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部省市城市规模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西部省市城市规模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西部省市城市规模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西部省市城市规模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西部省市城市规模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西部

中国西部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其中平原面积占42%,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中国西部地区虽然地域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人口主要集中在地形条件较好和资源较为富集的区域。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矿产、土地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很大,这是西部形成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中国西部城市发展最新研究进展

西部地区是中国地域面积最为广大、自然地理条件最为复杂、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为显著的地区。虽然国内城市发展的相关研究大多涉及了西部地区,但由于西部地域的特殊性,学术界也有诸多文献专门针对西部城市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索。

西部城市发展问题及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中国西部城市发展总体滞后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针对西部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学术界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资源型城市是西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资源型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张茂胜(2002)认为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工矿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等问题,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⑥叶素文(2003)从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发展困境入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发展转型和城市发展转型的基本策略。⑥戈银庆02004)认为资源型城市在产业结构的选择上形成了所谓的“产业锁定”,如何超越其“制度的可能性边界”,突破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是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前景提出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反锁定”安排的策略选择。①中国西部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也存在着“小城镇”、“大中城市”与“中心城市”之说。林笃,李随成(2002)认为西部地区城市化低水平发展,且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并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化道路应走发展以大城市为主体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②李琳02000)在分析了西部城市化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后,提出西部应重点发展大中城市。③与强调大城市的发展不同,更多的学者则更重视中心城市的发展。冉景江、艾南山(2000)强调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④张敦富(2000 )认为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要特别重视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的功能性建设,迅速改变城市孤岛式发展,要“以点带面、点轴结合”,集中力量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城市、乡镇。⑤谢永琴(2001)提出西部地区应该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加快中心城市的发展以带动西部整体经济的腾飞。⑥刘赦(2006)提出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圈而言,应重点培育几个中心城市,促进城市圈经济的发展。⑦谢守红(2007)研究认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实力薄弱是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促进中心城市崛起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所在。⑧李珍刚(2007)从和谐城市关系的研究视角提出需要从城市自身发展、城市政府间合作、城市联盟、中心城市成长等方面进一步拓展西部城市关系的发展空间。⑨程骏、马正林(2003)从地理条件出发,认为中国西部自然条件差,城市化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大力发展小城镇,走农村城市

化的道路。①韦苇,刘新权(2002 )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镇)化发展的协调发展论。②耿慧志和王晶(2000)认为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应当从两个层面上来认识,在宏观策略层面首先需要充分发展大中城市,在微观操作层面需要有所侧重地发展小城镇。

除了大中小城市发展战略之争外,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西部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战略,孙久文(2001)提出西部应把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围绕大中城市周围发展众多卫星城和小城镇、建立十大都市圈的西部城市化道路。③刘世庆(2003)研究认为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多地表现为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从而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相对提高带来的城市化现象,从效率更高并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合的要求出发,西部城市化宜采取大城市与城市圈结合的战略,发展若干发达的城市群、城市圈,而不宜遍地开花、脱离工业化和经济基础孤立地发展小城镇。④刘晓鹰(2003)就我国西部地区加速都市带、城市群体发展这一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以及从借鉴世界城市化进程推进经验的角度进行了西部都市带、城市群发展可能性及战略作用的研究。⑤而原新和唐晓平(2006)则认为都市圈化当前应该对应于中国沿海地区,而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还是要提倡城市化,少数地区如四

川盆地、华中地区等可能是大城市化。⑥

西部城市发展的区域实证研究

西部地区在地域空间上传统划分为西北、西南、长江上游三个地理单元,因此,学术界针对西部城市发展进行了诸多的区域实证研究。杨新军(2001)认为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区域经济落后的制约,并提出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大城市主要应完善城市外部功能和内部地域结构,小城镇的发展重点是要促使乡镇企业的集聚和规模化经营,工矿城市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①薛东前等(2002)以关中城市群为例量化分析了城市群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②郑国、赵荣(2002)对西北城市体系进行了分形研究。③高新才、张馨之(2002)揭示了中国西北城市区域的分散性特征,并对构建西北城市经济带的具体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④汪一鸣(2004 )在研究兰州一西宁一银川城市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加快交通通道建设、转化经济优势、创造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兰西银城市带的发展措施。⑤张志斌、张新红(2006)⑥,焦世泰、石培基、王世金(2008)⑦探讨了兰州一西宁城市整合问题。刘春艳、白永平(2008)则研究了兰州一西宁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重构。⑧

针对长江上游及西南地区,黄炳康,李忆春(2000)通过对成渝产业带内主要城市空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产业带内主要城市空间关系协调发展的思路。⑨何一民(2001)研究认为长江上游地区的城市存在诸多问题,提出有重点地扶持部分有着良好基础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逐步完善城市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促进乡村城市化等具体对策和措施。⑩刘晓鹰(2003)则以川南城市群为例提出了中国西部城市群体的城镇化推进战略。”孙继琼02006)研究认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分散,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林凌,刘世庆(2006)提出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依托,通过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壮大重庆、成都、力l南三个城市群,积极推进成(都)德(阳)绵(阳)、成(都)内(江)渝、成(都)遂(宁)渝城市带的发展,把重庆、成都两大增长极连接整合成为一个巨大增长轴,使成渝地区尽快成为高速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经济区的发展战略。①程必定(2008)以成渝城乡统筹为个案,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人口转移型”和“结构转换型”相融合的城市化,但起主导作用的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其显著特征是在城市带动和辐射作用下,周边广大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城市化转型。②涂妍(2006)对南贵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南贵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在地域空间上呈离散的点状分布,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带和城市群。③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最新全国城市一二三四五六线分布

商务渠道部组织构架图: 商务文员大区经理大区经理 合同管理员 招商经理招商经理 大区经理、商务经理出差标准: 出差:交通费+市内交通费+住宿费+补助 交通费:4h以内路程优先选择火车出行(特殊情况部门领导特批); 4h以上路程可选择高铁出行(只可二等座,其它形式超出自行承担); 机票:机票价格不超出二等座高铁价格可选择飞机出行;超出自行承担; 特殊情况情况特殊申请。 市内交通:市内交通费用每天标准50元,超出自行承担。如特殊情况需特殊 像部门领导申请报备。 注:所有报销不许有虚报情况出现;一经发现本次报销不予报销;虚假报销情况严重者可扣一定罚款辞退。 住宿费:1线、省会城市标准不超300;2线城市标准不超220元; 3线城市以下不超出160元;

补助:一线城市补助80元/天、二线城市补助60元/天、三线以下城市40元/天。 注:所有报销为实报实销,不许有虚报情况出现;一经发现本次报销可不予报销; 虚假报销情况严重者可辞退。 中国一(省会)二三四线城市排行榜 一线城市 北京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国经济中心 广州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 深圳经济发达、特区城市 天津重要经济大港 二线城市、省会城市 西安区域中心(新一线)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南京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济南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长沙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福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郑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石家庄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太原经济强市、地级市省会 合肥地级市省会 南昌地级市省会 南宁地级市省会 昆明地级市省会 成都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武汉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哈尔滨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沈阳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春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重庆直辖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岛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大连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宁波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厦门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苏州经济强市、中国地级市经济最强市 佛山经济强市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公布,台湾地震断层最多最多,山东东北部有零星分布.中国地震断层探清看看你所处的省市有没 有地震危险: # 中国地震断层:国内21个大城市断层带摸清已有准确位置(图)

中国地震断层 什么是地震断层, # 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 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它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严格地依照断裂运动发生的。从这个观点说,地震直接与断裂运动有关。人类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对整个地质时期来说,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无论是历史地震还是现代地震,都属于地壳运动阶段中的最新活动。 # 为何中国地震断层多,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中国地震断层带。如果将中国地震断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将全部被勾画出来,精确的地震区划图将作为建造房屋的新标准。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

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中国地震断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中国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现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那个时候可根据这个中国地震断层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 #

国务院中国城市规模排名

国务院中国城市规模排名 2012年6 月,国务院公布中国城市规模排名,把大城市分为三类,分别是:大都会城市、特大中心城市和准特大中心城市。大都会城市有: 1上海 2北京 3广州 4武汉 5天津 6 沈阳 7成都 8重庆;特大中心城市: 9西安 10哈尔滨 11 南京 12长春;准特大中心城市: 13大连 14青岛 15苏州 16 济南 17杭州 18 昆明 19深圳 20无锡。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通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增长,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等新形势要求。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通知》明确,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与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相比,新标准有四点重要调整:一是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二是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分为两档,细分小城市主要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细分大城市主要是实施人口分类管理的需要。三是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万提高到50万,中等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20万、50万提高到50万、100万,大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50万、100万提高到100万、500万,特大城市下限由100万提高到500万。四是将统计口径界定为城区常住人口。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通知》要求,新标准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与城市规模分类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等要按照新标准进行相应修订。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原因分析_吕作奎

8 1 2008(6)现代城市研究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原因分析 A Revisit of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ities: The Case of China吕作奎 王铮LV Zuo-kui WANG Zheng 文章编号:1009-6000(2008)06-0081-07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吕作奎(1983-),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区域经济模拟与DSS; 王铮(195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 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计算、地理计算、区域科学与管理。 引言 城市体系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 相互关联的、起不同职能作用的、不 同等级的城市所组成,因而具有一 定的规模结构[1]。在一个区域或国 家,由于各城市的条件各不相同,城 市之间会形成不同的职能分工,同 时也形成不同大小的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分布是指某区域(国 家、地区等) 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 次分布。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目的 是探讨区域内城市从大到小的序列 与其人口规模的关系,揭示区域人口 在城市中的分布特征[2]。不同规模的 城市在区域上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 位序-规模法是在城市规模分 布研究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理论方 法,它是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位 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内的 城市规模分布。最早是1913 年奥尔 巴克(F.Auerbach)发现五个欧洲国 家和美国的城市人口资料符合下面 公式所示的关系: (1)式中:是一个国家的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城市的人口数;是第i位的城市的位序;K是常数[3]。随后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订和发展。Zipf(1949)对发达国家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研究,他认为城市的位序和规模之间呈现出理想的直角双曲线关系,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城市Zipf规则。Zipf (1949)认为城市的大小不仅符合帕累托分布,而且帕累托指数等于1,相应的A是城市体系中规模最大城市的人口[4]。Zipf认为的这种城市规模分布是位序-规模规则中的一个特例。中国也有很多学者对位序-规模规则进行运用和完善。严重敏、宁越敏(1980)用全国城市的详细人口资料,对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进行 了位序-规模规则的检验。王法辉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和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P146) 4.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P146) 5. 熟记“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P147) 6. 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 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 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 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 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 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 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 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下图为印度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右图中最能反映左图PQ沿线地租变化的曲线是( ) A.ⅠB.ⅡC.ⅢD.Ⅳ 9.对图中功能区及布局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工园区的布局是合理的

第7章城市等级规模

第七章城市等级规模体系 1.城市规模的不同主要是由城市职能决定的,而不是规模决定职能。城市规模是城市的一种很重要的综合性特点。 城市规模常常体现了城市体系的等级性和层次性。 一国或一地区的大大小小的城镇期分布有没有某种规律性?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来分析和描述城镇的规模分布。 2.分析和描述城镇规模分布的几种方法: 1)城市首位律(杰佛逊,1939) 看第一大城市的人口是第二位城市人口的几倍,其倍数称为首位度(Primacy)。首位度大于2 的城市规模分布一般可称首位分布。 首位度反映了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程度。一般认为正常的规模分布首位度应接近2。 首位城市(Primate city)的正确含义:比第二位城市大得多的“领导”城市,它还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国家的最大城市是不是首位城市?不一定。 城市首位律是如何提出来的。 2)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实际是首位度的扩展,本质没有大的区别。 S4 = P1 / (P2+P3 + P4) ,正常的规模分布四城市指数应接近1。 S11 = 2P1 / (P2+P3 + P4 +……+ P11),正常的规模分布四城市指数应接近1。为什么?

以上方法都抓住了最大城市的规模,是有道理的。把它们结合起来,对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与分散就有一个概念。 请分析一下表52,掌握我国各省的城市规模分布特点。 有首位分布类,假首位分布类,双中心类,准双中心类,均衡分布类。 3)城市金字塔 划分城市的规模等级后,可以得出两种城市金字塔,一种是反映不同等级城市数量的金字塔另一种是不同等级城市人口数量的金字塔。 城市数量的金字塔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某一规模以上)随着城镇规模级的提高,城市数量在减少,呈金字塔型。用下一级的城市数除以上一级的城市数,有一个K值,K值是不是一个常数?城市人口数量的金字塔没有金字塔型的规律性。一般来说一定是头重(脚轻)的。 在规模分级不变情况下的,用城市金字塔的办法来分析城市规模结构的变化是有意义的。 4)二倍数规律 把城市边界固定,使规模上界是下界的2倍,结果发现了一种规律性,即“当规模级的边界值确定为2倍时,下一级的城市数接近是上一级城市数的2倍”。见表。 知道了某一级的边界值和城市数,通过公式就可以知道比它低几级的边界值和城市数。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引言 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52.29%,新增城市人口144.9万人,仅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2,169亿元,建成区面积837.27平方公里,在全国城市城区面积排名第8位等都显示着四川省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然而拥挤的交通、环境的污染、人口的膨胀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国际经验和成都现实来看,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的成都正步入“城市病”的暴发期。学术界把由于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的某些区位,所引发的对城市经济、环境、公共秩序及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称为“大城市病”。现有研究中对于“城市病”的原因多基于体制、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发展空间等视角,如刘成玉(2012)强调公共产品向大城市聚集的这种格局是形成和加剧我国“大城市病”问题的根源之一,并在此视角下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朱铁臻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应该是生态经济城市,董国良创造的“节地畅通”城市也是解决“城市病”的方案。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城市综合体来缓解“城市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梳理发现,学界已经关注到了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病”的影响,但关注的还不够,大多数只是笼统的提出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范式等等。基于此,以一个特定地区为案例来研究“城市病”就很有必要。成都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中心同心圆”扩展模式的城市,去研究如何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来缓解“城市病”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成都市城区布局从直径4km左右到400km的同心圆扩展形态。纵观成都市空间开发历程,成都市空间扩张的形态是由孤立的单中心沿“环形十放射”状的交通轴线呈圈层状蔓延再向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演变,空间机制是由孤立的点极化向点轴化发展,并初步呈现出了点、线、面相互联系的三层网络结构。由于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和机制的变化对其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逐步由均质模式向以市中心等经济高度集聚地区为“极点”的增长 极模式转变。同时,随着城郊交通联系的不断加强和城市副中心及郊区组团的发展在空间上进一步形成了点轴布局模式和网络布局模式。显然,从成都现在的发展来看,这种空间布局是合理的。然而,这种整体上呈现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扩展形态使之出现了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等清一色的分区规划。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城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成都市的产业和居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鸿沟,处在外城层和辅城层的高新区和高新西区作为产业集聚地,则产业发达,居住和娱乐氛围欠缺,由此也出现很多人住在城中,工作在近郊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一直以来的上班时间交通拥堵严重的状况,无独有偶,光华大道区域的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都是“住宅”集中化,目前暂缺少娱乐和产业的规划,这也会成为未来区域城市发展的掣肘。与此同时,以天府广场、盐市口为中心,半径1km范围的内核区人口活动高度密集、零售商业、商务楼宇和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集中,让中心城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一些矛盾的凸显, “城市病”成为成都市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 二、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导致和加剧“城市病” (一)“同心圆摊大饼”的空间扩张引导人口集中于主城区。“单中心”发展模式,使得商业、办公等城市就业过于密集在旧城区,从而导致的人口过度集中。截至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04.5万人,成都市主城区人口达1,020万人,比2000年增加672.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63.59个百分点,远郊的第三生活圈(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常住人口为445.59万人,比2000年的447.62万人减少了2.03万人;成都市人口的居住已向中心城区聚集。全市人口密度为1,109人/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密度在各圈层中最大,为11,388人/平方公里。其中,武侯区人口密度居全市之首,为14,451人/平方公里,大邑县人口密度最低为391人/平方公里。 (二)人口集中导致“城市病”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文/李虹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提要]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城市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心蔓延的“外溢”模式曾是城市空间模式的主流;但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其弊病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后备不足等“城市病”都是这种空间扩展模式的直接产物。为此,本文从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构建城市综合体、土地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对成都市空间布局进行建议,提出缓解城市病的治理方案,以实现成都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病”;城市空间布局;成都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4日 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 40--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2009年11月社科纵横Nov,2009总第24卷第11期SOIAL SCIENCES REVIEW VOL.24NO.11 中国发展历史表明,历代政府都比较注意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同样也不例外。尽管清时甘肃已由明代的边疆转变为腹地,但特殊的区位使其所受的关注并未减弱。随着清政府向甘肃荒远地区的不断开拓以及民族贸易的日渐发展,甘肃地区形成了系列新兴的城市,从而导致清代甘肃城市数量增长,空间密度增大,分布更趋均衡化。同时,由于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多集中于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并未改变。 一、清代甘肃城市的空间分布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城市的分布较多地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人文因素及其历史基础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分布。此外,由于众多影响因素的不平衡发展或不断变化,旧的区域城市分布格局又常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随着历史的推进,清代甘肃城市的空间分布也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1.就城市数量与密度来看,呈上升的趋势 清代甘肃以省治兰州为中心,东至陕西邠州长武县界1000里,西至河州阁门界1120里,南至四川龙安府平武县界1370里,北至亦不剌山1040里,东南至汉中府略阳县界1230里,西南至洮州卫番界930里,东北至延安府保安县界1430里,西北至沙州卫外境2440里[1]。据学者估算,清代甘肃的土地面积为16万5千多平方英里,合42.75万平方公里,是清朝最大的仅次于云南和四川的内地省份[2]。 随着清代社会渐趋稳定,甘肃地区的行政区划也不断得到完善。到雍乾之际,甘肃领府八、直隶州三、又州八、县四十五[3]。按照一治一城来计算,并排除府县同城的情况,此时甘肃有行政性城市55座,每平方公里有城市1.29座。此后,由于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甘肃城市或建,或废,但总体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长。至光绪末年,甘肃省领府 八、直隶州六、同知六、通判四、州六、县四十七[4]。按照同一标准计算,其城市数当达68座,城市密度每平方公里达 1.59座。较之清中前期来看,也有相当程度的增长。 2.就空间分布来看,清代甘肃城市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偏集于黄河一线以东 通常情况下,中央政府对边疆的开发是由内向外逐步推进的,由此而形成的政治军事性城市与经济型城镇,也往往呈现出由内地向边疆逐步减少的趋势。清代甘肃尽管由明时的边疆变为了腹地,但历史形成的这种城市分布格局仍然得以延续,并无实质的改变。 清代甘肃城市的经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卷1,《天文志·表》,见《中国西北文献丛书》(23)。 说明:所谓的西经度是以当时的京师北京为主,甘肃在其西,故称西经,与现今有别。 城市数除府州县厅治所外,尚包括一部分县丞、州同等官驻地。 清代甘肃城市的纬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甘肃全省新通志》卷1,《天文志·表》,见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23)。 从经度上看,甘肃地区城市主要集中于西经8至13度之间,即洮岷、狄道、兰州一线以东地区,包括陇中黄土高原、陇东、陇南及银川平原等。其间的城市数达57座,占到整个甘肃地区所列城市84座的67.9%。再就纬度分布来 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研究 黎仕明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内容摘要】随着清代政府向边疆地区的不断拓展与经济贸易的发展,甘肃城市获得了一定发展:城市数量增长,密度上升;城市空间分布更趋均衡。同时,由于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偏集于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仍然得以维持。 【关键词】清代甘肃城市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09)11-0099-03 西经度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20 城市数51021129856323 北纬度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4040-41 城市数151521168981 *作者简介:黎仕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发展。 99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_闫永涛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9)05-0014-05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 闫永涛 冯长春 〔摘 要〕 选择1994-2004年中国城市规模位于前200位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分别采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借助于分形理论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人口规模还是从用地规模来看,中国城市规模的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外来人口的增加和2000年之后城市规模的加速增长使城市发展表现出向高位次城市集聚的倾向;但由于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比较成熟,其基本特征并没有因时间、外来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变化而改变;高位次城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认为如何更好地识别城市的实际规模,促进城市的理性增长和城市规模结构的健康优化,是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位序—规模”法则;分形;城市体系〔中图分类号〕 F 299.2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闫永涛(1981—),男,汉族,河南漯河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规划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冯长春(1957—),男,汉族,山西安泽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土地利用。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5026)———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资源环境基础研究。〔收稿日期〕 2008-06-25〔修回日期〕 2008-09-29 一 引言 自1913年奥尔巴赫提出“位序—规模”法则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城市规模分布规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许多经验性研究表明,“位序—规模”法则可以较好地刻画国家和区域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这一法则对于判断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 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2] ,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位序—规模”法则已成为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重要理论模式之一。在“位序—规模”法则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观点。近年来,一些 学者也运用分形理论对城市规模分布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位序—规模”法则,借助于分形理论,分别采用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对中国1994-2004年城市规模位 于前200位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规模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以人口表征和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城市规模分布是研究城市规模分布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对中国的城市规模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解释。此外,在进行以人口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时,考虑到市区非农业人口指标的缺陷,首次补充了以“五普”“市人口”表征的城市规模分布研究,并进行比较,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  总第166期 城市问题2009年第5期  D OI :10.13239/j .bjss hk xy .cs wt .2009.05.007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2城市等级和空间分布含解析

专题12 城市等级和空间分布 考题解析 【高考真题1】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5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6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6分) 【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解析】(1)读材料可知,鲁尔区目前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说明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是城市数量多,计算可知平均每座城市10万人,城市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鲁尔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知,建成区连片,说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近,区内城市分布密集。 考点精讲.

【知识框架】 【知识要点拓展】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的划分 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类型: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 特大城市:城市人口在100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城市人口在50万~100万人口 中等城市:城市人口在20万~50万人口 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2、城市的服务范围 (1)服务范围:城市接受的服务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范围,也称服务地。 (2)特点:一个城市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其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但是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可能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3.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4.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数目较相距较 相距较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特别提示】()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1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图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城市的分层

中国规模最大的40座大城市:北京第一,成都第三,武汉第四! 城市帝国 17-11-0711:34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城市的基本数据变化非常快,城区人口、城区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等数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各个城市自己公布的数据也是标准不一,水分很大!比如郑州号称建成区达60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525万,这比十年前几乎增长了一倍!明眼人想想都不太可能!而这种情况,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中普遍存在! 今天小编就根据城市出行数据,做出来一份最准确的中国城市规模排行榜!人是城市的最基本单位,人在城市内的流动,决定着城市的边界!所以以人为基础元素的城市规模最真实可靠! 1-5名: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 北京城市格局更大,呈放射状像四周蔓延,而上海主要集中在黄浦江两岸。 成都城市格局和北京很像,但周边还有一些卫星城没有完全连接起来,但城市格局已经形成,不出意外会是未来第三大城市! 武汉呈现出一江两岸特征,汉江不明显,城市沿长江分布,规模巨大! 广州比想象的小,城市规模比北京小了接近二分之一! 6-10名:佛山、东莞、深圳、杭州、苏州 佛山城市规模比想象的大的多,无下辖县市,全市分为五个区,呈点状分布!

东莞全市无下辖市县区,市政府下就是镇政府,所有区域几乎全是市区! 深圳市规模较小,但密度明显比佛山、东莞高很多。 杭州以老城区为中心,跨江发展,城市也颇具规模。 苏州城区有点像一架飞机,周边卫星城很多! 11-15名::天津、西安、南京、重庆、郑州 天津城市规模比想象的小很多,滨海新区人烟稀疏,人口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 西安像是小一号的成都,但是城市放射度几乎没有,像一只缩起来的乌龟。 南京也在跨江发展,但人口还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城市周边密度相对较低。重庆比想象的小很多,看来所谓的中心城区850万人水分很大。 郑州明显是一座极速扩张的城市,摊子铺的很大,但郊区非常分散,密度很低! 16-20:沈阳、青岛、大连、合肥、长沙 沈阳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高,城市向南北发展,但扩张的速度比较慢。 青岛主要分为两部分,北部的中心城市,南部的黄岛,胶州湾西岸几乎还没开发。 大连也是分为两部分,因为大连是由原大连和抚顺合并而成,两部分规模都不是特别大。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 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 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 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 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

第一章——绪论 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 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 定义城镇: 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 定义城镇人口: 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 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 略 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变化略; 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在于: ①了解研究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变化,有利于厘清我国历年市镇划分情况、变化态势以及存在问题,并为当前市镇建制提供经验; ②了解市镇标准变化,有利于观察我国城镇化在行政上的变化,以及检查是否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