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中的呈香物质

食品中的呈香物质

食品中的呈香物质
食品中的呈香物质

第三节食品中的呈香物质

食品中香气是由多种呈香的挥发性物质所组成,是通过人的嗅觉来感知的。嗅感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气味,是指挥发性分子或可随呼吸气流进入鼻子的微粒子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而产生的一类感觉。

香气、臭气和异味是通俗的气味分类,它是根据大众的感觉而进行的分类。在学术界,为了探讨气体的本质,对气体的分类作了许多研究,目前还尚未完全成功。在食品界也未形成专门的气味分类法,习惯上根据气味的生物来源和食品加工方法简单分为水果香气,蔬菜、茶叶、肉、烘烤、油炸、发酵香气等。

决定气味物质种类的主要因素是气味物质的结构。很早人们就发现,气味物质的官能团与气味间有在某些相关性。如挥发性酯多带有果味香气,将这类影响呈香物质的香气基团称之为发香基团。常用的发香基团为羟基(—OH)、羧基(-COOH)、醛基(-CHO)、醚基(-C-O-C-)、酯基(-COO-)、羰基(-CO-)、苯基、硝基(-NO2)、亚硝基(-ONO)、酰胺基(-CONH2)、异硫氰基(-CNS)、内酯基等。

这些含有发香基团的化合物由于分子的碳链长短、不饱和键种类多少与位置、是否具有支链及取代基的位置等不同,其香味的强弱和有无都会有变化。

同时分子的几何异构对气味有着较强的影响,如顺式脂肪烯醇多呈清香,而反式异构体常呈脂肪臭气。

食品中呈香物质种类繁多,但含量极微,且多数为非营养物质,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常分为五类: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环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一、植物性食品的香气成分

1.水果的香气成分此类香气比较单纯,是天然食品中具有高度爽快的香气,其香气成分中主要为萜类、醇类、酯类和醛类。苹果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包括醇、醛和酯类。异戊酸乙酯,乙醛和反-2-己烯醛为苹果的特征气味物。

香蕉的主要气味物包括酯、醇、芳香族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其中以乙酸异戊酯为代表的乙、丙、丁酸与C4~C6醇构成的酯是香蕉的特征风味物,芳香族化合物有丁香酚、丁香酚甲醚、榄香素和黄樟脑。

菠萝中的酯类化合物十分丰富,己酸甲酯和己酸乙酯是其特征风味物。葡萄中特有的香气物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

西瓜、甜瓜等葫芦科果实的气味由两大类气味物质组成,一是顺式烯醇和烯醛,二是酯类。

柑橘果实中萜、醇、醛和酯皆较多,但萜类最突出,是特征风味的主要贡献者。

2.蔬菜的香气成分蔬菜的总体香气较弱,但气味多样。百合科蔬菜(葱、蒜、洋葱、韭菜、芦笋等)具有刺鼻的芳香,其主要的风味物是含硫化合物,如二丙烯基二硫醚(洋葱气味),二烯丙基二硫醚(大蒜气味),2-丙烯基亚砜(催泪而刺激的气味),硫醇(韭菜中的特征气味物之一)。

十字花科蔬菜最主要的气味物也是含硫化合物,如卷心菜中的硫醚、硫醇和异硫氰酸酯及不饱和醇与醛为主体风味物,异硫氰酸酯也是萝卜、芥菜和花椰菜中的特征风味物;而在伞形花科的胡萝卜和芹菜中,萜烯类气味物突出,与醇类和羰化物共同形成有点刺鼻的气味。

黄瓜和番茄具青鲜气味,其特征气味物是C6或C9的不饱和醇与醛,如2,6-壬二烯醛,2-壬烯醛,2-己烯醛。青椒、莴苣和马铃薯也具有青鲜气味,其特征气味物为嗪类,如青椒中主要为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马铃薯的特征气味物之一为3-乙基-2-甲氧基吡嗪,莴苣的主要香气成分为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和2-仲丁基-3-甲氧基吡嗪。

青豌豆的主要成分为一些醇、醛、吡喃类。鲜蘑菇中以3-辛烯-1-醇或庚烯醇的气味最大,而香菇中以香菇精为最主要的气味物。蔬菜中常见的风味物质见表3-2。

表3-2 蔬菜的香味物质

3.水果蔬菜中香气物的产生水果蔬菜中大部分风味物都是经生物合成而产生,首先产生糖、糖苷、脂肪酸、氨基酸和色素等风味物前体,然后在生物体内(特别是在成熟期内)继续经生理生化作用而将前体转变为风味物。因此成熟度对风味物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水果的风味在生理上充分成熟时最佳;蔬菜的风味与不同生长期有关。果蔬在采收后贮藏和加工阶段,其风味物主要经历酶促变化、微生物活动和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由少变多,即由各种前体向风味物转变,然后由多变少,即风味物挥发损失或转化为其它物质而失去。

二、动物性食品的香气成分

(一)肉类的香气

生肉的风味是清淡的,但经加工,熟肉的香气十分诱人,称为肉香。组成肉香的主要风味物为内酯、呋喃类、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另外也有羰基化合

营养与人体关系,营养重要性

一、六大营养素与人体的关系 健康是美容的基础,而健康与营养息息相关,因为物质与精神统一的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命现象,成千上万个生物化学反应,每时每刻都在体内进行,维持这一切的过程就是营养,六大营养素在人体内各司其职,有构成人体的物质没有进行代谢的物质,有的作为人体活动的能量,有的参与调节生理活动,健康的人体需要全面的营养。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成年人体内约含蛋白质17%,恩格斯说:“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蛋白质与核酸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的任何一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都有蛋白质构成,人体内的蛋白质有10万多种。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参与肌肉收缩。 2、催化,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是通过生物催化酶的参与而完成的,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蛋白质。 3、组成结缔组织,软骨,肌腱,毛发皮肤等结缔组织都是以蛋白质做为主要成分。 4、免疫,蛋白质还是人体激素和抗体的组成部分。如甲状腺、性激素、促成长激素,催乳激素。 5、运载血液运输脂肪时由蛋白质与脂肪结合形成脂蛋白质形成输送。 6、遗传任何生物都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这中复制称为遗传,蛋白质是遗传因子的主要成分。 功能: 当人体能量摄入不足时,蛋白质可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4。1千卡热能。 蛋白质的质量,蛋白质的需要量取决于蛋白质的质量,与人体蛋白质组成越接近的食物蛋白,质量越好,因为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氨基酸后被吸收,蛋白质的组成状况决定蛋白质的质量,因为人体内有些氨基酸可以相互转换,而有八种氨基酸,人体是不能转换的,这在营养学中称为必须氨基酸,而这8种只能由食物中摄取,食物中的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尤其是必须氨基酸的种类与数量),越接近人体利用率质量越好,可利用价值越大。 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的来源是瘦猪肉(牛肉)鸡肉黄及水产品等,这类蛋白质所含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不但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属于完全蛋白质。 植物性蛋白质的只要来源有各种豆类,杂粮及米面等,这类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比较全。但是含量不均,可以用于维持生命,但是不能促进生长发育,属于半完全蛋白质,谷物中的黄豆及其豆制品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其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都很高。 人体需要量 人体对蛋白质的最低需求量是每日30—45克,但是需求量并不等于供给量,因为有蛋白质质量和人体吸收利用的等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推荐的供给量是:成人美千克体重每日供给1-1。5克,一般男子每日应供给75克。女子每日应供给70克。 蛋白质摄入量与人体的关系: A、蛋白质供给量不足,当蛋白质摄入量长期不足,人体会出项生长缓慢,体重下降,贫血等现象,皮肤也会相对松弛,缺乏弹性,容易产生皱纹。 B、摄入过量蛋白质摄取过多,在体内也会以脂肪的形成贮存起来,使人发胖,加重消化系统,肝脏及肾脏的负担。

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

第24卷 第4期2009年10月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 Vo l.24,N o.4 Oct.,2009 收稿日期:2009-03-10;修订日期:2009-05-20 作者简介:杨柳,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和色谱仪器分析;通讯作者:路苹 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 杨 柳,王建立,王淑英,路 苹* (北京农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摘 要:糖类物质是生物样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糖类物质测定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论述糖类物质测定的主要方法,评价各种糖类物质测定方法的技术特点。关 键 词: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Q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186(2009)04-0068-04 A Review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Sugar Content YA NG Liu,WAN G Jian -li,WANG Shu -ying,LU Ping * (N ew T echno lo gical L abo rato ry in Ag riculture A pplication in Beijing ,Beijing U niver sity o f Ag icultur 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 :Sug ar co ntent det erminatio n is impo rtant in life science study.T his paper rev iews methods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 n of sug ar co ntent.T he advantag e and suit abilit y among the method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suga r content ;det erminatio n methods;r eview 碳水化合物统称为糖类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也是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必要物质,并且是人体必需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是生物化学和其他生命学科、食品检验、临床检验、疾病诊断和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了解掌握糖类物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对在科研实际工作中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碳水化合物种类较多,按其组成特征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寡糖)和多糖三大类。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称为多糖,低于10个单糖的短链聚合糖称为寡糖;按理化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可溶性糖和不可溶性糖;转化糖等。糖类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双糖都具有还原性,葡萄糖、果糖、乳糖和麦芽糖等都是还原糖,其他双糖(如蔗糖)、低聚糖乃至多糖(如糊精、淀粉等),其本身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性糖,但非还原性糖都可以通过水解而生成还原性的单糖,测定水解液的还原糖就可以求得相应糖类的含量。因此,单糖是糖类物质的基础,通过测定单糖的含量,可相应换算为总糖、双糖及多糖。单糖具有还原性,还原糖测定是一般糖类测定的基础[1]。糖类物质测定方法很多,主要方法包括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酶分析法、色谱法和旋光法等。 1 容量法 1.1 碱性铜盐定糖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碱性铜盐方 法主要用于测定还原糖。碱性铜盐溶液即为费林氏试剂,由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组成。甲液为硫酸铜溶液,乙液为酒石酸钾钠等配成的溶液。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能将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中的Cu 2+ Cu + Cu 2O 。 1.1.1 直接滴定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将一定量的碱 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该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酒石酸钾钠铜具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将还原糖氧化成醛酸,本身还原为氧化亚铜沉淀。反应终点用次甲基蓝指示,次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它的氧化能力比Cu 2+弱,待还原糖将二价铜全部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则可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直接滴定法是GB/T 5009.7-1985方法中的第二法和GB/T 5009.7-2003方法中的第一法。它是在蓝-爱农容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方法特点是试剂用量少,操作和计算都比较简便、快速、滴定终点明显[2]。但因色素干扰影响滴定终点的观察,故不适于检测深色样品。臧瑾康等人改进还原糖测定的国标方法,用费林试剂(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的深蓝色溶液的颜色消失至呈K 2F eCu(CN)6的浅黄色溶液作为终点,其方法与国标直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减少终点误差,简化操作[3]。 直接滴定法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配制方法不同于蓝-爱农容量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配制方法:甲液15.00g 硫酸铜及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乙液50.00g 酒石酸钾钠及70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亚铁氰化钾的作用是与Cu 2O 生成可溶性络合物,而不再析出红色沉淀,消除沉淀对观察滴定终点的干扰。该法滴定操作条件要求很严,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与试验条件有关,如试剂碱度、热源强度、加热时间和滴定速度等。

蛋白质的重要性

蛋白质的重要性 身体除了水之外,最大的组成成分就是蛋白质,约占身体的17%。头发、指甲、皮肤及肌肉组织几乎完全由蛋白质构成。活的细胞需要蛋白质作为它们的构架,生物体如果缺少了蛋白质就无法生存。 蛋白质的来源 自然界中,蛋白质都是与脂肪或碳水化合物以脂蛋白或糖蛋白的形式出现,蛋清、乳酪及瘦肉中的蛋白质,是我们所能发现最纯的蛋白质。植物能够合成它们本身所需的蛋白质,但是动物就必需由食物中获得。在所有的生物组织中,我们都可发现蛋白质的存在,所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蛋白质是特别地重要,对于年轻的生命,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尤为重要;植物的种子,如坚果、豆类及谷类,情形也是一样的。动物性的蛋白质来源包括所有的肉类、家禽及鱼类等食物。 蛋白质的种类 人体内的蛋白质是由22种氨基酸所组成,这22种氨基酸广泛地分布在大部的动物和植物性食物中,其中有9种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完全要由食物所供给,其他的氨基酸则可以由身体自行合成。 22种氨基酸名称如下: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酸、半胱氨酸、谷酰胺、甘氨酸、鸟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注] * 为必需氨基酸;+为儿童必需氨基酸,成年人可自行由食物合成。 由名字上我们知道,氨基酸必定含有一个氨基及一个羧基,他们的化学式分别是NH2及COOH。不同的氨基酸,它们所含的碳、氢及氧的组成也不一样,其中蛋氨酸及胱氨酸还含有硫原子。 我们知道,所有的英文单词都是由26个字母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蛋白质也是一样,上千种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牛奶中的蛋白质与小麦中的蛋白质不同,因为它们所含的氨基酸及种类不同。同样地,体内各部位地蛋白质也不尽相同,比如,肝中的蛋白质与肌肉中的蛋白质就不一样。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酪蛋白)或蛋清中所含的蛋白质(卵蛋白),都是由数百个甚至数千个氨基酸所构成,极为复杂。 负责构建及修补的蛋白质 我们已经知道蛋白质如何通过酶分解成氨基酸,然后由消化壁吸收。当它

(完整版)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八章矿物质

第八章矿物质 一、填空 1、奶和奶制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钙的良好来源。 2、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比例下降。 3、铁损耗的三个阶段包括铁减少、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 4、畜禽肉中的铁以血红素的形式存在,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 5、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硒、碘和钼。 6、微量元素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蛋白结合、抗氧化、调节代谢,缺硒是引起克山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7、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前者更容易吸收。 8、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癖可能是由于缺乏锌。 9、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有内标法和外标法的不同。 10、大约85%的磷与钙一起成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钙/磷比值约为2:1 。 二、选择 1、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 A.经常在户外晒太阳 B.经常做理疗 C.多吃谷类食物 D.多吃蔬菜、水果 2、影响蔬菜中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磷酸 B.草酸 C.琥珀酸 D.植酸 3、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是由于体内含量减少引起的。 A.铁 B.硒 C.钙 D.锌 4、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是。 A.蔬菜 B.牛奶 C.动物肝脏 D.谷类 5、对钙需求量最高的人群是。 A.成人 B.孕妇 C.乳母 D.儿童 6、锌缺乏可出现的情况是。 A.贫血 B.牙龈出血 C.味觉下降 D.毛囊角化 7、对铁吸收起抑制作用的膳食因素是。 A.“肉因子” B.草酸 C.维生素C D.核黄素 8、人体发生厌食和异食癖时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A. 钙 B. 碘 C. 硒 D. 锌 9、以鲜奶作为良好食物来源的营养素是。 A. 铁 B. 碘 C. 钙 D. 锌 10、以下蛋类加工品中可能含铅的是。 A. 皮蛋 B. 咸蛋 C. 糟蛋 D. 冰蛋 三、名词解释 1、矿物质/无机盐 2、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 3、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利用率 四、简答

论蛋白质在生命体研究中的作用

论蛋白质在生命体研究中的作用 摘要: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具有特定立体结构的和生物活性以及诸多功能,根据这些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蛋白质的分子设计、蛋白质功能的改造、疾病的基因治疗以及新型耐抗药性药物的开发与设计甚至是发现生物进化的规律等先进科研领域上。因此,蛋白质在生命体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是由核酸编码的氨基酸之间通过氨基和羧基形成的肽键连接而成的肽链,经翻译后加工而生成的产物。具有特定立体结构的和生物活性。蛋白质在体内是构成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参与调节生理功能。如核蛋白构成细胞核并影响细胞功能;酶蛋白具有促进物质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作用;免疫蛋白具有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下面具体介绍蛋白质的一些功能: ①催化:蛋白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作为生物体新陈代谢的 催化剂——酶,酶是蛋白质中最大的一类,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相应的酶的参与下进行的。酶的催化效率远大于合成的催化剂。 ②调节:许多蛋白质能调节其他蛋白质执行其生理功能的能力,这 些蛋白质称为调节蛋白,最著名的例子是胰腺兰氏小岛的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它是调节动物体内血糖代谢的一种激素。另一类调节蛋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它们激活或是抑制遗传信息转录为RNA。 ③转运:第三类是转运蛋白,其功能是从一地到另一地转运特定的 物质。一类转运蛋白如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是通过血流转运物质的,另一类转运蛋白是膜转运蛋白,它们能通过渗透性屏障(细胞膜)转运代谢物和养分(葡萄糖、氨基酸等),如葡糖转运蛋白。 ④贮存:另一类蛋白质是氨基酸的聚合物,又因氮素通常是生长的 限制性养分,所以生物体必要时就利用蛋白质作为提供充足氮素的一种方式,蛋白质除为生物体发育提供C、H、O、N、S元素外,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幻灯片1 食品有害物质的检测 思考题: 1、有害物质的概念? 2、农药的检测方法?ELISA的原理? 3、常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幻灯片2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正常食用含有该物质的食品时会对人体的组织器官或生理机能或精神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致畸、致癌危害的物质。 生物性有害物质:微生物、害虫及其代谢物。 化学性有害物:DDT、重金属、氯丙醇等。 物理性有害物:石子、动物排泄物等。 可能在种植、加工、流通中进入食品。 幻灯片3 一、食品中药物残留及检测 1、农药及检测 主要为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 有机氯农药的特点:脂溶性,挥发性小,高残留,高富集,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相继禁用,但分解慢,所以纳入监测范围。 有机磷农药的特点:脂溶性,易被酶及微生物降解,遇碱分解破坏(但敌百虫遇碱成毒性较大的敌敌畏),低残留。 幻灯片4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脂溶性,主要是抑制生物体内乙酰胆碱酶和羧酸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和羧酸酯积累,影响神经传导而致死。 菊酯类农药:仿生合成的杀虫剂,脂溶性,碱性条件下易分解,药力强,用量少,对人畜较安全,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污染小,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除虫菊 幻灯片5 农药的检测主要根据其脂溶性特点,因此采用非极性溶剂提取,根据其挥发或半挥发特点用GC(Gas Chromatograph)分析,只有为数不多的农药品种采用HPLC分析。 2、兽药及检测 抗菌、抗虫及激素类药物。 检测方法主要有HPLC或结合MS(Mass Spectrometry)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幻灯片6 (1)ELISA原理 基于抗原与抗体反应的原理,而通过酶对底物的反应来显示这种结合。

最新食品营养与健康---矿物质--复习题

知识点7 矿物质 一、填空题 1. 膳食中钙的最好来源是(奶和奶制品)、良好来源是(豆类)。 2.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但( 铁)含量较低,帮用牛奶喂养婴儿时应注意加以补充。 3. 铁、碘、硒等微量元素缺乏分别与(缺铁性贫血)、(甲亢)、(克 山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4.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前者主要存在于(动物),后者主要存在于(植物)。(血红素铁)更容易吸收。 5.畜禽肉中的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是膳食铁的良好来源。 6.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癖可能是由于缺乏(锌)。 7.常量元素是指人体每日需要量在( 100mg )以上的矿物质。 8.微量元素是指人体每日需要量在( 100mg )以下的矿物质。 9.铁缺乏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它是一种世界性的营养缺乏症。 二、选择题 1、钙的最佳食物来源是( B )。 A. 钙片 B.乳及乳制品 C.鸡蛋 D.鱼肝油 2、有利于肠道钙吸收的因素有( A )。 A.氨基酸、乳糖、维生素D B.脂肪酸、氨基酸、乳糖 C.抗酸药、乳糖、钙磷比 D.乳糖、青霉素、抗酸药 3、贫铁食品是( C )。 A. 海带 B. 动物内脏 C. 牛奶 D. 肉类 4、成人碘缺乏病的主要特征是( B ) A.脑发育落后 B.甲状腺肿 C.甲状腺肿瘤 D.生长迟缓 5.影响钙吸收的草酸主要存在于下列哪一种食品中( B )。 A.粮谷类 B.蔬菜水果类 C.肉类 D.乳类 6、以下哪种营养素是微量元素( D ) A钾 B.钙 C.磷 D. 锌 7、有利于铁吸收的因素有( A )。 A.维生素C 赖氨酸葡萄糖 B.草酸、氨基酸、乳糖 C.磷酸、乳糖、葡萄糖 D.膳食纤维、氨基酸、葡萄糖 8、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是( C )。 A.血红素铁 B.非血红素铁 C.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D.功能性铁 9、下列食物中,含锌量最高的是( C )。 A.胡萝卜、西红柿 B.畜禽肉类 C.牡蛎 D.肝蛋类 10、我国采用食盐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的危害,而实际上是在食盐中添加( B )。 A 碘 B 碘化钾 C 碘酸钾 D 碘酸钠 11、侏儒型的呆小症是由于缺乏( D )引起的。 A 铁 B 钙 C 锌 D 碘 12、下列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量元素是( C )。 A 钙 B 镁 C 硒 D 锌 13、下列哪种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 B ) A 铜 B硒 C 铬 D 锌 14、( B )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食物中的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食物中的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摘要:今年来,生物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对食物中矿物质的研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这些食物中的矿物质在自己身体里产生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物中的矿物质(钙,铜,碘,铁,镁,磷)包括他们的主要来源的食物,他们各自在人体当中产生的 作用和他们互相作用在人体中的作用。 关键词:矿物质,食物,化学作用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营养元素。少量的矿物质在人体内直接关系到新陈代谢的畅通,但常因为它们需要量少而不被重视,因此当你不留意的时候,你健康就会渐渐遭到损害。由于机体每天都有一定量的矿物质消耗或流失,所以人体必须从各种食物中获得足量的矿物质,才能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医学上认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都是直接由食物供给的。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均为大地的成分,它们可以被各种植物吸收。所以,人们通过一日三餐可从食物中获取矿物质。 1. 几种常见的食物中的矿物质。 钙:含钙较多的食物有豆类、奶类、蛋黄、骨头、深绿色蔬菜、米糠、麦麸、花生、海带、紫菜等。钙在我们身体中的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钙约占体重的2%。身体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

约占总量锝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日常生活中,如果钙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膳食中的钙主要在pH较低的小肠上段吸收。钙的吸收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其吸收率下降,婴儿钙的吸收率超过50%,儿童约为40%,成人仅为20%左右。一般在40岁以后,钙吸收率逐年下降,老年骨质疏松与此有关。[1] 钙在身体中能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降低(调节)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缺钙会造成人体生理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 磷:它在食物中分布很广,无论动物性食物或植物性食物,在其细胞中,都含有丰富的磷,动物的乳汁中也含有磷,所以磷是与蛋白质并存的,瘦肉、蛋、奶、肉家禽、鱼、动物的肝、肾含量都很高,海带、紫菜、芝麻酱、花生、干豆类、坚果、粗粮含磷也较丰富。不含酒精的饮料,特别是各种可乐,往往含有大量的磷。但粮谷中的磷为植酸磷,不经过加工处理,吸收利用率低。磷是人体中第二种最丰富的矿物质(仅次于钙),约占人体重的1%,成人体内可含有600~900g的磷,它不但构成人体成分,且参与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代谢过程。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原料。磷也构成细胞,作为核酸、蛋白质、磷酸和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非常重要的代谢过程。几乎所有的生物或细胞的功能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磷有关。一方面,磷可保护细胞,增强细胞膜的功能。在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生物性伴侣,帮助各种营养物质、激素及化合物发挥作用。有证据显示,磷可使各种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国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各个国家的气候和地形不同,造成了食品的种类多样化,可一些食品的安全问题则更需重视,往食品内添加化学物质的商品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很严重社会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成人每日化学调味品的摄入量每公斤体重不能超过120毫克,还有一些牛奶和饼干中含有三聚氰胺,一些人把氮含量的三聚氰胺掺进牛奶,提高蛋白质的浓度,因为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越高,等级也就会越高,三聚氰胺能提高牛奶蛋白质的浓质。但摄取大量三聚氰胺会堆积在肾脏里,导致小便拉不出来。大量的三聚氰胺更会对我们身体的肾脏、膀胱、尿道等产生危害。 食品添加使用用多了也会对身体健康有害。所以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首先,为了不对人体产生伤害,必须使用不会在人体堆积的少量的食品添加剂;其次,温度或湿度的改变不应引起食品的改变,同时也要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相同的食物,做法不同,产生的卡路里也不一样。所以撑握了方法,就可以减少食物的卡路里。例如,最好少

放刺激性的香料,把食物做得清谈些。在烹调肉类时,要先把肉在开水里焯一下去掉油脂后再做菜,做烤肉时,可以利用铁架子沥出油脂。紫菜或海带等海藻类做成拌菜吃比较好。如果一定要做油炸的食物时,食物外面蘸的面酱一定要尽量少一些。 水占我们身体的60%~~~70%,在我们的体内流动,运送其他的营养素、调节体温,并使关节柔软。另外,水还可以将身体不需要的物质排出体外,因此水对于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正确的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尽量饮用干净的水。因为食品的生产和质量的好坏,有很多的人有食物中毒而有生命危险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应当增加对安全食品常识,分清食品的好坏,远离伪劣食品;小学生更是应当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要给那些三无产品以可乘之机。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更加美好而灿烂的明天。希望有一天,国家能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水产品中常见污染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的 研究 1、前言 水产品加工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为主体,加工制造成各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医药等用品。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民健康消费的基础。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污染主要是: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水产品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和寄生虫;②化学有机物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如滥用药物、饲料以及污水排放等;③物理污染,主要是指一些重金属离子之类的。 2、污染介绍 2.1微生物污染 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一次性污染是指鱼虾贝类遭受自然界微生物感染发病,从而导致鱼虾贝类自身的污染。二次性污染是指来自自然环境污染,其中包括鱼虾贝类捕获后的污染,二次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 2.1.1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沿海食物中毒和夏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河流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河流或出水中,抵抗力较强,是世界围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自 1817 年以来,已发生过 7 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创伤弧菌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在医学界和鱼病学界都广为重视。按寄主围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 1 型和生物 2 型两个生物型。2.1.2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我国,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动物性食品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鱼贝虾类水产品是其中之一。

食品检验与分析 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

第九章糖类物质的测定 一、选择题 1.()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1)还原糖(2)非还原糖(3)蔗糖(4)淀粉 2.直接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 (1)边加热边振摇(2)加热沸腾后取下滴定 (3)加热保持沸腾,无需振摇(4)无需加热沸腾即可滴定 3.直接滴定法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用()作指示剂。 (1)亚铁氰化钾(2)Cu2+的颜色(3)硼酸(4)次甲基蓝 4.改良快速法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兰爱农法(2)萨氏法(3)高锰酸钾法(4)贝尔德蓝法 5.为消除反应产生的红色Cu2O沉淀对滴定的干扰,加入的试剂是()。 (1)铁氰化钾(2)亚铁氰化钾(3)醋酸铅(4)氢氧化钠 6.糖类用水作提取剂时,温度一般控制在(),提取效果好。 (1)20℃~30℃(2)40℃~50℃(3)60℃~70℃(4)80℃以上 7.蔗糖的相对分子量为342,水解后生成2分子的单糖,相对分子量之和为360,故由转化糖换算成蔗糖的换算系数为()。 (1)0.95 (2)1 (3)2 (4)3 8.在蒽酮比色法中,反应液中硫酸的浓度达()以上,可使双糖、淀粉等发生水解,与蒽酮发生显色反应。 (1)30% (2)40% (3)50% (4)60% 二、填空题 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的裴林标准溶液由两种溶液组成,A(甲)液是,B(乙)液是;一般用标准溶液对其进行标定。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是,掩蔽Cu2O的试剂是,滴定终点为。 2.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对提取液中含有的色素、蛋白质、可溶性果胶、淀粉、单宁等影响测定的杂质必须除去,常用的方法是,所用澄清剂有三种:,,。 3.还原糖的测定是一般糖类定量的基础,这是因为,。 4.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 5.食品中主要的单糖都含有6个碳原子的或。 6.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将铁氰化钾还原为亚铁氰化钾,本身被氧化为相应的。 7.蔗糖是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双糖,没有,故不能用碱性铜盐试剂直接测定。 8.用电泳法测定糖类物质时,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 9.淀粉按聚合形式不同,可分为的和两类。 三、名词解释 1.可溶性糖 2.还原糖 3.总糖 4.澄清剂 四、简答题

蛋白质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蛋白质:成长的营养基石 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人体各组织无一不含蛋白质。蛋白质在人类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中,起着特殊而又具有中心性的作用。 让孩子更高 身体的生长发育可视为蛋白质不断积累的过程,蛋白质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尤为重要。儿童正处于成长的时期,他们每一天的成长、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构成了他们成才的营养基础。如果说成长就像盖楼,那么蛋白质就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建筑材料——砖头。少年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除了保证自身细胞的正常更新外,还需要不断形成新的组织细胞以达成体格的增长变化,其每天生长及结构改变的细胞数以百亿计。如此巨大的“工程”需要征用非常多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 蛋白质参与制造肌肉、骨骼、血液、皮肤,帮助身体制造新组织,构成体内如酶、激素、抗体等具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尤为重要的是,蛋白质为骨骼的构建提供了甘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等营养成分,它们是骨胶原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 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营养有更高需求,而正是蛋白质为孩子身高的天天向上奠定了基石。所以,想让孩子长高,就需要及时满足孩子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 让孩子更聪明 蛋白质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脑细胞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物质基础。它对人的语言、思考、记忆、神经传导、运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缺乏会直接影响脑发育,使神经传递受限,表现为反应迟钝。 儿童及少年期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婴儿出生时脑重量约为成人脑重的1/4,长到6周岁时约有1200克,为成人脑重的90%,余下10%的增长将在学龄期至青春期完成,各阶段均需注意蛋白质摄取的质与量。因此,每天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是维持少年儿童智力发育的必需条件。 儿童的免疫系统仍不完善,尤其是6岁前的幼儿正处于“生理免疫功能不全期”,相关免疫器官未被完全激活,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极易受病菌攻击,直至发育到12岁后,才能进入免疫功能的相对稳定期。而且,在儿童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常伴有细胞免疫的紊乱,甚至由此继发其他感染。另外,消炎药也会影响儿童免疫功能,不仅使耐药菌株增加,还会破坏菌群平衡,形成内源性感染。因此,儿童更需要从营养上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为孩子免疫力提供保障 蛋白质是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等的物质基础;也是与免疫力有所关联的许多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A、铁等)吸收及运转的载体;此外,蛋白质分解所提供的各种氨基酸也能通过不同作用机理来增强免疫力,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为了增强儿童免疫力,家长要注意在其膳食中搭配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怎样搭配补充蛋白质更科学 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蛋白质需要量比成人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摄入量在2~3克/公 斤体重。例如4岁儿童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约为50克,以后将逐岁递增。那么儿童又该如何科学地补充蛋白质呢? 蛋白质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两大类。动物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

第10章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十章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一节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与现状 一、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 在国际上,食品安全不仅是涉及技术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政治和经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0)以及国际动物流行病组织(0IE)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国际贸易中的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制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意义在于: 1.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虽然对食品安全性并无统一定义,但按照现有的普遍认识和理解,食品的安全性应该是:食品中不应含有任何可能损害或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急性、慢性或其他特殊毒性危害,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wHO对食品安全的最新解释为“对食品按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不管哪一种表述,其关键是如何对危害的理解和解释。如哪些物质有毒、有害以及对“不应”、“不能”含有和“不超过”这些措辞的把握和界定。这就需要严密的毒理学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制定安全限值,进一步根据被制定物质在食品中的实际残留量和随食物摄人情况制定限量标准,从而保证食用的安全性。 2。国家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 食品中的危害物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各国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款加以约束。在行使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时,从技术层面上必须要有相应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值作为界定和管理的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安全限量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便于安全质量问题的仲裁以及依法监督管理。 3.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食品生产过程包括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涉及农业、环保、工业、卫生、商业等诸多领域,各个环节存在各种安全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危害因素均可导致终产品的安全危害。所以,食品安全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按照质量安全标准控制则是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4.食品贸易的基本条件 中国加入wT0后,农产品及食品将参与广泛的国际贸易,面临着大进大出的挑战。一方面国外大批农产品将大量走进国门,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的水果、蔬菜、畜牧品、水产品等将大量出口,这一方面带来极好的市场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常常从各自利益出发,以标准的形式筑起各种技术壁垒,限制进口产品的入境。特别是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农产品走出国门的又一道门槛,由标准频频引发的农产品出口受阻,越来越成为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拦路虎。因此,为了满足国内外消费市场需求,参与国际竞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有相应的与国际接轨质量标准,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食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 二、限量标准的内容 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等。 1.农药残留 各地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药种类和品种不尽相同,主要种类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菊酯类农药,以及近年来逐渐增加的生物类农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具体品种多达百余种左右,常见的也有50余种。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所规定的种类也都在100种以上。如美国规定的苹果中农药残留标准中包括

食品风味物质

第8章风味物质 8.1概述 通常指的风味(Flavour)就是食品风味,食品风味的基本概念是:摄入口腔的食品,刺激人的各种感觉受体,使人产生的短时的,综合的生理感觉。这类感觉主要包括味觉、嗅觉、触觉、视觉等(见表1)。由于食品风味是一种主观感觉,所以对风味的理解和评价往往会带有强烈的个人、地区或民族的特殊倾向性和习惯性。 表1 食品的感官反应分类 感官反应分类 味觉:甜、苦、酸、咸、辣、鲜、涩··· 化学感觉 嗅觉:香、臭、··· 触觉:硬、粘、热、凉、 物理感觉 运动感觉:滑、干、 视觉:色、形状、 心理感觉 听觉:声音 实际上,食品所产生的风味是建立在复杂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就风味一词而言,“风”指的是飘逸的,挥发性物质,一般引起嗅觉反应;“味”指的是水溶性或油溶性物质,在口腔引起味觉的反应。因此狭义上讲,食品风味就是食品中的风味物质刺激人的嗅觉和味觉器官产生的短时的,综合的生理感觉。嗅觉(smell)俗称气味,是各种挥发成份对鼻腔神经细胞产生的刺激作用,通常有香、腥、臭之分,嗅感千差万别,其中香就又可描述为果香、花香、焦香、树脂香、药香、肉香等若干种。味觉(taste)俗称滋味,是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产生的刺激作用,味的分类相对简单,有酸、甜、苦、咸是四种基本味,另外还有涩、辛辣、热和清凉味等。 风味物质是指能够改善口感,赋予食品特征风味的化合物,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食品风味物质是由多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组成,通常根据味感与嗅感特点分类,如酸味物质、香味物质。但是同类风味物质不一定有相同的结构特点,酸味物质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但香味物质结构差异很大。 (2)除开少数几种味感物质作用浓度较高以外,大多数风味物质作用浓度都很低。很多嗅感物质的作用浓度在ppm 、ppb、ppt (10-6、10-9、10-12)数量级。虽然浓度很小,但对人的食欲产生极大作用。 (3)很多能产生嗅觉的物质易挥发、易热解、易与其它物质发生作用,因而在食品加工中,哪怕是工艺过程很微小的差别,将导致食品风味很大的变化。食品贮藏期的长短对食品风味也有极显着的影响。 (4)食品的风味是由多种风味物质组合而成,如目前已分离鉴定茶叶中的香气成份达500多种;咖啡中的风味物质有600多种;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也有300 多种。一般食品中风

蛋白质对人体的六大作用

蛋白质对人体的六大作用 2008-3-4 13:34:3 在人体中,蛋白质的主要生理作用表现在六个方面: 1)构成和修复身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材料 人的神经、肌肉、内脏、血液、骨骼等,甚至包括体外的头皮、指甲都含有蛋白质,这些组织细胞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因此,人体必须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作为构成和修复组织的材料。 2)构成酶、激素和抗体 人体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的,在人体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如果没有酶,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这些各具特殊功能的酶,均是由蛋白质构成。此外,一些调节生理功能的激素和胰岛素,以及提高肌体抵抗能力儿保护肌体免受致病微生物侵害的抗体,也是以蛋白质为主要原料构成的。 3)维持正常的血浆渗透压,是血浆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保持平衡 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的含量就会降低,血液内的水分便会过多地渗入周围组织,造成临床上的营养不良性水肿。 4)供给肌体能量 在正常膳食情况下,肌体可将完成主要功能而剩余的蛋白质,氧化分解转化为能量。不过,从整个肌体而言,蛋白质的这方面功能是微不足道的。 5)维持肌体的酸碱平衡 肌体内组织细胞必须处于合适的酸碱度范围内,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肌体的这种维持酸碱平衡的能力是通过肺、肾脏以及血液缓冲系统来实现的。蛋白质缓冲体系是血液缓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说蛋白质在维持肌体酸碱平衡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运输氧气及营养物质 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供组织细胞代谢使用。体内有许多营养素必须与某种特异的蛋白质结合,将其作为载体才能运转,例如运铁蛋白、钙结合蛋白、视黄醇蛋白等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是化学结构复杂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的必须营养素。蛋白质的英文是protein,源于希腊文的proteios,是“头等重要”意思,表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头等重要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组分中含量最为丰富、功能最多的高分子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各种生命功能执行者的作用,几乎没有一种生命活动能离 开蛋白质,多以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发现历史 人们对蛋白质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1742年Beccari将面粉团不断用水洗去淀粉,分离出 麦麸,实际上就是谷蛋白之一。1841年Liebig发表了分析蛋白质的文章。此后于1883年John Kjedahl 发明了一个准确测定氮进而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至今仍被广为应用。随后,氨基酸也被发现。1902 年E.Fischer测定了氨基酸的化学结构,还测定了肽键的性质。大约在1927年,J.B.Summer证明了酶是

食品中有害成分

食品的有害成分 选择题: 1.河豚毒素对紫外线和阳光有强的抵抗能力,经紫外线照射_(48)_h后,其毒性无变化。 2.当人食用了金龟豆后,由于金龟豆中的今可豆氨酸与_(胱氨酸)_结构相似,干扰了其 在体内的代谢而使人得今龟豆病。 3.消费者如食入过量的有害糖苷类,体内糖及_(钙)的运转受影响。 4.有毒糖苷的酶促产物具有(致甲状腺肿)作用。 5.消费者食入高剂量的有害糖苷类,使__(碘)_____失活。 6.河豚毒素是豚毒鱼类的一种神经毒素,一般家庭的烹调加热河豚鱼毒素_(几乎无)_ 变化,是食用河豚鱼中毒的主要原因。 7.青霉素是(一元酸),可与钾、钠、钙、镁等金属形成盐类。 8.当植物源食品中草酸及植酸含量较高时,一些_(必需的矿质元素)生物活性就会损失。 9.苯并芘是由__(5)_____个苯环组成的多环芳烃。 10.蛋白酶抑制剂的_(半胱氨酸)_____含量特别高。 11.丙烯酰胺为_(结构简单的小分子)_____化合物。 12.食物过敏原是指能引起免疫反应的食物抗原分子,几乎所有的食物过敏原都含有(蛋白 质)。 13.小麦过敏患者对小麦过敏主要是由于在小肠黏膜上,缺乏分解(面筋)蛋白质的特殊酶。

14.食用菜豆前不能完全破坏有毒糖苷及相关的酶活性,它们在人体内会产生游离的(硫氰 酸盐)。 15.凝集素能可逆结合特异性_(单糖或寡糖)(书本的)。(单糖或双糖,网络课程的) 16.多酚类对蛋白质及酶有配合沉淀作用,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反应主要通过(疏水作用) 氢键作用。 17.植酸具有_(12)_个可解离的酸质子,可以与大多数的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 18.当植酸与蛋白质或与Ca2+、Mg2+结合时,通常生成__(水)_溶性的化合物。 19.豆类制品加热不够,会引起中毒,与豆类含有大量的__(凝集素)___有一定的关系。 20.皂苷毒性是指皂苷类成分有_(溶血)__作用。 21.亚硝酸盐中毒时,应用__(美蓝)___解毒 22.河豚鱼含毒素最多的部位是_(卵巢和肝)_。 23.毒覃中毒的常见原因是__(误食)_。 2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 25.以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判断: 1.所有凝集素在湿热处理时均被破坏,在干热处理时则不被破坏。因此可以采取加热处理、 热水抽提等措施去毒。T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习题答案

第11章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硫代氰酸;异硫氰酸;过硫氰酸 2 水;异硫氰酸酯;远高 3 配基;配糖体;有机酸;甾体皂素;三萜类皂素 4 冷血;高等 5 细菌;真菌;蛇毒;昆虫毒 6 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 7 生物;四氢嘌呤;四氢嘌呤8 赤潮;西加;刺尾鱼;鹦嘴鱼 9 脂溶性;聚醚;大环内酯10 氨基环醇;环己醇;糖苷键;氨基糖;中性糖 11 对位硝基苯基;丙二醇;二氯乙酰氨基12 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13 尿道结石;必需的矿质元素14 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酚酸类 15 有毒成分;有害成分;抗营养素16 内源性有毒;外源性;新产生的 17 单糖;氨基酸;低级脂肪酸;无抗原活性18 卵清;伴清;卵黏 19 部分凝集素;全凝集素;嵌合凝集素;超凝集素20 海葵;芋螺;蓝藻 二、选择题 1A;2C;3C;4D;5B;6A;7C;8D;9A;10C;11B;12C;13C;14C;15B;16A;17B;18A;19D;20A 三、名词解释 1 过敏源 过敏源是指存在于食品中可以引发人体对食品过敏的免疫反应的物质。 2 有害糖苷类 有害糖苷类又称生氰配糖体类,它是由葡萄糖、鼠李糖等为配基所结合的一类具有药理性能或有毒性能的各种糖苷类化合物。 3 外源凝集素 外源凝集素又称植物性血细胞凝集素,是一类可使红细胞凝集的非免疫来源的多价糖结合蛋白或蛋白质,能选择性凝集人血中红细胞。 4 皂素 皂素是一类结构较为复杂的成分,由皂苷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大多数的皂素是白色无定型的粉末,味苦而辛辣,难溶于非极性溶剂,易溶于含水的极性溶剂。 5 有害成分 指这类成分含量超标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6 二恶英 二恶英通常指具有相似结构和理化特性的一组多氯取代的平面芳烃类化合物,包括75种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135种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缩写为PCDD/Fs。 7 食品中兽药残留 食品中兽药残留是指既包括原药,也包括原药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另外,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内源大分子共价结合产物称为结合残留。 8 消化酶抑制剂 消化酶抑制剂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和α-淀粉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又常常合称为蛋白酶抑制剂。 9 有毒成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