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关于发布<文物保护工程勘探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2011修订)

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2011修订) 【法规类别】地质资料管理 【发文字号】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48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02.25 【实施日期】2001.09.1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失效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2018) 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2001年9月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根据2011年2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 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作用的总

和,包括城市、农村、矿山的地表及地下空间的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等。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保护、利用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地质环境管理实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环境工作的领导,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地质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管理与监督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第七条从事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 省外单位进入我省行政区域内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的,应当经我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验资质并登记。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 禁止移动、侵占、损毁地质环境保护设施、标志、设备。 第二章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与地质环境评价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调查,为编制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依据。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每5年编制一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