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曲欣赏课论文-品西厢记

戏曲欣赏课论文-品西厢记

戏曲欣赏课论文-品西厢记
戏曲欣赏课论文-品西厢记

品《西厢记》语言艺术

翻开《西厢记》的一瞬,就如走进一座迷人的艺术殿堂,情节异彩纷呈,亮点目不暇接,辞藻如珠如玉,语言叹为观止。虽包含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但不留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让读者感觉全剧浑然天成,如沐春风。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共同走进王实甫为我们绘制的《西厢记》。

1. 环境描写

作者所描摹的环境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妙笔生花。如对于普救寺的环境,作者做了如下的描写“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佛殿庄严肃穆的气氛,佛像的高大森严,僧客的焚香膜拜一改掠过不写,只有相近云霄的琉璃殿,幽静寂然的僧房,青色的苔藓,鲜红的落花。让男女主人公在如此诗意绵绵的环境中展开一段千古传诵的爱情佳话。

2. 人物语言描写

请看第三本《楔子》的开头——

莺莺:“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著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唤红娘)

红娘:“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

莺莺:“这般身子不快啊,你怎么不来看我?”

红娘:“你想张……”

莺莺:“张甚么?”

红娘:“我张著姐姐哩。”

这几句对白不外是莺莺打发红娘去探望张生,但人物的说话方式,足见性情。莺莺身体不爽、因有心病,却

先责怪红娘不来看望自己,红娘对莺莺的心病了如指掌,因此快人快语,话刚出口,又觉得过于直率,怕莺莺难以下台,一句话只说了半句就顿住:“你想张……” 莺莺对“张”

字当然敏感,立即追问,红娘急切间改口:“我张(望)著姐姐哩。”足见红娘聪明伶俐,善于应对。这段对白虽表现了莺莺和红娘间亲密的主仆关系。但莺莺说的话符合她的身份,话语闪烁,不易捉摸。红娘虽然是仆人,但机警应对,惹人喜爱。《西厢记》中这样精彩的性格化的语言对白不胜枚举。通过语言对白刻划人物性格,是《西厢记》的一个语言艺术特点

3. 情节描写

请看[鬼三台]夜坐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著夫人向书房问候。

(夫人云)问候呵,他说甚么?

(红云)他说来,道…老夫人事已休,将恩变为仇,著小生半途喜变作忧?。他道…红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权时落后?。

(夫人云)他是个女孩儿家,著她落后怎么?

(红唱)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

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

这一段的对白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红娘的俏皮的供词,逼真地表现了红娘的聪明伶俐和老夫人的无奈,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

4. 民间口语的吸收

作者刻画不同人物形象,不同性格特征时所用的语言也有所差异。张生莺莺多用高雅的语言,而文化修养较低,性格爽朗泼辣的人物如惠明和尚和红娘则多用口语和俗语。如成语“披星戴月”“天长地久”“巧语花言”俗语“心数多”“性情”“将没有做有”等是从红娘口中道出的,表现了红娘的热情泼辣,聪明机敏。这些口语和俗语

的使用,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使曲子朗朗上口,达到了华美和通俗的和谐统一。

5. 古典诗词的穿插

请看第一本第一折张生唱:[天下东]只疑是银河落九天。化用了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再看第二本第一折营茸唱:[混江龙]……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化用了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生查子》中的词句

作者采用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贴合剧中人物的感情环境,从而使全剧增加了五彩缤纷的璀璨文采。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在中国戏曲文化的舞台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王实甫吸取了古典诗词的精华,吸取了当时民间成语和口语,进行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了自身华美的语言艺术特色。使《西厢记》成为中国戏曲星空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戏曲课心得体会

戏曲课心得体会 篇一:戏曲艺术赏析课后心得体会 心的旅程,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接近了尾声,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务处网站上查到自己可以选修到+++老师的课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对于这么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对这门课程更多的则是的回味与不舍。 在三个月前,“戏曲艺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就像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的,“每次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表演就会毫不犹豫的换台”,但是经过老师十次课上对戏曲知识的细心讲解,和对几部经典序曲作品的介绍和评析,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短短十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旦净丑、各大行当等戏曲常识《三;岔口》、《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许仙、白娘子等等的戏剧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做的精彩示范,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戏剧,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美让我被

戏曲艺术的古典美感所征服。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校艺术团的优秀学生演员带到课堂上为我们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使我被深深地震憾,尤其是那段《贵妃醉酒》,堪称经典,让我认识到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没有用心去体会,去欣赏。 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是一个荡涤心灵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为之自豪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我想对余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戏曲艺术赏析课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或简单的唱段,因为我相信大家都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篇二: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戏曲课心得体会)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

小学音乐《学戏曲》教案

小学音乐《学戏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京剧行当的分类以及表演的特点。欣赏《生旦净末丑荟精粹》,进一步准确把握各行当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材分析: 京剧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演变原则,形成各种不同的板式,京剧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唱腔。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四功五法,四大名旦等基础性知识。 教学方法:听赏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随京调歌曲《唱脸谱》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通过刚才这段音乐,大家知道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解什么内容了么? 2、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小题目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

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四击头”锣鼓经。 三、京剧的形成。 1、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2、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讲解京剧形成,及四大徽班进京故事。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播放微课堂《四大行当》)。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播放老生唱段《此时间不可闹笑话》,“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播放花旦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播放包公唱段《驸马不必巧言讲》, “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播放文丑唱段《法门寺》。 2、逐一欣赏京剧视频,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京剧各个行当及表演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250 适用专业:公选课 学时数:32 学分数:2 先修课程: 考核方式:论文 执笔者:庹立明编写日期:2007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艺术素质类限定性公选课,主要针对本科在校生。通过对戏剧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有关戏剧的常识,懂得如何去欣赏戏剧,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计十一讲,主要介绍和欣赏外国及中国戏剧作品。 第一讲2学时 (一)、什么是戏剧:?(理解)25分钟 (二)、戏剧慨说:外国戏剧部分(了解)40分钟 1、巫术与戏剧 2、戏剧发展阶段: 古希腊戏剧、古罗马戏剧、中世纪戏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古典主义时期戏剧、 19世纪戏剧、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 (三)、四种戏剧样式介绍(掌握)25分钟 第二讲3学时 (一)、中国戏剧简介(了解) 40分钟 (二)、什么是话剧?(掌握) 15分钟 (三)、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一(理解)80分钟 1、人物介绍:莎士比亚 2、莎士比亚话剧作品欣赏(剧情介绍及片段欣赏) 1)、《威尼斯商人》 2)、《温莎的风流娘们》 第三讲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二 (一)果戈理与《钦差大臣》(理解) 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析 3、分段欣赏 (二)、米勒与《推销员之死》(了解) 65分钟 1、剧情介绍 2、剧作赏 3、分段欣赏

第四讲3学时 外国话剧作品介绍三 (一)易卜生简介(了解) 45分钟 《玩偶之家》剧情简介 (二)、中国话剧介绍(掌握) 35分钟 1、新剧之诞生 2、现代话剧的形成 3、走向成熟 (三)剧作家曹禺小传 55分钟 1、《雷雨》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雷雨》,欣赏片段 第五讲3学时 中国话剧介绍续 (一)(四)在烽火中兴盛(了解) 35分钟 1 、抗战时期的演剧活动 2、历史剧的兴盛 3、现实主义的深化 (二)(五)新中国戏剧(理解) 30分钟 1、新中国话剧的春天 2、新中国话剧的巅峰之作 (三)(六)新时期戏剧(掌握) 30分钟 1、话剧的复苏 2、《报童》剧照更追求戏剧的综合性 3、小剧场戏剧的勃兴 4、五彩缤纷的话剧 (四)剧作家老舍简介(理解) 40分钟 1、《茶馆》剧情简介 2、剧作赏析《茶馆》 第六讲3学时 (一)中国戏曲简介(了解) 40分钟 (二)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理解)50分钟(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三)脚色介绍(掌握) 45分钟 第七讲3学时 (一)歌剧介绍一(了解) 30分钟 (二)人声的分类(理解) 30分钟 (三)歌剧中的声乐样式(掌握) 50分钟

二年级戏曲欣赏课

二年级戏曲欣赏课 《唱脸谱》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淡化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把知识融入情感交流活动中来学习,真正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重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 《唱脸谱》属于欣赏课,编者设计此内容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走进京剧的大门,进而喜爱这门艺术。而这里有许多专业的术语(比如:行当、脸谱)学生不懂,教师就必须逐步指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因此这课中,我一方面多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合作,注重他们的自主操作及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音乐学习过程尽显其中。 学情分析: 这是在学生能初步对身边的艺术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后,引导他们了解艺术形式中的戏曲,并把京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多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在课前了解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知识了解不多,对京剧音乐更是了解甚少。似乎距离学生们越来越远,同学们都知道京剧是国粹,然而京剧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唱腔有何特点?我们同学们可能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清楚。在教学程序方面,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态度和需要精心设计,使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唱脸谱》 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初步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欣赏歌曲,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教师指导教会学生演唱歌曲,并能合作表演。 3、通过欣赏脸谱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唱脸谱》,并能初步随音乐合作演唱。 难点:知道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课件、学生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听《说唱脸谱》进教室)。 师:今天的课我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听《苏三起解》) 课件出示问题1: 同学们刚才所听的曲子属于: 歌曲()器乐曲()戏曲() 紧接课件出示问题 2:戏曲又分好多种,刚才所听得戏曲属于: 京剧()越剧()黄梅戏() 2、简介京剧,知道学生了解京剧: (1)同学们回答得不错。刚才我们听的是《苏三起解》。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戏曲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一节《多彩的华夏之音》之《戏曲篇》第一课时。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本课将以南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南音欣赏、老师传唱学唱、并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尝试南音小乐器演奏,让学生开心的了解身边的戏曲,进而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文化,弘扬民族音乐、乡土文化,传承戏曲、曲艺文化。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受流行歌曲的影响较深,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是很感兴趣,特别是戏曲部分更难接受。大部分学生对戏曲了解很少,有的甚至很难接受,所以学习难度很大。希望通过身边熟悉的戏曲引导学生喜爱戏曲音乐,把南音引进课堂降低学习欣赏戏曲音乐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设计思想: 我对南音了解较多,擅长南音演唱、演奏,多次获得南音比赛金奖,而且我校以南音为办学特色,大家对南音也相对比较不会陌生,所以对本课我将以南音为主,通过学校南音教学成果展示,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亲身体验有趣的南音演唱、小乐器演奏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戏曲、曲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弘扬乡土文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南音基本知识:流传地、伴奏乐器、构成等。能够用方言(闽南语)演唱简单的南曲《直入花园》片段,并能亲身体验用南音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加深对南音的了解并感受和体验。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欣赏学生南音获奖比赛照片,及电视台报道,配上音乐(南音《三千两金》)及文字资料切入主题,吸引学生了解南音的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B初步认识南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欣赏老师参加演出、比赛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南音的魅力。 C通过南音演唱(片段)学习,用闽南语演唱,练习咬字、吐字有趣的学习,感受体验南音唱腔艺术。理解方言在戏曲音乐中的独特表现力 D通过南音小乐器亲身体验,自主、合作表演,让学生喜欢上戏曲艺术。在快乐的学习中期待下一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方言演唱了解南音的咬字、吐字等发生方法的特别之处、演奏南音小乐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戏曲文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喜爱戏曲艺术,喜欢民族音乐,并愿意参与戏曲鉴赏中的评论与评价活动。能对不同地方特色的戏曲做出评价,进一步继承弘扬、传承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愿意并喜欢聆听和观看、学习戏曲音乐,并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闽南方言南音演唱、并能用南音小乐器演奏《直入花园》,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唱奏中感悟南音魅力、戏曲艺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戏曲教案

汝河新区小学京歌《我是中国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 3.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 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讲解法、听唱法、教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上课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用京腔向同学们问好,要求学生也用同样的腔调向老师问好。 提问:觉得这样的问好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课件播放《说唱脸谱》片断 引出戏歌的概念。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 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

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 二、新歌学习 1.初次聆听《我是中国人》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提问: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一说 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A 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 按节奏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 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还有哪一句带有波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总结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二年级戏曲欣赏课修订稿

二年级戏曲欣赏课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二年级戏曲欣赏课 《唱脸谱》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淡化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把知识融入情感交流活动中来学习,真正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重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 《唱脸谱》属于欣赏课,编者设计此内容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走进京剧的大门,进而喜爱这门艺术。而这里有许多专业的术语(比如:行当、脸谱)学生不懂,教师就必须逐步指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因此这课中,我一方面多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合作,注重他们的自主操作及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音乐学习过程尽显其中。 学情分析: 这是在学生能初步对身边的艺术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后,引导他们了解艺术形式中的戏曲,并把京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多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

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在课前了解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知识了解不多,对京剧音乐更是了解甚少。似乎距离学生们越来越远,同学们都知道京剧是国粹,然而京剧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唱腔有何特点我们同学们可能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清楚。在教学程序方面,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态度和需要精心设计,使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唱脸谱》 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初步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欣赏歌曲,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教师指导教会学生演唱歌曲,并能合作表演。 3、通过欣赏脸谱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唱脸谱》,并能初步随音乐合作演唱。 难点:知道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二年级戏曲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小学美术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精彩的戏曲优质课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 动形象的脸谱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京剧特有的语言艺术和欣赏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达到传承与弘扬的目的。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2、通过学习,了解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和绘制。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关心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尝试用绘制脸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难点:对不同戏曲人物脸谱特征的把握。四、激趣导入1、教师扮上京剧花旦装扮,表演京剧名段《贵妃醉酒》激趣导入。问:“同学们能听出我唱的是什么剧种吗?(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戏曲是我们的国粹,京剧更是我国的国剧。它引世人瞩目,引万人倾 倒,今天就让大家跟老师一起走进《精彩的戏

曲》五、探究活动1、在京剧戏曲艺术中,有很多不同的扮相,老师刚才的扮相是花旦,那么你知道京剧中有多少种扮相吗?生旦净末丑。“旦”为女性人物,可分为青衣、花旦、正旦、刀马旦、老旦等。“丑”为反派、滑稽人物,分文丑、武丑等。“净”专指花脸,为威武粗纩、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生”为男性人物,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2、你知道戏曲的起源是什么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原始歌舞,直到唐代戏曲才正式形成,唐朝中后期和宋朝戏曲飞速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 成。3、我国大约有多少个剧种?三百余 个4、每个京剧中的大师都被称作角儿,一提起角儿让我们想到的大师级人物是谁?梅兰芳5、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形式?反串课件展示:1)梅兰芳先生生平及表演视频2)张国荣先生霸王别姬剧照 3)了解认识反串艺术表演形式4)学生反串表演项羽,虞姬。三、问题探究1、京剧中还有什么艺术形式使得它有惊人的魅力? 京剧的脸谱艺术脸谱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品质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Opera Music-Teaching of Beijing Opera Art Appreci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流程: 1、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

戏曲课堂教学设计

《生旦净丑荟精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2.认识不同行当的角色特征,并能识别各行当角色。 3.模仿各个行当的念白、动作。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计的内容力图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唱歌、欣赏、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京剧,并通过音乐实践——模唱、模奏、表演体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吸收并融合了许多其他剧种在音乐以及表演方法上的精华,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本节课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音直观效果的作用,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直观感知中,对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声像、视听结合。 2.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参与体验。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获取新知识。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相关知识,走进京剧,引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通过欣赏“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唱段,模仿他们的动作、念白,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京剧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 模仿各行当的念白及典型动作。 教学道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吧!” 参观后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生旦净丑荟精粹》,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京剧的知识,关于我国的国粹你都了解些什么呢? 2、教师总结:京剧的产生: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简介梅兰芳事迹。 3、教师介绍京剧中的角色的分类和特点。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

最新二年级戏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观后感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观后感 中国戏曲,对于年轻人的我们未必十分关注,但我对中国戏曲还是很关注的,从小受爷爷的影响,我对戏曲也有点兴趣了,在大学,没想到我可以选到这样的课,我根据我的爱好就选了,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学到很多关于戏曲的知识,我通过查一些资料,自己写了一些对该课程的感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戏剧,无疑是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特色的一项文化。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最新二年级戏曲欣赏课

二年级戏曲欣赏课 1 2 《唱脸谱》 3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淡化4 5 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把知识融入情感交流活动中来学习,真正把学生看做6 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重视学生对音乐7 审美的体验。 8 《唱脸谱》属于欣赏课,编者设计此内容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走进京剧的大门,9 进而喜爱这门艺术。而这里有许多专业的术语(比如:行当、脸谱)学生不懂,教师就必须逐步指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因此这课中,我一方面多指导,另一 10 11 方面让学生合作,注重他们的自主操作及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使学生在轻12 轻松松的氛围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音乐学习过程尽显其中。 13 14 学情分析: 15 这是在学生能初步对身边的艺术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后,引导他们了解艺术形16 式中的戏曲,并把京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多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17 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18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在课前了解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知识了解不 19 20 多,对京剧音乐更是了解甚少。似乎距离学生们越来越远,同学们都知道京剧21 是国粹,然而京剧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唱腔有何特点?我们同学们可能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清楚。在教学程序方面,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态度和需要 22 23 精心设计,使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4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唱脸谱》 25 教学目标: 26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初步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27 格。 28 2、欣赏歌曲,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教师指导教会学生演唱歌曲,并能合29 作表演。 30 3、通过欣赏脸谱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 31 教学重难点: 32 重点:欣赏歌曲《唱脸谱》,并能初步随音乐合作演唱。 33 难点:知道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课件、学生水彩笔。 34 35 教学过程: 36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听《说唱脸谱》进教室)。 37 38 师:今天的课我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听《苏三起解》)39 课件出示问题1: 40 同学们刚才所听的曲子属于: 41 歌曲()器乐曲()戏曲() 42 紧接课件出示问题

戏曲欣赏课教案

《谁说女子不如男》欣赏课教案 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授课题目:《谁说女子不如男》授课老师:罗美霞 设计思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豫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体现了豫剧激昂奔放的特点。本课通过度析音乐要素及方言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掌握河南方言咬字的行腔特点,使学生获得对豫剧生动感性的理解,感受豫剧的魅力。通过延伸拓展,了解中国戏曲的渊源,不同剧种独特的地域风情。课件中视频的加入,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豫剧。 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聆听、感悟、欣赏音乐的氛围。以欣赏、模唱、模仿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豫剧的唱腔特点,感受豫剧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豫剧的风格特点,有韵味的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实行表演。 2、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走近豫剧大师常香玉。 3、感受豫剧魅力,了解唱腔特点,进一步理解中国的戏曲剧种。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韵味的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行腔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整理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播放《花木兰》动画视频。 2、提问:动画中的主人公是谁?(花木兰),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她?(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师总结:同学们对花木兰非常了解,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赞颂花木兰,今天我们来欣赏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世界。 【设计思路:动画片《花木兰》学生比较熟悉,通过花木兰导入,形象生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三、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 1、初听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1)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塑造花木兰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就是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大屏幕出示)我们一起来聆听。(2)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学生思考并讨论:戏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音乐有何特点?(从唱腔、歌词、伴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分析) (3)分小组交流(装饰音、下滑音、节奏鲜明)。 (4)师总结:豫剧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设计思路:初听作品,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学生集体合作,初步掌握豫剧唱腔特点。】

戏曲大班欣赏教案

戏曲大班欣赏教案 【篇一:大班音乐教案:京剧】 幼儿园教案大全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 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幼儿园教案大全 【篇二:幼儿园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教案】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游戏玩法建议 1、点兵点将游戏中尽量让每个幼儿有游戏的机会。 2、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形式逐渐递增,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1、草帽17顶、老爷爷的装扮一套、带绳子的塑料筐两个。 2、听过故事《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的曲调风格,体会其中的诙谐和幽默。

试根据情节、角色创编动作帮助理解记和忆歌词。 3、乐于参加戏剧表演,注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要拥挤。 【活动过程】 1、欣赏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导入课题。 (l)教师:你们听过黄梅戏吗?黄梅戏是安徽的一种地方戏曲。 (2)教师完整地表演黄梅戏《新猴子学样》,幼儿欣赏。 2、初步熟悉歌词,理解戏曲内容,了解戏中角色。 (1)教师:戏曲里表演的是什么故事? (2)教师再次完整演唱并提出要求。 教师:戏曲里有哪些角色?他们怎么唱的? 3、幼儿初步学习戏曲中的对唱部分。 (1)教师:老爷爷做了哪些动作?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 想的? 幼儿回忆戏曲中的爷爷角色唱段并学唱。 (2)教师:小猴子怎么学样的?师生互动,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3)游戏“草帽在哪里”。 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人的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捏对唱部分,注意根据幼儿的掌握情移时调整速度和韵味。 4、幼儿尝试完整地演唱黄梅戏《新猴子学样》。 5、师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戏曲,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大胆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儿进行黄梅戏表演唱。 教师:小猴子怎样发现草帽的?他们说了什么? 幼儿学说黄梅戏中的说白,并学唱戏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最后不再学样,改变故事的情节,激发 幼儿游戏兴趣。 【篇三:戏曲公开课教学感悟】 戏曲公开课教学感悟 和煦的春风吹开了五月里所有的鲜花。在火红的五月里,我们小星 星幼儿园全体员工准备着,迎接全县特色教育活动观摩组的到来。 作为艺术特色园,戏曲教学也是我园的特色教育活动之一。为了让 幼儿园的孩子能更多更好地了解戏曲的各个曲种,学习戏曲所富有的 精髓,我们不仅通过室内外大环境的创设影响着孩子,还设立各种 区角游戏、手工、绘画等等,以多种形式来开展戏曲特色活动。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在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材中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对中国戏曲音乐——京剧选段的欣赏教学,对于自己民族的国宝——京剧艺术来说,学生是觉得很陌生的,也比较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我认为这一单元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材料,增加一点知识,而是有着更深远、更广泛的意义:首先,这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了解华夏优秀文化之伟大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次,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民族心理素质,继承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其三,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使更多的人,特别是下一代都来参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创造、发展,共同完成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使传统艺术形式与新时代特征相结合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为此,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 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研究形 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引导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京剧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剧种,港台一带称之为国剧,外国人把京剧叫做Peking Opera(北京歌剧),它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1790年(清乾隆55年)起,四大徽戏班先后进京,西皮二黄的合演,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京剧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表演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前苏联的戏曲大师斯坦尼司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德国戏曲大师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之一。尽管这一提法并 不是那么科学,但是,从京剧的社会作用和在国际上突出地位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曾有一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地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尽管海峡两岸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是对京剧却没有丝毫的分歧,只要一见面,我们就可以一起排戏、演戏,完全如出一辙。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

戏曲欣赏课教案

《谁说女子不如男》欣赏课教案 时间:2017年6月23日第4节授课形式:音乐欣赏课授课对象:三、四年级全体学生授课题目:《谁说女子不如男》授课老师:罗美霞 设计思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豫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体现了豫剧激昂奔放的特点。本课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及方言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掌握河南方言咬字的行腔特点,使学生获得对豫剧生动感性的认识,感受豫剧的魅力。通过延伸拓展,了解中国戏曲的渊源,不同剧种独特的地域风情。课件中视频的加入,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豫剧。 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聆听、感悟、欣赏音乐的氛围。以欣赏、模唱、模仿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豫剧的唱腔特点,感受豫剧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豫剧的风格特点,有韵味的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2、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走近豫剧大师常香玉。 3、感受豫剧魅力,了解唱腔特点,进一步认识中国的戏曲剧种。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韵味的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行腔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整理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播放《花木兰》动画视频。 2、提问:动画中的主人公是谁?(花木兰),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她?(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师总结:同学们对花木兰非常了解,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赞颂花木兰,今天我们来欣赏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世界。 【设计思路:动画片《花木兰》学生比较熟悉,通过花木兰导入,形象生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三、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 1、初听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1)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塑造花木兰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就是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大屏幕出示)我们一起来聆听。(2)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学生思考并讨论:戏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音乐有何特点?(从唱腔、歌词、伴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分析) (3)分小组交流(装饰音、下滑音、节奏鲜明)。 (4)师总结:豫剧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设计思路:初听作品,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学生集体合作,初步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